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国建筑的特征1
《中 国建筑的特征》 知识清单
《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清单一、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1、独特的个体建筑中国建筑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
其墙壁通常不承担主要重量,而是起到隔断和围合的作用。
2、群体建筑的组合中国建筑重视群体的组合,如宫殿、庙宇、住宅等,都是由多座建筑物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组合而成。
这种组合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注重秩序和和谐的观念。
3、木材结构木材是中国建筑中主要的建筑材料,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和搬迁。
但也存在防火、防腐等方面的问题。
4、斗拱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它在柱和梁之间起到过渡和支撑的作用,同时具有装饰性。
5、举折和举架通过举折和举架的方法,使得屋顶呈现出优美的曲线,既有利于排水,又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二、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1、框架结构中国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以柱子和梁枋组成框架,墙壁只起到分隔的作用,不承担重量。
2、榫卯结合在木材的连接上,主要采用榫卯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坚固耐用,且便于施工和拆卸。
3、屋顶的结构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柱子上,形成了独特的屋顶支撑体系。
4、斗拱的作用斗拱不仅是结构构件,还能增加建筑物出檐的深度,保护主体结构免受雨水侵蚀。
三、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1、色彩中国建筑善于运用色彩来装饰,如宫殿建筑多采用黄色琉璃瓦、红色的墙柱等,以显示其尊贵和威严。
2、雕刻在建筑的梁枋、门窗等部位常常有精美的雕刻,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3、壁画寺庙、宫殿等建筑内部常有壁画,题材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图案中国建筑中常见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麒麟等,寓意着美好的祝福。
四、中国建筑的文化特征1、尊重自然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进行布局和设计。
2、体现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式、色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3、蕴含哲学思想中国建筑中体现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追求和谐、平衡的境界。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中国建筑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国建筑独特之处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一方面,中国建筑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特色,如屋顶的飞檐和斗拱结构,以及面向庭院的布局。
另一方面,现代建筑技术的引入使得中国建筑更加耐久、舒适和可持续。
2. 丰富的装饰:中国建筑以其精美的装饰而闻名。
传统的建筑通常会使用雕刻、彩绘、琉璃等装饰手法,以展现中国的绘画和工艺品传统。
3. 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北方的建筑倾向于庄重严谨,注重安全和防御,而南方的建筑多以美丽的庭园和水景为特色。
4. 文化与宗教影响:中国的建筑和文化与宗教密切相关。
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和众多的古代皇宫都对中国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5. 五行和风水理念:中国的建筑往往会考虑到五行(金、木、水、火、土)和风水的影响。
建筑师会根据地形地势、道路规划和阳光照射等因素来设计建筑,以保证建筑物的平衡和谐。
中国建筑的特征源远流长,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从古代王朝的宫殿到现代城市的摩天大楼,中国的建筑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还承载了世代传承的文化智慧和价值观念。
古代中国的建筑注重和谐、尊重自然和内外之间的平衡。
传统建筑常常利用庭院布局和景观设计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外,中国建筑还重视色彩和材料的选择,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建筑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并结合了新的技术和创新。
例如,水立方和鸟巢等建筑物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它们不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以说,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地展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了古代智慧并注入了现代技术与创新。
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建筑发展。
中国建筑的特征范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范文1.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相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这种结构下,建筑师通过巧妙的构造和设计,能够将重量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建筑物上。
同时,砖石结构的使用也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点,多用于柱子、墙体和基础的搭建。
2.斗拱与悬山结构:斗拱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建筑结构,通过砖石或石材搭建,能够支撑重墙大屋,并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而悬山结构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形式,通过山形结构将屋顶悬挑,给人一种轻盈感。
3.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一般由四面围合的住宅构成,中间有四方的庭院。
四合院建筑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的价值观,并在建筑布局上强调了私密性和互助性。
4.重檐与华丽的屋顶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设计非常华丽,常常采用重檐结构,屋顶上还会装饰着独特的图案和雕刻,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对天的崇拜。
5.四点水与院落式格局: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四点水布局是指建筑物四个角落的山水景观。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中还注重院落式的布局,即以院落为中心,将各个房间围绕在一起,形成开放的室内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和空气流通。
6.对称性与协调性: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对称性和协调性,不论是建筑布局还是建筑细节,都追求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师会通过对称布局、统一的色彩和比例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7.建筑装饰与雕刻: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与雕刻,以砖石、木材和瓦片为材料,通过刻花、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
装饰的内容通常是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寓意,例如龙、凤、麒麟等。
8.防火防震与环境适应性:中国古代建筑也注重防火和抗震。
建筑师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给建筑物内部留有避难通道,使用防火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另外,中国建筑也会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例如在南方地区应对潮湿气候,采用通风透气的设计。
总体而言,中国建筑的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独特的特征使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四单元自然科学小论文11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脉络而言,明清时期具有集大成的意义。
无论荒政、仓储体系建设,还是养老慈幼、收养贫病残疾,以及各种福利、宗族保障等,从制度层面无不表现出对历朝历代的继承。
但具体的办法、措施,又体现出不少发展与创新之处。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相差悬殊,灾害的发生非此即彼,无灾之年极为罕见。
中国传统社会中荒政之所以发达,便是基于这样的国情和社会背景。
传统中国的荒政制度,极为重视备荒仓储的建设。
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强调,将备荒仓储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
如朱元璋先是“令天下立预备仓,籴谷收贮以备赈济”,后来又感到常平仓平抑粮价的作用不可低估,遂下诏:“今后宜令各府县设常平仓。
每遇秋成,官出钱钞收籴入仓。
如遇歉岁,平价出售。
盖米价不踊,则物价自平,如此则官不失利,民受其惠矣。
”其后历代皇帝也多有强调。
雍正二年时,各省已“渐行社仓之法”,并最终形成“省会以至州郡俱建常平仓,乡村则建社仓,市镇则设义仓,而近边有营仓之制,所以预为之备者,无处不周矣”的局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备荒仓储体系。
宋代以后,官僚士大夫设置族田、建立义庄,通过保障和改善宗族成员生活的手段,维护子孙的生存,达到“敦本收族”的目的。
最早的宗族义庄制度可以追溯到北宋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
明清时期,宗族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重整封建宗法关系,明代各个宗族纷纷建祠修谱、创立族田义庄。
“义庄之设遍天下”适应宗族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等情况,明清时期宗族社会保障主要表现为周贫、济困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社会保障事业虽曾得到政府的大力提倡,但其规模及设施等都未必能超过宋代。
明清时期的最大亮点无疑是民间慈善活动的兴盛。
中国历史上的慈善活动早就已经出现,但其成为一种由团体机构主持的社会事业则始自明代后期。
明代后期出现的民间慈善组织主要有同善会、放生会、掩骼会、一命浮屠会、救生会(局)、育婴会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整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整版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建造建筑物时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建筑的特点,包括传统建筑的特征、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风格的演变。
一、传统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结构和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分为梁、柱、榫卯和瓦。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延续至今。
梁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柱起支撑作用。
而榫卯则是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构件,通过榫卯的巧妙设计,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抵御地震。
中国建筑还注重平衡和对称的原则,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建筑物的正面往往采用山墙或者双檐歇山式屋顶,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
内部空间则常常有庭院和假山,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
1.2 艺术装饰和色彩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精美的艺术装饰而著称。
建筑物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以及瓷砖等。
彩绘常用于门窗、梁柱或者墙壁上,通常以花鸟或者人物为题材,十分细致精美。
中国建筑色彩运用也独具特色。
传统建筑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感觉,常用的颜色包括红色、黄色和绿色。
这些颜色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繁荣和好运。
二、建筑材料的使用2.1 木材在中国建筑中,木材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传统建筑常用的木材有松木、柏木和楠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韧,抗冲击能力强。
同时,木材还具有保温和隔音的作用,使得建筑物更加舒适。
2.2 石材石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石材常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壁。
中国石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花岗石、青石和大理石等。
石材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固性,还赋予了建筑物一种尊贵和庄重的感觉。
2.3 瓦片中国瓦片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瓦片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包括歇山式、筒瓦和琉璃瓦等多种形式。
瓦片不仅能防水,还能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侵袭。
同时,瓦片的色彩和材质也为建筑物增添了一种古朴的美感。
三、建筑风格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演变,中国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审题】此题考查鉴 赏文中重要语句的能 力。
对重要语句的理 解,一定要考虑文章 的写作中心,挖掘作 者的写作意图。本文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介 绍中国建筑的整体特 征。因此,作者先用 一个比喻句指出中国 周边地区和中心地区 同属中国建筑体系, 从而为下文介绍中国 建筑的特征做好铺垫
师生探究
(2)建筑的“文章’也可因 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 “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 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 榭、一轩、一楼。
(2)多音字
①殷殷.红 yān ②厦抱厦. shà
殷.勤 yīn
厦.门 xià
③挑挑 挑. .选 衅 ttiiāǎoo
④削刀 剥削 削. .面 xuxiēāo
基础梳理·辨形组词
妨 妨碍 ①防 防备
纺 纺织
檐 屋檐 ②赡 赡养
瞻 瞻仰
副 ③幅
辐
一副对联 一幅画 辐射
廪 仓廪 ④凛 凛冽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 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 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 “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 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 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 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 法’来处理它们的。”“巴 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 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 理的市容点缀。”
师生探究
②甘州区充分 挖掘 、整合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把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 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基础梳理·成语积累
【识记】 (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 (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 (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运用】 (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 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中国建筑的特征》 (1)解析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6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7
少 年 时 的 林 徽 因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8
中 年 时 的 林 徽 因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9
才女佳人
• 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 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 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 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 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志 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在她生 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 甚至林徽因的早 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的离去, 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结束。
(20)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18
一 、个体建筑构成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19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诠 释
(一)讲立体构成,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房屋)和屋顶三个 主要部分构成的。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四、斗拱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28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29
中国建筑的特征
列摹 图状 表貌 举下 例定 子义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先描述“拱”是“弓形 短木”,斗是“斗形方 木块”,它们组合起来 称“斗拱”。它不但可 “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 交接处的剪力”,还具 有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资料
中国建筑的特征资料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为古老而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深受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它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资料。
一、建筑结构与风格特点1. 传统建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其中最典型的是建筑以悬挑式屋顶为特点。
这种屋顶又称为"斗拱",由斜撑杆件支撑而成,能够有效分散风力,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2. 大门与院落:传统建筑通常由大门和院落组成。
大门被视为家庭与外界的边界,承载着祝福与吉祥的含义。
院落则是家庭生活的核心,通常由多个建筑物围合而成,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3. 对称与平衡:中国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原则。
建筑物的布局通常左右对称,反映了中国哲学中的阴阳思想。
同时,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也要求在视觉上保持平衡,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4. 元素与装饰:中国建筑注重富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元素,如龙和凤等神兽的雕刻。
此外,建筑物常使用彩绘瓦片来装饰屋顶,以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和生动感。
二、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建筑风格也因地域差异而存在着显著的特色。
1. 北方建筑:北方地区的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墙体厚实牢固,能够保温和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
同时,北方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抬梁式结构,让建筑物更好地适应冬季积雪的压力。
2. 南方建筑:南方地区的建筑常使用木结构,给人一种轻盈和灵动的感觉。
南方建筑特色突出的是水墨画般的画廊阳台和精美的雕刻。
3. 西藏建筑:西藏地区的建筑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庙和宗教建筑往往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藏式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为白色,以与雪山相衬,同时采用宗教意义深厚的装饰元素。
三、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中国建筑的特征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1. 儒家思想:中国建筑讲究和谐与平衡,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协调相处的理念相契合。
建筑物的布局和装饰都体现了对和平和社会秩序的追求。
2. 风水学:风水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传统学问,与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讲究“四合院”的布局,即四面围合形成一个中心庭院。
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檐口翘起,屋檐间有彩绘斗拱,刻有龙凤等吉祥的图案。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重檐飞檐”,即在原有屋檐上再叠加一层檐口,形成独特的建筑形象。
2. 建筑材料的特色: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砖、木、瓦等材料。
中国的砖多采用砖木结构,采用灰泥砌筑。
瓦则使用琉璃瓦或者泥瓦,常常采用黄色或红色瓦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保温性。
3.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整齐划一的形式。
通常按照“轴线对称”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物一般呈现出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且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常常被强调,比如将山水作为背景进行衬托。
4. 艺术装饰:中国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艺术性。
在传统建筑中,常常会使用雕刻、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常见的图案有龙、凤、花鸟等。
另外,中国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等,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和美好的追求。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的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对称和整齐的布局,以及精细的艺术
装饰等。
这些特点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仍然有所体现,是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所在。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新人教版必修5
qián kuò qiàng xiè xuān
(2)多音字
空
空间 空白
应
应该 应用
称
对称 称道
削
削弱 削皮
处
处理 处所
累
பைடு நூலகம்
累计 劳累
殷
殷红 殷勤
轴
轴线 压轴
答案:(2)kōnɡ kònɡ yīnɡ yìnɡ chèn chēnɡ xuē xiāo chǔ chù lěi lèi yān yīn zhóu zhòu
梁思成仍不愿放弃最后的一丝努力,他据理力争。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他 微弱的呼喊,很快淹没在历史巨大的呼啸声中。为了北京旧城多保留一些有 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古建筑,在扩大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梁思成和吴 晗争得面红耳赤。有一次,吴晗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 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 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思成当场痛哭失声。 时代毕竟在进步,如今,尽管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依然是一个相 悖的话题,但包括古建筑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让我们记住梁思成吧,因为他的学术良知与学术勇气,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相 对稀缺的精神资源。
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他是
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徽、人民英雄纪念
碑等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主要作品有《
》《清式
营造则例》《营造法式注释》等。
答案:建筑学 建筑教育 中国建筑史
2.写作背景
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 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大,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 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 梁思成开始了他的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 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 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 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含答案)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帷.幕(wéi)屋脊.(jī)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 接榫.(shǔn)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C.点缀.(zhuì) 辍.学(chuò)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ɡ)哺.育(bǔ)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答案 D解析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2)考古学家所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上形成了。
(3)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严重了世界和平。
(4)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纪检书记说,鲁迅先生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一下,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津津乐道挖掘妨碍篡改B.喜闻乐见发掘妨害窜改C.津津乐道挖掘妨害篡改D.喜闻乐见发掘妨碍窜改答案 D解析“喜闻乐见”包含两个方面,既有看到的,又有听到的。
“津津乐道”包含一个方面,只指“说”的方面。
“发掘”指挖掘地下的东西,对象具体。
“挖掘”指找出深藏的东西,对象可具体亦可抽象。
“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妨害”是有害于。
“窜改”是改动。
“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中国建筑的特征》1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说教材《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这里所说的“小论文”,是科学普及意义上的文章,大多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而写的,可读性很强。
学习这类文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文的作者梁思成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建筑家,认真品读课文,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二、说教学设想1、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
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
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用类文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知识教育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
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文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重难点:根据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本文重难点制定如下: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掌握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中国建筑的“文法”。
教学难点:一,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中,梁思成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
梁思成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建筑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
中国建筑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
比如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也呈现在建筑的朝向、格局以及材料的选择上。
2.强调气势与坚固:中国建筑注重建筑的外在气势和内在坚固。
在建筑的规模和比例上,中国建筑强调巨大的气势,追求宏伟壮观的外观和规模感。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坚固稳固,延续了建筑质朴耐用的传统。
梁思成曾指出,“中国古代建筑是以石垒砌的”,这种依靠石材的坚固结构使得中国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3.博采众长与创新发展:中国建筑具有博采众长的特点,吸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与技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这些特色在相互融合与传承中孕育出了新的建筑风格。
梁思成在他的研究中也指出,中国建筑不仅要追求古代建筑的传承,还要思考建造更适合现代生活的建筑形式与空间。
4.注重人文关怀:中国建筑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重视人们的舒适与福祉。
在建筑的布局和构造上,中国建筑常常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怀融入其中,通过园林与景观的构建,打造舒适、美观的居所。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特征,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
梁思成通过他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和理念为中国建筑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们应该珍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发展中国建筑的精髓,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价值传递给后代。
中国建筑的特征15段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15段说明方法1.建筑材料的运用:中国建筑注重运用石材、木材、瓦片等自然材料,以及土坯、青砖等本土建筑材料,使建筑更具地域特色。
2.结构系统的独特性:中国建筑采用的是“列缘”的结构系统,即通过柱子、梁、楼板等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韧性。
3.排水系统的合理性:中国建筑注重排水系统的设计,通过建造下沉式过厅、排水刨地等手法,有效防止水患。
4.屋顶的造型丰富多样:中国建筑的屋顶十分重要,常见的屋顶造型包括斗拱、歇山、檐板等,形态丰富并具有独特的风格。
5.中轴线的运用:中国建筑通常采用中轴线设计原则,即建筑物沿东西方向呈对称布局,强调和谐与平衡。
6.园林景观的融入:中国建筑常常与庭院、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共生。
7.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中国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尊重自然地形和地貌,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风貌相得益彰。
8.装饰之精细:中国建筑的装饰充满细致精美的工艺,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砖雕、木雕、石雕等,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9.木构建筑的重要性:中国建筑注重运用木构建筑,如寺庙、航空木结构,木构建筑具有轻巧、灵活、易于装饰等特点。
10.四合院的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四面围合一个庭院,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和亲密的家庭关系。
11.千层石的运用:中国特有的千层石是一种上海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防水、透气、隔热、保温等优点。
12.清水墙的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清水墙是由熟石灰、河沙等材料制成,具有防火、防震等功能。
13.对称与对比的运用:中国建筑善于运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营造出稳定、庄重的建筑气氛。
14.抬梁纳屋的技法: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抬梁纳屋的技法,通过加高屋檐、加长柱子等手法,使建筑看起来更雄伟、庄重。
15.文化符号的体现:中国建筑常常融入文化符号,例如使用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文化传统的重视。
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1.参考借鉴自然:传统中国建筑的设计常常受到自然界的启发。
建筑师们以山水、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为蓝本,将其融入到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中。
2.对称和谐: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对称和谐。
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庭院景观等都要符合对称原则,以营造统一而平衡的整体效果。
3.木结构:传统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
木材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的柱、梁、板材等部分,使得建筑更加灵活、适应环境变化。
4.置景式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往往采用置景式布局,即在建筑内外创造出景观,并借景窗、雕刻等手法来欣赏外部环境。
5.独特的屋顶:传统中国建筑的屋顶多为悬山顶、歇山顶或重檐歇山顶等形式。
屋顶的形式和装饰往往与建筑的地域特色和主题有密切关系。
6.精致的雕刻和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雕刻和装饰多样丰富,常见的有木雕、石雕、砖雕、灰塑等。
这些装饰元素往往以植物、动物、神话人物等为题材,充满象征和寓意。
7.平衡空间利用:传统中国建筑追求尽可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一般会根据建筑功能和需求,将各个空间分割清晰,并且通过各种手法,如折角、廊道等,来延伸空间。
8.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都会受到自然地势、气候、风水等因素的考虑。
9.景深和透视效果:传统中国建筑常常通过布局和设计手法来营造景深和透视效果,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和深度感。
10.对中轴线的尊崇:中国传统建筑常常以一些中轴线为基准,通过对称布局和景观设置来强化中轴线的重要地位,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11.注重繁简对比: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繁简对比的原则。
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装饰常常以繁为背景,以简为主题,以求达到统一而和谐的效果。
12.针对不同气候特点的设计: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大,传统建筑会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气候特点进行设计,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13.手艺传承和文化含义: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往往需要传承多代的手艺技能,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11、《中国建筑的特征》讲解
四、词语释义 大同小异: 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变万化: 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 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 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 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给什么下 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 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么比喻成 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9)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引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 说明了什么) 注: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 等。
等,对说明的主要对象进行说明的。
对啊!除此以外,我认为阅读这类 文章,理解文中 重点词语和句子 的含意 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注意品味科普文章 简明、严密、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更好地帮 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 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 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 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 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 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 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 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 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 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 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 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 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 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1《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简析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 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 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 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 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 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5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 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 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 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 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 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 木”。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 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 栏杆等。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 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 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4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简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 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 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 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 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 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 系。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 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 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7 这样的框架 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11、中国建筑的特征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参考0522 130611、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整体把握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
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
本文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间,特别是为发现、研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由这样一位专家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
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
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
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一、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准确识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切 殷 . ①殷 红 殷 .
yīn yān
kǎn 门槛 ②槛 . jiàn 栏槛 . zhé 断 折 . zhē 腾 ④折折 . 折本 shé .
hénɡ 木 横 ③横 . hènɡ 蛮横 .
【答案】 这是用“语言和 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 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 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 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 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 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 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 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 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 出来。
【点拨】 这个问题和前一个 问题一脉相承,仍然要结合语 境来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 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 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 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 代是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和 ‘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
步步高同步语文 人教版必修5
本课探究结束 请完成: —— 40分钟课时作业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③题材·体裁 为庆祝建党 90 周年,省宣传厅举办了一次书画展。本次展 出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时代感强。在艺术体裁上, 既有书法、绘画,又有雕塑、摄影。 ④装饰·妆饰 精致的水晶装饰可以让你成为众人的焦点,把你妆饰得美 丽、高贵、有品味。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 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 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 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 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 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 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 的重要标准。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 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 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 解,从而能给人一定的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能力整合]●字词积累1.字音辨析(1)切削(xiāo)削(xuē)弱(2)门槛(kǎn) 栏槛(jiàn)(3)殷(yīn)代殷(yān)红2.形似字辨析(1)磨坊船舫额枋(2)房檩仓廪凛冽3.词语辨析(1)文法:语法或法令成文,文中意思是语法,作者用来指建筑活动中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惯例和规则,非常生动形象。
法式:标准的格式,文中指中国建筑沿用的惯例。
(2)构件:文中指组成建筑物某一结构的单元,如梁、柱等。
构架:建筑物的框架,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佳句品味(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品评]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中国的建筑体系之中各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关系,特别是比喻的运用,即揭示了中国建筑体系分布范围宽广,又揭示了各地区建筑的亲缘关系。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品评]作者用“帷幕”一词来说明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非常简练概括,恰当的比喻能带来言简意赅的效果。
●整体把握1.文章主旨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2.结构图示3.布局谋篇第一部分(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
第二部分(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第三部分(14—19)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第四部分(20):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
●写法借鉴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作者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概括时,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步步深入,简洁严密。
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和上部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绍,条理十分清楚。
2.作者大量运用比喻的方法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规律,把建筑的规律比作文章的文法,建筑如同作文章一样,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各民族建筑之间也有“可译性”问题。
用这种方法说明问题,介绍事物非常清晰明确,通俗易懂。
●相关资料1.关于作者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的丈夫,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
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
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
他于50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一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
梁思成从50年代起,热情宣传祖国建筑遗产,撰写《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我们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他十分重视吸取古建筑的精华以创造具有民族特征的新建筑,写有《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建筑创作的几个重要问题》、《进一步探讨建筑中美学问题》等文。
1963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1200周年,他作了扬州鉴真纪念堂方案设计。
在此期间,他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著有《营造法式注释》(1983)等专著。
梁思成的著作已编成《梁思成文集》四集出版(1982~1986)。
他的专著《中国建筑史图释》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
2.中国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可读性。
中国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
虽然建筑的形式语言很抽象,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来形容它们。
但是,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
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等有着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等级制度等。
读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内涵。
可塑性。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空间上都是以"间"为单位,这就带来了一种灵活性,人们可以随着使用过程改变其形态、功能,可随意拆、移、挪。
内向性。
外国建筑多数很讲究形式外观,而中国古代建筑有些虽然外形简单,比如四合院,进院后却发觉极为丰富,不论是视觉、心理感受或是内涵。
再比如苏州园林,也是这样,曲折回转,别有洞天。
超稳定性。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没有太大改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没有太大改变。
所以有人评价中国古代建筑千年一律、千篇一律。
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评价古代的遗存时,不应该简单绝对的褒或贬。
它们是历经几千几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判。
由于看待的角度不同,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延续久远,生命力极强。
容《易》性。
中国古代人们思维方式多数受到了《易经》的影响,认为将任何事情放在易学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可以发现它规律性的东西。
在建筑上,也是这样。
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为何喜用木构而不用石材,这并不是技术问题,是种社会文化现象。
"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绿色、生命,用于给生者建造房屋;而"土"即是砖、石,"此生归无,可再生",多用于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
八卦、阴阳五行、风水等对中国古代建筑都有诸多影响。
[重点难点互动]1.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答: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二),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三),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四),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六),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特征的典型形象;色彩(七),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能体会到梁思成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是什么。
答: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立基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以“体形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辨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
梁思成上述思想,在这篇文质柔美的小论文中,有着确凿的彰显。
认真品读课文,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课后练习详解]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答案]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
前五个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后三个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2.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作者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你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答案]“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
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三.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答案]见佳句品味1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答案]见佳句品味2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答案]本题把建筑的各种类型和文章的多种体裁相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既要遵循一定的法式,又有多样性的表现。
四.你一定很熟悉家乡的房屋建筑吧?说说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在哪些方面有表现出现代风格。
[提示]结合课文中概括的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具体说出家乡的建筑有哪些地方和这九点相同,不同的地方有哪些,找出其中为了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而改变的建筑特色。
如有些地方的建筑墙面的装饰性非常强,屋顶上仍然保留翘起的飞檐,琉璃砖瓦仍然大量使用等,这些都是传统特色。
但现在的建筑材料以钢筋水泥为主,铝合金、塑钢窗、玻璃幕墙的大量使用,空调搁板的设计,这些都是现代风格。
[探究创新演练]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抱厦.(xià)轴.(zhóu)线对称.(chèn) 墁.(màn)地B.瓦当.(dāng) 接榫.(sǔn) 牌坊.(fáng) 帷.(wéi)幕C.折.(shé)本房檩.(lìn) 斗拱.(gǒng) 画舫.(fǎng)D.门槛.(kǎn) 切削.(xiāo) 额枋.(fāng) 穹.(qióng)窿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轩榭殉情潺媛勾心斗角B.琉璃厢房遵循鳞次栉比C.浮雕蚂蚱纰谬雕梁画栋D.弘扬矜持锒铛美仑美奂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