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王剑锋,E m a i l :j f w a n g 06@a l i yu n .c o m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程学英,张大伟,程政平,王剑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33) 摘 要: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阿替普酶是目前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溶栓试剂,溶栓时间窗为0~3小时,有望将时间窗延长至4.5小时,甚至更长㊂新型溶栓剂包括替奈普酶和去氨普酶,去氨普酶对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或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患者的效果较好;替奈普酶比阿替普酶有更好的血管再灌注和改善神经功能作用㊂随着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联合治疗方法的探索,希望溶栓治疗能给更多患者带来获益㊂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药;卒中;阿替普酶;替奈普酶;去氨普酶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8-0724-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08.019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其发病率㊁致残率㊁病死率和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㊂随着对此疾病认识的加深及新技术材料的应用,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有所提高,但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A I S )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现就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的进展做以概述和展望㊂1 静脉溶栓治疗发展史及溶栓时间窗变化早期曾有应用链激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1-2]㊂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3]得出应用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故链激酶禁用于急性脑梗死㊂目前尿激酶仍是我国常用的溶栓药物,我国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针对急性脑梗死6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证实:采用尿激酶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4]㊂将阿替普酶(a l t e p l a s e )作为溶栓制剂的研究起初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㊂1995年发表的N I N D S -2(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N e u r o l o g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 a n dS t r o k e)试验[6],奠定了阿替普酶治疗A I S 的地位,确定了应用指征,即发病3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剂量为0.9m g /k g ,最大用量为90m g㊂与安慰剂相比,3个月远期预后明显改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为6.4%㊂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于此试验,批准了阿替普酶用于治疗A I S ㊂在1998年至2008年期间所进行的E C A S S -1/2/3(E u r o p e a nC o o p e r a t i v eA c u t eS t r o k e S t u d y )㊁A T L A N T I S -A /B (A l t e p l a s eT h r o m b o l ys i s f o r A c u t e N o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i n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和E P I T H E T (E c h o p l a n a r I m a g i n gT h r o m b o l yt i cE v a l u a t i o nT r i a l )试验进一步评估了阿替普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7]㊂其中E C A S S -3的结果是阳性的㊂这项在欧洲进行的研究,纳入821例发病在3~4.5小时的A I S 患者,随机接受阿替普酶与安慰剂治疗㊂主要的终点为3个月时改良的R a n k i n 评分情况,将评分为0~1作为预后良好的指标,结果显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有效的[8]㊂因此,欧洲医疗机构在2011年批准了在发病3~4.5小时的时间窗内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治疗A I S ,但禁用于80岁以上的患者(因本试验没有纳入此类患者)[9]㊂2010年由L e e s 等[10]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发病3~4.5小时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有效的,且治疗时间越早,患者获益越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加拿大研究阿替普酶机构的证实㊂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基于E C A S S -3试验的结论[8]㊁L e e s 等[10]进行的荟萃分析研究㊁S I T S -I S T R(S a f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r e a t m e n t si n S t r o k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r o k e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R e g i s t r y )试验[11]的成功注册,推荐经严格筛选,合适的患者可以在发病3~4.5小时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㊂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仍没有批准延长阿替普酶的应用时间,依旧限定在3小时内[12]㊂日本在2005年批准阿替普酶用于发病3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㊃427㊃‘临床荟萃“ 2017年8月5日第32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u gu s t 5,2017,V o l 32,N o .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使用剂量为0.6m g/k g[13],在2012年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放宽到4.5小时㊂2016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14],得出以下结论:针对亚洲人群,在4.5小时时间窗内,0.6m g/k g剂量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疗效与常规剂量阿替普酶相当,但症状性颅内出血明显降低㊂2溶栓剂的特性溶栓剂的疗效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对斑块的特异选择性,药物的半衰期,继发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的作用,药物对血脑屏障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等㊂对斑块处纤维蛋白的选择特异性是决定溶栓剂安全性的最重要的药理学特性㊂对纤维蛋白的选择特异性越高,溶栓剂的特异性越好,全身性出血的风险就越小[15]㊂尿激酶和链激酶的纤维蛋白选择性较低,是临床试验中高出血风险的因素之一[15]㊂阿替普酶比尿激酶和链激酶的纤维蛋白选择性高,出血风险相对较低㊂而一些新型溶栓药物,如替奈普酶(t e n e c t e p l a s e)和去氨普酶(d e s m o t e p l a s e),有更高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因此,会有较好的疗效,较低的出血风险[15]㊂溶栓剂的第二特性是药物的半衰期㊂阿替普酶的半衰期是4~8分钟,故需要先静脉注射部分药物然后静脉滴注余下药物,增加了出血风险及应用的繁琐性[16]㊂替奈普酶的半衰期为11~20分钟,去氨普酶的半衰期为138分钟,因此这两种药物只需单次注射给药即可,给药途径更简单㊂对于随后需要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这种给药方式更便利㊂溶栓剂的第三个重要属性是继发诱导I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的作用,药物一旦到达斑块,上述激活作用会抵消部分溶栓作用㊂尿激酶和阿替普酶具有这种特性,去氨普酶㊁替奈普酶没有此特性,故这两种药物成为潜在的更有效的溶栓药物㊂溶栓剂的第四个特性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㊂通过血脑屏障的体外模型显示在缺血条件下,阿替普酶降低了血脑屏障的功能,而去氨普酶并没有出现此种情况[17]㊂溶栓剂在溶解斑块的同时不影响血脑屏障,是决定急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㊂这种安全性反映在两个方面:卒中后的脑水肿和出血转化,是阿替普酶的神经毒性的表现[18]㊂溶栓剂的第五个特性是对载脂蛋白A I的作用㊂载脂蛋白A I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蛋白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㊂有研究对38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测试,其中19例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19例接受替奈普酶治疗,均检测到这种脂质的保护作用的下降㊂尽管两种药物均引起载脂蛋白A I的下降,但数据显示替奈普酶组的这种作用较小,提示替奈普酶具有维持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5]㊂3新型溶栓剂的疗效探索阿替普酶作为溶栓剂具有一些局限性,促使人们寻找更好的新型溶栓试剂㊂但至今为止,还没有真正获批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新型溶栓制剂㊂基于较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更长的半衰期,替奈普酶和去氨普酶作为新型溶栓制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8,19]㊂这两种药物在溶解血栓时消耗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的数量较阿替普酶少,不引起明显的凝血因子的减少,因此出血风险小[8]㊂去氨普酶比阿替普酶有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具有长半衰期,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没有影响[17]㊂1999年开展了3个有关去氨普酶的临床试验(包括2个Ⅱ期临床试验,1个Ⅲ期临床试验),评估发病3~9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去氨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㊂2个Ⅱ期临床试验:D I A S1(D e s m o t e p l a s eI n A c u t e S t r o k e)[20]和D E D A S[21](D o s e E s c a l a t i o n o f D e s m o t e p l a s e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的结果均表明去氨普酶在改善再灌注及90天预后方面是有效的㊂去氨普酶的药物特性和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使人们对去氨普酶能延长A I S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充满希望[22]㊂然而Ⅲ期临床研究D I A S2[22]的阴性结果为该药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㊂这一试验虽然证实了去氨普酶的安全性,但并未得出其治疗有效性的结论㊂分析原因,与患者的选择有很大关系[22]㊂Ⅲ期临床试验所选择的卒中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使得90天随访时安慰剂组的有效率超好(46%)㊂而D I A S1试验中安慰剂组有效率仅为22%,D E D A S试验为25%[8]㊂其次,是由于没有严格掌握缺血半暗带的影像诊断标准,可能纳入了一些存在良性缺血的患者而影响了试验结果㊂在对D I A S2亚组数据分析中发现,对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或血管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应用去氨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还是获益的[22]㊂随后又进行了2个Ⅲ期临床试验㊂一是2009年开始,在欧洲㊁亚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的D I A S3试验,入组880例发病在3~9小㊃527㊃‘临床荟萃“2017年8月5日第32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7,V o l32,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去氨普酶的剂量为90μg/k g一次性静脉注射[23]㊂2015年公布的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去氨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没有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天时的神经功能,但验证了去氨普酶在平均溶栓时间窗为7.0小时应用的安全性[24]㊂另一个Ⅲ期临床试验D I A S4,是2011年在美国进行的,但由于D I A S3试验的阴性结果,使得D I A S4在当时设计的方案下不太可能达到预期主要终点而提前结束了㊂替奈普酶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 A)的多点变异体,与阿替普酶相比,半衰期更长,纤维蛋白特异性增加14倍,纤维蛋白结合率明显增加,血管再通更迅速,实验模型显示较阿替普酶溶栓效力强3倍㊂可单次静脉注射给药,使溶栓治疗的操作更简便,血管再通更迅速,对形成较久的血栓溶解能力更强[25]㊂这些特性使替奈普酶成为更有效㊁更安全的溶栓药物㊂2005年H a l e y等[26]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一次性静推0.4m g/k g的替奈普酶是安全有效的㊂两个前瞻性㊁随机㊁开放标签㊁盲法终点评估(P R O B E法)的临床试验对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在A I S的溶栓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㊂第一个是2011年完成的一个小ⅡB期试验,75例在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随机接受0.1m g/k g㊁0.25m g/k g替奈普酶㊁或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㊂主要终点为24小时出现再灌注的比例,以及24小时的N I H S S评分改善情况㊂次要终点为患者24小时血管再通情况和90天改良的R a n k i n评分改善情况㊂结果为主要㊁次要终点的指标均为阳性㊂这项研究还验证了0.25m g/k g剂量组的替奈普酶疗效优于0.1m g/k g剂量组,而且安全性没有明显的降低㊂另一个Ⅲ期临床T A S T E(T e n e c t e p l a s e v s A l t e p l a s e f o rS t r o k eT h r o m b o l y s i sE v a l u a t i o n)试验正在进行,进一步对比4.5小时时间窗内两种溶栓剂的疗效及安全性[27]㊂针对替奈普酶的Ⅲ期临床试验还有2014年开始进行的N O R-T E S T(N o r w e g i a n t e n e c t e p l a s e s t r o k e t r i a l)试验[28],此项研究是由挪威的霍克兰大学医院(H a u k e l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y H o s p i t a l)发起的,纳入954例发病在0~4.5小时的患者,替奈普酶剂量为0.4m g/k g的剂量与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相比较,并将那些不伴意识障碍,计划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血管内栓子切除术的病例包括在内㊂主要终点事件是90天改良的R a n k i n评分改善情况,次要终点是24小时N I H S 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24~26小时的血管再通情况㊂期待最终结果的发布㊂4多模式影像学发展对静脉溶栓的影响1995年,从N I N D S试验确定了3小时的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以来,人们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已有所提高,但S a v e r等[29]做的一项包括100000患者研究的统计,表明仍有40%的患者到达急诊室的时间超过3小时㊂有资料显示,由于院前和院内各种因素的延误,使得波兰很多卒中中心的静脉溶栓率极少超过10%;荷兰2012年的全国平均静脉溶栓率仅为14.6%[30]㊂因此,如何延长静脉溶栓时间窗一直是个热点话题㊂近20年来,随着多模式影像学的发展,人们延长溶栓时间窗的设想有望获得成功㊂越来越多的证据[31]表明,所谓的溶栓时间窗与个体的病理生理情况并不十分一致,从而提出了缺血半暗带的概念㊂缺血半暗带定义为脑缺血后坏死周围的脑组织,其血流灌注水平低于维持正常脑功能的血流水平,但高于引起脑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脑血流水平㊂半暗带处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㊂这个区域可能有如下两种转归:如果无再灌注血流,可以转变为梗死核心区;如果及时得到再灌注,可以恢复正常㊂因此,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开通血管,使缺血半暗带区得到再灌注,挽救脑组织的研究一直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研究热点㊂人们试图通过影像学方法确定个体化的时间窗来指导溶栓治疗,目前已可以通过影像学来区分缺血核心区㊁缺血半暗带㊁良性缺血区㊂利用M R的弥散与灌注成像的不匹配㊁C T与C T灌注成像的不匹配来确定缺血半暗带[12]㊂许多临床试验应用多模式影像来筛选溶栓病例,判断预后,包括A T L A N T I S试验㊁E P I T H E T试验㊁E C A S S-1/2/3试验[15]㊂E P I T H E T[32]和D E F U S E(D i f f u s i o n a n d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 f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t r o k eE v o l u t i o n)试验[33],表明随着多模式影像学的发展,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患者如果存在缺血半暗带,仍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㊂D I A S[20]㊁D E D A S[21]试验提示,尽管是在一个更迟的时间窗(3~9小时)内,基于灌注-弥散成像的不匹配理论来筛选的溶栓患者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血流再灌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㊂随着新型溶栓剂的研究,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将静脉溶㊃627㊃‘临床荟萃“2017年8月5日第32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7,V o l32,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栓治疗的时间窗延长到6小时,甚至9小时㊂‘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推荐[34],已超过静脉溶栓公认时间窗4.5小时的患者,可考虑多模式影像检查,测量核心梗死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的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㊂多模式影像不仅能有效指导发病3~6小时内脑梗死溶栓,且对扩大时间窗(>6小时)或卒中发作时间不明患者个体化溶栓也非常有效[35]㊂但时间就是大脑,需要争分夺秒缩短发病到应用溶栓剂的时间㊂目前要求D T N (d o o r-t o-n e e d l e)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在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以缩短到20分钟[36]㊂5溶栓治疗前景人们仍在为延长静脉溶栓时间窗㊁改进溶栓剂的疗效及安全性做着积极探索㊂随着多模式影像学及新材料㊁新技术的发展,更具有前景的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是将静脉溶栓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机械取栓术㊂近期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治疗的试验,包括M R C L E A N(M u l t i 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T r i a l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f o r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i n 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和S W I F TP R I M E(S o l i t a i r eF R a sP r i m a r y T r e a t m e n t f o r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㊁E S C A P E(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f o rS m a l lC o r e a n d P r o x i m a l O c c l u s i o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㊁E X T E N D-I A(E x t e n d i n g t h e T i m e f o r T h r o m b o l y s i si n E m e r g e n c y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e f i c i t s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试验等㊂M R C L E A N试验在严格控制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㊁应用新一代的取栓装置㊁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基于中期分析的阳性结果而提前终止,结果显示静脉溶栓联合取栓术明显优于单一阿替普酶的静脉溶栓治疗[37]㊂替奈普酶或其他溶栓剂的动静脉联合治疗的疗效需要进一步验证㊂此外,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包括GⅡB-Ⅲa 抑制剂,超声溶栓,溶栓与神经保护相联合,如低温治疗等㊂期待着溶栓治疗给更多的患者带来获益!参考文献:[1] T i l l e t t W S,J o h n s o n A J,M c C a r t y WR.T h ei n t r a v e n o u si n f u s i o n o f t h e s t r e p t o c o c c a l f i b r i n o l y t i c p r i n c i p l e(s t r e p t o k i n a s e)i n t o p a t i e n t s[J].JC l i n I n v e s t,1955,34(2):169-185.[2] F l e t c h e rA P,A l k j a e r s i g N,L e w i sM,e t a l.A p i l o t s t u d y o fu r o k i n a s e t h e r a p y i n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S t r o k e,1976,7(2):135-142.[3] T h r o m b o l y t i ct h e r a p y w i t h s t r e p t o k i n a s ei n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M u l t i c e n t e rA c u t e S t r o k eT r i a l–E u r o p e s t u d yg r o u p[J].NE n g l JM e d,1996,335(3):145-150.[4]国家 九五 攻关课题协作组.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10-213. [5] V a nd eW e r f F,L u d b r o o kP A,B e r g m a n n S R,e t a l.C o r o n a r yt h r o m b o l y s i sw i t h t i s s u e-t y p e p l a s m i n o g e n a c t i v a t o r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e v o l v i n g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N E n g l JM e d,1984, 310(10):609-613.[6] T i s s u e p l a s m i n o g e na c t i v a t o rf o r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t h e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o fn e u r o l o g i c a ld i s o r d e r sa n ds t r o k er t-P As t r o k e s t u d yg r o u p[J].N E n g l JM e d,1995,333(24):1581-1587.[7] L e e s K R,B l u h m k i E,v o n K u mm e r R,e t a l.T i m e t ot r e a t m e n tw i t hi n t r a v e n o u sa l t e p l a s ea n do u t c o m ei ns t r o k e:a nu p d a t e d p o o l e da n a l y s i so fE C A S S,A T L A N T I S,N I N D S,a n dE P I T H E Tt r i a l s[J].L a n c e t,2010,375(9727):1695-1703.[8] N i c o l a L,C h r i s t o p h e r E K,A l i o n a N,e t a l.N o v e lt h r o m b o l y t i c s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c h a l l e n g e s a n d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J].C N SD r u g s,2016,30(2):101-108.[9] L a w r e n c e RW.I n t r a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l y t i ct h e r a p y f o r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 E n g lJ M e d,2011,364(22):2138-2146.[10]S h o b h aN,B u c h a n AM,H i l lM D.T h r o m b o l y s i sa t3-4.5ha f t e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o n s e t-e v i d e n c ef r o m t h ec a n a d i a na l t e p l a s e f o r s t r o k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s t u d y(C A S E S)r e g i s t r y[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1,31(3):223-228.[11]S o b o l e w s k iP,K o z e r a G,K a z m i e r s k iR,e ta l.E f f i c a c y o fc e r e b r a l t h r o m b o l y s i si na ne x t e nde d t i m e w i n d o w [J].JC l i nP h a r m T h e r,2015,40(4):472-476.[12]S t e v e n K F.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o f a c u t e s t r o k e[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2,125(21):2662-2666.[13] N a k a g a w a r a J,M i n e m a t s uK,O k a d aY,e t a l.T h r o m b o l y s i sw i t h0.6m g/k g i n t r a v e n o u s a l t e p l a s e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i n r o u t i n e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t h e J a p a n p o s t-m a r k e t i n g a l t e p l a s er e g i s t r a t i o n s t u d y(J-MA R S)[J].S t r o k e,2010,41(9):1984-1989.[14] A n d e r s o n C S,R o b i n s o n T,L i n d l e y R I,e t a l.L o w-d o s ev e r s u ss t a n d a r d-d o s ei n t r a v e n o u sa l t e p l a s ei n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6,374(24):2313-2323.[15] R a n d o l p hS M.P r o g r e s s i ni n t r a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l y t i ct h e r a p yf o r a c u t e s t r o k e[J].J AMA N e u r o,2015,72(8):928-934.[16] T s i k o u r i sJ P,T s i k o u r i s A P.A r e v i e w o fa v a i l a b l ef i b r i n-s p e c i f i c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a g e n t s u s e d i n a c u t e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P h a r m a c o t h e r a p y,2001,21(2):207-217.[17] F r e e m a nR,N i e g o B,C r o u c h e r D R,e ta l.t-P A,b u tn o td e s m o t e p l a s e,i n d u c e s p l a s m i n-d e p e n d e n to p e n i n g o f ab l o o d-b r a i nb a r r i e r m o d e lu n d e rn o r m o x i ca n di sc h a e m i cc o nd i t i o n s[J].B r a i nR e s,2014,1565(03):63-73.[18]J o a c h i m R,G a r y A F,V i n c e n t N S.T h r o m b o l y t i c si na c u t e㊃727㊃‘临床荟萃“2017年8月5日第32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7,V o l32,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d f u t u r e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3,35(4):313-319.[19]S c h e l l i n g e rP D,K o h r m a n n M.C u r r e n t a c u t e s t r o k e t r i a l s a n dt h e i r p o t e n t i a l i m p a c to nt h et h e r a p e u t i ct i m e w i n d o w[J].E x p e r tR e vN e u r o t h e r,2012,12(2):169-177.[20] H a c k eW,A l b e r sG,A l-R a w iY,e t a l.T h ed e s m o t e p l a s e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t r i a l(D I A S):a p h a s eⅡM R I-b a s e d9-h o u rw i n d o wa c u t e s t r o k e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t r i a lw i t h i n t r a v e n o u sd e s m o t e p l a s e[J].S t r o k e,2005,36(1):66-73.[21] F u r l a n A J,E y d i n g D,A l b e r sGW,e t a l.D o s ee s c a l a t i o no fd e s m o t e p l a s e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D E D A S):e v i d e n c e o f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3t o9ha f t e rs t r o k eo n s e t[J].S t r o k e, 2006,37(5):1227-1231.[22] H a c k e W,F u r l a n A J,A l-R a w i Y,e t a l.I n t r a v e n o u sd e s m o t e p l a s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s t r o k es e l e c t e db y M R I p e r f u s i o n-d i f f u s i o nw e i g h t e d i m a g i n g o r p e r f u s i o nC T(D I A S-2):a p r o s p e c t i v e,r a n d o m i s e d,d o u b l e-b l i n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d s t u d y[J].L a n ce tN e u r o l,2009,8(2):141-150.[23] K u mm e rK R,A l b e r sGW,M o r i E.T h e d e s m o t e p l a s e i n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D I A S)c l i n i c a lt r i a l p r o g r a m[J].I n t JS t r o k e,2012,7(7):589-596.[24] G r e g o r y WA,Rüd i g e r V K,T h o m a s T,e ta l.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 o f d e s m o t e p l a s e g i v e n3-9ha f t e r i s c h a e m i cs t r o k e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o c c l u s i o n o r h i g h-g r a d e s t e n o s i s i nm a j o r 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i e s(D I A S-3):a d o ub l e-b l i n d,r a n d o m i s e d,p l ac e b o-c o n t r o l l ed p h a s e3t r i a l[J].L a n ce tN e u r o l,2015,14(6):575-584.[25] M i l l췍n M,D췍v a l o sA.C l i n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d e s m o t e p l a s e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r a t i o n a l ea n d p r o g r e s s[J].C l i nI n v e s tM e d,2011,1(9):1279-1289.[26] H a l e y E CJ r,L y d e nP D,J o h n s t o n K C,e ta l.A p i l o td o s e-e s c a l a t i o ns af e t y s t u d y o f t e n e c t e p l a s e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05,36(3):607-612.[27] L i e b e s k i n dD S,S a n o s s i a nN.H o ww e l l d o b l o o d f l o w i m a g i n ga n dc o l l a t e r a l s o n a n g i o g r a p h y p r e d i c tb r a i n a tr i s k[J].N e u r o l o g y,2012,79(13)(s u p p l1):S105-S109. [28] N i c o l aL,C h r i s t o p h e rE K,A l i o n aN,e ta l.T h eN o r w e g i a nt e n e c t e p l a s e s t r o k e t r i a l(N O R-T E S T):r a n d o m i s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o f t e n e c t e p l a s e v s.a l t e p l a s e i n 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J].B M CN e u r o l o g y,2014,14(1):106-113.[29]S a v e r J L,S m i t hE E,F o n a r o w G C,e t a l.T h e g o l d e nh o u ra n d a c u t eb r a i n i sc h e m i a:p r e s e n t i n g f e a t u r e s a nd l y t i c t he r a p yi n>30,000p a t i e n t sa r r i v i n g w i t h i n60m i no fs t r o k eo n s e t[J].S t r o k e,2010,41(7):1431-1439.[30]S c h e r f S,L i m b u r g M,W i mm e r sR,e t a l.I n c r e a s e i nn a t i o n a l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r a t e sf o r i s c h a e m i cs t r o k eb e t w e e n2005a n d2012:i s b i g g e r b e t t e r?[J].B M CN e u r o l,2016,16(1):53-59.[31] B a r o n J C,v o nK u mm e rR,d e l Z o p p oG J.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C h a l l e n g i n g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a r i g i d a n du n i v e r s a l t i m ew i n d o w[J].S t r o k e,1995,26(12):2219-2221.[32] D a v i sS M,D o n n a n G A,P a r s o n s MW,e t a l.E f f e c t s o fa l t e p l a s eb e y o n d3ha f t e rs t r o k ei nt h eec h o p l a n a ri m a g i n gt h r o m b o l y t i c e v a l u a t i o n t r i a l(E P I T H E T):a 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r a nd o m i se dt r i a l[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08,7(4):299-309.[33] A l b e r s GW,T h i j s V N,W e c h s l e r L,e t a l.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p r o f i l e s p r e d i c tc l i n i c a lr e s p o n s et oe a r l yr e p e r f u s i o n:t h e d i f f u s i o na n d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f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t r o k ee v o l u t i o n(D E F U S E)s t u d y[J].A n nN e u r o l,2006,60(5):508-517.[3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35]张玉生,董大伟,李牧,等.觉醒型卒中患者溶栓治疗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74-75.[36] Z i n k s t o kS M,B e e n e nL F,L u i t s eJ S,e ta l.T h r o m b o l y s i s i ns t r o k e w i t h i n30m i n u t e s:r e s u l t s o ft h e a c u t e b r a i n c a r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s t u d y[J].P L o SO n e,2016,11(11):1371-1385.[37] B e r k h e m e rO A,F r a n s e nP S,B e u m e rD,e t a l.M R C L E A N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Ar a n d o m i z e d t r i a l o f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r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 E n g l J M e d,2015,372(1):11-20.收稿日期:2017-04-10编辑:武峪峰㊃827㊃‘临床荟萃“2017年8月5日第32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7,V o l32,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现状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现状

性 的认 识 , 促进 了缺 血 性卒 中急性 期 治 疗 的研 究 。 目 前 的研究主要 集 中在两 类 药 物 上 : 一类 是诱 导缺 血 区 再灌 注的药 物 C , 一类 是 神 经 保 护 剂H , 缺 血 区 3 另 3 j而
再灌 注是 神 经功能 恢复 的前 提 条件 , 即应 用全 身 的 立
多年 来, 缺血 性 卒 中的发病率 、 致残率 及死亡率 一 直 很高, 栓治 疗 的应 用 为缺血 性 卒 中的 治 疗提 供 了 溶 Hos n s man等 一 大 脑 中 动脉 闭 塞 的 脑缺 血 动 物 对 模 型 的研 究 发 现 ,若 缺 血 区血 流未 能 在短 时 间 内恢 复 , 会 自梗死灶 中心 向外 发生迅速 的坏死 ; 就 若缺血 区 血流 能得到 迅速而 充 分 的恢 复 , 暗带 脑 组织 则 仅 出 半 现短 暂而 可逆 的功能 障碍 。对半暗带 组织 的这 种可逆
l 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溶桂 治疗是 基于 刈急性 缺血性 卒 中发病 机制和 病
理 生理学 的认识 。绝 太多 数缺血性 脑 卒 中是 由于脑 血
或局部 的溶 栓治 疗 , 闭 塞 的 血 管再 通 , 使 是恢 复 脑 血
流、 挽救缺 血脑组 织的最 佳方 案 - 。
管局 部血 栓形成 或 颅外 栓 子 栓 塞脑 动 脉, 成脑 血 流 造 灌 注 障碍 引起 的 病 理生 理学研究 及 动脉造 影结 果显 示 , 8 %的缺 血性 卒中存在 血 凝 块。小 鼠及 其他 哺 近 O 乳 动物 卒中模 型应 用溶 栓 剂 后 , 可有 效 地 溶 解 血凝 块
而 不增加脑 出血 的 危险 性 , 同 时 出现 神 经 功能 的 恢 并
2 溶栓药物 的 临床 应用 与研 究 2 1 组织型 纤溶 酶原 激 活 物 (P 美 国国立 神 经 tA) 病 与卒 中研究 院 ( ND )r P 卒 中研究 组进 行 了 NI s —tA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的最佳实践与最新进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的最佳实践与最新进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的最佳实践与最新进展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疾病。

溶栓治疗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通过溶解血管内血栓,促进血流的恢复,从而挽救患者的脑功能。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对溶栓治疗进行了详细规范,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治疗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一、指南的制定与修订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由中国脑卒中学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的。

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水平。

指南根据严谨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溶栓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选择、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指南的修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指南需要根据新的证据进行更新。

每一次修订都经过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和讨论,确保指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修订后的指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临床应用中指导医生进行溶栓治疗。

二、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在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明确了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主要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时间在4.5小时内、脑梗死范围较小、颅内出血排除等条件。

这些适应症的确定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临床经验,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治疗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某些特定人群,如年龄较大的患者、偏瘫程度较重的患者等,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这一发现为指南的修订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提醒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三、溶栓治疗的禁忌症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症。

指南对这些禁忌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常见的禁忌症包括广泛性脑梗死、严重颅内出血风险、近期头部外伤等。

医生在决策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应严格依据指南对禁忌症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溶栓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K)。

指南对这两种药物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时间窗等。

2022特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指南推荐要点总结(全文)

2022特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指南推荐要点总结(全文)

2022特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指南推荐要点总结(全文)针对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卒中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在过去的指南中,高龄常常被视为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高龄患者的溶栓治疗限制已经逐渐减少。

目前的指南推荐,在发病3小时内,无论患者年龄是否超过80岁,都可以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在发病3-4.5小时内,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明确。

对于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的患者,溶栓治疗也是一项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

在过去的指南中,这类患者常常被认为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可以通过磁共振DWI阳性且FLAIR阴性的特点来筛选可能获益的患者。

在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的患者中,如果最后被见到正常的时间超过4.5小时,XXX-FLAIR不匹配,并且不适合或未计划机械取栓,建议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也有所不同。

对于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而对于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患者,只有在存在高危风险且预后不良时,如大血管闭塞,才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对于脑微出血的患者,需要权衡溶栓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对于少量微出血灶的患者,静脉溶栓是合理的,而对于大量微出血灶的患者,静脉溶栓与症状性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需要慎重考虑。

1.对于符合条件的脑微出血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前不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颅内微出血(弱推荐,低质量证据);2.对于既往MRI发现有少量微出血灶(数量1~10个)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静脉溶栓(弱推荐,低质量证据);3.既往MRI发现大量微出血灶(数量>10个)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症状性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且临床获益不明确,不推荐进行静脉溶栓(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建议对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脑微出血负荷未知或已知较低(如<10个)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

空旦塞旦煎丝塞瘟盘查!!!!生!旦箜!!鲞笙!塑£垒i!型!』竺!竺!!皇!!翌鲤!璺!丛!盟业!垡!!!!塑!!!:垫!!!y!!:!!塑竺:!・8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综述与讲座・王运良¨谢鹏∞1)解放军第一四八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淄博255300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16【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110(2010)03—0083—05卒中是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和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大多数为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5%。

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发病3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唯一药物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但多数病人没能接受tPA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超过3h的时间窗。

最近提出的治疗策略为发病3h以上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新的希望。

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进展以及从症状发作lh到数天常见问题的处理做一综述。

1早期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包括稳定生命体征、保护通气道、供氧、血液动力学支持,以及神经学评估、脑影像学检查和溶栓适应证的评估等。

1.1气道保护和供氧急性卒中病人由于吸入和肺炎有呼吸衰竭的危险,面部和延髓无力或者意识水平改变,对气道保护和分泌物清除面临很大困难。

缺氧可加莺脑缺血性损害,需密切监测病人,目的是使氧饱和度>95%。

如果病人需要气管插管,应给予短效的镇静剂,尽量减少与插管有关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对需要气管插管的卒中病人,还没有前瞻性实验研究建立理想的通气模式。

清醒病人常需要压力通气,而颅内压(ICP)增高或昏迷病人推荐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或辅助控制通气,对ICP升高的病人,呼吸末端正压>10cmH20的通气可能有害…。

机械通气的病人常需要给予镇静剂,但镇静剂可引起低血压和脑灌注压降低导致额外的脑损伤。

异丙酚活性期短,但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异丙酚灌注综合征,多见于儿童患者,成人也可发生,并有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低血压、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报道,提示非连续性长期使用镇静剂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变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中国指南中的推荐和限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中国指南中的推荐和限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中国指南中的推荐和限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动脉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疾病。

该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并且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许多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中国指南是在国内一流专家的指导下编写的,旨在提供全面的最新治疗进展和方案,以便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护理患者。

在最新的中国指南中,明确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的推荐和限制。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药物治疗进展。

1. 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该治疗利用溶栓药物激活机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系统,溶解脑动脉阻塞的血栓,使脑血流重新建立。

在中国指南中,静脉溶栓治疗被推荐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特定情况下。

然而,由于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时间窗口限制和出血风险,医生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潜在的利益与风险。

2. 内膜下血肿清除药物治疗内膜下血肿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存在会进一步加重脑缺血损伤。

为了尽早清除内膜下血肿,一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被引入临床实践。

在中国指南中,一些特定的内膜下血肿清除药物被推荐用于符合条件的患者。

然而,这些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3. 血栓取栓器械治疗血栓取栓器械治疗是一种通过机械器械将脑血管内的血栓取出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器械的改进,血栓取栓器械治疗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中国指南中推荐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血栓取栓器械进行治疗。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有先进的器械设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谨慎评估和选择患者。

4.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方法,也在中国指南中得到了一定的推荐。

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脑血栓的形成和扩大,进而减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 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录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
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并发症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康复护理与心理支持
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认知康 复等,促进患者康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和康复。
利进行。
溶栓后的护理评估与记录
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医生要求,评估溶栓治疗 效果,记录相关指标。
观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 过敏等并发症,及时处理并报 告医生。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溶栓后的注 意事项,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 者的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护

溶栓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01
02
03
04
监测生命体征
在溶栓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
、血压等。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言语 表达及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记录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溶栓过程中的护理情 况,包括患者的反应、用药情
况等。
配合医生操作
在溶栓过程中,配合医生进行 必要的操作,确保溶栓治疗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药物,能够改善颈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液供应状态,尽快恢复血氧供应,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对该疗法发展历程、治疗时间窗、年龄选择范围以及特殊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发生梗死性病理改变的疾病,多伴随有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是我国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1]。

尿激酶、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均是此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因而对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叙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溶栓治疗的发展历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所用的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2],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会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故而在临床治疗中被禁用。

阿替普酶在最开始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且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3]。

后来又有相关研究指出[4],使用0.9mg/kg剂量的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可发现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且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得到控制。

在2011年,该药物被欧洲医疗机构批准应用于发病3-4.5h的患者中,但是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中被禁用。

2 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关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的研究资料较多,越早治疗临床效果越理想,且患者获益也越大,这一结论已经在国内外关于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5-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护理新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护理新进展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计划,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服务。
康复护理
加强康复护理的培训和实践,提高康复护理的专 业性和效果,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跨学科护理合作的深化与拓展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
与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士建立紧密的合作关 系,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拓展合作领域
将护理合作拓展到社区、家庭、养老院等更多领域,为患者提供更 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建立合作机制
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和流程,明确各方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跨学科 合作的顺利进行。
05
CHAPTER
结论
对当前护理实践的总结与评价
护理实践总结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实践取得了 显著进展,包括早期识别、快速评估、及时救治等方面的优 化。
THANKS
谢谢
加强护理人员对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相 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 高护理质量。
跨学科沟通与协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 作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 时、准确、全面的护理。
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实践指南的制定与实施
循证护理实践
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实践指南。
指南推广与实施
护理实践评价
现有的护理实践在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
对未来护理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建议
加强多学科协作,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加强患者及家属教育,完善护理流程 和规范。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将更加科学、 规范和专业,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服务。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救与脑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救与脑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救与脑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300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或残疾。

而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据了脑卒中的绝大多数,因此,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指导临床诊治工作,中国脑卒中学会制定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该指南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专家经验,着眼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为医生提供了规范化操作的指导。

首先,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救措施,《指南》明确了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

如果患者陷入昏迷状态,要保持气道通畅,并尽快实施静脉溶栓治疗。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压监测和控制,并尽快转运到具备脑卒中治疗条件的医院。

其次,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指南》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突发性的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协调等症状。

而在影像学检查上,脑血管造影和颅脑CT等技术则有助于明确脑卒中的类型和病因。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指南》提出了脑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

脑血管再灌注治疗是通过介入手术等方法,恢复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神经功能,以减少脑卒中后遗症的目的。

该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脑血管再灌注治疗中,机械取栓和溶栓是常见的方法。

机械取栓是指通过血管内介入手术,将栓塞物从血管中取出,恢复血流通畅。

而溶栓则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栓子溶解,恢复血流。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日常护理中,及时评估和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中国科学家对其指南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一、研究进展1. 病因研究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进行了广泛研究。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和病理学研究,确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2. 诊断方法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国科学家致力于寻找准确、敏感的诊断方法。

目前,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此外,生物标志物如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钠肽(BNP)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治疗策略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治疗策略,并根据实践经验进行修订。

其中,静脉溶栓疗法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此外,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一定的病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治疗策略1. 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给药溶解血栓,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溶栓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2. 机械取栓术机械取栓术是指在导管辅助下,通过器械将脑内血栓取出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存在大血管阻塞、溶栓治疗无效或禁忌的患者。

在进行机械取栓术前,需进行严密的影像学评估和病例选择。

3.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静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术相结合的治疗策略。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方法,阿替普酶是目前唯一获得所有监管机构批准的溶栓药物。

临床常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超过25年,在此期间一直强调提高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引发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系统再灌注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在过去的5年中,由于替奈普酶给药更方便(与阿替普酶相比),且报道对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更好,替奈普酶成为最有可能替代阿替普酶的溶栓药物。

替奈普酶试验的成功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开发新型溶栓药物的兴趣。

全身再灌注治疗现在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

除了开发越来越有效和越来越安全的溶栓药物外,预防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策略、提高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的辅助治疗也在研究中。

治疗策略从专注于大血管再通逐渐发展到针对组织再灌注和机械取栓术前后持续存在于脑循环中的微血栓研究。

由于两个原因,临床和研究对开发更好的全身再灌注治疗的兴趣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复苏。

首先,远程医疗的普及一提供对患者的远程评估一可以提高符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个体患者的识别。

其次配备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必要设备的卒中移动单元数量增加,缩短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治疗的时间。

此外获得先进神经成像的机会增加,延长了部分患者静脉溶栓的可用时间窗。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目前溶栓药物和辅助治疗的最新研究。

我们还总结了目前在院前急救、时间窗延长和血管内取栓前静脉溶栓的证据。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1995年静脉溶栓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应用临床,由于需要在症状出现后的短时间内开始治疗,因此成为医学上最需要要求时间的疾病之一。

该小组总结了关于静脉溶栓的一些早期随机临床试验的缺陷和经验教训,在这些试验中将阿替普酶与安慰剂在症状出现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了比较。

目前大多数全球卒中指南推荐在脑成像排除颅内出血后,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供中断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由于其高发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针对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对溶栓治疗的应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导和规范,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指南概述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根据国内外脑卒中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制订的一项权威指南。

其涵盖了脑卒中的全过程,包括预防、急性期治疗、恢复期管理等方面。

在指南中,溶栓治疗被明确列为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溶栓治疗的基本原理溶栓治疗是利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的溶酶原激活剂(t-PA)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梗死脑区,溶解形成的血栓,恢复脑血流供应。

这一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有效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指南对溶栓治疗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的界定根据最新研究和国内外的共识,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对溶栓治疗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作出了详细的界定。

指南明确将溶栓治疗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1.脑卒中症状发生时间在4.5小时内;2.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3.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

四、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展长期以来,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中国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在溶栓治疗方面推荐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收集更多的数据和证据,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2.临床实践总结许多医院和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开展溶栓治疗,他们对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这些实践总结也为指南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溶栓治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溶栓治疗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治疗时间窗口的延长目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限定在4.5小时内。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o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

对静脉溶栓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证实发病4.5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

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通过其获益的患者不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同时其治疗效果依然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自2014年底开始,一系列相关研究相继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经过筛选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

基于主要针对可回收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6项机械取栓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2015年国内外相关指南对特定人群急诊血管内治疗给予了最高级别的推荐。

2015年至今,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在多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血管内治疗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新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血管内治疗的适宜人群,基于这些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反复征求建议并讨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的基础上,根据新发现和新证据进行了推荐和建议的更新,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旨在总结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适合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方法。

建议临床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本指南采用的推荐分类及证据水平参照中国卒中学会的指南推荐意见分类和证据等级级别(表1)。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影像评估方案对于经筛选发病6h 以内、ASPECTS 评分V6分、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或发病超过6h 、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建议完成CTP 检查以明确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1995年的NINDS研究奠定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的基石。

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证实了静脉溶栓能够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随着国际和国内AIS再灌注治疗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增添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超时间窗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应用时限导致受众有限,但超时间窗血管开通获益可能性下降,且出血风险增加。

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通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超时间窗患者也可从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游艮道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6~24h的患者,根据DAWN研究和DEFUSE3研究的入选标准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侧支循环是到院缺血核心体积和到院24h内缺血核心增长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同侧支循环模式导致缺血核心增长速率的差异,即使在超过48h后依然在持续。

且再灌注后不良预后独立预测因子中,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A1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症状性颅内出血、无错配均与侧支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缺血半暗带在良好侧支循环支持下,多达50%的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梗死核心缓慢增大。

因此,EXTEND研究人员假设,用药物进行血运重建与机械血运重建在再灌注和功能结果上可能具有一致性。

选择梗死灶较小、半暗带较大的患者,药物溶栓可以像机械溶栓一样在晚时间窗进行。

2019年EXTEND研究证实:经多模影像筛选发病4.5~9h的患者可从静脉溶栓中获益。

WAKE-UP研究证实:满足DWI-F1AI R不匹配的醒后卒中患者可从溶栓中获益。

由于WAKE-UP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EXTEND研究被提前终止。

但WAKE-UP不同于EXTEND研究,针对的是那些可能有机会在标准时间窗内溶栓的患者和没有使用半暗带影像指导的患者。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指南新增修订推荐意见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指南新增修订推荐意见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指南新增/修订推荐意见近年来,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灌注治疗取得了多项进展。

对于发病4.5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最新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新增/修订了以下18条推荐意见。

发病4.5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见图1。

图1发病4.5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新增/修订推荐意见1.对于高龄(年龄>80岁)、发病<4.5h的Al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合理的(11a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2.对于发病>4.5h但DWI病变<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FLAlR阴性的AIS患者,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治疗是获益的(11a类推荐,B级证3.对于发病4.5~9h的AIS患者,如果除了头颅CT无其他脑影像支持,不推荐静脉溶栓治疗(m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

4.对于发病4.5~9h的AIS患者(包括发病时间不明患者),如果CTP或MRP存在不匹配区域提示进行血管开通治疗可获益时,若不计划或不推荐机械取栓治疗,则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工类推荐,A级证据,新增)。

5.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DWI-FLAlR不匹配,若患者不计划或不推荐机械取栓治疗,则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1a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

6.血压升高而其他方面都适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当在溶栓前谨慎降压,使收缩压<18OmmHg,舒张压<105mmHg(I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7.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保持血压≤180/105mmHg可能是合理的(Ilb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8•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24h内血压应维持<180/105mmHg(I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o9.对于发病<4.5h且有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0.9mg/kg)静脉溶栓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新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杨艳 黄立安 徐安定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是导致人类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溶栓治疗是目前降低AIS死亡和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结合近年溶栓临床研究,就溶栓治疗时间窗、途径、超声辅助溶栓、特殊患者的溶栓等问题做一综述。

一、溶栓时间窗(一)发病3h内静脉溶栓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理论的提出为溶栓治疗时间窗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果能及时恢复IP区血供,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脑细胞不可逆性缺血坏死。

IP发展为不可逆性损伤脑组织的时间界限即是所谓“溶栓治疗时间窗”。

NINDS研究(The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rt唱PAStrokeStudy)首次证实3h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唱PA)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

随后进行的NINDS、ECASS和ATLANTIS研究的亚组分析也证实了NINDS研究的结论[2]。

2007年SITS唱MOST(TheSafeImplementationofThrombolysisinStroke唱MonitoringStudy)研究证实除大型研究中心外,在拥有神经专科医师和基本溶栓条件下,各类医院开展发病3h内rt唱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3],这为溶栓推广提供了新的佐证。

因此,3h是国际上公认的rt唱PA静脉溶栓时间窗,被2007年美国卒中协会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指南(ASA2007)[4]及2008年欧洲卒中组织缺血性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指南(ESO2008)[5]所推荐。

(二)延长时间窗的研究1畅发病3h~4畅5h内静脉溶栓:欧洲SITS唱ISTR(SafeImplementationofTreatmentsinStroke唱InternationalStrokeTreatmentRegistry)研究对比了664例溶栓时间窗为3~4畅5h与11865例时间窗为3h患者的疗效,发现两组间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intracranialhemorrhage,SICH)发生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暨南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通讯作者:徐安定,Email:andingxu@gmail.com(modifiedRankinScale,mRS0唱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该研究3~4畅5h组患者的年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对较轻[6]。

NINDS、ECASS和ATLANTIS三大研究的亚组分析除证实3h内rt唱PA溶栓的效果外,也提示发病3~4畅5h静脉rt唱PA溶栓安全有效,其OR值为1畅40,而4畅5~6h溶栓其OR值仅为1畅15,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但3~4畅5h溶栓的效果不如1畅5h内(OR值2畅81)和1畅5~3h(OR值1畅55)[2]。

这一发病3~4畅5h的亚组分析结果几乎被2008年9月底发表ECASS(EuropeanCooperativeAcuteStrokeStudy)Ⅲ所完全证实:OR值1畅34[7]。

这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ECASSⅢ研究为临床实践(发病3~4畅5h静脉溶栓)提供了直接证据。

必须强调的是,尽管目前已获得发病3~4畅5h溶栓获益的直接证据,但时间窗越短,溶栓治疗效果就越好,溶栓时间窗的延长并不意味着医生治疗时间延长,溶栓治疗仍然强调越早越好。

2畅多模式神经影像学引导下扩大时间窗研究: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为临床探索IP是否依然存在提供了可能。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唱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IP的存在。

基于PWI唱DWI不匹配区的延长时间窗溶栓的研究随之开始。

应用去氨普酶的Ⅱ期临床研究DIAS(DesmoteplaseinAcuteIschemicStrokeTrial)[8]和DEDAS(DoseEscalationofDesmoteplaseinAcuteStroke)[9]对发病3~9h脑梗死患者用PWI唱DWI不匹配区筛选入选对象,提示发病3~9h内接受静脉去氨普酶溶栓是可行的,但Ⅲ期临床研究(DIAS唱2)[10]以失败而告终(因死亡率、SICH增加而提前终止),否定了Ⅱ期临床研究结果。

一项小样本、非对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发现,发病3~6h存在PWI唱DWI不匹配区者接受rt唱PA溶栓较不存在不匹配区者预后更好[11]。

目前国内外正在进一步探索多模式神经影像学引导下扩大时间窗溶栓的研究,但尚未获得充分的证据,目前不能推广到临床应用。

3畅发病6h内尿激酶(urinarykinase,UK)静脉溶栓:我国“九五”攻关项目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研究,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式,观察了发病6h内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结果提示发病3h内较3~6h溶栓效果更好,3h内应用100万U与150万U效果一致,但出血风险前者较小,3~6h应用150万U较100万U效果更好[12]。

我国2004年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建议在无条件采用rt唱PA时,可用UK替代,而且时间窗也提出可以在发病6h内[13]。

但该研究没有在国际上注册,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其研究结果未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在国内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目前欧美及其他国家指南均不推荐使用UK。

4畅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的时间窗:既往关于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研究报道的时间窗从6h到79h不等[14]。

虽有发病79h溶栓效果获益的报道[15],但仍然强调早期溶栓的效益。

Eckert等[16]研究显示,6h内的溶栓治疗较6h后的预后更好。

我国及欧美指南均没有给出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的具体时间窗。

但由于基底动脉闭塞者预后极差,其溶栓的效益/风险比相对较大,所以各国指南均指出对基底动脉闭塞者的溶栓时间窗可以适当延长。

二、溶栓治疗途径1畅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比:静脉溶栓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患者更易于接受等优点。

动脉溶栓局部药物浓度高,所需要剂量相对较小,再通率可能相对较高,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导致治疗时间人为延后,且需要特殊设备及技术人员,费用高,临床应用受限。

对于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的患者(提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一些小样本或非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动脉溶栓效果优于静脉溶栓,在发病6h内依然可以获得效益[17唱18]。

Lindsberg等[14]关于基底动脉闭塞溶栓治疗系统评价显示,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的病死率或致残率、预后良好率和SICH发生率相似,但动脉溶栓的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65%vs.45%)。

因此对发病6h内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即使超过3h),ESO2008指南推荐可以将动脉内溶栓作为一种选择手段[5]。

而ASA2007指南则强调选择动脉溶栓的患者应当是不适于静脉溶栓的患者,实施动脉溶栓的机构必须是有经验的卒中中心,能够立即进行脑血管造影并拥有训练有素的介入医师[4]。

2畅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Lewandowski等[19]多中心双盲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动、静脉联合应用rt唱PA溶栓治疗AIS的可行性。

IMS(InterventionalManagementofStroke)Ⅰ期研究是Lewandowski等研究的继续,共纳入80例患者,是一项多中心、无对照研究。

对所有3h内AIS患者予小剂量rt唱PA(0畅6mg/kg)静脉滴注,随后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造影见血栓者继续动脉溶栓。

结果,静脉溶栓组5%患者血管再通,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达56%,病死率、SICH、预后良好率两组无显著差异[20]。

IMSⅡ期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溶栓及微导管2畅1MHz超声治疗,也是一项多中心、无对照研究。

其结论证实了IMSⅠ期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动脉溶栓及微导管超声治疗者3个月临床预后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21]。

动、静脉联合溶栓仍处于研究阶段,更大规模的IMSⅢ期研究正在进行,其结果值得期待。

3畅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是利用血管内机械装置清除血栓,包括血栓抽吸术、血栓捕捞术或血栓网出术、Merci取栓术、机械血栓碎裂术、激光溶栓术等。

这些技术目前还多处于研究阶段,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技术能够快速再通闭塞血管,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溶栓药物剂量,降低SICH发生率,尤其是为超过溶栓时间窗或不适合溶栓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技术[22]。

近期一项联合分析显示,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接受血栓切除术并不增加SICH的风险,但预后良好率低于凝血功能正常者(9%vs.35%),原因可能与这部分患者溶栓前整体身体状态有关。

提示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可根据其全身状态来选择血栓切除术治疗[23]。

三、超声辅助静脉溶栓动物及体外研究发现超声可以增强静脉rt唱PA的溶栓效果,增加rt唱PA对血栓的渗透。

超声增强rt唱PA溶栓目前主要有3种方式,低频超声(low唱frequencyultrasound,LFUS)、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TCD)和经颅双功彩色超声(transcranialcolor唱codedduplex,TCCD)。

CLOTBUST(CombinedLysisofThrombusinBrainIschemiaUsingTranscranialUltrasoundandSystemicTPA)Ⅱ期临床研究是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2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h的患者,比较了单纯rt唱PA静脉溶栓组与TCD辅助静脉溶栓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显示溶栓2h后TCD辅助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3个月预后良好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SICH发生率两组相同[24]。

该研究虽然未能证实TCD辅助rt唱PA溶栓组有更好的预后,但初步显示了TCD辅助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并能促进血管再通。

Tsivgoulis等[25]一项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和3个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比较标准rt唱PA溶栓、TCD联合rt唱PA、TCCD联合rt唱PA、LFUS联合rt唱PA的SICH发生率和完全再通率,也发现rt唱PA+TCD具有再通率高而不增加SICH的特点。

这为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对于不能实施静脉溶栓的患者,单独给予TCD连续监测能提高血管早期再通率[26唱27]。

四、特殊人群的溶栓治疗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将日益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