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11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11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抱厦.(xià) 翘.起(qiào)
翘.首(qiáo) 言简意赅.(ɡāi)
B.屋脊.(jī) 帷.幕(wéi)
埋.怨(mán) 砖石墁.地(màn)
C.接榫.(shǔn) 拘泥.(nì)
辍.学(chuò) 凤毛麟角.(jiǎo)
D.哺.育(bǔ) 门槛.(kǎn)
屋檩.(lǐn) 洗洗涮.涮(shuàn)
解析:选D A项,“厦”应读shà;B项,“脊”应读jǐ;C项,“榫”应读sǔ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宫殿庙宇直言不违和颜悦色随声附和
B.如鸟斯革沉词滥调额枋梁架宣宾夺主
C.迥然不同繁文缛节高潮迭起叠床架屋
D.招摇装骗梳妆打扮世外桃源桃园结义
解析:选C A项,“违”应为“讳”;B项,“沉”应为“陈”,“宣”应为“喧”;D项,“装”应为“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佛教中潮汕节日的祭祀活动,与我国汉地其他地方的做法大同小异
....,不过普及到民间,在具体仪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B.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
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
....的云海大观。
C.为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我区组建了科学健身指导团,深入农村和社区
进行现场辅导和培训,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
....、简单易学的科学健身项目送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让社区农民真正感受科学健身带来的活力和魅力。
D.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圣诞节,过惯了大大咧咧
....生活的欧美人也开始捂紧钱袋子,只给孩子购买礼品,自己则能省则省。
解析:选D A项,“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使用恰当。
B项,“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
使用恰当。
C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使用恰当。
D项,“大大咧咧”,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不合语境。
改为“大手大
脚”。
4.(全国乙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解析:选B A项,搭配不当。
“创业大街”与“启动”搭配不当,可将“启动”改为“启用”。
C项,偷换主语。
“实时性”不能作后半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图片”前加“新媒体”。
D项,句式杂糅。
“兼有……特点”与“受……影响”杂糅,应为“又兼有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或“又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①③②⑥⑤④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①③⑤④ D.②⑥⑤④①③
解析:选A ①③总说,③是承接①的转折;②领起下文,⑥是对前面②所说现象的比喻;⑤④总结,④是深层议论。
二、阅读鉴赏(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
中国建筑就具
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
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
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
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
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
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
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
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
《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
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
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
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
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
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
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
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
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
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
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
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
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
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
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
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
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
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6.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解析:选D D项是对“油饰”作用的表述,而非对“斗拱”作用的表述。
7.下列对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解析:选A A项,无中生有。
文中对应信息是“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8.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解析:选D A项与原文的对应信息“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或若干相连的院落”意思不吻合。
B项无中生有,原文对应信息为“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
C项主观臆断,原文对应信息为“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
9.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法”,文中将建筑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比作“文法”;其次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如第4段中“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然后列举了四种“做法”,但对“石作做法”和“小木作做法”没在文中进行阐述;之前和之后的“斗拱”“空间的处理”部分虽做了阐述,但没总结出名称。
答题时,需要按第4段所列名称的形式自己归纳总结。
答案:梁架做法(斗拱组合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青绿点金法)、院落组织法。
(答出任意3个即可)
三、表达交流(15分)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__①__。
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
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__②__,广东开平风采堂的立面构图、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因此,__③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二者有明显区别②中国许多建筑也是如此(或:在中国,建筑中也具有音乐美的特点) ③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相同之处(意思对即可)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留存至今的古镇,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古镇大多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古镇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徜徉在古镇老街,可以发思古之幽情。
古镇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环。
古镇往往是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
古代著名书院和藏书楼大都位于宁静又不失文化氛围的集镇,许多著名学者文人也都生长在古镇的小巷中,名人故里成了世人瞻仰的胜地。
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多、展示最集中之地,也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集镇。
古镇上逢年过节的祭祀,庙会和迎神赛灯的游行,婚丧喜事的筵宴,都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
随着人口增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古镇在改造中填河扩路,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有的为了大造商业街,扩建名人故居,而把居民搬迁一空;有的过度开发旅游,甚至建起了大型游乐场。
这就造成一些古镇特有的情韵不复存在。
(1)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历史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格局),是城乡商品交流之地(城乡经济交流场所、城乡商品交流中心),有文人遗迹(出过许多文人学者、有文化遗存、有书院和藏书楼),保留了民俗(有祭祀、庙会等民俗)。
(2)要珍惜文化遗产,保留古镇原有的建筑风貌(不能改变建筑格局);保留古镇的居住功能;另建新镇,安置新增人口;修复名人故居宜修旧如旧;有序地、适度地开发旅游(防止过度商业化)。
1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每空不超过5个字)(5分)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
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文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出主要信息,剔除次要信息。
所给材料是总分结构的说明性语段,考生需要先整体感知材料,把握说明的中心和特点,筛选出被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然后用符合字数要求的最精确的语言填空。
从题干中看,①处于一个总括句的位置,在语段的前面,可从语段第一句“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压缩为“以人为本”。
后面的语句用两个分号隔开,说了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层意思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可压缩为“生态和谐”;第二层意思从“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可压缩为“空间舒适”;第三层意思从“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可压缩为“生活节能”。
答案:①以人为本②生态和谐③空间舒适④生活节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13宇宙的未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辅佐.(zuǒ) 椭.圆(tuǒ)
比.萨饼(bǐ) 心宽体胖.(pán)
B.劲.旅(jìng) 谄.媚(xiàn)
迄.今(qì) 溘.然长逝(kè)
C.款识.(zhì) 龟.裂(jūn)
逾.越(yú) 提纲挈.领(qiè)
D.威吓.(hè) 膨胀.(zhànɡ)
桎梏.(gù) 命运多舛.(chuǎn)
解析:选B B项,“谄”应读ch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别出心裁映入眼帘赞叹不已如烟似雾
B.明察秋毫幅圆广阔轻而易举瞬息万变
C.瞻养父母归根到底晶莹透明唉声叹气
D.推陈出新疏疏朗朗因地治宜臭名昭著
解析:选A B项,圆—员;C项,瞻—赡;D项,治—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俯拾即是
....的肮脏世道下,郑板桥的孤独、苦闷和愤懑,唯有寄情于兰、竹。
B.虽然经过了100多年,张大娘家的那本族谱还是万无一失
....,至今仍好好保藏在她家的衣柜里。
C.张老师在上课时说话声音太小,同学们都反映说他讲课微不足道
....,但反映了多次还是没有改变。
D.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
解析:选D A项,“俯拾即是”,强调多而且容易得到,用于物不用于人,使用于“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对象有误。
B项,“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不能用于东西丢失。
C项,“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
不值得一提。
D项,“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应在“要求”前补出主语“归纳中心思想”。
B项,成分赘余,“可说”和“堪称”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只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C项,不合逻辑,“老年职工”和“须眉”对应不当,“须眉”指“男子”,一般说“巾帼不让须眉”,而此题强调的是老年职工和年轻职工互不相让。
可改为“老年职工更是精神焕发”。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D.①③④②⑤
解析:选A 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系②选项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但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选项,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中选择选项。
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在一起,可以不用思考,只需思考③的位置。
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二、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
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含意。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千米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
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
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吧,“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不出
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千米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6.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从内容上看,与标题“没有天堂”照应,点题,为下面的描述作铺垫;从结构上看,与下文人类不能在其他地方生存的现实构成对比,引起下文。
答案: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②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7.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应点明其修辞手法,其次应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一处画线部分,“其大气和表面……抱有敌意”,把金星的“大气和表面”当成人来写,是拟人,形象地说明了人不能在金星上生存的现实。
第二处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而说明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
②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喻地球,用触礁、漏水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8.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