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练习题一
哲学部分练习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专家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
某地一名曾经是“学习标兵”的初三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留下两份遗书后服毒身亡。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
这种看法……()A.没有坚持用矛盾的分析方法看问题B.没有分清事物的主流和非主流C.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分清事物的重点和非重点答案: A解析:本题以互联网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一分为二方面的知识。
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的错误在于A、B、C三项,其中B、C两项不如A项全面,故A 项是最佳答案。
D项讲的是主次矛盾,与试题的内容不相吻合。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这体现了()①事物既对立又统一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④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以胡锦涛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论述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密切联系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题肢①②④正确。
经济建设是中心、是关键,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但也不能忽视国防建设这一次要矛盾,故题肢③也正确。
1、在实践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 A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教育艺术活动3、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 D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哲学练习题
哲学基础练习题(部分)第1、2章1.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B)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2.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B)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3.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B)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5.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C)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6.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 (C)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关键是 (D)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提出了首要的基本的实践的观点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C)A、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B、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又一个方面C、是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仅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出现之后才有的现象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 (B)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B、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C、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D、绝对真理的真正体现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是因为它 (D)A、并不以科学为基础B、可以囊括一切科学C、给科学研究提供具体方法D、只提供指导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候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外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外练习题第一章一、一、单项选择1、世界观是()A、对自然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对人类社会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对人生和思维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C、各门具体科学的正确概括和总结D、唯一能科学地解释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论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绝对唯心主义和相对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辨证唯心主义C、一元论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A、前者强调主观能动性,后者强调客观规律性B、前者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世界,后者认为世界是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C、前者认为人是第一性的,后者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D、前者是完全错误的,后者有一定的合理性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一元论和二元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论和唯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8、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9、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10、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是()A、前者是完整的理论形态,后者是不完整的理论形态B、前者承认运动,后者不承认运动C、前者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后者未能揭示意识的本质D、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二、多项选择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之间的关系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C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存在就是被感知D、人为自然立法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集中和综合B、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D、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取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E、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将失去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4、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的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5、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统一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7、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A、知识是头脑自生的B、世界的本质是宇宙精神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在事先E、人的意识是客观精神发展的产物8、二元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本原的存在B、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C、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D、反对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观点E、否认世界的统一性9、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A、人生观是世界观、历史观的组成部分B、世界观、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C、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D、人生观决定着世界观、历史观E、人生观是世界观、历史观的现实表现10、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唯心辩证法C、机械唯物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E、历史唯物主义三、填空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和。
哲学习题精华版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 D【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所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共性与个性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总特征。
2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A 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 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 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 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2 B【解析】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在本题中,只有命题B是辩证法论思想的。
命题A是虚无主义的,命题C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命题D是不成熟的命题,所以不选。
3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A 否定一切B 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C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D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3 B【解析】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实质是割裂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本题中否定一切只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个特点,即在强调否定时就会否定一切,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本质是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所以本题选B。
4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A 唯心主义B 形而上学C 辩证唯物主义D 相对主义4 B【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的典型的名言,体现的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即把对立的东西绝对的对立起来,在对立中看不到统一,在统一中看不到对立。
所以本题选B。
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 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 事物的发展经量变过渡到质变5 C【解析】是否承认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量变和质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但是二者分歧的核心是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所以本题选C。
6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2.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3.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 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 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4.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高中哲学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哲学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B.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经验论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经验论D. 唯心主义、辩证法、实践性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二、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2. 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由。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2. 分析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案与讲解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它采用辩证法来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并且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2. 正确答案:B. 物质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二、简答题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是孤立的,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由:-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产生实际效果。
-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验证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三、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也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
- 人类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同时也在实践中改造世界。
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也能反作用于物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可能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
综合基础知识哲学部分习题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4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11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12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哲学第一二三单元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32×1.5分=48分)1 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2 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
”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D.一元论与二元论3 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A.源于实践的科学B.认识世界的科学C.改造世界的科学D.变化发展的科学5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6 喝上干净水是我国干旱地区农民一直以来的梦想。
在我国开展了10多年的援建“母亲水窖”活动是将雨水集到水窖储存,配备专用的雨水净化器,让干旱地区农民喝上干净水。
“母亲水窖”的创意()A. 源自人们的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B. 说明实践的结果由认识主体决定C.说明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D.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7 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A.真理是有条件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题1
球撞到另一颗台球,使得后者开始以一定方向运动,前者是因,
后者是果。但我们真正经验到的其实只是前一颗台球的运动和后
一颗台球的运动,并没有经验到前者使得后者运动的因果必然性
。休谟的观点( )
①肯定了前一颗台球与后一颗台球运动之间的联系
②否认了前一颗台球与后一颗台球运动之间的联系
③属于不可知论,认为人类无法认识“台球”运动的规律
11.(2020秋•昌平区校级期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维
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下列观点是对这一问题作
出的回答的是( )
①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②人的感官是认识外界事物天然的界限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静者静动,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A.①②
B.①③
④属于可知论,认为人类可以认识“台球”运动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材料中休谟的观点 肯定了前一颗台球与后一颗台球运动之间的联系;属于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无法认识“台球”运动的规律;② ④错误,依据题意,材料中休谟的观点肯定了前一颗台 球与后一颗台球运动之间的联系;属于不可知论,认为 人类无法认识“台球”运动的规律。故选:A。
【答案】C 【解答】①④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 观点,也不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③符合题意,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国际局势 的变化那是徒劳的。”这一观点认为国际局势具有不可 知性,属于不可知论观点,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故选:C。
8.(2020秋•城西区月考)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哲学概论》答案
《哲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哲学史的发展表明,哲学的主题、内容和表达形式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哲学思想和理论从来没有绝对的规定和固定的模式。
哲学的个性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据。
哲学的个性源于人的个性。
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一向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性化的风格理解和把握人类性的问题。
2.首先,君子乐天知命,积极进取。
其次,君子坦荡率真。
再次,君子宽容和善。
最后,君子具有中庸之德。
3.哲学就是人的自我意识,它对世界的、自然的、历史的全部看法,最终所关注的不过是怎样理解人,人怎样才能成为人的问题。
所以人是哲学的真实的主题与核心内容,哲学的要旨就是要探索人之为人的奥秘。
哲学的实质就是人性观,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人性,就构成了不同个性的哲学。
超越物化的“世界观”、也超越抽象的“人性论”,通过具体的人、实践中的人去看人性,是我们所追求的哲学个性。
人性从其生成性上看,没有固定的模式,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在体现和发展人性的时候都是有个性的,都是按着各自的特点去实现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表现出不同个性的哲学。
哲学的个性是在人类创造的思想活动中生成的,创造性活动是区别于他人又超越自我的活动,哲学从来就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模式和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
人的个性和哲学的个性,不仅仅是它的独立性;“自我”的绝对化不等于哲学的个性。
哲学的个性存在于人的丰富性、社会性、传统性、历史性之中。
哲学的个性只有在人类化、世界化中才能存在,个性化的哲学形态既是独特的也是丰富的。
4.《中庸》中认为,孔子的“仁道”是“中庸之道”。
“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其中”之“中”,“中道”即“道”在天地万物之中,所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另一层含义是指“中和”之“中”,也即不偏不倚的“中”。
“仁道”既平常又高远,“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还认为“仁道”的特点是“诚”。
《大学》把孔子之道分解为“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哲学练习题
2017年12月18日高中政治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俗话说“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这告诉我们()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④要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A. 都是正确的B. 都是错误的C.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D.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
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表明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D.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取消文理分科、考生具有更大自主选择性的新高考制度于2017年秋季开始分三年在全国推行,而上海和浙江先作为全国高考改革制度的试点,已经于三年前开始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这样做是基于①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②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取真理性的认识③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④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是真理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④6.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答案:B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答案:C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A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答案:D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答案:C6.柏拉图的“理念论”是( )的理论。
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答案:C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答案:C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答案:C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答案:B4.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答案:B5.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答案:B6.实践是指( )。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答案:D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哲学综合练习题答案
哲学综合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知识与信仰的关系问题C.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D.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 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是指(B)。
A. 知识是一切B. 知道自己无知C. 无知是罪恶D. 知识即美德3.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价值在于(C)。
A. 行为的结果B. 行为的动机C. 行为的准则D. 行为的普遍性二、填空题1.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寓言”,用以说明__理性__对于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2.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__怀疑论__的起点,也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3.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__对立统一__的过程实现的。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张人应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被名利所累,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 什么是康德的“先验”概念?康德的“先验”概念指的是人类认识世界之前就具有的、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形式或结构。
这些先验知识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如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四、论述题1.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他解释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四种原因: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形式因指的是事物的形态或定义;质料因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是导致事物变化的原因;目的因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目的或终极原因。
2. 分析尼采的“超人”哲学。
尼采的“超人”哲学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和超越。
他认为“超人”是一种新的人类理想,能够自我超越,不受传统道德的束缚,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尼采鼓励人们成为“超人”,以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希望这份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哲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愿你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智慧与启迪。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练习题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练习题一、哲学辩证法一、选择题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40年来最强的地震。
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起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回答1~3题1、地震、海啸等监测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但目前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
这说明A.地震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寻B.人们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D.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2、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说明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C.关键的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D.量变引起质变3、针对这次海啸事件,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预警机制。
这说明A.任何联系都是因果联系B.承认因果联系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C.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D.因果关系就是先后关系4、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否则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
这说明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A.无任何联系B.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C.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相互转化5、“穷则变,变则通,能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回答6~8题6、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双稳健”,即既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又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科学B. 美学C. 世界D. 社会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笛卡尔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康德3.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什么?A. 实在和现象B. 主观和客观C. 质和量D. 形式和内容4.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5.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个观点属于哪位哲学家?A. 亚里士多德B. 孟德斯鸠C. 弗洛伊德D. 康德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宇宙的起源问题。
2. 解释一下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区别。
3. 什么是伦理学?列举两个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4. 简述一下尼采的“超人”理论。
5. 解释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1. 解释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结构三元模型,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影响。
2. 以康德的“为人之道”为例,谈谈你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价值。
答案如下:第一部分:选择题1. C2. A3. D4. D5. A第二部分:简答题1. 宇宙的起源问题是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
它探讨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存在于宇宙中的各种事物的起源和本质。
从古代神话和宗教的角度看,宇宙的起源通常与创造神话有关。
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宇宙起源问题涉及到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2.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关注的问题不同。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本身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事物的本源、本质和根本关系。
而认识论则关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规律性。
形而上学主要研究客观存在,而认识论主要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3.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
它包括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两个方面。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道德的本源问题(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判断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道德的)。
哲学类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
哲学类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C. 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D.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运动性D. 规律性答案:A3.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不是矛盾的基本属性?A. 同一性B. 斗争性C. 普遍性D. 特殊性答案:D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________的唯一标准。
答案:真理2.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________和唯心主义。
答案:唯物主义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________的,也是可知的。
答案:物质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答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强调事物的联系、发展和全面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强调事物的孤立、静止和片面性,忽视或否认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实践性强调哲学必须服务于实践,革命性强调哲学必须推动社会变革,科学性强调哲学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世界。
四、论述题1. 论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答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哲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同一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 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 事物新陈代谢,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D. 事物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的变化4.词坛名家乔羽在个人文集的跋中,只写了两句: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乔羽写作不为商业化、时尚化所左右,始终表达的是人民大众的心声,其作品如《我的祖国》《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早已深入人心,不慕时尚成经典,不慕时尚成不朽。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B. 艺术创作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C. 艺术创作的规律性是不能变化的D. 艺术创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5.2005年7月4日美国进行了“炮轰”彗星太空实验。
这次实验在帮助人类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秘密的同时,也会帮助揭开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之谜。
这说明()。
A. 意识是与物质同时存在、共同发展的B. 意识能够完全地反映客观世界C.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意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二、多项选择题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 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C.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鱼商为避免运输途中鱼群因昏迷而死,在水箱内放鲶鱼数尾,因鲶鱼到处乱钻,致使鱼群因惊慌而始终游动,以保持其鲜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
第一、二、三章单选练习单选练习(一)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8.“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中()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10.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11.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12. 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1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1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1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问答17.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世界统一于精神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1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9. 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A.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间接的、短暂的联系C.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本对的、偶然的联系20.意识的本质是()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2l.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2.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练习题一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这是因为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观测三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上帝创造世界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⑤物是观念的集合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①②④⑦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⑦D.②③⑥⑧4、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是按照一个辩证法公式发展的,但是关于这种发展的原动力,他和黑格尔的意见完全不同。
黑格尔相信有一个叫“精神”的神秘实体,使人类历史发展下去。
在马克思看来,推进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质。
然而,那是一种特别意义的物质,是人对物质的关系。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意见完全不同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黑格尔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④人对物质的关系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产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甲乙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同学的说法正确的评价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二者都正确,前者是对整个物质世界讲的,后者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讲的。
D.二者都不正确,两者都只片面强调了一个方面。
6、“人生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悲剧),也可以看成洗具(喜剧)。
”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C.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7、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10、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一论述表明:A.认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对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11、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12、“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据专家介绍:“毒品能使人产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依赖性,第一次吸毒是终身吸毒的开始,保护自己不受毒害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永远不尝试第一次。
”这是因为()A.错误的思想意识严重阻碍事物的发展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14.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
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B.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D.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16.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①世界是充满矛盾的②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7、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
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
”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
”公孙龙的说法A.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B.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关系C.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D.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18、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各种振兴传统文化的呼声颇多,各种建议、倡议和实际行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有的只把振兴传统文化看成兴建仿古式私塾、复兴汉服、地名复古、“抵制圣诞节”等等。
只把振兴传统文化看成兴建仿古式私塾、复兴汉服的观点( ) A.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B.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D.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19、“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
由于其在反腐败的同时也暴露了某些人的隐私,2009年1月江苏省某市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结果网民大哗。
下列对“人肉搜索”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①从当今时代的社会条件来说,它有存在的理由②对其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但可以全盘肯定③“人肉搜索”具有暂时性,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④对“人肉搜索”的否定纯粹是人为的外力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伤不起”、“给力”、“神马都是浮云”…… 2011年不少红遍网络的热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唏嘘不已,仿佛置身现场。
网络热词的出现体现着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真理与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1、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
这些事实表明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2、电影《山楂树之恋》总票房破亿元,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文艺片票房新高。
这是中国文化充满活力、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证明。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使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C.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23、2010年中秋节,“天价月饼”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企业诚信经营的追问。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有人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B.价值观对人生起决定性作用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4、将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利于“忠孝”等传统思想的传承。
“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臣子对君王、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
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不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履行法律和道德义务。
“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25、某公司招聘信息:1.项目主管……要求有较强的学习理解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2.日语翻译:……要求有较强的学习理解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网管:……要求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擅长沟通和表达。
招聘信息中,几个职位都要求有团队精神、沟通精神,这是因为()A. 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B.个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C.社会发展制约个人的活动D.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0年7月12日,如火如荼的南非世界杯落下了帷幕,西班牙队创造了历史,他们第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就捧起了大力神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