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的儿童画观
《蒸汽朋克》儿童画
教学重点
本节课我们的课程主题为蒸气朋克,让小朋友认知和了解蒸气朋克的基 本特点,主要学习和了解线描的技巧,掌握点、线、面、基本的美术语言 来装饰丰富物体,运用形式美的法则,通过疏密关系所产生的黑白对比来 加强物体的视觉效果。运用马克笔深入刻画主体物的过程,锻炼了小朋友 的造型能力,提高了小朋友对色彩的把控能力。采用拼贴的技法,引导小 朋友对空间的认识,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与丰富度,锻炼了小朋友的动手能 力,让小朋友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四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勾勒主体物:用黑色勾线笔勾勒装 饰主体物,用点、线、面基本的美 术语言丰富主体物。主体物的外轮 廓可以加粗加深,以达到突出的效 果。找一些线描的素材,和机械零 件的图片作为参考。
第五步
上色主体物:用水彩笔或马克笔给 主体物上色,根据蒸气朋克复古的 特征,可以选择纯度低的颜色。涂 颜色时要有耐心,将颜色涂均匀, 尽量不要将颜色涂在边缘外,让画 面更加的完整。
教学引导
小朋友们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我们身边的小动物是由蒸气 发动机和零件组成的,他们会是什么样呢?他们的造型会发生 什么样子的变化?那么这样的作品类型就叫做蒸气朋克,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画一画造型特别的蒸气朋克吧!
第一步
晕染背景:在素描纸上用水彩颜料晕 染出复古背景。用大笔刷,选择黄褐 色系颜料,颜料与水的比例,水多一 些,淡淡的晕染出纸面复古的效果, 可以使用刷、撒等手法,制造一些水 彩肌理效果,营造复古的效果。
第六步
画文字:按照草稿文字,用马克笔 或水彩笔将文字加粗,可以选择深 浅不同的颜色,将文字画出层次感 与立体感。涂颜色时要有耐心,将 颜色涂均匀,尽量不要将颜色涂在 边缘外,让画面更加的完整。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艺术治疗》课件,第三四五章发展理论莱温菲尔德课件复习精品资料讲诉
线或圆圈
对于比例、构图和尺 寸之间的关系不理解;
有了躯干 一维的胳膊和腿,胳
膊与头部连接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六岁:和五岁比多了什么特征?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六岁
出现细节 用几何图形替代身体部
位 非现实主义色彩 二维手臂连着躯干而非 头 一定有躯干 单线手指偶见闭合曲线 的手指 菱形 对空间、位置、比例不 理解
皮亚杰则通过认知发展概述了适应性的功
能。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追踪了在早期发展
阶段中存在的固着以及成人神经症的根源。
分别代表了人类成熟的两极(适应与适应
不良)。 Gesell 发展的反复模式
合在一起运用到艺术媒体之中,可获得非
常精确的关于个案发展水平的描绘。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发展取向艺术治疗方法以儿童心理发展理
尺寸和比例依赖于所画物在情感上的价值 空间表现混乱;常见到图画重叠起来;展开
平铺图、常见倒立的图画,用来表现空间 关系 常出现透视图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七岁半:情感价值与尺寸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七岁半:鸟瞰图,空间混乱、尝试梳理 出空间的条理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九岁半: 可以看到透视上的努力吗?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十岁
有时使用多个的基线或是平面 天空与地平线接壤
更多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卡通人物
自画像(或亲密朋友) 更多必要的细节,对细节更为在意 物体发生相互关系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陈侃
把简单线条和擦除运 用在一起
齐泽克 论信仰
Against the Digital Heresy One 反对一个数字异端Gnosticism? No, Thanks 诺斯替主义吗?不,谢谢F rom the Thing to Objects a … and Back从这件事对对象...和回N o Sex, Please, We’re Digital!没有性别,拜托,我们是数字!T he Antinomy of Cyberspace Reason网络空间理性的二律背反Y ou Should Give a Shit! Two你应该给狗屎!两个T he Anal Object肛门的对象S acrifice versus the Feminine Renunciation与女性放弃牺牲T he Real of the (Christian) Illusion真正的(基督徒)幻觉G od Resides in Details上帝存在于细节Father, Why Did You Forsake Me?” Three爸爸,你是为什么离弃我?三F aith Without Belief没有信仰的信心T he Leninist Freedom列宁主义者的自由W hy the Jewish Iconoclasm? 为什么犹太圣像吗?A uthor, Subject, Executioner作者、主题、刽子手N o Mercy! 没有怜悯!从基督到列宁……并返回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白轻译2000年5月的拉里金辩论(Larry King debate)是在(犹太教)拉比,天主教牧师和南方浸信会成员之间展开的。
拉比和牧师都表达了对宗教联合之可行性的希望,因为不论他或她的官方信念是什么,一个真正的好人总会考虑到神的恩典与救赎。
只有浸信会成员——一个年轻的,晒得黝黑并微微发福的冷漠而圆滑的南方雅皮士——坚持说,依据福音书的文字,只有那些明确认同了其“在基督之中”的位置的人才能得到救赎,这也是为什么他带着一种几乎不易觉察的蔑视的笑容得出结论:“许多善良和忠实的人将要在地狱中被焚烧。
打开小学生视野的七大画家
1.画家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位可以打开小学生视野的画家。
2.首先是凡高(Vincent van Gogh)。
他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其代表作品包括《向日葵》、《星空》等。
虽然凡高的生平经历多有坎坷,但他在作品中所描绘的颜色和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和表现力,是值得小学生欣赏和学习的。
3.其次是毕加索(Pablo Picasso)。
他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西班牙画家之一,与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作品通常展现出另类的、角度独特的视角。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基尔伯特塔》、《亚娜玛丽》等。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毕加索的绘画来学习怎样利用线条和几何形状来构建形象。
4.再次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
他的作品反映出了日本传统文化和风景。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他的代表作品《富嶽三十六景》了解日本山水画的绘画特色,同时也可以通过绘制日本动漫中常见的卡通风景学习其技巧。
5.第四位是荷兰画家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他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之一,善于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形态。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春天的花园》等。
小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模仿他的作品来学习如何利用色彩和笔触来表现情感。
6.第五位是美国画家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他以色彩鲜艳的“马克杯”和其他商品铆钉为代表作品,传达了消费主义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波普艺术的绘画学习如何运用色彩和形式来表达文化价值观。
7.第六位是法国画家马蒂斯(Henri Matisse)。
他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画家,被誉为“色彩大师”。
他的作品以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和轮廓简洁著称。
小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他的作品来学习如何利用颜色和形状来创造艺术效果。
8.最后介绍的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美术教育中的“技艺”还是“反技艺”——来自于弗兰兹·齐泽克的启示
落在 了人类 自身发 展 , 比重 “ ” 技 的美 术 教育 更 为 高 明和高 级 。这 种 说 法 很 容 易 被 误 解 并 被 进 一 步 引
申 , 便是 “ 那 反技 艺论 ” 。
握 , 于“ ” 关 人 的一 切美 好 愿 望都 只能 是 一栋 存 留于 想象中、 虚无 飘渺 的“ 中楼 阁” 每一 位教师 都会 空 。“
一
其 一是 , 在对 于什 么是“ 术技 艺 ” 美 的理 解上 , 有
人认 为所 谓 的“ 术技 艺 ” 是 立 足 于 传统 的“ 美 便 精致 艺术 ” 。于是 以此 为分水 岭 , 术 教育领 域 内便 出现 美 了针 锋相 对 的两 个 阵 营 , 方 面 自诩 为 “ 持 技 艺 一 坚
避免 所有 成人 的影 响 。那 些 同一 时期极 力介 绍和推
样 要 求恢 复和 维护美 术教育 学科 独立性 及 “ 技艺 ” 的 主张并 无不 对 之处 , 失 误 之处 只 是 在 于过 分 地 将 其
“ 美术 技 艺” 的范畴 固定 和 局限在 了所 谓“ 致艺术 ” 精
广齐 泽克美 术教 学 法 的教 材 和 读物 , 给读 者 们 留下
有二 :
儿 童使用 他认 为 不适 合 他 们 的 那 些成 人 概 念 , 如 诸
现 实 主义色彩 图表 。他 知道 儿童 艺术 应该像 什 么样 子, 而且 他也 知道 如 何 使 孩 子 们 制作 这 样 的 东西 ! ” 在 齐泽 克美术 教 学 法指 导 下 完 成 的 儿童 美 术 作 品 , 实 际“ 要相 当精 确 的测量 和计算 能力 ” 需 。 对 此 , 希望 借 助 于下 面 的 比喻来 表 明 自己的 我 观点 : 美术 教育 就 是 建房 子 , 技 ” “ 是建 造 的基 础 、 工
齐泽克思想的来源2
论齐泽克主体思想的建立第一、齐泽克的思想背景介绍一、齐泽克的生平经历中国古人一直讲究知人论世的思想,研读齐泽克的思想也是如此。
纵观齐泽克的生平,俨然没有众人所想象中的那么风平浪静,其中自有他独有的辛酸与喜乐。
正如《红楼梦》结尾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齐泽克著作颇丰,几十本的作品,也可谓是著作等身,但是这些创作其实也是厚积薄发,并非是常人所揣摩的那样:缪斯女神将创作的灵感带给齐泽克,让他在人类思想历史上留下瑰丽的宝藏。
齐泽克在家中也是独生子女,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迷恋上电影以及读书。
甚至在早年励志要成为研究希区柯克电影的专家,为此,他已经不下数十次观赏了《惊魂记》。
他在卢布尔雅那大学的硕士论文重点考察了拉康、德里达、克里斯蒂瓦等哲学家的著作。
虽然这个时期的齐泽克初出茅庐,但是在他的行云流水般的理论阐述之中已经可以看出一个青年思想家的端倪了,但是因为受到斯洛文尼亚所处政治环境的影响,他并不能顺利地获得硕士学位,当时的答辩委员会认为该篇论文不符合主流思想的方向,直到他同意增加一个附录,对上述哲学家的作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这才勉强获得硕士学位。
可是最终还是与齐泽克想获得任教机会的初衷不符,当时的校方还是认为齐泽克不适合担任教师的工作。
于是,齐泽克只身前往法国,在拉康的女婿和衣钵继承者雅克-阿兰·米勒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学习拉康精神分析思想。
后来,齐泽克结过两次婚,每一次婚姻都留下了一个儿子。
在卢布尔雅那,齐泽克独住在一间公寓里。
屋子来摆放着一些日常用品,其中有一个书架,上面排满了书籍和录像带。
齐泽克常常自我嘲讽道,他认为录像带毁了电影,他不再尝试着去看电影,而是去不断地去买电影,最后是拥有电影录像带,结果反而不去看电影了。
对此,他解释道,已经拥有了所欲之物,那为什么还要去看它——这就是齐泽克看世界的方式,精辟独到,而又不乏第欧根尼式的嬉皮感。
齐泽克现在是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哲学家。
齐泽克主体思想研究
第季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齐泽克主体思想研究Resear ch o n subj ect theory of ZI之EK.作者姓名:割夔学号:丛01378学科、专业:呈童星圭竖蜇堂学校代码:曼Q2墅指导教师:王壬完成日期:2Q曼兰生窆且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l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f 燃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做作者躲别痧日期:wI丫年≯月l步日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东华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d。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纠万卜指导教师签名:乏午日期:阳l丫年7月够El 日期:讪驴年≯月矿日齐泽克主体思想研究摘要主体一直是西方哲学最重要的论题之一,随着现代的开启,主体性作为被批判的对象,成为后现代话语建立的基础。
但是齐泽克反其道而行之,重回笛卡尔的主体性,发掘主体性的另一方面,即黑格尔所强调的“否定性”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他批判了所谓的“后现代”的过快历史化;齐泽克主体思想建立在否定性的“割裂”之上,是他全部思想的母题,本文通过分析齐泽克主体思想中的先验自由、分裂与“消失的中介”等关键概念,整合齐泽克主体思想的大概脉络,在此基础上解析齐泽克主体思想与他的成名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的思想,包括“征兆”、“幻象”“移情”“快感”等的内在联系,发掘齐泽克主体思想的深刻底蕴;本文试图以齐泽克的主体思想作为循环的核心来展示主体与齐泽克思想的谱系结构,深刻分析齐泽克主体思想的革命之处,呈现它在精神分析领域对马克思思想精髓的贯彻,并以马克思的实践主体观对此进行批判。
齐泽克的少儿绘画观
齐泽克的少儿绘画观齐泽克从学生时代就极为喜欢儿童,在长期与儿童一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齐泽克发现儿童画具有跟成人的画迥然不同的独特性,而且意识到用成人的绘画方法指导儿童是错误的,应该以孩子的观点与画法去处理作品。
他在维也纳的美术工艺学校中开设儿童绘画教室,招收四岁到十四岁的儿童,按照自己的理想,实施以予以儿童自由的基本方针进行独特的绘画指导,获得了很大的成果。
齐氏对于儿童美术教育以及儿童用绘画给予了极其高的评价,并在那个只有少数人认同的年代里,齐泽克仅仅凭借一个画家的独到目光,致力于正确地培育儿童进行美术学习。
齐泽克不仅仅是发现儿童绘画艺术价值与意义,而且是把儿童绘画以及儿童美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教育家。
虽然他平生并未有传世名作,但他的挚友威尔亨·魏俄勒却有心的将与他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八年之间的谈话笔录整理成为《儿童美术》一书留传后世。
全书表达了齐氏对于儿童美术的全部观点。
“心理学经常存在于艺术之中,但从心理学的观点考察儿童艺术时───虽然这是最近趋势───跟我的信念将相背而驰。
艺术并不是要实现心理学。
它是生命具象化、形式化。
真正的艺术全都包含心理学。
但惟有被认为在大自然中存在的东西,艺术不可思议地会表现它。
假如此地有颗橄榄树长得很茂盛,在这棵树的木质当中,含有任何药剂师都无法调出的一切高贵馥郁的香料。
而这在艺术上亦复如此。
艺术是最含蓄最深奥的东西。
”“儿童艺术曾经被忽视、轻视、受嘲笑过,直到现在我提出真正的儿童作品给访客们观看时,他们只是发笑。
我对幼儿们创作的这些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这些作品呈现着艺术创作最初的且是最纯粹的泉源。
”“学校教育往往给它带来不良影响。
儿童不喜欢自动去观察,却会被强迫观察事物。
然而,最强有力的艺术,是最没有叙述凭观察之结果的东西。
”“儿童是在无意识下创作;有意识的创作是思考出来的。
然而无意识的创作乃是产生自感动。
伟大的东西均自无意识产生。
因为以知识去取代它,艺术就会逐渐枯渴。
_儿童绘画之父_弗兰兹_西泽克给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_高雅
2011年第5期安徽文学“儿童绘画之父”弗兰兹·西泽克给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高雅(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性,具有独特的潜能和天赋。
儿童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
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出来。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创造性潜能文章编号1671-0703(2011)05-220-01奥地利的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他开拓了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新领域,在美术教育史上成为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并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
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主张与实践促进了当时欧美各国美术教育的根本变革与发展。
弗兰兹·西泽克说得好:“我祈求学校成为如同百花怒放的神国花园。
教师要用心做一个学生看不见的精灵与之交往,致力于勉励儿童,而绝不可以控制或强制他们。
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行为,生活中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
为什么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这些问题很长时间里一直困扰着人们。
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认为,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行为,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其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
但是,许多年来,人们对于儿童画不屑一顾,认为那只不过是孩子们随意而愉快的涂抹罢了,谈不上什么“艺术”。
在上世纪末以前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并没有把儿童的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那时的人们还不曾以特殊的眼光关注过儿童,因此更谈不上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关注。
随着儿童绘画艺术的被发现,儿童画的艺术价值也被承认了,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
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儿童艺术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当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呢?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如何利用绘画艺术这一手段来对儿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
齐泽克生态观的哲学反思
齐泽克生态观的哲学反思
都齐泽克(Duryea Z. Quick)生态观是一种属性认识论,其以自然特征的发掘与特性的重新定义为基础,认为自然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属性组合,由独特的原因生成,从而构成独特的关系和系统,形成一个自洽和总体一致的超系统。
都齐泽克生态观就是用整体认识论和系统认识论批判性地超越传统观念,重新审视自然现象,使其更加整合连贯、协调一致,以达到解释自然界事件的最高理想。
在这一过程中,都齐泽克首先从具有不确定性,多态性和分支性的自然单元入手,重新定义系统的概念,强调生态性的概念,将其进行重新整合拓展,使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被定义成一个生态系统,把植物的划分重新定义视为生态系统结构的特征,从而正确理解其作用及起源。
都齐泽克生态观认为,自然界对我们的整体观察角度都是平行和互补的,它们本质上是包含和超越彼此的,因此我们应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在解释上超越它们之上。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可以调整的整体,需要把握它的宏观与微观的各个层次,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自然环境是以肯定和替代的方式来影响每个元素,并以此为基础构成全新的均衡系统,而这种均衡系统又将影响统一整体的未来。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都齐泽克生态观,融入大自然的系统性考量,才能能够有效地保护与调整生态环境,实现有效的生态管理,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都齐泽克生态观和经验主义的实践在解释自然界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它的运行机制,更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它的作用及起源,有助于人类建立更完善的生态管理体系,实现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齐泽克的爱情观
齐泽克的爱情观齐泽克是一位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文化评论家,他对于爱情观的看法颇具独特性和思想深度。
在他的著作中,他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爱情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引人思考的观点。
首先,齐泽克认为现代社会的爱情观存在着一种虚假性。
他指出,现代社会下,我们对爱情有着过高的期望,将爱情看作是完美和永恒的。
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真实的爱情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
齐泽克认为,人们不应该被现代社会传递的完美爱情观所迷惑,而是要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和矛盾,并与伴侣共同努力去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齐泽克还关注了现代社会中爱情与消费的关系。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对爱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往往通过消费来追求满足感和幸福感,而在这个过程中,爱情常常被当作是一种商品来交换和消费。
齐泽克认为,这种将爱情变成商品的现象实际上剥夺了爱情的真正含义,人们应该回归到真实的爱情中,去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共同成长。
此外,齐泽克还探讨了爱情与性欲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现代社会对性的解放和开放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困惑。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齐泽克认为,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对性欲的态度,并与伴侣进行开放和坦诚的沟通。
他强调,性欲与爱情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只有通过真实的谈话和沟通,人们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在性欲和爱情之间找到自己的满足和幸福。
最后,齐泽克还对爱情观的政治意义进行了思考。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仅是一种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的爱情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齐泽克呼吁人们要意识到爱情的政治特性,并在真实的爱情中追求社会正义和公平。
齐泽克的世界观
齐泽克的世界观
齐泽克的世界观深受黑格尔哲学影响,他主张将哲学、政治和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穿越幻想”来揭示社会现实。
齐泽克认为,黑格尔哲学中的“总体性”概念是一种自我差异化的整体,这种整体不断地吸收和转化所有差异的事物。
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无限性可以在整体中找到。
同时,齐泽克也认为,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知识理念是荒谬的,因为这种知识无法真正存在。
在齐泽克看来,种族主义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基于对其他民族的误解和偏见。
他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而不是将整个群体归为一个概念。
同时,齐泽克也主张国家应该充当不同群体的各种幻想之间的缓冲带,以避免种族幻想的冲突。
总的来说,齐泽克认为我们的现实世界是由幻觉构成的,而真正的现实存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之中。
他主张通过“穿越幻想”来揭示这个世界的真正本质。
国外绘本对世界名画的解读方式及创作启示
国外绘本对世界名画的解读方式及创作启示绘本是一种以图像和文字结合、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形式。
在国外,已经有许多绘本作者借助世界名画来进行创作,通过对艺术品的解读和再创作,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童话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文化传承等内容。
本文将以国外绘本对世界名画的解读方式及创作启示为主线,分析几种典型的绘本。
一、以名画为主角的绘本1. 《夜巡》《夜巡》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把宁静的城市和美丽的夜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而美国绘本作家Brian Selznick通过《夜魔侦探》(The Houdini Box)一书,把伦勃朗的名画作为主角,给读者带来了一场神奇的探险之旅。
在这本书中,Selznick把伦勃朗作品中的人物变成了活生生的角色,分别饰演系列的职责。
创作启示:Brian Selznick通过《夜魔侦探》巧妙地利用了伦勃朗名画的背景和人物形象,让读者了解了这幅画的本来面貌,同时也为儿童展示了他们自己可以成为顶尖艺术家的可能性。
2. 《格里朵》《格里朵》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卡拉瓦乔创作的一幅名画,描绘了基督从十字架上下来前接受母亲玛利亚的拥抱。
法国绘本作家Anthony Browne在《格里朵的故事》(Gorilla)中通过表达一个女孩对卡拉瓦乔名画的独特感受,以及她通过卡拉瓦乔画中的图像发现了一个生命的新发现。
该书在不同的年龄群体中都反响不俗,成为法国的畅销书。
创作启示:通过让人们了解卡拉瓦乔的名画,Anthony Browne传达了艺术创造的能力,以及一幅作品所能激发的共鸣和情感。
这也为儿童和成年人带来了各种新的思考和阅读体验。
1. 《穿越13世纪的水晶》意大利画家西蒙娜‧玛莎郎创作的《密爱的领主之曲》(Il Canzoniere)中的画作《劳拉和彼特拉克》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绘本中的背景。
苏格兰绘本作家KevinCrossley-Holland在《穿越13世纪的水晶》(The Seeing Stone)中,以玛莎郎的画作为背景,讲述一个13岁男孩的探险之旅,这本书也创造了很多忠实的读者。
齐泽克 爱国如爱己
Our perception of "real" Jews is always mediated by a symbolic-ideologicalstructure which tries to cope with social antagonism: the real "secret" of the Jew is our own antagonism.我们关于“真实的”犹太人的观点通常由一个致力于处理社会敌对的象征性意识形态结构In today's America, for example, a role resembling that of the Jew isplayed more and more by the Japanese.比如说,在今日美国,像类似于犹太人的角色越来越多地由日本人来承担。
Witness the obsession of the American media withthe idea that Japanese don't know how to enjoy themselves.看看美国媒体关于日本人不知道怎么享乐的困扰!The reason for the growingJapanese economic superiority over the U.S.A. is located in the somewhat mysterious fact that the Japanese don't consume enough, that they accumulate too much wealth.日本的经济增长超过美国的原因被定位在这个多少有点神秘的原因:日本人不知道怎么样足够地消费,他们积累了太多的财富。
If welook closely at the logic of this accusation, it soon becomes clear that what American "spontaneous" ideology really reproaches the Japanese for is not simply their inability to take pleasure but rather the fact that their very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and enjoyment is strangely distorted.仔细看这个指控的逻辑,我们会发现,美国人思想体系里真正指责日本人的,并不是简单的无力取乐,而是他们工作和享乐的关系被奇怪地扭曲了。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教育思想研究ppt课件
( 涂 鸦 阶 段 2
自 我 表 现 的 最
-
4初
岁阶
)段
一个2岁半儿童的随意涂鸦,显出动作缺乏控制
8
定型动作,重复同一刻板的动作
9
“妈妈上街买东西”(4岁儿童),显示涂鸦的命名
10
深圳幼儿心智涂鸦艺术工作室(龚江平) 首先儿童绘画中大概有的两个不同的需求 和态度,一个是孩子的需求,一个是成人 的需求,也就是教师和家长的需求。
二、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教育思想研究 美术教育的任务 儿童绘画发展特征 儿童的成长及其评价
1
罗恩菲德的生平和事业
1903年,罗恩菲德出生在奥地利的林茨。 1921年他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工艺学校,是弗 朗兹·齐泽克的学生,他于1925年从维也纳 艺术工艺学校毕业,1926年毕业于维也纳美 术学院,1928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他的研 究项目使他广泛地接触和了解了各类艺术和 欧洲儿童研究运动。
65
66
67
《老渔夫》1895年 14岁
《赤脚女孩》1895年 14岁
68
《赤脚女孩》1895年 14岁
69
70
《自画像》1896年 15岁
71
《画家之母》色粉画1896年 15岁
《科学与博爱》1895-1896年 197cm×249、4cm 画布 油彩 72
73
《肯韦勃肖像》 1910年
2
罗恩菲德的生平和事业
1926年-1938年,他在一所盲人学校任 教,正是在那里,他关于艺术中创造性活动 在医疗学应用的思想、两部德文著作和第一 部英文出版物《创造性活动的本质》的主题 思想,开始形成并成熟。随着德国人的入侵, 罗恩菲德及其家人逃离奥地利前往英国,后 又移居美国。
齐泽克意识形态与人的存在、死亡和自由
念截然不 同。 传统 的意识形态理论认 为意识形态 是
对社会存在 的 “ 虚假意 识” ,是对 社会 现实 的误认 , 而齐泽克认为 ,意识形态并 不是一种 “ 假意识 ” 虚 、 “ 社会 意识 ” ,而 是一种 实 实在在 的 “ 社会 存在 ” , 简言之 ,意识形态就 是社会 存在本身 。由此 ,齐泽 克 借助 于意 识形态 的批判 来 创设 一种 “ 性化 ” 人 、
义上 ,我们 可 以说 ,作 为社 会存在 本身 的 “ 意识形 态 ”是人之 生存与 发展 的动 力 。一句 话 ,人就 是在
意识形态 幽灵下存 在着 、发展着 ,并不断地 完善 自
己、总结 自身 。
出现 ,暗示 了某种 事物 的缺席 。在齐泽 克看 来 “ 崇
高美” 所处 的位置 正好处 于 “ 以上两种 死亡之 间” 的位置 ,正是原质 的立足 之地 ,是处于符号秩序 中 问 的真 正创伤 性 内核的立足 之地 。也就 是说 ,“ 这 个位 置是 由符号化/ 历史所 开启 的: 历史化 的过程 暗
着他 又通 过 意 识形态 的 内在 逻 辑探 讨 了人 如何 实
现 自身 自由的问题 以及人 的信仰 问题 。
3 6
燕 L大 学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L J 哲
2 1 年 O1
意 识 形 态 与 人 的 自由
齐泽克常使用这样 的理论绝招 : 可能性 中的 不 可 能 。按照他 的这 种逻 辑理 路去 探讨 人 的 自由问
己的命运 。既然命运 是不可 改变 的,那就 只有服 从
游戏 中代表着 他 的那 个形象 )拥有数 条命 ,通常是 三条 ; 他被 某些危 险所威 胁一
— —
比如一个要 吃掉他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书心得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书心得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深思的问题。
在没有读这本书以前我认为孩子的画有些有意义,有些只是无意义的涂鸦而已。
但是经过了这本书的洗礼,我发现了其实孩子的画中隐藏了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在我看来,不论你是老师、是父母或其他的角色,她对你以后了解你身边的孩子都是有帮助的,因为读懂孩子的画不容易,了解孩子的画卷告诉我们的内容,我们就能积极的回应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谓是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办法之一。
罗泽。
弗莱克—班格尔特作为一个母亲、教育者、艺术和治疗师的多重身份,她根据自己长期从事艺术和造型治疗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了孩子不经意间的所画作品中隐藏的含义,并且告诉成人应该如何去解读儿童画的背景,理解绘画的动机和意图.书中讲述了一位母亲从52幅儿童画中读懂了孩子隐藏在画中的语言,发现了孩子的担忧、恐惧、孤独、悲伤、缺乏安全感等种种情绪以及一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疼爱的愿望.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像是一本教育心理学,并且是针对美术教学的。
孩子绘画,他们最基本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博得成人的赞扬?是为了成为一个小画家?是为了在某些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纸奖状?都不是。
孩子绘画应该是一种自发的探索,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绘画的时候是在“玩”。
涂鸦就像一幅地图,描摹着内心风光,它一方面描绘了有待处理的障碍,也表达了障碍的来源和处理的途径.涂鸦是所有绘画语言的基础.绘画语言的发展类似于口语,有自己的规律,内部逻辑及其严密。
赛茨认为,人类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即将内心经历可视化。
开始时,(孩子)要“全方位的学习":他们会亲身体验,并通过尝、闻、触、抓、摸、握、听、发声、模仿、表演、反应等,感受周围的环境.他们玩线条,从不规则住进到规则,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从无控制逐渐到有控制,从无形逐渐到有形,其实,这中间能够让孩子坚持不断去探索,一直能够保持着绘画的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觉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游戏。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详解1.《辞海》中对“美”定义的第六个含义是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2.《现代汉语词典》中艺术被定义为①技能、技术;②艺术。
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3.艺术的定义:①艺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
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③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
④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将不断发生演变。
4.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门类。
5.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6.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在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7.2003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正式出版。
8.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9.美术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
10. (选择题)美术教育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设定具体的美术目标;第二,为达成美术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的内容;第三,根据内容,编制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第四,对美术教学活动做出评价。
11.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当“沿着自然所指引的道路”去从事教学和实践。
12.奠定现在教学方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
13.赫尔巴特派制定了五个阶段的教学方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14.(选择题)进步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往往强调:①学生的需要和兴趣;②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的知识;③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④参加集体活动。
15.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由艺术观点来看儿童的见解,前面已列举汤林逊、沙利、贺尔、李德等诸家学说。
下面接着来看看齐泽克的见解。
齐泽克是奥地利的画家,他从学生时代就极喜欢儿童,在跟儿童一起绘画、一同游戏中,发现儿童画具有跟成人的画迥然不同的独特性,而理会到:用成人的绘画方法指导儿童是错误的;应让儿童用其自己的画法作画为是。
他在维也纳的美术工艺学校中开设儿童绘画教室,招收四岁到十四岁的儿童,按照自己的理想,实施以儿童的自由为基本方针之独特的绘画指导,终于获得丰硕的成果。
他对儿童画的艺术性给予极高的评价,且在那半世纪前,只有部分心理学家以外无人认同的时代,齐氏即凭身为艺术家的感觉,致力于正确地培育儿童。
诚然他不但是真正发现儿童画是一种艺术的人,同时也是很成功地培育儿童画达到高度艺术性之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很遗憾地他本身并没留下著作;但他跟前的挚友───威尔亨·魏俄勒,整理了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八年之间他的谈话笔录,成为“儿童美术”一书留传后世。
兹藉其内容来看看齐氏的儿童画观,下面是其一部分的摘译:
心理学经常存在于艺术之中,但从心理学的观点考察儿童艺术时───虽然这是最近趋势───跟我的信念将相背而驰。
艺术并不是要实现心
理学。
它是生命具象化、形式化。
真正的艺术全都包含心理学。
但惟有被认为在大自然中存在的东西,艺术不可思议地会表现它。
假如此地有颗橄榄树长得很茂盛,在这棵树的木质当中,含有任何药剂师都无法调出的一切高贵馥郁的香料。
而这在艺术上亦复如此。
艺术是最含蓄最深奥的东西。
儿童艺术曾经被忽视、轻视、受嘲笑过,直到现在我提出真正的儿童作品给访客们观看时,他们只是发笑。
我对幼儿们创作的这些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这些作品呈现着艺术创作最初的且是最纯粹的泉源。
学校教育往往给它带来不良影响。
儿童不喜欢自动去观察,却会被强迫观察事物。
然而,最强有力的艺术,是最没有叙述凭观察之结果的东西。
儿童是在无意识下创作;有意识的创作是思考出来的。
然而无意识的创作乃是产生自感动。
伟大的东西均自无意识产生。
因为以知识去取代它,艺术就会逐渐枯渴。
凭无意识去创作的艺术绝无仅有,也许迈向艺术之路的时代早已过去,因为技巧已取代了艺术。
后者虽可到达极高水平,当然也可以臻于完美程度,但它跟艺术似乎扯不上关系;也或许是另一种艺术。
其实在儿童的创作中最美的,是那些被成人认为“错误”的地方。
儿童的作品中,含有这种个性的「错误」越多,其作品就越好。
假若教师从儿童作品去掉越多这种错误,儿童的作品就越无聊而索然无味,越没有个性。
在今天人们仍然赞赏模仿自然;越是忠实地描写自然的作品越被激赏。
但是所谓真正的创作,应该超越这些,而能停下来对人微笑的东西缠对。
儿童画惯了树木就不觉得难画;若是没有画惯就会感觉困难,我愿意让儿童尝试没有画惯的东西。
创造性的艺术要从儿童克服正确把握形状的困难开始,容易画出形状时,其作品则会变得空虚而陷入千篇一律。
单是机械性的熟练是有害无益的。
我常提示儿童:“画出从来没有画过的东西看看。
”结果就会产生真正属于自己儿童的作品来。
凭记忆的东西没有价值,有过些许实际的体验,远比许多巧妙的模仿来得有价值。
我给儿童充分的自由,到我这儿来之前,儿童们常因被认为乱涂而受责骂处罚,我把儿童们从这种待遇中拯救出来。
我跟儿童们说,你们所做的事是对的,我给了人类在我来临之前被排斥的某些东西。
我把儿童的创造能力拿出来给双亲们看。
我劝双亲们不要干涉儿童,我做到“大人严禁入内”。
到现在为止,双亲和教师们把儿童具有之最好的东西压制了。
但我的一切做法,是站在人本和艺术家的立场;而非由教育者的观点。
这些是不是将其当做教育,而是把它当做是艺术、是人本,或者是有人性的艺术去做的。
儿童的创造力与生俱有,可惜到了一个时期,创造力开始减退,不是落人窠臼就是以画得与自然相似来代替创造力。
人们想用自然做为艺术的基准,他们拿自然当支柱;拿自然做唯一切非艺术性事物的借口,“你看,和自然一样!”于是他就把自然和艺术混淆不清。
临摹自然以取代创造从此开始;有时借助范物(model),有时不用。
幼小儿童拥有远比双亲、教师们所想象更敏锐的感觉。
并且他们的头脑清晰,在极短时间内,能思考连大人都无法理解的好多事情,因为他们有很大的好奇心。
儿童艺术是只有儿童才能创造的艺术。
虽然他们也会有某些技术上的成就,但我们不称其为艺术,那是属于模仿或人工化的东西。
教育是成长,是自我充实;我教儿童艺术,但不是以要他们接受的态度去教他们,而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得到自我教育。
我期望教师们由他们手中解放学校。
我祈求学校成为如同百花怒放的神国花园。
教师要用心做一个飞翔于学生身上看不见的精灵与之交往,致力于经常勉励儿童,而绝不可抑压或强制他们。
绝不可在儿童作品上加笔,那将会变成赝品。
只要在儿童面前我就已影响儿童;我当然也跟他人一般影响小孩。
我只要向他注目,就能影响他。
我不能避免带给儿童这种影响。
我若能做到这样,或许也会产生死的艺术,然而艺术必须是生命;是生命的显现。
艺术是永生的,是能够发挥生命光辉的东西。
我这种原理如何缠能适用于一般学校,则听任教育家们了。
我把来这学画的儿童,分四岁到十岁、和十岁到十四岁;有时到十五岁这样的两组。
这两组是各自独立的。
分组的原则是按工作能力;而不是以年龄区分,例如虽然年纪在十岁以上,但若该儿童一直凭想象作画,就把他编入第一组。
相反地,虽然年纪小,但努力观察去作画的就编入第二组。
儿童艺术是神圣的,倘若这被破坏,即丧失了它的永恒价值,倘若被异质的东西所蒙蔽,儿童自然的发展就成为不可能。
这个工作是谋求孩子们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放任他们。
教师们误解了我所说之“让孩子们成长、成熟”的原意,他们认为我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自己却大摇大摆走动而什么都不做。
殊不知让孩子成长的意义,乃是顺应他们内在之永远的法则,使其成长。
但要如此做,就得熟知法则,假使孩子不懂“照你的意思去做”这句话的真意,其结果就是毫无意义可言。
阅读了以上齐泽克对儿童画的言论,当能充分明了:他对儿童画的艺术性有如何深厚的理解,同时他对使儿童画朝向艺术领域成长的方法,是如何地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