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临床医学 2007级 2010-4-20)
外科感染
1、外科感染,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的感
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
2、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
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3、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
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4、菌血症,是指外界的细菌经由体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进入血液系统后在人体血液内繁殖
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后果是很严重的。
5、无菌术,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
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6、心跳骤停的判断标准,1,神志丧失,呼之不,2,颈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4,瞳孔
散大。
7、实质性脏器破裂和空腔脏器破裂鉴别,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考虑是实质性脏器受伤,而抽
出凝固的血液则是空腔脏器受伤,腹腔的诊断性穿刺可以明确鉴别。
8、输血适应症,急性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功能障碍。
9、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及体征,转移性右下腹痛、胃肠道反应、全身表现:多数病人早期仅
有乏力、低热。
体征右下腹压痛腹膜刺激征: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右下腹包块
10、影响骨折愈合主要因素包括,全身,年龄,健康状况局部,骨折类型及数量、
骨折部位血液供应、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的嵌入、感染。
外科感染
注意: 1.可用一种就不联合、可用窄谱就不用广谱。 2.选药源足、价廉。 3.体弱者尽量用杀菌药。 4.给药途径:能口服不肌注,不静点。 5.副作用:红霉素、氯霉素、新生霉素,利福 平→经肝排泄,磺胺、氨基糖甙类、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 万古霉素→肾排泄。 6.细菌培养和药敏感试验是可靠的根据——早 期根据临床判断。
特
⑴混合感染 ⑵局部症状突出 ⑶愈合后形成瘢痕
点
分
类
⑴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一般感染(局部、全 身)。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 菌等。 ⑵特异性:致病菌——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 疽等。
病
因
(一)人体抵抗力下降(局部或全身防御功能损 害、低下)。 (二)细菌及微生物侵入机体,取决于: 1.数量多少(正常组织1g——需致病菌 106个,局部坏死1g——100个即可)。 2.毒性强弱
痈
多个相邻毛囊及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 化脓性感染。致病菌:金色葡萄球菌 糖尿病:此种病人白细胞活动慢,抗感染能 力低,称赖细胞。
临床表现
(一)局部: 1.紫红色侵润块 2.表面多个脓栓(脱落)→蜂窝状 3.中央坏死→火山口状 (二)全身症状: 1.发冷、发热。 2.全身无力,食欲下降。 (三)化验: 1.WBC↑ 2.尿糖、血糖。
(一)浅表: 1.红、肿、热痛,无明显界限(松弛,部位 如面、腹轻) 2.压痛、凹水肿。 3.全身症状:发冷、发热…… (二)深在: 1.面部水肿 2.深压痛 3.全身症状重:高热、寒战、无力、头痛。
治 疗
(一)非手术疗法:适应症早期、轻症 1.理疗:热敷 2.休息 3.外用药 4.抗菌素 (二)手术疗法: 1.重症、扩散不能控制者。 2.特殊部位:口底、颌下、颈部。 3.厌氧菌感染者(改善缺氧,减少坏死) 术式:切开引流,减压、引流(广泛、 多处)
外科感染—概述
外科感染—概述【要点提示】外科感染一般指需要手术治疗或外伤、手术后、器械检查及治疗后的感染性疾病,约占外科疾病的l/3-1/2。
.一、特点及分类1.特点(1)多数病人以局部表现更为明显。
(2)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3)多数引起局部坏死、脓肿形成,需手术治疗。
(4)治愈后可能留有瘢痕以致影响功能。
2.分类(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①非特异性感染:也称为化脓性感染。
如疖、痈、蜂窝织炎、丹毒。
共同特点是局部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致病菌大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
②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由特种细菌引起。
(2)按病程进程分类①急性感染: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周以内。
②慢性感染:病程持续超过2个月的感染。
③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感染之间。
二、病因与常见致病菌1.病因(1)致病菌的侵入。
(2)侵入的门户:外科感染常由开放性损伤、手术、器械的应用引起。
(3)机体抵抗力低下。
2.常见致病菌致病菌临床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阳性,能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多引起疖、痈。
脓液特点:稠厚、黄色、无臭味化脓性链球菌A 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革兰染色阳性,能产生溶血素、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等,易引起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丹毒)和败血症。
脓液特点:稀薄、量大、淡红色大肠埃希菌 革兰染色阴性,单纯大肠埃希菌感染脓液无臭味,但多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而致脓液稠厚、有臭味。
易引起阑尾炎和腹膜炎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染色阴性,常存在于肠道内。
对大多数抗菌药不敏感,所以是继发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易引起烧伤创面感染和败血症。
脓液特点:淡绿色,特殊的甜腥臭味脆弱拟杆菌 为革兰阴性的专性厌氧菌,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多存在于口腔与肠道内,常为阑尾炎穿孔所致腹膜炎和胃肠道术后感染的致病菌,一般为混合感染,脓液恶臭变形杆菌 革兰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和尿道内,为急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和烧伤创面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对常用的抗生索有耐药性。
【医学课件】外科感染
11-2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临床表现
见于下肢,片状皮肤 红疹,微隆起,境界 较清楚,局部烧灼样 疼痛,较少化脓,可 致淋巴管堵塞形成 “象皮肿”。
11-2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预防和治疗:
1.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甲硝唑、替硝唑
2.局部处理: 1)50%硫酸镁或中药外敷 2)抬高患肢
11-2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又称疔疮,是单个毛囊及其 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 性炎症
背诵内容
疖好发于颈项、头面和背部,与局部皮肤不洁、擦伤、皮下毛囊与 皮脂腺分泌物排泄不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因金葡菌多能产生血浆 凝固酶,可使感染部位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限制了细菌 的扩散,炎症特征多为局限性而有脓栓形成。
11-2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11-1 外科感染概论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
11-1 外科感染概论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
11-1 外科感染概论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
11-1 外科感染概论
外科感染治疗原则:
1.手术干预:去除感染灶、通畅引流 2.合理应用抗生素 3.营养支持治疗
11-2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一、疖(Furuncle)
11-2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诊断
病史、体征、白细胞计数增多。浆液性或 脓性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
1.新生儿皮下坏疽:硬皮病 2.小儿颌下蜂窝织炎:急性咽峡炎 3.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气性坏疽
11-2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预防和治疗:
1.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甲硝唑、替硝唑
2.局部处理: 1)50%硫酸镁或中药外敷 2)尽早切开引流以减少炎症扩散及皮肤坏疽 3)对症处理:降温、营养支持、吸氧
外科感染PPT课件
外科感染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论
感染的定义
什么是感染?
感染的定义
什么是外科感染? 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 等并发的感染。
外科感染的范围
一般感染 特异性感染 创伤所引起的感染 器械检查或插管后感染 并发于手术或手术引起的感染
脓毒症 菌血症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
致病菌数量多 致病菌毒力强 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
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最常见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无芽胞厌氧菌 真菌属于条件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 Specific infection
破伤风(tetanus)
破伤风梭菌
为专性厌氧,以芽胞 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 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 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苦笑”面容
颈部强直、头后仰;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张”
破伤风的诊断
凡有外伤史。不论伤口大小、深浅,如果 伤后出现肌紧张、扯痛,张口困难、颈部发硬、 反射亢进等,均应考虑此病的可能性。
破伤风的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 狂犬病 其他:如颞下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3项原则
预防性使用 推测性使用 针对性使用
非特异性感染 Nonspecific infection
疖 ( furunele )
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病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 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
痈(carbuncle)
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外科感染
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3周~2月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2月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原发性感染(primary infection)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
感染因素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与毒力有关
皮肤局部小硬结(红、肿、痛)
硬结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
脓头破溃、脓栓脱落
●预防(Prevention)保持皮肤清洁
●治疗(Treatment)理疗、外用药、口服抗生素、切排
痈(carbuncle)
●病因、病理:是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致病菌金黄色循环脊髓前角灰质、脑干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膜神经节甙脂上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氨基丁酸)导致α运动神经失去正常抑制引起全身横纹肌紧张性收缩、阵发性痉挛。
破伤风感染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6-10日。
2、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嚼肌紧张、打哈欠、烦躁不安。
3、典型的横纹肌痉挛收缩,最初嚼肌(苦笑),以后顺次面肌、颈项肌(角弓反张)、背肌、四肢肌、膈肌和肋间肌。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的概念(Surgical infection)
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感染是由病原体的入侵、滞留和繁殖而引起,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
外科感染的分类
按病菌种类分类非特异性感染( nonspecific infection)化脓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念球菌病等
致病菌进入血液,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外科感染
3.控制与解除痉挛 以地西泮(安定)10mg静 脉注射,每日2~3次;苯巴比妥钠0.1~ 0.2g肌肉注射;也可以10%水合氯醛15ml口 服或30ml灌肠,每日3次。可用冬眠1号合剂 (含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哌替啶100mg)加 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缓慢滴注。可静脉注射硫 喷妥钠0.1~0.25g,使用时需注意维持呼吸道 肠畅,警惕喉头痉挛。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 5.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钠剂量是120万U,每 6~8小时1次,肌注或静脉滴注,可同时给甲 硝唑静脉滴注,疗程5~7天
治疗 处理原发感染病灶、 应用抗生素及增 强机体抵抗力 1.感染灶的处理 2.抗菌药物的应用 3.重症患者应加强监护 4.支持治疗 5.抑制炎症介持形成或阻断介质作用的治 疗方法很受关注,尽管介质抑制剂治疗在动 物研究中证实有效,然而临床对照研究对其 有效性未获确切的结论。
外科真菌感染
病因与发病机制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创不彻底,伤口存有异物、死腔、引流不畅 等;④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助于病原菌 繁殖与直接侵入血液,激发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脓毒症的常见致病菌种类繁多,G- 菌 中有大肠杆菌、拟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 杆菌等;G+菌则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厌氧菌有脆弱杆菌、厌 氧链球菌等;真菌有念珠菌等。 介质大量生成造成广泛的内皮炎性改变, 凝血及纤溶系统、血管张力调节的改变,以 及心脏抑制导致微循环障碍及组织低灌注。 临床表现
脓性改变,而晚期多为肉芽肿性改变。 临床表现 念珠菌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 系统感染。 血源播散性念珠菌病常为继发感染。 毛霉菌可引起院内感染,传播方式、临病 表现与曲霉菌相似。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组织活检对深部真菌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冶疗 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感染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两性霉素B对深部真菌感染有效,静脉滴
外科感染
分类
(一)根据致病菌的来源分类
外科感染通常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大类。
外源性感染的致病菌系来自周围环境,而内源性感染的致病菌在多数情况下是患者自身的正常菌群,少数来 自周围患者或医护人员的正常菌群或带菌者。外源性感染,例如疖、痈、丹毒、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 通常是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在致病菌群种类及其侵入的门户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有所变化。50多年前, 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外科病室中各种感染并发症的主要致病菌,但自从磺胺药和青霉素发明以来,金黄色葡萄球 菌逐渐成为外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近数十年来,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假单胞菌、克雷伯 杆菌和沙雷杆菌已上升为外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外科感染
发生在创伤后或手术后的感染、或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性疾病
01 病因
03 发生机制 05 诊断
目录
02 临床特点 04 分类 06 治疗
外科感染是指发生在创伤后或手术后的感染,或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外科感染常分为非特异性感染 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可 表现为疖、痈、丹毒、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等。特异性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
谢谢观看
2.机体防御能力减弱
当机体防御力良好时,小量入侵的细菌会被机体有效的清除,很少会发生感染。当机体发生创伤和手术后, 机体发生感染的几率增高,尤其是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创伤和手术。
3.环境及其他影响
潮湿的环境,炎热的气候,狭小的空间,污浊的空气,都能促进化脓性感染的发生。在医院,烧伤病房和重 症监护室是感染的高发区。创伤患者早期外科处理不当、清创不及时或不彻底、异物未消除、死腔未消灭、引流 不畅、术后护理不当、无菌技术不严、敷料更换不及时等都是化脓性感染的促发因素。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一、概述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1.分类通常分为①非特异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由单一或几种病菌共同致病;②特异性感染:此类感染的病菌各有不同的致病作用,引起比较独特的病变。
按病程为分①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者;②慢性:病程超过2个月者;③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者。
其他分类有①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②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这种情况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③医院内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此类。
等等。
2.常见致病菌的致病特点(表5-8-1)。
表5-8-1 常见致病菌的致病特点致病菌感染特点脓液性质常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限性组织坏死,常有转移性脓肿黄稠,无味疖,痈,脓肿,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容易扩散,不易局限,转移性脓肿稀薄,淡红色,量多急性蜂窝织炎,丹毒大肠杆菌单独致病力不大,常为混合感染稠厚,有粪臭味(合并粪链球菌) 尿道、胆道、腹膜炎绿脓杆菌多为继发感染,伤口难以愈合淡绿色,有甜腥臭味烧伤创面,尿路感染3.诊断⑴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⑵全身症状感染轻微的可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甚至出现代谢紊乱、感染性休克。
⑶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出现中毒颗粒等;②尿常规;③脓液:涂片检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④血液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⑤影像学检查:超声波,X线检查,核素检查,CT,MRI等。
4.治疗⑴局部疗法患部休息、固定,有利于炎症局限;外用药、热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之功效;脓肿需切开引流。
外科感染PPT课件
四、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也 称网状淋巴管炎 【病因病理】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小的伤口侵入皮内网状淋 巴管迅速蔓延。累及皮下。 【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多发生于下肢,片状红,色鲜红,边界清, 指压褪色,减压既恢复;中央颜色浅;边缘略隆起;烧灼 样疼痛;很少有组织坏死和化脓;易反复,可致淋巴水肿。 2全身表现:发病较急,多有发热,畏寒,WBC升高。 【治疗】 ⒈局部处理:早期用外用药,有足癣同时治疗。 ⒉全身疗法:应用抗生素。局部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 用药5~7天避免复发
第二节局部感染
一、疖
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仅限于毛囊 称毛囊炎。仅限于皮脂腺称皮脂腺炎。累及周围及皮下组织称疖肿。多数疖此 起彼伏称疖病。此时应想到是否有糖尿病。 【病因病理】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病能力低下时易发病。多发生于毛囊和皮 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颈、背、腹壁、腹股沟、会阴部。 【临床表现】 初起,局部红、肿、痛;逐渐肿大。数日后,局部出现脓栓、溃破、出脓、愈 合。三角区的疖,细菌沿内眦静脉进入颅内可引起海绵窦炎、危险。 【治疗】 ⒈一般治疗:早期热敷、理疗、外用药。 ⒉颜面部和三角区:切忌挤压,应用抗生素,休息。 ⒊疖病:应用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对症治疗。注意有无糖尿病。 【预防】 皮肤清洁,防止损伤,少食辛辣。
外科感染
目录
外科感染
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
• 真菌引起的条件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在外科病 人中的发生率日趋增加。 • 根据真菌的致病性,可分为病原性真菌与条件致病菌。
目录
外科感染
真菌感染
• 广谱抗生素容易造成人体常驻菌群的变化,增加念珠菌 致病机会。如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存在 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糖尿病、艾滋病;接受放化疗; 或是烧伤、大手术、脏器移植;以及长时间血管置管、 静脉营养等情况,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菌血症、腹内感 染、尿路感染以及导管相关真菌感染。
目录
外科感染
炎症介质与炎症反应
• 细胞因子 • PGs ,LT ,PAF • 其他
目录
外科感染
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 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主要毒性在于内毒素, 引起的脓毒症一般较严重,易发生感染性休克。 • 革兰阳性球菌:易从血液播散,形成体内转移性脓肿。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 无芽胞厌氧菌:常被忽略,约2/3同时合并需氧菌感染, 两类细菌协同作用易形成脓肿。 • 真菌:属条件感染,多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 以及慢性疾病致免疫力下降有关。
目录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发生原因
•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与毒力有关。 • 病菌致病的关键因素是病菌毒素,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和 胞外酶。
目录
外科感染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分别由 不同的效应细胞和因子参与,是同一抗感染过程中不同时 期的免疫反应。 • 免疫应答不当可引起机体的损伤。
•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分为核心与外壳两部分。病毒 核心含RNA、逆转录酶及核蛋白。外壳上的糖蛋白能与 T 淋巴细胞CD4受体结合,通过内噬进入细胞,引发感染。 • HIV 感染的基本特征是 CD4 辅助 / 诱导 T 淋巴细胞亚群的耗 竭,与T细胞、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L-2、γ-干扰素等 生成减少,B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亦减退。机体免疫能力 的严重缺陷,极易引起机会感染,助长了某些恶性肿瘤的 生长。
外科培训资料外科感染
外科培训资料外科感染概论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
外科感染包括:①一般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脓肿、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骨髓炎等。
②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③发生在手术伤口、创伤或其邻近的感染,如伤口化脓、伤口蜂窝织炎等。
④手术后在远离伤口部位发生的感染,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⑤在器械检查或插管后发生的感染。
外科感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大部分由几种细菌引起,一部分即使开始时是单种细菌引起,但在病程中,常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②多数有明显突出的局部症状。
③病变常比较集中在某个局部,发展后常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
分类外科感染通常分为非特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其特点是: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而不同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都能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伤口感染等。
有化脓性炎症的共同牲特征,即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防治上也有共同性。
2.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它们的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都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
但是,外科感染还有其他分类,例如按病程来分,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病程在3周以内者称为急性感染,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亚急性感染。
又如按感染的发生情况来分,可分为原发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条件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等。
条件性感染又称机会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多和毒性增大,或人体抵抗力下降,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医院内感染一般系指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感染,通常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创伤和烧伤感染,以及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外 科 感 染
2小时静滴,使细菌入侵时组织 内早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手
术超过4小时,再给药一次;必
要时术用药2天左右。
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抗菌药物的毒性应和过敏
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毒性、
肾毒性、肝毒性、过敏性等。
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耐药性:细菌通过适应,少数经
基因突变而产生耐药性。金葡菌、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 克雷伯杆菌等,尤易形成耐药性。 治疗宜连用两种对其有效的抗菌药 物。已耐药的细菌,经较长时间使 用其它有关抗菌药物后,又可逐渐 恢复其敏感性。
注射抗生素,优点是局部药物浓 度高,全身毒性小,无耐药菌发 生;而皮肤、黏膜伤口,一般不 主张敷用磺胺药和抗生素,因影 响伤口愈合,且可产生过敏反应 及耐药菌株。
结 束 语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述 外科感染的有关问题,并重点讨论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医学在发展, 外科感染的诊治水平也在提高,与 时俱进。人类彻底攻克外科感染这 个顽症,已指日可待,为期不远。
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联合用药:外科感染多属厌氧
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抗菌药 物宜早用、足用、联用。联合用 药在于获得协同作用,以提高疗 效,降低个别药物的剂量及副作 用,并延缓出现耐药菌株。
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加用激素期间,宜加大
抗生素剂量。
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局部应用:仅指病灶内及其周围
素氮;疑有免疫缺陷者需检查淋巴细胞分 类、免疫球蛋白等
病菌的鉴定包括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和药
物敏感试验
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内在感染的诊断,包
括X线、超声波、CT、MRI等
严重脓毒症或并发休克者,需连续监测重
要器官系统的功能
浅 部 化 脓 性 感 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痈的治疗
生理盐水纱条 或碘仿纱条填塞 呋喃西林 或2%优锁纱条湿敷
丹毒(erysipetas)
溶血性链球菌 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好发部位: 下肢和面部 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入侵所致 起病急 蔓延快 易复发 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丹毒(erysipetas)
临床表现
吸收好转 局限化脓 感染扩散 转为慢性感染 急性发作?
病原菌毒力 机体抵抗力 感染部位 治疗措施
决定因素:
外科感染的预防
防止微生物侵入
宣教、个人/公共卫生
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营养、贫血、低蛋白,慢性疾病
特异性免疫,合理使用抗菌药 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 (交叉) 医院管理、常规操作、严格消毒 杜绝污染
临床诊断 病原学诊断
原发感染灶定位诊断
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局部症状 体征 红 皮肤色红 肿 局部肿胀 肿块 硬结 波动感 热 局部温度增高 痛 局部疼痛 压痛 功能障碍 穿刺 辅助检查:超声波、X线、CT 或 MRI 外科医生 用好双手及手中的武器!!!
病 原 学 诊 断
提高检出率避免假阳性 抗生素使用前和寒战、高热时采血 足量的血标本 成:10ml 婴:2-5ml 在不同部位连续3次(间隔10-15’), 如SIRS持续,1次/天 同时采静脉血和动脉血,同时做需氧和 厌氧培养 + 药敏!!! 脓液、穿刺液培养或涂片 严格消毒、避免假阳性
临床特点 疼痛剧烈、不易扩散 常伴手背肿胀 掌侧易形成“哑铃”状脓肿 腱鞘、滑囊和间隙的感染 常蔓延全手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般治疗 固定和抬高患肢 一 控制感染扩散促进 创面愈合 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早期:鱼石脂软膏 修复期:生肌散 理疗和热敷 超短波和透热 脓肿局限 炎症吸收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
全 身 治 疗 卧床休息 口腔护理,避免真菌性口腔炎 高热量和易消化食物、各种维生素 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 反复输新鲜血、血浆、白蛋白、 丙种球蛋白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
其他治疗 早期、短程、大剂量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100 - 200 mg
外科感染病因
-常见致病体
致病体 细菌、真菌、病毒 常见致病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主要以大肠杆菌和其它一些G 杆菌 常见致病真菌: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 毛霉菌
宿主抗感染免疫与病菌致病因素
宿主抗感染免疫 病菌致病因素 天然:皮肤 粘膜 正常菌群 粘附因子 吞噬细胞 荚膜或微荚膜 病菌数量 105/1g 补体 繁殖速率 细胞因子 获得:细胞免疫 病菌毒素: 体液免疫 胞外酶 内毒素 外毒素
头痛、畏寒、发热 局部: 片状红疹,颜色鲜红 边缘清楚,并略隆起 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压力除去后,红色即 很快恢复 反复发作 淋巴水肿 皮肤粗厚 肢体肿胀 橡皮腿
丹毒(erysipetas)
治 疗
休息,抬高患肢
50%MgS04湿敷
青霉素 症状消失后3~5日停用
治疗足癣、鼻窦炎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疗
及时 彻底 氧化剂 高压氧仓 抗生素: 青霉素 100-400万U i.v. drip q6h 甲硝唑 2.5 g/d 中和游离毒素: 及早!! TAT 1- 6万IU im iv 5000-1万 IU 伤口周围、 TIG 3000 – 6000 U im 单次
破伤风—治
疗
控制和解除痉挛 轻 地西泮(安定)10-20mg im 或iv 重 氯丙嗪或冬眠I号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频繁发作 2.5%硫喷妥钠 0.25-0.5 iv 慢 注意喉头痉挛、呼吸抑制
防御功能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细菌致病力 种类 数量105/1g 毒素的毒力
外科感染发生的要素
病 原 宿 主
易感因素
易感因素:局部、全身、条件性(正常菌群、细菌耐药)
防御功能 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
病菌致病力 种类 数量105/1g 毒素的毒力
全身、局部情况改变
手术、创伤、烧伤等
外科感染的结局
内源性 体内的病原体,经空腔脏器引起 外原性 体表、外环境入侵 机会性(条件性)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菌群失调) 医院内感染
外科感染分类
-感染发生情况
条件感染: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抵抗力 ,栖居 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引 起感染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广谱或联合的抗菌药物 治疗时,原来的病菌被抑制,但耐药金萄球菌、 难辨梭菌或白念珠菌等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 医院内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 后发生的感染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
保护个人部位 避免受压、限制活动 或加以固定 理疗:早期局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 浅表部位 50%硫酸镁湿热敷 鱼石脂软膏、金黄膏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的应用
早期、合理、敏感 经验性治疗 联合用药 足量、足疗程 及时调整 真菌:窄谱 + 抗真菌药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术指征 脓肿形成 脓肿未形成 腱鞘、滑囊和间隙的感染 积液较多肿胀严重 脓性指头炎 仔细探查有无间隔或哑铃状脓肿 清除坏死组织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术切口 甲沟炎
指头炎
末节指侧面纵切口,远<甲沟炎,近<指节横纹
腱鞘炎 滑囊炎
腱鞘
腱鞘 鱼际间隙 滑液囊
腱鞘
外科感染分类
-病菌种类、病变性质
通常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 一、非特异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和一般感染 常见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特点: (即外科感染的特点) 防治上也有共性 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
外科感染分类
-病菌种类、病变性质
二、 特异性感染:
某种病原菌独特的病变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
处理原发感染灶 关键! 抗菌药 提高抵抗力 对症治疗 保护多器官功能 治疗其它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
及时彻底处理原发灶 导管: 拔除 伤口: 清除失活组织、异物、敞开死腔 清洗: 3%双氧水 + NS 脓肿:切开或穿刺引流、碘仿纱条或湿敷 手术: 急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切除发炎脏器:阑尾、胆囊
破伤风—治
防治并发症 呼吸道 窒息 肺不张 舌咬伤 坠床 骨折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痉挛严重
疗
肺部感染
频繁发作者 早期气管切开 辅助呼吸 清除分泌物 气道湿化 冲洗 定时翻身拍背 以利排痰
名词:外科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菌血症 脓毒症 条件性感染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破伤风 气性坏疽
外科感染-概论
需要外科治疗:切开、切除、引流 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入侵、繁殖引起的炎症反应 外科最常见 1/3-1/2
特点: (1)混合感染多见:大多有几种细菌引起 (2)局部症状明显: 器质性-红、肿、热、痛 (3)病变常集中在某个局部,常引起化脓、坏死 等,使组织遭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功能障碍
外 科 感 染
葡萄球菌
明 长 生
外科感染讲授内容
概论:特点、分类 浅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丹毒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全身性外科感染 破伤风 、气性坏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思考题
1.外科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2.试述外科感染的分类
3.试述脓毒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试述破伤风(气性坏疽)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5.气性坏疽应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 6.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是什么? 7.外科感染时抗菌药物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都与非特异性感染 不同 破伤风-破伤风杆菌 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杆菌 结核病-结核杆菌
外科感染分类
-病变进程
急性感染:< 3周 急性炎症 亚急性感染 3周—2月 迁延、相持 耐药?抵抗力弱 慢性感染 > 2月
外科感染分类
原发性 继发性 -感染发生情况 伤口直接污染 愈合过程中
破伤风—临
床 特 点
潜伏期: 6-12天 “七日风”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前驱期:1—2天 乏力 烦躁 头晕 咀嚼肌 无力 张口不便
破伤风—临床特点
通常在伤后7日发病, “七日风” 前驱症状:乏力 头晕 咀嚼肌无力 张口不便 典型症状:肌紧张性收缩 + 阵发性强烈痉挛 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颈项强直 角(侧)弓反张 吞咽和呼吸困难 可因轻微刺激(光、声、饮水)诱发痉挛 间歇期间: 肌紧张始生)
严格实施消毒灭菌技术 提高外科技术 正确处理创伤 加强治疗和护理 及时使用特异性免疫疗法 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支持疗法
浅部组织 化脓性感染
痈(Carbuncle)
金葡球菌 多个相邻的毛囊周围组织 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 单个毛囊周围组织
破伤风—并发症
缓解期1—2周 并发症: 肺不张和肺炎最常见, 呼吸窒息 — 主要死因 肌肉撕裂、出血、 骨折、脱位、舌咬伤 酸中毒、循环衰竭
破伤风—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近期外伤史、典型表现 鉴别 化脓性脑膜炎: 无阵发性痉挛、剧烈头痛、 喷射状呕吐、神志有时不清 脑脊液压力高 WBC 狂犬病: 咬伤史、吞咽肌抽搐、 怕水、很少牙关紧闭 癔病、子癫
痈的临床特点
常见于中老年、比较衰弱 或糖尿病病人 好发与项、背部 俗称“对口疔” “搭背”
痈的临床特点
早期:片状酱红色、皮坚硬、脓点 中心部坏死、脱落、塌陷火山口、蜂窝 局部剧痛 易并发淋巴管炎、静脉炎及严重脓毒症
痈的治疗
早期: 50%硫酸镁或75%酒精湿敷 抗生素:青霉素G、磺胺、 半合成青霉素 切开引流 十字、双十字、井字切口 切口线应超出皮肤病变边缘 清除坏死组织 操作轻巧、避免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