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自考2012
2012年01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A)A.税收政策B.民族政策C.宗教政策D.语言文字政策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D)A.一个大的时期B.二个大的时期C.三个大的时期D.四个大的时期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C)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D)A.练兵作用B.实战作用C.保护作用D.绿化作用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D)A.变异的结果B.退化的结果C.排斥的结果D.汇聚融合的结果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A)A.“政道”含义B.“武道”含义C.“文道”含义D.“神道”含义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D)A.“无为”B.“无不为”C.“自在”D.“逍遥”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C)A.畜牧业的萌芽 B.制陶业的萌芽 C.农耕业的萌芽 D.手工业的萌芽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A)A.元代食谱B.宋代食谱C.清代食谱D.明代食谱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B)A.先秦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三国时期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C)A.先秦时期人B.西汉时期人C.东汉时期人D.三国时期人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B)A.三省B.尚书省C.中书省D.门下省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B)A.西周时期B.东周以后C.战国时期D.先秦时期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B)A.轩辕黄帝B.秦始皇赢政C.汉高祖刘邦D.汉武帝刘彻16.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曾思考过礼的起源问题。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学人在翻译解释西方相关词语时,借用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并加以锻炼,再创造而成的。
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是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即天文相对称,叫做“人文”,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叫做“文”,即文与质,文与野相对,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
文化和西方对应的词,拉丁文和英文都叫culture.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
冯天瑜(武汉大学),何晓明等认为凡是超与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地人话”,即是文化。
1989年出版的《辞海》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隘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明有光明,文德彰显的含义,其文明部分与文化相交叉,后来文明也只文明的进步状态,而与野蛮相对,因此,近代以来,学术界用文明一词来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其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文雅之意,二是有政治文明方面的含义,与国家的概念相适应。
从现在意义上讲,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是指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文化成果,他通常与国家的概念相对应即通常指国家文明。
二,文化的分类和内部结构文化概论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国文化史,二是文化学。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别。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1.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等各种物态实体,以及制造这些物态实体的技术。
这些物态实体不仅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还包括着技术和科学技术知识。
如四大发明2.文学艺术3.行为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式,也可以叫风俗文化,是一种以礼俗,习惯,风尚及各种社会组织(婚姻,家庭,社团,聚落)形态出现的,见之于行动的行为模式。
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这篇2012年全国⾼等教育⾃学考试中国⽂化概论试题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分。
1.⽂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2.中国处于世界的欧亚⼤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太平洋B.印度洋C.⼤西洋D.北冰洋3.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A.⽔源B.⽔运C.⽔量D.⽔利4.青藏⾼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地的羌族⼈,在西汉时被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5.中国⽂化的源泉是A.三代⽂化B.先秦⽂化C.秦汉⽂化D.唐宋⽂化6.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项具有重⼤意义的⼿⼯业是A.铁器制造B.锡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7.截⽌⽬前,认识夏⽂化的第⼀⼿资料是A.半坡⽂化遗址B.⼆⾥头⽂化遗址C.⾚⼭⽂化遗址D.河姆渡⽂化遗址8.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A.赵公明B.黄道婆C.太上⽼君D.鲁班9.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A.商周B.春秋战国C.两汉D.南北朝10.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贡献的黄道婆是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1.我国西式⼴告出现于A.明代中后期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D.晚清时期12.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C.周代D.秦代13.隋唐中央实⾏三省六部制,“三省”是A.太师、太傅、太保B.尚书、中书、门下C.丞相、太尉、御史⼤夫D.太尉、太常、太仆14.秦汉时期,郡县制全⾯取代A.分封制B.宗法制C.井⽥制D.昭穆制15.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要职责是A.树⽴权威B.军事征伐C.修养⽣息D.沟通天神16.春秋时期,最早推⾏什伍制的列国是A.齐国B.鲁国C.晋国D.秦国17.荀⼦提出“天⼈之分”观点的⽂章是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化中整体系统、辩证发展思维⽅式的观念是A.中庸之道B.天⼈合⼀C.知⾏合⼀D.重义轻利19.下列有关“天⼈合⼀”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合⼀的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B.“天⼈合⼀”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荀⼦••礼论》提出了“天⼈之分”的观点D.“合⼀”是指对⽴的双⽅有密切的联系20.周代,⼈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A.礿B.禘C.尝D.蒸21.著有《抱朴⼦》、《⾦匮药⽅》等书的道⼠是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化事象称作A.避讳B.语⾳C.语系D.崇拜23.实⾏“书同⽂”政策的朝代是A.西周B.秦代C.西汉D.唐代24.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A.官话B.天下语25.汉字艺术是⼀种由线条构成的A.抽象艺术B.形体艺术C.形象艺术D.动感艺术⼆、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少有两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
2007-2012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答案
2007-2012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答案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8.《古代社会》的作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斯大林D.摩尔根9.下列文献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A.《四民月令》B.《四时纂要》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0.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11.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2.下列医学文献中,以针刺疗法为主的文献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3.周代官僚制度中,中央“三公”是()A.太师、太保、太尉B.太师、太傅、太保C.太师、太保、太宰D.太师、太傅、太史14.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由分封制演变而成B.周王自称“余一人”C.王位传递体现传嫡不传贤D.宗法制在秦朝建立后瓦解15.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A.丞相B.太宰C.太尉D.御史大夫16.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 2002-10A. 《论语》B. 《易》C. 《荀子》D. 《礼记》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 民族文化D. 国别文化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A .生产工具B .生活器具C .运输工具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A. 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 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A .文学B .文章C .文化D .精神文明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A .化学B .文学C .化解D .改易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A .文学B .错画C .文章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 隋唐两宋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A.大西洋B. 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 自然环境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A.归宿B.过程C.发展D. 资源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简答题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简答题简答: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答:(1)文工团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一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试大收集2.狭隘文化应握的三个要点?答:(1)狭义文化不但发为为中心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公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第二多地了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流器个中华文化中起死回生放导作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文化的作用。
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文化纵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5.文化传统的物点和作用?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21)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心致志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起负面作用的。
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答:(1)首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主席大的专区连系在一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力敌,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1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儒家中提出“天人相分”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夏解析:C2.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D.《红楼梦》解析:C3.宋代文化在思想方面的最高成就是()A.理学的创立B.上层文化的雅化C.市民文化的勃兴D.文化的精致内敛解析:C4.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A.秦汉时代B.魏晋时代C.隋唐时代D.宋代解析:B5.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中年的称“阿难尊者”,年老的称()A.韦驮天B.弥勒C.观世音D.迦叶尊者解析:D6.宋诗高潮期,以“生新瘦硬”的风格引领而形成江西诗派的诗人是()A.王安石B.苏轼C.黄庭坚D.苏辙解析:C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冬至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A.大雪B.小雪C.小寒D.大寒解析:C8.由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创制的历法是()A.《授时历》B.《统天历》C.《太初历》D.《大明历》解析:A9.春秋时期,实行“案田而税”财政制度的是()A.鲁国B.秦国C.齐国D.赵国解析:C10.第一个进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解析:C11.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代表作是晚年作于夔州的()A.《望岳》B.《三吏》C.《三别》D.《秋兴八首》解析:D1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B13.在人民的幻想中,通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表达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领悟的是()A.历史B.传说C.神话D.神化解析:C14.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一支是唐太宗年间的聂斯托利派,汉译名称为()A.祆教B.景教C.东正教D.天主教解析:B15.中国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的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张择端解析:B16.中国书法的鼎盛阶段是()A.秦汉B.魏晋C.唐代D.宋代解析:C17.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学名著是()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解析:A18.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之交叫()A.“莫逆之交”B.“忘年交”C.“忘形交”D.“神交”解析:B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于()A.黄帝时期B.伏羲时期C.夏朝D.周朝解析:C20.国子学设立于()A.夏朝B.周朝C.汉朝D.魏晋南北朝解析:D21.与中国明朝的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西方传教士是() A.马可·波罗B.汤若望C.利马窦D.南怀仁解析:C22.班固的《汉书》是()A.纪传体通史B.编年史C.纪传体断代史D.国别史解析:C23.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性数学典籍是()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缀术》D.《辑古算经》解析:A24.按照汉字六书的理论,“鸣”字属于()A.象形字B.会意字C.形声字D.指事字解析:B25.中国第一次实现度量衡的统一,是在()A.夏代B.秦代C.宋代D.明代解析: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
科目:中国文化概论 名词解释题目录1.1.广义的文化1.2.狭义的文化1.3.文化产品1.4.文化内涵1.5.文化现象1.6.文化事象1.7.文化思潮1.8.文化政策1.9.民族文化1.10.国别文化1.11.文化的两个层面 1.12.传统文化1.13.文化传统2.1.天下2.2.地缘2.3.九州3.1.新石器时代3.2.三皇五帝3.3.敬授民时3.4.西域3.5.丝绸之路3.6.文景之治3.7.察举制3.8.独尊儒术3.9.永嘉之乱3.10.玄学3.11.般若学与涅般学 3.12.《神灭论》3.13.三省制3.14.制科与常科3.15.中唐时期3.16.新乐府运动3.17.理学3.18.一条鞭法3.19.摊丁入亩3.20.儒户3.21.文字狱3.22。
乾嘉学派4.1.勤农观4.2.市4.3.墟4.4.集4.5.会4.6.市声4.7.商幌 4.8.牌匾、字号4.9.农商兼营4.10.行商经营4.11.坐商经营4.12.行会4.13.祖师崇拜4.14.行业禁忌4.15.上梁仪式4.16.节日饮食4.17.服饰的阶层标志4.18.家族4.19.血缘九族制与血亲王服制4.20。
字辈谱4.21.家谱4.22.社区活动4.23.本草之学5.1.宗法制5.2.三公六卿5.3.三公九卿5.4.三省六部5.5.郡县制5.6.什伍里甲制5.7.科举制5.8.九品中正制5.9.行卷5.10.法律制度5.11.五礼5.12.六礼5.13.社稷祭祀5.14.丧礼5.15.清明节5.16.社日5.17.五服6.1.整体思维6.2.类比思维6.3.天人合一6.4.天人之分6.5.鬼魂崇拜6.6。
祖先崇拜6.7.前兆迷信和占卜6.8.四谛6.9.大乘佛教6.1 0.谶纬迷信6.11.三母德6.12.四母德6. 13.五伦十教6.14.诚信6.15.六艺6.16.格物致知6.17.因材施教6.18.教学相长6.19.风雅颂6.20.楚辞6.21.词6.22.五音6.23.诗言志6.24.中和之美6.25.得意忘言7.1.五大语系7.2.七大方言7.3.普通话7.4.城外方言7.5。
201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二
201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二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文化概论课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在中国文化领域里,它不仅要关注一切上层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层民俗文化的诸多成果。
它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人门课程。
七、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1)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
中国文化概论在文化的外延问题上与大文化的概念一致,但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尽量注意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
(2)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本课程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不是某一个历史时期具体地理环境的描述。
(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
文化发展本当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发展与中国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本课程阐述历史发展脉络仍按朝代分期。
(4)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八、简述我国历史上复杂的人口分布。
(1)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藩和羌人。
靠近青海地区羌族人居住较多,一部分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
吐藩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
(2)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地势复杂,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3)四川盆地,盆地的周围是林立的高山,居民成分复杂。
南面大体属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
(4)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居住过蒙古人等。
(5)东北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
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一地域。
(6)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是两个较大的水系。
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居住地,后来还有溪、俚、僚等族,此外还有台湾岛、海南岛及漫长的海疆领土。
九、简述河套地区的要冲地位。
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这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
201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大题和难题总结
201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大题和难题总结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第一节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1、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2、中国文化形成的三条件是: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和宗法与****的社会组织结构。
在这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境下形成的稳定的生存系统和与之相应的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3、德性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重德,以德摄智的文化。
智性文化是相对于德性文化而言的,即重智的文化,是建立在西方宗教和哲学基础上的文化。
4、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色表现在:把人伦的观念,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
5、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宗法制度下的血亲意识有的转化为法律条文,主要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6、伦理道德学说是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
7、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强调道德面前人人平等,鼓励人人都加强道德修养;对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制约和严格要求;此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能鼓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保持高风亮节。
消极作用是:它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8、孟子主张“人皆可以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都是肯定凡夫俗子可以通过首先修养达到最高境界。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特点1、中国文化的总的特征是伦理型,此外还有:一是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二是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三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四是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五是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六是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七是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2、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
同化力的典型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中国化。
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是以汉文化为基础并吸收了境内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形成的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2012年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2012年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2012年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A.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A.“纪传时期”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D.“纪事本末时期”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A.相对的 B.必然的C.显性的 D.隐性的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A)A.两期 B.三期C.四期 D.五期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C)A.“尚公正” B.“尚公德”C.“尚公义” D.“尚公益”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D)A.栽培小麦 B.井渠双灌C.栽培谷子 D.使用水车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C)A.栈车B.轿车C.路D.轩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D)A.春秋B.战国C.秦代 D.汉代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C)A.鲁班 B.蔡伦C.毕昇 D.伏羲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B)A.母系家长制 B.父系家长制C.禅让制D.分封制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D)A.吏部B.户部C.丞相D.皇帝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 D.君主专制制度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C)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B)A.郑国子产《刑书》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D.汉《九章律》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C)A.“上下与天地同流”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18.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C)A.周公B.孟子C.孔子D.朱熹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A.五礼 B.六艺C.五射 D.六书21.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A.在明明德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 D.平天下22.朝鲜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B)A.假名 B.谚文C.字喃 D.汉字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人是(A)A.老子B.陆机C.曹丕D.葛洪24.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的阶段是(B)A.东汉魏晋阶段 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A.欧洲 B.泰西C.远西 D.西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A.农具 B.壁画C.筷子 D.煤炭E.水电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AB)A.土地的过当开垦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E.山石的过分开掘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BDE)A.民部 B.刑部C.乐部 D.工部E.兵部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AC)A.指南车B.渔网C.乐器 D.百鸟衣E.七巧板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ABC)A.《胡腾》 B.《胡旋》C.《柘枝》 D.《绿腰》E.《兰陵王》三、名词解释题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江苏省2012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00321
我自考网整理江苏省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A )1-14A.地理环境B.风俗C.习惯D.传统2.司马迁把秦汉时期的“天下”划分为大的基本经济区有( B )1-26A.3个B.4个C.8个D.9个3.唐代首次以官方政令的形式公布了与重农主义大不相同的国家观念是( C )2-81 A.租庸调制B.一条鞭法C.两税法D.摊丁入亩4.在明末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是( A ) 2-97A.玉米B.小麦C.稻谷D.高粱5.《桃花扇》的作者是( C )2-104A.曹雪芹B.吴敬梓C.孔尚任D.蒲松龄6.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是( A )2-102A.王阳明B.陆象山C.朱熹D.陈白沙7.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的理发业的商业标志是( C )3-119A.字号B.头像C.灯具D.广告8.在饮食文化中,我国春节的饺子属于( C )3-135A.仪式饮食B.阶层饮食C.节日饮食D.待客饮食9.在青藏高原,藏民的半皮半单服饰属于( B )3-137A.性别标志B.环境标志C.体型标志D.年龄标志10.封建观念带来了服饰的阶层性,成为皇家的标志的颜色是( B )3-138A.红色B.黄色C.蓝色D.紫色11.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B )4-175A.殿试B.笔试C.面试D.察举12.诞生礼的最后一道仪式是( C )4-205A.满月礼B.百岁礼C.周岁礼D.成年礼13.首次实行与察举相匹配的“策问”考试方式是在( D )4-171A.隋炀帝时期B.汉武帝时期C.隋文帝时期D.汉文帝时期14.“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歌创作中的是( A )5-277A.《诗经》B.《离骚》C.《诗品》D.《乐》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了情与景通,天然淡泊的美妙境界。
2007-2012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打印版)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狭义的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思潮D.文化事象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A.青藏高原地带B.华北平原地带C.江汉平原地带D.黄土高原地带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A.两河流域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A.大兴水B.大兴武功C.大兴土木D.大兴文治6.司马迁的《史记》是()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D.典志史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部落的代兴B.部族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D.方国的代兴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B.夏朝史实C.商朝史实D.西周史实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陆龟蒙《耒耜经》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A.栽培高粱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1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A.正东B.正南C.东南D.西南12.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皇甫谧C.孙思邈D.李时珍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井田制C.察举制D.分封制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重阳节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18.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A.礿B.禘C.尝D.烝19.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20.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A.《胡腾》B.《胡旋》C.《绿腰》D.《霓裳羽衣舞》2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华美的是()A.孔子B.老子C.杨雄D.陆机22.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A.北京话B.北方话C.南方话D.官话23.隶书的成熟期是在()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24.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25.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政策的有()A.民族政策B.文艺政策C.财政政策D.宗教政策E.语言文字政策27.《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包括()A.华山以南地区B.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D.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E.湘江以北地区28.夏人的大本营包括()A.豫西B.楚西C.晋南D.鲁西E.越北29.下列各项中,属于节日饮食的有()A.元宵B.米饭C.月饼D.馒头E.粥30.古代婚姻“六礼”就是婚礼的六道仪式,它们是()A.纳采、问名、纳吉B.定聘、拜天地、闹洞房C.问话、拜堂、回门D.纳征、请期、亲迎E.分大小、拜舅姑、庙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传统32.名家33.永嘉之乱34.七巧板35.郡县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元明时期南北文化对峙的新变化。
2012年4月8日自考中国文化概论
1.文化政策:是指一定时代。
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中国画的特点⑴追求神似,注重意境⑵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⑶与诗、书、印密切配合3. 什么叫避违?通过汉字进行避讳的方式: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
方式有⑴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⑵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字、近义字代替讳字⑶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用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4.人生仪礼:人生仪礼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成员不同的人生阶段举行的仪礼,一般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5.一条鞭法:明朝万历年间曾有过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即“一条鞭法”。
那是中唐两税法的继续,内容是把田赋。
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6.什伍里甲制: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组织形式。
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
他们负责管理治安,一旦有可以情况要及时上报,什伍里甲由此发展而来。
7.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领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它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8.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指的是什么?答:(1)源于齐鲁的儒学文化。
(2)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
(3)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
后经汇集融合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9.简述群体饮食活动的重要内容;10.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障宗法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明的伦理色彩。
其特点是:第一,传统礼俗的等差性,严整的的礼俗制度维持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秩序;第二,传统礼俗的调和性,注意等级之间的协调;第三,传统礼俗的规范性,这是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
2012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要点一、绪论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义:具体化伟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2、“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
造化,引申义教行迁善之义。
3、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4、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5、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观念)文化层。
6、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目的: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意义: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方法: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二、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1、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定义: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201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大题和难题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A.般若学B.涅盘学C.禅宗D.密宗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血缘B.地缘C.亲亲D.同门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什伍里甲制度B.郡县制度C.户籍制度D.宗法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A.《刑书》B.《法经》C.《秦律》D.《汤刑》5."以物比德"属于( )A.整体思维B.伦理思维C.辨证思维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A.张道陵B.葛洪C.释迦牟尼D.孔子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三纲B.五常C.五伦D.十教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24个B.25个C.26个D.27个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炎帝B.黄帝C.仓颉D.孔子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A.《说文解字》B."书同文"C."文字神赐"D."圣人造字"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A.佛B.上帝C.超自然神D.天地神祗E.祖先神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A.孝廉B.茂才C.秀才D.贤良方正文学E.探花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宗族祭祀C.军事讨伐D.宗法体系E.家族血缘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A.三月三B.七月七C.春节D.清明E.端午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A."天人合一"B."天人感应"C."天人交胜"D."天人之分"E."重天轻人"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A.生B.旦C.净D.末E.丑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A.健舞B.软舞C.字舞D.花舞E.马舞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A.诗言志B.尚意追求C.中和之美D.尊崇自然E.乐以教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2.《神灭论》3.本草之学4.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地理环境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
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体西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至;衢州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
中闰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
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
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
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子“一词来表示。
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作。
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
上述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发展。
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选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
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却有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制。
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民族大融合。
南朝: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北方: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对中原文化有较深的熏染。
北魏与其说是汉化,还不如说是“南朝化“。
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序上也是“胡化“。
隋唐立国思想的许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
提出整地、浇水、种植、施肥、收获和准备再耕一盘棋的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
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
要整体地看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力、农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雇工、勤俭持家等。
3、“荒政“思想。
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在中央国策中应包括“备荒”、“救荒“的内容。
4、人力胜天说。
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绩。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九流十家其为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
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和刑名家等派别。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
家天下所谓家天下,是指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庭的代兴与衰亡,从秦始皇开始,他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庭子孙世代传承皇位,家天下的家庭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是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影响的表现之王。
中庸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意为两层:一是“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法典”;二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1、华北平原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利于舟楫之便和人们的交流。
2、东部有泰沂山地,有利于人们的文化创造。
3、该地区历来就是发达的农业区,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创造与发展。
4、该地区在很长的时间内人口量最为稠密。
简述敬顺吴天的宗教现实功能。
1、其现实功能是“敬授民时”。
2、其关系农业大事,是黄帝的后代建立宗教凝聚力的根源。
3、其之所以得以聚族,是因为该宗教中涵盖着先进的文化,因此,五帝时代的历史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终凝聚。
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1、交通设备的习俗传承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
1、“天人合一”,起源于西周,这是天人关系的一种全面的观点。
2、“天人交胜”,由唐代刘禹锡提出。
3、“天人之分”,由战国荀子在《天论》中提出。
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
对汉字的认识是与中华民族命运的盛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古至今的汉字观念主要有:汉字崇拜、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多维思考。
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尊儒术,兴太平首先首先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
“诗三百”的影响,两汉形成了诗词大国的风范。
3、经学与王莽新政。
王莽新政是受“尧舜禅让”影响的结果。
但其失败实则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周礼》而脱离现实的结果。
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在科举制度之下,古代中国建立稳定的文官体制,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史上有关重要的开创意义。
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实行的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根本。
作用:1、科举制度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2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分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泽,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后不是亲族,是同宗。
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
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
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
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聚拢的原因。
1、战争。
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赤龙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
2、高级宗教确立。
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瑞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
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1、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3、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4、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1、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2、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简述汉字的特点。
1、汉字有悠久的历史2、汉字属于表意文字3、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4、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
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
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代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
2、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
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
3、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
试述人生礼俗的家庭特征。
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产、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庭的重要事务;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
婚礼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
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
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
文化内涵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三皇五帝”“三皇“人物仍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外都是文化发明者。
五帝:黄帝,颛顼,高辛,尧,舜勤农观指确定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家事的治国方略。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
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1、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2、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3、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
4、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
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农业2、制陶3、石器的磨制与钻孔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1、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3、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
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
1、重整体2、重体悟3、以经验为基础4、直观思维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
1、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2、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