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小学教育学》提纲整理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第一,教育家xxxx的真知灼见;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教育结构的内容: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一)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小学教育学》人教版(第二版)期末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十章
11级语教六班牟兴敏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一般认为成书于先秦)3、教育学的地位: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4、教育学的作用★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是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是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5、怎样学习教育学?答:(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4)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教育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傍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3)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美)(4)劳动起源说(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个人发展。
代表人物:恩格斯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
(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民主性。
(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公平性上。
)(3)科学性。
(科学的内容和方法,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
)(4)革新性。
(生产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
)4、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面向”(指针)(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推行素质教育(中心环节)第二章学校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1、学校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和培养的社会机构。
《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些?(1)社会本位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2)个人本位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3)教育无目的论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2)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3)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人的发展与生产的发展是相一致的(2)旧式的社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4)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完全实现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的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我国教育目的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五、★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第六章六、德育的功能(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2)德育的个体功能(3)德育的教育功能七、★小学德育的原则有哪些?(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知行统一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的原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八、★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1)思想品德课(2)其他各科教学(3)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4)班主任工作(5)课外、校外活动(6)社会实践活动九、★小学德育的方法有哪些?(1)说服教育(嘴)(2)情感陶冶(心)(3)榜样示范(眼)(4)实际锻炼(手)(5)奖励与惩罚(品德评价)(6)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第七章课程十. ★课程的类型有哪些?(1)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2)按课程管理的权限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按课程对学习的要求分: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分: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5)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十一. ★学科课程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有哪些?学科中心论的优点是符合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便于学生较好的认识世界。
小学教育学考纲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一、《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性质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现象,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小学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相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而言,它是一门二级学科。
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
二、《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目的要求(总评价目标)小学教育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师范生,传授给学生有关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结合知识教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本课程的总评价目标是:1、识记小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
2、理解并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并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试范围(评价内容)考试范围以《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为依据,试题覆盖《大纲》和教材(黄济等主编《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各章。
各章节的具体评价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第二章教育与小学教育1、教育、小学教育的概念2、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地位与作用3、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三章学校1、学校的产生及学校制度化的形成。
2、我国近现代学制的演变及现行学制。
3、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4、学校文化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5、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三者的相互配合。
第四章学生1、小学生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2、影响儿童身心发展因素的若干理论。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五章教师1、教师的地位和劳动特点。
2、教师的职业素质。
3、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教师专业化建设。
精心整理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小学教育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上)第七章教学(下)第八章德育第九章班主任工作第十章课外活动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
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
制度化教育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岀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X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 古代社会a。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一、评价目标:考核学生对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能运用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践的情况二、评价内容:(一)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1)教育概念及要素(2)教育的发展历程2. 教育学(1)教育学的概念(2)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功能与目的1.教育功能(1)教育的个体功能(2)教育的社会功能2.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2)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及基本精神(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4)我国教育方针(5)素质教育内涵(6)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三)教育制度与义务教育1.教育制度基本内容(1)学校教育制度类型(2)教育管理制度(3)学校内部管理制度2. 我国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2)新的《义务教育法》(四)教师与学生1.教师(1)教师基本素质(2)新课程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变化(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 学生(1)学生的本质特点(2)学生的地位(教育过程中)(3)《新未成年人保护法》3. 师生关系(1)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2)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五)课程1.课程概述(1)三种课程观(2)课程概念(3)小学课程类型(4)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三维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4)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5)发展性课程评价基本理念(六)教学(上)1.教学概述(1)教学及其意义(2)教学的目的和任务(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四要素2. 教学过程及其规律(1)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基本规律(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3. 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应用(七)教学(下)1.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发展(2)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要素2. 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基本环节)(1)备课基本理念(2)教案(3)评课(4)说课(八)小学德育1. 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2.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3.小学德育常用原则4. 小学德育常用方法三、评价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第一部分有关说明一,复习要求的层次在本次考试复习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中“应用”层次,可以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识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而“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参考教材的说明本次复习考试参考使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育学》。
三,复习方法指导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希望参加考试的老师:1、系统地学习各篇章,识记基本概念和名词,深入理解教育学地基本理论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2、要把握住各篇章的联系;3、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参加考试的老师应通过复习,将所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力求把握命题考试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一般会含盖本复习提纲的内容范围要求,不会有多少扩大或缩小。
考试命题会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根据过去的考试经验,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3、根据过去的考试经验,本课程考试试卷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或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类型。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第一,教育家xxxx 的真知灼见;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教育结构的内容: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一)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小学教育学》1-5单元提纲
【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培根(英)——《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夸美纽斯(捷)——《大教学论》,最早的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康德(德)——在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赫尔巴特(德)——《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强调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杜威(美)——《学校与社会》,实用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育”,形成“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杨贤江(中)——《新教育大纲》凯洛夫(苏)——《教育学》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发展的过程是“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源”是教育实践、教育经验,“流”是教育思想。
它们相互作用,不断发展。
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
教育学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
教育学1、掌握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地位作用2、树立正确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3、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怎样学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学3、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4、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一、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沛西·能(英)—教育来源于动物的本能,不是人类特有。
【心里起源】孟禄(美)—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模仿”。
【动物起源】恩格斯—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二、教育的作用1、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产生与 2、人的发展功能: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作用。
是本体功能。
1、原始:教育包含在社会生活之中。
2、奴隶:出现学校和教师。
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内容教育发 3、封建:《四书》、《五经》展历程 4、资本:大工业生产,义务教育、班级授课制,不平等根据生产力划分:古代教育(手工工具)和现代教育(大生产)【教育】就学校教育(狭义)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
最新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概要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概要复习指南第一章小学教育概述一、西方古代小学教育的发展1.中世纪的教会教育(1)堂区学校、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学校堂区学校:读写算,宗教启蒙2.世俗教育(1)骑士教育三阶段:家庭教育(0—7、8),礼文教育(7、8—14)和侍从教育(15——21)二、近代各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宗教的、慈善的小学退化,国家的小学强化1、英国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1870年的《福斯特法案》2、法国初级小学、高级小学,1833《基佐法案》,1882《费里法案》“义务、免费、世俗”三原则3、美国1837年,马萨诸塞设立州教育委员会;1852年该州颁布义务教育法三、近代西方小学教育的特点1、立法。
建立国家开办、支付费用和管理的小学2、义务。
每一个家庭有责任让孩子接受教育3、世俗。
学习社会的、而非宗教的内容4、终结。
每一个孩子都以就业或补习为目的,而非升学四、现代各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欧洲新教育运动,双轨制变单轨制1、英国1918《费舍法案》,5——11(5—7,8—11)1944《巴特勒法案》,第一阶段,11岁考试,2、法国1919,统一学校运动3、美国学制的进一步完善,8—4,6—3—3,学段的衔接五、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1、多种学制并存。
6—3,5—4,9年一贯制2、公立与民办并存。
1980年以后允许社会、企业等独立办学。
《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3、课程类型变化。
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4、校长负责制六、小学作为传播文化的主体1.文化的选择►古代与现代文化,中国与外国文化,人文与科技等不同类型。
2.文化的传播►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开展、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
七、小学承载文化的主体1.有自己的学校文化2.反映本土或区域性的文化3.继承和发展文化八、小学教育的功能基础:社会规定性1.社会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人口的2.教育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进步九、小学教育的功能1.普及►让所有适龄的儿童或失学的成人完成初等水平的教育。
小学教育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2、识记教育学发展历程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及其主要观点第一章教育1、识记和理解: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2、识记和理解“以社会形态来划分的教育的各发展阶段”(P16-18)的特点.3、识记和理解“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4、识记和理解“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5、识记和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学校1、识记和理解“学校”、“学制”、“学校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概念。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的。
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学校成员对这些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遵循,来形成他们基本一致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
2、识记和理解“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学制”。
单轨学制: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分段。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之间衔接起来,使得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可以由小学、中学直到大学。
分支学制: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也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公共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实行教育分流,一支是学术教育,一支是职业教育3、识记和理解“现代学制变革的主旋律”。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
1.了解、识记: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
教育的几种起源说
学校化小学教育的特点
西方小学教育发展呈现的特点
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建立的标志
学习共同体的提出者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
1理解、识记:
小学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奠基功能
第三章小学学生
1.了解并识记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第四章小学教师
理解并掌握小学教师所具备的主要专业素养。
理解并掌握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第五章小学教育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涵义。
2.了解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
3.理解和掌握全面发展的涵义以及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
1.了解、识记当前小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
第七章小学教育环境
1.理解和识记学校文化的涵义以及学校文化的分类
2.了解、识记隐性课程的涵义
第八章小学教育活动
了解教学的中心地位
理解教学实施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求
第九章小学教育评价
理解识记教育评价的涵义。
复习提纲小学小学教育学
1.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
2.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发展教育理论、解释教育问题、改造教育实践。
3.“性相近,习相远”出自孔子的《论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步教育专著。
5.《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柏拉图《理想国》7.教育学的创立是指教育学脱离哲学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
洛克写的《教育漫话》且提出《白极说》9.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被认为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他因而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也被看做教育学的代表。
10.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学反对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压抑儿童的“教师中心”,主张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1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12.广义的教育繁殖一切影响人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13.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十分鲜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奇偶碍于的生产性十分薄弱;教育的依附性十分明显;官学和私学并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4.信息社会的教学: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15.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样三个要素组成。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
16.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清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7.主要的教育类型: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
18.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学前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综合化;成人继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 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 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学校管理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学校管理的对象:人、财、物、事(工作) 、信息、时间和空间等。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 1、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2、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1)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 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种渠道。 下行沟通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指示、审批、批复、批转等。 请示、汇报、申请、建议、申诉等属于上行沟通。 (2)非正式沟通 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1,主观方面的 2.方面的障碍 3.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1.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 2.保用恰当 的.准确的语言文学 3.选择最佳沟通媒体 4.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5.重视对信息反 馈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一、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管理 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二)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1 学校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 使用管理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4.老师人事管理制度 第四节 学校与家庭和社会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方法主要有: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 家长访问教师;2、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3、家 长委员会: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二、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 的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发展最初 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 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交往、社会道德、大众传媒。 三.学校 对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几下几类情况 :一般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分 类指导,个别指导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如下 1 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谢却,关心了解学生 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该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当代教育学发展总趋势是多样化。
发展历程:古代:萌芽阶段。
代表人物:孔子代表著作:《学记》、《雄辩术原理》近代:开始形成独立学科。
代表人物及著作:培根(英)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康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杜威《学校与社会》(美)现代: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代表人物及著作:陶行知“生活教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凯洛夫《教育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学不仅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
一、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二、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三、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1831-1902)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870-1944)。
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
(二)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三)劳动起源说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煞它的社会性特点。
2.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无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3.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虽不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4.教育已渐渐成为某些社会阶层所独占,而不是全社会成员所公享,社会已开始步入阶级社会,教育也就具有阶级性的特点了。
5.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无论是生产需要,还是生活需要,或是文化需要,都要在人的培养规格上体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总复习提纲教育名言:“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夸美纽斯)“经师与人师合一”(徐特立)提出来的绪论一、名词解释:二、1、赫尔巴特的主要思想?p3(1)把心理学和伦理学引入教育学,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法方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这个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2、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主要思想?p4(1)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
(2)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
(3)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p5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
表现:(1)从教育学学科的层次来看,有各级各类的教育学,从学前教育学到高等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到职业教育学,门类相当齐全。
(2)从边缘或交叉学科的性质来看,有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教育法学、教育美学等等。
(3)从教育学自身理论体系来看,有教育原理、教学论、课程论、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学等等。
4、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主要人物和著作)p3-4(1)萌芽经验阶段: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中国的《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英国学者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2)独立形态阶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3)发展多样化阶段:美国教育家杜威发表了《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4)理论深化阶段:杨贤江发表了《新教育大纲》,凯洛夫《教育学》。
5、教育学的重要地位?p6(1)教育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2)对学习者来说,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基础。
因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
(3)教育学始终是师范学校的一门主要学科。
6、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以哪国为蓝本的?p7日本第一章教育1、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哪些观点?其主要主张是什么?(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沛西•能的《教育原理》,他认为:“高等动物如狗和猿,它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的模型。
”(2)心里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批判生物起源说,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
主张: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教育的发展阶段?(以社会形态来划分、以生产力水平划分)以社会形态来划分:(1)原始社会的教育(2)奴隶社会的教育(3)封建社会的教育(4)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5)社会主义的教育。
以生产力水平划分:(一)(1)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小生产的古代社会(2)以使用现代机器为标志的大生产的现代社会(二)(1)古代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2)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3、现代教育的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3)科学性(4)革新性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全民性(2)义务性(3)全面性4、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是什么?三个方面向是谁在哪提出的?(1)贯彻“三个面向”(邓小平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的)(2)实施科教兴国(3)推进素质教育5、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于什么?(1)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2)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第二章学校1、一所学校应当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p31(1)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2、我国现代学制产生简述(几个重要学制)p34(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2)1904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针对清末教育的弊端,进行了学制改革,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4)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这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
3、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47-48(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4、学校管理是以什么作为目标和尺度的?p46是以学校绩效作为目标和尺度。
5、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方面?p55(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制。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59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最初的重要因素是?p52-55影响儿童发展因素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初的重要因素是家庭。
第三章1、儿童发展有哪些特点?p70-72(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2、皮亚杰和杜威的对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和成熟的贡献。
P67皮亚杰和杜威的思想,推进了儿童发展观的进步与成熟。
皮亚杰的贡献在于明确的揭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而杜威则在肯定儿童主体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于儿童主题发展的意义,提出对环境,尤其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儿童生活环境的改造与控制,使其能适应儿童发展的倾向,满足儿童发展需求。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主张?p64(1)真正在儿童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获得的教育引导(2)华生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从刺激---反应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外介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意义,提出了环境对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
4、如何正确理解儿童发展的内涵?请谈谈你的认识。
P68-70(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4)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第一、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就是可以概括得了的;第二、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互相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
第三、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总之,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5、怎样正确理解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P73-75(1)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儿童发展,为儿童发展服务的。
(2)教育的科学性是减少儿童发展中儿童自我对环境反应的盲目性、歧义性的有效保证。
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①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要求②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③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④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感受、选择、创造)第四章教师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p86-87(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2、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教育素质?p89-91(1)教育理论知识(2)教育实践能力: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学实践能力③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3)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3、21世纪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要求?请谈谈你的看法。
P95(1)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2)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观念。
(3)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4)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5)要树立教育网络化观念。
(6)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什么素养?p92体现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5、我国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98-99(1)民生平等(2)尊师爱生(3)心里相容(4)教学相长6、怎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其基础是?p100-101(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其基础是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7、我国《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谁决定?p102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第五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论主要有哪几种?p111-114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
2、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特征是?p126-127(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和客观依据有哪些?p115-119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等观念和价值取向放入影响。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门获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人总是用理想提升自己,用理想人格塑造自身。
教育目的既然是对培养对象规格的设计,就不能不与人格理想相联系故教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
从客观方面看,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学发展、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
4、落实我国教育目的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p129-130(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2)德、智、美、体、、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第六章教育组成部分1、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39-140(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2、德育外延有哪些方面?最基本的内涵是什么?p132-133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