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张爱玲和封锁》ppt精品省一等奖课件 粤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张爱玲和封锁》ppt精品课件 粤教版

高中语文《张爱玲和封锁》ppt精品课件 粤教版

童年时代
•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 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 • 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 ,第二篇小说写 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 •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 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 琴和英文。
张爱玲和她的童年
张爱玲和表姐表弟
张爱玲母亲
年轻的张爱玲
辉煌时期
• 1943年,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 年 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 表了《 第一炉香》 以下简称《 表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以下简称《第一炉 一鸣惊人(这年她23岁,与曹禺十年 香》)后,一鸣惊人 前发表《雷雨》时同岁)。 • 1943年和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 年份。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 名发表了当时最重要的评论文章《论张爱玲的小 说》,同年8月和11月,张爱玲相继出版了她最 最 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也在这一年,张爱玲与才子胡兰成举行了婚礼。 不幸的是,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童年的张爱玲和姑姑
小学时代
• 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 躇,觉得"张煐 "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 字",取名"张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 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 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 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 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 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
张爱玲
张爱玲生平简介
1920年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30日出生於上海, 日出生於上海 1922迁居天津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 和《三国演义》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 红楼梦》 三国演义》 由天津搬回上海 1930改名张爱玲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 太平洋战争爆发 城之恋》 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 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 胡兰成

封锁ppt8 粤教版

封锁ppt8 粤教版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⑥、宗桢为什么要和翠远搭讪? 直接的原因是要躲避表侄董培芝;报复太太。深层原 因是在封锁的非常态下,孤独的宗桢发现了自己的缺乏与 需要。
⑦、宗桢喜欢翠远吗?他为何和她聊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一开始宗桢并不青睐翠远,为了避开培芝,不得已而“调情”。 ⑧、设身处地想想,宗桢在培芝走后,为什么继续他的调情? 第一是出于礼貌,第二是因为闷,无聊,找个人聊聊, 破闷。 ⑨、小说中说:“他们恋爱着了”,你觉得这是真的吗?或者说, 是否至少有那么一刹那,他们彼此迷恋?他们有没有“越轨”的 心理基础? 有。有那么一会儿,他们经由对方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发现了自己的魅力,所以彼此断定对方可爱。
有形的“封锁” 锁”
无形的“封
《封锁》隐喻人性与处境的悖逆:人生 的常态对人实际是一种封锁,封锁因此成 为人的处境象征;非常态中的人性是开放 的,人的自然欲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 激情的突然迸发,产生越轨的萌想,从而 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反封锁,激情封锁了平 庸。
小说主题
通过宗桢和翠远在封锁时的电车上的 短暂情事,让人们看到庸常众生的琐屑无 聊而又悲哀的一面,没有思想,循规蹈矩, 迷失自我。在这里,爱情不再是鲜亮的旗 帜,而是公然调情破闷的幌子。
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欣赏
示例:
富有色彩感的语言
生命像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从拉丁 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 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未免有点隔膜。 这句话运用比喻联想:“生命像圣经”,像《圣 经》经过无数种语言最终译成了上海话一般遥远,因 为译来译去的缘故,使人产生“隔膜”。这是翠远在 不经意的阅卷中,灵光一闪的醒悟——自己与真实生 命的隔膜,就像翻译与原著的隔膜。 抽象的感觉,借助形象的联想,让人突然有所感悟。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封锁》课件1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封锁》课件1

谢谢大家!
文章讲解
一、作者简介
二、作品导读 三、写作手法
一、作者简介
张爱玲—— 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家世 ●才情 ●爱情
张爱玲童年时的照片
一、作者简介
●家世
张爱玲,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 作家。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 名张煐 ,1930年改名张爱玲 。祖父张 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但到 张爱玲的祖父 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母亲 是一个颇具艺术天分和修养的音乐家和 画家。因此张爱玲很早接受了西洋文化, 受到非常完整的教育。但张爱玲的父亲 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人物,抽鸦片,讨 张爱玲的父亲 姨太太,母亲愤而离家出走,张爱玲自 幼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又耳濡目 染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尔虞我诈,使张 爱玲从童年起便有了强烈的孤独感。张 爱玲是孤独的,她笔下的人物也是孤独 张爱玲的母亲 的。
胡兰成
张爱玲与赖雅
中老年的张爱玲
一、作者简介 《封锁》体现了人的 孤独,人与人都被有形无 形的“封锁”隔开 了。……尽管张爱玲很少 在文本中运用“孤独”这 个词汇,但这种孤独感却 已经在“私语”的语境中 倾泻无余。这是一种渗入 到潜意识里的孤独,使得 她的作品常常笼罩着一种 苍凉感。
二、作品导读 环境:被“封锁”的电车里 人物:乘客(主要——吕宗桢、吴翠远) 情节:开端——电车被“封锁” 发展——车上人的不同表现 高潮——吕、吴二人的交谈及心理活动 结局——“封锁”开放,大家都回到自己 生 活的常态
由于她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使 她对色彩、衣饰、音乐、生活场景 都具有别具风格的看法和认识。

衣服
张爱玲遗物●唇膏眼影
一、作者简介
●爱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 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 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 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 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 雅相识于1956年,半年后结婚, 对方是个左派作家,直到1967年 赖雅逝世。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 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卒 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 岁。

张爱玲《封锁》PPT课件

张爱玲《封锁》PPT课件


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 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 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 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 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中聚 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 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又常常 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 读者 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 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 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 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 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 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1、翠远为什么给一个用不很合文法,写吃吃 艾艾句子的男生批了一个A,并且涨红了脸?
非 常 态
因为这学生是胆敢这么毫无顾忌地对她 说这些话的唯一的一个男人。 1、学生看得起她。学生把她当作知己。 (学校里没有人尊重她。) 2、这些语言带有欲望的刺激性。和城市欲 望联系在一起。 所以,她“竟涨红了脸”。 从中也可以看出她自卑感很重,她也 很压抑,虚荣的家庭环境使她不快乐,在 非常态下,她发现了自己的缺乏和需要, 她渴望被人尊重,渴望被家人、社会认同。
阅读宗桢看报,引得周围的人都学样的 段落,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他们的行为心理。 他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
思 考
如何理解“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闲则生事,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只 能徒增烦恼,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一思 考就陷入窘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就会发现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
常态下的男女主人公
身为家庭的顶梁柱日夜奔忙对工作失去兴趣完全褪化成一个赚钱的机器他的身份是会计师是父亲是丈夫是市民翠远唤醒了他男人的意识他竟然能让一个女人脸红使她微笑使她掉过头来原来他还有一个男人的魅况且翠远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你不要她她就悄悄地飘散了

16-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粤教版课件:5封锁:陌生的视角

16-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粤教版课件:5封锁:陌生的视角

的是逢场作戏,甚至是像木头一样毫无生气,翠远的
渴望一开始就定错了对象,是错了位的、滑稽的。那
么后文激情的迅速消解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句段 剖析
(3)宗桢断定了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她是你 自己的一部分,她什么都懂,什么都宽宥你……仿佛 说:“瞧你这张嘴!”
剖析:宗桢是一个会计师,日常做着枯燥的工 栏
宗桢这样的好男人不会为电车上偶然的春心萌动付出 栏

行动,他不会付出爱,他只需要解乏,需要放松,而
链 接
这些完成了,他们的关系也就完成了。
事后,他甚至已不再记得翠远的脸了,对自己的
创举却是历历在目,他欣赏的是自己的冒险。在宗桢
看来,那只是实实在在的一次“调情”。
拓展 探究
通过宗桢和翠远在封锁时的电车上的短暂爱情,
不了身的危险。翠远其貌不扬,内敛,节制,庄重,
像教会派的少奶奶,却还没有结婚,她是一个好女

人,没有成就感的压抑的工作环境,刻板的虚荣的
目 链
家庭氛围,她不快乐,她渴望背叛自己,渴望刺激,接
渴望被诱惑。愿者上钩。
方向说话办事。
(10)乘龙快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
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字词 积累
(11)无恶不作: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12)潜移默化:潜,暗中,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陌生化的文学效果。
句段 剖析
(5) ①他在这里看报,全车的人都学了样……他
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②一只乌壳虫……在装死么?在思想着么?整天 栏

封锁ppt17 粤教版

封锁ppt17 粤教版

1955年秋张爱玲远赴美国定居,结识剧作家 赖雅(Ferdinand Reyher),并于同年8月第二 次结婚。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但物质生活 艰难。在赖雅的劝说下,她打掉了孩子,两人过 着相濡以沫的生活。赖雅长期患有背痛,并时常 中风,最终卧床不起。1967年,赖雅病逝,解脱 了张爱玲,也带走了她的所有 精神眷恋。此后她长期闭门谢 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 95年9月一个人孤独的离开人 世,享年七十五岁,那一天正 是中秋节。
张爱玲早期作品中,没有一篇是歌颂母 爱或父爱的,相反却塑造了一些暴戾毒辣的 母亲,例《花凋》中,川嫦的母亲怕暴露自 己的“私房”,不愿拿出钱为生命垂危的女 儿治病。《多少恨》中的虞老头为自己晚年 能再度浪荡,纠缠着女儿做有钱人的妾。— —这些“无爱”的表现,造成了人物的孤独。 《封锁》更是体现了人的孤独,人与人都 被有形无形的“封锁”隔开了。……尽管张 爱玲很少在文本中运用“孤独”这个词汇, 但这种孤独感却已经在“私语”的语境中倾 泻无余。这是一种渗入到潜意识里的孤独, 使得她的作品常常笼罩着一种苍凉感。
吴家是一个新式的,带着宗教背景的模范家庭。家里竭力鼓励 女儿用功读书,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了顶儿尖儿上——一个 二十来岁的女孩子在大学里教书!打破了女子职业的新纪录。 然而家长渐渐对她失掉了兴趣,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学生。她 家里都是好人,天天洗澡,看报,听无线电向来不听申曲滑稽 京戏什么的,而专听贝多芬瓦格涅的交响乐,听不懂也要听, 翠远不快乐。
通过对小说环境、人物形象的分析,你认为“封锁”有 怎样的寓意? 现实是单调、乏味、平庸的,在有序的生活轨道上, 人背负着应有的责任,承受着固有的压力前行。而电 车上的“封锁”引发了人心蓄积已久的躁动,让人从 常规脱缰而出,是人性的一个出逃机会,也是一次解 放。日常生活封锁了人性,非常态中,人性是开放的, 人的自然欲望 得到释放,并导致 激情的突然迸发, 产生越轨的萌想, 从而对日常生活 构成反封锁。

封锁ppt14 粤教版

封锁ppt14 粤教版
宗桢:好男人。琐屑平庸,思想简单,甚至都不能觉得自己的 缺乏和欲望。
翠远:好女人。其貌不扬,内敛自制,她的欲望就是背叛自己, 渴望刺激,渴望诱惑。
小说主题
通过宗桢和翠远在封锁时的电车上的短 暂情事,让人们看到庸常众生的琐屑无聊而 又悲哀的一面,没有思想,循规蹈矩,迷失 自我,蛇鼠两端。在这里,爱情不再是鲜亮 的旗帜,而是公然调情破闷的幌子。
⑥、宗桢为什么要和翠远搭讪?
直接的原因是要躲避表侄董培芝;报复太太。深层原 因是在封锁的非常态下,孤独的宗桢发现了自己的缺乏与 需要。
⑦、宗桢喜欢翠远吗?他为何和她聊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一开始宗桢并不青睐翠远,为了避开培芝,不得已而“调情”。 ⑧、设身处地想想,宗桢在培芝走后?为什么继续他的调情?
第一是出于礼貌,第二是因为闷,无聊,找个人聊聊, 破闷。 ⑨、小说中说:“他们恋爱着了”,你觉得这是真的吗?或者说, 是否至少有那么一刹那,他们彼此迷恋?他们有没有“越轨”的 心理基础? 有。有那么一会儿,他们经由对方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发现了自己的魅力,所以彼此断定对方可爱。 卡车隆隆驶过时的特写镜头。单纯的男子、娇羞的女人
⑩、封锁解除了,宗桢“遥遥坐在他原先的位子上,……做了 个不近情理的梦”。如何理解?
生活回到原地,是一个象征,事如春梦了无痕,宗桢这样 的好男人不会为电车上的偶然春心萌动付出行动,他不会付出 爱,他只需要解乏,需要放松,而这些完成了,他们的关系也 就完成了。
事后,他甚至已不再记得翠远的脸了,对自己的创举却是 历历,他欣赏的是自己的冒险。在宗桢,实实在在的那只是一 次“调情”。
她家既有前朝的豪华,
而其本人又很早接受了西洋 文化,因此曾受到非常完整 的教育。但父亲抽鸦片,讨 姨太太,母亲愤而离家出走, 张爱玲自幼就失去了正常的 家庭温暖,又耳濡目染了封 建大家庭内部的尔虞我诈, 不仅形成孤独、敏感的内省 个性,还使她过早地积累了 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习 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 着周围的世界。

封锁ppt9 粤教版

封锁ppt9 粤教版

小说鉴赏
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 来的曲,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 样往前移── 完……开电车的人眼睛钉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 不发疯。 "叮玲玲玲玲玲,"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小点, 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
文 章 情 节 分 析
◎ 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人们眼中轨道的形象。 引人遐想。
文 章 情 节 分 析
◎ 一个连串的反语正说,说尽了宗桢对董培芝 的鄙薄。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第五课:封锁—制作:陈振凯
小说鉴赏
宗桢道:"你不是自由的。即使你答应了,你家里 人也不会答应的,是不是?……是不是?"
◎ 谈话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主题,这当然应 该是宗桢的目的。
•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女主人公 •他又开了灯,乌壳不见了,爬回窠里去了。 ---男主人公
文 章 情 节 分 析
◎ 压抑自己的个性,缺乏外界的交流造成了, 女主人公的自我封闭。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第五课:封锁—制作:陈振凯
小说鉴赏
然而家长渐渐对她失掉了兴趣,宁愿她当初在书本 上马虎一点,匀出点时间来找一个有钱的女婿。
◎ 家庭对他失去了兴趣,因为她不能给家庭 带来荣耀。
该死,董培芝毕竟看见了他,向头等车厢走过来了, 谦卑地,老远的就躬着腰,红喷喷的长长的面颊,含有 僧尼气息的灰布长衫──一个吃苦耐劳,守身如玉的青 年,最合理想的乘龙快婿。
作者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到十分细致的地方,洞察了 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第五课:封锁—制作:陈振凯
小说鉴赏

封锁ppt15 粤教版

封锁ppt15 粤教版
故事情节
常态: 日常生存状态
常 非常态:日常生存状态被打破了
态 与
(封锁)

常 常态
非常态
常态
态(未封锁) (封锁) (解除封锁)
小说开头是如何描写常态生活的?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
常 庸常的生活周而复始。
电车轨道像曲蟮,抽长了,又 缩短了……没有完,没有完……
态 日常生活就这样重复、无聊。
然而他不发疯。 显示了人们对日常生活麻木
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
传 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
奇 爱 情
成她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 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 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 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
再写出像《金锁记》那般凄美
的文章了。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 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 女张爱玲卒于洛杉矶一公 寓內,享年七十五岁。
他们在什么情形下进入非常态呢?
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没有任何的外部因素的刺激,
他们都永远就是这样的好人,都是现

代文明社会角色和道德角色的出色扮 演者。
但是,封锁了,由于战争,外

部文明本身出现了混乱、无序的状态, 动摇了都市日常生活的秩序。城市里
的电车停止了运行,出现了秩序空白、
态 真空。由此也带来了人的角色的动摇,
他们经由对方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发现了自己的魅力,所以彼此断定对方 可爱。
最后,吕宗桢要了她的电话号码。 至此两个人的欲望交流达到高潮。他们 都摆脱了社会文明角色的约束,回到自 我内心世界。从好人变成了坏人——真 人。欲望解放,人获得了自由。
然而,在他们欲望解放达到高潮的 时候,封锁却解除了。
7、封锁解除了,宗桢“遥遥坐在他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时代
•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 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 • 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 ,第二篇小说写 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 •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 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 琴和英文。
张爱玲和她的童年
张爱玲和表姐表弟
张爱玲母亲
童年的张爱玲和姑姑
求学之路
• 1938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 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 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1939年秋,张 爱玲终于时来运转,得到了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 的机会。此时,《西风》月刊也发表了她的散文 处女作《天才梦》。然而,张爱玲仍然未能摆脱 多舛的命运,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 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与 她的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 约翰大学,又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 为了生活的自立,只得为《泰吾士报》和《20世 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 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 否则太空虚了。 •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 痛快。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 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 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 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 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 砂痣。
张爱玲
张爱玲生平简介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 和《三国演义》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 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 胡兰成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66年离开华盛顿前拍的
悲惨的晚年
• 张爱玲在晚年长期闭门谢客,过着寂寞的 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 地死于洛杉矶家中。
张爱玲语录
•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近视加 深,但还是值得的。 • 有人说:不觉得时间过去,只看见小孩子 长大才知道。我认为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就是每到月底拿薪水――知道一个月又过 去了。但从来没有过这种经验。
《封锁》的视角运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旁 观视角,一类是全知视角(兼杂着人物的聚焦)。
《封锁》中最精彩、最出色的艺术表现是反 讽。在文本中,这是通过宗桢和翠远的相互错位, 他们的激情只不过是没有对象的在想象中的独语, 他们成为不可靠的叙述者,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 之间出现裂隙并相互背离,从而构成对激情的消 解来完成的。也许,这才是"封锁"这个题目的最 大的隐喻意义。
年轻的张爱玲
辉煌时期
• 1943年,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 表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以下简称《第一炉 香》)后,一鸣惊人(这年她23岁,与曹禺十年 前发表《雷雨》时同岁)。 • 1943年和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 年份。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 名发表了当时最重要的评论文章《论张爱玲的小 说》,同年8月和11月,张爱玲相继出版了她最 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也在这一年,张爱玲与才子胡兰成举行了婚礼。 不幸的是,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1946年8月
胡兰成
张爱玲与赖雅,六十年代在华盛顿
不幸的婚姻
• 然而,张爱玲的辉煌转瞬即逝。抗战胜利 后,因与汉奸胡兰成的关系而消沉,很少 有作品问世。 • 1955年秋又告别香港,远赴美国定居,结 识剧作家赖雅(Ferdinand Reyher),并 于同年8月第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两年後,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 《海上花列传》 1995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家庭背景
•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 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 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 全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 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张爱玲从小就会背 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 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 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 洋化的。
从小说类型的元素分析,我们可以把《封锁》 看成是普通意义上的"艳遇"故事。张爱玲对市民 文化的兴趣可能会为此提供一些佐证。但这样的 判断可能隐藏着几个危险。第一,从文本中有意 地剥离出一些元素的分析方法可能会使文本的丰 富性和诸多可能性受到破坏,会把分析引向"艳遇 "故事而不是张爱玲的《封锁》;第二,将《封锁》 归类于"艳遇"故事之后,我们还能得出什么其他 结论呢?对文本的分析来说,虽然有时命名是必要 的,但我们仅能将此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开始,而 不是结论。
萨支山:《封锁》解读(节选)
《封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 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 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 我们可以把电车看作一个封闭的空间,它隔 离了正常的生活空间,人和人之间许多不利于爱 情发展的关系被排除了,只剩下比较单纯的乘客 关系,并且具有了向爱情关系发展的可能性。当 然,还有时间因素,市内交通毕竟不同于长途旅 行,所以张爱玲必须把时间封锁起来,人为地让 时间停滞或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