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刘南川)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上交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课比赛)资料

最新上交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课比赛)资料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演示,说出热量、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类比总结分析,说出这些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说出市场、交通、科技、历史和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4.说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5. 说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

【评价样题】1. 读图,回答问题。

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A.交通运输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D.降水多少(2010年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 .稻田B .鱼塘C .果园D .菜地花圃5. 能体现农业因地制宜的例子是( )①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③江南丘陵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④南方的山地丘陵大力发展林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6.综合分析:(2012年全国文综)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二、教材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

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12/ 1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地理知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主要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风靡一时的QQ农场、偷菜和种植的主要品种导入。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doc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doc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教案年月日课题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型新授课教材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总第二课时课标要求标准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教学学重难点点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难点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社会调查,调查包括农作物的种类、饲养的畜禽种类在内的从化城郊农业特点,生产过程。

案例、实例——总结规律——案例、实例验证规律。

其中穿插资料图片分析,案例分析,问题讨论。

教学手段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结合实际生活,了解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稳定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这些因素可以改造,向更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方向发展。

2.具体分析一些事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内容学法点拨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一)引入新课老师:所谓“民以食为天”,一提到“食”,它是和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什么是“农业”?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二)授课[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教学文档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教学文档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
1.读图概括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4.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难点: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4.生活经验当前某些农产品价格浮动的现象
5.相关网站:
教法与学法策略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读图3-3及景观图,分析概括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案例分析讲授或探究农业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2.农业地域的形成
(1)读图分析讲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案例及地图,分析讲授各地区不同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是怎样形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
(2)读图探究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案例与地图,或利用学生搜集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讨论、分析、探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特点。

课堂评价建议:
1.用农业生产的景观图,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也不相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2.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3.结合案例,回答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4.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本地农业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发展前景的报告。

地理②必修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地理②必修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方法】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2. 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

3.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

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2. 地形(1)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地形类型区:平原-耕作业、丘陵山区-畜牧业。

一般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2)间接的影响—海拔高度—热量差异—农作物分布的垂直变化3. 土壤(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等)4.市场-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5.交通运输6.政策-提供或降低某一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三、人类活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不是绝对的,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早餐图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请问这些食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哪一生产部门呢?---农业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农业,本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农业的知识——农业的区位选择。

展示各地农业景观图片,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通过这组图片可以看出,各地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这就是农业区位的差异。

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选择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分布于东南部。

这种差异是由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

首先,请阅读活动探究一。

【活动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讨论:如果你是李磊,你会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展开分组讨论。

1、学生: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不全部选择种花卉或是有机蔬菜呢?学生:教师:那么,你的这种布局模式,你考虑了哪些因素呢?学生:2学生: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种农业生产呢?为什么?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来看,农业区位的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

那么,哪些属于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呢?学生回答:略承转: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案例,来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第一大组案例1、第二大组案例2、第三大组案例3,第四大组案例4,展开分组讨论,请将你们讨论的结果总结在学案上)【活动探究二】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活动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展示孟买、北京和罗马的地理位置图、气温与降水分布图)教师:请回答水稻的生长习性如何?学生:好暖喜湿教师: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相似之处在于?学生回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则无法发展水稻种植业。

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农业是人类最要紧的产业活动之一,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也是本书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应用价值较高,符合“学习对生活有效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这部份知识是分析世界要紧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也为学生学习本章第三节、第四节提供学法指导,为学习工业区位、交通区位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2.通度日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进展转变对农业区位的阻碍。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运用示用意、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术。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缘故,合理评判农业区位选择。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大体观念。

【重点】阻碍农业的要紧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进展转变对农业区位的阻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判农业区位的选择。

【教学方式】导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进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海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还可以发展农业,种植热带水果,建反季节瓜菜基地。

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海南的特色水果有哪些?图片欣赏:海南水果问:如果我们把香蕉移到咱们这儿种植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气候不适和。

(可以,可以培育良种,但是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够实现。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哪一类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图片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美国西部的水果生产、荷兰的鲜花、美国的商品粮基地、美国的展示精美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因素1.气候—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3.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理解农业地域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三、教学过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由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案例可以看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比之下,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很快,那么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学生活动:(1)找出案例1中描述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句子,并在教材上标示出来。

(2)指出该地农业区位因素发生的变化,说明它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各组完成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到屏幕前标示出描述环地中海农业区位因素的句子。

教师对此案例进行简单总结:随着欧洲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的改善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

对于农业生产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各国通过技术投入大大克服,从而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对于各国之间的竞争,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进行避免。

如利用气候条件的季节差异,西班牙和法国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

4.农业地域的形成通过案例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是不一样的。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标:1.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3.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忆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的重要性。

(2)教师讲解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文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资金等)。

(3)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经济评估和成本分析等。

3.实例分析(3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项目,进行区位选择分析,并汇报结果和思考过程。

4.小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点和方法。

5.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项目,进行区位选择分析,并写一份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探究式学习: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结合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农业项目案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和表现出的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

2.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根据课堂讨论和个人汇报情况,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互相给予一些建设性的评价。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案标题: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文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3.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而有些地区不适合?请列举可能的原因。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知识,解释为什么选择适宜的区位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讨论各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不同地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实地调查等。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讨论。

要求他们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建议。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结合课堂讲解的知识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背景知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

2. 学生提交的农业区位选择报告,包括他们选择的地区、分析的因素和给出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农业专家或农民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农业区位选择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2. 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条件。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理解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农田的不同区位,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2.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涉及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

3.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环境原则: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不受污染的区域。

- 气候条件原则:选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 土壤质量原则: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 交通条件原则:选择交通便利、输送成本较低的区域。

- 市场需求原则:选择与农产品消费市场接近的区域。

4.实例分析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适宜发展高寒作物。

- 沿海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发展水稻、水果等作物。

- 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适宜发展节水农业。

- 河流流域: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 平原地区:土地平坦,适宜发展大规模种植。

5.总结: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强调科学合理选择区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农田的不同区位,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并列举出一些重要因素。

3.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4.分组讨论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并展示结果。

5.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展示。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在地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资源:1.农田图片。

2.展示PPT。

3.地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内容和分析能力。

3.课后讨论和答疑。

第一节_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一节_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掌握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农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

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农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

2.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县的特色农作物有哪些呢?对。

规模较大的又有哪些呢?对.(展示图片1)有樱桃、朝天椒大棚菜…(展示图片2)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呢?“南椒、北药、川区菜、东区樱桃、丘陵烟叶”为什么呈这样的分布格局呢?这和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农业的区位选择》有关(展示图片3) (板书)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过渡)这节课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是农业地域的形成。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个内容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首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图片4)下面呢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预习课本。

(过渡)同学们都已预习完毕。

(展示图片5)请同学们看这2幅农业景观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

请同学们说一说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同学们进行讨论))生:主要是由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致使这两地的地理环境不同所造成的。

也就是两者的区位不同。

(过渡)那么农业的区位的含义有哪些呢?生: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的区位选择(刘南川)教案.doc

农业的区位选择(刘南川)教案.doc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4.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教学难点: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导入]同学们,我在上课之前我有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在前几天,我的老同学过来看我。

他们就带来他们当地的特产。

新疆的同学就给我带来他们那个地方的葡萄干和干果,而海南的同学就给我带来很多椰奶糖和菠萝蜜,四川的同学就给我带了很多的辣椒。

老师就想问什么他们带的地方特产都不一样呢?谁能回答我。

(同学回答:“老师是由于他们当地的气候不同农业发展就不同导致的。

”)对,回答的非常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古代有这个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呢?(同学回答:“老师这个还是由于气候的不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同。

”)对,回答的很正确。

其实刚才我们讲的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本课学习的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4.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教学难点: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导入]同学们,我在上课之前我有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在前几天,我的老同学过来看我。

他们就带来他们当地的特产。

新疆的同学就给我带来他们那个地方的葡萄干和干果,而海南的同学就给我带来很多椰奶糖和菠萝蜜,四川的同学就给我带了很多的辣椒。

老师就想问什么他们带的地方特产都不一样呢?谁能回答我。

(同学回答:“老师是由于他们当地的气候不同农业发展就不同导致的。

”)对,回答的非常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古代有这个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呢?(同学回答:“老师这个还是由于气候的不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同。

”)对,回答的很正确。

其实刚才我们讲的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本课学习的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

下面让我们翻开课本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板书)【新课学习】[讲解]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农业的概念?首先我们先了解农业的概念。

让我们翻到课本的41页。

谁能告诉我农业的概念是什么呢?(同学回答:“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对,很正确。

可是我们农业范围可是不同的。

农业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农业。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本课所讲的农业就是广义的农业。

知道了农业的概念后那什么又是农业的区位呢?翻到书的42页,同学们浏览第一段和第二段,并请同学回答什么是农业的区位。

(学生回答:“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对,看书非常仔细。

我们了解了这些概念后大家一起看图3.1和图3.2.图3.1讲的就是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图3.2就是澳大利亚的牧场放牧。

在农业区位的概念中大家已经知道。

它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大家可以看我们图3.1和图3.2,泰国的水稻种植就是选择在泰国的湄南河平原,而澳大利亚的牧场放牧却选择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等地。

它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提问]同时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影响我们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板书)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3.3就很直接的给我们展示出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请一个同学来给他们归归类。

(同学回答:“这些因素里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二方面,自然包括水源、地形、土壤、气候,社会因素里包括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

”)对,归纳的很正确。

这些因素让我来给你们逐一的讲解。

我们先看到自然因素,[提问]请同学们读图3.3并且根据图上提示思考填空提:A:代表什么,B:代表什么(学生回答:“A代表地形,B代表土壤)好非常好,在农业发展影响其区位的自然因素中,气候是很大的关键,比如我国是亚热带气候为主,所以比较适合农业发展,而俄罗斯因为以寒温带为主,所以很难发展农业。

而地形又是另一方面因素,盆地和平原比较适合种职业,而丘陵适合林业等。

水源对农业发展因素也非常大,西北地区由于极度缺乏水源,导致该区域农业发展水源其了很大的主导因素。

土壤则是另一方面因素,我国东北以黑土为主,土地很肥,该地农业产量就大。

而我国南方以酸性土为主,这就比较适合种植茶树。

[讲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P43。

“活动题”。

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小组讨论分析一个问题,然后让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发言。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学生回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则无法发展水稻种植业。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学生回答:“泰和县的千烟洲属于丘陵山区,年降水量大,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

如果在丘陵山区耕作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这里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以及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合发展耕作业。

而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发展鱼塘养鱼业是因地制宜的做法。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发生这种农业景观的变迁主要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

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作物,农民收益是逐渐增加的。

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花消费的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产品种植的自身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如土地价格、农产品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状况等。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这些条件是一成不变的吗?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l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的改善,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使得生产地与市场之问紧密联系。

通过技术投入大大克服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师:总结得很好!“。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学生回答:“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等对地中海地区农业(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和法国相比,西班牙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但法国“时鲜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

建议: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如利用气候条件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影响农业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越来越大。

[过渡]不同的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不一样的,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

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地区,这就是——(板书)三、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特色呢?(学生回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对。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下面我们就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为例,来探讨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

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什么是混合农业?(学生回答:“混合农业主要是既从事耕作业又从事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

师:澳大利亚的农业在世界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生讨论回答,师总结)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提示:根据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一牧羊带在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结合澳大利亚的地形,分析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完成该题。

)请同学们看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说一说小麦一牧羊带在其降水分布图上的位置。

(学生回答:“小麦一牧羊带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部。

尤其东南部,这里处在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在300~750mm,降水适中,非常适合于小麦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