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讲义:第九章(1)

合集下载

最新[教育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幻灯片课件

最新[教育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幻灯片课件

3.“依于仁”,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 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 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 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 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是依傍 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 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 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 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 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 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 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 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 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但 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如果 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不为也!”不愿干回 去好了!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 “志于道”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史上,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要求 的儒家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在两千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所谓“仁”,是 指爱人之心、仁者爱人。作为道德规范的“仁”,它要求人们以仁爱之 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 人际关系。所谓“义”,是指正当、应该和适宜。作为道德规范的 “义”,它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要求人们依 据道德义务来确立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时坚持 “义以为先”、“义以为上”、“以义制利”,在生与义发生矛盾、不 可兼得之时勇于舍生取义。所谓“礼”,是指礼仪、礼制和礼则。作为 道德规范的“礼”,它是“仁”、“义”道德要求的具体行为模式,要 求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礼,安心、忠实地尽其本分。所谓“信”, 是指言守诺、行不欺。作为道德规范的“信”,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 中要真实无妄,不欺人欺己。所谓“智”,是指知识和理性。作为道德 规范的“智”,它是对“仁、义、礼、信”等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 要求人们掌握道德知识,增强道德理性,具有区分是非、明辨善恶的能 力。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讲义:第九章(2)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讲义:第九章(2)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一、课外活动的内容由于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育形式的限制,课外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

学校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科技活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影响下,科学探索和科技发明活动在我国受到空前的重视,发展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成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课堂上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相比较,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时,更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特点。

例如,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学科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对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不能满足一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和更高的学习要求。

而课外活动中的各种专门学习小组,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机会去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也更适合自己能力的学科知识,如数学小组、外语小组、绘画小组、声乐小组等等。

这些小组的活动,不是对课堂教学中相关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大,并强调实际应用,具有自己的侧重点,如物理小组以实验能力提高为重点。

(三)文体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文学艺术类的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书法、歌咏、舞蹈、音乐、摄影和雕刻等展开。

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乐队和舞蹈队,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

组织文学艺术方面的课外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与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并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体育活动注重技能的训练、体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

体育活动多以专项小组的形式进行,如各种棋类小组、体操、武术和田径小组等等。

喜欢运动是儿童的天性,除了专项活动小组外,学校还应该针对全体学生提供特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器材,使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活动项目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快速掌握考核精要第九章德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快速掌握考核精要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意义、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

从形式说,德育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一)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在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1.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三)我国中学德育目标1.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根据我国政府对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调整,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只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3.能力方面(1)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

政治意义上“道”
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 -----------《管子·君臣上》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左传》
人生意义上的“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 心下》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越 来越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作 用,并且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 和价值取向,他们崇尚自我, 和价值取向,他们崇尚自我,主张个性 释放,追求个人发展,注重个人奋斗, 释放,追求个人发展,注重个人奋斗,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当今的学校德育应该结合学生的时代特 定因时因地进行。 定因时因地进行。
五、德育目标
1、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 、概念: 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总体规格要求; 总体规格要求 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工作 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的出发点 2、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 、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 传统; 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 律与心理特征
德育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现状与问题脉络,把握他们的生活心路, 现状与问题脉络,把握他们的生活心路, 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又需要更多地把握时代要求和社会 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有开阔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理 念,更好地对学生未来生活需要予以必 要的、恰当的引导! 要的、恰当的引导!
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 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 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 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 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 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 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 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 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 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 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

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第九到第十一章)

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第九到第十一章)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三、德育与公民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一)德育与公民教育 二)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四、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几种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价值的重现 二)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 1 德育实体观 2 德育双重价值观 3 德育主体观 4 全方位德育观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二、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四、德育课程的编制 一)德育课程的含义与分类 二)德育课程的总体编制
第三节 德育课程及其组织
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 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二、班主任的职责 一)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四)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三、班主任的角色转变
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
一、班级群体的发展 二、班集体的培养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 三)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二)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1 课外教学 2 现场教学 三)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1 备课的内容 2 备课的种类 3 课的类型与结构 4 教案编写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二)上课 1 目标明确 2 内容正确 3 方法恰当 4 教学组织严密 5 教学效果优异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形态分类 1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2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4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5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

D.有详绅的班级管理觃定
E.一定的组细结构
【答案】:ABCE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例题·论述题】
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 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总结: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少,
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班主任的职责任务和 主要工作内容。
THE END 谢谢 观看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二)后进生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丌高、学习成绩 暂时落后、丌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 概念,运用时应谨慎。 1.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1)丌适度的自尊心。
(2)学习动机丌强。
(3)意志力薄弱。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2.后进生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 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例题·选择题】 讪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 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
C.少先队
D.班集体
【答案】 D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例题·多项选择题】 [2008年真题] 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B.明确的共同目标 C.集体成员间平等、相容的氛围 )。
_________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答案】 班主任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觃工作
(一)了解学生 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斱法: (1)观察法: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斱法 (2)谈话法。 (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4)调查访问: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与题调查。

《小学教育学》 - 第九章

《小学教育学》 - 第九章

《小学教育学》第九章德育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内涵与本质(一)德育的内涵广义的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而言的,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外化机制,促进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其品德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本质德育在教育中的特殊职能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它的特殊矛盾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提出的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之间的矛盾。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人的道德。

德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把社会的道德转化为个体的品德并促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德育的功能(两大基本功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

)(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儿童从一个自然有机体转变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是在学习、积累社会经验中形成、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是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过程。

而德育的核心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习得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体系。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3、激发和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动力和重要条件。

德育则对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具有心理保健的功能。

一方面,通过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绝对化,情感上的偏激、孤傲或软弱,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另一方面,借助于德育进行思想疏导,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

(二)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体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1、德育的政治功能(1)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政治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发挥作用。

教育学第九章课件1

教育学第九章课件1


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间接经验: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 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 直接经验: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 识。 教育学

教பைடு நூலகம்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
教学模式

乔伊斯 (Bruce Jyce) 韦尔 (Marsha Weil)

积极倡导并建构“学会学习”教学模式
学习指导
分析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学概述

定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 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
思考与讨论:1、教学即传授系统知识 2、教学就是上课 3、教学就是智育 4、教学就是教育
教育学
教学概述

意义: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 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教学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 (3)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 手段。 (4)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 要环节。

实践性



教育学
教学过程的功能




传递功能 教学过程的传递功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它为教学过程其他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条件。 发展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学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逻辑关系。(1)教等于学。(2)学多于教。(3) 教大于学。(4)有教无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201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辅导:第九章(1)

201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辅导:第九章(1)

一、德胄的概念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宾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德育在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品德与道德有显著差异。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是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品德是社会意识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它既受社会制约,又依赖于具体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依赖于具体的人而存在,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与法律也有显著差异。

通常来说,法律是诉诸强制手段来保证执行的,而恪守道德主要依靠压力和良心约束。

法律更重结果和事实,道德更重动机和态度。

一般认为,道德的要求高于法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二、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为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原理第九章

教育原理第九章

教育原理第九章教育学复习笔记(第九章)第九章德育一、考试内容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德育内容的层次;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德育原则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贯彻要求;德育途径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的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的要求。

二、考核要求1.识记:(1)德育的概念;(2)德育原则的概念:(3)德育途径的概念;(4)德育方法的概念。

2.理解:(1)德育的组成部分;(2)德育的功能;(3)德育的任务;(4)德育内容的层次;(5)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6)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上述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要注意发挥三者的整体功能,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2.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具体规定学牛发展的政洽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

我国的学校德育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我们要注意德育的现实性。

这就是说,现阶段的学校德育。

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

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应当教育学生普遍遵循、切实做到,并养成相应的品德。

二是我们也要讲德育的理想性。

这就是说.我们的德育也要注重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认真宣传、提倡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精神.鼓励先进青年去自勉、力行和为之奋斗,前者。

是现实的、基础的、要求普遍遵循的,后者是理想的、提高的、鼓励先进分子去力行的。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学》讲义第九章

《教育学》讲义第九章

教育学讲义第九章识记:教学方法概念的含义领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互制约的关系领会:流行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及每一类教学方法及每一类教学方法分类下的若干种具体教学方法。

第九章:教学实施第一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

P300识记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个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教与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采用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P300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制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被动的,一旦被选定之后,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制约甚至决定作用。

一切教育现象、教学过程得以形成的基点就是目标,所以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不是内容而是目标。

教育教学过程是以目标为基点的“目标—内容—方法”的教育学范畴体系构成的。

所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目标和内容分别制约着方法,而“目标—内容”关系则决定着方法。

P301~307比较流行的教学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形态分类(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及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这是一类通过教师应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这是一类教师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这类方法,具有形象、直观、具体和真实的特点,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需要有较多的时间保障,与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相结合使用,这样既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九章班主任工作题库一、选择题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4.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5.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6、班级建设设计以()为最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10.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 )。

A.自主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11.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

A.组织和团结集体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提出共同目标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12.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二、填空题1.( )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

2.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通常称之为( )。

3.班主任产生于( )。

4.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 )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九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九章

1、教育内容:⼴义: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的⼀切影响的总和狭义:指学校传授给学⽣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为习惯的总和2、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活动的内容纲要和⽬标体系,是教学和学⽣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3、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地安排他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限期。

雏形是:礼、乐、射、御、书、数近带学科课程的奠基⼈:夸美纽斯学科课程的特点: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知识⽐较简约、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学习、巩固知识、易于造成学科分离4、活动课程: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由⼀系列的活动组成的,侧重于学⽣直接经验的获得的课程,如参观、实验等5、潜在课程:是与有计划的学习相对的,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门学科之外给学⽣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如学风、校风、校园的⽂化环境等6、七艺:古罗马时代的⽂化课程,包括⽂法、修辞、辩证法、算术、⼏何、天⽂、⾳乐,是西⽅学科课程的原始形态,7、学科基本结构:是⼀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8、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考试⼤%是国家根据⼀定的教育⽬的和培养⽬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作的指导性⽂件9教学⼤纲: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件。

规定了某⼀学科的教学⽬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学⼤纲⼀般由说明部分、正⽂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部分组成具体归定了某⼀学科的:教学⽬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教学⽅法的基本要求10、教科书:课本,是根据教学⼤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书,教科书是教学⼤纲的具体化1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定社会的要求,有⽬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12、体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发展学⽣智⼒的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语⽂、数学、⾃然和社会⽂字中13、体育:是向学⽣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的肌体素质,增强学⽣的体质和运动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九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九章

1、教师的作用: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2、教师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考试大%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3、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4、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角色:传道者角色智能开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榜样的角色父母或监护人的角色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5、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是由其工作的性质、任务及教育工作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创造性(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示范性(由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长期性6、教师必须的基本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深刻的教育理论素质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优良的身心素质7、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共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8、师德:对事业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富有真诚热爱的情感对同事善于团结协作对自己始终严格要求,为人师表9、教师工作能力:善于了解学生及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遇见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10、教师进修提高的特殊重要性:教师要承担起培养现代人的教育任务,自身必首先接受终身教育,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研究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教师本身的特点来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而教师具有的思想观念、掌握的科学知识、 %考试大%业务能力的强弱是从过去的教育接受来的,他是进修提高的基础,我国教育基础薄弱,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教师的进修提高既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是现实的迫切任务11、进修提高包括: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充实与更新文化科学知识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进修分为:教师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培训、新教师见习培训等不同层次1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讲义(2)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讲义(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1、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几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看发展阶段作品作者时间价值著名观点萌芽学记孔子弟子整理出先秦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温故知新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约35~95年古罗马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形成阶段大教学论夸美纽斯1632年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科学教育学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1776~18411806年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传统教育的代表学校与社会杜威1859~1952实用主义的代表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教育学凯洛夫马克思主义科学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教育过程布鲁纳1963年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1956年教学与发展赞可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0年(二)区别几个概念1、“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小学教育学”是在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和“教学”“教育”广义的指一切对人的影响,狭义指学校教育,包括思品教育和学科教学;“教学”特指学科教学。

3、“教书”和“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常指学科教学,“育人”指对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

“教书”和“育人”就象一张纸的两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斯宾塞)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学,即使教师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其各方面的影响也会以隐性的方式产生。

而且,可能负面的影响更容易表现。

4、“实用”和“应用”教育学是理论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但是,教育学为我们提供的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原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方向。

不是提供具体事件的具体的解决方法。

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教育学能否直接提供给我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来认识教育学的实践意义。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第9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第9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第9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九章班主任工作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班主任的作用、职责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梳理1.班主任的历史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

我国l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

20世纪初,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2.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3.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具体任务电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骨;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4.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2)个别教育工作①先进生工作在一个班中,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

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先进生的教育,应做到:Ⅰ.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Ⅱ.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Ⅲ.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Ⅳ.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九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九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九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九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九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管理的含义、功能(作用)?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小学教育学各章的知识要点:第九章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学各章的知识要点:第九章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学各章的知识要点:第九章教学方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识记与应用: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识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方法。

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

运用讲授法要注意:a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b讲授要作到条理清晰、重点分明;c语言讲究艺术;d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2)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运用谈话法要注意:a作好充分的准备;b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c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3)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运用要注意:A选好讨论内容;B、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C、善于引导;(4)试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知道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试验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

运用要注意:a准备工作充分;b及时、具体的指导;c、帮助学生总结。

(5)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要注意:a提出明确要求;b、选择恰当的方式;c、做好事后的检查。

(6)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运用要注意:a、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b、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c、合理安排练习步骤;d、科学掌握练习量;e、及时给予学生反馈;f、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课外活动
教学目标:
1. 阐述课外活动的内涵及意义,引导学生归纳、理解课外活动的本质及特性;
2. 通过对课外活动类型、组织形式及其设计过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课外活动设计的一般程序,并要求能够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设计简易而合适的课外活动。

教学重点:课外活动的含义、类型、组织形式及其设计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方法等,发挥它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及设计等。

第一节课外活动概述
一、课外活动的涵义
所谓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它是学生课余良好生活的组织形式。

学生的活动不仅有课堂学习活动,而且有课余生活。

学校认真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

”他认定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课外活动与其他教育形式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但是它有自身一些特点。

其特点主要是:
1、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表进行的,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

课外活动则不同,它不拘一格灵活生动。

活动的项目众多,丰富多彩;形式十分活泼,讲求实效。

活动的参加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方式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

活动的指导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有专长的家长和社会人士,甚至是有一定特长的学生。

2、开放性。

课外活动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更接近现实,富有新鲜的信息。

因此,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知识和生活领域。

3、综合性。

课外活动是以活动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它能为学生提供同时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智力才能的机会。

即使是学科性的活动也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更注意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4、兴趣性。

这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

学生参加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一般要遵循教学计划的统一规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

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5、自主性。

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数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组织、自主开展的。

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

他们是活动的真正主人。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辅导起重要作用。

三、课外活动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很有成效的,但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动作用,课堂教学则是有局限性的。

而课外活动却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把学生从书本引向实际,从学校带入社会,理论联系实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被动变主动,从单调、呆板变为生动活泼,从死记硬背变为动脑动手,学习效果社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比较牢固、比较完全。

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还能扩展已学知识的广度,加深其深度,开阔视野,使他们知道知识领域浩瀚无际。

(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堂教学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外活动则能弥补这一缺点。

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最能吸引学生,也能适应各种学生的需要,加之学生按自愿原则参加活动,积极性比较高,只要指导得宜,活动有成效,并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把相应的兴趣和才能培养起来。

许多事实证明,学生未来的职业兴趣和专业选择,往往就与他在中、小学时期参加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密切关系。

(三)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最广阔的场所,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重大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这就促使他们去调查访问,了解情况,查阅资料,分析和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动手,运用知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过程。

(四)课外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教育和影响。

课堂教学是一个方面,但只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青少年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易受感染,他们在多样的活动中接触实际的人和事,接受艺术形象,或者亲自参加某些活动,从而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

不但从理论上可以加深对课堂教育内容的理解,更能得到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


(五)课外活动还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学生在较长时间的上课和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往往会产生疲劳。

这种疲劳若不及早解除,不仅给青少年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而且直接影响健康。

而组织学生投身到不同性质的课外活动中去,特别是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得到积极的休息,这对于学生调节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