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过关检测 鲁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中图版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图中曲线能表示图示时段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________时段。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C (2)①人类大量燃烧矿(1)酸雨是指pH 小于________的大气降水。

(2)图中形成酸雨的气体是考点一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以“识记”为前提——准确记忆·灵活迁移][全练题点]1.(2015·海南高考)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1)A (2)B 第(1)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2.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据此完成(1)~(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解析:(1)B (2)C 第(1)题,紫外线对细胞有杀伤作用,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对生命有保护作用。

第(2)题,考查臭氧空洞地理事实,南极地区的上空臭氧空洞最明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8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案(含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8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案(含

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高考对本节的考查多以某区域聚落分布图或交通线分布图为载体,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线、点的变化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甚至整个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综合题为主。

如2018·全国卷Ⅰ·T36(1)(3)。

1.综合思维:通过对典型案例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分析,说明交通对聚落空间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通过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知识点一|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1)交通和通信事业的作用①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

②联系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纽带。

(2)交通通信发展的影响时期影响工业革命后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快捷、舒适地到达更多、更远的地方当今社会①移动、传真等通信手段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全球化的进程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1)两者关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2)具体表现①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

②地铁、高架路等现代化快捷交通运输方式,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特别提醒] 交通运输并不是影响聚落形态的决定因素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形态影响很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

因为聚落形态的形成受地形、河流、政策、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非一个因素决定的。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考法1 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019·某某八市第二次测评)下图是某某市1987年和2008年城市形态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一、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解析:第1题,考查影响铁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一般地形与聚落分布是影响交通线选线的主导因素,据此可先排除A、C 两项;图中显示铁路线走向与1 000米等高线走向基本一致,且火车站距离城镇较远,故可推测影响其选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D项正确。

第2题,依上题分析可知,铁路线距离城镇较远,不利于该区域发展,故B 项正确。

第3题,考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镇分布的区位因素。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人类与地理(精)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人类与地理(精)

2.比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的差异
项目
传统的经济发展 模式 以经济增长为指 标,经济增长就 意味着发展 粗放式(高投入、 低产出、高污染) 提倡高消费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 式 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 指标,实现清洁生产, 终极目标是生态、社 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 出、低污染),实现清 洁生产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 消费
例2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绿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绿洲生态农业区的发展方向是( D ) A.退耕还林还牧,扩大畜牧业的规模 B.发展矿产品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C.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种养加并重,发展特色农牧业 (2)关于生态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是有机农业,不需要使用农药、化肥 B.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C.是绿色农业,是健康无害的农业生产方式 D.注重生态系统的协调及各种生物的可持续发 展
发展目标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文明标准
发展的时 间尺度 发展的空 间尺度 影响 调控手段
要物质文明的同时,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 还要考虑社会文明、 主要考虑经济效益 精神文明和生态文 明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 的需求 从区域利益出发,封 闭式、掠夺式和转嫁 式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 价,会使人类陷入严 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依靠市场经济手段 强调代际公平 从全球利益出发, 是一种互补式,强 调区际间的公平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 成的环境压力和资 源耗竭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 控
3.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指主要或完全依靠生物 的有机物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耕作制度。这能使资源得 到充分利用,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 出,以保持持续的最大生产效率。生态农业有如下特 点: (1)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 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 续利用。 (2)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技 术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 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优化农业结构,使 农、林、牧、渔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3讲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3讲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对地域 联系有哪些影响?
[我来解答] “网购”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商品在不同区域间 的交换,因此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但是减少了商品的 批发等_周__转___环节,使商品_流__通___环节减少。
考法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
2.通信
(1)功能:实现信息传递和传播、联络和协调社会。
(2)分类
邮政通信
电信通信
业务 范围
传 办 代递理理_汇业__兑务_信_业等_函_务__、__金和融包业裹务,、电卫话星、通传信真、、数移据动传通输信等、
主要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 有线电、___无__线_____电、
载体 等运输线路
光等
影响 因素
___地__形______障碍以及台 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 害
地形障碍、__太__阳__活__动___ 等
3.商业贸易 (1)概念: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 的部门。 (2)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 桥梁。 (3)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生产 → 收购 → 储存 → 调运 → 销售 → 消费
重难提示 1.地域联系方式的选择及其特点。(重点) 2.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选择。(重难点)
考点一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 (1)概念: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部门,是实现人员和 ________物__资__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主要方式:________铁__路___、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是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 _______通__达__性__。
3.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 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 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中图版

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中图版

[易混易错] 1.环境问题并不单指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除了环境污染外,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
坏和资源短缺。 2.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 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
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 3.可持续发展并非单指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
能源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
短缺 资源分布不均
利用效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 2011 年 11 月 28 日在南非德班召开。读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 (1)~(2)题。
(1)南非人均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的排放。
(三)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1)污染源:主要是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2)污染物:燃煤→硫氧化物、烟尘等;汽车尾气→一氧化碳、
、铅等。
2.酸雨
(1)概念:pH 小于
的降水。
(2)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

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
【答案】D
第1题 该题考查赤潮的发生区域,其实质是分析赤潮发生的条件。不同 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区差 异。 第2题 该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经济、社会、 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实现可持续发 展需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答案】A
(2015 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
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综合提升 鲁教版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综合提升 鲁教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学生用书P185][学生用书P185]交通运输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模板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多以区域交通图为载体来考查。

在分析某地区交通线、点区位条件时,通常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来分析。

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解题思路为:2.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解题思路为:(浙江高考卷)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下图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审答流程][标准答案] 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区位因素关键词答题思路经济因素资源经济科技人口××资源丰富地区,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经过地区经济发达,沿线地区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科技发达,××自然难题被克服;经过居民点多(少)社会因素就业国防民族团结脱贫致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角度关键词答题思路陆域地形交通经济腹地城市依托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河海(水陆)联运;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水域船道停泊避风冰期港阔水深,利于船只的停泊和航行;泥沙含量大,容易淤积,不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位于峡湾,避风、避浪;无冰期(冰期长),通航时间长(短)(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件第2部分第八单元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件第2部分第八单元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

合公路运输。 答案:(1)C (2)A
3.(2018·太原五中质检)如图示意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 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公路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
离在
()
A.50~150 km
B.200~300 km
C.700~800 km
A.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B.增加旅客出行交通方式
C.方便乘客中转换乘
D.共用空间,节约用地
(2)这样布局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该区域“会展经济”迅速发展
B.虹桥机场因高铁竞争而萎缩
C.该区域传统工业重新崛起
D.附近居民上下班更加方便
解析:第(1)题,机场与火车站共用的基础设施少,所以上海虹桥 机场与虹桥火车站相邻布局与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关系很小, 故 A 项错误;相邻布局与增加旅客出行交通方式无关,故 B 项 错误;相邻布局可以使乘客转换交通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故 C 项正确;相邻建设并不能节约用地,故 D 项错误。第(2)题,相 邻布局有利于该区域的交通发展,可以促进“会展经济”的发 展,故 A 项正确;飞机与高铁的运输优势不一样, 不会出现机 场因高铁竞争而萎缩的现象,故 B 项错误;上海以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为主,故 C 项错误;火车和飞机主要用于长途运输,不会使 附近居民上下班更加方便,故 D 项错误。 答案:(1)C (2)A
弯道“笑脸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图示高速公路连接线特有的平行弯道建设中,起决定性作
用的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水文、地质
C.科技、地形
D.政策、经济
(2)图示平行弯道修建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自然障碍有 ( )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部分 第8章 第1讲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部分 第8章 第1讲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步:调用知识 住宅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广的功能区,一般要建在当地盛行风 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并且应注意居民的出行、购物的方便。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东北平原为_温__带__季__风_气候区,由风频图可知,该地夏季 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材料中提到建筑布局要求是“冬季防 风、夏季通风”,①和④冬季防风效果差,③夏季通风效果和冬季防 风效果都差,②夏季通风效果和冬季防风效果都较好,且每栋楼都能 有较好的采__光__条件,故选②。(可以在每个图中画出西南风和东北风)
(4)综上所述,________________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答案] (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 度地区 (3)交通通道 生产生活用水 C D A (4)D
02 高频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考点二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例1] (2020·北京新高考)下图是采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市 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❶,图中甲地最可能是( )
布局要求
主导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 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冬、夏
风向 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考虑 要素
布局要求
河流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
流向 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厂,如电子装配厂、
收入
(2)社会因素知名度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__地___利__用_方式对后来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
响。
[特别提醒] 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 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 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
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获取和解读信息] 图中显示了西南海洋运输线路。第(1)题, 与陆路运输相比,海运路程明显增加,故“缩短路程”的描述 错误;一般来说,公路运输比较灵活,故“增强贸易灵活性” 的描述错误;海洋运输货运量大,由于在海上运输相对陆路比 较平稳,可以减少货物破损,故 C 项正确。第(2)题,甲处位于 赤道附近,因为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约是 0 度,所以看不到北 极星,A 项错误;出发时是冬季,一路顺风顺水,到达乙处时, 正好盛行东北季风,可以借右后方的东北风作为动力,B 项正 确;到达丙处时,北半球还是冬半年,丙处河流冬半年水量较
(3)作用:保障城市活动有效运转,影响居民生活。
(4)基本原则
(5)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
1.青藏铁路以桥代路
[图文拓展]
青藏高原冻土上最长铁路桥—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 4 500 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 11.7 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 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 控制工程。 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使野生 动物在桥下可以自由迁徙。
1.(2016·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 2016 年 5 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 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 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案(含解析)

【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之小船创作1.环境问题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类型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3)主要环境问题表现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②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特别提醒]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错误!4.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5.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2)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3)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恶性的反作用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2019·广东联考)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讲 人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讲 人

人类面临的主查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016·四川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 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第1题,依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含义,可知该系数越大表明人均耕地越大,则人地关系越缓和。

结合图中2000年和2008年数据可看出,在1 300米以下地带,该系数明显变小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第2题,图中显示,在1 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较2000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大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理论上可能是由于在此高度上大量开垦耕地或人口迁出所致。

结合这两个年份的国家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等)与经济发展情况,最有可能是人口迁出所致。

答案:1.A 2.B(2016·安徽淮北一模)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

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

读图,完成3~4题。

3.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 )A.沙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次生盐碱化4.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 )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解析:第3题,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

人类面临的主查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安徽冲刺卷)下图示意安徽省不同地区环境问题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虚线圈内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水土流失、酸雨、水体污染、土地盐碱化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酸雨C.土地盐碱化、酸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D.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土地盐碱化、酸雨2.对丁虚线圈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C.发展“鱼塘—台田”农业D.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控制污水排放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位于皖南山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丰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乙位于长江沿岸,且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多,易形成酸雨;丙地位于巢湖附近,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体污染;丁地位于淮北平原,气候相对干燥,农业发展中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故选择A项。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鱼塘—台田”模式具有良好的排盐作用,可以有效治理土地盐碱化。

答案:1.A 2.C(2016·福建莆田一模)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季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分别位于( )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4.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②风力弱③工业粉尘排放多④燃煤取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污染物浓度都最低,环境最好,应该位于风景区;则丙位于住宅区。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6·福建莆田模拟)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

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读图,完成1~2题。

1.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B.东西扩展——铁路线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可知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影响。

答案:1.D 2.B(2016·青岛模拟)下图为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地铁线附近最适宜建长途汽车站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该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 )A.东北部B.东南部C.西南部D.西北部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地铁网的中心,应该是市中心位置,故其地租最高。

第4题,长途汽车站应建在城市边缘,且有便捷交通联系市内和市外的地点,又不干扰市内交通。

图中乙地最适宜上述条件。

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东南部地铁线路延伸最长,说明城市向东南部发展。

答案:3.A 4.B 5.B(2016·河北衡水调研)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7.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A.甲城B.乙城C.丙城D.丁城解析:第6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市的时间缩短,则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故C项正确。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3讲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3讲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学生用书P179]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左图与右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A.甲—①B.乙—②C.丙—④ D.丁—③2.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天然橡胶:泰国→XX,选乙B.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③解析:第1题,左图中甲为航空运输(运量最小、运速最快)、乙为铁路运输、丙为公路运输、丁为水运;右图中①为航空运输(运费最高)、②为公路运输(短途运费低、运距增加、运费急增)、③为铁路运输、④为水运。

第2题,天然橡胶:泰国→XX,选丁(距离远、笨重);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距离远、笨重);鲜花:荷兰→美国,选①(易腐烂变质,要求运速快);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①(时效性强)。

答案:1.A 2.B(2016·丰台区质检)下图为川藏铁路规划示意图。

历经多年规划论证的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已于2015年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

据此完成3~4题。

3.修建川藏铁路拉林段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地质复杂、高寒缺氧B.地形多样、河网密布C.山地阻挡、生态脆弱D.冻土广布、干旱缺水4.建成后的川藏铁路将( )A.承担川藏间的全部客、货运任务B.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C.促进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加强国防安全,活跃全国路网解析:第3题,川藏铁路XX—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上,地质复杂,高寒缺氧,生态较脆弱。

第4题,建成后的川藏铁路承担川藏间的部分客、货运任务;铁路建成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XX经济较落后,铁路建成后不会促进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成后的川藏铁路将加强国防安全,但不会活跃全国路网。

答案:3.A 4.B(2016·XXXX市模拟)兴山县位于XX省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会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河北保定测试)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多样,如单轨、地铁等。

读重庆市单轨交通穿楼而过的图片,回答1~2题。

1.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特点有( )
①准时②快速
③运量小④污染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这是因为单轨交通( )
A.运量更大B.占用土地更多
C.造价更高D.更适应复杂地形
解析:第1题,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量大、污染小、快速、准时、安全、方便等优点。

第2题,单轨交通适合山地城市地形地貌。

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运行噪声小、造价较低、环保性能好、占地面积少等多个优点。

答案:1.A 2.D
2014年12月,蒙(自)河(口)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下图为蒙河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

回答3~4题。

3.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
C.水文条件D.资金条件
4.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目的主要是( )
A.保护生态B.节约耕地
C.减小起伏D.降低造价
解析:第3题,蒙自与河口位于云贵高原之上,蒙自河口之间具有很多高大的山脉,这是修建铁路的最大的障碍,所以在修建这段铁路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形。

第4题,由
题中可以看出在两座山之间建立高架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火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高低起伏,确保行车的安全。

答案:3.B 4.C
到2015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达16 000多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5~6题。

5.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6.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声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解析:第5题,影响高速铁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尤其是地形因素,不仅影响铁路的造价,而且地形坡度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有很大影响。

第6题,高速铁路占地面积广,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答案:5.A 6.B
7.(2014·高考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C。

图中显示了我国西北和中亚局部地区的城市、铁路、河湖等的分布及地形大势。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以能源资源为主,运输量大,距离远,适合发展铁路运输,所以①正确;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的修建成本并不低,灵活性不如公路,但铁路运输稳定性较强,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2016·湖北枝城模拟)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

8.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9.大型超市与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分布遵循的原则分别是( )
A.交通最优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交通最优
C.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D.市场最优市场最优
解析:第8题,1980年城区主要沿河流分布,2015年城区主要沿交通干道分布。

第9题,大型超市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分布于市区边缘的公路干线附近,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8.A 9.C
(2016·山东菏泽质检)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11.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解析:本题组利用城市规划图考查商业网点布局。

第10题,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第11题,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

答案:10.A 11.B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

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二8 000~10 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

材料三“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

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

(8分)
(2)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

(8分)
(3)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12分)
答案:(1)距离产地较近;水陆交通便利。

(2)①茶树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佳;②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树生长。

(3)①“茶马古道”所经的西南地区地形多山;②地势起伏大;③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④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喀伊高速公路(喀什至伊尔克什坦口岸)是帕米尔高原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该路段连接两个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中国由新疆通往中、北亚和西亚的一条重要通道。

材料二下图为新疆高速公路及其他公路分布图。

(1)喀伊高速公路建设对喀什的城市发展有何影响?(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喀伊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10分)
(3)试说明建设喀伊高速公路的重要意义。

(10分)
解析:(1)从对城市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作答。

(2)喀伊高速公路地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气候严寒、风雪天气多、山高谷深、冰川广布等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选线和建设。

(3)结合所学案例和相关地理知识,从旅游开发、特区建设、商贸交流、区域经济、城镇产业、民族团结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1)改变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人口迁移方向;推进喀什城市化进程。

(2)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气候严寒,暴风雪多,风速强劲;山高谷深,冰川广布等。

(3)有利于促进新疆西部边疆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的商贸交流;有助于推动新疆南部地区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沿线城镇与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沿线地区的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