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展示课 总结
初中滑轮课程知识点总结
初中滑轮课程知识点总结一、滑轮的基本原理1. 滑轮是一种用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可以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
2. 固定滑轮是固定在支架上的,不改变方向只改变力的大小,而活动滑轮是可以移动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通过滑轮,我们可以实现力的转移和力的平衡,能够减小力的大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二、滑轮的作用1. 改变力的方向:通过滑轮,我们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使得更容易施加力到物体上。
2. 增大或减小力的大小:活动滑轮可以增大或减小施加力的大小,帮助人们更轻松地搬动大重物。
3. 传递力量:通过多个滑轮串联或并联,可以实现力量的传递和平衡,减小力的大小。
三、滑轮的使用方法1. 滑轮的固定:在使用滑轮时,需要将滑轮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以确保滑轮的正常工作。
2. 施加力量:通过拉力或者压力的方式,施加力到滑轮的绳子或者绳索上,从而实现力的传递。
3. 控制滑轮的数量和布局: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布局,来实现不同的力的转移和传递方式。
四、滑轮的计算方法1. 力的大小计算:通过滑轮,我们可以计算出施加力的大小,通过简单的等式计算可以得出力的大小。
2. 力的方向计算:根据滑轮的布局和结构,可以计算出力的方向,从而确定力的作用方向。
3. 力的平衡计算:通过多个滑轮的串联和并联,可以计算出力的平衡和转移,帮助人们减小力的大小。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滑轮课程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和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作用、使用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助于理解力的传递和力的平衡的原理。
希望对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
物理动滑轮初中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动滑轮初中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其中,动滑轮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物理动滑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简介及定义动滑轮是由带有可转动轮子的槽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它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使得施加在系统中的力产生更大或更小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特点,滑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固定滑轮:其轮子固定在支架上,仅改变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不变。
2. 可动滑轮:滑轮带有滑轮架,可以在支架上上下移动。
当滑轮向上移动时,力的大小减小,当滑轮向下移动时,力的大小增加。
3. 组合滑轮: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通过绳子连接,改变力的方向的同时,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三、动滑轮的工作原理1. 动滑轮的力学原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物体施加力于滑轮槽时,滑轮槽会施加相等且反向的力于物体上。
2. 动滑轮的力的变化:通过改变滑轮的位置和组合方式,我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当滑轮向上移动时,力的大小减小。
当滑轮向下移动时,力的大小增加。
四、动滑轮的应用1. 提升重物:通过使用动滑轮系统,我们可以轻松地提升重物。
由于滑轮的原理,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即可实现对重物的提升。
2. 减小力的大小:如果我们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可以使用动滑轮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通过合理地组合滑轮的位置和数量,我们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3. 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当我们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可以使用动滑轮这个简单的装置。
五、相关实验在学习动滑轮的过程中,进行相关实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几个与动滑轮相关的实验项目:1. 探究动滑轮对力的大小的影响:准备一个具有可移动滑轮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滑轮的位置,记录下不同位置下施加的力的大小,分析力的变化规律。
2. 探究动滑轮对力的方向的影响:准备一个带有组合滑轮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观察力的方向的改变。
初中滑轮压轴教案反思大班
初中滑轮压轴教案反思大班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解滑轮压轴的原理时,我曾经一味地讲解公式和理论,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
论和实践中来。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我应该
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讲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讲解滑轮压轴的构造和原理时,我应该安排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滑轮压轴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也认识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讲解滑轮压轴时,我
应该将其与其他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我可以将滑
轮压轴与力的传递、能量转换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滑轮压轴的同时,也能够
掌握其他相关知识。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滑轮压轴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
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教学初中滑轮压轴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还存在很多
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初中物理滑轮大小教案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以“滑轮”为主题,针对初中物理滑轮大小教案进行了实践。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等。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制教具——神奇的盒子,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滑轮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总结出滑轮的定义。
(2)认识两种滑轮: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观察滑轮的轮轴,总结两种滑轮的特点。
(3)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现象,将科学融入生活。
三、教学反思1. 优点:(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不足:(1)在讲授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时,教学力度不够,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
(2)对于动滑轮的支点寻找,教学过程中未能给出明确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3)课堂互动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1. 针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加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 在教学动滑轮的支点寻找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给出明确的指导。
3.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次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活动总结轮滑社
活动总结轮滑社轮滑社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一个家庭。
经过长达一年的努力和付出,轮滑社的每个成员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以下是对轮滑社一年的活动进行总结的1500字的文章。
首先,轮滑社的每个成员在技术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我们的指导员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许多基础技巧,如平行转弯、跳跃和滑行。
我们不仅在轮滑技术上有了进步,还在平衡、协调和反应能力上得到了锻炼。
我们学会坚持不懈并且勇于尝试,这些品质都让我们在轮滑的世界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
其次,轮滑社也参加了一些比赛和展示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有机会与其他轮滑社交流,一起分享和学习。
无论输赢,我们都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友谊和团结。
我们还参加了社区的展示活动,向观众展示我们的技巧和成果。
这些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和每一次舞台。
除了技术和比赛,轮滑社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讲座活动。
我们邀请了一些专业的轮滑教练和运动员来给我们讲解技巧和经验。
他们的分享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还激发了我们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和合作游戏。
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一年的活动中,轮滑社还参与了一些公益活动。
我们组织了一次慈善轮滑表演,在表演中向观众展示我们的技巧,希望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
我们还参与了一次社区清洁活动,为社区的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些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奉献和关爱,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作为轮滑社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最后,我想说轮滑社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团队。
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我们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们相互鼓励和支持,在困难面前互相扶持。
轮滑社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挑战,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在轮滑社,我们不仅是队友,更是朋友和家人。
总的来说,轮滑社的一年活动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我们在技术、比赛和公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初中物理_第2节 滑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2滑轮教学设计》主讲人:学科:物理(人教版)年级:八年级下学期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具体情境,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2、通过实验分析,理解两种滑轮的特点。
3、通过滑轮组的绕绳情况和受力分析,掌握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能分析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滑轮组的绕绳情况和受力分析,掌握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体自身重力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周一都会升国旗,在升国旗的过程中,五星红旗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旗手施加给绳子的力向什么方向?(思考:为什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红旗还可以顺利升起呢?起关键作用的部件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滑轮”。
(二)自学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根据学案上的思考问题,自学P81-P83页,并完成自学检测。
(小组内对答案,统一对)思考问题: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是如何操作的?3、滑轮组是什么? 施加的拉力有什么变化?(三)讲授新课一、滑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1、定义:定滑轮:轴固定不动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2、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和学案上的实验装置图,组装器材,完成实验。
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结合思考问题,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数据用展台拍照展示,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探究定滑轮的特点物重物体移动方向物体移动距拉力拉力方向拉力移动距离(2)探究动滑轮的特点思考:1、拉力与物体重力有什么关系?省力吗?2、拉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3、拉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省距离吗?结论:定滑轮 力, 距离;但 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力; 但 距离,且 改变力的方向。
①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②本质: 等臂杠杆(讲解)】 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大班期末轮滑总结
大班期末轮滑总结在这个学期的轮滑课程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滑行技巧,还掌握了一些高级技巧,并且锻炼了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此次总结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我们学会了基本的滑行技巧。
在刚开始学习轮滑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觉得很难保持平衡,但是通过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滑行技巧。
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的站在轮滑鞋上,如何利用地势进行滑行,如何平稳的转弯等。
这些技巧不仅使我们能够自如的在平地上滑行,也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们学习了一些高级的技巧。
在基本滑行技巧掌握之后,我们开始学习一些更加高级的技巧,比如跳跃、滑行转弯、滑边等。
这些技巧通常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大的勇气,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我们都能很快的掌握并且展示出来。
这些高级技巧不仅让我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们意识到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够进步。
除了学习技巧,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团队活动。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组队滑行比赛。
在比赛中,我们需要分为两个队伍,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顺序进行滑行。
这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滑行技巧,也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个比赛,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互相帮助和配合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正确地佩戴护具和如何正确地摔倒,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让我们更加安全地进行轮滑活动。
而且,老师还告诉我们轮滑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场地、如何检查轮滑鞋的磨损程度等。
这些安全知识对我们以后的轮滑活动非常有帮助,让我们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轮滑。
此外,我们还经历了一次户外滑行活动,这是我们一学期中最令人难忘的经历。
我们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场地,迎接着阳光和微风,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滑行。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滑行的快乐,还享受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这次活动增强了我们对轮滑的热爱和热情,并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的决心。
《滑轮组》教学反思
《滑轮组》教学反思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力的平衡和传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滑轮组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滑轮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2 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2.1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2 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在教学滑轮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和科学方法。
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滑轮组时,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验演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实验设计、故事性的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3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索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发现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设立有效的评估标准教师在教学滑轮组的过程中,应该设立有效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赋予指导。
滑轮初步知识点总结高中
滑轮初步知识点总结高中引言滑轮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物理学中力学和机械学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滑轮及其相关知识,这对于他们理解力和机械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滑轮的初步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高中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滑轮的基本概念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它由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轮子和一个可以在轮子上运动的绳索或链条组成。
滑轮的作用是改变施加在绳索或链条上的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其更方便地用于提升重物或传递力。
滑轮一般由轮轴和滑轮带组成,轮轴是固定在支架上的圆柱体,滑轮带则是包裹在轮轴上可旋转的部件。
滑轮根据其结构组合和作用方式,可以分为固定滑轮、运动滑轮和复合滑轮。
固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进行任何运动,主要改变力的方向。
运动滑轮可以在轴上自由旋转,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减小施加力的大小。
复合滑轮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系统,通过组合滑轮的方式,可以大幅减小需要施加的力。
二、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和机械优势原理。
牛顿第三定律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当人用力施加在滑轮上的绳索或链条时,滑轮会产生与施加的力同样大小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这一反作用力会使重物产生运动。
机械优势原理是指:通过机械装置改变施加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滑轮系统中,当使用多个滑轮组成复合滑轮时,可以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提供更大的力,并且改变力的方向,这就是滑轮的机械优势。
三、滑轮的应用滑轮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吊车、吊篮、绳索滑车等吊装设备中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滑轮也被应用在各种起重设备和传动装置中,如汽车发动机的皮带传动,机械手臂的传动系统等。
除此之外,滑轮还可以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提高机械效率、减小人力等方面。
它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力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促进了机械工程的发展。
九年级上册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门以揭示自然界运动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而滑轮组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九年级上册的物理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滑轮组的知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了解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物理滑轮组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滑轮组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是由两个以上的滑轮组成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组根据滑轮的组成和形式可以分为定滑轮组和活滑轮组。
定滑轮组指的是所有滑轮都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活滑轮组则是至少有一个滑轮可以自由地转动。
二、力的分析物体的重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的大小,而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滑轮组能够改变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和大小,其中力的大小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滑轮组所受外力和滑轮的数量等。
在力的分析中,我们引入了合力的概念,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三、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滑轮组中,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我们可以知道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当物体处于匀加速运动的状态时,我们可以利用公式F=ma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加速度。
四、滑轮组的力比力比是指滑轮组所受的外力与物体所受力的比值。
我们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力比的存在,不同滑轮组的力比是不同的。
利用力比,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加速度。
五、滑轮组的应用滑轮组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起重机使用滑轮组来提升物体,利用力比可以减小所需的外力。
另外,滑轮组也可以用于改变力的方向,例如绳索的角度改变,以及改变力的大小,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
六、滑轮组的优点和局限性在使用滑轮组时,我们要充分理解其优点和局限性。
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得对物体的操作更加容易。
但是滑轮组的负载和输入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要合理选择滑轮组的设计和使用。
七、练习题在学习滑轮组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新)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上《11.2滑轮》公开课(教案)
11.2 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定滑轮及其实质。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滑轮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滑轮的应用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学生答复,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糟的轮子。
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
二、新课讲解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观察课本中的滑轮,教师模拟后,请学生指出,在使用时图中的两个滑轮有何不同点?从而分辨出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
教师总结: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如果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就称为动滑轮。
演示:手拿一个滑轮问学生这是什么滑轮。
〔可能是定滑轮也可能时动滑轮,关键看如何使用它〕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应用定滑轮或动滑轮的例子吗?可见,在生活中,滑轮这种简单机械被人们常用,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滑轮?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尝试答复〕2.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和装置进行。
提问:〔1〕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大小有没有变化?〔2〕当改变钩码的个数时,情况如何?〔3〕你能从实验测得的数据中发现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吗?说明:假设钩码重力G与拉力F不等,说明线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力。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和装置进行。
〔2〕学生思考设计表格〔3〕通过实验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
小学科学_20.滑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他们感受、体验与内化。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和有关的内容标准,我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善于观察和发现,自主建构科学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教材分析:今天我所教的是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中的第20课。
---滑轮。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借助于模型,通过一系列观察和实践活动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3.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方面看,滑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学生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它。
从知识储备来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这为滑轮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这一节的教学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使用能力。
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
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做好实验纪录,会分析实验数据。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
2、科学探究: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反思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反思首先,我认为本次教学中的优点如下:1.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在教案中,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滑轮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对比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讲解滑轮概念时,我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问答、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在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课堂节奏控制不当:在讲解滑轮特点时,我过于详细地阐述了每个知识点,导致课堂节奏过于紧凑,给学生留下了较少的思考和消化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适当调整课堂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提问。
2. 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在实验环节,我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不够详细,导致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我应在实验前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教学评价单一: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依赖课堂问答和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
今后,我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1. 优化教学内容:在讲解滑轮章节时,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我将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加强实验指导:在实验环节,我将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学生能够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4. 多元化教学评价:我将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滑轮八分钟
初中物理说课稿滑轮八分钟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滑轮》。
在这八分钟的时间里,我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是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根据轴的位置分为固定滑轮和动滑轮,根据形状分为圆形滑轮和槽形滑轮。
固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滑轮组的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实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过程。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现在,让我们进入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调整窗帘的拉绳,引出滑轮的概念。
接着是新课讲解,我会详细解释滑轮的分类和特点,并通过动画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
然后是实验操作,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滑轮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并记录数据。
最后是总结反馈,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滑轮的特点和应用,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在评价与反思环节,我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和学生实验操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我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更能在实践中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小年龄段轮滑游戏教案反思
小年龄段轮滑游戏教案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轮滑运动在孩子们中间越来越受欢迎。
轮滑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轮滑技巧,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适合小年龄段孩子的轮滑游戏教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轮滑游戏教案的目标。
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轮滑运动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因此,我们的教案目标应该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轮滑技巧,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小年龄段孩子的轮滑游戏。
在选择游戏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
比如,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平衡训练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保持平衡,如何灵活地转弯和刹车。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比赛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重轮滑游戏教案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比较容易分散,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设置一些模仿动物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模仿中学会如何运用轮滑。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多样性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不同的轮滑技巧和乐趣。
最后,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轮滑游戏教案的时间和空间。
在安排时间时,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避免让孩子们过度疲劳。
在安排空间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平坦、宽敞的场地,确保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安全。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和道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适合小年龄段孩子的轮滑游戏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样的教案,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轮滑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轮滑游戏教学服务。
初中滑轮规律教案反思
初中滑轮规律教案反思首先,我意识到学生对于滑轮的概念和原理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前,我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作用和应用。
然后,我通过展示教具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滑轮的运动和力的方向,以及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其次,我注意到学生在学习滑轮组时,对于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有一定的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数学模型和公式,向学生解释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同时,我还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组装滑轮组,并测量不同物体重量下的拉力大小。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教学中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和操作,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感性认识。
其次,我在教学中可能过于强调记忆和公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初中物理滑轮规律这一章节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轮滑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轮滑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作为一名轮滑教师,我有幸参与了许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也有了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首先,我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我学会了更好地倾听和理解,让我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我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轮滑技术。
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材料和活动,让学生在轮滑过程中既能享受乐趣,又能有所收获。
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不同,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我通过更多的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使得我的教学更加个性化和有效。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经验,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轮滑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在轮滑的世界里享受乐趣,收获成长。
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轮滑教育的发展和前景,不断学习和探索,为更好的教学服务。
在我作为轮滑教师的工作总结中,我也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轮滑是一项需要技巧和耐心的运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
我会定期检查学生的轮滑装备,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提醒学生们在练习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受伤。
同时,我也会在学习轮滑技巧时强调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因错误姿势造成的不良后果。
通过这些安全措施,我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享受轮滑的乐趣,同时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另外,我会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支持者和陪伴者,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情况,使我的学生个性化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实际情况。
《滑轮》评课稿(通用9篇)
《滑轮》评课稿《滑轮》评课稿(通用9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滑轮》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滑轮》评课稿篇1一、复习提问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
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画出力臂。
二、新课引入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学生举例。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讨论特点。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1 .定滑轮观察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观察定滑轮工作的状态,轴是固定不动的。
演示实验:① 称量钩码的重力;② 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 G = F 。
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观察实验: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得出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定滑轮不能省力。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学生思考按照下图进行演示。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①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一课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
郭永芳
一、物理课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在物理课程标准有关的教学目标中提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尝试利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评价中提出要评价学生:“是否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问题,能能否尝试利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可以说,课程标准为我们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指明了方向,并且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要求。
按此标准,我认为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全程关注物理科学方教育:1.教学设计中确定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了吗?确定的目标是否合适恰当?而且注意此处的“方法”指的是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并非教学方法;2.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显性、准确、自然流畅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课堂教学总结时是否能同时关注知识与方法,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只注意讲知识,而不谈科学方法,我认为那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起码不是一节好课。
二、《滑轮》一课中科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作为一节展示课,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法并行”物理科学方法研究》课题组的物理教师代表,展示的内容与以往不同,要凸显科学方法,展示教师是如何把知识线和方法线显性、准确、自然流畅地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作为一种“知法并行”物理科学方法研究的尝试。
物理组的课题研究很务实,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理论,更有实践,符合物理教师的处事特点。
1、科学方法的选择
物理的科学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比较法、转换法、列表法、模型法、归纳法等等。
在一节物理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科学方法的学习,也可以只关注一种科学方法,视具体教学知识点而定。
在本次《滑轮》这节展示课中,我选择了后者,只凸显一种方法——
“缺点列举法”,这跟其它三节展示课完全不同。
我的指导思想就一点:越简单越好。
什么是缺点列举法?是一种分析列举创新方法。
发现已有事物的缺点,将其一一列举出来,通过分析选择,确定创新目标,制订革新方案,从而进行创造发明的创新技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列举事物的缺点入手,找出现有事物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再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科学方法的实施
应用缺点列举法的两个阶段——列缺点、定方案;缺点列举法的三个操作步骤——选对象、多分析、列缺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九章第二节《滑轮》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知识,本节课后学生将学习滑轮组、轮轴等机械。
滑轮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劳动人民通过使用滑轮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滑轮的知识既能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又能感悟物理对社会的影响。
1)第一个研究对象的确定及其缺点的列举——杠杆
引入部分是从第一节的《杠杆》入手,学生已经体会到杠杆可以省力或省距离,可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我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完成一件任务:用固定在桌面
上的杠杆将地面上的水果提升到桌面上来。
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杠杆这种工具的不
足:不够长工或工作过程不连贯。
我的目的在于利用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我提供了自制材料(分割成三部分的圆形泡沫)让学
生自己组装新工具完成任务。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创造了滑轮,顺利的引入了这节
课的正题:滑轮。
2)第二个研究对象的确定及其缺点的列举——定滑轮
在巡视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种滑轮的使用方式就是定滑轮,就势介绍了它的结构特点。
之后鼓励学生们去研究它在使用过程中的施力F与重物G之间方向和大小的定性关系,及距离S与h之间的定性关系。
之所以只是找出定性关系而非定量,是为了节省时间,以便突出本节课展示体现“知法并行科学方法教育”
的目的。
学生在该实践过程中发现定滑轮的特点:能改变方向;不能省力和省距离。
趁热打铁,我又通过一幅漫画创设场景,进一步提出:如果要使这个滑轮省力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了下一个研究对象。
3)第三个研究对象的确定及其缺点的列举——动滑轮
我请之前实验时组装成动滑轮的学生代表展示成果,并依照定滑轮的研究方法
和内容让学生们探讨F/G,S/h之间的定性关系。
学生在该实践过程中发现动滑轮的特点: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又接踵而来:定、动滑轮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如何能发扬它们的优点,规避缺点呢?通过前面的实践与总结,学生们很轻松的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滑轮组。
这节课的展示中,我从众多科学方法中选择了一种方法:缺点列举法。
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简单易学,自然流畅,展示了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操作,是一种有效尝试。
我想,物理课即便如此,其它科目亦可行。
附:
诚挚的感谢
2014年4月26日“第六次全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召开,由北京海淀区教委物理教研组组织,其中很重要的一给内容就是在该会上展示“执法并行”物理科学方法模式的5节现场课,授课的5位老师来自人大附中、清华附中、育英学校、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105中学。
可见我最为咱们学校的代表压力之大。
《滑轮》这节“执法并行”物理科学方法研究的展示课,虽然有我执教,但其中凝聚着我的众多同仁的智慧和劳动,在此特对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蔡轶雪老师是一位大气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很高:帮助我从整体上把握主线,“人类之所以要使用工具,主要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力气不够怎么办?人的胳膊不够长怎么办?”她的话使我想到了杠杆也有它的局限性,从而想到如何在其基础上改进创新,因此明确了最重
要的一点:本节课的科学方法的选择:缺点列举法。
之后的整个思路的梳理都是和蔡老师一起完成的。
我在细节选择过多时,蔡老师帮我果断的去除枝节,把握主流,不偏离主线,才使得整节课简单、流畅。
王成会老师是一位处事细致的人,善于提炼和总结,能独具慧眼的一针见血找出问题所在:是她指导我设计出了简单、明了、规范的板书;提醒我授课时只提及定滑轮“最”省力时力臂间的关系,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出现任何科学性的错误。
赵国菁老师是“及时雨宋江”,是我坚实的后盾班子的班长:从我领任务到筹备直至完成,我总共讲了6节课,校内讲3节,实验外国语学校讲3节,赵老师就一直听了6节,节节课都在听,节节课后都给我肯定、鼓励,也通过对比对很多细节指出可行性改进方案。
当听说我要寻找特质泡沫自制滑轮时,她自己到处寻摸,还发动学生一起找。
为了给我的课录像,她把她的班级教室都提供出来给我作为录制场地。
“有事情找我,我去帮你申请!”赵老师总用这样的话打消我的后顾之忧。
董景琴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节课的引入因得她一个小小的修改变得生动而有趣,把杠杆提升的重物用水果替代后着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水果的出现使得课堂一开始就轻松而活跃。
杨永生老师是一位让我真心佩服的动手高手: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重要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是可拆分的滑轮,没有现成的器材,只能自制,是杨老师帮我完成了这个艰巨的工作,而且很巧妙的实现了组装。
杨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很重,为了帮我做器材,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高效地完成了十几个滑轮的制作,我上午给他素材,他下午就给做出来了。
滑轮的材质是特质泡沫,遇高温后会发出难闻的有毒气体,而滑轮的凹槽得拿电烙铁一一烫出来,杨老师因此脸部皮肤大面积过敏,满脸红疹,很长时间也难痊愈。
别看这些自制的教具不太起眼,但它的制作是真心的不易,作用也着实不小啊。
在整个筹备、试讲的过程中,我真诚感谢的同事还有陆旭萍、李爱民、党继燕、谢丽娟老师,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多次试讲,她们都来,帮我准备实验仪器,帮我分发学案,甚至还帮我规划讲课时该穿的服装。
因为她们的加盟,每次上课时我的团队都很庞大,这让另外4位也上展示课的老师羡慕不已。
另外我还得感谢帮我录像的孙老师、小老师,帮我多次录像;感谢搞卫生的于师傅,帮我寻来制作滑轮的泡沫材料;感谢董主任为代表的领导层的一直支持。
在4月27日“第六次全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提前录制的5节展示课中,我的这节课被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评价为“5
节课中105中学的最好”,是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这节课的顺利完成,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