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1、第2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第4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3)有什么规律吗?3、第5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
4、第7题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
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5、第8题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所学内容,包括字、词、句等知识点,同时培养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2. 通过游戏等形式,学生能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
1. 字词学习:本单元学到了哪些生字和词语?你还记得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吗?
2. 句子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好的句子?你能试着写出来吗?
3. 阅读理解:你学到了哪些阅读技巧?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4. 写作和口语交际:你有哪些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小经验和小技巧?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第六单元的内容,你们觉得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2. 知识点回顾:通过PPT等形式,呈现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生字、词语、句子等,让学生复习巩固。
3. 阅读理解:选取本单元的一篇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指导:通过选取本单元的一篇课文或范文,进行写作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5. 口语交际训练: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引导学生培养口语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6.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如猜字谜、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古诗词
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古诗词。
一、情境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情境导入。
老师会放一首古诗词的诵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音韵美。
接着,老师会给学生播放这首古诗词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感悟体验在了解了古诗词的情境和意境之后,老师会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进一步感悟诗词的美学魅力。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幅画面,让学生用诗词来述这个画面,从而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合唱古诗词,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和谐美。
三、文化拓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老师会介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在文化传承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创作实践学习古诗词不仅是欣赏和鉴赏,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组织学生创作古诗词,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抒情性和艺术性。
同时,老师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如课堂演讲、表演等,展示学生的创意诗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巩固提高学习完整个单元的内容之后,老师会设计课后作业和考试,巩固学生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能。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心得体会,或者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等等。
通过这些巩固和提高的措施,学生可以进一步夯实所学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感悟诗词的艺术魅力,了解文化传承和文学历史,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可以用所学的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生活,提高个人素质。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文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
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
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课件。
学生: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问题。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创设情境:小明去超市购物,购买了一些商品,需要计算总价。
(2)提问: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吗?2. 新课:(1)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
(3)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应用:(1)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强调注意事项,如进位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例题及解答步骤。
3. 注意事项,如进位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2)应用题: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但在进位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探索多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分配律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问题。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易程度及答案的详细解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000字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数码0-9。
2.熟练掌握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数码名称,并能背诵书写。
3. 能够完成0—9各数码在千分位以下位置的补充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 认识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数码名称。
2. 熟练掌握书写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通过PPT展示介绍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及数码名称,引导学生认识掌握。
2.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笔头在草稿纸上进行数码的书写。
3. 集体订正并总结同学们书写的不规范之处。
4. 给予同学们练习书写数字的匹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开展小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多地书写数字,加深记忆。
6. 开展千位以下的数码补充练习,让学生感受数码在不同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和数码名称,让学生认识掌握。
2. 创设情境(5分钟)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在草稿纸上进行书写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让学生感受书写数字的规范。
3. 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帮助彼此改正书写不规范之处,提高书写水平。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开展小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多地书写数字,加深记忆。
5. 巩固提高(15分钟)开展千位以下的数码补充练习,让学生感受数码在不同位置的变化,培养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6. 课堂反思此次数学课堂,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的机会。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和数码名称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让学生在书写数字的过程中提高了书写规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发散思维。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举例:如234×5,计算个位数4×5时,需要向十位数进位,容易出错。
(2)理解乘法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与加法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举例:通过画图或列出加法算式,让学生感受123×4与4个123相加的联系。
(3)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取关键信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列出乘法算式并进行计算,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和进位处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多位数乘一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理解乘法运算中每一位数相乘的原理,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举例:如123×4的计算过程,先计算个位数3×4,再计算十位数2×4,最后计算百位数1×4,注意进位处理。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律: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发现并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有关家庭成员的英语词汇(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家庭成员的介绍和对话•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兴趣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的英语词汇•家庭成员的介绍和对话教学准备•教科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材•黑板或白板•教学课件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引导他们谈论自己的家人。
例如,老师可以问:“Who is in your family?(你的家人有谁?)”2.呈现新词汇:出示图片或单词卡片,依次介绍词汇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并一起朗读单词。
老师可以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每个词汇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1.讲解语法:通过例句和图示,解释英语中的“this is”和“these are”这两个短语的用法。
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正确地运用这两个短语。
2.视频学习:播放与家庭成员介绍和对话相关的英语学习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加深理解。
3.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每个学生轮流介绍自己家里的一个成员,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步骤三:巩固和拓展1.培养运用能力: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教学生玩“家庭bingo”游戏,学生们可以用所学的词汇填充自己的bingo卡片,并通过互相询问彼此的家庭成员来完成游戏。
2.听力训练:准备一段简短的对话,要求学生听后填写对话中缺失的词汇。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步骤四:总结和评价1.总结归纳: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2.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指出他们在语言表达和学习方法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学会和同学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自读、赛读、表演读等,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3)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 识字与写字: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 课文学习:学习本课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 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 口语交际:学会用普通话交流,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5.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学会和同学交流。
2.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3)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多种形式,如卡片、游戏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反思)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 两课时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反思)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1. 观察和体验: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身边的美。
2. 表达和分享: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3. 写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感受。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2. 观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
3. 表达: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4. 写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5. 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这儿真美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学生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习作:学生根据观察和体验,写一篇关于“这儿真美”的作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和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以上是一份关于“这儿真美”的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和视频,例如校园里的花坛、附近的公园、城市的天际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会观察事物,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日记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2)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日记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如何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日记本、文具等。
2.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1)导入新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
(3)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西沙群岛的特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西沙群岛的喜爱。
(5)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写一篇日记。
第二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介绍秋天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变化。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3)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特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5)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秋天的变化,尝试写一篇日记。
第三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声音,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3)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年级的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模型、卡片等教具,用于直观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案: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
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例1:比较大小分数1:1/4分数2:3/4解答:1/4 < 3/4例2:加法运算分数1:2/5分数2:3/5解答:2/5 + 3/5 = 5/5 = 1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法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题目1:比较大小分数1:2/5分数2:3/5答案:2/5 < 3/5题目2:加法运算分数1:2/5分数2:3/5答案:2/5 + 3/5 = 5/5 = 14.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教师通过讲解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例3:比较大小分数1:2/5分数2:3/4解答:先通分,得到4/20和15/20,所以2/5 < 3/4例4:加法运算分数1:2/5分数2:3/4解答:先通分,得到8/20和15/20,所以2/5 + 3/4 = 23/20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1 < 分数22.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分数1 + 分数2 = 分数33.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先通分,然后比较大小4. 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先通分,然后进行加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1:比较大小分数1:2/5分数2:3/5答案:2/5 < 3/52. 题目2:加法运算分数1:2/5分数2:3/5答案:2/5 + 3/5 = 5/5 = 13. 题目3:比较大小分数1:2/5分数2:3/4答案:2/5 < 3/44. 题目4:加法运算分数1:2/5分数2:3/4答案:2/5 + 3/4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而难点则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份生日蛋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蛋糕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份。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反馈。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份水果沙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沙拉中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的分数是多少。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反馈。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几道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计算七、作业设计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作业布置上,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4篇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4篇三班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篇1My school bag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单词a tape, a pencil sharpener, a knife,a crayon2.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What’s this/that in/on the…?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 Come here. 并获得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要求读音正确,语调自然。
重点难点:能正确理解运用介词in 和on。
教学过程用时:20分钟第一步:重难点突破用时:5分钟T: (PPT 1 显示课题)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T: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My name is May. 我的名字是May。
今天由我来和你们一起学习三班级第一单元Unit 1 My school bag,现在我们就开始吧!T: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嬉戏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和句子。
请你看老师出示的图片,猜一猜它们都是些什么呢?(PPT 2)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What’s this?和What’s that? 你可以怎么回答呢?对了,你可以回答It’s a/an…记住了吗?好,我们开始吧!(PPT 显示图片剪影×4,老师带领学生问答)T: OK! Good! 你们回答的真好!现在老师要把几样东西分别放到不同的地方,请你认真看好回答老师的问题 (PPT 3显示图片,若干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椅子上盒子里面和上面。
)T: Look! What’s that on/in the …? (PPT 3点击显现物品) Yes. It’s a/an … (教授单词tape)T:同学们,刚才老师是怎么样用英语来问在某处的某样东西是什么的呢?你还记得吗?对了,老师是在原来我们学过的句子后面加上了物品所在的位置。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 A Let\s learn【教学重点】单词:father (dad), mother (mom),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 (grandma), man, woman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单词的认读【教具准备】1.有关家庭成员的图片2.单词卡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教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并指着其中的人物做介绍:He’s my father. She’s my mother.2. 让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着,举起自己的家人照片做问答练习: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Chen Jie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is girl?让学生回答:She’s Chen Jie.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2.教师分别出示father, mother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at man (woman)?引导学生说出:He’s Chen Jie’s father(dad). She’s Chen Jie’s mother (mom).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father, dad, mother, mom, man, woman, 让学生把这些单词卡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
4.教师:There are 4 people in Chen Jie’s family, too. Do you know who are they?可先让学生猜,再出示图片教读单词:grandfather (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brother, sister, 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形成family tree.注:教师向学生说明grandpa, grandma多用于口语中。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每节课要有学问、实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找骆驼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细致视察、仔细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原委。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明结论的正确,是视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
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1、板书课题,读题。
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自由读)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4、详细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指名分角色读。
假如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惊慌、急迫的语气)(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详细,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诞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状况知道得这样清晰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说明说明。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2)老师依据学生状况点拨。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原委。
教学重点:驾驭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教师教案纸二年级数学科2011年10 月29日星期六第六单元课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学校、教师中南小学林云强使用学校、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法。
教学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生成或调整(一)、复习。
①6个十是多少?②8个百是多少?②40是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十多少?1200是几个十?12个10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2×10﹦20(元)答: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①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口算乘法2×9﹦18(元)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20×3﹦60(元)答:20人要60元。
教学反思: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教师教案纸二年级数学科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第六单元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课时第二课时主备学校、教师中南小学林云强使用学校、教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设计理念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生成或调整(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5、小结:(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
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2、尝试估算。
3、小组汇报:4、辨析: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8,把29看作30,30×8=240(元),够买门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元),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三)、做一做、讲一讲(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估算乘法29×8,把29看作30,30×8=240(元),够买门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元),不够买门票。
教学反思: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教师教案纸二年级数学科2011年10 月29日星期六第六单元课题练习课课时第三课时主备学校、教师中南小学林云强使用学校、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生成或调整(一)、引入:(二)、解决问题。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2)和例题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1)出示: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2)和例题32×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P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练习课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2 13 ×3≈6 3 0(千克)答:这头野牛大约6 3 0千克。
教学反思: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教师教案纸二年级数学科2011年10 月29日星期六第六单元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课时第四课时主备学校、教师中南小学林云强使用学校、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了数学知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渗透了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生成或调整(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老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课件。
)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
四川汶川,一场特大的地震灾害突如其来。
13亿中华儿女在这一刻为战胜巨大的灾难而握紧拳头,凝聚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全体动员我们的社会没有将他们遗忘,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5月22日,在沙湖镇农业银行门口举行了“支援灾区,奉献一片爱心”的募捐活动。
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师:广大市民慷慨解囊,踊跃捐助,场面真是热火朝天,非常感人。
师:瞧,孩子们也来了,他们要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呢!谁当小小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位少先队员每人捐款多少元?(20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一张是10元,每人捐2张就是2个10元,所以是20元。
)根据画面中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要求3人一共捐款多少元?怎样列式?(板书:20×3)(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探究20×3的计算方法2、巩固算法(1)出示:每人捐款20元,照这样计算,8人一共捐款多少元?(2)学生独立完成。
(3)组内交流算法。
(4)全班交流,指名说算法。
3、优化算法(1)比一比、算一算(口答)(2)说一说: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计算几十乘几,可以先算出几乘几的积,再在积的后面添上1个0。
4、探究14×2的计算方法(1)你们能根据他们俩的捐书情况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要求“两人一共捐多少本?”怎样列式?(3)学生探究14×2的口算方法。
(4)反馈算法:(5)用竖式计算①自学14×2的竖式计算过程,有问题组内讨论。
②师检查自学情况,问:竖式中的8、20、28分别是怎么得来的?③让学生试写乘法竖式的简洁写法。
④指名说一说列竖式计算14×2的计算方法。
⑤小结。
5、及时训练,强化算法。
(1)试一试:3×21=(2)男、女生分组练习34×24×22(三)、拓展延伸,意蕴升华1、师:你们打算买什么,要花多少钱?请把你的想法写在卡纸上,能列式计算的,就用算式表示你的想法。
2、汇报交流。
3、老师参与。
师:你们的这份真情让老师非常感动,老师也要加入到你们的献爱心活动中来。
⑴如果老师带80元,买4枝钢笔,够吗?为什么?⑵80元买6盒水彩笔,够吗?为什么?⑶80元还够买哪些学习用品?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⑷全班交流。
4、师:拿出一份真情,献上一颗爱心,让灾区孩子少一些眼泪,多一些关爱,让他们重新回到可爱的校园,享受学习的快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