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管理学流派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十大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学派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卷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吴永林一、考试题目论战略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二、考试方式说明本课程期末考试的形式为论文撰写,每位同学独立完成。

三、具体要求(1)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十个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和观点,融合十个学派的一些要素,在系统理解“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给出你自己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以及论述。

(2)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左右。

(3)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逻辑清楚,论证充分。

(4)在大标题下可以自己拟定小标题或副标题(可以针对某一理论或学派)。

(5)论文装订要求:试卷(即本页)放在首页,论文(A4纸打印)顺序左侧装订在其后。

(6)论文要A4幅面打印,小4宋体,单倍行距,默认页边距及页面设置。

(7)行文格式、注释及参考文献等,严格遵照《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格式规范。

(8)论文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截止时间:2012年6月12日中午12点前,地点:四教814;电子版发至:*************.cn或者*****************.com四、成绩评定对论文的成绩评定包括九个方面,具体指标及分值的分配如下表。

论文成绩评定表(本试卷只1页)论战略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摘要战略管理理论从产生到现在先后产生了多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什么是战略管理,本文以明茨伯格所归结的战略管理理论十大学派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梳理出了理论发展的大致规律,重点分析了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本文认为推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战略管理理论不断的趋于完善。

关键词:战略管理十大学派推动力量1 战略概念的界定和本文的研究范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明茨伯格对企业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多样化的战略定义。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简述与评价 (2)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简述与评价 (2)

战略管理“十大学派”简述与评价1998年,明茨伯格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企业战略研究方法论的十大学派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以及对前面九个学派进行组合的构造学派。

十大战略学派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各执一词,难以统一起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些战略学派也曾盛极一时,成为主流。

20世纪70年代,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是主流:80年代到90年代初,定位学派是主流。

在达到声誉的顶峰之后,这些学派又逐渐走下坡路。

而除构造学派的后面六个学派从80年代以来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其可操作性低,仍无法成为主流。

这种“各领风骚若干年”的现象其实也不奇怪,它说明三点;(1)战略的形成很复杂,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2)人们对战略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即使是现在,这个认识过程也还远远没有结束:(3)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可能超出了战略学派的适用范围,因而某些学派可能会显得过时。

(1)设计学派设计学派是典型的深思熟虑型战略学派,认为战略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分离的过程,环境稳定,目标明确。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塞兹尼克、安德鲁斯和纽曼,认为制定战略就是确定其自身条件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匹配,基本模型是SWOT,即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以及所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前提条件是:(I)战略形成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II)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III)战略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分离的过程,战略家制定好一套完整的战略后交给其他人去执行;(IV)战略形成的模式应保持简单。

该学派没有明确的学科基础,但类似于建筑学。

比较机器隐喻的特征可以认为,设计学派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机器隐喻,战略家把组织当成机器,其战略思维具有机器隐喻的特征。

采用设计学派的组织往往是比较正规化的机构,这一点与机器隐喻也相吻合。

战略历程-战略的十大流派(最新整理)

战略历程-战略的十大流派(最新整理)

战略历程—战略管理十大学派设计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认为战略制定是个确切定义的过程[编辑]设计学派简介1 设计学派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整个发展过程比较波折,到20世纪80年代仅剩下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佛战略思想”。

它是以SWOT分析为基础,倡导“企业内外匹配”为座右铭的。

1962年,钱德勒(Chandler)在其所著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成必须随企业的战略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根据这一观点,设计学派的代表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在1965年编写哈佛教科书时,提出了如前所述的战略的四种构成要素,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制定战略的影响。

此外,他还把战略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认为制定战略就是围绕发展核心能力,在内外部进行平衡,实现匹配的过程。

[编辑]设计学派的理论模型 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是领导者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并建立了知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战略形成模型。

这一模型也是计划学派的基础。

该模型表明,形成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外部因素和组织因素进行匹配。

正如安德鲁斯所指出的那样,“战略是对公司的实力和机会的匹配。

这种匹配将一个公司定位于它所处的环境之中”。

因此,该模型考虑了企业面临的威胁与机会(外部评价)和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因素(内部评价)。

有关这一模型的主要假定也反映了该学派的主张: (1)战略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因此,企业组织既不能靠直觉发展战略,也不能以自然形成的方式实现。

相反,企业组织应当经过尽可能仔细慎重的考虑才能形成战略。

(2)主要的领导人应当承担整个战略形成过程的责任。

他不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但他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设计者。

(3)制定战略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设计。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管理学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1、管理学的流派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

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

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2013年10月24日 14:27 来源:企业管理网作者: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完整版)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完整版)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2013年10月24日 14:27 来源:企业管理网作者: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中的结构学派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中的结构学派
武钢多元化经营的“自觉”阶段刚起步一年多,其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 察。值得提及的是,武钢根据战略的转变,同时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这 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众多关键因素之一。
2、结构:从工厂制到母子公司体制
“组织结构服从企业战略”——这是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在其成名作《战略与 结构》(1962)一书中,向人们揭示的企业成长的一个基本且至关重要的原 则。其含义是:某项企业战略的实施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来支持, 企业战略的转变必须会引起其组织结构的变革,新的企业战略在原有的组织 结构框架中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作为企业成长的一项基本原则,钱德勒关 于美国企业的研究结论同样适用中国企业。
但是,组织结构的变革与调整仅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成功的因素之一(显 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想使武钢集团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全面成功,武钢还 应该同时重视其它因素的作用,例如外部资源的利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以及企业文化的重塑等等。
结构学派的贡献
结构学派对战略管理的贡献不小,它给战略形 成这个混乱的领域带来了秩序,尤其有很多的 文献和实践活动。
亨利·明茨伯格
谢 谢 观 赏 !
结构学派的前提条件
4、战略管理的关键就是维持稳定,或者至少 大多数时候是适应性的战略变化,但会周期性 地认识到转变的需要,并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的 前提下管理那个混乱的转变过程。
结构学派的前提条件
5、相应地战略制定过程也就既可以是一种概 念性的设计或正规计划,又可以是系统分析或 领导的远见,也可以是共同学习或竞争性的权 术,集中表现在个人认识、集体社会化或者是 简单地对环境的反应;但每一种都有自己存在 的时间和自己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些战略形 成的思想学派自身就代表了特别的结构。 6、战略采取了计划或模式、定位或观念,甚 或策略的形式,但也都以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 情形出现的。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明茨伯格、阿尔斯特朗和拉蒙珀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

此外,在斯坦纳、艾考夫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推荐下载】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推荐下载】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键入文字]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下面是一篇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战略管理学派:设计学派简介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

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1。

现代管理学流派笔记摘抄(3篇)

现代管理学流派笔记摘抄(3篇)

第1篇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形成了多种管理理论流派。

以下是关于现代管理学流派的笔记摘抄,旨在梳理和总结各流派的核心观点和方法。

一、行为科学学派1. 代表人物:-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 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2. 核心观点:- 强调人的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 研究个体的需求、动机、态度和人际关系。

- 重视员工参与、沟通和团队建设。

3. 管理方法:- 需求层次理论:关注员工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 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员工天生懒惰,需要严格管理;Y理论则认为员工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愿意承担责任。

- 双环学习:通过反思和修正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学习能力。

二、系统学派1. 代表人物:- 卡斯特(Ralph Katz)- 卢森斯(James G. Thompson)2. 核心观点:-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 强调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 关注组织的适应性和变革能力。

3. 管理方法:- 系统分析:通过分析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找出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

- 系统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和环境条件,设计合适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 系统控制:通过反馈机制,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决策理论学派1. 代表人物:- 霍尔(Herbert A. Simon)- 马克汉姆(Richard L. Cyert)- 马奇(James G. March)2. 核心观点:-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 研究决策过程、决策结构和决策方法。

- 强调信息收集、评估和选择的重要性。

3. 管理方法:- 决策树:通过分析不同决策方案的可能结果,选择最佳方案。

- 决策矩阵:考虑多个决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 决策规则:建立一系列决策准则,简化决策过程。

战略思想十大流派

战略思想十大流派

战略思想十大流派战略思想十大流派(Ten Schools of Thought)战略管理学派发展的动因以竞争层次和范围变化为核心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层次的不断提高对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促使了战略学派不断地向前发展。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认为同质的,人是完全有理性的“经济人”,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新古典管理学视为“黑箱”的企业,认识到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和企业利益攸关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而这些观点这在战略管理中的学习学派、文化学派和权势学派中都有所体现。

同时研究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行为科学的不断发展,也促进战略管理学派的发展。

比如认识学派中就借鉴了大量的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成果。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事件对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

如关键行业解除政策管制、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

特殊事件对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环境学派的产生,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得西方企业普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这让一些学者重新认识企业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970年代后期出现的环境学派最主要一个观点就是企业战略是企业对外界环境的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

加里·哈默和C.K.普瑞哈拉德在《竞争大未来》一书中指出,面向未来的竞争是多阶段的竞争,包括竞争产业远见与智力领先;竞争缩短发展路径;竞争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竞争是构想给顾客带来何种崭新的益处或构想有何种全新的方法让顾客得到现有益处竞争;第二阶段的竞争就是如何积极使未来产业结构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竞争;第三阶段竞争重心已转向功能、成本、价格及服务都相当确定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地位的竞争上。

战略思想十大流派•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企业家学派(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认识学派(The Cognitive School)•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权势学派(The Power School)•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al School)•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6)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
(1950年代末期)
代表人物: 查理·林德布罗姆《“蒙混过关”的科学》(1959) ; 詹姆斯·布雷恩·奎因《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1980) ; 彼得·圣杰《第五项修炼》(1990); 加里·哈默、C.K.普瑞哈拉德。
学习学派
学习学派的观点:
同学 你比较赞成哪个学派的观点呢?
谢谢您的聆听!!!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的观点:
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思维和社会交互的过程, 它把个体的集合连接到组织这个整合实体之中,着 眼于共同利益,确立了组织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同等 地位,有利于建立整体观念。
文化学派
对文化学派的评价: 如果说定位学派的的缺点是人为的精确
性,那么文化学派的缺点就应是概念的模糊性, 它赞成战略管理的连贯性。但是文化学派引入 了社会过程中的重要的集体思维,确立了组织 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同等地位,有利于建立整体 观念。
权力学派
对权力学派的评价: 战略制定是有关权力的,但它不仅仅是关
于权力的问题,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还有利益 共同的一面,这种共同性就表现为其它战略学 派观点。
(8)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
(1960年代后期)
代表人物: 艾瑞克·莱恩曼《长远规划的组织理论》(1973); Peters和Waterman《追求卓越》(1982) ; 博格·沃纳菲尔德《资源为本理论》(1984)。
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就是企业观察了解环境 并保证自己对环境的完全适应。两个组织在一 个类似的环境中怎么能够成功地采用完全不同 的两种战略。
(10)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 (1970年

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

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

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战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大可用于国家,小可用于个人。

系统的战略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目前战略管理理论已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也”。

外国人翻译成“战略是国家大事”。

而战略的概念在用于企业后,便成为指导企业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实力确定经营目标、分配关键资源、组织各类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进行一个好的战略管理,不仅是企业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演变。

战略思想10大流派是战略管理上十分着名的思想。

由明茨伯格、阿尔斯塔兰德和兰佩尔等梳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及结构学派等十大流派。

但是只有把这几个学派整体来看,才是完全的理解战略管理。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10大学派的优缺点。

一、设计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是有控制、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设计学派是一个精确定义的过程。

主张的是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执行。

代表人物:安得鲁斯(哈佛商学院教授)1971年《公司战略概论》主要观点:战略规划是有一个有意识控制的思想过程,战略的规划和控制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

企业战略管理应当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贯彻上佳的战略应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充足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主要贡献:SWOT分析模型(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设计学派的优点:将战略当成概念化(conception)的过程,强有力的CEO在该学派论点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设计学派在可操作性强,或稳定性强(不确定性小)的条件下比较适用。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学科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学科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学科
(3)战略定位的重心是什么?
——明确解决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事关全局
的,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
1956年初,毛泽东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经政治局 几次讨论,他将汇报的问题概括为十大关系。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 对十大关系作了报告。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他又发表讲话,对十大关系作了 进一步阐述。讲话精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关系, 这就是:
• 企业: --战略规划岗位 --投资岗位 • 证券业 --行业分析师岗位 • 政府: --国资委、经委、发改委公务员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学科
5、战略管理学习的核心内容
• 战略管理理论 --资源与能力理论 --知识理论 --协同理论
• 战略管理方法 --环境分析 --内部条件分析 --业务组合规划 --空间布局 --商业模式设计 --战略性资源配置 --战略执行
开拓新的产业或 业务领域机会

目标

步骤

条件

短板
措施
解决战略实施 的执行力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学科
6、特别推荐的战略类书目
• 《战略管理: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系统思维》,希尔、琼斯、周 长辉,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版
•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5年版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学科
(5)战略分析的一般框架
历史研究
现状梳理
方向假设
解决战略提升 的内生力和战 略研究的方向
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方案规划
战略实施保障
解决战略方案 的支撑点
环境模 型
资源模 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与管理学流派一、战略流派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主体)在一定时期(时间)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内容)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形式)。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二、管理流派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

管理学各流派的演进路径: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演进路径中,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1、管理方式研究领域哈默(M .Hammer )和钱比(J .Champy )的《企业再造》;2、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彼得•圣吉(P . M .Senge )的《第五项修炼》. 经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哈默尔(Gary Hamel )和普拉哈拉德(C .K . Prahalad )的《竞争大未来》、波特(M . E . Porter )的《国家竞争优势》. 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40年代) 组织 (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 领导科学 (经理角色70年代) 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 (90年代)【经营理论研究演进路径:参考资料 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W.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一、管理学的规定性管理学的规定性是指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而管理学的规定性又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哈罗德•孔茨(H Koontz,《管理学》):——“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詹姆斯•H•唐纳利(J.H.Donelly,《管理学基础》):——“讨论只与某一待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即管理学说是研究有限资源的管理.罗纳德•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企业的性质》)——“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罗纳德•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质:即经营是与市场打交道,它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则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而获得最佳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尽管它要对市场上价格作一定的反应.如果按照科斯的定义,那么管理学就应该以这么一个规定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JANPAN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二、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1、管理学的流派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3、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题.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分析方法组织行为学派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5O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3、管理学各流派的演进路径(l)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40年代)——组织(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领导科学(经理角色,7O年代)——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90年代)(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20年代)——行为科学(梅奥3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伯法50年代)——决策理论(西蒙6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O-80年代)——?(90年代)(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厂商理论(2O年代)——产业组织(贝恩、40年代)——市场学(科特勒60年代)——消费者理论(70年代)——策略学(战略管理)(波特80年代)——?(90年代)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演进路径中,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 管理方式研究领域哈默(M.Hammer)和钱比(J.Champy)的《企业再造》;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彼得•圣吉(P.M.Senge)的《第五项修炼》. 经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哈默尔(Gary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的《竞争大未来》、波特(M.E.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 三、21世纪管理学所面临的课题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士地、资本为主向转以知识与信息为主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上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 6、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7.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