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贴士 鱼塘氧平衡的调控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户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运用均衡增氧的目的

水产养殖户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运用均衡增氧的目的

水产养殖户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运用均衡增氧的目的?水体溶氧对鱼的摄食影响明显,高溶氧可大大提高鱼的食料速度及食料量;鱼类摄食旺盛,消化率高,因为鱼的食料量随着溶氧的增高而增加;反之,在养殖中,水质轻度缺氧虽不会直接导致鱼虾死亡,但严重影响鱼的食料量及生长速度,使饵系数提高。

针对池塘溶氧问题,通威365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之均衡增氧将大大改善池塘缺氧的情况,均衡增氧技术是指通过高效的设施配备,综合改善池塘溶氧,提高池塘溶氧利用率,同时针对关键区域进行高效复合增氧。

而想要真正发挥均衡增氧的效果,关键技术点就是池塘料台底层微孔增氧以及科学合理搭配使用几种增氧机。

一、池塘的“发动机”部位的增氧——投饵区底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采用罗茨鼓风机通过微孔管道在池塘底部充气增氧,微孔管将空气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气泡在气体高氧分压作用下,将氧气充分溶入水中,提高了水体各层空间养殖对象的活动能力,为增加水体生物负载创造了条件;同时,可加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还可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水流的上下流动将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水流的旋转流动将微孔管周围富含氧气的水向外扩散,实现池水的均匀增氧。

利用此原理将大大改善投饵区恶劣的吃食环境。

曝气增氧在水体底部产生的气泡流范围广,一般水深在2m时,雾化型气泡可扩散到3-4m;一个直径在1.2m的水下式增氧盘产生漩涡型气泡水流的有效增氧面积为35m2,构建了“人工肺叶”增氧网络,可以实现池塘投饵区全覆盖。

微孔增氧有以下几点优势:1. 能有效改善水底底层缺氧问题: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种苗,可以使养殖密度提高30%,平均产量提高30%-40%。

2. 缩短了养殖周期: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使天然饵料增加,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饵料。

3. 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使水体流动和底部溶氧充足,从而使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对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养鱼池塘缺氧原因及防控措施

养鱼池塘缺氧原因及防控措施

养鱼池塘缺氧原因及防控措施1.淤泥积聚:池塘底部淤泥的积聚会使水体中富含有机物质,导致富营养化。

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和细菌的大量繁殖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低。

2.过度投喂:过度投喂鱼类会导致未被鱼类消耗的饵料沉积在池水底部,产生有机负荷。

同样会导致富营养化的水体,加剧缺氧的风险。

3.天气炎热:高温季节,水体中的氧溶解能力会降低。

加上鱼类和其他生物的代谢活动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会增大,容易导致缺氧。

4.过度密度:鱼类过度密度,意味着池塘中的鱼类数量超过了水体所能提供氧气的能力。

过密的鱼群会消耗过多的氧气,导致其他生物缺氧,甚至引发鱼类间争斗、疾病传播等问题。

5.水体循环不畅:池塘的水体循环不畅,即水体无法充分流通,会导致氧气无法充分溶解。

水体循环可以通过增加空气的流通,例如加装喷泉、增设水泵等方法来改善。

针对养鱼池塘缺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加强清洁管理:定期清理淤泥,保持池塘底部清洁。

可以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进行清理,避免有机物质的过度积聚。

2.合理投喂:定期投喂,并且要控制喂食的量,避免过度投喂。

合理投喂有助于减少未被消耗的饵料在水体中的积聚,避免有机负荷过重。

3.控制鱼类密度:根据池塘的大小和水体循环能力,合理规划鱼类的密度。

避免过密的鱼群,限制鱼类数量,以减少氧气的消耗和排泄物的积累。

4.定期水质检测:定期对池水的氧气含量、氨氮含量、PH值等参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增加氧气供应:可以通过增设喷泉、增加水泵等方式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

喷泉和水泵可以增加水体循环,促进氧气的溶解和分布。

6.定期通风:利用自然风或人工通风,进行池塘的氧气补给。

可以在水面增设针对性的通风设备,利用大气中富含的氧气来补充水体的溶解氧。

7.合理调整水体温度:在高温季节,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增设遮阳网、喷水冷却等,以减少水体中的温度上升,提高水体对氧气的溶解能力。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首先,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保持水体的稳定性。

水体的稳定性是指水质参数的稳定性,如pH值、溶解氧、温度等。

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少对鱼类的压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水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来保持。

其次,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以及养殖池周围的污水等都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体的曝气量,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使用过滤器和生物滤清器来净化水质。

此外,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容易繁殖,如细菌、寄生虫等会对鱼类产生威胁。

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如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最后,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呼吸等功能。

因此需要使用过滤器和澄清剂等方法进行去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活性炭、陶瓷过滤器、布袋过滤器等,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总之,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方法进行调控。

只有保证水质的优良,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浅谈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

浅谈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

浅谈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摘要:众所周知,水产养殖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当中池塘溶解氧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溶解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与调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变化;技术调控水产养殖工作中的溶解氧与池塘中鱼生长繁殖密切相关,此外还与池塘水环境的质量相关,因此提高对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关注与调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溶解氧的含义及来源溶解氧是空气中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也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的含量,其具体的水中溶解氧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水质标准,在养殖品种的过程中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1]。

究其来源,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得以产生,此外还有空气中的氧气在水中溶入而产生,还有的则是水中溶解未饱和过程中大气氧气渗入水体中产生。

所以水中溶解氧会在空气中氧气溶入以及植物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不断增加。

通常情况下,溶解氧会受到很大的光合作用影响,比如从每天早上的阳光普照开始,伴随光照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达到最大值时水中溶解氧也会达到最大值,随后伴随光照的降低,水中溶解氧也会降低,直到晚上没有光照,就是溶解氧的最低值到来之时。

另外,溶解氧还会受到风度、压力、养殖密度、水中植物、水质好坏等方面的影响,其出现的变化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在对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的变化的研究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2.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水平变化和调控策略分析由于受到生物因素与风力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会有不均匀的情况,比如在受到风向影响时,浮生植物处于上风位的数量会比下风位的数量更少,而上风位溶氧量则比下风位溶氧量更低。

到了夜间,下风位的浮游植物通常较多,那么池塘中浮游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上风位溶氧量就会比下风位溶氧量明显更高。

此外,风力的大小还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池塘上风位与下风位溶氧量的情况。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随着养殖渔业的发展,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调控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体中的溶解氧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采取有效的调控技术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一、增加水体曝气量水体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增加水体曝气量是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常见的增加曝气量的方法包括使用曝气机、增设喷头等。

曝气机通过将空气注入水中,增加水体表面积与空气的接触,从而促进氧气的溶解。

二、调节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溶解氧浓度下降。

因此,合理调节养殖密度是调控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保证养殖生物间的营养物质需求和氧气供给之间的平衡,从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三、提高水质管理水平良好的水质管理是保障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体中存在的有机废物和底泥会消耗溶解氧,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

因此,定期清理废物和底泥,减少水体中的氧气消耗是保证水体溶解氧浓度稳定的重要措施。

四、增加水体流动性增加水体流动性有助于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水体的流动可以通过增加水泵的运转时间或者设置流动装置来实现。

流动的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氧气向水体溶解。

五、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过多的投饵会导致养殖场水体中的氧气大量消耗,从而降低水体溶解氧浓度。

因此,合理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是调控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增加水体气体交换面积通过增加水体表面积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氧气向水体溶解。

例如,可以增加塘埂的宽度和长度,增加水体的表面积,提高水体气体交换效率,从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总结起来,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包括增加水体曝气量、调节养殖密度、提高水质管理水平、增加水体流动性、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以及增加水体气体交换面积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浓度,保障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池塘溶解氧浓度?

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池塘溶解氧浓度?

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池塘溶解氧浓度?很多养殖户都知道,溶解氧是鱼虾生长需要的物质。

在水产养殖当中,养殖户经常讨论的池塘会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但很少讨论池塘的溶解氧是否会出现过高的问题。

那么,在养殖当中,真的会出现过高的溶解氧吗?出现这种高溶解氧,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水体是否会出现过高的溶解氧?由于个别的原因,池塘的水体当中,确实会出现较高溶解氧,有时甚至超过20mg/L以上,而一般来说,鱼虾的生长需要4-6mg/L的溶解氧浓度,即可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

那么出现这么高的溶解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养殖户给水体注入纯氧。

纯氧是一种高纯度的溶解氧,一旦注入水体当中,可以快速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但是在我们的平时的养殖当中,这种情况是极少出现的。

2、藻类生长过剩,导致溶解氧超高!池塘的藻类一旦生长过于茂盛,那么池塘的溶解氧可变得极高。

很多养殖户以为,池塘的溶解氧是越高越好!其实不然,池塘的溶解氧只要满足鱼虾的生长,即可。

过高的溶解氧,可能反而造成危害。

如果使用纯氧之类的增氧方式,使得水体的溶解氧处于较高的状态,那么可能造成鱼虾患上气泡病。

藻类过度生长,也是溶解氧虚高引起的。

溶解氧偏高该怎么处理?通过上面,我们了解到,对水产养殖来说,并不是池塘的溶解氧越高,越有益!我们只需要将溶解氧保持合理的水平,就可以满足鱼虾的生长需求。

那么,在养殖当中,如何处理溶解氧浓度问题呢?一般我们会采取几种办法:1、换水,加入一些新鲜水源,有利于降低藻类的危害。

2、紧急情况可杀藻,但一般不建议养殖户采用这种办法。

3、抑制藻类的繁殖,因为藻类在晚上光合作用低,抵抗有益菌能力下降,有利于乳酸菌快速生长抑制藻类。

另外一点,由于pH高,水体的碱性升高,乳酸菌的酸性能够对pH有降解的作用。

同奥水质溶解氧检测仪产品优点:1、电池电量不足提示,电量用完早知道;2、自动温度补偿,手动设置压力及盐度补偿;3、大屏幕LCD显示,带背光,野外测定也能清晰显示;4、百分比饱和度和氧浓度两种氧含量测量模式;5、微电脑设计,电池供电,超低功耗便携式仪表;6、具有一点校准和两点校准两种校正方式;便携式溶解氧(DO)测定仪该仪器广泛应用于野外测量、流动监测、现场快速测定、及实验室准确分析、尤其适用于环境监测站的检查监测。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调控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调控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调控方法一、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为满足人们对海鲜的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来源。

然而,水体污染、溶解氧不足、水质恶化等问题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带来挑战。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调控方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水体污染控制1. 合理管理人工投喂:合理管理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避免过量投喂导致剩余饲料积累,造成水体污染。

2. 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药物:合理使用化学药物,遵守安全用药的原则,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水体污染。

3. 使用生态修复技术:采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促进有害物质的降解,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三、溶解氧调控1. 提高水体曝气:增加水体表面积,增加氧气的溶解量。

可以通过增设曝气设备、增加水体流动等方式提高水体曝气效果。

2. 控制养殖密度:适度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鱼类呼吸量,有利于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3. 提高水体水质:合理管理水源,降低水体有机碳、氨氮等含量,减少水生生物消耗溶解氧的情况。

四、水质调控1.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增加水体流通:增加水体流通可带走一部分有机废物和代谢产物,保持水体清洁。

3. 使用水生植物: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水葱、萍蓬草等,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五、温度控制1. 合理选择养殖季节:根据水产种类和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养殖季节,避免极端高温或低温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2. 使用温控设备:根据不同的养殖需求,使用温控设备,如加热器、降温设备等,调节水体温度。

3. 合理管理养殖密度:适度降低养殖密度,防止过高密度造成的自身代谢热量累积,提高水体温度。

六、结论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调控方法包括水体污染控制、溶解氧调控、水质调控和温度控制等方面。

通过合理管理投喂、控制化学药物使用、使用生态修复技术等手段,可以控制水体污染;通过提高水体曝气、控制养殖密度和提高水体水质,可以调控溶解氧;通过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增加水体流通和使用水生植物,可以调控水质;通过合理选择养殖季节、使用温控设备和合理管理养殖密度,可以控制温度。

水产养殖场池塘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

水产养殖场池塘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

水产养殖场池塘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随着全球渔业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场池塘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平衡控制可以确保水产养殖的稳定生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场池塘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策略,包括水质管理、物种结构调控和养殖管理等方面。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场池塘群生态系统的基础,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保持水质的稳定和良好,水产养殖场应采取一系列的水质管理措施。

1. 水质监测:定期对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浊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藻类生物量等指标的检测,以及细菌和寄生虫的监测。

监测结果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包括增氧、通水、更换水源等。

增氧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通水可以促进水体的流动和更新;更换水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积累。

3. 水质净化:为了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可采用生物净化、化学净化和物理净化等方法。

生物净化通过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来降解有机废物,化学净化则利用化学物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物理净化则通过过滤、沉淀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二、物种结构调控水产养殖场池塘中的物种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调控物种结构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病害风险。

1. 优化种类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进行养殖,如草鱼、鲤鱼等。

同时,考虑不同物种的生态需求和生态位分布,合理组合不同品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养殖场的竞争和病害传播。

2. 控制种群密度:根据池塘的水体容积和生态要求,合理调控鱼类的种群密度。

过高的种群密度会引起饲料浪费、水质恶化和病害传播等问题,而过低的种群密度则会浪费养殖水域资源。

因此,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种群密度。

3. 引入生态调节者:合理引入生态调节者,如甲鱼、虾、螺等,以协调水体中的寄生虫、藻类等无害生物的数量。

这些生态调节者可以帮助控制病害的传播,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水体温度与光照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水体温度与光照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水体温度与光照控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鱼类的水体温度和光照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正确的控制水体温度和光照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中如何合理控制鱼类的水体温度和光照,以实现最佳的养殖效果。

一、水体温度的控制在水产养殖中,不同鱼类对水体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每种鱼类的水体温度适宜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控。

1. 温度适宜范围的确定水体温度的适宜范围受到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部分鱼类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0℃-30℃之间。

但是具体的温度需根据养殖鱼类的要求来确定,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咨询专家或养殖经验来获得相关信息。

2. 温度调控的方法为了保持养殖鱼类的水体温度在适宜范围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温度调控:(1)水体加热:可以利用加热设备,如加热器或水温调节器,在需要时加热水体,提高水温。

(2)水体换热:如果水温过高,可以通过水体换热的方式,将热量排出,降低水温。

这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流动或增加水体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来实现。

(3)防晒措施:在夏季或阳光充足的环境中,鱼类容易受到阳光直射而导致水温过高。

因此,可以在鱼塘或养殖池上搭建遮阳棚或覆盖透明材料,减少阳光的照射,降低水温。

二、光照的控制光照对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控制光照,可以调节鱼类的生理功能和行为,提高养殖效益。

1. 光照的重要性光照对鱼类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包括促进鱼类的食欲、增加光合作用、调节生物钟等。

不同的鱼类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光照的控制。

2. 光照调控的方法为了控制鱼类的光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人工光照:在养殖鱼类的环境中,可以设置光源,如白炽灯或荧光灯,提供人工光照。

(2)自然光照:利用自然光照也是一种常见的光照控制方法。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作者:孟令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3期溶解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理化指标,对水产养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池塘中溶解氧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溶解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养殖鱼类产生危害,主要是对鱼类摄食、生长等造成影响,当池塘内严重缺氧时会造成水产动物大批死亡。

水中溶解氧与池塘水环境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因此,加强对溶解氧的探讨,分析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对营造良好的池塘水产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溶解氧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可以保证保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同时又可以改良水质和底层结构,此外,溶解氧还是维持氮循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根据水产养殖的要求,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并且在养殖全过程中均应保持充足的溶解氧。

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以使有毒物质的含量降低;在足养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氨氧分解作用,会产生无毒的最终产物。

可见,养殖水体中保持足够的溶氧的重要性。

可以想象,一旦缺氧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二、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1、溶解氧水平变化与调控措施水产养殖中池塘中的溶解氧会出现变化,并体现出不均匀特点。

这是由于生物和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所致,也就是说在风向作用下,在上风处的浮生植物数量明显低于下风处的数量,但由于光合作用,上风处溶氧量低于下风处溶氧量。

而在夜间时,上风处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风处溶氧量。

另外,溶氧量与风力大小也有关系,影响着池塘上风处和下风处溶氧量。

此外,由于清晨是一天中内池塘溶氧量最低时,这时鱼类主要在下风处进行活动,所以在观察鱼类活动时,要把注重点放在清晨。

此时如果溶氧量在5mg/L以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氧。

2、溶解氧垂直变化与调控措施受光照强度方面的影响,如果采用深水养殖的模式,那么池塘溶氧量会呈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氧气含量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氧气含量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氧气含量调控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在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氧气含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合理的调控水体氧气含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调控技术,包括增氧设备、养殖水质管理和水体循环等措施,旨在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增氧设备增氧设备是一种常用的调控水体氧气含量的技术手段。

增氧设备通过将空气或氧气送入水中,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加,满足水生动物对氧气的需求。

常见的增氧设备包括曝气设备、溶氧装置和微氧设备等。

1. 曝气设备曝气设备是指通过喷射或搅拌等方式将气泡引入水体中,增加水体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溶解氧的传输过程。

例如,曝气发生器可以将大量气泡喷入养殖池中,形成气泡带动水体流动,提高溶解氧浓度。

2. 溶氧装置溶氧装置是一种通过强制通气的方式向水体中输入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的设备。

常见的溶氧装置包括电解溶氧装置和纯氧增氧装置等。

通过将氧气直接溶解于水中,提高水体的氧气含量,并使养殖水体更适宜水生动物生长繁殖。

3. 微氧设备微氧设备是一种通过微细气泡的方式提供氧气,增加水体氧气含量的设备。

微氧设备一般采用超声波或压缩空气将氧气溶解为微细气泡,并将其注入养殖池或者水族箱中。

这种微细气泡能够更长时间地停留在水体中,增加氧气的溶解速度和氧气的利用效率。

二、养殖水质管理除了增氧设备外,养殖水质的管理也是调控水体氧气含量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水质管理措施:1. 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体的氧气含量进行监测,掌握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水温、pH值和氨氮等。

2. 改善水质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供应、提高养殖池的通氧能力、合理调节饲料投喂量和种植密度等,来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加强水质循环可有效去除废料和有害物质,提高氧气供应能力。

3. 控制有害气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害气体的积累会影响溶解氧的供应和扩散。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氧气含量控制与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氧气含量控制与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氧气含量控制与管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成为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养殖氧气含量控制与管理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保障养殖水体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氧气的重要性、养殖氧气需求量的计算、养殖氧气供应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氧气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氧气是维持水中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也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中缺氧会导致养殖生物的生理功能异常,影响其生长、繁殖和免疫能力,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养殖水体中合适的氧气含量能够保持水质稳定,提高养殖生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养殖氧气需求量的计算准确计算养殖水体中的氧气需求量对于合理供氧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氧气需求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氧气需求量(mg/L)= 养殖生物数量(个/L) ×每个养殖生物每天所需氧气量(mg/个/天)其中,养殖生物数量可以根据养殖面积和密度来确定;每个养殖生物每天所需氧气量可通过相关文献或专家经验进行参考。

三、养殖氧气供应方式养殖氧气供应方式多样,常见的有机械增氧和自然增氧。

1. 机械增氧机械增氧是通过设备和技术手段将氧气引入水体中,提供氧气供养殖生物进行呼吸。

常见的机械增氧方式包括:曝气、喷气、溶氧机等。

但机械增氧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对养殖成本有一定影响。

2. 自然增氧自然增氧是利用自然界的氧气补给水体,通过水体与大气的接触来提供氧气。

自然增氧的方式包括:养殖水体的流动、增加水面接触面积、保持水体通风等。

自然增氧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四、养殖氧气含量控制与管理养殖氧气含量的控制与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种类和水质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与管理措施:1. 监测养殖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定期使用氧气监测仪器对养殖水体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氧气供应方式,保证养殖水体中氧气的均衡供应。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溶解氧调节与控制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溶解氧调节与控制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溶解氧调节与控制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生产业,对于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适宜的水质条件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水体中的溶解氧则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鱼类养殖中适宜水体溶解氧的调节与控制方法。

一、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量与其种类、大小、生长阶段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量较大,如若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不足,会导致鱼类呼吸困难,抵抗力下降,甚至发生死亡。

因此,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必须合理调节和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二、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方法1.提高水体的通气性增加水体通气性是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增加水流速度、设置喷嘴等方法可以提高水体的通气性,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适当调节养殖水体的温度,因为水温升高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2.增加水体的曝气面积增加水体的曝气面积也是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增加水面的摩擦、喷淋、振荡等手段,可以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气体的溶解,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3.增加水体中植物的含量水体中适当增加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藻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同时,水生植物还能够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维持水体的碱性,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三、控制水体溶解氧的方法1.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大量浮游生物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

因此,要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减少底泥、饲料残渣等有机物的输入,避免过度投喂,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和水体等。

2.控制鱼类的存栏密度适当控制鱼类的存栏密度也是控制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高的存栏密度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快速下降,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

因此,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大小和水体的容积等因素,合理确定鱼类的存栏密度,避免过度密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氧气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氧气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氧气管理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水体氧气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氧气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养殖水体氧气管理的重要性养殖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充足的氧气可以提供水生生物所需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能量,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而缺氧或低氧的情况下,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养殖水体中氧气含量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高温、过多的有机废料积累和过密的养殖环境等。

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氧气管理至关重要。

二、养殖水体氧气管理的方法1.增加水体氧气含量的方法(1)增加曝气和通风设备:通过安装曝气装置和通风设备,将空气中的氧气导入养殖水体中,以提高水体氧气含量。

曝气装置可以是喷气式曝气器、喷泉式曝气器等,通风设备可以是风机等。

根据养殖水体的大小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配置。

(2)增加水体的润氧面积:增加水体的润氧面积,可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氧气的溶解。

例如,可以增设水流装置或者增加水面的喷流润氧,使养殖水体中的氧气更充分地溶解。

2.控制养殖密度和投饲量过密的养殖环境和过多的投饲量会导致水体中氧气含量的下降。

因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投饲量非常重要。

根据养殖物种的生长特点和需氧量,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和投饲量,避免过度投饲和过密养殖,以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平衡。

3.增加水体通流和换水通过增加水体的通流速度和定期换水,可以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氧气的重新溶解和补充。

定期换水还有助于清除废物和有机污染物,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三、养殖水体氧气管理注意事项1.定期监测水体氧气含量和温度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和温度,了解水体氧气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曝气设备和投饲量,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平衡。

2.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和pH值水体的温度和pH值对氧气的溶解能力和水生生物的呼吸有重要影响。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而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的原理、应用方式以及其对养殖业的影响。

一、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的原理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是通过调节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氧气和有机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促进水体中的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

该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原理实现:1. 曝气调控原理: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供应,提高水体的氧含量,从而改善水中生物的呼吸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

2. 有机物调控原理: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调节水体中的有机负荷,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避免有机物堆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3. 水质调控原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草鱼蓝和次氯酸钠等,调节水体的pH值和溶氧量,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二、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的应用方式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于养殖业中,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应用方式:1. 水体曝气调控:通过增设氧气喷淋设备,将氧气直接输入到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氧含量,改善养殖环境。

这种方式适用于鱼类养殖和虾类养殖等水生动物的养殖。

2. 有机物调控: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如鱼粪、虾壳等,调节水体中的有机负荷,防止有机物过度积累。

这种方式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养殖模式。

3. 化学药剂调控:通过添加草鱼蓝、次氯酸钠等化学药剂,调节水体的pH值和溶氧量,控制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滋生。

这种方式适用于鱼类病害的防治。

三、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的影响养殖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技术的应用对养殖渔业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1. 提高了养殖效率:通过调节水体中的氧气供应和有机物负荷,保持水体中的生态平衡,提高养殖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减少了病害的发生:通过调节水体的pH值和溶氧量,控制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保持养殖水体的良好品质是确保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水体气体的调控技术在养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控制水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促进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氧气调控技术氧气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在养殖水体中,氧气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和养殖效果。

因此,氧气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1.增氧技术增氧技术是常见的氧气调控方式。

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养殖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以满足水生生物的需求。

常见的增氧设备包括氧气泵、增氧机等。

这些设备可根据养殖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数量,以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2.保水技术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和水体的充氧状态也是调控氧气的有效手段。

通过合理管理水质、维持水体的循环流动和搅拌,能够提高水体的充氧效果。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饵料投喂和底泥清理,也能减少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氧气的溶解度。

二、二氧化碳调控技术二氧化碳是水体中常见的气体之一,它的含量过高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调控二氧化碳的含量对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通风换气通过水产养殖场的通风系统以及养殖水体的循环流动,能够有效减少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操作,将水体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有助于维持水体中气体的平衡。

2.增气技术增气技术不仅可用于增加氧气含量,同样也可以起到调控二氧化碳的作用。

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气体泡沫或气体流动,促使二氧化碳的释放,达到调控水体气体平衡的目的。

三、其他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除氧气和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其他气体在水产养殖中也需要进行调控,例如氨气、硫化氢等。

这些有害气体的过高含量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养殖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氨气的调控,可以通过加入合适的材料,如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等,吸附和减少水体中的氨气含量。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水体氧气含量调节与控制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水体氧气含量调节与控制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水体氧气含量调节与控制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氧气含量调节与控制一、背景介绍鱼类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农业产业之一。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适宜的调节与控制水体氧气含量成为鱼类养殖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鱼类對水体氧气含量的需求鱼类在水体中进行呼吸,需要摄取充足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缺氧或高浓度的氧气都可能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鱼类对水体氧气含量的需求是进行调节与控制的前提。

1.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氧气含量的需求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冷水鱼类如鲑鱼、鳟鱼等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而暖水鱼类如鲤鱼、鲫鱼等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2. 鱼类对氧气含量的需求与其体型、年龄以及活动强度等因素相关。

通常来说,小鱼需要更高的氧气含量,而大鱼相对较低。

此外,年龄较小的鱼,由于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新陈代谢相对旺盛,对氧气的需求也会相对较高。

三、水体氧气含量调节与控制方法为了满足鱼类对适宜的氧气含量的需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水体氧气含量的调节与控制。

1.增氧设备的使用:在鱼塘或养殖池中可以设置适当的增氧设备,如增氧泵、增氧机等,将大气中的氧气迅速输送到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这可以通过形成水流、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来实现。

2.植物养殖与光照控制:水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并为鱼类提供合适的氧气环境。

在养殖水体中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葱、马来蕨等,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同时,合理控制光照的强度和时间,确保植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进一步提高水体氧气含量。

3.水质管理:合理管理水体的水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和新鲜。

定期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避免过度投料和过度养殖密度等导致的水质恶化,可以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4.水体环境调节:控制水体的温度、流速等因素,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较低的水温和适宜的水流速度有助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加工技术-水产养殖中氧的重要性——-均衡增氧技术

加工技术-水产养殖中氧的重要性——-均衡增氧技术

加工技术-水产养殖中氧的重要性——-均衡增氧技术一、缺氧的厉害性二、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氧水中氧气来源:一是空气中的氧的溶入,约占10%;二是水体中浮游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约占90%。

水中氧气的消耗每分解1吨大粪要消耗3.4-3.8吨氧,相当于3.8吨鲤鱼在一个生长季节(约180天)的耗氧量。

每分解1吨牛粪要耗氧5吨,相当于4吨鲤鱼在180天中总的耗氧量。

三、水中氧气多少与鱼生长的关系溶氧度对饵料系数的影响以四大家鱼为例,四大家鱼在溶氧5毫克/L时正常生长,降低一毫克,摄食量就会下降13%,这便说明,一百斤饲料当中,有13斤是浪费掉了一个月下来将超过400斤饲料的浪费。

n鱼类在溶氧3mg/L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mg/L时增大一倍;生长在5mg/L时比3mg/L吸收消化率提高20%;生长在溶氧7mg/L中的鱼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mg/L中的鱼快20%~30%,而饵料系数低30%~50%。

当水中溶氧量达到4.5mg/L以上时,鱼、虾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5mg/L以上时,饵料系数达到最佳值。

换句话说:如果4000元/吨的饲料,当鱼生活在5mg/L以上时,比生活在3mg/L时,每吨可以节约20%也就是800元,生长速度还快20-30%。

四、各种鱼类需要多少氧气?如果对此你还不以为然的话,您算一笔账,如若持续半年的低溶氧,将会浪费3200多斤饲料,按照2.0的饵料系数算,养殖老板间接损失了1600斤鱼,经济损失一万上下。

溶氧度低还会导致水质恶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几率增大,届时经济损失更严重。

五、投料区溶氧与投料区外溶氧的区别六、增氧机的选择n叶轮式增氧机n具有增氧、搅水、爆气等综合作用,其增氧能力、动力效率均优于其他机型,但是运转噪声较大,一般用于水深1.5-2米的大面积的池塘养殖。

n水车式增氧机n水车增氧机是随着叶轮的转动,桨叶击打水面激起水花和水跃,并把空气压入水中,同时产生一个与水面平行的作用力,形成一股定向水流,并造成表层水定向流动,在一定深度的水层内形成上下流动和交换。

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这种“三池合一”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积,这不仅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而且成为天然水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因此,如何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是水产养殖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

渔谚有“养好一池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是十分恰当的比喻。

要做好水质调控,首先要了解池塘的主要水质参数。

而目前渔民不了解养殖水质的基本参数(如溶解氧、盐度、pH、总氮、亚硝态氮等),很难给予针对性的水质调控。

如果请推广站技术人员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尽管测试数据精确,但他不可能同时为大量的养殖户服务,更不能适应池塘水质不断变化、要按时测定的要求。

养殖户采用简易水质分析器,就可及时了解水中pH、盐度、溶解氧、总氮和亚硝态氮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使池塘养殖鱼类、虾、蟹类等的发病率降低10%,减少养殖损失。

鱼类每亩增产50千克,虾类每亩增产30-100千克,预计池塘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0%。

同时减轻池塘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点:1、简易水质分析器一套、水温计、比重计(共计约120元)。

2、特点:采用比色法测定池水的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态氮等(详见简易水质分析器使用说明)。

尽管设备较简单,测定精度较低,但它可以如实反映养殖水质现状,做到及时调控水质;而且测试技术容易掌握,养殖户可以随测随用。

3、测定时间:pH、溶解氧必须在早晨日出前测定其低峰值。

夏秋季节,如果预测明天清晨鱼虾是否要浮头,则应在半夜或第二天临晨2:00-3:00测定。

盐度、氨氮和亚硝态氮在晴天或多云上午9:00进行测定。

4、判别与采取措施⑴一般淡水养殖水体最适pH为7.5-8.5。

清晨如pH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来提高pH,通常每亩用生石灰(块灰化成石灰水)7.5-10千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贴士鱼塘氧平衡的调控
白天鱼池下风处由浮游植物产生的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总比上风处多,并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溶氧含量的差别越大。

夜间则相反,因夜里鱼池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导致夜间耗氧量大,所以上风处溶氧比下风处多。

一、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猴头菇,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厘米-30厘米;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天-10天左右应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米-20厘米。

夏季时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二、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

一般每10天-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

三、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
为1小时-4小时。

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时-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

四、适当追施化肥。

适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因此,夏秋季施肥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每亩每次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每隔5天-7天施一次,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采用少最多次的办法。

五、使用药物。

改良一些养鱼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竹笋,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

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

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每20天全池泼洒1次。

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

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抑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毫升。

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六、移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鱼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

养殖者可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七、套养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如套养鲤鱼、鲫鱼可
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

套养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

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

套养鳙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

套养草、鳊、鲂鱼可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净化养殖环境。

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