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化学实验。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开始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并且对化学科学有更加系统性的了解。
在高一化学基础知识中,学生将学习到化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表等知识。
他们将了解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元素周期表是元素组成和性质的归类表格。
学生还将学习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等。
此外,高一化学基础知识还涉及到常见的化学实验,比如金属活动性实验、酸碱中和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并且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对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因此,学生应该认真对待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建立扎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的种类(即元素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保持不变
如: Na , Mg , Al 。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
等于4个。 如:C,P,Cl ,O。 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2或8个。 如:He, Ne, Ar。
注意: ①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 原子。
②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 体原子。
(4) Na+、Mg2+、Al3+、O2-、F-、OH- 、NH4+等离子 的核外电子数都是十个。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带电的原子是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是离子。 常见的原子团都是离子。 SO42-、 CO32-、 NO3-、 OH-、 PO43-
NH4+、 MnO4-、 MnO42-、 ClO3- 、 HCO3-
宏观
意义 ②表示了这种物质的组成;(即由什么元素组成);
③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该物质的分子;
微观 意义
④ 还能表示分子的结构(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 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的符号。 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注明电荷数。 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铜离子:Cu2+, 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铝离子:Al3+ 硫酸根离子:SO42- ,碳酸根离子:CO32- 。 如要表示若干个某离子,就在离子符号的前面注明 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如:三个镁离子:3 Mg2+ ,五个铜离子:5Cu2+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等。
人教版必修一的化学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理论和盐、电化学基础等内容。
下面就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定义和分类、物质的性质、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物质的组成是由元素所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了解到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浓度的计算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安全规范,还学会了化学计算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在后续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第三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元素的周期律、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对于原子的组成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元素的周期律来推测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常用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反应条件来控制和改变化学反应过程。
第五章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化学平衡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判别方法等内容。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回目录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复习技巧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的模式,决定了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03
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
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01
02
03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之间 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 成实现物质转化的过程
。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 的转化,包括吸热和放
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 转化规律决定了物质的 合成和分解过程,以及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 2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涉及 到石油的提炼、裂化、聚合等化学反应。
制药工业
制药工业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药物,满足人类医疗 保健需求。
3
农业化学
农业化学包括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 制造和应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通过化学反应和合成制备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纳 米材料等。
04 化学应用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清洁用品
许多清洁用品,如肥皂、 洗发水、洗衣粉等,都是 通过化学反应来去除污渍 和异味。
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过程中,如面包 制作、酿酒、烹饪等,都 涉及到化学反应。
医疗保健
药物制造、消毒杀菌、诊 断试剂等医疗保健领域都 离不开化学的应用。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结果分析和解 释,得出科学结论。分析要客观、严谨, 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记录实验数据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以便 后续的分析和处理。记录要真实、完整, 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中 位数、标准差等,以便对实验数据进行有
化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化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化学概论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化学原理、理论和实验基础等内容。
化学概论是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化学概论可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深入学习更高级的化学学科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化学概论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和能量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物质和能量是化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2.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化学反应就是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过程。
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及其规律至关重要。
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化学反应常常涉及元素之间的组合和分解。
熟悉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对于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过程,它包括了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概念。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反应机制及其动力学特性。
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热力学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特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热力学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了解反应速率和平衡对于控制和调控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化学原理1. 原子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旋转。
熟悉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有重要意义。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
掌握元素周期律对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性能至关重要。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高中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高三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材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是从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它对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注意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体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 以白磷、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 化学用语(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理解化合价的涵义。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理解质量守衡定律的涵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1) 理解原子量、分子量的涵义。
(2)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 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 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5. 溶液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1) 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3) 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高中化学2024年会考必备知识点
高中化学2024年会考必备知识点高中化学2024年会考必备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其相比。
6、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基础理论1、物质结构理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层上最多排列2n^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倒数第二层不超过18个。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3、酸碱理论:酸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的物质;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4、配合物理论:配合物是由配合离子或分子和独立的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1、氢气:无色、无味、可燃,是最轻的气体。
2、氧气:无色、无味、助燃,存在于空气中。
3、氮气:无色、无味、不活泼,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钠:银白色、软、导电、活泼,是典型的碱金属元素。
6、铝:银白色、硬、导电、轻,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硫:黄色、能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8、水:无色、无味、液体,是常见的溶剂。
9、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10、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是一种强酸。
四、有机化学知识1、有机化合物特点: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多数易燃、难溶于水。
2、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2,是易燃气体,常见于天然气和石油中。
3、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常温下为气体,常见于石油中。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
精选课件
5
3、对立关系:内涵互相否定,外延互相排斥。 如:溶解和结晶;氧化和还原;电解质和非 电解质等。
4、交叉关系:外延有部分重合,内涵有某些 共同属性,又有不同部分。 如:氧化还原反应和分解反应;酸性氧化物 和非金属氧化物等。
5、并列关系:外延各不相同,内涵却有部分 相同 如:强酸这个概念中,盐酸、硫酸、硝酸是 并列关系。
13
第二节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与设计
一、化学基础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 变化,从而加强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 指导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掌握物质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正确理解和灵 活运用概念 有助于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17
• 把握化学原理教学的的要求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严格 控制概念教学的深广度;讲究教学方式,注意螺旋 上升,切忌一步到位,提高教学效益。
案例 离子反应的学习要求
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是离子互换反应;
能读懂、理解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
能判断已学的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与否;
能分析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所学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复 分解反应、常见的离子检验反应,活动金属与酸溶液、金属与 盐溶液、卤素在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的本质。一般不要求从概 念、反应一般规律出发,书写学生未学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精选课件
18
四、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一)生动直观 形象比喻
如:电子云、极性分子、催化剂对反应速 度影响的教学 (二)加强化学实验 丰富感性认识 如:离子键形式、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
精选课件
4
化学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化学第一单元
化学第一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化学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质和现象。
本文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的化学原理。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与元素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元素,其余的元素则是人工合成。
2. 化合物与化学式当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化合物。
化合物的组成由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可以告诉我们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比例。
3. 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产物。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侧,产物在箭头的右侧,而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二、化学研究方法1. 实验与观察化学研究通常依赖于实验和观察。
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科学家们可以收集数据和提取信息。
实验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某一特定因素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数据分析和统计在化学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统计。
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统计参数,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科学依据,并进行科学推理和结论。
三、化学的重要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研究关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研究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组成,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这种组成决定了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组织元素的工具。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类和排列。
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并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
3. 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形成的量。
反应平衡表示在反应达到某一状态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4. 化学键与分子间力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分子间力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2023届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023届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分类序号知识点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8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9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0质量守恒定律。
11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含义。
12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溶液13溶液的含义。
14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15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6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8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9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0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3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4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5以 IA 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6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27化学键的定义。
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28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9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109种元素(含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及人造元素)。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呈游离态时为单质,呈化合态时则形成化合物。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如O2、白磷等;稀有气体如Ar,是单原子分子;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它们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的价电子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例如CO2分子,干冰是由CO2分子构成的;原子也可直接构成原子晶体的物质,例如SiO2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直接连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也可视作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物质。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Na+、OH-、等,由阳、阴离子结合构成的物质,例如NaCl、NH4Cl、MgO等,它们都是离子晶体。
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世界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根据组成和性质可将物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空气、天然气是气态混合物,石油,一切溶液是液态混合物,玻璃、铁合金是固态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素异形体如O2和O3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淀粉因分子大小不同,没有固定熔点,可以视作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复盐(KAl(SO4)2·12H2O)、络合物(Na3AlF6),它们都是纯净物。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Mg、Cu、Fe等都是金属晶体,常温下除Hg为液体外均为固体。
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作还原剂。
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硅晶体、硼晶体是原子晶体,石墨是碳原子组成的过渡型晶体外,大多数是分子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电子和质子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稳定结构。
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其中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化学计算,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物质的分类与鉴别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的鉴别是通过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来判断物质种类的过程。
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
烃是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烯等。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如乙醇、乙酸等。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结构通常采用构造式来表示,即用短线“-”表示共价键,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有机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过程,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
有机物的分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化学专业课题
化学专业课题一、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包括原子、分子、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它涉及到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和反应机制等方面,为化学实验和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以及研究物质的反应过程和机理。
三、化学合成技术化学合成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的技术,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为材料科学、医药、农业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是进行化学实验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验证化学理论,探索新的化学反应和合成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五、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研究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为新物质的合成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六、分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是研究分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科学,包括分子光谱学、分子力学、分子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预测分子的行为和反应。
七、材料化学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的科学,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开发新的材料和制备技术,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八、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形成、转化和归宿的科学,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九、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分解和代谢的科学,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和机制,为医学、农业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化学详细基础知识
化学详细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_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_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很多学生提起化学就头疼,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学好化学并不难,重要的是在于个人是否用心去掌握学习方法了。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二一、基本概念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4.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一定弱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8.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9.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11.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13.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17.向一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大于W×250/160g二、基本理论1.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2.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4.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6.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三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为摩尔(mol)。
2. 摩尔质量: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3.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mol^-1。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的式子。
2. 化学计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特征为氧化数的变化。
4. 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三、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3. 族(组):周期表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的垂直排列。
4. 周期:周期表中按照电子层数排列的元素水平排列。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决定,如VSEPR理论。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特定溶剂中能溶解特定量溶质的能力。
3. 饱和溶液:在给定条件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量的状态。
4. 溶解度积(Ksp):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乘积的常数值。
六、酸碱理论1. 布朗斯特-劳里(Brønsted-Lowry)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2.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改变颜色的物质。
3.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 = -log[H+],其中[H+]是氢离子浓度。
811基础化学
811基础化学(正文开始)一、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物质,而化学则是解释这些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分子、原子、化学键等。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一切实体的总称,而元素则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以上元素以一定摩尔比结合而成的物质,而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物质的组合而成。
二、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特征,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例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的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气体大;气体具有容易变化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反应物在箭头左边,产物在箭头右边。
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用符号表示,例如:H代表氢,O代表氧。
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转化通过箭头表示,箭头上方的数字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数。
化学方程式也可以表示反应的条件,例如:→表示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反应,↓表示在高温下进行的反应,↑表示在高压下进行的反应。
四、化学元素和周期表化学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共118种。
化学元素可以通过周期表进行分类和组织,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将元素分为若干个周期和若干个族,周期表示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
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按照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来划分。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则主要以不良导电性为其特征;而半金属则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
大一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点
大一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大一化学基础课程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点。
一、基础概念1. 分子与原子: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和原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是化学反应的参与者和产物。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小单位。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将其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基本状态: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二、原子结构1. 原子模型: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现代原子模型包括了核和电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相对质子而言质量极小,在原子外围以轨道方式运动。
2. 原子序数与质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元素中的质子数目,用来标识元素的不同;质量数为质子数或中子数的总和。
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或结合起来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离子键则是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反应种类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四、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在化学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在反应速率相等的情况下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物质的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动态平衡。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位置的指标。
2. 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K)表示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的平衡位置有关。
五、物质的性质1. 酸碱性:酸与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化合物。
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能腐蚀金属、变红蓝花的性质;碱性物质具有苦味、有腐蚀性、变蓝红花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109种元素(含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及人造元素)。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呈游离态时为单质,呈化合态时则形成化合物。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如O2、白磷等;稀有气体如Ar,是单原子分子;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它们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的价电子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例如CO2分子,干冰是由CO2分子构成的;原子也可直接构成原子晶体的物质,例如SiO2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直接连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也可视作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物质。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Na+、OH-、等,由阳、阴离子结合构成的物质,例如NaCl、NH4Cl、MgO等,它们都是离子晶体。
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世界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根据组成和性质可将物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空气、天然气是气态混合物,石油,一切溶液是液态混合物,玻璃、铁合金是固态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素异形体如O2和O3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淀粉因分子大小不同,没有固定熔点,可以视作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复盐(KAl(SO4)2·12H2O)、络合物(Na3AlF6),它们都是纯净物。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Mg、Cu、Fe等都是金属晶体,常温下除Hg为液体外均为固体。
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作还原剂。
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硅晶体、硼晶体是原子晶体,石墨是碳原子组成的过渡型晶体外,大多数是分子晶体。
非金属单质一般无金属光泽、质脆易碎,常温呈气、液或固态。
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性强的以氧化性为主,如Cl2、Br2、O2;非金属性弱的常显还原性,如C、H2等。
稀有气体的分子是单原子分子。
③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根据组成元素种类不同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其它为无机化合物,习惯上把二氧化碳、碳酸盐等视作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又可划分为氧化物、碱、酸、盐。
④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低价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CO2、SO2,SiO2等,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Al2O3、ZnO等。
以上三种氧化物又叫成盐氧化物。
CO、NO、N2O等不能与碱反应生成同价态的盐,称为不成盐氧化物,另一些如H2O2、Na2O2等称为过氧化物,其中氧为—1价,具有氧化、还原性。
⑤酸由氢和酸根组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是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生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酸有多种分类法,按酸的电离程度可分为强、中、弱三种酸,强酸有HClO4、HI、HNO3、H2SO4、HCl、SO3H等;中强酸为H2SO3、H3PO4;弱酸由强至弱的顺序为HF、RCOOH、H2CO3、H2S、HClO、H2SiO3。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酸根中含氧元素的酸叫含氧酸,不含氧元素的酸叫无氧酸;不挥发的酸有H2SO4、H3PO4、H2SiO3,挥发性的酸有HNO3、HX、H2SO3、H2S;酸根具有氧化性的酸叫氧化性酸,例如HNO3、浓H2SO4、HClO,常见的非氧化性酸(仅H+有氧化性)为 HCl、HF、H3PO4,酸氧化性的强弱与酸性强弱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电量为1.602×10-19库仑),中子不带电。
故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核非常小,位于原子的中心,它的半径约是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原子的质量99.5%以上集中在原子核。
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为1.6748×10-27千克,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为1.007和1.008,取整数都为1。
若忽略电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作高速旋转运动。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H氕、H(或写作D)氘又叫重氢、H(或写作T)氚又叫超重氢;碳有多种同位素,例如C、C、C等。
在19世纪末先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随后又发现了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并测定了同位素的丰度。
大多数天然元素都存在几种稳定的同位素。
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许多同位素有重要的用途,例如C是作为确定原子量标准的原子;H、H是制造氢弹的材料;U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原料。
同位素示踪法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医疗技术方面,例如用O标记化合物确证了酯化反应的历程,I用于甲状腺吸碘机能的实验等。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电子运动的状态从4个方面来描述。
①电子层(用n表示)根据元素电离能数据分析,核外的电子是分能级分层分布的,依据能量由低到高,离核距离由近及远,依次称为1、2、3、4、5、6、7……电子层,分别用符号K、L、M、N、O、P、Q表示。
电子层是同一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多的区域。
②电子亚层表示同一电子层内电子云的不同形状,分别用s、p、d、f符号表示。
同电子层内亚层的能后按spdf顺序逐渐升高;不同电子层中相同亚层的能量随n增大而升高,例如E1s<E2s<E3s……、E2p<E3p<E4p……,但个别能级出现交错现象,如E3d>E4s、E4f<E6s等,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电子云在空间的分布具有方向性,s电子云呈球形对称,无方向(即一个方向),p电子云沿X、Y、Z轴方向有互相垂直的三种取向,分别用Px、Py、Pz表示,d电子云有5个方向,f电子云有7个方向。
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都确定的电子云,在空间的区域称为一个轨道。
s、p、d、f亚层各含有的轨道数分别为1、3、5、7,各电子层具有的轨道总数为n2。
④自旋方向电子的自旋运动有2种状态,用“↑↓”表示。
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总之,由以上4个方面便可确定原子核外各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量以C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一种相对质量,简称原子量①,没有单位。
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例如一个H原子的质量为1. 6736×10-24克、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 2.6561×10-23克,用克作单位使用很不方便。
1960年,国际上统一以C的1/12的质量(1.6606×10-24克)作为质量的标准,得到统一的各原子的相对质量,例如同位素H的原子量为1.007825、同位素C的原子量为12.0000。
元素的原子量是根据天然各同位素原子量及丰度计算的平均值,例如天然的氢元素含H和H两种同位素,其组成如下:同位素符号同位素原子量各同位素丰度H 1.007825 99.985%H 2.0140 0.015 %氢元素的原子量=1.007825×99.985%+2.0140×0.015%=1.00798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和丰度可以计算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氢元素的近似原子量=1×99.985%+2×0.015%=1.00015电子云电子云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象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电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在原子如此小的空间(直径约10-10米)内作高速运动,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轨迹,只能用电子云描述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大小。
左图为氢原子的1s电子云,用小黑点表示氢原子外一个电子在核外某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离核近处,黑点密度大,电子出现机会多,离核远处,电子出现机会少。
右图为氢原子1s电子云的界面图,电子出现机会的90%在界面内。
电子云有不同的形状,分别用符s、 p、 d、f表示,s电子云呈球形,在半径相同的球面上,电子出现的机会相同,p电子云呈纺锤形(或亚铃形),d电子云是花瓣形,f电子云更为复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以下三个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首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按照近似能级图,电子由低到高进入轨道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
因能级交错,其中E4s<E3d……,电子先排满4s后再进入3d,例如钪元素核外21个电子依次填充的轨道为1s22s22p63s23p64s23d1。
②保里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描述其运动状态的四个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个电子。
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周期表中各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以及填充的能级如下:③洪特规则,电子进入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也称等价轨道)时,总是尽先分占不同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例如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为:N 原子的价电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这与N原子的成键情况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洪特还指出,等价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处于以下状态比较稳定。
例如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l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ls22s22p63s23p63d44s2。
化学键分子和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例如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之间形成2个共价键,强烈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稳定的H2O分子。
又如食盐晶体中,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强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NaCl晶体。
化学键主要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不属于化学键。
与化学键相比,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提供较少的能量就能破坏分子间力,使分子晶体的物质熔化,例如冰易熔化成水,被破坏的是分子间力;若使水发生分解,需要高温才能使氢氧共价键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