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胜任能力模型

合集下载

胜任力模型如何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

胜任力模型如何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

胜任力模型如何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胜任力模型如何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派克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构建了与组织战略紧密联系的绩效管理体系,从长远的角度,提升员工的能力与素质。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胜任力模型如何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欢迎阅读。

模型在绩效管理流程中的运用派克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构建了与组织战略紧密联系的绩效管理体系,从长远的角度,提升员工的能力与素质。

在制定的考核标准中,能力测评结果作为关键因素影响着员工最终的绩效。

因此,无论是业务管理者还是员工本人,都十分关注能力标准,会主动去了解每个能力项以及相关的行为标准。

为了使业务经理能够了解胜任力模型并通过模型客观准确地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派克开发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并通过建立跨业务单元的机制以及相关测评机制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将准确的测评结果作为员工发展计划的可靠依据,促使能力模型“落地”。

测评标准在绩效管理流程(类似PDCA 的管理循环)中,派克希望能够实现绩效过程与绩效结果的全面管理。

因此,员工的总体绩效由“硬” 业绩指标(Performance Result = KPI)和“软”指标(Business Skills = Competency)两部分组成。

无论评估员工的KPI 还是评估能力,都分为五个层级,为明显杰出、超标、达标、进步中、不合格。

而当员工“硬”业绩指标的评估情况与“软”指标的评估结果不一致时,基于能力素质的考评结果更被HR 和直线经理所关注,因为派克需要了解该员工的业绩指标是由他个人能力产生的结果,还是其他外在环境因素所致。

因此,综合评估员工绩效结果时,派克采用The 1 Up or 1 Down Approach 的机制,并通过流程进行管控。

保证各业务单元“口径”一致派克是decentralized 的组织结构,包含七大产品组。

由于各产品组之间相对独立,难以保证各业务单元的直线经理对模型有一致的认识。

容易出现各业务单元对于人才胜任力的判定存在差异,缺乏统一“口径”的现象。

人力资源总监工具书《核心能力模型_胜任力模型_》

人力资源总监工具书《核心能力模型_胜任力模型_》

人力资源总监工具书《核心能力模型_胜任力模型_》核心能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一、背景介绍在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企业需要通过挖掘和发展员工的核心能力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核心能力模型作为一种评估和管理员工能力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评估和应用方法。

二、核心能力模型构建1.目标设定能力- 眼光长远:具备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战略目标的能力。

- 战略规划: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 绩效管理:能够制定衡量绩效的标准并监控实施情况。

2.沟通协调能力- 有效沟通: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意思,并能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

- 团队协作: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并处理好团队内部的协调关系。

- 冲突管理:能够妥善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并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3.领导能力- 战略思维:具备战略性思维,能够发现机会和挑战,并为团队制定明确的方向。

- 激励与发展: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并制定有效的员工发展计划。

- 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决策。

4.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 创新思维: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执行力:能够有效地执行并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

三、胜任力模型1.专业知识能力- 行业知识:掌握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 技术能力: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并能灵活运用。

- 发展能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沟通能力- 语言表达:具备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能力。

- 书面表达:能够书写清晰、条理清晰的文件和报告。

- 演讲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演讲和展示。

3.组织能力- 计划与安排:能够合理安排工作和时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 细节管理:注重细节,能够注意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 管理能力:具备管理和协调团队的能力。

4.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核心能力模型库 胜任力模型

核心能力模型库 胜任力模型

本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

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

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

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华就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

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体。

行为示范: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

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

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

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

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

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

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

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三级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

设立普通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行为示范:1.设立可测量的员工绩效优良标准。

2.根据被接受的标准和目标,检查并反馈进度。

3.进行一致性的交流以提供高质量的绩效、产品和服务。

四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绩效问题:直接、坦率的面对别人的绩效问题。

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

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 和IBM ,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

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

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

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冰山上)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

(冰山上)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

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

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competence”,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胜任力模型是指以组织的核心能力和目标为基础,构建出一套能够描述优秀员工所具备的特定素质和能力的模型。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招聘和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引导员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接下来,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核心能力的确定首先,需要通过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分析和商讨,确定核心能力,即组织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例如,一个制造业企业可能需要的核心能力包括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高效执行能力、品质意识等。

这些核心能力应该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的,具有实践价值。

二、人才需求的分析为了使胜任力模型更加精细化,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以便为不同岗位建立特定的胜任力模型。

岗位需求的分析可以包括对岗位职责、业务特点、工作环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分析。

例如,销售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可能包括适应性强、市场洞察力强、善于沟通、高效执行等。

三、胜任力行为的定义在确定了核心能力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将核心能力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即确定胜任力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专家论证法、关键事件法、行为描述法等方法,详细描述员工在不同场景下所需表现的行为。

例如,“高效执行能力”这一核心能力需要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描述,如“在紧迫的工作环境下,能够准确识别关键任务,设置明确的优先级,并快速地完成任务”。

四、行为评估与量化为了使胜任力模型更具操作性,需要为各项胜任力行为设置具体的评估标准和打分规则,并进行量化。

评估标准可以根据具体行为进行设计,并参照数据和现实情况,制定出适当的评分标准。

量化评估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员工自评、直接上级评估、同事评估等方式进行,同时也需要保证数据的客观、准确和可靠。

五、应用与优化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完成后,需要通过逐步推广、应用和优化来逐步建立完善的体系,并持续地监测和调整。

同时,胜任力模型也需要与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一、胜任力模型定义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edel)就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要求任职者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其中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等"从企业角度而言,对同类胜任力进行分级界定,就可以准确反映企业对从事不同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任职者的素质要求以及工作绩效目标的差异性,事实上对于企业实际工作而言,各项素质的级别并不是越高越好,它更多的代表的是员工行动努力的方向;对于员工而言,胜任力分级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符合胜任力的提出对于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的现实指导意义"换句话说,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胜任力坐标,选择自己在企业中的进入起点乃至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三类能力:通用能力、可转移的能力、独特的能力。

通用能力是指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它是公司企业文化的表现,是公司内对员工行为的要求,体现公司公认的行为方式;可转移的能力是指在企业内多个角色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性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独特的能力是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通常情况下,独特的能力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

不同企业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力特征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力特征,企业会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适应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力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这就要运用胜任力模型分析法提炼出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力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力特征,如图所示"1.个人的能力:指个人能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2.岗位工作要求:指个人在工作中被期望做什么"3.组织环境:指个人在组织管理中可以做什么"交集部分是员工最有效的工作行为或潜能发挥的最佳领域"当个人的能力大于或等于这三个圆的交集时,员工刁-有可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要挖掘的胜任力模型就是个人能力与另外两个圆的交集部分,即能够保证员工有效完成工作的胜任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概念

胜任能力模型概念

胜任能力模型概念企业进行战略策划,安排工作流程和设计,组织与岗位体系设计,然后分布到各个部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部门职责设计、层级关系设计、岗位体系设计,最后得到组织结构图,部门职责与权限规定,层级关系图,岗位说明书。

进行工作分析。

得到的就是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的基本要素、典型的模型胜任能力英文为competency早期有人将其译为素质胜任力软技能等胜任能力从人的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主要反应了个体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潜在的深层次能力特征可将某一岗位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这些能够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被定义为胜任能力胜任能力模型competencymodel是为完成某一特定岗位工作实现高绩效工作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胜任能力要素的组合对人的能力构成国内外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不同的理论及其模型其中具有代表性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胜任特征模型。

麦克里兰的胜任特征模型以胜任特征的概念描述企业高级管理者的素质结构他把胜任特征划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六个层次胜任能力模型是对企业某一岗位高绩效人员的行为特征的描述员工可根据胜任能力模型的要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胜任岗位实现高绩效的目的进而可使企业实现高绩效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确定了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导向和标准。

2制定绩效标准发现绩效差距为进行公平客观地绩效反馈提供了依据。

3作为决定绩效的驱动因素之一影响企业薪酬分配的价值取向与结构。

4对人员培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确定培训内容评估培训效果的基础。

5界定核心人才的范围确立核心人才的职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有潜质的后备人才。

6为有效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同时使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机结合。

案例分析基于学者们的研究,结合烟草行业的特殊性,本文将烟草行业客户经理的胜任力定义为:在给定的烟草企业环境下,能将烟草行业客户经理工作的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烟草行业客户经理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其包括烟草行业客户经理个人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烟草行业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则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

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总监HR 工具书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本书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 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

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

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

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话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

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目录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20 个 competency)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二(19 个 competency)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三(52 个 competency)技术人员职务管理、晋升制度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体。

行为示范: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

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行为示范: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三级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设立普通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胜任力模型的全面讲解

胜任力模型的全面讲解

员工素质与胜任力的区别
❖ 假设:个人的素质为A, 岗位工作要求为B,
A:个人素质
组织环境为C, 那么:岗位胜任力就是A、B、C
B:岗位工作要求
D C:组织环境
三部分的交集D。
❖ A.个人的胜任力:指个人能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
❖ B.岗位工作要求:指个人在工作中被期望做什么;
❖ C.组织环境:指个人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组织的结构、文化、 制度等;
❖ 汉普公司
• 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员工所需具备的知识、技巧
和工作能力。
• 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的、可观察的、
可指导的、而且对个人绩效和企业成功产生极 其重要的作用。
• 胜任能力具有阶段性,当经营目标发生改变时,
胜任能力也发生变化。
❖ 美国HAY公司
素质是在既定的工作任务、组织或文化中 区分绩效水平的个性特征的集合。素质决 定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或很好的 完成某项任务,它是驱使一个人做出优秀 表现的个人特征的集合。
美国心理学家Spencer(斯班瑟)1993年给出了 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即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 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 层次特征,它可以是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 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 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 征。”
对胜任力的两种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胜任力是潜在的、持久地个人特征 (Spencer HAY) 这种观点强调,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征,它与一定工
作或情景中的、效标参照的、有效或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 着重从发现人的特征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胜任力 ❖ 另一种观点是将胜任力看作是个体的相关行为的类别
(McClelland 汉普) 胜任力是保证一个人胜任工作的、外显行为的纬度。这 种行为观的理论着重从外显的人的行为来研究胜任力

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胜任能力模型是用来评估一个人在特定职位上是否具备胜任力的工具。

它包括一系列的胜任力要素,这些要素可以衡量个人在特定职位上的工作表现。

胜任能力模型具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和选拔合适的员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组织的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胜任能力模型及其应用。

胜任能力模型由多个胜任力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代表着在特定职位上必要的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

这些要素可以分为两类:核心胜任力要素和职位特定胜任力要素。

核心胜任力要素是在任何职位上都需要的基本能力,它们包括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这些要素可以衡量一个人在工作中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解决问题、合作工作、发展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职位特定胜任力要素是针对特定职位开发的能力要素,它们与具体职位相关,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经验和职业素养等。

这些要素可以衡量一个人在特定职位上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特定领域中做出有效的决策和解决问题。

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招聘、选拔、评估和发展等方面使用。

在招聘和选拔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胜任能力模型制定招聘标准,明确招聘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避免招聘到不适合的员工,提高招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评估方面,胜任能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包括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通过评估,企业可以识别员工的优势和改进的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在发展方面,胜任能力模型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在特定职位上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和目标。

通过发展计划和培训,员工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在特定职位上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胜任能力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有效地匹配人员和职位,提高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招聘到不适合的员工,提高员工在特定职位上的胜任力。

《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总监HR 工具书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文案大全本书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

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

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

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话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

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目录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20个competency)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二(19个competency)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三(52个competency)技术人员职务管理、晋升制度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体。

行为示范: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

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行为示范: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三级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设立普通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企业胜任力模型与测评指标体系

企业胜任力模型与测评指标体系

企业胜任力模型与测评指标体系
一、企业胜任力模型
1.组织的使命与愿景: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核心目标和意义,而愿景则是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和目标。

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需要与使命和愿景保持一致,才能保证长期成功。

2.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独特优势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运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竞争环境和战略目标,确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

3.组织结构与文化:组织结构和文化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在建立胜任力模型时,需要考虑到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文化的创新和开放性。

4.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建立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企业在制定胜任力模型时,需要考虑到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测评指标体系是企业胜任力模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评指标,来评估企业的胜任力水平。

1.经济实力指标:包括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资产总额、产值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

2.市场竞争力指标:包括企业的市场份额、产品知名度、市场拓展能力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能力。

3.技术创新力指标:包括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4.人力资源指标:包括企业的员工数量、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战略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员工管理和发展能力。

5.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公益活动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

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
基层主管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执行董事
4
3
2
1
5
任职资格等级进入
五级工程师
一级工程师
任职资格晋升
培训发展
任职资格晋升
培训发展
职业生涯 规划
素质级别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例:成就导向)
技术类
图 同一职业生涯序列的素质分级举例
表 素质分级释义举例(部分)
理解情感或具体内容,但不能将两者相联系。
能防微杜 能建立程序 能完成工作 可靠 组织能力 整齐利落 适时适所 善于计划
A 理智的本体
形貌
感觉
直觉的 整体的 融会贯通的 演绎推理的
善交际的 重感觉的 重运动感觉的 情绪主导的
逻辑强的 好分析的 重事实的 强调量化的
未来
“4月15日星期四,下午3点30分,在9号公路,即哥伦布市北方15英里处,一辆1978年生产的黑色普莱茅斯四门小轿车,以75英里时速驶进限速35英里时速的学校区………”
“在恐怖的现场,校车扭曲变形,事故受害人血迹斑斑,泪流满面、尖声哭叫的母亲殴打萎缩在一旁的疑犯,愤怒的警察忙着阻止怨气冲天的民众施暴。”
可观察到的行为(素质)
很难测量与比较(潜能)
行为
动机 小王试图表现得更出色
个性 小王很外向而且是一个 团队的成员
社会角色 小王是一个下属,他尽量使自己符合角色的要求
自我形象 小王认为自己应该对这个团队很有贡献
性向(理性的) 小王出色的言语推理技能提高了他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举例:
1.2素质构成要素 1.2 素质的构成要素 个人的素质构成要素主要由七种要素构成,见图所示。
1.3显性职业素质分类

核心能力模型库 胜任力模型 )

核心能力模型库 胜任力模型 )

本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

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

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

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华就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

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体。

行为示范: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

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

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

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

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

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

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

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三级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

设立普通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行为示范:1.设立可测量的员工绩效优良标准。

2.根据被接受的标准和目标,检查并反馈进度。

3.进行一致性的交流以提供高质量的绩效、产品和服务。

四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绩效问题:直接、坦率的面对别人的绩效问题。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胜任力模型,就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

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目录1定义解释一解释二解释三2模型分类综述中高层3应用方式4运用5存在问题6优化思路7建立方法8构建流程9客户主管胜任力模型10经典模型冰山模型洋葱模型11作用编辑解释一胜任力模型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解释二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2模型分类编辑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

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运用胜任力模型实现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运用胜任力模型实现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运用胜任力模型实现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一、胜任力模型简要回顾1、何为胜任力(competency)及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胜任力"(competency)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著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能够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者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者行为技能等任何能够被可靠测量或者计数的同时能显著区分优秀与通常绩效的个体特征。

胜任力模型是指构成每一项工作所务必具备的胜任力总与。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群组,而每个群组底下又包含了若干个胜任力特征,且每个胜任力特征都有着一个描述性定义及3~5级行为描述或者在工作中能够展现出这个才能的特定行为。

2、胜任力具有如下特征:①胜任力为企业进展指明方向一个企业能够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能够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进展目标。

②胜任力能够衡量胜任力关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能够衡量的,企业能够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与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与程度。

③胜任力能通过学习获取并进展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能够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④胜任力使每个企业与众不一致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含员工成长与客户进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靠于根据其战略与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⑤胜任力会发生改变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在改变。

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人们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与环境等不一致而是完全不一致的。

二、我国国有企业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实践与误区胜任力模型首先在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推行,后逐步延伸至学校、医院、研究机构、企业等各类组织,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胜任能力模型王焕宁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哪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

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本文将对以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的胜任能力发展体系进行研究。

一、胜任能力的缘起与定义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起源于21世纪50年代初。

当时,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

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

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

在项目过程中,麦克里兰博士应用了奠定胜任素质方法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

例如:抛弃对人才条件的预设前提,从第一手材料出发,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征的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

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兰德教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英文为competency,并建立了冰山胜任能力模型,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

他认为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

这些区别特征后来被称作胜任能力,认为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

例如,绩效出众者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即能够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并结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经验,笔者认为:胜任能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这些因素的整合引出的是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

胜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以往的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

能力是指员工为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

能力是可以通过重复性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建立。

职业素养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

职业素养是可以被教授、被学习或被加强的。

二、胜任能力与企业战略、核心竞争优势及企业文化的关系首先依据企业的使命、远景、价值观和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依据企业战略规划确定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依据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导向确定企业倡导的文化氛围。

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企业员工的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企业员工的胜任能力模型。

由企业战略得出企业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再由核心竞争力推导出与之相应的核心人力资源的特点是什么,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与导出与之相应的核心人力资本的特点是什么,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与专长是什么,随后根据此特点和要求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明确各类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什么,最后,再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采取不同的开发与管理模式.假设上述过程可逆,则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根据四元价值观的核心理论,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层级分解,使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具体的能力素质与行为要求,形成基于企业文化的全员核心胜任能力模型,期望以此达致企业文化由虚入实、落地生根的效果。

同时,核心价值观的素质要项的分解,直接形成了核心价值观制度以及其相关的素质行为的描述,为企业文化实施中《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员工行为规范》提供标准。

三、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优势的胜任能力模型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优势的胜任能力发展模型由三个部分构成:全员核心胜任能力、序列通用胜任能力和序列专业胜任能力。

全员核心胜任能力:是公司价值观、文化及业务需求的反映,是针对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基础且重要的要求,它适用于组织中所有的员工,无论其所在何种部门或是承担何种岗位是针对组织中所有员工的。

序列通用胜任能力:是依据员工所在的岗位群,或是部门类别不同而需要的专业知识、技巧及能力。

在多个角色中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序列专业胜任能力:在某个特定角色或工作中所需的特殊的、独特的技能。

四、如何构建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优势的胜任能力模型首先,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价值观及核心竞争因素;从公司的价值观、使命及核心竞争因素归纳员工的核心能力素质。

其次,从公司的业务及各岗位群的职责出发,设计各岗位群所需的序列通用胜任能力;从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业绩优劣者的表现出发,设计各岗位层级的序列专业能力。

第三,分析全员核心胜任能力、序列通用胜任能力和序列专业胜任能力,设计每个能力的主要行为表现指标。

第四,根据专家数据库和BEI中的记录,分析设计胜任能力的各级行为表现;第五,验证并应用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示例:团队协作能力:建立、维护并运用高效的团队,使团队绩效表现最大化,并实现公司的目标。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五、胜任能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在理念还是在方法方面,都有别于通常的人力资源管理。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胜任能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胜任能力模型在招聘与任用中应用根据不同层级岗位要求的胜任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发结构化面试题库,设置有效的问题。

在面试过程中通过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所要求的关键行为,从而提高招聘的成功率。

同时,胜任能力评估结果还可用于对现有人员的调整,使具备不同能力的人做与之适合的岗位,达到人岗匹配的目的。

第二、胜任能力模型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传统的绩效管理仅包括业绩的考核,可能还会有部分对工作态度的考察,但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在业绩考核外,还应该包括胜任能力考核,包括态度、知识、专业技能等等。

通过对员工能力的考核,引导员工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专长与技能,从而保证企业业绩长久持续的实现。

第三、胜任特征模型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薪酬的影响因素包括岗位、能力、绩效三方面。

岗位的市场价值和内部价值评估决定了岗位所处的工资浮动范围,绩效决定了个人绩效工资的多少。

能力高者在担任了不同级别的岗位后,这样岗位基本工资所处的区间范围相应就不同;在同一岗位上任职的不同人员的个人基本工资落在区间内的哪个点上,也会与其能力差异关联。

通过建立与专业发展序列相对应的基于能力的薪酬管理体系,并辅助以绩效管理,从而有效的激励优秀员工。

第四、胜任特征模型在培训与发展中的应用根据各专业序列胜任能力模型建立后,开发各专业序列的培训课程体系,设定每一职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使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体系化更强。

通过对现有任职人员的胜任能力评估,发现每一个个体的能力优势和弱项,从而找到组织整体的能力短板,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培养发展计划,以各种培养手段提高个体乃至组织整体的专业能力。

通过专业序列胜任能力体系,改变公司目前的单一行政道路的现象。

建立一个序列内的专业发展阶梯,并且明确每一发展阶段对胜任能力的要求,只要达到了能力要求,就能够进入相应的职位阶梯。

同时建立不同专业序列之间的发展通道问题,从而有效的吸引、保留、激励员工。

能力模型理论篇之二古典胜任能力模型研究方法王焕宁本文主要介绍胜任能力模型研究的古典版本与方法或者称之所为从零开始开发胜任能力模型研究方法。

古典胜任能力模型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六个步骤进行(参见图):第一:定义绩效标准第二:选取标准样本第三:收集数据信息第四:分析数据信息,建立胜任能力模型第五:验证胜任能力模型第六:应用胜任能力模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一步的具体容与注意事项。

第一步:定义绩效标准胜任能力模型描述了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是如何完成工作的。

因此,在开发胜任能力模型的时候,必须首先确定好的绩效是什么样的,然后把成功员工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不大有效的那些员工的行为表现区分开来。

定义绩效是建立胜任能力模型的关键性工作,如果使用错误的绩效标准,那么得出的胜任能力模型就是错的。

不利于甄选优秀员工和引导员工培训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专长与能力。

定义绩效标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工作分析法;另外一种是小组讨论法。

即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确定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成果,提炼出衡量岗位绩效的标准,以区别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

专家小组讨论法是由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其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高层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了解公司的愿景、战略方向、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主要业务的流程等信息,进而分析组织所希望的成果、最佳关键绩效领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和能力。

二是确定该岗位的职责、绩效标准和业绩优秀者的行为表现;三是提名进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的对象。

第二步:选取标准样本根据岗位的要求,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分别从绩效优秀员工和绩效普通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惊醒调查根据分析所得到的关键绩效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的杰出者和基本胜任者,以他们作为研究的对象。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工作胜任能力等级,则可以选取一些绩效差的员工,以预测不能获取工作绩效的一些行为和能力因素。

一般,每个工作的研究样本都应该包含至少20个对象(12名杰出表现者和8名一般表现者),以满足简单的能力假设统计检验。

第三步:收集数据信息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能力的数据资料,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法、问卷调查法、全方位评价法、专家系统数据库和观察法等获取胜任能力建模的原始数据。

但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是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BEI),这是数据收集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收集被访者在代表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

此外,还可以用专家小组,问卷调查,测评中心等方法进行数据信息收集。

不过,后面这几种方法比起BEI法,操作比较便捷,程序也相对简单,但是无法深入了解如态度、思维方式等隐性信息。

为了兼顾质量和成本,这几种方法可以配合BEI法使用。

第四步:分析数据信息,建立胜任能力模型将各项来源与搜集方法的资进行细节分类并量化,确认并区分杰出表现者与一般表现者的个性与技术能力,从而得出“胜任能力模型”,这就是编码的过程。

比如,有一家大型IT企业的胜任能力项目小组分析访谈报告后发现,同样是部门级的经理,杰出者和胜任者之间主要的差异表现在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会提前思考和筹划、以新的见解看待问题、与同事及手下员工是否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等具体方面。

经研究确认并经过整理,我们总结为成就欲、计划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这些就是本企业部门经理的胜任能力模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其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