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法《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5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
请大家看看。
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
2、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学生说,师板书:季节气候(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1、出示课件,说一说他们分别是什么职业?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学生说,师板书:职业。
(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学生说,师结合学生说板书。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坐着时光机器去畅游历史。
1、让我们一起出发吧!第一站远古时代。
(课件出示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2、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
)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学生说。
4、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步)5、出示课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吃穿住话古今》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吃、穿、住三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习俗和风情,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和居住三个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古今生活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古今生活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的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和居住环境,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饮食方面的变化:如古代的饮食习惯、餐具等。
2.服饰特点:如古代的服饰款式、颜色等。
3.居住环境的变化:如古代的住房结构、家具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今生活的差异。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古今饮食、服饰和居住方面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收集古代饮食、服饰和居住方面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生活。
3.PPT: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和回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饮食、服饰和居住方面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采用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饮食、服饰和居住方面的变化。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吃穿住话古今》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饮食、服饰、建筑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对比古今生活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饮食、服饰、建筑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的饮食、服饰、建筑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理解这些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故事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今生活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视频、图片等素材,分别展示中国古代的饮食、服饰、建筑和交通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的生活。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饮食、服饰、建筑或交通工具),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发展。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在聆听过程中,对比古今生活的差异,巩固所学知识。
品德与社会人教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1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三、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发展思维:首先我用两张照片(一张是冬天照的,一张是夏天照的。
)来导入本课与服饰的相关联系。
结合课件来让学生探究服饰与季节气候有关,在出示一组照片(厨师、消防员、护士、农民、警察),让学生探究透过服饰看到制作水平,职业身份、经济水平、等之间的关系。
2、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接下来请出同学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多啦a梦,让他做我们学习上的伙伴,用他的时光机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
第一站:远古时代。
课件出示: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让学生找出区别并探究树叶的用处(遮羞),再出示穿兽皮的远古人,这一过程让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步)。
2、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
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
这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
3、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一)让学生看课文(麻布和丝绸服饰图片),学生再比较麻布与棉布、丝绸、化纤的异同处?体会由棉、丝、化纤、代替麻料的必然性。
同时引导学生从衣服的变迁中明白社会的不断发展。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二)-冠军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
中华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2、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重点: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华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一个词和吃有关,男女通用、猜一猜是什么?
生:吃货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食文化
师:说一说民以食为天,天是什么意思?
生:重要、天大的事
师:毛主席说中国人对世界有两大贡献、一是中国菜二是中医
师:请大家欣赏精美的中国菜(出示课件)
师:说一说中国菜的特点
生:精致漂亮
师:板书(精美)
师: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师: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先民的精品意识
师:吃吃喝喝不可等闲视之
师:中国人朋友离别、送往迎来都要吃,吃体现一个“情”字
(板书:情)
师:老人孩子客人在一起吃饭要排座次这体现一个什么字?
板书(礼)
师:筷子文化是中华食文化的代表
生:读31页奇妙的筷子
师:房子古代叫箸
师:利玛窦说中国人手中有两根小魔棒,手能做的事它都能做。
师:请同学讲吃中的故事
师:总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食文化。
我们要敬食、惜食。
做一个美食家板书:中华食文化
精美情礼
食不厌精夫礼之初
脍不厌细始诸饮食
课堂练习:
1、把各自收集的美食故事,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之后谈感情。
2、说一说中餐、西餐利与弊。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
由此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发展。
2、过程与技能: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
由此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发展。
三、教学难点: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吃穿住话古今(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
主要是了解我国服饰特点,服饰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
感受我国服饰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
五、教学思路: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服饰的特点,以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
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使学生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
因此大致思路是:①导入教学②通过对比图片,观看图像,了解服饰与气候和职业的联系。
③通过展示课件,了解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关系。
④师生交流收获。
六、学情分析:因为五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相对窄一些;但是在现今的信息的时代,它们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了解;为此我想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看书交流,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教学要从学生年龄以及生活阅历出发,重点不在学生掌握多少,了解多少,而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八、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九、课时:1节十、板书:丝绸之路从服饰看社会、历史家居文化与变迁十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平时都穿什么?2、服饰。
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服饰。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11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知识: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对服装比对建筑更熟悉些,因此,对服装的感受和审美能力要强一些。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学生对服装和建筑的功能性了解得要多一些,而对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够了解。
此外,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本地的服装及建筑了解得多一些,对本地之外的服装与建筑的了解,则更多借助于电视媒体及相关图片,并没有体验和感受。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学生对服装和建筑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服装和建筑中融入的人们的创造和智慧体会不深,感受不到中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与美妙。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以及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从服装材料和服装制作工具的变化,及不同时期的服饰、建筑特点中,了解服饰、建筑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从人类居住条件的变化,感知凝聚在房屋中的文化,体会人们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自己身边建筑的特点及周边的建筑物和家具文化,哪些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哪些吸纳了国外的风格。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吃穿住话古今》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的生活差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饮食、服饰、居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变化,知道古代和现代人们生活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变化,古代和现代人们生活的差异。
2.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体现和传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变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古诗《饮中八仙歌》导入,让学生感受古人饮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变化。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古代和现代人们生活的差异。
4.讨论交流:各组汇报探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在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体现和传承。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美食、设计服饰、搭建房屋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和现代人们的生活差异。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5
吃穿住话古今(二)——中国服饰·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个知识点设计的一堂中国服饰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穿”切入中国丝绸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让学生在探究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重在了解和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用学生自已搜寻到的历史知识来关注生活,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
·设计理念·本课由古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服饰的发展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透过服饰的互相影响,让学生发现国内的服饰不但影响到国外,同时国内服饰也受国外服饰地影响。
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认识中国的服饰文化。
2、通过古今服饰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中华服饰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重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对中华服包年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服饰面料、款式和有关服饰的历史文化内容。
教师准备:·教学流程及评析·(“【】”内为针对某一部分设计的意图说明或评析;楷体文字为课上实录,主要再现的是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实录。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课题: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服饰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程度的体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及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的自豪感。
树立为祖国作贡献,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和内容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追求也日渐挑剔。
面对市场上色彩斑澜的各式服饰,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蜂踊而至的西服、韩装、牛仔等世界各国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
在不少学生的眼中,这些舶来品才是服饰的精品,才是引领服装潮流的先锋,才是值得他们梦寐以求的穿着。
而对灿烂多彩的中华服饰和中华服饰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知之甚少,对中华服饰对世界服饰的影响更是只知皮毛。
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以引领,就会割裂历史,忘却中华五千年的悠久遗产,就难以让学生树立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本课内容是“从服饰看历史”和“从服饰看社会”。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1、古往今来衣料的发展历程,及其纺织技术的发展。
透过现在人们穿着的衣料,反映了事物的沿袭击与变迁,以及现代衣料和纺织技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人文性,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观。
同时,通过对唐服、旗袍的承袭;唐服对日本和服的影响;对牛仔服、西服等舶来品的认同和吸收;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各个层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国际性、历史传承性。
让学生综合地、发展与联系地、多角度地理解中国“穿”的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学习1、(出示学生不同季节服饰的两张生活照)提问:什么季节照的,为什么?服饰与什么有关?2、(出示穿着不同职业服饰的几张图片)提问: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根据什么断定的?服饰还与什么有关?3、师生讨论服饰还和什么有关。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3
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和水平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服饰的变化。
了解我国服饰、纺织的产生与发展,体会人类的创造与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我国服饰的神奇、美妙和多姿多彩,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难点分析从服饰看历史,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三、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图片,问:图中人物职业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服饰这个话题)活动一衣服的变迁1.播放视频:服装材料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实行讨论:人们制作服装所用的材料有哪些变化?(B组)为什么人们要持续开发新的服装材料?(A组)2.播放视频:服装制作工具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实行讨论:从古到今,人们制作服装的工具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小结:从我们的祖先穿兽皮开始到后来出现的麻、丝、棉,直至今日化纤等服装面料上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能够从服饰看到历史。
活动二从服饰看社会1.播放视频:不同时期的服装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实行讨论:AB组共同讨论: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2.探究活动:阅读课本36到37页,回答:透过图中的服饰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呢?A、B组合作完成:探究知识,每组派代表说说各组总结的内容。
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是不同的,服装打上了一个时期的印记。
活动三丝绸之路历史老师介绍丝绸之路相关知识播放动画:丝绸之路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表现的素材,找出丝绸之路途经哪些国家和地区。
中国丝绸不但是一种服装面料,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结我们的服饰——沿袭了祖先的、借鉴了外国的受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工艺等因素影响四、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二)从服饰看历史从服饰看社会丝绸之路。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2》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2》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学习1. 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2. 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3. 揭题,板书导入学习内容。
活动一:食物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开始1、观看图片,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地球上就差不多有了人类生存的迹象。
人类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而在远古时代,人类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那他们的生活怎么说是什么样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我们现在就来共同交流。
3、出示交流提示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远古时代人们的饮食生活(1)远古人类猎取食物的方法?他们如何使用工具?(2)远古人类在饮食适应上有现在人有什么不同?(3)远古人类如何发觉和使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奉献?4、小组交流,整理各成位收集来的资料。
5、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交流成果。
活动二:食物的进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出示书中的农谚2、学生出示查找到的农谚资料,共同交流。
3、小组长指派两名同二至三名同学汇报交流。
4、诵读二十四节气歌。
5、分享有关节气的资料。
6、我们现在处在什么节气?那个节气前,节气后有什么变化吗?活动三:食物的变化与社会的进展1、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变化。
不同的季节,我们的饮食也不同------- 拗九粥2、资料投影分享学生交流查找到的食物的故事。
3、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年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探讨了关于吃的话题,从远古时代,从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到火的使用,到今天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感受了我们的祖先的聪慧聪慧和勤劳上进。
我们还一起分享了中华悠悠千年积淀食物文化,还与西方的饮食文化进行了对比。
从饮食的进展和变化,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进展。
我们中华千年的辉煌文化也需要同学们把他们传承下去,同时学习祖先们用发觉的眼睛去改变生活,用聪慧与勤奋制造改日。
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古饮血茹毛火的使用今种植养殖食物故事。
【免费下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课时教案中枢镇石洞小学李霞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发展思维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年,你们过年都穿新衣服了吗?穿上新衣服感觉怎么样?喜欢这种感受吗?你想不想了解衣服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我一起穿越时光隧道,走进远古。
来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站:远古时代。
(1)、感一感。
(课件出示图片,赤身裸体的远古人)师问:假如你现在就是图片上的远古人,站在大家面前,你会有什么感觉?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也想穿衣服了。
(2)、帮一帮。
(出示图片)同学们帮一帮远古人,假如你是他们会用什么当衣服?学生说。
比较树叶衣服和兽皮衣服的优点与缺点。
(3)、看一看。
出示课件。
这个远古人用什么针缝衣服?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那么服饰与什么有关?(4)、小结:人们懂得了遮羞,就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
当严寒到来时,他们就用兽皮穿在身上来抵御严寒。
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的制作水平还是相当低下。
但这可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步)(三)、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1、说一说,麻和丝衣。
(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出示课件)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
知道它是什么时期的吗?6000 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来做麻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穿住话古今(二)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衣服的变迁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人们制作服装所用的材料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人们要不断开发新的服装材料?(板书:从服饰看历史)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古到今,人们制作服装的工具又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结:从我们的祖先穿兽皮开始到后来出现的麻、丝、棉,直至今日化纤等服装面料上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可以从服饰看到历史。
活动二从服饰看社会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观看上面三段资料的介绍后,你从中发现或了解了什么?(板书: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创造)
活动三丝绸之路
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素材,找出丝绸之路途经哪些国家和地区。
小结: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