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271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5.png)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历史演变、重要文献和传统文艺形式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自由、人权B. 家庭、尊老C. 个人主义、竞争D. 社会福利、民主答案:B. 家庭、尊老2.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运动,其目的是:A.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C. 恢复传统文化价值观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3.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答案:B. 《水浒传》4. 唐伯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其_____________而闻名。
A. 诗词创作B. 书法艺术C. 戏剧表演D. 绘画作品答案:D. 绘画作品5. 以下哪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A. 京剧B. 芭蕾舞C. 摇滚乐D. 现代舞答案:A. 京剧二、问答题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答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庭观念、尊老敬老、孝道、礼义廉耻等。
家庭观念和尊老敬老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尊重。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重。
礼义廉耻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基,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和交流中不断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解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重要的文献?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思想和言行。
2024年4月北京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2024年4月北京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94617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5.png)
2024年4月北京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句出自()。
A.《易·贲卦》B.《说苑·指武》C.《论语·雍也》D.《礼记·中庸》2.《尚书·禹贡》以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A.五州B.六州C.八州D.九州3.以文章见长的方苞属于()。
A.吴学派B.扬州派C.桐城派D.淮阳派4.清代实行“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其中“丁”指()。
A.土地税B.盐税C.人头税D.商税5.持“清虚自守,卑弱自持”人生观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6.秦朝负责监察百官和司法审判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尚书7.呼韩邪单于率部众归降西汉,这一史实发生在()。
A.汉文帝时期B.汉武帝时期C.汉宣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8.“重农主义”作为一种国家观念起于()。
A.商B.西周C.春秋D.战国9.唐朝皇帝被推举为众多民族的()。
A.大单于B.天可汗C.天子D.大帝10.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
A.长安B.大梁C.洛阳D.临淄11.晚唐陆龟蒙撰写的记述各种农具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天工开物》C.《四库全书》D.《来耜经》12.意大利方济各会士乘船到达泉州,后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大主教的是()。
A.孟德高维诺B.八思巴C.马可·波罗D.利玛窦13.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瓦是()。
A.矩形瓦B.绳纹瓦C.菱形瓦D.琉璃瓦14.有“一菜一格、百菜百格”之称的菜系为()。
A.鲁菜B.川菜C.粤菜D.湘菜15.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的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脉经》D.《灵枢》16.依据我国民间计时制度,1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
《中 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中 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fa28a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e.png)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能够对中国文化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广袤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掌握中国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格和风格。
探讨地理环境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中国文化的起源了解中国原始文化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掌握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和特点。
2、夏商周三代文化熟悉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文化成就。
理解三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主张。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4、秦汉时期的文化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统一。
掌握秦汉文化的主要成就,如史学、文学、科技等。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文化多元。
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新发展。
6、隋唐时期的文化掌握隋唐时期的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与文化昌盛。
了解隋唐文化在诗歌、书法、绘画、科技等领域的辉煌成就。
7、宋元时期的文化熟悉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
掌握宋元文化在理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8、明清时期的文化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专制、经济发展与文化总结。
分析明清文化在小说、戏曲、考据学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伦理道德型文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
分析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2、重人文轻自然的文化倾向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文领域的重视和对自然科学的相对忽视。
2024《中 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2024《中 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5e5a4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b.png)
2024《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旨在帮助自学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欣赏和传承能力。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使自学者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弘扬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1、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认识地理环境在塑造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经济模式、政治格局和民族性格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中国文化的起源掌握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文化特征,探讨中国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先秦时期的文化熟悉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传承,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3、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文化了解秦汉大一统文化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宋元明清时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深入理解儒家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信,以及儒家的道德伦理、政治思想和教育观念。
2、道家思想领会道家的道、无为、自然等核心思想,以及道家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独特看法。
3、佛教思想掌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中国的文学艺术1、古代文学熟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体会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书法绘画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脉络、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欣赏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3、音乐舞蹈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形式、风格和文化内涵。
(五)中国的科技成就1、古代科技掌握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学、四大发明等领域的重要科技成就。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ec6b8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e.png)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
A. 儒家文化B. 道家文化C. 法家文化D. 阴阳五行学说答案:D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的是()。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B3.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
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易、乐、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经、史、子、集、诗、词答案:A4.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5. 中国古代文学中,被誉为“诗史”的是()。
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苏轼答案:A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属于历史小说的是()。
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7.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形容的是()。
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答案:A8.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应天府书院D. 嵩阳书院答案:A9.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中,位于湖北的是()。
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答案:A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园”中,位于苏州的是()。
A. 拙政园B. 留园C. 网师园D. 狮子林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是()。
A. 和谐B. 忠诚C. 孝道D. 礼仪答案:ABCD2. 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E. 《春秋》答案:ABDE3. 中国古代的“五行”指的是()。
A. 金B. 木C. 水D. 火答案:ABCDE4.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
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E. 《礼记》答案:ABCD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43ac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e.png)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多元性与包容性B.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C. 封闭性与开放性D. 传统性与现代性答案:A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报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话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计算机答案:A3.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其核心是()。
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4.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
A. 道B. 德C. 无为D. 自然答案:A5.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其核心是()。
A. 法B. 术C. 势D. 刑答案:A6.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兼爱B. 非攻C. 节用D. 尚贤答案:A7. 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兵法B. 兵势C. 兵形D. 兵略答案:A8.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其核心是()。
A. 阴阳B. 五行C. 阴阳五行D. 五行相生相克答案:C9. 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
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经络学说D. 脏腑学说答案:A10.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其核心是()。
A. 抒情B. 叙事C. 议论D. 描写答案:A11.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其核心是()。
A. 笔墨B. 线条C. 色彩D. 构图答案:A12.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其核心是()。
A. 木结构B. 石结构C. 砖结构D. 土结构答案:A13.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其核心是()。
A. 自然B. 人文C. 宗教D. 政治答案:A14.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其核心是()。
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A15.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其核心是()。
A. 民俗B. 民间C. 民艺D. 民情答案:A16.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其核心是()。
A.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答案:B17.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41010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f.png)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1 页(共 3 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41.简述中国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
(2)水利的兴修。
(3)运河的开凿。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
(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力。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3.简述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标志。
(1)环境标志。
(2)性别标志。
(3)体型标志。
(4)年龄标志。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余每点给 1 分,满分 5 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3 页(共 3 页)
绝密★启用前
2023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4年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73b1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e.png)
2024年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单选题(共20题)1.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2.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3.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4.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仁B.义C.礼D.智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6.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7.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这位“天师”是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10.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1.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B.团结C.和平D.统一13.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14.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5.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1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18.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 年B.1582 年C.1682 年19.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20.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二.问答题(共2题)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2.“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第2卷一.单选题(共20题)1.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2.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A.查B.验C.测D.切3.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4.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5.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6.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bcd4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6.png)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一、引言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礼仪、习俗、节日等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对于自考本科的学生来说,掌握中国文化概论的重点内容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全貌,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文化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体系,包括思想、道德、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狭义的中国文化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文化的特点包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并存、融合创新等。
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吸收了多种外来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同时,中国文化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
三、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高峰期和转型期。
萌芽期是指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发展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发展,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高峰期是指唐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达到了巅峰状态,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成果;转型期是指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中国文化逐渐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四、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墨家提倡平等、博爱、互助,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公正平等。
这些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五、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绘画、音乐、戏曲等多种形式。
中国传统艺术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多种外来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0135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自考00321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引言自考00321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重要的自学考试科目,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情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总结并分析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考试概况自考00321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考察:1.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如文化认同、价值观等;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和哲学,如儒家、道家等;4.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持续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00分,及格标准为60分。
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问答题。
分析真题以下是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的主要内容及分析:真题一题目:请解释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概念。
分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解释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概念。
考生需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列举并解释其中的核心概念。
真题二题目:请阐述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分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阐述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并分析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可以通过引用儒家经典著作中的相关理论进行解答。
真题三题目:请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分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考生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可以从道德观念、社会关系、家庭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论述。
真题四题目:请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分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考生需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
可以从文化认同、价值观、科技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总结通过对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考试主要关注以下内容:1.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概念和特点;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和哲学;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7483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6.png)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复兴儒学B.全盘西化C.发展生产力D.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2.【单选题】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A.7 亿棵B.8 亿棵C.9 亿棵D.0 亿棵3.【问答题】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4.【单选题】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5.【单选题】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6.【单选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7.【单选题】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8.【单选题】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9.【问答题】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是什么?10.【单选题】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和哲理性B.时代性和民族性C.哲理性和趣味性D.趣味性和娱乐性11.【单选题】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B.后天物质的创造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D.后天修养与精神12.【单选题】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A.西汉时期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D.魏晋时期13.【问答题】勤农观14.【问答题】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15.【单选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道安B.慧远C.道生D.僧肇16.【单选题】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A.陶弘景B.张鲁C.张道陵D.葛洪17.【单选题】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2022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2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f0fc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0.png)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考古发现,黄河流域远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建筑结构多是A.半地穴式B.干栏式C.木石式D.并干式2.先秦时期,法家文化源于A.齐鲁之地B.三晋之地C.荆楚之地D.闽南之地3.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农学家是A.李悝B.傅玄C.贾思勰D.徐光启4、南北朝至唐朝中期,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作用最大的是A.皇家园闹的建设B.山岭资源归王朝C.陵墓周边的绿化D,牧马场地的广布5.泰汉时,连接湘江和漓江的是A.灵渠B.阳渠C.利漕渠D.平虏渠6.明清时期,桐城人以文章扬名,形成了“桐城派”。
下列属于该流派代表人物的是A.黄宗羲B.姚鼐C.戴震D.曹雪芹7.据《商君书》和《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A.尚公义B.尚兼爱C.以刑去刑D.以非为是8.武丁以后,殷人祈祷的主要神灵是A.超自然神B.天神C:地神D.祖先神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出自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10.西域都护府始设于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宣帝时期11.先秦名家流派的公孙龙、惠施探讨了事物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2.汉武帝为整治商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两税法B.一条鞭法C.摊丁入亩法D.告缗法13.《七发》为汉代枚乘所作,其文体是A. 赋B.绝句C.律诗D.词14.隋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A.分封制B.行省制C.州县制D.亭里制15.宋代有一种“走马灯”游戏,透明的灯笼点上里面的蜡烛就可以自动旋转,该游戏利用的原理是A.热气的动力学B.流体的动力学C.力矩平衡D,胡克定律16.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特殊作用,明朝著名的传教士有A.利玛窦B.汤若望D.迦叶摩腾17.下列选项中,曲折地表露民族意识的作品为A.《实娥冤》B.《汉宫秋》C.《西厢记》D.《赵氏孤儿》18,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文献是A.《诗经》B.《尚书》C.《淮南子》D.《汉书》19.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桑蚕业起源于A.后稷B.伏羲C.共工D.嫘祖20.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寿绵长”的花是A.月季B.腊梅C.荷花D.菊花21.辛亥革命后,剪辫子和穿中山装成为“咸与维新”的象征,这属于A.阶层标志B.仪礼标志C.政治标志D.职业标志22.我国传统手工业“熟行莫出,生行莫入”之说反映的是A.祖师崇拜B.师徒传承D.合作互助23.下列选项中,产生于宋代的法医书籍为A.《洗冤录》B.《难经)C.《灵枢》D.《素问》24.周朝王位传递实行A.昭穆传承制B.兄弟相及制C.父子相承制D.嫡长子继承制25,东汉初年,为避光武帝刘秀讳,将“秀才”改称A.人才B.茂才C.玉才D.贤才26.中国古代法律的中心任务是A.政治制裁B.经济制裁C.文化制裁D.刑事制裁27.中国舞蹈的巫舞和乐舞之分始于A.夏代B.商代C.周代D.秦代28.汉语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金达菜” 就是借自于A.朝鲜语C.满语D.维吾尔语29.提出语言“约定俗成”理论,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问关系的是A.孔子B.曾子C.孟子D.苟子30.下列造项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是A.《周易·系辞下》B.《论语·述而》C.《礼记·王制》D.《典论·论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5a5b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9.png)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摘要:一、前言1.自考本科重点简介2.中国文化概论的重要性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1.古代文化的起源2.封建时期的文化发展3.近现代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汉字与汉语2.思想体系3.艺术表现形式四、中国文化的分区概述1.北方文化2.南方文化3.少数民族文化五、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1.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3.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六、总结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的意义2.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正文:【前言】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是为了帮助考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以及当代价值与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考生提供参考。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1.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等时期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果丰富多样,如甲骨文、青铜器、礼乐制度等。
2.封建时期的文化发展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的传入与融合,以及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近现代文化的变革与创新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近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汉字与汉语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内涵。
汉语则是一种声调语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
2.思想体系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
这些学派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
3.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中国文化的分区概述】1.北方文化北方文化以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e3efda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9.png)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321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文化”的界定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第一章一、中国地理特征及气候变化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四、古代区域文化简况五、地域文化的作用六、古代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得失第二章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二、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三、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创造四、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七、唐朝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对宋的影响八、唐宋间的社会文化变革九、元朝时期政治文化及民族融合十、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时期的政治十一、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士大夫的文化活动目的:1、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相关概念、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的概念与外延、文化的分层、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中国文化的分类。
2、中国地理的特征及气候变化特点,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原因,古代保护利用自然的得失,尤其是黄河问题。
3、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及重大事件。
重点与难点: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2、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第三章一、生产生活文化二、农耕灌溉文化的内容三、农政思想的内涵四、市商贸易的以文促商模式五、手工业的行业管理范围六、衣、食、住、行的文化含义七、家庭与社区的文化管理八、传统科技的文化特性九、四大发明的历史启示第四章一、宗法制二、君主制及其特点三、科举制的地位与作用四、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五、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与特点六、皇家贵族礼制七、庶族平民礼俗目的:1、传统生产生活文化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观念,领会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及其影响、传统的市商贸易文化、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文化及其特征、社区组织的文化聚合家庭、家族及其相关活动,民族科技文化的天文历算走向及相关成就,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学的理论即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四大发明的技术成果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及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全)1-301.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的含义⑴文的本主是错画,也就是花纹的意思⑵化的本义是改易⑶文化很早就已合成2.广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点⑴是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⑵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⑶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狭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求⑴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⑵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历史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⑶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4.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的区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而文化则指的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
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5.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统一性表现在:多元性在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境内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统一性在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就是在统一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其形成原因⑴有着共同的文化源⑵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互相促进⑶汉族文化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6.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上层文化是由统治阶级和上层文人创造的,其传播途径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
而底层文化是由广大人民创造的,它主要是*人们的口头才得以传播的;联系:无论是上层文化不审底层文化,它们的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虽然在后代有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互相关联、互相补充。
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这由这两个文化面联合构成的。
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就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荟萃。
7.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是:传统文化指历史上贵留下来的所有人文精神的总和,是全部的文化遗产,带有整体性。
文化传统就比较概括一点,它指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具有稳固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它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产生,并与那个时代相适应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又通过不断的传承逐渐积淀下来,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因而就带有各个时代的普遍特性。
8.文化传统有那些性质和特点:特点: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时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性质: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
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9.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基于文化的本源和沿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文化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
这种认识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但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10.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⑴一切文化事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⑵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1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与西方文化截然对立的,而应该是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才是符合时代文化潮流的。
12.如何掌握中国文化的理论体系:⑴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⑶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⑷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⑸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13.地理地人类文化发展当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着自然提供给它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化的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
因此,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要注意的是,为了解文化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是互动的。
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深。
同时,地理对人文的影响,也不是简单的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其间还有复杂的中介内容14.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
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
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15.中国古代的几条交通线:我国古地理专家从新石器文化遗址的颁布,发现了远古中国的交通线。
大致沿渭水、黄河、济水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
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三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一条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的曲阳,南至河南新乡,都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存在。
另一条在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
列西的一条,则在今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带。
16.中国近千年气候变迁的趋势和分期: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主要有温暖期、寒暖交错期、方志时期(寒冷时期)、仪器观测期。
18.气候变化与饥荒有没有直接关系?为什么?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是有直接关系的。
中国的灾害性气候非常多,旱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关的蝗灾病虫害等。
特别是自中国的气候转入寒暖交错期后,灾荒疾病随之增多。
大水之后往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往有蝗灾。
19.从地理条件说明中国为什么不能走古希腊式的文明道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然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去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
地理特征决定着中国古代不可能走古希腊式的文明道路。
古希腊文化产生于地中海的半岛和岛屿,各地理单元都有着很大的独立性,而地理环境的独立性决定着每一个地域上的人口构成的相对单纯;而且那里不太适宜农业,这又决定着它经济上对外依赖性,海上贸易及掠夺盛行,曲此一个商业形态的城市民主文明得以形成。
而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大地域上的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
在中国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依*的不是战争,而是联合和融合。
中国的文明道路既不同于古埃及、巴比伦,更不同于古希腊,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20.中国大一统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天在大一统的观念是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统治者追求统一而逐渐形成的。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在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论,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21.中国文化的地缘特征:中国文化的地缘特征不同于现代的观念。
它所指的是当中国文化中民调整期怕,与北方范围更加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地理的角度观察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应该特别注意与北方边地草原人的地缘关系,那里蔵着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秘密。
22.中国的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移动的趋势:每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他们的后方。
实际上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南移。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对峙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
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23.元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是互相对峙的形势: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的现象起了新的变化,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
北方在经济上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单一农业经济占上风;而在南方,早已经过去这样的阶段而进入农工商留全面兴旺的局面。
处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它的立国精神都是陈旧的得小农的,因此它从来不懂得在国家政策上保护南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从而南对峙,变成政治与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真正开始24.九州的划分及不足:九州分别是冀、讼、青、扬、荆、豫、梁、雍。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代限制,中国其他的地理上自成一体的区域没有涉及到。
25.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
因为人得向提供物质的自然讨生计,这是自然环境决定地域人群文化样式的第一个层次,越是人类生活的早期,这一层次的内容起的作用越大。
西方有史学家曾经提出自然的挑战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原因。
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就不能理解了26.典范人物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感知,乡土意识由此而来,一个地区典范人物的业绩,能持久地感动他的乡亲,中间起得要作用的就是这种乡土意识。
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27.司马迁史记里把中国划分为: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的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
一是山西地区(即关中)二是山东地区(大臻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三是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28.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地域文化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外在条件的变化,可以使一个地方经济及附着在经济之上的文化现象兴衰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