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诗歌意境实现的图式运作模式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及其交融的基本模式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及其交融的基本模式一、诗歌的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
“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
”(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
“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
“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
“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
意象图式与诗歌意境的构建——以杜甫诗歌《望岳》为例
国古代文论 中, 它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 主体独特 的情感 活动而 创造 出来 的具有 特定情感 内容的艺
术形象 。在认知语言学 中,“ 意象 ”多指一种心理 表征 , 当某物不在场时 , 人在心智中还能想象 出该 物的形象 , 这是没有外界具 体实物刺激输入 的情况
下, 人在心智 中依 旧能够获得其印象的一种认知能
意象图式作为认 知语 言学 中的重要概念 , 最早 由L a k o f和 J o h n s o n在 1 9 8 0 年出版 的 《 我们赖 以 生存 的隐喻 》 一书 中探讨 概念 隐喻时提 出 , 是指人 类在 与客观外 界进行互 动性体验 的过程 中反复 出
现 的常规性样式 ,主要起 意象性抽象结构 的功能 。 简单说来 ,意象图式是基于感觉知觉 和互动体验 , 经心智加工形成 , 先于概念和语 言的抽象结构 , 是 理解现实和语言之间的认 知桥梁和认 知工具 。 如 图
钦州
5 3 5 0 0 0)
摘
要 :意 象图式是认知语 言学中的重要概 念 ,强调 身体 与现 实世界 的互动体验及 以此为基础的心
理印 象的认 知加工和整合 。《 望岳 》的艺术特 色在 于:多种 意象图式的运 用成功地构建诗歌 意境 ;构建 的 诗歌 意境与诗人 的情感水乳 交融,浑然一体 ,巧妙地表现 了诗人 希望登上事业顶峰 的雄 心和不畏艰险 、
力。 对一个 客观事物或情形而言 ,意象会 因 “ 识
解” 的差 别—— 凸显不 同的部分 , 采取不 同的视角 , 形成不 同 的抽 象程度 等—— 从 而形成不 同的心理 印象。
对 比中 国古 代文论 和认知语 言学关于 “ 意象”
由此看 出, 意象图式具有体 验性和抽象性 。 体
图式理论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生们审美趣味的多样性,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也面临着挑战。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典诗歌文化,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成为当前古典诗歌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高中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诗词理解困难、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对于提升古典诗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来验证其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研究意义完】2. 正文2.1 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会通过一定的认知模式进行处理和理解。
图式是一种内部结构性脑模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图式理论强调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信息会被纳入已有图式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领域,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图式,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图式,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典诗歌作为文学的经典形式,其语言和结构往往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常常遇到困难。
通过运用图式理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古典诗歌的认知图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学知识和经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古典诗歌图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认知诗学的图式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文学图式运作范式——以唐诗宋词为语料
组 相 互 作 用 的 知 识 结 构 或 认 知 能 力 的 建 筑 砌
块 ” 王 尧 美 、 学 广 ,0 9:9), “ 绕 某 一 主 ( 张 20 6 是 围 题 组 织 起 来 的 知 识 表 征 和 记 忆 贮 存 方 式 , 各 种 是
皮 亚杰 、 国人工 智 能 专 家鲁 梅 尔 哈特 、 国认 美 美
知 心 理 学 家 安 德 森 等 人 的 充 实 发 展 , 于 成 熟 和 趋 完 善 , 终形 成 一 种认 知 理 论 。 根据 图式 理 论 , 最 图 式 是 “以 等 级 层 次 形 式 储 存 于 长 时 记 忆 中式 的更新 ; 图式的重构 ( 中图分 类号]27 2 Io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09 4 3 (02 0 . 0 8 0 10 - 7 3 2 1 ) 3 00 - 6
d i1 .9 9 ji n 1O 4 3 .0 2 0 .0 o:0 3 6/.s .0 9— 7 3 2 1 .3 O2 s
过 去 反 应 、 去 经 历 的 动 态 组 合 体 , 在 任 何 生 过 它 物 反 应 中 都 起 着 作 用 ”( 引 自潘 红 ,0 8: 4) 转 20 7 ,
相 当 于 海 德 格 尔 所 提 出 的 “理 解 前 结 构
诗 学 就 是 关 于 文 学 作 品 的 阅 读 ”( tc wel So k l,
认 知 诗 学 的 图 式 理 论 来 源 于 认 知 科 学 。 图
( osr ke ) 涂 纪 亮 , 9 6: 5 V rt tr ”( u 1 9 5 5)。 So k l tc wel 认 为文学 同样具 有 图式 , 且 文学 图式 是一种 具 而 有 自身 类 型 和 特 征 的 建 构 性 的 图 式 , “ 织 我 是 组 们 的 文 学 阅 读 的 更 高 水 平 的 概 念 结 构 ”( 沐 熊
诗歌意象图式下的意境构建
诗歌意象图式下的意境构建作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2年第01期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当中的重要范畴,诗歌也是语言学中的基本内容,二者存在结合的契机。
意象图式强调个人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体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心理认知的加工与整合,完成意境内涵的构建。
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中就充满了繁复的意象,透过这些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并生成意境,达到物质与心境的水乳交融,抒发自我独特的情感内容。
一、意象与意境简述意象作为一个中国古典美学里重要的范畴和文学命题,对它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过。
由于唐诗自身的特殊性和丰富性,唐诗中关于意象的研究和探索,历来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著名文学史专家袁行霈曾经指出“有唐三百年,自然景物意象化的过程十分迅速,同时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多姿多彩、无穷无尽的意象形式既增添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又给后人留下了亟待开发、大量研究的领域及资源。
意境是通过文学作品所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是意境最鲜明的特点,情是主观之意,即作者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景是客观之境,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
著名美学家王国维先生同样对意境进行了独特的探讨,推动了意境理论的构建。
當然意境与意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的区别,二者都体现出主客观的联系,都呈现出情景的交融,其中意境是主客一体,情景交融,意象是情景并列,各自为阵。
意象的叠加和组合可以形成意象群,意象群产生意境内涵,也就是说意境是意象的高级形态,是意象的场域集合。
二、意象图式的原理意象图式概念最早来源于认知语言学,由西方著名语言学家们结合语言学研究将“意象”与“图式”两个概念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是一个比心象和表象以及想象更为抽象的概念,是主体在与客观世界互动体验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固定抽象结构样式。
还有的学者指出,意象图式是一种空间结构与概念结构的融合压缩,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对客观真实世界的真实体验进行压缩性再写。
意境的解构中国诗词的形式与内容
意境的解构中国诗词的形式与内容意境的解构:中国诗词的形式与内容一、引言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邃的内容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探讨中国诗词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解构其意境的构成原则。
二、形式的魅力1. 音韵的婉转在中国诗词中,音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诗词表达出独特的音韵美。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出了清凉秋夜的意境,使读者如临其境。
2. 花鸟虫鱼的描绘中国诗词中经常运用花鸟虫鱼作为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营造意境。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
3. 五言绝句的精炼五言绝句是中国诗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容。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短短的诗句,却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沧桑。
三、内容的韵味1. 唯美的景物描写中国诗词常以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比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2. 深邃的思想表达中国诗词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思考。
比如,宋代词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3. 倾诉的情感抒发中国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宣泄之地,通过对爱情、友情等情感的抒发,诗人们妙笔生花。
比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表达了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感慨,让人动容。
四、形式与内容的交融中国诗词的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形式为内容提供了表达的方式和载体,而内容则赋予了形式更深层次的内涵。
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形成意境的丰富与独特。
五、结语中国诗词的形式与内容构成了其独特的意境,形式追求完美,内容深思熟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借力。
诗的图像与构图概要课件
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创 造出独特的意境。
意境的表现手法
比喻与象征
语言艺术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 和概念具象化,增强诗的感染力。
运用语言的音韵、节奏和修辞手法, 使诗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
意象组合
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构建出完整的 画面或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 到诗的意境。
围。
色彩运用
通过色彩的搭配和变化 ,表达情感和主题。
线条运用
利用线条的走向、粗细 和曲直,引导读者的视 线,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
明暗处理
通过明暗对比,突出重 点,营造出光影效果。
构图与情感表达
构图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构图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图可以 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情感表达的常见手法
通过构图的层次和变化,可以表达出情感的 起伏和变化。
对比原则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增强 视觉冲击力。
变化原则
在保持整体统一的基础上,适当 引入变化,打破单调,使画面更 加生动。
01
平衡原则
诗的构图应追求整体上的平衡, 使各个元素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 一。
02
03
04
统一原则
将各种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技巧
空间处理
合理利用空间,营造出 深远、宽广或紧凑的氛
引发联想
图像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诗歌的 内涵更加丰富,拓展诗歌的艺术空间。
图像的象征意义
01
02
03
表达情感
图像可以作为情感的象征 ,通过视觉形象的方式表 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 受。
诗歌艺术手法知识结构图和意境画面术语
比喻与象征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 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和画 面,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A
B
C
D
虚实相生
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实 景与虚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 超越现实的审美感受。
动静结合
通过描绘动态和静态的画面元素,营造出 一种动静相宜的意境效果,增强诗歌的立 体感和层次感。
01
03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元素,是诗人表达情感、 描绘景象的基本单位。
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通过意象的交织、叠加 ,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
意象与意境相互依存,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而意 境则是意象的综合体现。
常见意境画面术语
山水田园
描绘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意境画面,表现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80%
营造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艺术 手法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 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诗歌艺术手法的分类
01
02
03
04
修辞手法
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等,能够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 表现力。
表现手法
包括象征、暗示、借景抒情等 ,能够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
结构手法
包括起承转合、照应、伏笔等 ,能够使诗歌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音韵手法
包括押韵、平仄、节奏等,能 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
02
诗歌艺术手法知识结构图
比喻手法
明喻
通过“像”、“如”等比喻词 连接本体和喻体,明确表达相 似关系。
暗喻
不使用比喻词,通过语境和意 象的暗示,让读者自行领悟本 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
借喻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图像与意象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图像与意象中国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众多读者。
其中,图像和意象作为诗歌的重要元素,起到了丰富诗歌表达和传达情感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图像与意象进行探讨。
一、图像的表达与传达图像是中国现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手法之一。
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具体的细节,诗人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具体的场景中,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现代诗人顾城的《雨巷》中就运用了丰富的图像来描绘雨巷的景象:“我家就在这巷子里/ 我从小就住在这巷子里/ 雨/ 雨像一只手/ 轻轻地抚摸着我。
”通过描绘雨巷中细腻的雨滴、湿漉漉的墙壁等图像,诗人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潮湿而寂静的巷子中,使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雨巷中的湿润与寂静,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图像的表达和传达不仅仅局限于自然景物,还可以是一些抽象的形象。
比如,现代诗人北岛的《波光粼粼的奔流》中就通过描绘波光粼粼的奔流的图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我要把整个世界/都变成波光粼粼的奔流/我要把整个世界/都变成波光粼粼的奔流。
”通过这样的图像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与波光粼粼的奔流相联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澎湃和豪情。
二、意象的独特韵味意象是中国现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手法之一。
与图像不同,意象更加抽象和隐晦,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现代诗人余光中的《雪人》中运用了雪人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感悟:“雪人在雪地里/静静地站着/无声地垂下/他的雪人的泪。
”通过雪人这一意象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与雪人相联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的表达和传达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的形象,还可以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
比如,现代诗人北岛的《沉默的大地》中就运用了沉默的大地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沉默的大地/ 被一只只黑色的鸟/啄食着。
《望岳》意境构造分析
《望岳》意境构造分析《望岳》意境构造分析《望岳》中,诗人选择了一个“望”的角度,将泰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崇高的人文意义融为一体,寄托深远,体势雄浑。
意境的创造是所有艺术的共同审美追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望岳》意境构造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望岳》一诗大约作于公元 736-740 年间,时值诗人考进士落榜,漫游齐赵之际。
虽然科举失利,但诗中却丝毫不见沮丧颓废之意,反而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个人所不可或缺的。
作者以一颗豁达大度的心感悟了泰山博大的生命姿态,不仅是用眼睛去看,更多是用心去感悟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超越个人、超越自然、无拘无束的境界。
这暗合了意境美学所倡导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之理,从而在物我两忘的审美体验中,实现了诗歌无限的、永恒的“一览众山小”的超越之境.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上-下图式与意境构建人的活动以自身为中心,以外界为坐标系,相对自身而言,在高为上,在低为下,如头在上,脚在下,就形成上-下图式的表达。
《望岳》中,后两句暗示读者,诗人的观察点在泰山之脚,仰视泰山。
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诗人遥望山中云层起伏,心胸豁然开朗,目送飞鸟归山,眼眶几乎为之睁裂,充分表现诗人仰望泰山时的激动,并决心“会当凌绝顶”,登上泰山之巅。
因此,泰山顶峰和诗人所处的位置形成上下对比,构建了“上-下”意象图式。
泰山之巅暗示人生的事业顶峰,功成名就;而诗人所处的泰山之脚暗示诗人在少壮时代的事业蓄势待发。
这里由山、人等意象,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形成对比,组成一幅浩瀚苍穹下,泰山岿然而立的画面。
诗人遥望感叹并自励的天空景、远山景和希望景,展示出宏大而壮观的气势,表现了诗人虽然进士落榜,但依旧豪情万丈,渴望登上事业顶峰的报国之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歌意象的结构与运用
诗歌意象的结构与运用在诗歌创作中,一个意象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诗人内心的体验。
所以在一首诗中常常会有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意象。
尤其近期诗歌创作中,意象群的使用就更为普遍了。
诗人往往根据诗意传达的需要,将这些意象用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这种组合本身也有暗示意义。
这种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构成情况,我们称之为意象的外部结构,由于它与电影中的蒙太奇相似,所以也可以称其为诗歌的意象蒙太奇。
诗歌的意象结构可以分为连续性和对列性两类。
我们分别来讲:一、连续性结构:连续性结构的各个意象画面是相连续的,偏重于事件、心理过程的叙述。
这在叙事诗和古典诗歌中是常常运用的。
我们来看看(唐)王维《鹿砦》就是很典型的代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一句是远景,第二句在给你视觉画面的同时加入“人语响”,第三句推成近景,最后一句是特写。
这几个意象画面,由远而近,时间的连续性很强,就像摄影机逐渐向前推进而拍出的一个镜头。
再如现代诗歌英国意象派诗人特.伊.休姆《秋》:秋夜一丝寒意——我在田野中漫步,遥望赤色的月亮附身在藩篱上,像一个红脸庞的农夫。
我没有停步招呼,只是点点头,周遭尽是深深沉思的星星,脸色苍白,像城市中的儿童。
这首诗的叙述性很强,诗人只是把他在秋夜田野中漫步时随意所见的印象逐次写了出来,秋夜——田野——月亮——星星,这也是一个个连续性的意象画面,没有时空的大幅度跳跃。
这种连续性意象结构,形成一种舒缓的调子,与诗歌所传达出的在秋夜田野里漫步时的恬适、温柔的情感相协调。
这种连续性意象结构,一般说来适用于叙述性较强的诗,适宜于表达舒缓的情绪节奏和宁静的氛围。
大家可以注意借鉴使用。
二、对列性结构:对列性意象结构的各个意象,在外部形式上不一定有明显的联系,它主要通过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冲突和撞击,来激发一种新的情绪和思想。
1】、对比式:将几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并列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以加强情感的传达,对比式意象结构在古典诗歌中是很多的。
中国古典诗词象征手法的意象图式翻译策略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
《中国古典诗词象征手法的意象图式翻译策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摘要:要: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诗词中象征手法的翻译策略,指出中国诗词中象征修辞的翻译实质上就是图式翻译,即将源语中各种图式再现于目的语之中,一、意象图式基本理论“意象”是指凭想象得到某个物体的形象,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中国古典诗词常运用该修辞手法摘要: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诗词中象征手法的翻译策略,指出中国诗词中象征修辞的翻译实质上就是图式翻译,即将源语中各种图式再现于目的语之中。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翻译策略来构建新的图式、填充或修正已存在的相关意象图式。
关键词:意象图式古典诗词翻译策略一、意象图式基本理论“意象”是指凭想象得到某个物体的形象。
“图式”是指我们把信息加工组织成可以较长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
每个图式是由数目不等的空位组成,当感官记忆接受某种信号时,认知机制会自动激活属于该图式的空位即在该空位填上了一个填充项,即产生一个图式。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在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Image Schema)”。
Johnson 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以及运动活动中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
Oakley反复强调意象图式是来自身体经验,即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Embodied Image Schemata)。
Lakoff还论述了意象图式主要基于感觉知觉和互动体验之上形成的,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象征的意义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中国古典诗词常运用该修辞手法。
象征本体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诗人对本体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诗人所表达的真实含义。
另外,根据习俗,以熟知的象征物为本体表达特定的意蕴。
比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等。
[转载]现代诗歌创作技巧(十四)“图式”说与诗的解读
[转载]现代诗歌创作技巧(十四)“图式”说与诗的解读[转载]现代诗歌创作技巧(十四)“图式”说与诗的解读2014-10-11 09:23阅读:48原文地址:现代诗歌创作技巧(十四)“图式”说与诗的解读原文作者:中庸文卿现代诗歌创作技巧(十四)第十四讲“图式”说与诗的解读蔡其矫写于1957年的《雾中汉水》是一首现实主义杰作。
这首诗以再现的方式展现出一幅汉江两岸纤夫艰辛的劳动画面。
诗人的创造性在于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纤夫拉纤时的仰视,写出汉江两岸的风光: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堤上的牛车在天半中运行;又因为是雾中,所以这景色又别具一格:向上游去的货船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纤夫的顽强与劳动的艰辛给诗人的深切的感受,不仅诗人为之喟叹,就连大自然也为之辛酸,洒下同情的泪水。
看得见的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赤裸着双腿倾身向前在冬天的寒水冷滩喘息……艰难上升的早晨的红日,不忍受着痛苦的跋涉,用雾巾遮住额脸,向江上洒下斑斑红泪,生活在汉江两岸的人,随时都看到纤夫扭曲的背影,但他们却视而不见。
恰恰诗人独具只眼,他就有了新的发现。
当那些心灵麻痹的人读了这首诗后,也就同样有了发现。
其所以有如此效果,乃是因为这首诗为他们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照系。
这种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也为我们当代青年诗人所继承。
譬如说,我们要想知道今天陕北农村的状况,就可以读一读梅绍静的诗;要想了解关外东北农村大多数农民的心态,就不妨读一读庞壮国的诗;要熟悉大凉山彝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就应该读吉狄马加的诗。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决不等同于对生活的摹仿,将现实生活之所见直接搬到作品中去。
诗人的创作是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世界形成的认知结构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的结果。
尽管客观世界的一切外在于我们的主观世界,但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想看到的,它出于我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它所作的再现和解释。
而读者也不是消极被动地完完全全地接受,他们也是依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诗人所提供的画面作出创造性的读解。
古典诗歌意象图式阅读的建构
古典诗歌意象图式阅读的建构作者:韩丽来源:《中学语文·下旬》2024年第01期摘要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语文思维、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依据图式原理,建构古典诗歌意象图式阅读活动,能提高古典诗歌阅读效率。
关键词古典诗歌意象图式建构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唤起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呢?以统编语文教材古典诗歌教学为例,利用图式原理建构诗歌意象图式阅读活动能提高古典诗歌阅读效率。
以“诗情”为核心,依据诗歌意象图式巧妙设计活动策略,把握古典诗歌特征。
1.吟诵朗读表情诗歌意象图式的“音乐性”作为诗歌的客体,其下位有音尺、平仄、韵脚。
对古典诗歌有步骤、层进式的吟诵,让学生在反复涵咏沉潜中,领悟诗歌中丰富的语言张力,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披言入诗,划分节奏。
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符合五言二三结构的基本格律。
要注意节奏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残夜”“旧年”为完整意义单位,若按二三结构划分节奏,明显不妥,此时可灵活应对,改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节奏的划分,在划分處作声音的停顿,进行吟诵。
平仄韵脚,调整音调。
平仄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造成音调的和谐,使诗歌的音乐性增强。
中国古代声调有四种:平、上、去、入,普通话的一声、二声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与古代的仄声大体相对应。
学生可用平声符号“—”、仄声符号“|” 进行标注。
押韵是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从而形成韵脚、产生节奏。
根据律诗的特点,找到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前、悬、年、边”,明确这首诗押“an”韵,韵脚要读得悠长,是平声字的一倍。
根据“平长仄短,余韵悠长”的原则再次吟诵。
观象绘图,传递声情。
古典诗歌的音乐美并非完全由声音组合而成,也依赖于声与情的协调。
绘制诗人王湾的心理变化图可以感知人物情感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典诗歌意境实现的图式运作模式
作者:杨虹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来分析古典诗歌中意境传递的认知过程,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诠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着重讨论诗歌意象的文学图式的两种运作模式,即文学图式的强化及文学图式的重构。
关键词世界图式文学图式意境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学者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传统的研究注重诗歌的美学价值,而此文的研究有助于诗歌意境的理解,以获得诗歌要表达的真正涵义。
认知诗学的图式理论来源于认知科学。
图式是有组织地存储在人脑中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是“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记忆储存方式,是各种过去反应和经历的动态组合体”(潘红,2008:74)。
Stockwell认为文学同样具有图式,而且文学图式是具有自身类型和特征的图式,因此图式理论完全可以用来分析文学作品。
1图式的加强
图式的加强是指“新的信息实现和加强了现有的图式知识”(Stockwell,2002:79)。
对新信息的解读依赖于大脑中已有的图式,新情境中的新信息不会改变图式的涵义,只会加强原先的图式。
一般来说,日常话语中大多数属于图式保留,因为它们证实了现有的图式。
如果这种证实模式化了的话,那就成图式加强了。
在中国经典诗歌中,图式加强的认知过程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相关词语激活世界图式,世界图式再激活文学图式,也就是意象,最后产生相同的意境;二是文本所投射的文学图式所体现的意境是读者熟悉的,是规约性的。
其中,世界图式是关于某个客体的百科知识,相当于物象。
文学图式是关于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客体的知识。
意象是指被赋予了主观感受的客观物体,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产物,等同于文学图式。
意境是指在诗歌中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主观情感。
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正确理解依赖于诗歌中意象的文学图式。
这种图式运作模式在中国经典诗歌中俯拾即是。
例如,红豆作为一种文学图式经常被用来表达相思之情,因为红豆呈鲜红色而且与爱心的形状相似,并且在中国经典诗歌中成为了典型的、带有规约性的文学图式。
如王维的《相思》中,诗人运用红豆的文学图式表达了对朋友的相思之情,对红豆的相思文学图式起到了强化作用。
除了王维之外,其它诗人也用红豆来表达
相思之情。
他们不断的按照规约的做法重复红豆的相思文学图式及其所表达的相思意境,对红豆的相思文学图式起到了强化作用。
2图式的重构
Stockwell(2002:79)指出图式重构就是“根据旧的模板创造出新的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人们倾向于用已存在在脑海中的相关图式去处理新信息。
如果新信息证实了所有的图式,会对原有的图式起强化作用;如果新信息与原先的图式完全不同,在我们的大脑中就会重构出新的图式。
在中国经典诗歌中,当意象所表达的感情与传统意象相关的文学图式完全不同时,就会以新的图式为模型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学图式来,即文学图式的重构。
其认知机制是:整首诗激活一个世界图式,但该图式与语境不符从而产生了图式干扰,即世界图式没有产生相应的文学图式来;在此情况下,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激活与语境相吻合的文学图式,重构出新的文学图式。
诗人张籍的《节妇吟》中,从表面上看,此诗所激活的世界图式是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通过思想斗争拒绝了一位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但是,此诗是写给一位声势显赫的官员的。
从而诗歌的世界图式与语境发生了冲突从而产生了图式干扰。
此诗只写了世界图式,没有提及文学图式。
此时,世界图式是始源域;而未直接出现的文学图式是目标域。
为了表达文学图式,诗人使用了与世界图式的结构和相应的词汇,世界图式就被映射到文学图式上去了,后者就可以按照前者的结构来加以理解以重构出正确的文学图式。
诗中的两个图式有相似的地方,即“婉拒”行为。
这种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认知相似性使世界图式映射到了文学图式上。
因此,在语境的帮助下,读者就可以根据世界图式为模型重构出正确的文学图式来。
即诗人通过写一首貌似男女爱情的诗来表达诗人忠于朝廷,不被高官拉拢的决心。
3结论
本文阐述了两种中国经典诗歌中文学图式的运作模式,即文学图式的强化和文学图式的重构。
文学图式的强化是通过同一文学图式在不同的诗歌中反复地被激活来实现,文学图式的重构是指在语境的作用下,以映射投射为认知加工路径,在旧图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新的图式来。
参考文献
[1] Stockwell,P. 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 [M].London: Routledge,2002.
[2] Fauconnier,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0.
[3]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常宗林.图式及其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