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第4—6单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第4—6单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第4—6单元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10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学生能够认识并熟练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

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法和减法应用题。

4.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第4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第5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符3. 第6单元: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教学步骤:第4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向学生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借位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5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符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作用。

2. 讲解: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表示方法,如“ ”表示加法,“-”表示减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6单元: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重要性。

2. 讲解:向学生讲解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先确定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然后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观察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学生解决简单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2、6―――10的加减法单元课时安排:约21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6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5、整理和复习2课时授课时间:09 年 10月10日1授课时间:09 年10月13日教学重、难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2、知道11~20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奖励贴”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

(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

(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认识13~19各数。

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

(4)认识20.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数量关系》教案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数量关系》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2 数量关系【课题名称】第2课时数量关系【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

【教学目标】1.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你会用加、减法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求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预设2: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是用加法,还剩下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量关系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图)二、知识梳理1.加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3: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预设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教师:你能用加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列式是:5+2=7(只)2.减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可以采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其中采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十得几。

教师:你能用减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一共有6只小鸭子,游走了4只,还剩几只?列式是:6-4=2(只)三、应用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应用提升第3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11 ~20的加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11 ~20的加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11~20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1~20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1~20的加法运算。

2. 11~20的减法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加减法运算。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加减法练习。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展示11~20的数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10以内加减法运算,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11~20的加法运算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总结出加法运算的规律。

例如:12 5 = 17,加数12和5,和为17。

(2)11~20的减法运算同样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总结出减法运算的规律。

例如:18 - 7 = 11,被减数18,减数7,差为11。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练习题。

(2)分组进行加减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1)利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小华有15个苹果,他给了小明3个,还剩多少个?(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的规律,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加减法解决至少两个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1. 11~20的加法运算规律。

2. 11~20的减法运算规律。

3. 实际应用示例。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不断反思,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1 课时 数数、认识数位和写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1 课时 数数、认识数位和写数(教案)

第1课时数数、认识数位和写数(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3~75页。

教学目标1. 通过摆小棒活动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认识和体会十进制。

2. 通过游戏“给数找家”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初步的数感。

3. 能够理解“个位”“十位”的含义,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位值制。

教学难点认识11~20各数,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位值制。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绳、小棒、卡片、小圆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一)铺垫孕伏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出示课件。

)交流学过的数,教师给予肯定。

你还知道哪些数呢?学生继续说出知道的数。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数,并进一步说出还知道的数,为下面数数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春天到了,熊大和熊二想在院子旁边栽一些果树,于是它们就去大象爷爷的苗圃里买树苗。

大象爷爷让它们自己去拔树苗。

熊二每拔1棵树苗,熊大就在地上摆1块小石头。

拔了一会儿,熊二问熊大拔了几棵树苗了。

熊大一看这么多小石头,数着真麻烦,于是它数出10块小石头,把这10块小石头换成了1块大石头,再看看还剩6块小石头,它马上就知道一共拔了16棵树苗。

小朋友,你知道这1块大石头代表了几块小石头吗?熊大的方法好用吗?预设:1块大石头代表了10块小石头,熊大的方法好用,我们很快就知道了拔了多少棵树苗。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数数、认识数位和写数。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1. 认识十进制。

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情境图。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张水果卡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的数量。

(学生数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预设:我用小棒代表水果卡片的数量,我是1根1根摆的,数一张水果卡片,就摆1根小棒,我一共摆了11根小棒,所以水果卡片有11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书写数字11~20;2.能够比大小并理解11~20的大小关系;3.能够掌握11~20的认识、书写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20;•比大小并理解11~20的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认识数字16~20,并与之前的数字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学前复习:复习前几单元的数字认识;2.教学工具: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笔、绘本等;3.教学素材:数学练习册、小学生数字认识游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20,让学生认识并默念;•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11~20的数字。

2. 认识11~15•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中的数字形状、书写规范;•演示如何正确书写数字11~15,并让学生跟读。

3. 认识16~20•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中16~20的数字形状、书写规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数字16~20,并进行反复训练。

4. 比大小活动•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比大小,理解11~20的大小关系;•利用实物进行数量比较,加深学生对11~20数字的认识。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11~20数字的书写方式及比大小规则;•引导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背诵数字11~20的顺序,并可以书写;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出课程中的疑问。

以上为本节课《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字11~20的书写与认识。

愿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不断进步成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1-10的写法和认读;2.熟练掌握数列1-10的排序方法;3.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字1-10的写法和认读;2.数列1-10的排序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写法和认读•各数字的书写规范;•数字1-10的认读和朗读。

2. 数列1-10的排序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数列1-10的排序练习;•利用图形、图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10;2.图片或实物用于数列排序练习;3.小组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读数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数字1-10的写法和认读1.讲解数字1-10的写法,让学生认真模仿书写;2.学生朗读1-10的数字,纠正发音错误。

3. 数列1-10的排序方法1.教师示范利用图片或实物进行数列排序,让学生跟随操作;2.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相互协作进行数列排序练习;3.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数列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排序方法。

4. 拓展活动利用游戏或竞赛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字1-10和数列排序的理解。

六、教学反馈1.针对学生的书写和认读情况进行点评;2.根据小组练习和拓展活动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习题;2.写出数字1-10的书写和认读。

八、教学延伸通过数字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

以上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认真准备和参与课堂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节,我们将帮助学生学习识别和操作数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几条路”的概念,数一数几条;
2. 理解“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概念,比一比长短;
3.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有几条、几条中...”的表述,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有几条路”的概念,数一数几条;
2. 理解“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概念,比一比长短。

三、教学准备
1. 数题、计算台、长短比较等游戏用具;
2. 做有关有几条路、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 互动式启发:学生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选择;
2. 启发式活动:学生画出来几条路,数一数有几条;
3. 情景式游戏:通过游戏,感受几条路的长短不一,比一比长短;
4. 拓展式练习:师生一起,做有关有几条路、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练习题;
5. 总结展望:汇总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小结,展望下一节课安排。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为充分地利用了互动式、启发式、情景式、拓展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几条路的表述方式,能够较恰当的用语表达,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

此外,把教学内容贯穿于互动游戏中,也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2024年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数0~9,理解数的大小,会念0~9,会数的编顺序,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能用0~9之间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初步培养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比较、归纳和判断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5.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认识0~9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数0~9。

2. 数的大小。

3. 数的编顺序。

4. 简单加法和减法。

5. 实际生活中数的运用。

6. 数字的认读、写出和认写练习。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教具,配以有趣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操作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操作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数0~3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0~3,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念出数0~3。

1.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0”,然后教师介绍数“0”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2.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1”,然后教师介绍数“1”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3.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2”,然后教师介绍数“2”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4.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3”,然后教师介绍数“3”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5. 进行数的认读、念出和书写练习。

6. 通过游戏:“找出数字”,让学生用手指找出教室中的数字0~3。

7. 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数的编顺序。

第二课时:认识数4~6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4~6,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念出数4~6。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含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含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课题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作者及工作单位王利霞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五星小学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又一个难点内容,他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不算出得数作家属或被减数。

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虽然在此以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段,学生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像连加、连减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难点,表现在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结果而导致第二步受阻的现象。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

2.在生活中找数学,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1.创造情境,激趣学习。

2.观察对比,体验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2、口算1+2= 2+3= 3+4=4+5= 5+5= 4+6=教学活动2二、探究体验1、学习连加1) 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

(原来。

先。

又。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2)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2+3=6先用一只手遮住+3,让学生算1+2=3(板书3),再用手遮住1+2,提示用3+3=6(板书6)。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

板书:连加教学活动33)连加练习3+4+1= 7+2+1= 2+2+4=6+4+0= 4+3+2= 5+0+3=教学活动42.学习连减1) 出示课件(xxx图),让学生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本79页例6。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使学生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3、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也为以后的植树问题建立模型。

教学重点:理解“之间” 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之间” 的含义,弄清在算一算时为什么要减1。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秋天到了,老师带领着大家秋游,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观察植物呢!二、快乐学习,合作探究:1、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读读题目,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

)那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对,是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2、分析信息和问题在问题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之间”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生:小丽和小宇之间就是他们中间,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3、解决问题信息找到了,问题也知道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大家快试试吧!展示:(1)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解决。

课件出示不同的数法(2)通过画一画的方法解决。

课件出示不同的画法比较不同的数法和画法,找到最优化的方法:可以不数小丽前面的,更简洁明白。

刚才我们用数一数,画一画的方法找到答案,那我们可不可以通过题目里的数字来算一算求出答案呢?(请同学来做,针对可能出现的15-10的算式引导分析原因,强化理解之间不包括两头,弄清为什么还要减1)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算式15-10-1=4(人)三、小结方法刚才我们学会了用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来解决求之间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快用我们这些方法来解决一下吧!四、巩固练习观察图画,小朋友们正在有序地排着队玩滑梯呢。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P73~74例1、例2,完成教材P74“做一做”和P76“练习十七”第1~6题。

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十进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11月×日)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其他的十几的数吗?【预设】预设1:我放学回家时坐19路公交车。

预设2:我是9月13日出生的,我的生日中有13。

预设3:我们组的作业本收齐了,正好是14本。

预设4:我看书时,书上的页码有17和18。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十几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二、探究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

课件出示杂乱摆放的10根小棒。

师:你知道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齐数,课件配合闪烁,数出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一)这10根小棒都是同学们一根一根数出来的,如果不数,你能想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吗?请你拿出小棒,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表示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会2根2根地摆、5根5根地摆或10根捆成1捆,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方法,学生会发现“10根捆成1捆”的方法最容易一眼看出是10根小棒。

师: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把它们捆成1捆,就是1个十。

(教师边说边板书:10个一是1个十)你能像老师这样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吗?(课件演示10个一捆成1捆是1个十)学生自己操作后,指名到前面示范。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6单元 复习与关联(教案) 练一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6单元 复习与关联(教案) 练一练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5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8-110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且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

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等。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闯关练习。

(课件出示本册教材知识点)二、巩固练习1. 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看图写数。

预设:学生说出每幅图中的数,重点对后两幅图进行交流,明确10个一就是1个十,计数器上个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2. 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势。

3. 教材第108页练一练3题。

教师:仔细观察,说说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数错、漏数的情况。

教师请数得正确的学生分享方法,例如用不同的记号进行标注、从上往下有序地数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数立体图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知识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NO: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NO:2
教学内容: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NO:3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NO:4
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8和9的组成
教学内容:8和9的组成P55P603、4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内容:P48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练习课
教学目的: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填括号
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探索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

2、熟练根据数的组成填出未知加数
3、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摆放P75例题及练习十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理解计算方法,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整理复习
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目的:
1、亲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9加几
教学内容: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