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执业药师 化痰止咳平喘药重点详解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考点精讲】1.含义(1)化痰药: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效的药物。
(2)止咳平喘药:凡可减轻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
二者合之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大多入肺经,并且辛开宣散,苦燥降泄及温化寒清。
2.功效: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及降气平喘,兼散寒、清热、润肺、散结等。
3.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4.分类5.临床应用(1)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2)兼里热者,配清热药;(3)兼里寒者,配温里药;(4)属虚劳咳喘者,配补虚药。
(5)如癫痫惊厥者,配镇惊安神、平肝息风药;(6)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7)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8)痰易阻滞气机,故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
6.注意事项(1)温化寒痰药性温燥,不宜治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性寒润,不宜治寒痰、湿痰。
(2)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3)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使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4)脾虚生痰者,应配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第一节化痰药一、半夏使用注意温燥,阴虚燥咳、出血证忌服,热痰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性能特点苦燥辛散,温化有毒,药力较强,入肺、肝、脾经。
内服既燥湿化痰,治顽痰咳嗽;又祛风止痉,治风痰诸证及破伤风。
湿痰、风痰皆宜,兼寒者尤佳,兼热者当配苦寒之品。
生者外用攻毒、散结、消肿而止痛,治痈疽、瘰疬。
功似半夏而力强,尤善祛经络风痰而止痉。
治脾胃湿痰,以半夏为主天南星辅之;治经络风痰,以天南星为主半夏辅之二、天南星项目具体内容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主治病证(1)顽痰咳嗽(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斜,癫痫,破伤风(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用法内服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外用散结消肿宜生用使用注意温燥有毒,阴虚燥咳忌服,孕妇慎服。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念: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1.温化寒痰湿痰药。
主要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证;以及痰湿阻关于经络所致的肢节酸痛、肢体麻木、眩晕、呕恶、阴疽流注,瘰疬等证。
第一节温化寒痰湿痰药半夏辛,温。
有毒。
①燥湿化痰:性温燥,为治湿痰之要药。
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②降逆止呕: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用于多种呕吐,主治寒饮呕吐。
③消痞散结: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用法: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
生半夏外用。
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①燥湿化痰:性温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
顽痰咳嗽。
②祛风止痉:善祛风痰。
用于痰饮眩晕、半身不遂、癫痫、破伤风等。
③散结消肿: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用法: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白附子①燥湿化痰,息风止痉:中风痰壅,破伤风,惊风癫痫,偏正头痛。
②解毒散结:毒蛇咬伤,瘰疬痰核等。
附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又称“禹白附”。
历代本草中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
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性热而毒性较大,当别。
芥子①温肺化痰:辛散利气豁痰,性温而化寒痰。
应用:寒痰喘咳。
悬饮胁痛②利气散结:搜剔内外痰结。
应用: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③通络止痛:通行甚锐,可除关节、经络之痰。
应用:痰滞经络肢体关节疼痛麻痹。
桔梗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病证:1)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2)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旋覆花①消痰行水: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寒痰咳喘。
②降气止呕: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等。
用法:包煎。
瓜蒌①清肺润燥化痰:稀释痰液。
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②利气宽胸:胸痹、结胸。
③消肿散结:肺痈、肠痈、乳痈。
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指导: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指导:化痰
止咳平喘药
包括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如瘿瘤瘰疬等证。
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气喘的多种疾患。
温化寒痰药
1. 温化寒痰药的'功效和应用见表3-13。
表3-13 温化寒痰药的功效和应用
2.旋覆花的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又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3.半夏与天南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半夏与天南星均具有燥湿化痰,消肿止痛作用,用于治疗寒痰、湿痰及痈疮肿毒、痰核肿痛等证,两者常相须为用。
清化热痰药
1.清化热痰药的功效和应用见表3-14。
表3-14 清化热痰药的功效和应用
止咳平喘药
1.止咳平喘药的功效和应用见表3-15 。
表3-15 止咳平喘药的功效和应用。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瘿瘤:指颈部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或因水土失调,痰气搏结所致。
瘰疬:指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多由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结于颈部,或因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
第一节化痰药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病证】(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3)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天南星【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1)顽痰咳嗽。
(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破伤风。
(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芥子【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寒痰咳喘,悬饮胁痛。
(2)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
疽”为发于肌肉筋骨间之疮肿,其漫肿平塌,皮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阴疽”;“流注”指毒邪流走不定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种化脓性疾病。
比如骨髓炎,肛瘘,深部感染等等。
桔梗【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病证】(1)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2)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旋覆花【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主治病证】(1)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2)噫气,呕吐。
噫气乃口反食气之病。
又名嗳气,为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而由口排出之气体。
瓜蒌孤闻寡陋【功效】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1)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2)胸痹,结胸。
(3)乳痈肿痛,肺痈,肠痈。
(4)肠燥便秘。
川贝母【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病证】(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3)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含义:◇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痰证◇止咳平喘药:制止、减轻咳嗽、喘息◆性能特点:◇性味:温、凉◇归经:肺◆功效应用:◇化痰:痰证●痰阻于肺:咳喘痰多●痰蒙心窍:癫痫、昏厥●痰蒙清阳:眩晕●痰扰心神:夜寐不安●肝风夹痰:中风、惊厥●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痰核、瘰疬、瘿瘤●痰凝肌内、流注骨节:阴疽流注◇止咳平喘:咳嗽、喘息(外感、内伤)◇分类●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运用配伍◇药证相符◇癫痫、惊厥、眩晕、昏迷: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常相互配伍:咳喘多夹痰,痰多易咳嗽◇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外感:配解表散邪药◇火热:配清热泻火药◇里寒:配温里散寒药◇虚劳:配补虚药◇痰核、瘰疬、瘿瘤:配软坚散结药◇阴疽流注:配温阳通滞散结药◆使用注意◇药性温燥者刺激性强,痰中带血慎用◇表证咳嗽,不宜单止咳,宜疏解清宣第一节温化寒痰药◆性能特点:◇性味:辛、苦,温燥◇归经:肺、脾、肝◆功效应用:◇温肺祛寒、燥湿化痰:寒痰、湿痰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配伍方法:◇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使用注意:◇性偏温燥,不宜热痰、燥痰证天南星、禹白附禹白附:辛、甘,温。
有毒。
归胃、肝经。
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共同点:辛温燥烈有毒◇祛风痰、止痉:风痰证中风,惊风、癫痫,破伤风◇散结消肿:痈疽、痰核、瘰疬、毒蛇咬伤◇注:●毒性大,生品宜外用,内服宜制用●孕妇忌用◆不同点:◇禹白附:升散上行,兼止痛:○痰厥头痛、眩晕◇天南星:燥湿化痰:寒痰、湿痰咳嗽半夏、天南星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共同点:◇燥湿化痰:湿痰、寒痰证◇消肿止痛:疮疡、痰核,毒蛇咬伤(外用)◇注:毒性大,生品宜外用,内服宜制用◆不同点:◇半夏:湿痰、寒痰要药,善化脏腑湿痰○湿痰眩晕○痰饮内盛、胃气失和,夜寐不安●降逆止呕:各种呕吐。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证
• 寒痰、热痰、燥痰、湿痰 • 痰阻于肺--咳喘痰多 • 痰蒙心窍--昏厥、癫痫 • 痰蒙清阳--眩晕 • 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 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 痰火互结--瘰疬、瘿瘤
五、分类
温化寒痰药
• 半夏★ • 天南星 • 白附子 • 芥子 • 皂荚 • 旋复花 • 白前★
【临床应用】
3、消痞散结 本品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
心下痞证:配黄连、干姜等(半夏泻心汤)。 痰热互结的小结胸证:配黄连、瓜蒌(小陷胸汤)。 气滞痰凝的梅核气:配厚朴(半夏厚朴汤)。
【临床应用】
4. 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瘰疬痰核,痈疽肿毒, 毒蛇咬伤。
凝结痰湿之瘰疬瘿瘤:配海藻、浙贝等(海 藻玉壶汤)。 痈疽发背、无名肿痛、毒蛇咬伤:生品研末 调敷或鲜品捣敷、。
半夏
[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地下块茎。 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 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 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 炮制后入药。
半夏
半夏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
2、止咳平喘药——各种咳嗽和喘息 缓和或制止咳喘
外感、内伤咳喘
痰证的复杂性
“怪病属痰” “诸病皆由痰作祟”
“痰”与“化痰药”
• 狭义之痰 –咯出的痰,多由感受外邪,肺气壅滞,津液不 布凝聚而成,或由于脾不健运,水湿凝聚而成, 如慢性支气管炎、咽喉部炎症或慢性肺部疾患 所引起的多痰、咳嗽等。
• 广义之痰 –指与表现为某些病态相关联的病因或病理产物。 例如瘿瘤、囊肿、腻苔、癫狂等,常被认为与 “痰证”相关,或被认为是因“痰”困扰所致 。 能治疗这类病症的药,也被视为“化痰药”。
中药学 化痰止咳平喘药
练习题
单选:1、苦杏仁有镇咳作用是由于( ) A 抑制呼吸中枢 B 抑制呼吸道感受器 C 增加气管黏液-纤毛运动 D 抑制喉上神经冲动传入 E 以上均非
多选:2、桔梗的药理作用有( )
A 祛痰、镇咳 B 平喘
C 抗炎
D 抗菌
E 降血糖和降血脂
桔梗
祛痰成分、机制: 桔梗皂苷口服后,刺激咽喉或胃黏膜,使呕吐
中枢轻度兴奋,致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痰液稀 释,易于咳出。 抗感染:(抗炎、增强免疫、解热、镇痛)
桔梗皂苷有皮肤刺激作用,加快血液循环;黏 膜刺激作用促进愈合;增强免疫功能,对感染的 抵抗力增强。
注意
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溶血 指数为1:10,000,故不能注射给 药。
中毒及解救机理
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产生氢氰 酸,后者与细胞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 铁起反应,抑制酶的活性,而引起组织细胞呼吸 抑制,导致死亡。如发生中毒,除常规处置和对 症治疗外,主要用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解救。 先静脉注射3%亚硝酸钠10mL,使血红蛋白形成 变性血红蛋白,后者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竞争氰基, 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细胞色素氧化酶 恢复活性。随后注射25%硫代硫酸钠50mL,在硫 氰化酶的作用下,与氰化物反应,形成一种无毒 的硫氰酸盐,迅速由尿排出体外。
喉上神经引咳。(猫)
3.平喘:扩张气道、抗炎、抗过敏介质
气道扩张药:M受体阻断药、β受体激动
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抗炎、抗过敏介质药:肥大细胞膜稳定 如①肾上腺皮质激素②抗过敏平喘药,③炎 症介质拮抗药,如5-HT 拮抗药、组胺H1 受 体拮抗药。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cGMP 的比 值决定支气管的功能状态,cAMP/cGMP 的比值升高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肥大 细胞膜稳定,过敏介质释放减少,发挥平 喘作用。
中药学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天竺黄 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 [性味归经] 寒,甘。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豁痰,定惊安神。
竹沥
Succus Bambusae [性味归经] 寒,甘。归心、肺、 胃经。 [功效]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白前
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性味归经]微温,辛,甘。入肺经。 [功效] 泻肺降气,下痰止嗽。治肺 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应用]
1.咳嗽气喘 本品主入肺经。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
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 药。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
如: 风寒咳喘,配麻黄、甘草,以散风寒宣肺平喘,即三拗汤; 风热咳嗽,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宣肺止咳,如桑菊饮; 燥热咳嗽,配桑叶、贝母、沙参,以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肺热咳喘,配石膏等以清肺泄热宣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性味归经]
微寒,苦、甘。归肺、心经。 [功效] 消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Indications]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本品性寒味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
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用于肺虚劳嗽,阴虚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 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 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
3.心下痞满,结胸,梅核气等。
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心下痞满, 湿热阻滞者,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 降,开痞散结,如 半夏泻心汤;治痰热结胸, 配瓜蒌、黄连,如小陷胸汤,治梅核气,气郁 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 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1.定义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的药物,称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所谓化痰,是指祛除或消散痰浊,以缓解或消除痰证的治疗作用。
-通常将祛除阻于肺窍之痰,以缓解或消除痰咳、痰喘等证的治疗作用称为祛痰;-将消散郁滞于肌肤、经络、关节之痰浊。
以缓解或消除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等痰证的治疗作用,称为消痰。
此外,历代文献中还有豁痰、导痰、涤痰、滑痰等表述,均与前述有关功效大同小异。
2.分类、特点及应用1)温化寒痰药特点: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
功效:温肺祛寒,燥湿化痰,部分药物外用可消肿止痛。
主治证:寒痰、湿痰证及其所致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疮痈肿毒。
2)清化热痰药特点:味多甘、苦、咸,性多寒凉,主归肺、脾、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部分药物兼有润燥、软坚散结。
主治证:热痰、燥痰及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疠等。
3)止咳平喘药特点:味多辛、苦、甘,性多或温或寒。
主归肺经。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证:咳嗽、喘息。
3. 适应范围1)化痰药:主治一切痰证。
·痰饮犯肺:咳嗽喘息·痰留胸胁:咳嗽痛引胸胁·痰蒙心窍:昏厥、癫痫、痴呆·痰留胃肠:脘闷恶心、呕吐、肠鸣·痰扰心神:睡眠不安·痰浊上犯,清阳不升:眩晕、头痛·痰留肌肤、肌肉、骨节:阴疽流注·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2)止咳平喘药: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4.配伍应用1)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2)均宜酌情配伍行气药,以增强药效。
3)常配伍健脾燥湿药,以标本同治。
4)根据痰、咳、喘的病因病机及所致病证辨证而配伍:-外感而至者,~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至者, ~清热泻火药;-里寒者, ~温里散寒药;-虚劳者, ~补虚药;外感咳嗽:-风寒咳嗽:痰白清稀 ~辛温解表药-风热咳嗽:痰黄粘稠 ~辛凉解表药-燥邪咳嗽: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肺燥及滋阴润肺药内伤咳喘:-脾虚失于运化水湿:痰多易咯出 ~健脾化痰药-肝火犯肺:咳嗽痛引胸胁 ~疏肝、清热泻火药-肺肾阴虚:干咳,痰中带血 ~滋阴降火药。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7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概念:能祛痰、消痰,治疗痰证的药物,称化痰药;“祛痰”——袪除、排出痰液,治疗咳喘咯出的有形痰。
“消痰”——消除痰液,治疗包括痰核,瘿瘤之无形痰。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气喘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作用、适应证及分类:1.作用(1)化痰:化痰药根据药性,可分为①燥湿化痰药:其性辛温而燥,能温化寒痰、燥湿化痰,主治寒痰证、湿痰证,②清热化痰药:其性寒凉,能清热化痰,部分药物质地较润,又能润燥化痰,主治热痰证、燥痰证。
③软坚散结药:其性味咸寒,化痰而又软坚散结,主治瘰疬、瘿瘤、痰核。
(2)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2.适应证咳嗽,喘息,痰多;痰迷心窍之闭证;痰浊中阻,肝风内动挟痰;癫痫,瘰疬,痰核,瘿瘤,阴疽,流痰等。
温化寒痰药用于寒痰证、湿痰证;清化热痰药用于热痰证、燥痰证。
配伍:①痰阻于肺则咳,咳剧则喘,咳、痰、喘三者并见,并相互为病,故化痰与止咳平喘关系密切,常配伍同用;②“止咳必先化痰,化痰必先利气”,气滞则痰阻,气行则痰消,痰消则肺气宣降复常而咳喘得平,故化痰药常与理气药配伍;③又“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故化痰药常配健脾药同用,以杜生痰之源,加强化痰之效。
对痰证见脾虚者宜当如此;④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⑤瘰疬痰核者,配软坚散结药;⑥肺虚不敛或肾不纳气之慢性咳喘,配伍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
使用注意:①阴虚火旺、燥咳、出血者,辛温燥烈之温化寒痰药应慎用;②阳虚痰湿之体,甘寒滋润的清化热痰药宜慎用;③麻疹初起咳嗽者,应以清宣疏散为主,不用过早或使用收敛性强的止咳药。
考点:关注化痰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及主治证,关注配伍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一、半夏★★★★★药性味辛,性温。
有毒。
半夏归脾、胃、肺经。
功用燥湿化痰,治寒痰证、湿痰证。
生品外用散结消肿,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
特点主归脾胃肺经,善治脏腑之痰湿。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心悸,风痰眩晕,头痛;又能降逆止呕,为止呕要药,经配伍可用于各种呕吐,但最宜于痰湿及胃寒呕吐;又能消痞散结,治痰湿气滞所致的胸脘痞闷,梅核气。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多入肺经,辛开宣散,苦燥降泄,温化寒清,主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部分药物分别兼有散寒、清热、散结、润肺等作用。
辨证信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按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清化热痰药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宜单用止咳之品,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麻邪不透。
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3)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内服用制半夏,不同炮制品功效有别。
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
生半夏外用。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故阴虚燥咳、出血证忌服,热痰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天南星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1)顽痰咳嗽(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斜,癫痫,破伤风(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有毒,故阴虚燥咳忌服,孕妇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白附子性味归经:辛、温。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来源:文都图书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
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然后再使用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书中的试题和详尽的解析与答案,有助于我们提高复习效率。
中药学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桔梗
Radix Platycodi [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肺经。 [功效] 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旋覆花 Flos Inulae [性味归经]微温,苦、辛、咸。 归肺、胃经。 [功效] 降气化痰,降逆制呕。
白附子
Rhizoma Typhonii [性味归经]温,辛、甘,有毒。归 胃、肝经。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 毒散结。
[应用]
1.肺热咳嗽 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常配桑叶、
前胡等同用;制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 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2.胃热呕吐,哕逆
本品能清胃气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桔皮、竹茹 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白果
[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制半夏 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呃;法半 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至于竹沥半夏,药性由温变凉,能清化热痰,主治 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其性温燥,一般而言阴虚燥咳, 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然经过配伍热痰证亦可 用.
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性味归经]
微寒,苦、甘。归肺、心经。 [功效] 消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Indications]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本品性寒味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
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用于肺虚劳嗽,阴虚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 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 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
2.肠燥便秘
本品含油脂而质润,味苦而下气,故能 润肠通便。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 《世医得效方》五仁丸。
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中药药理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三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凡能祛痰、消痰、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理作用1.祛痰: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兴奋延脑呕吐中枢,引起轻度恶心,促使气管、支气管黏膜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杜鹃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促进气管黏液-纤毛运动,增加呼吸道清除异物的功能,并使呼吸道分泌物中酸性黏多糖断裂,唾液酸含量降低,痰液粘稠度下降,易于咳出。
2.止咳:抑制咳嗽中枢。
紫菀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
苦杏仁苷产生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
3.平喘:支气管松弛、支气管痉挛解痉。
常用药物桔梗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成分:桔梗皂苷、远志酸、桔梗多糖药理作用祛痰、止咳效果与氯化铵相当,皂苷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反射性地使支气管黏膜分泌增加,痰液稀释抗炎桔梗皂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炎症早、中、晚三期均有抑制,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对皮肤局部有刺激作用,是炎症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加,保护黏膜,防止黏膜受到外界损伤性刺激,从而促使炎症过程的吸收。
解热、镇静、镇痛粗皂苷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引起发热小鼠有解热作用。
抗溃疡十二指肠给药,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蛋白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预防消化性溃疡,与阿托品。
现代应用1.痰多咳嗽2.肺脓疡3.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炎和其他原因所致声音嘶哑4.排尿困难不良反应桔梗皂苷有局部刺激作用,皮下注射,可引起浮肿及坏死。
静脉注射液溶血作用比远志皂苷强2倍。
大剂量口服,恶心、呕吐,系由于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所致。
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成分:生物碱、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葡萄糖醛酸苷、甲硫氨酸、半夏蛋白药理作用镇咳、祛痰作用部位初步认为抑制咳嗽中枢,生物碱。
催吐和镇吐生半夏有催吐作用,高温处理后只保留镇吐。
催吐与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有关。
抗肿瘤抑制肿瘤其他作用(1)抗早孕,半夏蛋白;(2)对胃肠功能:抑制胃酸分泌,胃液酸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
1.温化寒痰湿痰药。
主要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证;以及痰湿阻关于经络所致的肢节酸痛、肢体麻木、眩晕、呕恶、阴疽流注,瘰疬等证。
第一节温化寒痰湿痰药
半夏
辛,温。
有毒。
①燥湿化痰:性温燥,为治湿痰之要药。
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②降逆止呕: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用于多种呕吐,主治寒饮呕吐。
③消痞散结: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用法: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
生半夏外用。
天南星
苦、辛,温。
有毒。
①燥湿化痰:性温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
顽痰咳嗽。
②祛风止痉:善祛风痰。
用于痰饮眩晕、半身不遂、癫痫、破伤风等。
③散结消肿: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用法: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白附子
①燥湿化痰,息风止痉:中风痰壅,破伤风,惊风癫痫,偏正头痛。
②解毒散结:毒蛇咬伤,瘰疬痰核等。
附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又称“禹白附”。
历代本草中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
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性热而毒性较大,当别。
芥子
①温肺化痰:辛散利气豁痰,性温而化寒痰。
应用:寒痰喘咳。
悬饮胁痛
②利气散结:搜剔内外痰结。
应用: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③通络止痛:通行甚锐,可除关节、经络之痰。
应用:痰滞经络肢体关节疼痛麻痹。
桔梗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病证:
1)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2)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旋覆花
①消痰行水: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寒痰咳喘。
②降气止呕: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等。
用法:包煎。
瓜蒌
①清肺润燥化痰:稀释痰液。
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②利气宽胸:胸痹、结胸。
③消肿散结:肺痈、肠痈、乳痈。
④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用法:瓜蒌皮6~12g,瓜蒌仁9~15g,全瓜蒌9~20g;或入丸散。
瓜蒌皮长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长于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两者功效。
川贝母
苦、甘,微寒。
①淸热化痰,润肺止咳:
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②开郁散结: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浙贝母
苦,寒。
①清热化痰:肺热咳喘,风热咳嗽。
②散结消肿: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竹茹
①清热化痰:用于肺热痰黄咳嗽。
②除烦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痰热失眠、心烦不宁等。
③安胎:胎热胎动。
用法: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竹沥
清热滑痰:性寒滑利,祛痰力强。
应用:痰热咳喘;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用法:30~60g,冲服。
天竺黄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清凉,入心、肝经。
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为治痰热惊痫与中风痰壅之要药。
功效: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主治病证:痰热惊痫,中风痰壅。
竹茹、竹沥、天竺黄的比较: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科,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
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
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成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茹长于清热止呕,凉血安胎,可用胃热呕吐、胎动不安。
白前与前胡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均能降气祛痰止咳,治疗咳喘痰多气逆证
不同点
白前偏温、前胡偏寒,前胡兼疏风热咳嗽痰多。
海藻与昆布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均咸寒,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结聚之瘿瘤、瘰疬、痰核、水肿、小便不利等,脾胃虚寒者慎服。
不同点:海藻治疗瘿瘤、瘰疬作用优于昆布,昆布利水消肿优于海藻。
海藻又不宜与甘草同服。
黄药子
苦,寒,有小毒。
①化痰软坚散结:瘿瘤。
②清热解毒:疮毒、蛇伤、咽喉肿痛等。
③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对肝脏具有一定损害性,故肝病患者忌服,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瓦楞子
①消痰化瘀:顽痰久咳,瘰疬,瘿瘤。
②软坚散结:癥瘕痞块。
③制酸止痛:胃痛吐酸。
用法:生用消痰散结;煅用制酸止痛。
海蛤壳
①清肺化痰:肺热或肝火犯肺之咳喘痰中带血等。
②软坚散结:瘿瘤瘰疬痰核。
③利尿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④制酸止痛:胃痛泛酸等。
用法:化痰、软坚、利尿宜生用,制酸止痛宜煅用。
海浮石
咸,寒。
①清热化痰:善消老痰胶结积块。
应用:肺热咳喘。
②软坚散结:瘿瘤、瘰疬结核。
③通淋:淋证。
礞石
①消痰下气:味咸软坚,善攻消顽痰。
应用:顽痰,老痰胶结之气逆咳喘。
②平肝镇惊:质重坠降,为治癫痫之良药。
应用:痰积癫狂;惊痫。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
①止咳平喘:新久、寒热咳喘皆宜,善治外感咳喘。
②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百部
①润肺止咳:寒、热、新、久咳嗽皆治(中枢镇咳);百日咳长于治肺燥咳嗽、肺痨咳嗽。
②杀虫灭虱:蛲虫病,头虱,体虱。
用法:久咳虚喘宜蜜炙用,杀虫灭虱宜生用。
紫苏子
①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痰壅咳喘气逆。
②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桑白皮
①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②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经。
③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④主治病证:
1)肺热咳喘痰多。
2)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葶苈子
苦、辛,大寒。
①泻肺平喘:痰热或饮热壅肺之喘咳实证。
②利水消肿: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葶苈子与桑白皮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痰热喘咳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点:①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等症;
②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涎水气,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可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紫菀与款冬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
①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②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同中之异:款冬花质润而不燥,治疗肺燥咳嗽优于紫菀,紫菀味甘微温,寒热咳嗽皆宜。
枇杷叶
①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②主治病证:
1)肺热咳喘痰稠。
2)胃热烦渴、呕哕。
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④使用注意:本品微寒,故寒嗽及胃寒呕吐者慎服。
马兜铃
苦、微辛,寒。
①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肺热咳喘、痰热咳喘;肺虚有热咳喘或痰中带血等。
②清肠疗痔:痔疮肿痛、出血。
肺虚有热咳喘宜蜜炙用,清肺化痰、清肠疗痔宜生用。
马兜铃与枇杷叶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喘、痰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马兜铃性寒,平喘优于枇杷叶,枇杷叶性微寒,止咳优于马兜铃。
不同点:马兜铃又能清肠疗痔,治疗痔疮。
枇杷叶又能降逆止呕,治疗胃热气逆之呕吐等。
白果
甘、涩、苦,平,有小毒。
①敛肺平喘:咳喘气逆痰多。
②收涩止带、固精缩尿:肾虚带下、白浊、尿频、遗尿等。
胖大海
①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大肠经。
②功效:清宣肺气,清肠通便。
③主治病证:
1)肺热声哑,痰热咳嗽。
2)燥热便秘,肠热便血。
洋金花
辛,温,有毒。
①平喘止咳:肺寒咳喘。
用于无痰少痰咳喘、肺寒咳喘等。
②定痛: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外科麻醉。
③解痉:小儿慢惊。
内服:入丸散,0.3~0.6g;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一日量不超过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