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科一材料分析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科一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6776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c.png)
一、材料分析题知识点(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全体面窗格(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发展的人2.儿童是独特的人3.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两独一发展(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口诀:三者一开放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口诀:教师教学要处理好与学生、同事、自我的关系(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二、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答:该教师行为合理/不合理,践行了、体现了/违背了……理念。
(1)体现/违背……(理论内容)。
材料中,教师……(材料关键信息)。
这体现/违背了……(回扣理论),老师应该……(如果教师行为合理,这句省略)(2)体现/违背……(理论内容)。
材料中,教师……(材料关键信息)。
这体现/违背了……(回扣理论),老师应该……(如果教师行为合理,这句省略)(3)体现/违背……(理论内容)。
材料中,教师……(材料关键信息)。
这体现/违背了……(回扣理论),老师应该……(如果教师行为合理,这句省略)(4)体现/违背……(理论内容)。
材料中,教师……(材料关键信息)。
这体现/违背了……(回扣理论),老师应该……(如果教师行为合理,这句省略)综上,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合理/不合理的。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4839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0.png)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篇1【试题】1、材料一主干部分:刘老师调整教肓策略,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人发言,在学校举办的晚会上,他和二班学生一起唱歌。
^从学生观的角虔,评析刘老师的教肓行为。
(14分)2、材料二王老师鼓励学生写小说。
(学生的小说写得差,并且父母不同意子女写小说)夸奖学生思维话跃。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肓行为。
(14分)【解析】30.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值得赞扬的。
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肓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做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的人;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 把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刘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共同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鼓励内向的人发言,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并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在晚会上还和学生一起唱歌,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的把学生当做独立个体平等的对待。
因此刘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体现了素质教肓的学生观理念。
31.教师职业道德共包含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爰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肓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材料中的老师体现出教书肓人、热爱学生的道德规范。
(1)教书肓人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书肓人指遵循教肓规律,实施素质教肓t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材料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写小说,并赞扬其思维活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激发其创新意识,正是体现了教肓与人的职业规范。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b7895e69eae009581becd1.png)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
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1.(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
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2.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97f8d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2.png)
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20世纪90年代,美国各州先后颁布相关政令,对学生速纪行为明确处罚原则,如对学生的惩戒分为9个层次,包括训示,学业制裁、短期停学、惩戒性转学等。
教育惩戒是我我国中小学管理的敏感区,面对学生违纪行为,惩戒与否,如何惩戒,固惩戒不当带来的后果,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
因而,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收采用教育惩成,唯恐由此引起师生冲突、家校矛盾。
2020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
为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认识。
(10分)(2阐述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注意事项。
(10分)2.陈老师和王老师在各自班上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
文中的谁?为什么?”“学有的学生说喜欢孙悟空,有的.....说喜欢唐僧..出乎意料的是。
两个班里都有学生说喜欢白骨精,理由是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但是,两位老师的处埋方式却不同.陈老师的回应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
土老师则反问那个学生“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想了想,回答道:“坏事!”王老师接着问:“白骨精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做坏事,你也喜欢她吗?”学生红着脸摇了摇头。
问题:(1)对两位老师不同的理答进行评析。
(8分)(2)结合材料谈谈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12分)3.材料:在一次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研讨会上,一位小学校长将学生比喻成鲜花,他说:“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是还未开放的花苞。
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及耐心的等待,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而且有的迟开的花苞盛开时可能会更鲜艳、更长久。
我们要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这样才能帮助他,促进他。
问题:(1)分析该校长发言中所蕴含的学生观。
(10分)(2)结合材料谈谈小学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材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c3db7958fafab069dc02f1.png)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请用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请运用素质教育的知识分析以上情况答题模板答: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1)材料中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中某老师......,因此体现该观点(2)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抓好智育,材料中的某老师......,因此体现该观点(3)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本质是让学生在愉快自主学习中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某老师......,因此体现该观点(4)体现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的某老师......,因此体现了该观点2.学生观/儿童观(小学)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问题:结合案例,运用育儿为本的幼儿观,分析教师在保育实践中应怎样对待幼儿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
(14分)答题模板答:“以人为本”的学生\幼儿观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1)材料中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学生\幼儿是人,学生\幼儿是人,是构建学生观\幼儿观的基本点,学生\幼儿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材料中的老师......,因此体现该观点(2)材料中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处于发展过程中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材料中某老师......,因此体现该观点(3)体现了学生\幼儿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与成人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同,材料中的某老师......,因此体现该观点(4)体现了学生\幼儿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法律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权责主体。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8fe333915f804d2b16c16c.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教师考试材料分析题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要点】(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教师资格证经典材料分析题(三)
![教师资格证经典材料分析题(三)](https://img.taocdn.com/s3/m/44318fabb9f3f90f76c61baa.png)
教师资格证经典材料分析题(三)17.材料:李老师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
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作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在教学中,李老师经常运用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乐作画、古诗词意境配画等,他还带学生去郊外写生。
每年市里举办美术展览,他都带学生去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李老师的美术课成了学生追捧的热门课,他个人也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明星老师”之一。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解析】题目让我们从教育观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实际上就是用素质教育观的7个方面来进行逐一分析,包括: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着眼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评价方式等。
答题主题分层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参考答案】材料中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的相关要求,主要表现在:(1)素质教育观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李老师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而且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教育的着眼点和教育目的)(2)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材料中李老师通过组织学生闲置废旧衣物的改造活动,不仅充分利用废旧衣物资源,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
(教育的内涵和能力的培养)(3)素质教育观要求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活泼、生动、主动地学习。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及参考答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a0d45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c.png)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及参考答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有 3 道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
其中,前面两道材料分析题一般从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这四个方向出题。
提问方式: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或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某老师的行为。
最后一道材料分析题如同语文阅读题,无固定出题方向。
以下是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
1. 学生观答题思路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的。
材料中,……说明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对……因材施教。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
材料中……,老师看到了学生身上的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有着自己的意见。
材料中,……老师能够把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因势利导进行教育。
因此,作为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现有问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 教育观答题思路材料中xx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贯彻了素质教育观的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材料中,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其次,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材料中,老师在面对……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该学生,而是耐心、细致的去帮助他,并且……,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材料中,老师……,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教师观答题思路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贯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首先,在教师角色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材料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2c3f0a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7.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综合素质的主观题包含两个部分,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其中,材料分析题中又包含了教育材料题和阅读理解题。
材料分析题共3题,一题14分,总共42分。
30题和31题为教育材料题,其中,30题考查教育理念,即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者中任选其一进行考查。
31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
32题为阅读理解题。
一、评分细则二、答题模板教育材料题为30题、31题,即教育理念题和教师职业道德题。
其问法固定,如“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洪老师的行为。
”等。
第一步:看问题,定位知识点,判断正误。
1.我们需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理念/教师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德”中哪一个角度,考生可先在草稿纸上写出答案点,以免漏答。
2.粗读材料,获得总体印象,即该教师的做法合理/不合理。
(1)合理。
可这样作答:“李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素质教育观,具体分析如下。
”(2)不合理。
可这样作答:“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分析如下。
”第二步:精读材料,理论+解释理论+联系材料。
1.逐句阅读,标记知识点。
考生可在试卷纸上做标记,把材料中符合知识点的句子划线,在旁边写上知识点。
如:2.整理答案要点。
可按照材料中的知识点出现的顺序整理,注意把重点知识或显而易见的放在前面,其他放在后面作为补充。
比如教育观有3条内容,你只在材料中找出了2条,又害怕是自己没找出来。
根据材料分析“踩点给分”的评分规则,将前2条写在前面,最后一条写在最后,点到即可。
3.按照“理论+解释理论+联系材料”组织语言。
(1)“理论”为知识点(下文中的必背理论要点),需要背诵。
(2)“解释理论”是指用规范的语言简单解释一下这个知识点。
(3)“联系材料”最为重要,指的是材料中出现符合知识点的语句。
考生可以提取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
2020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测】材料分析题
![2020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测】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78b4e7f121dd36a32d82b0.png)
2020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测】材料分析题【一材料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4分)答案:案例中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是错误的。
过多过量的惩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从记忆的有关规律来看,首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识记效果越好。
因此,要求学生识记前,应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识记任务,让学生知道应当识记什么、识记到何种程度等。
同时,还应训练学生主动、自觉地提出学习和记忆的目的任务。
其次,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效果好些,但有意识记需要意志努力,时间一长,会使人疲倦。
而无意识记是一种很轻松的识记。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必须要生动形象,难度适中,教学形式要新颖、多样化,使学生能凭无意识记记住更多的知识。
再次,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只有理解了的、系统化了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利用思维去理解所学的内容,使之对其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
教师还应把讲授的内容系统化,如果能把要识记的内容归结为公式、定理或归纳为几个方面,写成提纲,择要而记,就能有更好的识记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一般地说,具体、形象的东西比抽象、言语的东西更容易识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生动的形象和表象帮助学生记忆。
【二材料分析】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生“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的情况,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的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为天平这种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
聚焦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材料分析题 (1)
![聚焦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材料分析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70a881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4.png)
教师为小应动儿制作了一列“小火车”(见下图),在每节本厢上分别贴了不同品种与数量的“水果”标签,要求幼儿能按标签投放“水果”。
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
莉莉看着标签,并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
民民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然后看着车厢里的“水果”,自言自语道:“嗯,都放对了。
”(1)根据上述三位幼儿各自的表现分析其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
(2)该材料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1)上述材料在“按数量匹配实物”的操作活动中,不同幼儿的行为实际上反应了不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不同水平。
①雪儿则没有真正达到“按量对应”的水平,只能按照标签上水果的种类进行对应,不能同时关注数量和种类两个标准进行对应;材料中,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了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说明雪儿处于要依靠外部动作点数物体阶段。
②莉莉能做到手口一致地进行 5 以内的点数,并按量对应,但是在进行“按量对应”的操作时,还要借助于语言和动作点数物体也就是按物点数阶段;另一方面莉莉看着标签,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再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说明莉莉在进行计数时处于需要进行点数并说出数的阶段。
③民民在按物点数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理解了数量概念,也能做到按量对应;在材料中明明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水果放进车厢,说明民民此时的计数已经进入到内化阶段了,也从侧面反应了他经历了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发展过程。
(2)①作为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发展的特点。
例如,对于有些幼儿在计算时出现掰手指、出声点数的现象,作为教师不要随便制止,应允许幼儿通过掰手指、出声点数的方法去解决他们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这些幼儿的计算能力还处于外部动作阶段或者说还没有完全的内化。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试卷4_真题-无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试卷4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df42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3.png)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试卷4(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2. 材料分析题王某从某师范院校毕业后,被某校聘为数学教师。
一年后,其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学生对他意见很大。
领导多次找他谈话,但王某态度消极。
在成绩评定时,王某还把对他有意见的学生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学校根据这种情况,经研究,认为王某不再适宜当教师,决定调他负责学校的治安、文件收发工作。
王某不服,向教育局提出申诉。
问题:1. 本案中,学校是否侵犯了王某的教育教学权?为什么?2. 通过这一案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3. “老师,您还记得小飞吗?我至今不明白他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您?难道只因为他家杀了猪,没有送您一些肉吗?那次,小飞感冒了,吃了药之后上课犯困,您就借题发挥,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让小飞去外面罚站;而自己却若无其事地关上门,在温暖的教室里继续面色平静地讲课。
您知道您的做法让我们多伤心吗?后来,小飞重感冒住院一个星期,您却没有一点愧疚之意,竟然说,这样不守纪律的学生就该给他点教训。
小飞的父亲来学校,给您带来了几支人参,您终于喜笑颜开,不再难为小飞了。
可是老师,您知道那些人参是怎么来的吗?那是小飞的父亲在工地上干了两个月之后,用赚来的工钱给小飞卧病在床的母亲买来补身体的。
评三好学生了,评上的人能上重点初中。
您频繁地家访,在经过吃吃喝喝的比较之后,决定推荐小勇。
尽管他是班里后几名的学生,并且常违反校规校纪,是纪检专栏上的‘常驻代表’。
老师,请您不要再滥用您的权利了!还我们一方净土吧!”问题:请分析此案例中教师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
对于学生“犯困”和班级评“三好学生”这样的事,作为教师,你认为应怎样对待?为什么?4. “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雨带来了万紫千红。
你看,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路边的杨树挂满了‘毛毛虫’,风中的柳树长了嫩绿的叶子,公园里粉红的桃花、雪白的玉兰花、金黄的迎春花盛开了。
”这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写的日记,从她稚嫩的文笔中可以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她也曾天真地想过让“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这既光明又美丽的世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bc8662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c.png)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
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f599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a.png)
教育教学观·答题模版(根据材料选取最贴切的3-4条)(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求老师做到教育公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_,体现了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要求老师能够看到学生身上的特点、特长,做到因材施教。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要求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新颖的想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6)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要求老师能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_,体现了老师“授人以渔”。
、(7)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要求老师能够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材料中,老师__________,这些都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体现。
(8)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要求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要,材料中,老师___________,体现了老师对学生情绪情感和人格的关注。
·综上所述,某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某某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没有体现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材料分析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小学材料分析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a3f6cd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1.png)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 、实“践” 、“合作”一、 (教师行为正确的)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 )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 2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 )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 (教师行为错误的)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 )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 2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 )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 ---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教师行为正确)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
2024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
![2024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43ed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8.png)
教师观答题模板材料中某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路的引路人。
材料中某老师。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师和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应该在社区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地点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学生。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注重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材料中某老师。
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加强合作。
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还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材料中某老师。
因此,某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记忆口诀:两开一促一研究、重赏助导,反思合作学生观答题模板X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指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及解析6道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及解析6道](https://img.taocdn.com/s3/m/af9716c36c175f0e7cd137e9.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6道【题目1】某物理老师在教《轮轴》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大,他故意挑选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先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输了。
接着老师又拿起了一个啤酒瓶,请这两个同学再比一比,男同学握住瓶子的颈口部分,女同学握住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
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议论。
老师顺势说道:“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呢?这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老师就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我赞同材料中物理老师的做法。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运用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此同时也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所以值得我们学习。
(1)材料中主要运用的教学原则有:①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先是让学生“掰手腕”,接着又让男女生同时扭一个瓶子,这些都是将生活中常见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感知,在充分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再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愈加深刻,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③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给学生呈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以及活动,从身边的感知入手,再呈现书本上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尊重了书本的逻辑顺序;同时也体现出学生经验的获得是从直接经验入手,进而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也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幼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精选全文
![幼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652c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e.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幼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一】: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总结材料分析题可能出的问题及答案例如下列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答案来回答。
一、问题一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这个老师的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教材第8页)问题二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个老师的教育行为问题三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在教学实际中应该怎么做问题四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教师观问题五运用教育理念的相关知识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问题六请从正确的教师观角度,谈谈如何改进教师工作(案例主要是讲教师忽视素质教育,而只重视成绩;或者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这是反面教材。
正面教材就是老师用各种创新手段来教育学生。
这些都适用于下面这个答案,写的时候要结合材料)答素质教育观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位同学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大部分学生。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人格意义的人,而非单纯的只是容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教师观教师应该有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重视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也为,用于探索创新;主义研究与反思,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考试材料分析题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
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
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
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
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
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
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
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更多考试重点来源于:中公教师考试网:
/html/jszg/kaoshit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