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文学翻译的历史责任

合集下载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我国对日本文学翻译题材的选择——以有岛武郎的《一个女人》为中心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我国对日本文学翻译题材的选择——以有岛武郎的《一个女人》为中心

至 会成 为 一个 保 守 的 因素 。翻 译 时 就 需 要 与 目标 系 统 的 文学 规范 保 持一 致 。
佐哈尔进而沿两条思路研 究翻译作品和文学 多 元体系的关系, 第一 , 受文化是如何选择要 翻译 的 接 作品的; 第二 , 翻译作 品是如何通过与其他 目的语 言 系 统产 生 联 系 从 而 采 取 特 定 的 准 则 、 有 特 定 的 功 具 能 。众 所 周知 , 四后 我 国掀起 了 翻译 外 国文 学作 五 品 的热 潮 。下 面 将 从 “ 受 文 化 是 如 何 选 择 待 译 作 接
国形 式 主 义和 捷 克 结 构 主 义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出来 的 一 套崭新理论 。该 理论主要探讨 翻译文学 的地位 和翻
缺 的 文学 形式 ;3 当一 个 国家 的 文 学 史 上 出现 重 要 () 的转折 点 , 认 的 文 学 形 式 已无 法 满 足需 要 , 出 现 公 或 文 学 真空 , 没有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的 文学 类 型 时 , 来 模 外 式 就很 容 易 取 得 主 导 地 位 。如 果 翻 译 文 学 处 于 次 J
1 多元 系统 论 理 论概 述
多元 系 统 认 为 , 种 社 会 符 号 现 象 ( 文 化 、 各 如 语 言、 学、 济、 治 、 文 经 政 意识形 态 等 ) 不是 孤 立 存 在 的 都 元素 , 而是 一个 系统 。这 些 系统 是 由若 干 个 不 同 的 系 统组成的、 相互 依 存 的整 体 。任 何 多 元 系 统 都 是 一个 较大 的多 元 系 统 即整 体 文 化 的组 成 部 分 。 因此 , 任 “ 何 一 个 多元 系 统 内发 生 的 现 象 , 不 能 孤 立 地 看 待 , 都 而必 须 与整 体 文 化 甚 至 世 界 文 化 这 一 人 类 社 会 中最 大 的 多元 系 统 中 的变 化 现 象 联 系起 来 研 究 ” 。但 是 ,

佐哈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评说

佐哈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评说
互 作 用 。佐 哈 首 次 将 翻 译 文 学 的地 位 提 高 到 对 文 学 史 、 文 化史 、 翻译 史 的总 体 研 究 上 , 尤其 是 将 翻 译 文 学 纳 入 到 国别 文学的组成部分 , 这 是 佐 哈 的 一 个 创 举 。佐 哈 为 翻 译 文 学 这个“ 弃儿” 找 到 了 国 别 归 属 。 翻译 文 学 从 此 区 别 于 普 通 的
文学翻译 , 后 者 指 的是 一 种 普 通 的翻 译 活 动 而 已 ] 。

引 言
伊塔 马 ・ 埃文 ・ 佐 哈( I t a ma E v e n . Z o h a r ) 是 特 拉 维 夫 大学 文化 学 教 授 、 “ 波特符号学和文学理论” 讲 座教授 , 曾担
任特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小组协调人 ( 1 9 9 3 —1 9 9 5 ) 和 文 化
成不变 , 否则 翻译 起 来 就 会 混 淆 本 来 的 意 思 。 例 如 在 英 美
国家 , 由 于他 们 自己完 善 的 文学 传 统 及各 种 作 品 的 丰 富 性 ,
无 需 借 助 翻 译 作 品提 供 新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模 式 , 因 此 文 学 翻
步 拓 展 。本 文 拟 从 跨 文 化 关 系 角 度 , 以佐 哈 多 元 系 统 理 论 为依据 , 分 析 多元 系统 对 翻译 策 略 的影 响 , 运 用 宏 观 与 微 观 相综合的办法 , 从 外 因和 内 因两 方 面 人 手 , 进 而 提 出佐 哈 多 元系统理论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1 1 。
2 0 1 4年 第 4期 ( 总第1 4 6 期)
牡 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M UDANJ I ANG COLLE GE OF EDUCATI ON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
《 天演论》 桐城气 十足, , 连字 的平仄 也都 留心。
言, 余稍为渲染, 求合于中国之可行者’1。在列 Y [5 强瓜分中国、 民族灾难 日 益深重的中国近代, 林纤
的这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钦佩 的。 然而, 他作为一名翻译家, 我认为, 其译作在中国 读者中的可接受性, 也应该是他进行翻译活动时 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他在译文中为唤起民众爱国 热情所作的努力确实在当时的中国读者中引起了
……那么, 他为什么要干这一手把戏呢? 答案是:
那时的留学生没有现在这么阔气 , 社会上大抵以 为西洋人只会做机器— 尤其是 自鸣钟— 留学 生只会讲鬼子话 , 以算不 了“ 人的。因此他 所 士” 便铿锵一下子…...[3 6 12 2。由此可见, 严复完全是 依照中国古汉语 的标准进行翻译的, 其根本原因 就在于古汉语受到当时知识分子的推崇 , 而他作 为一个留学生, 要向国人译介西方英语 国家的文 学作品, 必须在译文中以良好的古文修养来获得 知识分子阶层的认可, 也只有这样 , 他的译作才能
多元系统” [i7。因此, 一部翻译作品不是孤立存在
的, 它是整个翻译文学系统的一部分 ; 而翻译文学 系统又是整个民族乃至世界文学系统的一部分,
与其他的系统产生各种联系。多元系统理论还指 出, 一个系统的行为模式与它在多元系统中的位
置有关。就翻译文学而言, 当它处于多元系统 中
直接的关系。当时, 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的封建
.
从 多元 系统理论看我 国 两个历史 时期的文学翻译’
口周 瑞, 王建平 饰潭 学外 语 院 大 国 学 溯南湘 潭411105]
摘 要: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 而文学系统本身又处于一个更大的多元 系 统之 内, 也在发生着变化, 且受到社会、 文化、 政治、 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多元 系统理论为依据, 分析 了我 国两个不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地位变迁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地位变迁


引 言
2 0 世纪初是 中西文化交流 的重要时期 , 大量的西方书籍 经翻译被 引进 中国。因此 , 此 时期通常被认 为在 中 国翻译 史上具有举 足轻重 的 地位 。翻译 的重心逐渐 由 自然科学转 向社会科学 , 最后 出现 了文学 翻 译 的繁荣 , 有些翻译作 品保持 至今 。近代 翻译文学虽有“ 不忠实” 倾 向, 但其历史价值却是不可磨灭 的。 “ 假如我们分析晚清翻译时多注意 当时 社会 及文化 层面 的考虑 , 我们会发 现晚清翻译对 翻译活动作 为文化协 商这 方面的研究 , 实在提供 了非常 丰富的材料。 ” 广阔 的文化研究语境 为翻译文学 的研究提供 了必要条 件。本文试图通过 以色列文化学家伊 塔马 ・ 埃 文一佐 哈尔于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提 出的多元 系统 论为参照来 阐明 中国近代翻译文色列 文化学家伊 塔马 ・ 埃文 一佐哈尔 于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提 出 了多元 系统 论 。其 相关著 述最先 收录于 1 9 7 8 年 出版的 P a p e r s i n H i s — t o r i e a l P o e i t c s , 后经进一 步整理 、 完善 , 发表于 P o e t i c s T o d a y 。 多元 系统 论 的理论 根基 是俄 国 的形式 主义 , 特 别是 梯尼 亚诺 夫有关 系统 的论 述 。多元 系统论认 为 : 各 种 由符 号支配 的人类交 际形式 , 应 被视为 系 统, 而不是杂乱无章 的各个 元素的组合 、 排列 。这些符号 系统 不是 单一 的, 固定 的结构 , 而是多元的 , 开放的结构 。因此是 多元 系统 , 即各 个子 系统相互 交叉 , 相互 影响 , 相互 依存 。各 系统的地位并不 平等 , 有 的处 于中心 , 有 的处 于边缘 , 但互相之间永远在争夺 中心位置 。任何 多元系 统, 都是一个较 大的多元系统即整体文化 的组成部分 , 因此 必然与整体 文化 以及 整体 内的其 它多元系统共 同组成一个“ 大多元系统 ” ( m e g a 或 I n a c r o — p o l y s y s t e m) 。也就 是说 , 任 何 一个多元系统 里面的转变 , 都 不能 孤立地看 待 , 而 必须与整体 文化 甚至世界 文化这个人类 社会 中最 大的 多元系统 中的转变 因素联 系起来研究 。

浅析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作者:宋越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4期摘要:多元系统理论发源自早期翻译研究派,是翻译研究派的延伸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之初,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文学翻译的研究热潮,全新的研究视角对翻译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文学翻译;缺陷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093-02一、多元系统理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之初,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文学翻译的研究热潮,全新的研究视角对翻译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元系统理论以形式主义为基础,把社会的各种符号如语言、文学、经济等等看做是一个开放且动态的大系统。

佐哈尔把这样包含多种社会符号的关系网看做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互相交叉组成的大多元系统。

这个大多元系统中所包含的子系统有的处于中心位置,有的则处于边缘位置,它们的地位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它们永远在争夺中心的位置。

多元系统理论发源自早期翻译研究派,是翻译研究派的延伸和发展。

翻译研究学派以探讨译文的产生和作用为主。

到了发展后期,翻译研究派与多元系统学派逐渐融合,但此时的多元系统派已不满足于翻译研究派所取得的成果,他们借鉴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的“多元系统”这一概念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

结合翻译研究派的理论,多元系统派对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及翻译的多元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变了以往传统翻译理论分析的视角。

多元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新理论,将翻译现象与时代社会背景下的语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二、多元系统理论中的翻译观在多元系统中,翻译通常是被认为处于次要地位的。

佐哈尔则认为,文学翻译在一个文学系统里的位置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如果从某一文化的文学状态的角度来观察,翻译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既可以占主要地位,也可占次要地位。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

歌 : 谓 “ 经 典 的 ” 括 了儿 童 文 学 、 所 非 包 通俗 文学 等 。这些 系统 相互 交 叉 、 互 依 存 , “ 个 系 统 的 地 位 并 不 平 等 , 们 有 的 处 于 中 相 但 各 它
心 , 的处 于边 缘 。 与 此 同时 , 们 的地 位 并 不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 有 它 通
行 为 , 又 互 相 依 存 。 作 为 一 个 有 组 织 的整 体 而 运 作 ”张 南 峰 , 却 并 ( 2 0 :9 。 文 学 本 身 是 一 个 多 元 系 统 , 以划 分 为 “ 典 的 ” “ 02 1 ) 可 经 、 中
央 的 ” “ 经 典 的 ” “ 缘 的 ” 学 形 式 , 谓 “ 典 的 ” 例 如 诗 和 非 、边 文 所 经 .
的发 展
或 边缘 来 分 析 的 。 明 末 清 初 的 时 候 中 国 国力 尚 在 , 西 方 由 教会 掌 控 的封 建 社 而
会 体 系 开 始 瓦 解 . 始 了文 艺 复 兴 。这 一 波 的 翻译 主 要 是 教 会 人 开 士 在 从 事 。他 们 翻译 的作 品 除 了 宗 教 类 的 著 作 外 . 翻 译 了大 量 也 西 方 的 自然 科 学 著 作 , 目 的是 为 了让 中 国人 更 容 易 接 受 其 宗 教 其
统 , 是 由 若 干 个 不 同 的 系 统 组 成 的 系 统 ; 些 系 统 各 有 不 同 的 而 这
的科 学 思 想 有 亲 近 感 , 他 们 能 够 接 受 , 翻 译 《 演 论 》 用 中 让 在 天 时 国 的 事 例 来 替 换 原 书 中 的 例 子 . 使 用 了古 雅 的 汉 语 。 这 是 很 典 并 型 的 多 元 系 统 理 论 观 所 谈 到 的 翻译 方 法 : 当新 的 元 素 过 于 新 奇 无 法 被译 人 语 文 化 接 受 时 ,采 取 修 订 或 放 弃 原 著 里 的 内容 或 形 式 。 民 国 时 期 出 现 了 现 代 新 文 化 运 动 , 创 了 白话 文 的新 时 代 , 言 开 语 从 文 言 文转 为 白 话 。 个 时期 也 一定 程 度 上 沿 袭 了清 末 知 识 分 子 这

再探多元系统理论关照下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说起

再探多元系统理论关照下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说起
而 言. 对 于强 劲 的 西方 文化 , 国文 化到 清朝 末 年 已 经明 显 处 于 相 中 劣势 , 根 据 佐哈 尔的理 论。 时 中 国的翻 译 文学 应该 处 于 中国文 …‘ 此 学 多元 系统 的 中心位 置,因而译 者遵 守 的是 出发 语 文化 的规 范, 所
氏等 主要 作 为政 治家 的 身份 的是 , 首先 是一 位 古文 家 , 学性 在 他 文 他那 里 占据主 要地 位 。 因此林 氏 早期 的翻 译作 品 具有 很强 的 可读 性 。尽 管如 此, 的 翻译作 品 也有 着先天 的缺 陷, 主要 由两方 面 林纾 这 原因 导致 : , 纾 不懂 外语 , 决定 了其 译 作 的忠实 程 度取 决 首先 林 这就 于 口译 者对 原著 的理 解 。另外 ,古 文家” “ 的原 始 身份局 限 了他 的思
错 法之嫌 。因此 , 本文拟 再 次探 讨 近代 翻译 文 学在 文学 多元 系统 中 的地 位 以证 实 多元 系统 理论 对文 学翻 译现 象的 解释 力度 。 关键 词 : 多元 系统 理论 ; 限性 : 代文 学 ; 局 近 近代 翻 译文 学 中 图分类 号 : 2 6 文 献标 识码 : T 0. 5 A 文 章 编号 :6 3 2 12 1 )0 07 - 2 17 - 1 0 1 — 0 6 0 1( 1
用 于解释 中国近 代翻 译 文 学中的种 种现 象。”
这样 的结 论似 乎 不具 备说 服性 。文章 自始 自终就 没 用多 元 系 统 理论框 架 和要 义进 行过 任何 解释 。 的不 能解 释? 实 , 应 何来 其 我们 该 首 先了解 一 个大 前 提 :翻译 高潮 的出现 并 不意味 着 翻译 文 学就
语 言 研 究
再探多元系统理论关照下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

多元系统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

多元系统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

多元系统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摘要: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论”。

“多元系统”是指在某个社会中相互关联的文学、半文学和文学以外的整个系统,它既包括“高雅的”“经典的”文学形式,也包括“通俗的”“非经典的”文学形式。

“多元系统论”尤其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阐释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翻译研究;理论贡献;局限性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的主要来源是俄国的形式主义。

出于对印象主义和实证主义批评的不满,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并不只是文学技法的简单堆积,而是“有秩序、分层次的结构”。

文学作品或文学类型是一个结构整体;文学本身同样是“有层次组织、自我更新的整体”。

(廖七一,200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首次提出“多元系统理论”这个术语。

“多元系统”是指在某个社会中相互关联的文学、半文学和文学以外的整个系统,它既包括“高雅的”“经典的”文学形式,也包括“通俗的”“非经典的”文学形式。

传统上的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被认为是一个次要系统,但埃文·佐哈尔认为这是不准确的,他阐释了翻译文学什么时候在文学系统中处于主要地位,什么时候处于次要地位。

一、多元系统论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polysystem)是指一整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网络,包括文学系统、半文学系统,及社会内的外文学系统。

该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即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文化、语言、经济、文学、政治、意识形态等,皆为系统,而非各种独立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每个社会符号系统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体系,相反是个开放的体系,由许多不同元素组成,这些不同元素组成不同的子系统,它们相互交叉,部分互相重叠,各有不同行为,却又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互相依存。

(张南峰,2004)这些系统是分等级的,有些系统处于中心位置,是“主要系统”,有些系统处于边缘位置,是“次要系统”。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译学史上译名的音译准则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译学史上译名的音译准则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译学史上译名的音译准则摘要:中国译学史上,不少译论家对译名的音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音译准则。

但还没有对这些准则的基本分类。

本文试将中国译学史上译名的音译准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探究它们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应用规律。

关键词:译名音译准则多元系统理论关于译名,我国译学史上已有很多讨论,不少人对此提出真知灼见其中的音译法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

不过,音译常见“各执一音”的现象,即同一名称不同译者会采纳不同的读音。

正如晚清学者高凤谦云:“齐人译之为齐音,楚人译之为楚音。

故同一名也,百人译之而百异。

”一、中国译学史上对音译准则的分类1.名从主人“名从主人”最早出自孔子之口。

《春秋谷梁传》记载,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周作人在1950年1月11日《亦报》上发表《名从主人》,又在来年的《翻译通报》第3卷第2期的《翻译通报》上发表《名从主人的音译》,提出了“名从主人”的原则,即“凡人名地名,尽可能地依照它本国的读法,忠实地用汉文对译出来”。

虽然“名从主人”体现了音译时的严谨态度,但这一原则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

因为,文字处在不断演化的文学系统中,本身也经历着发展变化,这一演化包括其读音的变化。

如处处究其古音,“名从主人”就容易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还原主义”。

2.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指因循过去的音译习惯。

对于有些名称,一些旧的译法已深入人心,即使译法未从“主人”,或是与后世的翻译准则有异,仍不宜推翻旧译采纳新译。

近来,“奥巴马”改为“欧巴马”的呼吁频频出现在大众媒体上,原因是“Obama”的“O”在英语中发音是“「ou」”,但反对声随之而起。

因为网友分析,偶=我?巴马=爸妈?,全球华人称他为“我爸妈”?,谁叫欧巴马谁就是他儿子???不过玩笑归玩笑,按照惯例,已经沿用一段时间的译名不能随便更改。

中国人所熟知的“白求恩”(Norman Bethune),若译成“诺尔曼·贝修恩”,那“白大夫”就失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约定俗成”的必要性就凸显了。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摘要:鲁迅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极力主张的异化翻译策略对中国的翻译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鲁迅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晰和深刻地理解鲁迅坚持主张直译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鲁迅翻译策略一、多元系统理论简述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文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即一个网络系统。

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可以划分为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一系列互相对立的系统。

这些系统相互交叉、相互依存,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而且这些系统处于相互对立和不断的斗争中。

在不断的斗争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可以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中心地位的系统会向边缘移动,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系统则有可能占据大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既可以是主要的,又可以是次要的,视当时该文化里其它文学系统的状态而定。

通常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的地位也可以发生转化。

佐哈尔提出,在以下阶段或条件下,翻译文学可以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1)当文学多元系统还没有完全确立,即文学还处于发展初期。

(2)当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或弱势时。

(3)当文学多元系统出现转折、危机或真空时。

根据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外国的文本,找来最佳的现成二级模式,其结果是译本的“充分性”不足,“可接受性”增大;反之,当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时,翻译活动是参与创造移入语文学中的一级模式,这时,译者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的模式,把原文套进来,而是译者不顾一切地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

ItamarEven-Zohar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doc

ItamarEven-Zohar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doc

摘要: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

然而,该理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盲点。

本文从文化地位、意识形态、译者的诗学观与主体性①等角度分析其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文化地位意识形态译者的诗学观与主体性不充分性On the Non-adequacy of Polysystem Theory inExplaining Literary TranslationZhang Qiyan(College of Art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China)Abstract: Polysystem Theory,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which approach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in a systemic, dynamic, descriptive, functional, target language-oriented way and contrasts sharply with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broadens the horiz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peeds up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non-adequacy of this theory in explaining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ultural position of a nation and/or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n a given literary polysystem in relation to the sourc e culture, ideology, translator’s poetics and initiative.Keywords: Polysystem Theory; cultural position; ideology; translator’s poetics and initiative; non-adequacy一、引子多元系统理论是Itamar Even-Zohar于七十年代早期在研究以色列希伯来文学一种的模型时,基于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

从多元系统论看泰戈尔《飞鸟集》在中国的翻译——以郑译本和冯译本为例

从多元系统论看泰戈尔《飞鸟集》在中国的翻译——以郑译本和冯译本为例

从多元系统论看泰戈尔《飞鸟集》在中国的翻译——以郑译本和冯译本为例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翻译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埃文·佐哈尔看来:翻译文学是文学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但一般情况下,翻译文学多处于边缘地位,这种传统的看法是错误的;翻译文学在三种情况下,是可以处于中心地位的,这三种情况如下:当文学处于幼稚期或建立过程中时;当文学处于边缘或弱小状态,或兼而有之时;当文学正经历某种危机或转折点,或出现文学真空时。

而当翻译文学处于中心地位时,它往往是革新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译者的主要任务则是要致力于打破本国固有的传统规范,受此影响,译者往往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艺术特色。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将比较分析郑、冯的《飞鸟集》译本。

一不同外部因素影响下的翻译郑振铎翻译《飞鸟集》时,时值五四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面临巨大的威胁:向内有封建残余势力妄图恢复旧制,向外有外国侵略者妄想瓜分中国;救亡图存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而这在文人知识分子身上的表现,即大批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文学革命,对人民进行思想启蒙,从而实现国家的救亡图存。

郑振铎就是这批有识之士当中的一个,而这也反映在他的翻译上;在发表于《文学旬刊》第46期的文章《无题》中,郑振铎这样写道:“现在的介绍,最好能有两层的作用:(一)能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二)能引导中国人到现代的人生问题,与现代的思想相接触。

”[1]而他也确实是如此做的。

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郑振铎自觉肩负起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以介绍西方世界的思想和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以彻底摆脱封建残余思想的束缚,实现民主与科学的重任;《飞鸟集》的翻译,就是作者在这种时代氛围下的自觉选择,因为在《飞鸟集》这部哲理诗集中,蕴含有能满足作者郑振铎需求的东西:在诗集中,作者泰戈尔有表现出自己对当时印度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主要表现在对殖民统治和女性问题的关注上,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女性的热情赞美;而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大批有识之士渴望解决的问题。

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_以清末闽籍翻译家严复_林纾

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_以清末闽籍翻译家严复_林纾

本文由songweixiaobu贡献 pdf1。

Vol.25 No.3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 2010年 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 ——以清末闽籍翻译家严复、林纾译作探析其解释力 许春翎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福建泉州 362200) 摘 要: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在强势文学多元系统内,译者往往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而在弱势的多元系统 内,则多采用异化式策略。

闽籍翻译家严复、林纾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峰期的领军人物,他们在译作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符合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点。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0)03-0151-02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翻译不会使不同的民族文化变 得趋同,反而更加加速了文化多元走向的步伐,因而从文化研究的 视角来进行翻译研究,便成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前沿学科理论 课题”(王宁, 2005: 2)。

纵观历史上大规模翻译活动的初始阶段, “正是由于译者对其民族文化地位和翻译文学在这一文化中的地位 的深刻认识才使得他感受到了理解另一文化的必要性,进而导致了 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产生。

同样是译者的这一认识也决定了他对出发 文化的态度,因而在他不知不觉中也就决定了他的翻译策略的取 向”(王东风, 2000: 2)。

有的模式。

这时译者的审美规范仍是延续固有模式,并未引进新 的语言技巧”(Gentzler,1993:119)。

“传统译论注重静态的语义对 比,往往把语言模式或不发达的文学理论作为研究的重点。

多元系 统扩展了翻译研究的理论疆界,为翻译研究最终走出规定美学的局 限开辟了道路”(Ibid,125)。

2 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 佐哈尔认为,主体文学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翻译文学在多元文 化系统中是处在中心还是边缘的位置,而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 中的位置又会决定译者翻译主题和策略的选择,如归化和异化的选 择。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语言的雅俗共赏, 使译文既具有文学价值,又能够为广 大读者所接受。
要点三
融合中西文化元素
鲁迅在翻译中巧妙地融合中西文化元 素,使译文既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的韵 味,又具有西方现代文学的色彩。
04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对原文的解读和选择
深入理解原文
鲁迅在翻译前深入研读原文,充分理解原文的背景、主题和风格,为翻译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文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鲁迅的翻译实践的具体 细节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的研究:一是加强对鲁迅所处历史时期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背景的考察;二是详细梳理和分析鲁迅的翻译实践,包括具体的翻译文本、翻译风格和技巧等;三是结合 更多的现代翻译理论和方法,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鲁迅在翻译中如何保留原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保持原作风格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韵味。
体现原著语言特点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体现原著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语 法和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领略原著的独特魅力。
05
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对后世的影响及启

对中国翻译历史的影响
对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育的意义
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对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传递了异域文化,也为中国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他的翻译思想和方法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的翻译思想也强调了语言教育在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需要具 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思想对现代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也逐渐深化。

普遍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在翻译活动中,作为源语作者与译入语读者之间沟通媒介的译者,必须考虑到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因素。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多元系统理论是怎样阐释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一、多元系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以色列当代著名文学家及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even-zohar)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该学派主要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认为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8年,埃文-佐哈尔出版了《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

根据该理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也就是由符号主导人类交际形式,诸如文化,语言、文学,社会等,须视为系统而非又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较充分地理解和研究。

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大的“多元”系统。

要全面并充分的理解各个系统,就必须将其置于多元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中来研究。

后来佐哈尔把这一理论运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

作为整个文化和社会系统的次系统,文学系统是各种文学子系统的集合。

翻译文学是文学多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研究翻译文学,就必须将其置于大的文学系统中来研究。

二、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翻译策略的选择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作品时要考虑其文化因素。

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过程涉及最少两个文化系统,即源语文化系统和译入语文化系统。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从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取决于其在译入语文化中所占的地位。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马君武的诗歌翻译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马君武的诗歌翻译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马君武的诗歌翻译马君武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以出色的翻译成就和独创性的文论思想而备受推崇。

他的诗歌翻译作品以准确传达原作情感和思想内涵而闻名,并且尝试在诗歌翻译中引入多元系统理论,旨在进一步丰富诗歌翻译的表现力。

本文将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探讨马君武的诗歌翻译。

多元系统理论是由法国学者波尔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任何一个自然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各种系统和语境的制约下产生和发展的。

马君武在他的诗歌翻译实践中,正是基于这一观点,采取了多种翻译策略,使得他的译作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首先,马君武在诗歌翻译中注重对原作的情感和意境的传达。

他通过运用多元的语言风格和词汇选择,使诗歌翻译更加贴近原作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翻译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六群三首》时,马君武避免了直译,并更注重对原作的情感的体验。

这样的翻译策略使得译作在语言和情感上更加生动有力,同时又保持了原作的风格和特色。

其次,马君武在诗歌翻译中注重对原作的音韵和韵律的保持。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音韵、韵律等诸多要素。

马君武在翻译中,通过对原作的音韵结构和韵律节奏的把握,使得译作在节奏感和音乐性上更接近原作的特点。

例如,在翻译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时,他注重运用中文的自由诗的形式,保持了原作的自由韵律和音乐感。

此外,马君武还注重对原作的文化内涵和文学风格的传达。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反映,因而不同文化和文学风格的表达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异。

马君武在翻译中,时刻保持对原作背后文化内涵和文学风格的敏感。

例如,在翻译法国诗人玛丽·莱莹的作品时,他注重运用中国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使诗歌翻译更具中国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马君武的诗歌翻译实践得益于多元系统理论的启示。

他在翻译中注重对原作情感和意境的传达,保持了原作的音韵和韵律,同时传达了原作的文化内涵和文学风格。

他的翻译作品准确地传递了原作的思想和情感,并且同时尝试着引入多种翻译策略,从而使译作更加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文学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文学

0 引言20世纪70年代在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Even-Zohar)提出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佐哈尔在1978年出版的英文论文集《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中首次提出术语“多元系统”(polysystem)。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各种符号为媒介的人类交际社会现象,如语言、文学、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不是一个由相互独立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应是一个系统[1]。

并且该系统也是一个由若干不同行为模式,但又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子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

但是,在这个多元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地位并不均等,有的位于中心,有的位于边缘,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持续不断争夺中心位置的斗争。

应用于翻译研究实践中的多元系统理论指的是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

多元系统理论将翻译文学视为译语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采用描述性历史性动态的研究范式研究翻译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在译语文学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分析翻译文学对译语文学的影响,从文化层面探究文学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是译入语中一种特殊的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文学行为,而译本则是译者在译入语社会诸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2]。

那么多元系统理论到底是如何去定义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学系统中的地位和其相应功能的呢?翻译文学的不同地位又会给译者、给译入语文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将是本文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1 概述1.1 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将翻译文学看作一个系统而非仅仅将其看作“翻译”或者孤立的“翻译作品”,不限于文本内的研究视角,而结合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对翻译文学进行深入分析,是多元文化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的崭新研究领域。

佐哈尔指出,翻译文学不是静态的系统,翻译文学在文学的多元系统中不是一直处于边缘,有时也会位居中心地位,而翻译文学的地位是由译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所决定的。

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精品文档

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精品文档

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伊塔马•埃文一佐哈尔(Itamar Eve n-Zohar )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Tel Aviv University )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他曾在欧美多所大学做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并且他能够使用10几门语言,其中包括母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以及英语,法语,德语,瑞典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罗斯语等主要欧洲语言。

他主要研究的是文化领域,所以根茨勒说“他主要不是翻译理论家,而是文化理论家”。

但是,他提出并发展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 在世界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理论综述多元系统理论是埃文-佐哈尔1969年首次提出来的,并在其随后的研究生涯当中发展和完善成一个理论。

其理论基础是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

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方式(文学,语言,文化,社会等),不是由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必须视为有许多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

这些不同的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各的行为,却又相互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任何符号多元系统,都只不过是一个较大的多元系统的组成部分。

三、主要观点埃氏1990年在《今日诗学》杂志发表了“多元系统研究”,里面涉及翻译文学方面的论述可以分为5 个部分:1. 翻译研究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尽管翻译对某个文化的成型有巨大的作用,但针对翻译的研究相对来讲非常少。

并且,翻译从来没被视为一个整体,只是被当作零星或个别的作品来研究。

埃氏呢,在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对翻译进行研究,即把翻译文学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

埃氏认为,各个翻译作品之间至少在两方面相互联系:1.在本国文学对外国作品的选择方面,选择原则都与本国文学中其他并存系统相互联系;2.在翻译作品所采用特定的规范,行为模式和政策(即文学形式库)方面,这些都取决于他们与其他本国并存系统之间的关系。

埃文-佐哈尔把翻译文学看作文学多元系统里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一个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 回顾 多元 系统 理 论 (oyy t e r ) 由 以 色 列 学 者 埃 文 ・ pl s mt o 是 s e h y

左 哈 尔在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提 出 并te r tw h 和C w e J rm ,0 1 l 9 …把 多 元 系 统 定 义 为 : 多 种 类 、 o i(ee y 2 0 :0 ) “ 多
者 在 研 读 中发 现 对 于 同一 部 莎 士 比 亚 作 品《 姆 雷 特 》 朱 生 哈 , 豪 和孙 法 理 两 位 学 者 的译 文 在 一些 句子 的翻 译 上 相 去 甚远 。 本 文从 多元 系 统理 论 出 发 , 朱 生 豪 对 《 对 哈姆 雷 特 》 翻 的 译进 行 分 析 , 合 译 者 所 处 的 社 会 历 史 环 境 和 文 化 境 遇 , 而 结 从 揭示 翻译 受 到 目标 语 的 多种 社 会 文 化 因素 的影 响 ,文 学 作 品 的 翻译 在 特 定 时期 也 承担 着 重 要 的社 会 历 史 责 任 。也 希 望 本 文 能够 对 文 学 作 品 的翻 译 的 研 究 和 实践 有 所 启 示 。
定的. 而原 文只 是 其 中之 一 关 键 词 :多元 系统 理 论 责任
引 言
层 次 的 系 统 混 合 体 。各 个 系 统 相 互 作 用 , 整 体 的 多元 系 统 在 中 形 成 一 种 进 行 中 的 动 态 演 变 过 程 ” 里 的 多 层 次 指 的是 这 在 一 个 特 定 的历 史 时 期 多 元 系 统 的各 个 不 同 层 次 的 地 位 和 相 互作 用 。在 多 元 系 统 理 论 框 架 下 . 学 是 一 个 大 系 统 . 面 文 里



从 多 元 系 统 理 论 看 文 学 翻 译 的 历 史 责 任
陆 丹 颖
( 华 大学 , 东 上海 2 1 2 ) 0 6 0
摘 要 :多个 译 本 并 存 和 重 译 现 象在 文 学 翻 译 中普 遍 存 在 , 别是 对 于文 学 翻 译 来 说 , 特 多种 译 本 并 存 具 有 一 定 的 合 理 性 。本 文 从 多元 系统 理 论 的 视 角对 《 姆 雷特 》 两个 不 同翻 哈 的 译版 本 进 行 比较 分析 ,特 别 是 对 朱 生 豪先 生的 译 文 进 行 深 入 剖析 . 过 结 合 当 时的社 会 历 史 背景 和 文 学 作品 所 应 承担 的社 通 会 责任 . 而揭 示翻 译 是 由 目的 语 的 多 种 社 会 文 化 因 素 所 决 从
的 各 系 统 相 互 作 用 。 互 平 衡 。 对 文 学 作 品 的 研 究 也 决 不 能 相 孤 立 , 应 该 作 为 文 学 系 统 的 一 部 分 。 因为 文 学 作 品 是 社 会 、 而 文化 、 文学 和 历 史 框 架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作 为 再 创 作 的 文 学 翻译 , 哈 也 强 调 要 在 一 个 大 系 统 中 运 作 目标 语 选 择 适 宜 左 翻译 的 作 品 , 译 准 则 行 为 和 策 略 也 受 到 同一 系 统 中其 他 因 翻 素 的影 响 。 2 世 纪 7 年 代 的 多 元 系 统 论 摒 弃 了6 年 代 的 静 态 模 式 . 0 O 0 而 把 翻 译 文 学 置 于 目标 文 化 的社 会 、文学 和历 史 系统 的更 大 的背 景 下 。 也 打 破 了 在 此 之 前 的语 言 学导 向 的 翻译 理 论 一 统
译 为 “ t ofr d o eo ew ow n teti l e i te tl c ne e nt n h o r pa ie r h h hd c nh
hgetm e aea ia o eM n d ig yat s 。毛 i si pr l xm nt nit ig n n nse” h i i nh a Q d i

翻 译 领 域 的 局 面 , 盛 极 一 时 的 文 本 语 言 学 分 析 法 、 篇 分 析 如 语 和 系 统 功 能 语 法 等 。这 种 语 言学 的研 究 方 法 过 多 地 把 文 学 翻 译 的 重 心 放在 原 文 的篇 章 分 析 上 ,而 没 能 把 文 学 置 于 更 大 的 社 会 背 景 下 .只 看 到 文 本 ,没 关 注 人 和 物 。G nt r 19 : eze (93 l 10 l】4 5 对 多 元 系 统 论 作 出 了 积 极 的 评 价 , 出 多元 2 一 ,2 — ) 指 系 统 论 是 翻译 研 究 领 域 的一 个 重 大 进 步 。对 后 来 的 描 写 翻译 学 起 到 了深 远 影 响 。[ 2 3 二 、 会 因 素对 翻 译 的影 响 社 莎 士 比亚 的名 著 《 哈姆 雷 特》 百 年 来 一 直 受 到 人们 的热 几 爱 , 它 的 翻译 也 是 见仁 见 智 。笔 者在 阅读 时 , 现 对 于 同一 而 发 部 莎 剧 《 姆 雷 特 》 不 同 的译 者 所 翻 译 的 版 本 在 很 多 细 节 上 哈 , 也 不尽 相 同 。如 朱 生 豪 和 孙 法 理 在 翻 译 一 些 句 子 时 就表 达 了 截 然 不 同 的含 义
文 学翻 译
《 姆 雷 特 》 历 史 哈
文学 翻译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再 创 作 的 过 程 ,而 这一 再 创 作 过 程 一 直 以来 都 是 翻 译 研 究 的 重 点 和 热 点 。 不 同 理论 框 架 指 导 下 的 文学 翻译 所 采 取 的 策 略 也 会 呈 现 不 同 的特 点 。 因此 对 一 部 文 学作 品翻 译 的 评 价 也会 因 为 视 角 的不 同 而充 满 争 议 。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