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微课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学习心得。
(2)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古原草”、“离别”等。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2.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深记忆。
3. 应用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离别诗。
(2)分享创作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离别诗,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韵律和节奏。
(2)深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特色。
2.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剖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讨论诗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领略诗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感悟人生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意象:(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古原草”、“离别”等;(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诗中的自然美。
4. 讨论主题:(1)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2)总结诗中对友情的珍惜和人生的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2. 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想象能力;3.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资料;2.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译文和注释;3. 与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的背景、意象和主题思想;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 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4. 想象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的画面。
七、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寓意;2. 准备诗的译文和注释,方便学生理解和查阅;3.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创作背景;4.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篇一:古体诗的欣赏与创作导语: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给人以深远的感受。
本篇教案以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通过细致解读古体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属于自己的古体诗作品。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特点和发展背景;2.通过细致解读《赋得古原草送别》,领略古体诗的韵律美和深远意境;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古体诗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赋得古原草送别》;2.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古体诗的定义和特点,领悟古体诗的韵律美和表现手法。
Step 2 欣赏诗歌请学生集中注意,通过多媒体播放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感受其诗意和意境。
Step 3 课文解读1.引导学生针对诗歌的韵律和表现手法进行解读,包括押韵、对仗和用典等。
2.分析诗歌中通过描写古原草生长和消亡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Step 4 文本鉴赏1.组织学生共同阅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解读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
Step 5 创作实践1.提供若干素材,如古代景物的描写、感人的离别场面等,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古体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表达的连贯性。
Step 6 作品分享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评价和指导,以提升创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杜甫的古体诗作品,进一步体验古体诗的魅力。
2.通过分析杜甫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深入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体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通过欣赏和创作,更好地领略其中的韵律美和意境。
六、作业布置作为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古代诗歌,并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赏析,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自己的古体诗作品。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古体诗,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书香之旅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方案设计
书香之旅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书香之旅赋得古原草送别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赏析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带领学生走进古代文学的世界,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内容和语言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3. 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文学创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本:包括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文和相关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学生文具和白纸。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文,并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诗意表达。
2.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你对古代文学有什么了解?你对诗歌有何感受?第二步:理解和分析(30分钟)1. 将课文分为若干段落,每段让学生自主朗读,然后请他们尝试翻译生词和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2. 针对每一段,进行思考和讨论: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表达如何?语言表达的特点有哪些?- 引导学生探究诗中表达的主题,如离别、壮志、对白云和草原之美的赞美等。
-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段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然后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第三步:创作文学作品(4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包含若干名学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或几个句子,以此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文学创作。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表达类似的主题或情感。
4. 老师在每组讨论和创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他们的创作作品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教案一、教案内容课题:《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教案适用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通过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学习,鉴赏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2.学习本诗的词汇和语言知识,掌握文学表达的规律。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韵律特点。
3.《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语言运用技巧。
4.《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5.学生个人感悟和体验分享。
教学重点:1.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义和文学价值。
2.掌握《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词汇和语言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鉴赏,培养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审美品味和欣赏能力。
2.通过学生个人感悟和体验分享,提高其文学素养和文学陶冶。
二、教学过程1.导入指导学生回忆唐代的历史背景,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
然后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赋得古原草送别》。
2.新课学习2.1 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1.师生讨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为学习该作品做好铺垫。
2.呈现作者王之涣的相关资料,对其生平、作品做简要介绍。
2.2 诗歌韵律分析1.解析诗歌的格律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韵律的意义。
2.分析诗篇韵律的优美程度,让学生学会欣赏唐代诗歌的优美色彩。
2.3 语言运用技巧分析1.说明诗篇语言运用的技巧、表达的意义,如对比、借景、抒情等等。
2.解析诗篇的难点和亮点,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内心情感。
2.4 文学价值和意义1.深入探讨《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学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唐代吟诵文学的重要性。
2.探究诗篇内在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和魅力。
3.学生体验分享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歌作品,了解作者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和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感悟,以促进学生的文学心理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分配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古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具有深情与抒怀的送别诗,内容饱含着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们的朗读、理解和创作,深入体验诗歌的美丽与情感,并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准确体会《赋得古原草送别》所表达的情感。
2. 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模仿,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引导学生们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古代诗人白居易以及他的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思考。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并与他们的伙伴一起分享自己对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3. 朗读与模仿(20分钟)要求学生以诗的形式,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让学生们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然后,引导学生们模仿这首诗,创作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短诗。
4. 创作分享(20分钟)请学生将他们创作的短诗分享给全班同学。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交流彼此的创意和感受,增强他们对送别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诗歌鉴赏(20分钟)引导学生们回顾《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抒情描写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的美。
6.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送别类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
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来深入理解诗歌并展示给全班。
7. 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对诗歌有什么新的认识?三、教学评估1. 学生的朗读和模仿表达是否准确传神。
2. 学生的创作是否能够表达送别的情感,并体现文学素养。
3. 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理解是否准确,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寻找更多关于送别的诗歌,并进行朗读、解读和分享。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
3、让幼儿通过朗诵,了解母亲的辛劳和慈母之爱。
二、活动准备:古诗《游子吟》视频、《动物界母爱》视频、幼儿旧衣服、针、线三、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提问的方式,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1、师生演唱歌曲,引发幼儿的情感(1)师: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师生共同演唱这首歌)(2)师:唱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3)师:你们知道世界上哪种爱是最伟大的.吗?引导幼儿说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论古时候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爱自己的母亲,都在歌颂母爱的伟大,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唐代大诗人孟郊写的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
二、通过观看视频,深刻理解古诗1、师:今天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呢2、边观看视频边讲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但是有一位妈妈还在为她的孩子缝补衣服,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了。
妈妈边缝边想:儿子这次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
慢慢地,天亮了,妈妈终于把衣服缝制好了。
孩子要走了,妈妈亲手帮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嘱孩子要早点回家。
儿子也舍不得妈妈,他含着泪说:"妈妈,我会早点回家的,您放心吧。
"3、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孟郊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4、总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最神圣而无私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游子吟》,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5、玩古诗接龙游戏,朗诵古诗一遍三、播放视频《妈妈的话》,感受母爱。
师: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她还有话想对你们说,想不想听听?四、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珍惜。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离别,珍惜眼前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3. 诗文情感的把握和传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诗文深层情感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文。
3. 解析法:对诗中的难点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4.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文,感受其韵律和情感。
3. 解析:对诗中的难点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文。
5. 应用:让学生尝试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传达。
7.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创意写作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和相关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诗文的理解、观点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大班古诗主题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境和主题,了解古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使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幼儿对自然美和友情的感知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能够流利地朗诵古诗。
难点:帮助幼儿把握古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文本,相关图片,音乐。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幼儿对自然景象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 呈现古诗:教师朗诵古诗,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解读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分析古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主题。
4. 学习朗诵: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朗诵姿势和技巧,让幼儿反复练习,直至能够流利地朗诵古诗。
5. 应用拓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诵表现以及对相关活动的兴趣,评估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估幼儿对自然美和友情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兴趣。
2. 情景教学: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游戏化教学: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古诗。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对自然景象的兴趣。
2. 呈现古诗:教师朗诵古诗,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解读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分析古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
4. 学习朗诵: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朗诵姿势和技巧,让幼儿反复练习。
5. 应用拓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5篇范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首古诗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
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
这是哪首古诗呢?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读一读。
5、介绍诗题。
“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
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6、出示整首诗7、指名读一读。
(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
”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
先指名读,后齐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以朋友离别”之情为主题,本课由学生唱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作者深情,感受伟大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创作历程。
通过“感受离别之情、唱离别之情、体会离别之情、抒发离别之情”这一情感发展主线,将本课两段旋律贯穿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感受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珍惜美好的生活。
本课从送别朋友的生活情感出发,联系实际个人经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的同时,激发人间质朴至真的情感,培育美好的人性!教学目标:一、感受歌曲优美旋律,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二、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歌曲,结合自己经历抒发感情。
三、在歌唱中用身体语言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1.体会歌曲中饱含的人间真情,有感情的演唱。
2.能说出两段的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教学重点:1.感受古诗含义,体会旋律起伏。
2.能有表演深情地的歌唱。
表现离别思念之情。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离别之情导入: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渡过这美好的音乐时光!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乐曲,请大家认真聆听,看里面的歌词我们是否熟悉?生:是古诗《草》师:那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出示课件】生:-师:其实这首诗只是白居易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它的后四句是这样的,听老师朗诵一遍【出示课件】“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白居易在他年仅十六岁与好友分时写下的一首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有口皆碑的千古绝唱。
这里的“王孙”代指他的好朋友,“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说的是在这漫无边际的古道上送走了他的知心朋友,借着这茫茫野草抒发作者的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古诗编创的乐曲《赋得古原草送别》二、唱离别之情首先,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 喜欢阅读古诗,有主动积累古诗的愿望。
2. 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
3. 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诗人及诗意。
学生:观察春天小草生长的情况,或读读写小草的儿歌。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引入新课1. 会背古诗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内和课外学的`古诗都可以)。
2.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并揭示课题:草。
告诉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1. 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生字多读几遍。
2. 相互交流,提醒读准难读的字因。
3. 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可以采取开火车、个体与集体的形式认读。
4. 抽读课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反馈矫正。
三、再读课文,想象画面1. 看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内容。
2. 说一说:一边读,一边想到了什么?3. 教师描绘古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四、诵读古诗,体会意境1. 自由朗读、抽读课文。
通过读来表现小草的勃勃生机。
2. 教师范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意境。
3. 指导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六、扩展学习,提示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早春》、《咏柳》等古诗,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来表达情感和美感。
二、教学内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和意境;
•通过语言学习体验古诗中的感情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产生情感:老师播放《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朗读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 学习文本
1.学生跟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老师提供词语解释和语言
运用指导。
2.学生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关键句子。
老师辅导学生
加深理解和表达抒发。
3.对比其他类似的古诗,学生分析为什么《赋得古原草送别》
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3. 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反
应。
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学生自己创作一个类似的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五、教学反思
该教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通过古诗的
学习来让学生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语言学习方法上,老师需要
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来提供不同的指导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掌握语言
运用的技巧。
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音乐、影像等,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赋得古原草送别》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并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文诗的主题和意义。
- 研究分析诗歌的构思和结构,掌握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赏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注解和翻译。
-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创设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对古文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之前研究过的有关古文诗的知识。
研究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
2. 导师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注解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背景。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诗歌的构思和结构,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文学赏析(20分钟)1. 学生研究和借鉴导师给出的优秀的文学赏析例子。
2. 学生尝试自己撰写一段关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学赏析,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撰写的文学赏析。
2. 导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探讨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导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2. 导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古文诗。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选择并研究其他古文诗作品,并进行类似的研究和分析。
- 学生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重新演绎古文诗,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评价- 学生的诗歌分析和文学赏析是否准确、深入。
-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是否得到提高。
-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语文课堂教案之赋得古原草送别
语文课堂教案之《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目标:1. 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和背景。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领悟诗人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4. 能够背诵并默写《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意的理解。
2. 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离别情感的领悟。
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把握。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译文和解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讨论古诗中的离别主题。
2. 提问:你们对离别有何感受和体验?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展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文,让学生自读并理解大意。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逐句解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对比手法等。
2.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如何表达离别之情。
四、情感领悟(10分钟)1. 分析诗中的离别情感,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坚韧不拔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离别经历,讨论离别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五、背诵和默写(5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 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中的片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离别情感。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离别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背诵和默写环节,学生能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仍需加强,未来教学中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六、诗歌背景深化(10分钟)1. 讲解白居易创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包括当时的历史情境和社会风俗。
2. 分析诗中“古原草”的象征意义,如何代表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
七、文学鉴赏(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语言美。
2.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何转化为深刻的情感表达。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2.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和韵律,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学生5. 教学资源:课本、多媒体设备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1.2 提问学生对“离别”主题的了解和感受2. 诗歌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2.2 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古原草”、“送别”等2.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起承转合、对仗等3. 诗歌理解3.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3.2 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4. 诗歌背诵4.1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背诵诗歌,注意语气和韵律4.2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三、课堂活动与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 创意表达:学生选择一种方式(如绘画、表演、写作等)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分享给全班同学3. 诗歌接龙:学生用诗歌中的词语或句式进行接龙,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四、课后作业与评价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表达能力和感悟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诗人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其他著名诗作,如《琵琶行》、《长恨歌》等,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2. 比较学习:教师选取与《赋得古原草送别》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等,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创作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以“离别”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诗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赋锝古原草送别》语文S版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古原草送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融入古代离别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2.逐句解析,深入理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古诗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深入理解诗意。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验学习过程。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方法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文本,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背诵、解析等学习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师提供讨论问题,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哲理?”“你是如何理解‘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的‘远芳’和‘晴翠’的?”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包括填空、翻译、赏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古诗的学习要点,如把握意象、理解情感、鉴赏艺术特色等。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创作,将古诗学习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选取一首自己感兴趣的送别题材的古诗进行阅读,尝试从意象、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赏析,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赋锝古原草送别》语文S版
忧国忧民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方案设计
忧国忧民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方案设计一、前言送别是一种祭奠和告别的方式,古人常以送别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感慨。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此来激励人们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而现代诗人袁枚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教学方案设计旨在通过教授《赋得古原草送别》,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袁枚的背景和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掌握《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整体结构和意义;-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文学的方式传递人文关怀。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向学生介绍袁枚的背景和他的文学创作。
2. 学习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20分钟)-教师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和美感;-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
3. 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4. 个人思考与表达(20分钟)-让学生思考诗歌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写作或口头发言的方式进行展示。
5. 总结与回顾(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小学语文5-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5-教案设计:古诗二首一、《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题材、背景和作者;•熟悉古体诗的文学特点;•掌握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朗读技巧和诗歌鉴赏。
2.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录音机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课件。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示范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并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3.2. 讲解分析(1)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和题材。
(2)讲解古体诗的文学特点。
(3)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和涵义。
3.3. 练习与拓展(1)分组学习和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2)精选句子,创作宋词或曲调。
4. 课堂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提问:“你学到了什么?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二、《登高》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登高》的题材、背景和作者;•熟悉古体诗的文学特点;•掌握古诗《登高》的朗读技巧和诗歌鉴赏。
2.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录音机和古诗《登高》的课件。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示范朗读《登高》,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并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3.2. 讲解分析(1)介绍《登高》的背景和题材。
(2)讲解古体诗的文学特点。
(3)讲解《登高》的诗意和涵义。
3.3. 练习与拓展(1)分组学习和朗读《登高》。
(2)分析古诗《登高》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4. 课堂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提问:“你学到了什么?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结语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以上是两节《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登高》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
4.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送别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吟咏不绝的话题。
王维在《山中送别》中深情呼唤:“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在《别董大》中真诚劝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在《送友人》中潇洒写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结语:同学们,我们和先贤,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在这些美妙的诗句
朗诵积累
将古诗词的学习引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
6、微课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为:
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积累拓展,延伸课堂;动情诵读,以声传情
1、有感情地诵读《赋得古原草送别》,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抓诗句的关键字词,体会野草的品质,感受诗人送别之际的丰富情感。
3、拓展积累古诗名句。
四、微课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即突破的关联和关键问题】
抓诗句的关键字词,体会野草的品质,感受诗人送别之际的丰富情感。
五、微课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含实物、现代技术等)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程主题:赋得古原草送别
姓名
工作
单位
学科年级
六年级
知识点
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一、微课程内容分析【简要说明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将野草和送别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是一曲野草颂,更是生命的赞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二、想象入境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边听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想象: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上,诗人望着友人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古道的尽头……
激发学生的共情,走进诗歌描绘的画面。
三、品词入情
为了更好的走进这幅画面,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体会关键词传递的信息。
1、白居易笔下的草是什么样的呢?
1、白居易笔下的草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
我从“离离”知道了,古原上草长得非常茂盛。
从“一岁一枯荣”我知道了,秋天的时候小草枯萎了,可是第二年春它就又会长出来。
“又生”让我感到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是的,这是繁茂的草,是年年岁岁生生不息的草,是不惧烈焰切的吟诵!(指名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请你发自肺腑的赞美!(指名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解读“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这又是蓬勃的草,又是铺天盖地,尽情展现生命活力的草!
3、拓展:其他诗人笔下草又有
怎样的风姿呢?
它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资源及
运用形式
环节设计意图
一、解题入诗。
1、介绍作者。
同学们,中国诗词浩如烟海,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一起畅游诗海,遇见最美诗词!请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们知道吗?这几句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作者——他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有“诗魔”和“诗王”的美誉,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齐读课题。
二、微课教学的对象【说明学习者所具备的发展核心素养角度的学习基础(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等。】
六年级学生阅读量大、知识面广,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学习,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三、微课学习目标【依据学段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或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角度,描述学生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
它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的恬淡
4、再次回到文中,感受白居易笔下的送别
“又送”知道了诗人不是第一次送别自己的好朋友了,与好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5、“萋萋满别情”
诗人是直接写自己的离别之情吗?(不是)(萋萋满别情)这正是白居易的过人之处,借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那郁郁葱葱的古原上的片片草儿,让那蔓延到荒城之外的所有草儿,都载满自己的别情!草儿有多繁茂诗人对好友的情谊就有多深厚,草儿有多蓬勃诗人对好友的牵挂就有多绵长,“古原”“草”“送别”巧妙融为一体,这就是借物抒情的精妙所在。而这首诗堪称“赋得体”的绝唱,流芳千古。
2、解题。
(1)从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古原草。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古原上送别自己的好朋友。
(2)讲解:
诗题中还有“赋得”两个字呢,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所做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前须加“赋得”。类似咏物诗的“咏”。
课件
学习古诗从作者及诗题入手,介绍相关背景,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