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解郁定眩汤治疗眩晕疗效观察_刘文华
定眩汤治疗眩晕症65例临床疗效分析
程 :激活血管内皮细胞 ,增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 po y tea eo eae rd cino n a tr daosa d l y s n h td n d l y d p o u t fif mmao y me it r o l n 达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时 ,血清 中的白细胞正是通过 dlyd ncoi d r g m oada s ee arp r s n ijr e e ers u n ycril hmi— ef i u y a s i i e uo u
表1 R A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 因子水平
组 别 I- L1 I- L6 I. L8 T Fa N —
沉积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形成 R A病灶 ,并可能对疾 病 的扩展及维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血 清细胞 因子水平的检测 ,对观察 R A患者 的细胞 免疫功能及
N 2I 8 4±2 . 2 0 . 4 ) . 1 9
标仪 40t 9 m测吸光度查标准曲线 求其含量。 i / 等 ,破坏 正 常滑 膜 ,引起损 伤 性 效应 并 恶性循 环。 1 .3 统计 学 处 理 检 测 结 果 以 x±s表 示 ,用 样 本 I- 和 I— L6还 Ll等细 胞 因子刺 激 破骨 细胞 释 放一些 酸性 蛋 白水 解 酶 ,从 而 导 致 骨 吸 收 和软 骨 钙 化 增 加 ,且 均数 t 检验确定 P值 ,比较各组资料的显著性。
维普资讯
山西医学教育 20 0 7年第 1 期
总第 8 6期
酶标仪和美 国 M l a ui s t h洗板机。试 剂盒 由白求恩 医 生。异常增高 的 I- w L 6有促进 过量 B淋 巴细胞分化 的 科大学免疫室提供 。用相应 的单克隆抗体包被 9 6孔 I g G分泌细胞并产生 多克隆 I g G,从而引起机体体液 酶标板 , 4℃下反应 4 ;按 E I 8h LS A夹心法检测 ,酶 免疫调节紊乱 ,形成多种 自身抗体 ,进一步激活补体
自拟止眩汤治疗老年人眩晕40例
自拟止眩汤治疗老年人眩晕40例
郑万利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3(034)002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类中药治疗老年人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止眩汤(黄芪、党参、当归、茯苓、白术、桃仁、红花、丹参、葛根、川芎、半夏、陈皮、天麻);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65%,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优于单纯活血祛瘀法.
【总页数】2页(P173-174)
【作者】郑万利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咸阳 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自拟止眩汤配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眩晕72例疗效观察 [J], 董坤
2.自拟益气补血止眩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22例临床观察 [J], 孙世华
3.自拟柴胡止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3例 [J], 孙红彦
4.自拟柴胡止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3例 [J], 孙红彦
5.自拟化饮止眩汤治疗眩晕60例的疗效观察 [J], 毛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定眩汤"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 61 6・
光 明 中医 2 0 1 3年 1 2月 第 2 8卷 第 1 2期
C J G MC M D e c e mb e r 2 0 1 3 . Vo l 2 8 . 1 2
感 染等 多个 方面 。其 中最为重 要 的是 内分 泌 因素和 免
疫 因素 , 在 内分 泌 中主要 是黄 体功 能不全 , 在一 些 习惯 性流 产患 者 中 的发 生 率 能 达 到 3 0 % 左 右 。 目前 临 床 上, 治 疗黄 体功 能不全 的最 常用方 法仍是 补充 黄体 酮 。 综上 所述 , 先兆 流产 的原 因是 非常 复杂 的 , 我们 目 前对 这种疾 病 的认 识 也是 有 限的 。随 着科 技 的进 步 ,
疗法 , 2 0 0 7 ; 1 5 ( 9 ) : 3 9 .
[ 3 ] 安丽景. 补 肾健 脾 和 止 血 “ 三步法” 治 疗 先 兆 流 产 疗 效 观 察 及 分
析[ J ] . 光 明 中医 , 2 0 0 9 , ( 4) : 4 3 .
我们 会有 更加精 密 的仪 器 来研 究 中医 和 中药 , 会 对 药 物 和疾病 有更深 的认 识 , 也 会有更 新 的探索 。
无症 状 ; 1 级, 自感 头 晕 不 稳 ; 2级 , 轻 度 眩晕 , 能行走,
状; ③ 眩晕 至少伴 有 一种 椎 基 底 动脉 缺 血 的症 状 如 视
参 考 文 献
[ 1 ] 封 艳琴 , 王莉. 补 肾安 胎 法 治疗 先 兆 流 产 4 O例疗 效 观 察 [ J ] . 河 北
中医 , 2 0 1 0 , 3 2 ( 1 ) : 5 2 - 5 3 .
[ 2 ] 陈建荣. 寿胎 丸合 保 阴煎 加 减 治 疗 先 兆 流 产 5 6例 [ J ] . 中 国 民 间
自拟治本止眩汤治疗眩晕心得
、
郁金 、 九节菖蒲 、 骨碎补 ; 痰 湿 内盛 者 加 枳 实 、 厚 朴、 苍术、 或佩 兰 } 气 血 亏 虚 者 加 黄 综上所述 , 眩晕乃有“ 风” 、 “ 痰” 、 “ 虚” 所致 , 正所谓 “ 无风不 作眩 ” , “ 无 痰 不 作 芪、 当归、 阿胶 ; 肾精 不 足 者 重 用 山 萸 肉 , 加杜仲、 牛膝 、 枸杞、 制 首乌 等 。 眩” , “ 无 虚 不作 眩 ” 也 。 三者 往 往 同 时 存 在 , 很难截然划分 , 本 着“ 治病求因” 的原则 , 三、 病 案 举 例 例 1 : 王 x x, 女, 6 2岁 。原 有 眩 晕 病 史 , 因劳累烦怒 , 于 9 8年 “ 治本止眩汤” 正 是 针 对 上 述 三 因而 设 , 寓化痰降浊 , 益 气 滋 肾健 脾 和 胃 与 平 肝 熄 风 1 o月 2 5 日起 , 头 晕 目眩 , 呕吐痰涎 , 2 6日早 晨 起 床 后 , 有增 无减 , 且伴 口 苦 、 呕 吐 苦 于一 方 中 , 故对大多数眩晕病人收效迅捷。 水 而 来 就 医 。 患者 形 体 肥 胖 , 舌淡苔偏腻 , 六脉微 弦 、 濡 缓 。证 属 肝 郁 气 滞 犯 胃 , 胃 本 方 由六 君 子 汤 合 泽 泻 汤 、 半 夏 白术 天 麻 汤 加 味 而 成 , 组 方严 谨 , 标 本 兼 顾 。 用 失和 降, 痰浊上逆 , 清阳被蒙所致。治法 : 疏 肝健脾 和胃 , 化 痰 降 浊 熄 风 。用 “ 主方” 石决明 、 钩藤、 天麻平肝熄风定眩 ; 茯苓、 陈皮 、 半 夏化 痰 降 浊 ; 配伍 泽 泻 利 水 , 使 停 阻 去党 参 、 山萸肉 , 加 柴胡 1 o g、 白芍 、 佛手各 1 2 g 、 服 四剂后 眩晕 、 呕恶止 , 唯 感 头 昏乏 中焦 之 痰 浊 从 小 便 而 去 ; 党参 、 白术 、 甘 草健 脾 益 气 以助 运 ; 山药、 山 萸 肉 补 脾 肾 以 治 力, 下 肢 疲 软 用 前 方 去 柴 胡 、 佛手 , 加党参 、 山萸 肉再进 四剂 , 以益气 滋肾化 痰, 巩 本 。俾 中土 健 运 , 风 木 自平 ; 浊阴下 降 , 清 阳 自升 , 则 眩晕 可止矣 , 故 名“ 治 本 止 眩 固疗 效 。 汤” , 应用 于临床, 每每卓效 。
自拟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83例疗效观察
症 好 症 症 笔者 自 20 08年 以来 , 用 自拟 定 眩汤 加减 治 疗 眩晕 8 应 3例 , 治愈 : 状 消失 , 转 , 状减 轻 。未 愈 : 状 未见 改 善 。 取得 较好 的疗效 , 报 道如 下 。 现
1 一 般 资料
3 . 2治疗 结 果 :3 患者 治疗 后 , 愈 6 %( 3 ) 好转 2 %( 4 8例 治 4 5例 , 9 2
桑 寄生 1g茯 苓 2 g 5, 0。白术 1g桃 仁 1g红 花 1g川 芎 1g地 湿 化 痰 , 无 生 源 , 助 黄 芪益 气 之 功 , 寄 生 、 首乌 、 牛 5, 0, 0, 0, 使痰 并 桑 制 怀
龙 1g制 半 夏 1g天麻 1g 白僵 蚕 1g 每 日 1 , 煎 3m , 膝 滋 补 肝 。 川 芎 活 血行 气 , 0, 0, 2, 0, 剂 水 0l 肾, 通达 清 窍 , 载药 人 脑 , 仁 、 花 活 桃 红
3 疗 效 观察
参 考文 献
出 版 社 .9 4 19 .
31 . 疗效 评 定 标 准 : 据 国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 根 中医 药诊 断标 准 》 【】 家 中医 药管理局 . , 1国 中医病症诊 断疗 效标 准f . s 南京 : 】 南京 大 学
徐州 医学院 附属第三 医院 (2 ̄3 21 ) 2 1 年 l 月 6日收稿 00 O
5 李 张素梅 , 常荣芬 , . 昔洛 韦治疗 小儿流行 性腮腺 炎合 等 更 病 毒 进一 步损 伤 组织 , 防止 二次病 毒血 症 , 其疗 效 已得 到证 实 并 【】 亚绒 ,
已广 泛应 用 于临 床[。 4 1
并脑 炎脑膜 炎 3 例 . 医学杂志 ,0 4 3 ( 1 :0 7 1 4 . 0 陕西 2 0 ,3 1 )14 — 0 8
自拟定眩汤配合按摩治疗眩晕症32例
次 , ,肌 注维 生素 B O m d 1lO  ̄次 、维生 素 B 201 次 , 1 . g m/ 1 次 /。 2治疗 组 : 自拟定 眩汤 , d () ① 活血祛痰 , 组方 : 木瓜 3 g 0, 葛 根 3 g 天 麻 3g 川 芎 1 g 夏 1g 蝉 蜕 1 g 白芍 1g 0, 0, 5, 2, 2, 2, 石决 明 1 , 0 生姜 1g 陈皮 lg 半羌活 6 , g 0, O, g 甘草 6 。若脾 温 g 痰盛者加 白术 、 茯苓 , 加重半夏 、 生姜用量 ; 心烦而 呕舌 赤者 去半夏 、 陈皮 , 加胆南星 、 茹 、 竹 黄芩 ; 心悸不安者加甘松 、 牡 蛎 、 骨 ; 吐 清 水 痰 涎 量 多 者 加 吴 茱 萸 ; 多形 寒 者 加 附 龙 呕 汗 子 。 煎 服 , 剂 ,, 早 晚 两 次 口服 。 按 摩 : 者 俯 卧 , 水 1 d分 ② 患 头 部 放 松 , 用 揉 、 、 、 等 手 法 , 正棘 突 及 牵 拉 颈 椎 , 采 拿 拨 压 拨 拇
0 , 见表 1 5详 。
02 1 . 0年 , 中高血压 病例 6例 , 尿病 6例 , 其 糖 高脂 血 症 1例。 2 治疗组男性 1 , 4例 女性 1 , 8例 年龄 1 9~6 , 均 5岁 平 3. 3 7±35岁 ; . 病程 08~1 . 2年 , 中高血压病 例 7例 , 尿 其 糖 病 5例 , 高脂血症 1 例 。 1 两组性别 、 年龄 、 病程 、 合并症 等方 面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 。 P 00 5 1 诊断标 准 参照《 . 2 中医病症 诊断疗效标 准》2中的眩 【 】 晕症 的诊断标准 。 ) , ( 眩晕 视物旋转 , 1 轻者闭 目即止 , 重者 如 坐舟船 , 甚则 仆倒 ; ) , ( 头痛 发作 性或慢性头痛 , 2 头痛位 于枕 部; ) ( 旋颈实验 阳性 , 心 , 3 恶 呕吐 , 耳鸣 , 视力模糊 , 汗出 , 面 色苍 白; ) ( 可伴发神经根症状 ; ) 电图检查 , 4 (心 5 血象检查 , 测 血 压 , 颈椎 片 , 见 正 位 片 双 侧 钩 椎 关 节 变 尖 , 度 变 直 , 拍 可 曲
自拟定眩汤治疗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
P a t a C ii l dc e 2 1 , o 1 , o1 r c c l l c ii , 0 2 V l 3 N i n a Me n
・ 7 3 ・
表 1 2组 治 疗 后 疗 效 的 比 较
*P< 0 0 . 5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3 讨 论
眩 指 眼花 、 黑 , 指头 晕 , 眼 晕 两者 常 同时并 见 , 故 统称 为 眩晕 [ 。眩 晕 历代 医家 多 责 之 于 肝眩 轻微 但不 伴 有 自身 及景 物 旋
转、 晃动 感 , 可正 常 生活 及工 作 ; 有效 ; 晕 或 目眩 减 头
药新 药 临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2中 眩 晕 的 诊 断 标 准 及 [
轻 重 分 级标 准 。其 中高 血压 眩晕 1 8例 , 尼 尔综 合 美 征2 4例 , 颈椎 病 2 6例 , 动 脉硬 化 8例 , 基 底 动 脑 椎一 脉 供血 不 足 1 4例 , 物 神 经功 能 失 调 6例 ; 度 眩 植 轻
天麻、 钩藤平 镇 潜 阳 以熄 风 ; ) 血 以防 瘀 之 至 , 3调 瘀
成 则可 助瘀 去 。诸 药合 用 标本兼 治 , ] 缓急 相宜 , 为 治 疗 眩晕 的一剂 良方 。本 研 究 结果 显 示 : 察 组 总 观 有 效率 为 9 .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8 . ( 38 明 1 3 P< 0 0 ) 提示 自拟 定 眩汤 治疗 眩晕优 于应 用盐 酸 氟桂 .5 , 利 嗪胶 囊 、 利多 卡 因及 地 芬 多 尼 片药 物 治 疗 。笔 者 认 为 , 自拟定 眩 汤 治疗 眩晕 , 效 显 著 , 有 在 临 予 疗 具 床 推广 应用 的价 值 。
足 , 阳上 亢 , 热 上 扰 , 阳 化 风 等 均 可 致 眩 晕 。 肝 肝 肝
健脾抑肝定眩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7
冷, 面唇青紫 , 苔 白滑 , 舌胖 质 暗 , 脉沉 细 。基 本处方 如下 : 茯苓 1 2 — 1 8 g , 芍药9 - 1 5 g , 白术 9 - 1 5 g , 生姜 皮 1 2 ~ 1 8 g , 熟 附子 9 - 1 2 g ( 先煎) , 桑 白皮 9 - 1 5 g ,陈皮 9 -9 ~ 1 5 g , 。水 煎 服, 日1 剂。 加 减 运用 : 若脾 虚 , 宜加 黄芪 补气 健脾 行水 ; 若 肾阳虚 甚, 则加 桂枝 助 附子 温 肾通 阳 ; 若 水肿 甚 者 , 加 沉香 、 黑 白丑 、 万 年 青根 行气逐 水 ; 血瘀 甚 , 加泽 兰 、 红花 、 北 五加 皮化瘀 行水 。 4 . 2 心 得体 会 : 肺 胀是 多种 慢性 肺 系疾 患反 复发作 , 迁 延不 愈 , 终 致 肺 脾 肾 三脏 虚 损 , 从 而导 致 上 焦 肺 虚 , 宣降功能失灵 , 心 阳不 足, 阴侵 阳位 , 通 调 水 道乏 力 ; 中焦 脾虚 水 液转 输 功 能减 弱 ; 下 焦 肾中元 阳衰 微 , 阴寒 水湿 之 邪泛 滥 。故 临床 表现 为水 邪射 肺则 喘 息 气促 , 咳嗽 , 咯痰 , 胸 部 膨满 , 憋 闷如 塞 ; 水滞 血 瘀则 唇 甲紫绀 ; 水 气 凌心 则 心悸 浮 肿 ; 甚 则 出现 神 魂游 荡 , 阴 阳离绝 而 致 喘脱 等 危 重症 候 。重 者可 出现 昏迷 、 喘脱 等危重 症候 。宋老 师应 用 真武 葶苈 四皮 饮 治疗 心 肾阳虚 , 水气凌心 , 喘息 水 肿 型之 肺胀 时总 结 了丰 富 的经验 , 全方 壮 元 阳 以消 阴 翳 , 逐 留垢 以 清水 道 。方 中附 子 峻 补命 门真火 , 并益心阳 , 以 消 阴寒水 湿 之 邪 , 兼 助茯 苓 、 白术 温运 脾 阳 以制水 消肿 ; 桑 白皮 合葶 苈 子 以泻肺 中水 气 , 合生 姜皮 、 大腹 皮 以理 气行 水通 调 三焦 水道 , 从上、 中、 下 三焦 对 病邪 形成 合 围之 势 , 病情 当有 转机 。方 中主 以温 阳利 水 祛邪 , 恐 有 伤及 真 阴 之虞 , 故 以芍药 之养 血敛 阴之 品作 为佐剂 , 祛 邪而 不伤 正 , 标本 兼 顾, 故有 较好 的疗 效 , 值得 临 床推 广使 用 。 参 考文 献 『 1 1 中华 医学会 呼 吸 病 学 分会 . 慢性 肺 源 性 心脏 病 临床诊 断及 疗 效 判 断标 准 【 l 1 . 中华结核 和 呼吸 杂 志 , 1 9 8 0 , 3 ( 2 ) : 2 3 . f 2 1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卫 生部 , 中药 新 药 临床 研 究指 导原 则 ( 第一
自拟止眩方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
自拟止眩方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自拟止眩方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方法:治疗组口服自拟止眩方,每日1剂,煎煮后分为3份,每次1份,分别于三餐后半小时服用,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对照组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脑路通0.4,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
对照组总有效率7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关键词:中医药;自拟止眩方;眩晕;疗效观察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常表现以突发性和间歇性的外物或/和自身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浮沉或飘移感(闭眼不缓解)为主症,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
眩晕发作常呈反复突发性,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
中医认为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
我科近一年多来,自拟止眩方治疗眩晕患者3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病例入选患者72例均为我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7岁;其中颈椎病48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17例。
均符合眩晕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突然眩晕,表现为视物旋转,倾倒感和躯体不敢活动,伴恶心、呕吐35例(48.6%),视力障碍32例(44.4%),耳鸣耳聋24例(33.3%)。
一侧肢体无力8例(11.1%),每次发作10分钟~3小时,间隔6小时~3日。
1.2病例入选标准:均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眩晕的诊断依据为标准: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自拟抑眩活血汤治疗眩晕75例
无 发作 ; 效 : 无 治疗 期 间头晕 仍然发 作 , 持续 3 d以上 。 0
同时记录 两组需 手法 复位 的次数 。
佳, 结合 现代 医学研 究 B P 与耳石 脱 落及 内耳 淋 巴 PV 流体 力学 改变有 关 , 统 医学认 为于饮 邪有关 , 传 饮邪 的
51 2
发病 机制 可能是 变性 耳石脱 落引起 半规 管 内淋 巴 的流 体力 学改变 , 而刺激 前庭神 经导 致眩晕 [ 。 从 1 目前治疗 ]
的标 准方 法是行 E l pe y手 法复位 。但 在临 床工 作 中发
现有 的患者 手法 复位 无效 , 或需 多次手 法复位 , 导致 患 者病 程延 长 , 苦增加 。 痛 历代 中医学家对 眩晕有 不 同的 认识 , 内经 》 “ 风 掉 眩 皆属 于肝 ” 《 溪 心 法 》 《 有 诸 ,丹 有 “ 痰不作 眩 ” 《 无 ,景岳 全书 》 无 虚不作 眩 ” 阐述 , 有“ 等 但
o 0 1 , 明平 眩 汤配合 手 法复 位 治疗 B P 可 以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0 )说 P V 两种治 疗方法 需手 法复位 次数 比较 , 见表 2 。
表 2 两组 治疗 方法需 E l pe y手 法 复 位 次 数 比较
速缓 解病情 , 减少 手法 复位 次数 , 较好 的辅助 治疗效 有
X 2检验 进行 统计 学结果处 理 。 治疗 结果 两种 治疗方 法治 疗 B P 疗 效 比例 , P V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治 疗 方 法 对 B P 疗 效 的 比 较 P V
自拟止眩汤治疗眩晕60例
九, 无虚不作眩” 。眩晕病 虚为其 本 , 风痰湿 为其标 。尽 管如
肝阳上亢 , 痰浊内蕴引起 的眩晕病 , 多有虚象。如肝 阳上亢 也
之人 , 素体阳盛 , 怒伤肝 , 阴暗耗 , 多 肝 木火偏 旺而 生风 ; 痰浊 内蕴之人 , 多脾 胃虚弱在先 , 运化失 司, 聚湿生痰 。因此 , 在治
无力 , 耳呜 , 口淡 、 口干 、 欲饮 水 , 色苍 白, 不 面 脉细 弱 , 质 舌 阿胶益气健脾 , 血止 血 ; 补 益母 草 , 蒲黄 炭化 瘀 止血 , 去瘀 生
1] - 兰茂 . 3 滇南本 草[ . M]昆明: 云南人 民出版社 出版 ,9725 18 :3.
( 稿 日期 :O O 2 2 ) 收 2 1 —O — 0
发; 好转 : 状明显减轻 ; 症 未愈 : 症状无改变。 3 2 治疗结果 . 1 个疗程 治愈 4 , 8 , 8例 占 0 好转 1 O例 , 占
参 考 文献 :
El l方药 中, 邓铁涛 , 克光, . 用中 医内科 学[ . 李 等 实 M] 上海 : 上海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出 版 , 95 4 9 18 :0 .
声低 、 面色少华 ; 肾精不足 : ② 眩晕 、 精神萎靡 、 腰膝酸 软、 鸣 耳 遗精 ; ③痰 浊 内蕴 : 眩晕 , 倦怠 头重如蒙 , 闷吐痰 涎 ; 胸 ④肝 阳 上亢 : 眩晕 , 呜、 耳 头胀痛 、 易怒 、 眠多梦 、 失 目赤 口苦 。 2 治 疗方法 采用 自拟止 眩汤加 减治 疗 。处方 : 仙桃 草 1 , 味子 5g 五 1 , 0g 天麻 2 , Og钩藤 1 , 5g 泽泻 3 , 0g 白术 2 , 0g 半夏 1 , 5g 菊 花 1 , 0g 苏梗 1 , 草 3g 全蝎 3g 0g甘 , 。随症加症 : 痰浊 内蕴加
自拟定眩汤治疗眩晕48例临床体会
自拟定眩汤治疗眩晕48例临床体会本组48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1-2年的23例,2-5年的14例,5-10年的11例。
2 治疗方法基本方药:黄芪30g,当归15g,党参15g,熟地15g,白芍15g,茯苓15g,白术15g,天麻15g,菊花15g,炙甘草10g。
随症加减:若兼阴虚阳亢者去黄芪、党参、当归、白术加生地20g,丹皮12g,石决明30g,双勾15g,珍珠母30g,龟板15g,别甲;兼湿困中焦腹胀纳呆者去黄芪、熟地加厚朴29g,苍术12g,苡米30g,陈皮10g,白蔻10g,炒扁豆20g,砂仁10g,焦三仙各15g;兼湿浊中阻法夏10g,陈皮10g,石菖蒲12g;兼心悸、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g,炙远志12g,龙眼肉15g,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30g;兼肾虚腰酸软者加炒杜仲15g,淮牛膝15g,枣皮15g,北枸杞15g。
3 治疗结果本组48例经用本方治疗后随访观察,痊愈(临床症状消除)35例,占72.9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11例,占22.91%;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占4.17%;总有效率达95.83%。
4 典型病例廖某,58岁,农民,1998年8月25日就诊。
患者自诉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反复发作5年余。
患者5年前因劳倦与思虑过度、不思饮食等原因而引起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始则患者尚能支持,而后其症状逐渐加重,头晕旋转、眼前发里、神疲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经当地诊所输液与中药治疗后其症状逐缓解,但未祛除病根,尔后发作较频。
患者苦于不能根治故前来我院门诊,请余诊治,接诊时,患者自诉:头晕眼花、旋转不定,如坐车船,不能站力。
胸脘不适,恶心呕吐,心慌、失眠、多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
查:面色白,唇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中医诊断:眩晕。
辩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亏损,清阳不升,胃失和降之证。
治拟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补虚定眩。
自拟“定眩清头汤”治疗眩晕症
自拟“定眩清头汤”治疗眩晕症运用自拟”定眩清头汤”为主临症加减治疗眩晕症。
疗效满意,收集的38病例中痊愈18例,好转16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达到89.5%标签:眩晕症,定眩清头汤“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内科疾病,祖国医学对于本病早有记载和描述:1.《素问o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了眩晕与肝的关系;2.《灵枢o卫气》认为”上虚则眩”;3.《灵枢o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4.《灵枢o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5.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痰饮咳嗽病中有”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的记载,他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6.《丹溪心法o头晕》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
它在现代医学中,包括美尼尔氏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颈椎病,贫血,神经衰弱,以及脑部疾病(脑外伤,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
笔者从事眩晕症的中医治疗20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自拟”定眩清头汤”治疗眩晕症的经验小结,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年龄20-69岁,50岁左右居多。
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以及颈椎CT片,脑部CT片为诊断依据,其中美尼尔氏综合征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高血压5例,颈椎病3例,贫血4例,神经衰弱9例,以及脑部疾病(脑外伤,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3例。
二治疗方法定眩清头汤,方药组成:茯苓、党参各15g,天麻、钩藤、泽泻各12g,黄芩、柴胡、制半夏、生姜、白术、陈皮、菊花各10g功能:疏郁清火,健脾和胃;化痰降逆,平肝熄风。
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如:美尼尔氏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颈椎病,低血糖,贫血,神经衰弱,脑部疾病(脑外伤,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临床症状表现:头晕目眩,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不敢转动头部,可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面色苍白等。
定眩汤治疗眩晕症65例临床疗效分析参考模板
定眩汤治疗眩晕症65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定眩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13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
治疗组用自拟定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综合治疗。
两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其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3.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较西药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眩晕症;定眩汤;西药治疗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症,常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参差不一。
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6年7月,采用自拟定眩汤治疗眩晕症65例,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选经确诊病例(经检查均排除脑部肿瘤病例)共130例,为本院门诊患者。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
治疗组65例,男25例,女40例;年龄18岁~76岁;病程2 d~11 a。
对照组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6岁~75岁;病程1 d~9 a。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
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眼球震颤、面色苍白等。
起病一般较缓慢,渐渐加重,常反复发作,按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不足、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瘀血阻窍5型。
西医诊断为内耳性眩晕、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均列为观察治疗对象。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自拟定眩汤治疗,其基本方药为: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30 g(先煎)、川芎10 g、白芍15 g、法夏15 g、白术12 g、茯苓15 g、泽泻15 g、石菖蒲12 g、女贞子15 g、甘草5 g。
加减:气血亏虚加黄芪、党参、当归;肾精不足加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痰湿加胆星、陈皮;血瘀加丹参、牛膝、赤芍;呕恶加竹茹、苏梗、代赭石;高血压加葛根;夜寐不安加酸枣仁、远志、麦冬等。
定眩汤治疗眩晕症57例
定眩汤治疗眩晕症57例
李邦本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1(10)4
【摘要】近几年来笔者以自拟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7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57例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55岁,中年人居多;外感后诱发本病者18例,原有神经衰弱,或劳累过度及精神紧张、睡眠不佳而诱发者24例,素来体质虚弱,但无其它病症,而突然发病者15例。
其主要症状是:多数患者发病前有耳鸣及听力减退,发病突然,眩晕剧烈,视物旋转,严重时站立不稳,甚或突然晕仆,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眼球震颤等。
发病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治疗方法每天煎服定眩汤1剂,其组成为:茯苓30g,白术12g,桂枝9g,川附片6g,竹茹9g。
【总页数】1页(P21-21)
【关键词】定眩汤;眩晕;中医药疗法
【作者】李邦本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学院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05
【相关文献】
1.定眩清脑汤治疗耳石症残余眩晕的疗效观察 [J], 曹理璞
2.萸杞益肾定眩汤治疗高血压致眩晕症82例 [J], 张耀文;赵光锋;许玉皎
3.定眩汤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马业;丁林宝
4.涤痰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俊伟; 谢荣波
5.萸杞益肾定眩汤治疗高血压致眩晕症的价值 [J], 卢玉军[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解郁定眩汤治疗眩晕疗效观察刘文华1,欧洋1,刘辉1,崔吉英2(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2.大连市中医院,辽宁大连116100)摘要:研究历代医家关于眩晕的重要论述,学习现代名医家对眩晕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用药体会,总结出眩晕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临床,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
以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为治疗组,以西医基础治疗组为对照组,通过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解郁定眩汤;眩晕;辨证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8-1640-02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the soup of solving melancholy and vertigoLIU Wenhua 1,OU Yang 1,LIU Hui 1,CUI Jiying 2(1.Liaoning provinc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attached hospital ;2.Dalian city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 )Abstract :After studying important statements about vertigo from doctor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learning the knowledge about vertigo from modern doctors ,and combining our experience of drug use ,we summariz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vertigo and dialectic treatment method ,also we apply this method to clinic.We create the soup of solving melancholy and vertigo treating the vertigo whose characteristic is stagnation of turbid phlegm in middle.Taking the soup of solving melancholy and vertigo as treat-ment group ,western medicine fundamental treatment as control group ,through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random ,parallel and con-tras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s certified.Key words :the soup of solving melancholy and vertigo ,vertigo ,dialectic treatment method 收稿日期:2013-02-05作者简介:刘文华(1962-),女,河北吴桥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心内科、治未病、亚健康。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元代医家朱丹溪提“无痰不作眩”。
笔者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100例,并设100例为对照组,疗效良好。
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200例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经检查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者,并排除属继发于内耳疾病、脑炎、脑血管意外、肿瘤、外伤、颈椎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系统严重原发病者及不能按规定服药影响疗效者。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45 76岁,平均61岁;病程8个月 12年,平均4 5年;对照组100例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40 71岁,平均58岁;病程6个月 10年,平均4 5年。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订。
[1]主症:头晕。
次症:头重如裹;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纳差或纳呆;肢体沉重,精神抑郁;舌脉:舌质黯,苔白腻,脉沉滑或弦滑。
具备主症,同时具备2个以上次症者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解郁定眩汤加减,药用:柴胡15g ,郁金15g ,香附15g ,当归15g ,半夏10g ,白术15g ,天麻10g ,泽泻20g ,党参25g ,陈皮15g ,茯苓15g ,炙甘草10g ,砂仁10g 。
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 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 晚1次口服。
2治疗结果(1)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眩晕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好转:眩晕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眩晕等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值[例(%)]治疗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22(22.00)47(47.00)31(31.00)69(69.00)对照组10017(17.00)32(32.00)51(51.00)49(49.00)注: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
3讨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现代人社会、工作、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加大,情志致病增多,精神抑郁,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肝阴耗伤,肝阳亢盛,肝风上扰,又木旺乘脾,脾虚生痰,致肝风挟痰上扰清窍故见头晕。
肝气犯脾,脾胃健运失常,故见食少纳差;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湿中阻,故见胸膈满闷,恶心呕吐;水湿上蒙清窍,故见头重如裹;内停肢体故见沉重四肢。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气不疏故见精神抑郁。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李东垣《脾胃论》:“痰唾稠黏,……眼黑头眩,恶心烦闷,……目不能开,如在风云中。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3]。
半夏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白术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天麻化痰熄风止头晕。
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与白术、茯苓为四君子汤,脾健水湿得以化,以杜生痰之源。
柴胡、郁金、香附,自拟解郁汤,疏肝理气,使肝气条达,气血畅通。
食少纳呆用砂仁芳香化湿和胃,“为醒脾调胃要药。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之功。
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
入选200例中医诊断为眩晕病痰浊中阻证,经检查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以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为治疗组,以西医基础治疗组为对照组,通过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
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前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收稿日期:2013-02-21作者简介:姜莉云(1968-),女,云南建水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临床与科研。
急则治其标,缓则之其本。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标实当泻,本虚当补。
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
但无论虚实皆以疏肝理气之法贯穿始终。
兼益气健脾,化痰熄风,活血祛瘀,使气血调畅,脾健湿去,痰化气升,头窍得养,眩晕得除。
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效果良好。
总之,本人认为眩晕的治疗临床要辨证治疗。
急则治其标,缓则之其本。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标实当泻,本虚当补。
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
但无论虚实皆以疏肝理气贯穿始终,兼益气健脾,和胃化痰,熄风祛瘀,使气血调畅。
正如《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4]王清任强调“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参考文献[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2]王洪图.内经讲义:素问经脉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李东垣,撰.文魁,丁国华,整理.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4]朱震,亨撰.王英,竹剑平,整理.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2.“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40例姜莉云1,耿嘉蔚2,吴文迪1,范红2,张少云3,李垚1(1.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1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云南昆明650032;3.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650011)摘要:目的:客观评价“胃血止糊剂”对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
方法:将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肝胃郁热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组2组,共3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胃血止糊剂”口服治疗,对照1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2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云南白药”,疗程均为7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对照1组总有效率67.5%,对照2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2组无明显差异(P>0.05),均优于对照1组(P<0.05)。
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口干、口苦、便秘等症状方面优于两对照组(P<0.05)。
临床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胃血止糊剂”在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8-1641-03Clinical Observation on Wei Xue Zhi Paste for40Cases of Upper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Liver-Stomach Heat Syndrome)JIANG liyun1,GENG Jiawei2,WU Wendi1,FAN Hong2,ZHANG Shaoyun3,LI Yao1(1.Kunming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650011,Yunan,China;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650032,Yunan,China;3.TCM Department,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650032,Yunan,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Wei Xue Zhi Paste 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liver-stomach heat syndrome)objectively and assess its security.Methods:120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control group1,and control group2.Each group had40patients.Besides routine treatment,Wei Xue Zhi Pastes were taken orally by the treatment group.Control group1just adopted routine treatment.Control group2added 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