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我为何而活

合集下载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啮噬着我的心, 但安宁我从未得到!
到了垂暮之年, 行将就木, 我认识了你! 认识了你, 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 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 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什么是生命 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 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罗 素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 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 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 但他珍视他的所爱,他说: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 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 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 多。”
•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作者对其人生的
三大追求进行具体的阐述。
• 1、罗素渴望爱情的原因。 • 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 3、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我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渴望)
我为什么活着
知识(寻求)
苦难(同情)
崇 高 而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 伟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大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的 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 情 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 怀 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
然而怜伤,又
爱情与知识,尽 其可能地把我引 上天堂, 总是将我带回 尘世之上。
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 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同情苦难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 部门前静坐示威,以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 器,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70年2月2日,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 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这就是 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 • 思考: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 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值得活,这体现了他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 怀的大思想家。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 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a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华最愉快的 事件之一。”
同情苦难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入了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情则把罗素 拉回现实,那么现实世界是怎样的?
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以从语言的角度来品鉴句子, 也可以从作者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的三个观点 来谈。
品味语言:
“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 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感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 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 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 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罗素
-.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介绍:
罗素(1827-1970),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 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学、数学、 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科学领域都有很大 的建树。他一生写过70多本专著,给人类留下了丰富 的精神财富。被视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 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被公 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美国人,结婚时罗素已经80岁了,伊迪 丝照顾罗素直到他去世,这段婚姻带给晚年 的罗素很大幸福。
追求知识
罗素追求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怎样的内涵?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精品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精品课件

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充满感情。
本文在个性化的表述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 情感体验。例如,提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 作者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描述孤寂的恐怖、可怕,用“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 仙境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 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 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 怀和崇高人格。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 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 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拓展探究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 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 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 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 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 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 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 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拓展探究
4.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 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懂得 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5.示例:①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 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②我认为,书 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 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原文摘要:1.生命的意义2.罗素的人生观3.爱情的渴望4.知识的追求5.忍受苦难6.努力创造7.结论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伯特兰·罗素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罗素认为,人生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探寻和体验中逐渐浮现。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罗素在文章中的观点。

首先,罗素提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他认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驱动力。

然而,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并不能持久地满足人们的心灵。

其次,罗素强调了爱情的渴望对人生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爱情是人类情感的核心,能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联系,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爱情不仅包括浪漫的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等多种形式。

接着,罗素提到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知识能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我们的视野,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忍受苦难方面,罗素认为痛苦和挫折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正是这些困难,使我们学会坚韧和毅力,从而更加珍视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努力创造是罗素人生观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他看来,人类有创造的天性,通过创造,我们能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创造不仅限于艺术和科学领域,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改进和创新。

最后,罗素总结了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探索、体验、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努力追求真正的幸福。

我为什么而活着(上课用)

我为什么而活着(上课用)

二、关于知识:
卢克莱修:“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 左拉:“愚昧从来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 于知识。”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高士其:“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 身体就要衰竭,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李大钊:“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 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 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 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 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 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居里夫人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 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 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 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 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只属于他自己。
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 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王致中17 岁,在贵州 以背煤为 生。一筐 煤40斤, 从煤坑向 上爬100米, 然后再走 1000米路, 挣1元人 币... 这画面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他为什么 而活着?从他身上你又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和精神? 他为希望梦想而活!
三、关于同情(苦难):
莎士比亚:“用温婉的怜恤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放 开。” 阿诺德:“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 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 白朗宁:“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但丁:“爱是美德的种子。” 雪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5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4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5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4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 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 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 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9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 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 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 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 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 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 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 的梦:关爱人类,博爱精神。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
①周国平:“人 是唯一追寻自身 存在意义的动 物。”
②1955年2月中, 《罗素―爱因斯 坦宣言》
2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

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

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 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
你的人生追求?
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 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 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37
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 他不是说自己很失败、很痛苦吗?
㈠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 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 欣慰。
㈡他须要爱,他热爱知识,他要努力帮 助苦难中的人们。
7
释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很古老的哲 学命题。人生的三大问题,即㈠我是谁, 从哪里来?㈡我为什么活着?㈢我将要 到哪里去?
内容:《我为什么而活着》(又译为
《我的人生追求》/《我为何而生》),
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前

我为什么而活着 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 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1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2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1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胡作玄、赵慧琪译。

有改动。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2〔濒(bīn)临〕紧接,临近。

“深渊”“仙境”分别比喻什么?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阅读提示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1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2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罗素活着的三个理由

罗素活着的三个理由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1 三种简单却又极为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以及对人
类苦难的无法遏止的同情。

——伯特兰·罗素
刚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阵子,我经常想:人为什么活着?
现在不想了,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对我来说,活着首先就是去做这些事情。

但是,人为什么活着?依然是一个我说不清的问题。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罗素自传》,序言就叫做《我为何而活》。

我发现,罗素的总结非常好,以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让他去读这篇文章。

罗素说,人活着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追求爱情”(longing for love)。

因为爱情会带来“狂喜”(ecstasy),这是其他任何经历都做不到的;爱情能减轻孤独,让你对生活不再那么恐惧;爱情能创造最美好的人类生活,仿佛天堂的缩影。

第二个理由是“追求知识”(search for knowledge)。

因为知识能让我们理解人的内心,理解自然界,满足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第三个理由是“同情心”(pity for the suffering)。

当你看到他人受苦、看到饥饿的孩子、看到被压迫的人民、看到被虐待的老人,看到人类的孤独、贫穷、痛苦,你的内心都会难以平静。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减轻一些这种苦难,不仅为了帮助他人,还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种苦难的受害者。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

文化长廊
作者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 责任感的人道主义者、和 平主义者,他的心中充满 正义、良知、睿智和温情。
脉络梳理
主题归纳
《我为什么而活着》以真挚的态度、 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即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和同情人类 苦难。表达了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 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 莫大关心,显示了作者崇高而博大 的胸怀,字里行间洋溢着博爱精神。
遏制è 飓风jù 肆意sì濒临bīn 震颤chà n 颤抖chà n 颤栗zhà n lì俯瞰kà n
课文详解
1、作者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 类苦难的同情,是作者一生的三大追 求。 2、作者为什么渴望爱情? 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爱情帮作者解 除孤寂;在爱情的结合中,作者看到 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空景象的神 秘缩影。
背景资料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 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是罗素为自传作的序言。罗素才学 非凡,尤其在哲学、数学、逻辑学方 面造诣颇深。同时,罗素一生都在不 断求索,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 纯洁而强烈的感情支配着他的一生。
生字新词
遏制 飓风 肆意 濒临 震颤 颤抖 颤栗 俯瞰
15我为什么而活着 Nhomakorabea罗 素
作者信息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 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 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 勋章。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 《哲学问题》《心的分析》 《西方哲学史》《论教育》等。
题目解说
“我为什么而活着”,题 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 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也表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将 围绕作者的人生追求展开。
课文详解
3、作者寻求哪些知识? 一是了解人的心灵(人类); 二是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 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 会)。 4、作者笔下的“尘世”是什么样子的? 有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 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我为什么而活---罗素[英国]

我为什么而活---罗素[英国]

我为什么而活---罗素[英国]
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怜悯。

这些激情象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着我,吹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

我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使人心醉神迷,这种陶醉是如此的美妙,使我愿意牺牲所有的余生去换取几个小时这样的欣喜。

我寻找爱,还因为它能解除孤独,在可怕的孤独中,一颗颤抖的灵魂从世界的边缘看到冰冷、无底、死寂的深渊。

最后,我寻找爱,还因为在爱的交融中,神秘而又具体而微地,我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想象出的天堂的前景。

这就是我所寻找的,而且,虽然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妙,这也是我终于找到了的。

以同样的激情我探索知识。

我希望能够理解人类的心灵。

我希望能够知道群星为何闪烁。

我试图领悟毕达哥拉斯所景仰的数字力量,它支配着此消彼涨。

仅在不大的一定程度上,我达到了此目的。

爱和知识,只要有可能,通向着天堂。

但是怜悯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呼喊的回声回荡在我的内心。

忍饥挨饿的孩子,惨遭压迫者摧残的受害者,被儿女们视为可憎的负担的无助的老人,连同这整个充满了孤独、贫穷和痛苦的世界,使人类所应有的生活成为了笑柄。

我渴望能够减少邪恶,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在忍受折磨。

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发现它值得一过。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很高兴地再活它一次。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本文对罗素的经典美文《我为什么而活》进行赏析,探讨罗素对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篇1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是一篇充满哲思的美文,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罗素指出,他生命中的三种激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统治着他的生命,带领他走过了深海的痛苦和绝望的边缘。

首先,罗素寻求爱,因为爱能够给他带来极大的喜悦。

这种喜悦是如此强烈,使他宁愿为几个小时的愉悦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其次,爱能够缓解孤独,让一颗颤抖的良心在世界的边缘,注视着下面的冰凉、毫无生气的深渊。

最后,罗素在爱的结合中看到了神秘而美妙的景象,这是他所追求的天堂的预兆,也是他最终找到的答案。

其次,罗素追求知识,因为知识能够满足他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缓解他的不安和恐惧。

他对知识的追求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人类。

他希望通过知识的传播,让人类能够摆脱苦难和无知,走向光明和幸福。

最后,罗素对人类苦难的同情驱使着他去关注和探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他无法忍受看到人类遭受痛苦和折磨,这种同情心让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改善人类的处境,减轻人类的痛苦。

综上所述,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价值观。

他寻求爱、知识和同情,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人类。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篇2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是一篇探讨人生意义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三种激情作为人生的支柱,分别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这三种激情在罗素的生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像狂风一样吹拂着他,带领他走过深海的痛苦和绝望的边缘。

在文中,罗素详细阐述了自己追求爱情的原因。

首先,爱情能够带给他消魂的快感,这种快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愿意为了几个小时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

我为什么而活着几年级的课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几年级的课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几年级的课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伯特兰·罗素。

文中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强烈的感情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这三种感情是“纯洁”的,但具体说到这三种感情,作者对他们各自评价的侧重点却并不相同:对爱情的渴望,作者认为尽管纯洁,但只能排在第二位;关于对知识的追求,由于无知而使人类饱尝灾难,这是作者厌恶人生、否定人生的原因,由于这些原因毕竟都是来自经验世界的东西,作者只能在知识里寻求“活下去”的借口了;至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作者认为是这三种感情中“最伟大”的一种,他面对现实世界,不免产生忧虑和痛苦,他要为整个人类承担痛苦,就会为自己如此渺小无力而痛苦,为无数人的“命运”而痛苦。

作者最后坦言他活着的理由就在于委身于一种博大而远忧的目标中:“这些目标既是可以达到的,也可以使我尚有自托之乡。

这些目标惟其是可以达到所以才激发我的兴趣它们就在我的奋力追求之中大致得到实现。

”。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课件

明确主题
文章通过作者罗素的自述,明确 表达了其人生追求和存在的意义 ,即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 的同情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阐述主题
文章从三个方面——知识、同情 和爱情——阐述了“我为什么而 活着”的主题,展示了作者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特点
01
02
03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没有过多 的华丽辞藻,给人以亲切 自然之感。
01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人生追 求和价值观。
02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提炼,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罗素 的思想和观点。
06
总结与思考
总结文章要点
主题阐述
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通过作者罗素本人的自述,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写作手法
文章采用了平实、简洁的语言,通过直接陈述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了罗素对人生的 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生平经历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 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学术生涯跨越了数学、哲学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主要成就
罗素在数学和逻辑学方面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理论,如逻辑原子主义和数理逻 辑等。同时,他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人权倡导者,曾因反战立场多次 被捕入狱。
启发与感悟
启发思考
通过对罗素的人生追求和思考的解读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行动指南
鼓励学生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积极追 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
感悟生活
引导学生从罗素的人生经历中汲取智 慧,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热爱生活 、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读《我为什么而活着》有感

读《我为什么而活着》有感

读《我为什么而活着》有感
这篇文章是一篇随笔,是作者伯特兰·罗素对自己生活的审视和思考。

罗素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阐述了为什么而活着,以及对于生命的感悟和追求。

文章开头,罗素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论点:为了追求爱情、知识和同情而活着。

这让我深受感动。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有着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而罗素所追求的,是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的关怀和同情。

罗素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他为什么而活着。

首先,他追求爱情,认为爱情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

他相信爱情可以消除孤独,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其次,他追求知识,认为知识是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重要因素。

他渴望了解世界的奥秘和真理,探索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最后,他追求同情,认为同情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可以让人更加关注他人的痛苦和需要。

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罗素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思想深刻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思考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之,《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让我深刻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会珍惜每一个生命,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中语文 课文详解 《我为什么而活着》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课文详解 《我为什么而活着》苏教版必修5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简单是因为很少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复杂是因为很多人的确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人为什么而活?或许思想家罗素的思考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感知文本◆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创作心语在今日的知识界中,不幸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人,特别是那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找不到独立运用自己的才能的机会,而只得受雇于由庸人、外行把持的富有公司,被迫制作那些荒诞无聊的东西。

——罗素《幸福之路》◆创作背景罗素才学非凡,同时是伟大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以及社会评论家,严格说来,作为数学——逻辑学家的罗素比作为哲学家的罗素要重要得多。

罗素活到90多岁还有清楚的头脑和不老的热情。

有个故事说,罗素在80多岁时说他的已经90多岁的老师怀特海“真是老糊涂了”,而怀特海反过来说罗素“还是不成熟”。

罗素的老师怀特海,也是个天才,他非常年轻就成了剑桥的教授。

他很快就看出罗素是个天才,罗素在剑桥上大学时,怀特海来上课,对罗素说:“你不用学了,你都会了”。

不久后他们由师生变成合作者,共同写作了划时代的著作《数学原理》。

◆知识链接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建立了自己的学派,提出“万物皆数”,从而开创了一个数学的伟大时期。

他不仅用全新的方法探究了数的性质,并发现了重要的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我为什么而活着1

我为什么而活着1

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同情”人类 的苦难,境界还不够高,要是去“拯 救” 人类的苦难,那才算人格伟大。 你的意见呢?
答案
作者不仅是同情,而且不断地 为人类的幸福和生存进行不懈的奔 走呼告。虽然他自知奔走呼告的力 量微不足道,但却始终没有放弃过, 而且为这种微不足道深感痛苦。这 同情、奔走与痛苦,真切地表明了 作者人格的伟大。
•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 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 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 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 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 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 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 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问题:“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 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 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 苦。” ——句中两次用“痛苦”一词,其含义 是否一样?将后一个“痛苦”改为“失 望”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不一样。前一个“痛苦”是指人类所受到 的苦难,后一个“痛苦”是指自己因不能减 轻人类的苦难而感到痛苦。将后一个“痛苦” 改为“失望”不好,因为“失望”是指没有 希望而失去信心,而罗素显然没有失去信心, 他还在不断地用自己的言行为减轻人类苦难 而奋斗,所以在这里用“失望”一词不确切。
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
情。”——删去“不可遏制”和“单
纯而强烈”两个修饰语后,句子的基
本意思没有改变。删去好不好?为什
么?
答案
删去不好。“不可遏制”表明 其情感强烈,发自内心而又无法 控制;“单纯而强烈”又言其情 感的纯粹且别无他意。两个修饰 语,将作者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 格突现得更鲜明。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我为什么而活/罗素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

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消魂。

爱情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

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

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像过的天堂。

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

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多。

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

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

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痈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

我渴望能减少罪恶,可我做不到,于是,我感到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翻译:我为什么而活

翻译:我为什么而活

我为什么而活?
原作者:伯特兰.罗素
翻译:郑子汉三种力量,非常简单而又强有力地支撑着我的人生:对爱情的追寻,对知识的索求,以及对人类遭受一切苦难的怜悯之心。

这三种力量,就像海上的风浪,反复地将我这艘小船在画面里吹得忽远忽近,飘过苦难的溺水三千,飘出绝望的边缘。

我曾经追寻爱情,我追求它因为爱情能带给我一种狂热感,那是一种美妙无比的感觉,以致我为了享受那几小时的美妙而愿意放弃生活中其余的一切。

我追求它因为爱情能赶走寂寞,无边无际的寂寞,犹如惶恐颤抖着的孩子望向噩梦般的深渊。

我追求它因为沐浴在爱情中,我看到了如圣人诗人们描绘过的魔法般的天堂,让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我追寻的爱情,虽然它对于人类来说显得过于美好,庆幸的是,我获得过爱情。

带着同样的热忱,我追求智慧。

我想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想法,我希望明白夜空中群星为何闪耀,我曾尝试去弄清楚数字的奥秘,那些小小的数字竟然能够支配现实生活的运转。

这些光明的智慧我都试图去掌握,但那只是极少数,到现在我也只能说刚掌握了它们的零星。

爱情跟智慧,从过去到现在到可预见的未来,一直带给我正能量,让我有天堂般的快乐。

然而,对世人的怜悯把我从天堂拖回了现实,我脑中闪过一个个痛苦的画面:呻吟声不止息的病房,流浪街头的小孩,被无情拷问的受害者,被自己儿女抛弃的孤苦老人,以及遍布世
界的孤独、贫穷、痛苦,这些活生生画面在告诉我“这才是人类真正的世界”。

我多么希望能够逃离这个地狱般的现实,而我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

我想这就是我的人生,它值得我去活着,就算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活多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I Have Lived for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at last---I have found.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
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I long to alleviate his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我为何而活
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

这些激情像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着我,吹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

我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使人心醉神迷----这种陶醉是如此的美妙,使我愿意牺牲所有的余生去换取几个小时这样的欣喜。

我寻找爱,还因为它解除孤独,在可怕的孤独中,一颗颤抖的灵魂从世界的边缘看到冰冷、无底、死寂的深渊。

最后,我寻找爱,还因为在爱的交融中,神秘而又具体而微地,我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想象出的天堂的前景。

这就是我所寻找的,而且,虽然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妙,这也是我终于找到了的。

以同样的激情我探索知识。

我希望能够理解人类的心灵。

我希望能够知道群星为何闪烁。

我试图领悟毕达哥拉斯所景仰的数字力量,它支配着此消彼长。

仅在不大的一定程度上,我达到了此目的。

爱和知识,只要有可能,通向着天堂。

但是怜悯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呼喊的回声回荡在我的内心。

忍饥挨饿的孩子,惨遭压迫者摧残的受害者,被儿女们视为可憎的负担的无助的老人,连同这整个充满了孤独、贫穷和痛苦的世界,使人类所应有的生活成为笑柄。

我渴望能够减少邪恶,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在忍受折磨。

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发现它值得一过。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很高兴地再活它一回。

(伯特兰·罗素:«我为何而活»)
(Bertrand Russell: What I Have Lived f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