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学生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在高一的学习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文言文更是考验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部分。
了解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中文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下面将对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汇总,供学生参考。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 句读:文言文的句子以顿号(、)为停顿标志。
停顿时不可加声调,阴平和阳平都可以。
2. 通假字:文言文中许多字有不同的读音,这些字称为通假字,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如兮(音xi)、矣(音yi)等。
3. 元音字:文言文中只有六个元音字:之、之、者、之、寡、者。
其中之、之、者读为平声,之、寡、者读为仄声。
4. 整齐格律:文言文的格律要求句子之间用法律约束,要求字数整齐、平仄相间,以体现句子的韵律之美。
二、文言文修辞手法1. 倍增:指在文句中重复前一句的成分,增强语气或表达。
2. 比拟:用其中一种事物的特征比拟另一种事物的特征,以达到修辞效果。
3. 夸张:通过夸大叙述或描述,以达到引起阅读者注意、构思文章的目的。
4. 比喻:通过寓意的隐喻来描述某一事物,给读者以联想和感受。
5. 排比:将一系列同类事物或成分按次序排列,增强修辞效果。
三、文言文的常见写作方法1. 众议论述:在文中提出一种论点,然后通过引用古今名人的观点或陈述众多人士的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典故引用:通过引用古代的文献、典故或故事情节,以扩充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文辞。
3. 对事论事:将自己文章中要表达的观点与一些真实的事例相对比,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4. 进退刚柔:文章要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既要有坚定的论点和观点,又要有方法和技巧。
5. 分析问答:文言文的写作中,提出问题并逐一剖析和回答这些问题,以凸显你文章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四、文言文的词汇和常见句型1. 文言虚词:如之、乃、其、若、焉等,这些虚词常常在文言文中使用,了解其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完整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梳理必修1
语文:文言知识梳理(必修1)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5)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6)敢以烦执事古义:左右办事的人今义:掌管某项事性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与郑人盟(结盟)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肆其西封(扩张,延伸)臣之壮也(壮年)(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因人之力而敝之(使……受损害)(7)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8)动词作名词君亦无所害(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9)数词作动词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4、一词多义1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但微颔之(稍微,略微)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二、文言虚词1.以(1) 介词,把。
【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 (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知识归纳
人教版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知识归纳教师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重要实词1、贰: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越国以鄙远: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jue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微:假如没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敝:①坏,破旧。
例:敝帚自珍,民生凋敝,视之如敝屣。
②谦词敝人。
③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来,用来,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目的连词,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⑥以乱易整:用⑦阙秦以利晋:用来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兼词,从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5、之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③行李之往来:主谓间,取独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取独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间,取独⑧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到6.封①既东封郑:动词,使......成为边界②肆其西封:名词,疆界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动,军是驻扎的意思3夜缒而出:名状,在夜晚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使......灭亡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7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8君亦无所害:动词作名词,害处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状朝,在早上;夕,在晚上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状,向东;名动,使动,使......成为疆界11若不阙秦:使动,使……减少12阙秦以利晋:使动.使.....获利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动,损害通假字⒈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⒉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⒊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⒋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⒌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一、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3.秦伯說(同“悅”)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異義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三、詞類活用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紮)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3.且貳於楚也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四、一詞多義封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肆其西封(疆界,名詞)若: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歎(海神名)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說: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一種)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辭: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鄙: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以……為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見其發矢十中*,但微頷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輕(地位地下,卑賤)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衰敗)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許:公曰:“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答應,聽從)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雜然相許(贊同)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五、文言虛詞1、以①以其無禮於晉(因為,連詞)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表順承,連詞)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语文必修一二册文言文基本知识整理
必修一二册文言文基本知识整理劝学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煣”用火烤是物体弯曲)/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递进)....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因果..).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师说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 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引言- 文言文的定义- 文言文的学习意义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 连词- 助词- 介词- 量词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五、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六、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 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词义的转移七、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 句读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八、文言文的文化背景- 历史典故- 古代礼仪- 哲学思想九、文言文经典篇章赏析-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 《史记》选读- 《诗经》选读十、结语-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与建议示例内容:一、引言文言文,即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 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者……也”来构成判断句,如“孔子,鲁人也”。
2. 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常通过“为……所”来表达,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
3.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为了简洁,常常省略主语或宾语,如“读书破万卷”。
4.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是为了强调,如“甚矣,汝之不惠”。
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1. 连词:“夫”、“且”、“与”等,用于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
2. 助词:“之”、“也”、“者”等,用于句尾或句中,起到辅助作用。
3. 介词:“于”、“以”、“自”等,用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4. 量词:文言文中的量词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匹”表示马,“头”表示牛。
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类比来表达意思,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3. 排比:使用并列句式,增强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5)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6)动词作名词,恩
惠
(7)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8)名词作状
语,用匣子(9)名词作状语,早晚(10)动词使 动用法,使……听到(11)名词作动词,驻扎
(12)名词作动词,取道(13)名词作状语,像翅
膀一样(14)名词作动词,登记在册(15)形容
词作动词,接触、沾染(16)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破
三、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斧斤以时入山林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丹不忍以己之私
8使工以药淬之
9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焉用亡郑以陪
2•朝济(
3.既(
4•唯(
5•使杞子、
6•微(
(
7•失其所与.(
8•以(
9•臣与将军戮力10•然不自意(
11•若属(
12.哙遂入,披.
13.瞋目( 目眦(
14.拔剑切而啖.
15.杀人如不能举(
(
16.故(
17.坐须臾
18.今闻购
19.樊将军以穷困
20.图穷(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6烟涛微.茫信难求
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在括号内写出通假的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2. 失其所与,不知(智)3. 秦王必说见臣(悦)4. 今日往而不反者(返)5.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震)6. 无能为也已(矣)7. 秦王还柱而走(环)8. 卒起不意(猝)9. 距关,毋内诸侯(拒、纳)10. 张良出,要项伯(邀)11.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1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13. 令将军与臣有卻(隙)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出使的人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缺少的东西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那人5.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走投无路6.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义:鼻涕古义:眼泪7.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礼品9. 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假装借给古义:宽容、原谅10. 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跑11. 诸郎中执兵今义:称中医医生古义:宫廷的侍卫12.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今义:提起古义:掷击13. 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大腿14. 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边右边古义:近臣15. 沛公居山东时今义:山东省古义:指崤山以东16.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17.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今义:①出去、进来;②不相符古义:指出去、进来,偏指入18.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副词,很古义:意外的变故19. 而听细说今义:详细说来古义:小人的谗言20.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义:河北(南)省古义:黄河以北(南);21. 再拜献大王足下今义:又一次古义:两次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1. 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见识短浅)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自谦之词)2. 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 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 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 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 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14、庄则入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亲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24、籍吏民。
(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25、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26、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27、道芷阳。
(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28、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30、项伯*,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节)翅膀抄小路)四、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3、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4、(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6、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不迁怒,不贰过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③使史更敝衣草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8、而
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9、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吾其还也
10、之
①公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
三、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今义:认为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晋军.函陵 2.夜.缒而出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越国以鄙远
..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若不阙.秦
7.阙秦以利.晋 8.因人之力而敝.之9.邻之厚.,君之薄.也 10.且贰.于楚也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5.夫晋,何厌之有?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 9.失其所与,不知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荆轲刺秦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二、一词多义
1、兵
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2、使
①使使以闻大王②使毕使于前
3、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
哉
5、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6、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④引而不发
7、见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
8、乃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9、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丹不忍以己之私
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④使工以药淬之
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⑥以次进
三、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年长之人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5.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位名词
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今义:故意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今义:表能够、许可
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古义:;今义:购买
10.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今义:缺少钱财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3.进兵北.略地 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5.发尽上.指冠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9.丹不忍以己之私. 10.其人居远.未来
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2.群臣怪.之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5.见燕使者咸阳宫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鸿门宴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因击沛公于坐
二、一词多义
1、如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
2、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乃令张良留谢
3、军
①沛公军霸上②从此道至吾军③为击破沛公军
4、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遣将守关者③故听之
5、辞
①卮酒安足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大礼不辞小让
6、为: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③为击破沛公军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我为鱼肉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何辞为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军中无以为乐⑩且为之奈何
7、以
①具告以事②籍何以至此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
8、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且为之奈何
9、于
①长于臣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
10、然
①然不自意②不然③项王默然不应
三、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山东:古义:;今义:指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今义:仔细说来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古义:;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沛公军.霸上 2.籍.吏民,封府库
3.吾得兄事
..之 4.道.芷阳间.行
5.沛公欲王.关中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项伯乃夜.驰之 8.日夜
..望将军至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项伯杀人,臣活.之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3.素善.留侯张良 14.秋毫不敢有所近.15.此其志不在小. 16.君安与项伯有故.17.此亡秦之续.耳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大王来何操? 8.沛公安在?
9.长于臣。
10.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1.得复见将军于此。
12.若属皆且为所虏。
13.珍宝尽有之。
14.沛公欲王关中。
1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6.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
1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