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4年10月 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真题

2024年10月 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真题

2024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统一文化历程开始于A.西周B.东周C.春秋D.西汉2.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A.屈原B.杜甫C.陶渊明D.孟浩然3.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农书是A.《耒耜经》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四民月令》4.联系岭南和云贵的河流是A.赣江B.漓江C.湘江D.西江5.唐代盛行的健舞主要传自A.西域B.北方草原C.东南沿海D.黄河上游6.以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九州的文献是A.《诗经·大雅》B.《尚书·禹贡》C.《周易·系辞上》D.《山海经·中山经》7.《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A.隋代的生活B.唐代的生活C.宋代的生活D.明代的生活8.我国传统珐琅制品的专业工序有A.四道B.五道C.六道D.七道9.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A.修身10.“学然后如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A.《礼记·学记》B.《论语·季氏》C.《孟子·尽心上)D.《汉书·艺文志》11.北宋政坛有“新党”与“旧党”之争。

“新党”的领袖是A.苏轼B.司马光C.王安石D.周敦颐12.科举制度创始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3.春秋战国时期,大力开垦土地、发展小农、以“驱农归战”为目标的是A.楚国B.齐国C.吴国D.秦国14.在儒家经典中,通常用来表示“贤人”的词是A.君子B.巨子C.超人D.达人15.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A.王实甫B.汤显祖C.关汉卿D.孔尚任16.春秋时期,共同语被称为A.雅言B.国语C.官话D.通语17.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以木结构为主B.以石结构为主C.以碳结构为主D.以竹结构为主18.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A.夏代B.商代C.周代D.秦代19.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发明渔网的是D.盘古20.《四库全书》编纂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21.唐代时亚洲有两大文明,一是迅速崛起的伊斯兰大帝国,另一个就是A.波斯帝国B.印度义明C.希腊文明D.唐代文明22.男方到祖庙占卜女方名字,卜得吉兆后备雁往告女家,属于“周公六礼”中的A.纳吉B.纳采C.纳征D.请期23.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观点的是A.程颐B.朱熹C.顾恺之D.王夫之24.《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A.五国风B.八国风C.十二国风D.十五国风25.唐代建议国君恢复春秋时期采诗制度的诗人是A.杜甫B.高适C.白居易D.张九龄26.追求“天地与我同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精神境界的是A.孔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2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A.汉代经学B.建安风骨C.行业禁忌D.律诗定型28.中国的翻译文学始于A.佛教文学B.道教文学C.基督教文学D.伊斯兰教文学A.唐代中叶B.北宋初年C.南宋初年D.明代中叶30.“车站”的“站”一词借自A.藏语B.朝鲜语C.蒙古语D.维吾尔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

00321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绪论名词解释文化内涵:指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统文化: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文化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文化传统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民族文化:指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一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名词解释地缘: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的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大一统: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壮大,曾起到重要作用简答题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开始他们的文化历程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深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的主要情况是什么青藏高原是地势最高的地区,曾居住过吐蕃羌人云贵高原是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蒙古高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没有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有猃狁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蒙古满族等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鲜卑契丹金人满族等,起源于这一地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相间湖泊众多居住苗蛮山越等族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秦汉时期百越名族的居住地后来还有傒俚僚等族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和分期是什么中国五千年来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的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 是作用于人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 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诚的最高境界是“真”。(3 分)与“诚”密切相关的是“信”, “信”也有真实的意思,其有两层含义,一是讲信用,一是信任。两者之间具有因 果关系,只有自己讲信用,别人才会信任你。信来源于诚,诚是信的基础。经过儒 家和其他各家的反复提倡,真诚有信这种道德规范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所 普遍尊崇的美德。(3 分) (评分说明:结合上述内容,能谈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给 4 分) 48.论述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1 页(共 3 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41.简述中国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
(2)水利的兴修。
(3)运河的开凿。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
(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力。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3.简述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标志。
(1)环境标志。
(2)性别标志。
(3)体型标志。
(4)年龄标志。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余每点给 1 分,满分 5 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3 页(共 3 页)
绝密★启用前
2023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者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内涵:(1)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但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可以属于文化范畴;(2)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3)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产品:分广义文化产品与狭义文化产品,广义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文化产品专指精神文化产品,纯粹的实用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耗材,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反复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者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或者标志作用的事物,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项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与之相关的人文化事项,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成为一种潮流文化政策: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政策和对策原则文化观念:一定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说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上层文化:宫廷文化或者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他的历史传播一般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介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既不依赖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与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创造、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文化观念:文化观念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

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

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1)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2)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了训练和作文训练。

汉语的主要特点1) 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 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 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1)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 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 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4) 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外,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简述“十恶”的内容。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很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 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意义:1)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

“中”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庸”即“用”,“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即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

1) “中体西用论”;2) “全盘西化论”;3)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为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域外。

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国文化概论(00321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2)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答:(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点2:简述“狭义文化”的特征。

答:(1)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2)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考点3:简述国别文化形成的原因。

答:(1)有着共同的文化源;(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

考点4: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考点5: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答:1)自然环境。

注意: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自考口袋笔记000321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口袋笔记0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1-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依据目录绪论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生产经济文化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第三节中国的民族科技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第五章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第三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第四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第五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第六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第三节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文化事象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第四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绪论“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化”的本义是改易。

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因此,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

)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者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内涵:(1)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但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可以属于文化范畴;(2)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3)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产品:分广义文化产品与狭义文化产品,广义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文化产品专指精神文化产品,纯粹的实用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耗材,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反复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者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或者标志作用的事物,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项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与之相关的人文化事项,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成为一种潮流文化政策: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政策和对策原则文化观念:一定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说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上层文化:宫廷文化或者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他的历史传播一般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介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既不依赖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与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创造、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文化观念:文化观念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1 +1 府兵制: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

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名,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3 察举: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查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4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

孔子最早提出了这个原则,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

5 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6 广义文化:(1)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它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7 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思想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最基本的要求;重要思想是“礼”,“礼”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

道家: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儒家旗鼓相当,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影响在超脱、在艺术。

在人生观上崇尚“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崇尚“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

但后期的法家使“下约君”的一面畸形发展,主张对民宗严刑峻法,对后代中国政治影响极大,负面作用极深。

墨家: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墨子学派的出现时哪个时代私有生产大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思想的代言人。

阴阳家:阴阳家的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都有很深的影响,民间的各种禁忌迷信多为阴阳五行思维方式下的产物。

8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9 谚文:是朝鲜创制的音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2024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 00321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 00321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句出自A.《易·贲卦》B.《说苑·指武》C.《论语·雍也》D.《礼记·中庸》2.《尚书·禹贡》以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A.五州B.六州C.八州D.九州3.以文章见长的方苞属于A.吴学派B.扬州派C.桐城派D.淮阳派4.清代实行“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其中“丁”指A.土地税B.盐税C.人头税D.商税5.持“清虚自守,卑弱自持”人生观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6.秦朝负责监察百官和司法审判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尚书7.呼韩邪单于率部众归降西汉,这一史实发生在A.汉文帝时期B.汉武帝时期C.汉宣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8.“重农主义”作为一种国家观念起于A.商B.西周C.春秋D.战国9.唐朝皇帝被推举为众多民族的A.大单于B.天可汗10.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A.长安B.大梁C.洛阳D.临淄11.晚唐陆龟蒙撰写的记述各种农具的著作是A.《梦溪笔谈》B.《天工开物》C.《四库全书》D.《未耜经》12.意大利方济各会士乘船到达泉州,后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大主教的是A.孟德高维诺B.八思巴C.马可·波罗D.利玛窦13.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瓦是A.矩形瓦B.绳纹瓦C.菱形瓦D.琉璃瓦14.有“一菜一格、百菜百格”之称的菜系为A.鲁菜B.川菜C.粤菜D.湘菜15.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的医学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脉经》D.《灵枢》16.依据我国民间计时制度,1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A.0.5个小时B.1个小时C.2个小时D.3个小时17.我国传统铁匠行的祖师是A.鲁班B.李耳C.螺祖D.黄帝18.北宋中期以后形成的新儒学为A.礼学B.明学C.文学D.理学19.依据《礼记·曲礼》,天子死曰A.崩D.亡20.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A.仁爱B.中庸C.中和D.诚信21.流传于中国的北传佛教属于A.大乘佛教B.小乘佛教C.上乘佛教D.下乘佛教22.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教育观点的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荀子23.京剧脸谱的“黑色”表示A.忠烈正义B.阴险狡诈C.刚正稳健D.鲁莽豪爽24.《诗经》中展现朝廷之音的是A.风B.雅C.颂D.兴25.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表示“给牲畜喝水”的“饮”读A.一声B.二声C.三声D.四声26.朝鲜文属于拼音文字,其字母来源于A.叙利亚字母B.斯拉夫字母C.古印度字母D.独创字母27.《仓颉篇》一般用作A.识字教材B.法律教材C.医学教材D.农耕教材2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复习

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321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文化”的界定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第一章一、中国地理特征及气候变化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四、古代区域文化简况五、地域文化的作用六、古代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得失第二章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二、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三、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创造四、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七、唐朝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对宋的影响八、唐宋间的社会文化变革九、元朝时期政治文化及民族融合十、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时期的政治十一、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士大夫的文化活动目的:1、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相关概念、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的概念与外延、文化的分层、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中国文化的分类。

2、中国地理的特征及气候变化特点,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原因,古代保护利用自然的得失,尤其是黄河问题。

3、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及重大事件。

重点与难点: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2、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第三章一、生产生活文化二、农耕灌溉文化的内容三、农政思想的内涵四、市商贸易的以文促商模式五、手工业的行业管理范围六、衣、食、住、行的文化含义七、家庭与社区的文化管理八、传统科技的文化特性九、四大发明的历史启示第四章一、宗法制二、君主制及其特点三、科举制的地位与作用四、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五、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与特点六、皇家贵族礼制七、庶族平民礼俗目的:1、传统生产生活文化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观念,领会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及其影响、传统的市商贸易文化、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文化及其特征、社区组织的文化聚合家庭、家族及其相关活动,民族科技文化的天文历算走向及相关成就,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学的理论即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四大发明的技术成果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及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

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

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

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3、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天下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

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最求统一,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15、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16、三是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化发明者。

”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

据《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话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通过考古发掘和人类文化学研究证明,五帝传说并不完全是后人的向壁虚构,它映现着某种历史真实。

17、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

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

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录,后期则多是争辩的论说。

2.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

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

学派与学派之间也不断地在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18、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

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

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19、西域: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当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

广义的西域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

20、察举制: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21、永嘉之乱:八王之乱时,混战中的诸王招引匈奴乌桓、鲜卑贵族助战,大河南北从此成为匈奴鲜卑人的世界。

晋永嘉二年(308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

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22、三省六部制:隋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同执宰相之职。

并非必要,但在黄帝心目中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23、一条鞭法:明朝万历年间曾有过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即“一条鞭法”。

那是中唐两税法的继续,内容是把田赋。

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24、摊丁入亩:一条鞭法在清朝进而变为“摊丁入亩”-“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赋税制改革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明清特别是清朝中期以后的社会发展,是受惠于康熙雍正年间的改制的。

但不论是一条鞭法还是摊丁入亩,都不过是两税法的延续,其立意不过是在国家税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增加朝廷收入,其政治观念的内涵仍未摆脱重农主义范畴25、乾嘉学派:明朝的灭亡,告诉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所以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这样的工作在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一、简述“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二、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答:(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三、什么是两个文化层面,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答: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1)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

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

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

四、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答:(1)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

(2)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五、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别。

答: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是什么?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在中国文化领域里,它不仅要关注一切上层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层民俗文化的诸多成果。

它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人门课程。

七、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答:(1)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

中国文化概论在文化的外延问题上与大文化的概念一致,但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尽量注意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

(2)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本课程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不是某一个历史时期具体地理环境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