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
“江阴板块”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兼与“晋江板块”的比较研究
块 97 , .% 上市企 业 主要 集 中在 境 外 , 企业 融 资 的 主 要渠道 也在境外 。 3 规 模经 营。“ 阴板块 ” . 江 通过 资本市 场培 育大 企业 、 集 团 , 大 打造 出了一批在 江苏 省乃 至 全 国都 具 有较 强竞争力 和较高 知名度 的“ 企业航母 ” 。以上 市 公 司为骨干 , 江阴形成 了 以大企业 、 大集 团为 主 的规 模经 济模式 , 大大提 升了江 阴市规 模经 营 的竞 争力 。 20 0 9年 , 阴市华西村 、 江 阳光 、 长江 、 澄特 钢 以上 新 兴 市公 司为 主体 的企业集 团成 为江 阴市 四家 最 大 的企 业集 团 , 他们 的年销售 收入 都超 过 20亿元 , 中华 0 其 西村 集 团 的销 售 收 入 达 到 37 7亿 元 , 6. 阳光 、 长 新 江 、 澄 特 钢 的 年 销 售 收 入 分 别 为 24 4 2 14 兴 3 . 、2 . 、 2 5 9亿元 。2 0 0. 0 9年 , 阴市有 4 江 9家企 业 销售 收 入 超 过 10亿元 。2 1 0 00年 , 阴市 8家跻 身 “ 国民 江 中 营企 业 5 0强 ” 0 的企业有 7家是 上市 公 司 , 上市 的 未
中共郑州市 委党校 学报 2 1 0 1年第 3期( 总第 1 1期) 1
J u n lo e P r c o lo P h n zo ncp lC m t eN . 2 1( m, o r a f h at S h o fC C Z e g h u Mu iia o mi e o 3 01 S 1 ) t y t u 1 1
收 稿 日期 :0 1 0 —2 21— 1 0
作者 吉林 延 边人 , 士 , 硕 中共 江 阴 市委 党校 教 师 。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之一,也是一座拥有丰富产业资源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江阴市的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江阴市需要制定有效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和对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本文将对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为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江阴市地处苏南经济圈,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包括纺织、机械、化工、轻工等传统产业。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技术进步的加速,这些传统产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下降等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
江阴市还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对江阴市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江阴市应当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创新密集型产业转移。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多元化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江阴市应当鼓励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相关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拓展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推动产业与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综合效益。
3.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江阴全国百强县(市)之首的转型之路
江阴:全国百强县(市)之首的转型之路作者:苏小梅白冠华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01期2009年,江阴市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连续7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一名。
江阴,正站在一个重要的经济转型“拐点”上。
过去,是荣耀也是包袱;未来,孕育着新的辉煌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站在这个关键的时代节点,江阴的转型之路怎么走?市委书记朱民阳告诉记者:企业家+科学家+资本家,就是转型大赢家。
企业家办起了研究院。
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移步换位”,让江阴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转型之路。
截至2010年上半年,江阴已累计引进海外领军型留学归国人才创业项目97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600个。
与此同时,全市7个行业的500多家重点企业,与200多家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了长期技术合作,建成省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省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
如果说,乡镇企业时代“老板+星期天工程师”的组合,是为了把技术变为产品、卖个好价钱;那么,今天,江阴一大批迅速崛起的科技创业家,同样将创业之手紧紧搭在了市场的脉搏上。
截至2009年底,落户江阴的87个“530”项目中,已有43个实现了销售,远景能源、迈康升华、力博医药、凯路威等一批科学家企业已成为全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新领军。
与此同时,全市规模企业今年以来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11项,已形成产品销售30亿元。
2010年春节刚过,以“小老板”众多闻名全国的江阴市周庄镇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该镇10名企业家共同筹资2.5亿元,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乡镇创投基金——中科双盈创业投资基金。
周庄因此被称为“中国PE(私募股权投资)第一镇”。
中科双盈创投基金的成立,标志着周庄的民间资本告别了低成本竞争和扩张,闯出了一条实业转型与资本转型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转型”的民间资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中科双盈基金成立不到6个月就实现了赢利,累计对外投资额超2亿元。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是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江阴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产业基础,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竞争,江阴市的传统产业已经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
一、江阴市产业现状分析江阴市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其中纺织、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6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43.5亿元,各行业增速与江苏省平均水平持平或略高。
江阴市拥有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好,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
比如传统产业的生产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新兴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发展速度较慢等问题。
1. 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传统产业是江阴市的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可以采取智能制造、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减少人为成本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通过技术升级和优化设计,改善产品性能和质量,建立品牌信誉度,同时也增加产品溢价能力。
(3)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协调与配合。
江阴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加强各个环节的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以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2. 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江阴市正在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掘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2)扩大市场规模。
需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培育人才。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
1. 政府引导和扶持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投资引导、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手段,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作为江苏省经济强县,拥有较发达的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
然而,这些传统产业在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压力下,正在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
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江阴市需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一、路径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加速,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江阴市可以着重发展卫星通信、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以新能源和环保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以此为引领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支持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江阴市拥有一批颇具实力的本土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产业集群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单一产业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要形成产业升级必须打破产业壁垒,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建设和优化,加大聚集效应,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二、对策1、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紧密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点,通过城市与乡村间的互补合作,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综合效益,实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2、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研发能力提升。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优惠税收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强创新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3、加强政府支持和规范化管理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与企业、社会各方面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政策,从政策制定、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洪文琴【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江阴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率先发展之路.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面前,江阴的经济发展更处于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提升转型、实现优化发展的重要拐点.因此,本文总结特点、分析形势、明晰思路以便进一步加快江阴经济转型升级.【期刊名称】《江苏商论》【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新形势;江阴;经济转型【作者】洪文琴【作者单位】中共江阴市委党校,江苏江阴2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3.16近年来,江阴始终坚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打造产业强市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强化发展导向,加强政策服务,集聚创新要素,传统优势产业支撑大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发展规划导向鲜明。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发展理念,编制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江阴的发展蓝图。
坚持将开放园区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高新区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级综合保税区,青阳园区规划加快建设,培育发展了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同时,不断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全市形成了冶金、纺织、金属制品、车船装备、化纤、机械等六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74.6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357.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54.5:44.0。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4.5%。
同时,由规模企业支撑大局。
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4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519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74家,“江阴板块”拥有44家上市公司,2016年募集社会资本达120.7亿元。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城市之一,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就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进行研究。
1. 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江阴市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但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制造阶段。
应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
2. 发展现代服务业:江阴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基础,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
可以通过引进知名企业、设立金融中心、培育创新企业等方式,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3.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江阴市是江苏重要的农业区域,但农业发展仍然困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
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4. 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江阴市拥有众多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完善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2. 加强人才培养: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在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加强市场开拓: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加强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路径和对策,可以促进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江阴市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进行研究。
路径一: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
高端制造业是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江阴市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并引进高端制造业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对策一:建立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人才。
江阴市应该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包括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合作平台。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对策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
江阴市政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路径二: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升级。
现代服务业是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重要方向。
江阴市应该加强对服务业的支持,培育并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对策一: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服务业投资。
江阴市政府应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服务业企业投资。
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扶持政策,提供优惠条件和创业支持,鼓励创新创业。
对策二:提升服务业质量,满足消费需求。
江阴市应该加强服务业的培训和提升,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及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升级。
而实施的对策包括建立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业质量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江阴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江阴民营经济状况及思考
江阴民营经济状况及思考江阴现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外地人眼里江阴似乎富得流油,一时间江阴逐渐显山露水、声名远播,江阴现象、江阴板块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常用语,放眼望去,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航道里,江阴属下的一艘艘资产在几亿、十几亿、几十亿的“企业航母”正开足马力,乘风破浪全速前进,支撑起江阴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
十几年来江阴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与岁月争分夺秒,为江阴经济打上了腾飞的烙印。
一、江阴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1、核心竞争力强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江阴的私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乡镇企业改制的,他们以前一度追求规模,所谓“船大好远航”,企业规模大,抵御风险水平强。
但是因为发展速度过快,使很多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等无法与发展规模相适合,造成企业漏洞百出,出现了人才流失、投资失败,同时又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很多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
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反思企业发展模式,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自己最擅长的,把企业最核心的部分做好、做优、做强。
例如,江阴双良集团,当时为了扩大规模,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就上了很多新项目,这不但没有给企业增加利润,反而带来了很多负担。
最终,双良集团只有忍痛割爱放弃新项目,把重点、重心放在优势项目上,做好中央空调,今天江阴双良集团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
2、投资科学理性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产生了很多投资机会。
当时江阴也有部分私营企业似乎无法抵抗这种诱惑,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多远化经营的道路。
所谓“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度散投资来降低投资风险。
不过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不但降低了投资的回报,分散的投资也很难使企业形成核心力量。
在市场分工日益细化、高度专业化的大背景下,多元化投资的风险持续增大。
现在江阴很多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这个点,由原来的盲目地多元化投资逐步转变为理性的多元化投资。
江阴企业融资难问题何解
江阴企业融资难问题何解作者:王赵宾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第07期它曾经连续9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之冠,却仍有部分中小企业为贷款而发愁。
作为国内县域经济的样板之一,江阴市充满了太多的传奇。
曾经连续9年蝉联百强县之首,31家上市公司,这是江阴市独一无二的地方。
与温州大量民间借贷不同的是,江阴在产业发展中的融资方式独具特色,但不可否认,当地仍有一些中小企业急等钱用。
在这样一个全国最富裕的县市,出现了与其他很多地方类似的情况—大量中小企业缺钱。
那么,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第一县”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缺钱难题?中小企业贷款难“很多人都知道华西村,但并不一定知道江阴。
”出租车崔师傅告诉记者。
37岁的他,两年前来到江阴。
来这个城市之前,对这里知之甚少。
正如他所说,“华西村”要比江阴的名气大。
但江阴却有一批让人印象深刻的企业。
以村名命名的华西股份、新长江实业、江苏阳光等企业的营收每一个都超过了200亿,西城三联、法尔胜集团、双良集团也都在100亿以上。
他们是江阴市的旗舰队,同时作为县级市的江阴有31家上市公司,总数量甚至超过青海、西藏、宁夏等西部省区。
一切看似都很美好,但现实并不那么简单。
在这些大企业的背后,却是江阴许多中小企业为钱而愁的现状。
“贷款难,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压力比较大。
”江阴市经信委副主任薛德网对记者表示。
薛时常深入企业调研,与当地企业家甚为熟悉,对于中小企业的艰难他深有感触。
江阴市是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不少上市企业都脱胎于乡镇企业。
如华西股份、三房巷、江苏阳光等,但大量的企业还是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它们的贷款难问题不容忽视。
这其中有产业政策限制的新产业,也有传统产业。
薛德网介绍说,光伏企业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由于产能过剩、政策限制,银行对光伏企业贷款卡得比较严。
“银行不给企业贷款,影响当然很大。
现在市场的需求不旺,企业库存在增加,同时企业发展需要流动资金,如果没钱企业发展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到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为江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江阴市产业现状江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以纺织、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为主导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江阴市的工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逐渐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此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明显。
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技术更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强劲。
尽管江阴市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一些企业,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3.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二、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针对江阴市目前的产业现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为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1. 优化产业结构。
应以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主要目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2.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4. 推进智能制造。
推动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中国江苏省的长江河口,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
本文将以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江阴市提供一些建议。
江阴市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江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发展新兴产业。
可以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建设科技园区或产业基地,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并引进相关的投资。
通过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加入到新兴产业中来。
江阴市还应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如今,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江阴市可以通过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技术手段,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应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江阴市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江阴市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可以为江阴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江阴市可以通过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消费环境,吸引更多的客源。
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构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江阴市应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企业。
创新创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可以为江阴市提供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
江阴市可以建设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主要包括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强创新创业支持。
通过这些举措,江阴市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江阴市的经济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和迅速转型,江阴市的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了江阴市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问题。
1. 江阴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江阴市是一座发达的县级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江阴市的经济发展以纺织、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其中江阴纺织占了全国的1/3。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江阴市的传统产业遭遇了诸多挑战,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江阴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首先,江阴市的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核心技术。
其次,传统产业重复建设严重,竞争激烈,资源浪费严重。
最后,江阴市对于新兴产业的关注度不够,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市场占有率低,发展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2. 江阴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思路与措施面对上述问题,江阴市应该采取有力的经济转型升级措施,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进产业链改造和升级。
以提高江阴市的产业附加值、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为目标,针对传统产业的问题和缺点,加快推进产业链的改造和升级,发挥优势,提升质量和效益。
同时,注重合作共赢,加强与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合作,互相支持和帮助,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扶持系统,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转化,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扶持力度,提高经济适应能力。
深入推进“双创”行动,创新创业机制和平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3)加大绿色发展的力度。
实施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方案,鼓励并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阴板块”书写资本新传奇
现在江阴的上市后备梯队是 “ 两个 1 O :企业 1 O强 、高科技 1 0强 ,重视高科技企业是顺应创业 0” 0 0
板的推出,也顺应江阴的产业结构调整
文/ 本刊记者 严学锋 朱志英
19 9 6年,当广东顺德 的一位重 量 级官员问江阴有无上市企业时 ,得到的 是惶恐 的回答 “ 有”—— 到 了 2 1 没 01
到 了 20 0 4年 。江 阴企业 上市十来
社保 、环保 、安保等方面的缺陷等。
2 7年开 始,上市 办投入相 当 的 ∞
商 辅导两 家企业。1 9 9 7年兴澄 股份 成 部 留在江阴 ,将生产基地放到外地。目
精力做私募投资的引进 、 介绍工作 , 组
织了几次私募的引进推荐活动。陈欣表 示 ,私 募实际上是上市办 工作的延伸。 现在私募在江阴很热了 ,上市办转向关 注引进私募 ,让他们在江 阴安营扎寨, 已有逾 7个大型私募在江 阴成立了管理
在企业上市方面 。江 阴也在财务上 后备上市企业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我 审 时度 势给予扶 持。2 0 0 4年之 前 ,江 们 要求货真价实 ,决不允许滥竽充 数,
公 司。
家 ,企业上市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主 要解决 了大企业 的改制问题。以江苏阳 光为例 ,改制需要上交 8亿 ,改制方案 是分 8年 ,每年交 1 亿并银行利息给政 府 ,通过 这样 的形 式,企 业没伤 元气 , 政府也拿到了钱。靠着这一阶段的上市 , 企业突破了产权瓶颈。 生了变化 ,发行体 制从纯行政变为部分 市 场化 ,海 外上 市 的红筹 模式 同期 引
的领先优势。十二五末,江阴的上市公
司数量 目标是超过 5 O家。
缺 乏活 力 ,很 多濒 临倒 闭。1 9 9 6年,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第一篇: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2011-12-01 内容摘要: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构建健全高效的金融体系作为重要保障,其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建立资本市场与创新产业相连接的市场化机制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并探索出“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发展道路,其实践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关键词:经济转型,资本经营,经验,启示,江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牢牢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和资本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八连冠”,2008年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在江阴市创新发展的实践中,资本经营战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有名的“江阴板块”,同时为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提供了高效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出“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发展模式。
一、江阴市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助推经济转型的基本情况自1997年2月江阴第一只股票——“兴澄股份”(现更名为“模塑科技”)上市以来,目前已有30只股票通过各种方式成功上市,并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上市公司群体——“江阴板块”。
“江阴板块”是反映江阴经济发展特色的旗帜,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开创了江阴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一)“江阴板块”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截至2011年6月,江阴的上市公司共计29家,有30只股票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共募集资金258亿元。
行业集中分布于机械、纺织、冶金、化工、轻工、电子、生物制药、新能源等。
江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践的探析
管理规定进行 审批 、 准或备案 , 核 在管理 服务 、 资本运 作 、 生产许可证 申领 等方 面给予支持 , 对列入重点项 目计划 的
“ 制性 ” 突出表现在 信息 技术 突破 、 能源发 展 、 强 , 新 生物 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开发 方面 , 必将 引发一批 高速度 、 长周 期增长的新兴产业 , 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 巨大而深远 的影
为引导社会资金投 向,0 4年起 , 阴市根据 国家 产 20 江
业政策和江苏省 、 无锡 市产业发 展和产业 布局规 划 , 结合 该市实际 , 每年编制和修订 了< 阴市制造业结 构调整指 江 导 目录》 。对列入鼓励类 目录的项 目, 按照 国家有关投 资
与前两轮产业革命 不同 , 新一轮科 技革命 , 很大程 在 度上是 由于 能源 和环境 两个外 部 硬约束 的倒 逼 , 具有 更
阴市正处 于全面小康 向基本现代 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 处在
新 — 轮 经 济 转 型 的 关 键 时期 。 这 次 经 济 转 型 的核 心 是 向
展资源。
( ) 内外 环 境 变化 催 生转 型 升 级 三 国
创新 型经 济转 型 升级 , 创新成 为经 济发 展 的主要 驱 动 使
响。 目前 , 经过地方政 府和企业 的共 同努 力 , 江阴在新 能 源、 生物 医药 、 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已经有 了一定基础 。 只要 抓住机遇 , 有可能形 成后发优势 , 上世界新科 技革命 就 跟 的步伐 , 在未来 的发展 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 多的发
现了从农业经 济向工业经济 的历史转变 ; 第二次转 型以扩 大对外 开放为动力 , 实现 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 ; 目前 , 江
从 国际经 济环境看 , 国际金 融危 机带来 全球产业大 调 整大变革 , 不仅制造业 转移的趋势 没有改 变 , 同时出现信 息软件 、 服务外包等加快迁移的新趋 势 , 口资源 、 进 引进设 备 和技术 的成本 明显降低 , 为江 阴加快产业 升级 、 推动经 济转型提供 了有利 条件 。从 国内经济环境看 , 国务院新近 颁布 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 , 批准 了新一轮江 苏沿海地 区发展规划 , 江阴在更大 范围 内整 合资源 、 为 调 整结构 、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 了广 阔的空间。只要江 阴
江阴资本经营:新苏南模式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江阴资本经营:新苏南模式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作者:戴子刚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5期摘要:金融是经济的命脉。
受我国金融体制的制约,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很多。
江苏省江阴市的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放宽了当地的金融资本管制,使24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超过了当地银行的存款总额。
该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排名,已经连续七年第一名。
江阴资本运作的创新实践,是对新苏南模式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其成功经验对于各地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关键词:资本经营资本市场江阴模式重要启示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十二五”重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GL-14001。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強调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事实上,直接融资问题很难得到真正解决。
究其原因,直接融资受到现行金融体制的制约,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近年来,由于江阴市的干部群众真正实现了思想解放,放宽了当地的金融资本管制,使得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超过了银行。
江阴把引进企业投资基金、风险基金、产业基金作为资本经营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股权投资也成为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并行的重要融资形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本市场的宽松发展,使该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实现了“七连冠”。
江阴的资本经营实践,不仅是对原苏南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现行金融资本市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示范作用。
一、江阴资本经营的基本经验江阴市推进企业上市的经验是丰富的、鲜活的,他们把资本经营提升到发展战略的层次来认识和组织实施,靠“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机制来推进资本上市。
其基本经验是:1.通过政府统筹协调营造强势发展氛围强化资本经营意识。
江阴市委、市政府领导敏锐地意识到: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主体,做大做强企业应当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和企业自身的动力,但在目前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条块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的情况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县域工业经济转型途径研究
县域工业经济转型途径研究江阴市工业经济发展特征及转型升级迫切性1.工业经济发展特征江阴市作为我国“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乡镇企业改制的阵痛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工业经济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工业经济支柱地位突出。
江阴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从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GDP比重从59.34%调整为56.95%,十年来仅下降2.3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34.36亿元上升为2012年的6460.99亿元,12年内翻了三番多。
此外,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江阴市的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逐年提高,产业发展正悄然转型。
企业“橄榄型”分布特征显著。
江阴地区规模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企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橄榄型”分布特征,大中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多。
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003.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高达92.91%。
从企业的规模化分布来看,江阴市亿元以上大型企业较多,其中华西村、新长江实业、兴澄特钢、三房巷集团、阳光集团、海澜集团、澄星实业、新扬子船厂等8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200亿元,西城三联、法尔胜集团、双良集团、华宏实业、利电能源等5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5家企业超50亿元,8家企业超30亿元,14家企业超20亿元,25家企业超10亿元[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江阴作为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一直以来较为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共研发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到2012年底,全市近7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均设置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3%的平均水平。
其中省级以上创新研发机构超过100家;建成“三创”载体面积200多万m2,一批“530”项目注册落户在高新技术创业园、百桥生物科技园、临港新城软件科技园等三创载体内。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了地区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的加大,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从2005年的68.3%上升到2012年的75%,7年内上升了6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2011-12-01内容摘要: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构建健全高效的金融体系作为重要保障,其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建立资本市场与创新产业相连接的市场化机制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并探索出“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发展道路,其实践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关键词:经济转型,资本经营,经验,启示,江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牢牢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和资本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八连冠”,2008年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在江阴市创新发展的实践中,资本经营战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有名的“江阴板块”,同时为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提供了高效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出“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发展模式。
一、江阴市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助推经济转型的基本情况自1997年2月江阴第一只股票——“兴澄股份”(现更名为“模塑科技”)上市以来,目前已有30只股票通过各种方式成功上市,并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上市公司群体——“江阴板块”。
“江阴板块”是反映江阴经济发展特色的旗帜,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开创了江阴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一)“江阴板块”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截至2011年6月,江阴的上市公司共计29家,有30只股票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共募集资金258亿元。
行业集中分布于机械、纺织、冶金、化工、轻工、电子、生物制药、新能源等。
2010年在国内上市的17家股份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5.24亿元,净利润11.38亿元,总资产达499.5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2.05%,市值总计800.84亿元;境外上市的1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1.8亿元,净利润34.46亿元,总资产达389.89亿元,市值总计441亿元。
“江阴板块”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数量多、质地优。
一是数量多。
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5月31日,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合计2201家,“江阴板块”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全国国内上市公司数量的1%,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
二是质地优。
“江阴板块”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全国行业龙头,旗下共有20多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国同行第一。
2.市场分布广泛。
目前“江阴板块”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共计19家,其中主板15家,中小板3家,创业板1家;境外上市公司共计10家,11只股票,其中中国香港1家,新加坡7家,韩国1家,伦敦1家,在新加坡上市的扬子江船业同时还在中国台湾发行了股票。
3.上市方式多样。
一是自主发起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方式,有15家公司国内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这是“江阴板块”上市采取的主要方式。
二是买壳上市,如澄星股份等4家企业。
三是捆绑重组改制上市。
典型案例是南京中达(现更名为中达股份)。
4.后备力量充足。
目前江阴有9家公司已上报中国证监会等待审核,5家公司在江苏证监局辅导,6家公司股改即将结束进入辅导期,上市后备企业100多家。
(二)“江阴板块”对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通过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做大做强“江阴板块”,对江阴地方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支撑了地方经济稳步增长。
29家上市公司所在的24家集团公司综合经济总量占到了江阴市工业经济近三分之一。
2011年江阴市重点重大项目中上市公司所在集团投资的工业项目达12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103亿元,预计新增产值312.73亿元。
2.带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从“江阴板块”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看,一是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
二是用于发展高新技术,实施跨行业发展,向新兴产业拓展。
三是用于中小型上市企业新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近两年新兴战略性产业中的一批中小型企业陆续上市,为江阴产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3.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江阴上市公司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科技技术水平。
江苏阳光成为中国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法尔胜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委员会(ISO/TC105)秘书处担纲单位。
阳光、双良、长电科技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吉鑫科技先后申报了11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专利填补了国内低温球铁铸造技术的空白。
双良的“多断式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被评为中国优秀发明专利等。
4.对区域企业科学发展的示范效应显著。
已上市公司所引发的财富效应激发了江阴非上市企业的积极性,纷纷加入上市后备军,上市氛围浓烈。
在上市孕育期内,这些企业需要规范经营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需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主动改善盈利模式、提升技术水平、重视引进人才。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上市队伍中,“江阴板块”的示范效应与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区域内的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家素质、企业经营环境大幅提升和改善,为江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5.促进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活动为银行资产的运用提供了新的场所,也吸引了更多资金流入,使得银行的资金量更加充裕;而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导致的竞争态势,也倒逼金融服务业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大力推行综合性、多样性经营,进一步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二、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经验总结江阴市大力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助推经济创新发展实践,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其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引导的前瞻性和敏锐性是“江阴板块”成功的先决条件“江阴板块”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前瞻性、敏锐性的战略思考,紧紧抓住资本经营这一主线,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赋予了资本经营战略不同时期的历史内涵。
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江阴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机遇,早在1994年就果断提出了资产重组、资本经营的发展思路。
为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之路,江阴市于1996年成立了企业股份上市指导小组,引导支持企业大胆上市。
在政府引导下,短短3年时间,就有中达股份、澄星股份、法尔胜等一批企业集团成功上市,成为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大亮点,“江阴板块”由此得名。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初,江阴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历史机遇,于2003年正式提出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即通过资本经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江阴板块”,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为此,2003年江阴将原有的上市指导小组改为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面领导部署全市企业上市工作。
同时设立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等工作。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15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专门协调解决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全市之力扎实推进上市工作。
在此过程中,由于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国内上市大门被迫关闭。
面对新情况,江阴迅速调整上市策略,国内不行就主攻国外,鼓励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在市政府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积极应变的推动下,2003年至2007年期间,江阴又有13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国内上市6家,海外上市7家,迅速扩容壮大了“江阴板块”。
第三阶段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时期新形势下,江阴市政府审时度势,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出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新兴产业发展为主导,以资本运作为推手,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资本经营新战略。
为此,江阴在2011年出台了《江阴板块“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下一阶段资本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
在新的发展战略引导下,自2009年以来,“江阴板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已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将传统产业向高新化、高端化转变,进一步做强做优“江阴板块”;另一方面,新增8家企业在海内外成功上市,其中有一批企业涉足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揭开了“江阴板块”结构调整的新篇章。
(二)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是“江阴板块”成功的关键因素江阴在实施资本经营战略过程中,不仅在规划上高瞻远瞩、科学引导,而且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的原则不动摇,切实调整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成为“江阴板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是在资源配置上做好服务。
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坚持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但在土地、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配置上,根据企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经济效应和投入产出比、项目科技含量、国家产业方向和环境保护等情况,对重点企业实行资金、人才、政策等生产要素倾斜和集聚,加快企业规模化发展速度。
二是在审批环节上做好服务。
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重组改制、资产评估确认、审计确认、股权转让、土地处置、项目报批以及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等环节,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心协调,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大大提高了上市成功率。
三是在培养上市后备力量上做好服务。
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对全市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盘查,将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纳入后备企业库,加强联系和服务;通过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会议推动、现场办公、政策宣传等多种形式,激发企业上市热情,坚定企业上市信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对接,如与银行、创投、风投、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与上市成功企业的帮扶对接、与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培训对接等,运用市场力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
(三)健全配套政策,强化制度执行,是“江阴板块”成功的重要保障一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为有效推进企业上市,江阴适时推出了各项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资本经营道路。
(1)减轻上市成本。
上市当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分两年奖励给企业,总量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2)解决企业用地。
上市企业需要的用地优先解决。
(3)酌情减免有关规费。
企业资产转让、置换过程中的规费,在政策范围内,根据实际酌情减免。
二是完善金融配套体系。
江阴市设立了1亿元的政府风险投资基金、5亿元的光大创投基金和每年1亿元的“三创”载体建设[①“三创”载体建设是指“创新、创意、创业”项目的载体和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