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学案 修改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写法和读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绿色吗?绿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画出关键词句。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掌握生字的写法和读音。

四、朗读课文1.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代表朗读,全班同学评价。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作业:观察大自然中的绿色,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绿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绿色植物,观察其特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同学交流。

2.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互相鼓励。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绿色的观察日记。

2.课后作业:向家人宣传环保知识,共同为绿色生活贡献力量。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得到提升,环保意识得到培养。

《绿》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绿》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绿”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能够感受到绿的美丽和作者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绿”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绿树、绿草、绿叶等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绿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听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情感基调和节奏。

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圈点生字新词,并适当讲解。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绿的美丽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重点段落或语句进行深入探究。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给予引导和点评。

3. 小组汇报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或评价。

通过汇报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并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简要分析。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堂练习:教师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描绘春天的绿色,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如“嫩绿、浅绿、翠绿、绿意盎然”等。

2. 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的特点。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颜色,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绿》。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讲解生字词。

3.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其他颜色,并进行展示交流。

5. 课文解析:详细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

6. 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绿》2. 生字词:嫩绿、浅绿、翠绿、绿意盎然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大自然之美感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你最喜欢的季节。

2. 答案示例:秋天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用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实,温暖着我们的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生字词学习效果如何,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段。

这一段主要描述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

但在课文朗读、感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感悟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春天的图片等,营造学习氛围。

2.教学道具: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实物,如花朵、小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第二段中描绘的春天美景,以及作者表达的美好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下《绿》教案(可编辑

部编版四年级下《绿》教案(可编辑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绿》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绿》的基本内容。

2.学会使用关键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2.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绿》、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点播观看和绿色环保相关的图片和短视频,引起学生对绿色环保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绿色环保吗?你们在生活中有做过哪些绿色环保的事情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Step 2:学习新课(15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绿》,并观察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学生朗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教师逐个板书关键词汇,并讲解其意思。

Step 3:理解课文(20分钟)2.听力训练: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并让学生听录音,尝试跟读。

3.开展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Step 4:语言运用(20分钟)1.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文中的对话情节。

2.造句练习:教师给出一个词汇,学生们轮流使用这个词汇造句。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2.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成果。

Step 6:总结提升(5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再次强调课文的重点。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将如何保护环境呢?”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本中关于课文的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小短文,要求字数150字以上。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1)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1)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绿》。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春天的绿色景象,包括绿色的小草、树叶、田野等。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朗读等方法,体会作者描绘绿色景象的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绿色景象的美。

难点:体会作者描绘绿色景象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绿色景象,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记忆。

(2)课文内容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绿色景象。

(3)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展示。

(2)小组合作,讨论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绿色景象。

5. 例题讲解:(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仿写一个描绘绿色景象的句子。

6.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主要内容:春天的绿色景象作者描绘的技巧3. 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选择一个绿色景象,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绿色景象的美,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2、《绿》优秀学案

22、《绿》优秀学案

二十二、《绿》学案〔一〕编稿:徐云祥审稿:孔令东审批:乐翠编号:22 九〔〕班姓名:一、学习目标与学法点拨:〔一〕学习目标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二〕重点、难点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学会圈点勾画作批注的做。

读书笔记的方法。

二、温习旧知:1、散文的特点是。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有等。

三、超前感知:〔一〕、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根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风格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根底知识积累:1写出以下加点字的注音。

惊诧.〔〕镶.〔〕踞.〔〕薄.〔〕阴绺.〔〕倏.〔〕石穹.〔〕门襟.〔〕袖皱缬.〔〕什刹..〔〕挹.〔〕明眸.〔〕善睐.〔〕..〔〕海蕴蓄2解释以下词语:离合的神光:皱缬:蕴蓄:明眸善睐: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1、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你以为要把握全文的重点,关键句是哪一句?2、这一句的关键词是哪个?3、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惊诧〞二字来写的。

〈1〉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两段都用了几乎相同的一句话,不同在哪里?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作用是什么?这两段话可以对调吗?〈2〉围绕“惊诧〞两字,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重点表现的是什么?〔3〕既然文章重点是表现梅雨潭的绿,那课文第二段描写梅雨瀑是不是中心不突出?作用何在?三、体味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文章写景选择了三个观察点,分别是哪三个?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了观察到的哪些景?四、达标练习:免费辅助读物。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教案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绿》的诗意,感受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绿色的自然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歌——《绿》。

(二)初步阅读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三)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表达方式。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的诗歌,对比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绿》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秀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绿色的魅力。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同时,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描绘细节和生僻词汇,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僻的字词,需要学生掌握。

2.课文的理解:课文的描绘较为细腻,需要学生深入理解。

3.朗读与表达: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和生字词。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然后引入课文《绿》,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如绿的特点、春天的景色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问题可包括:课文主要描绘了什么?绿色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024年10《绿》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024年10《绿》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024年10《绿》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

课文通过对大自然中绿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 领悟课文描绘的春天美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绿》。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记忆生字词。

4. 精讲课文:逐句解析课文,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象,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碧绿、嫩绿、翠绿、绿地、绿草、绿树、绿色、绿化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本课生字词,并造句;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提高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加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2. 课文朗读的技巧3.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 课堂互动与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的掌握1. 生字词是本节课的基础,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2. 通过生字词卡片、PPT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字词。

2024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2024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2024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绿》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作者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描绘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会。

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中绿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绿色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思考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述自己喜欢的绿色事物。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绿色事物,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绿叶、草地、生机、盎然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情感表达: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绿色”为题,写一篇描绘绿色事物的短文。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绿色,是大片的草地,是小草们齐心协力编织的绿毯,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象征……2. 拓展作业:收集其他描绘绿色的诗句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吸收和运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描绘绿色事物。

同时,可通过拓展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描绘绿色的诗句或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尝试引导学生创作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或短文,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一文。

文章通过对大自然中绿色的描绘,展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和美好寓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色的情感表达;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绿色的情感表达,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片绿色的树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绿色的特点。

2. 阅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课文中对绿色的描绘。

(2)教师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感受绿色。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词语进行讲解,指导书写。

5.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2)学生模仿例题,进行课堂练习。

6.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绿2. 生字词:嫩绿、碧绿、翠绿、生机勃勃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绿色的作文。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提高课堂效率。

2. 学生反思: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绿》,主要围绕教材第2课《绿》展开教学。

课文详细描述了春天的绿色景象,包括大自然的绿色植物、动物以及春天的美好气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绿色景象。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春天的绿色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绿色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春天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绿意,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课文学习(20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c.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要求。

b. 教师示范解答,讲解解题思路。

c.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给予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检查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绿》2. 内容:a. 春天的绿色景象b. 描绘春天的绿色c.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你最喜欢的春天绿色景象。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探出头来,树木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绿色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是否掌握了描绘春天绿色景象的方法。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绿色景象,用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领略作者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领略大自然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过程: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过程:教师讲解修辞手法,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过程: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绿叶、碧绿、嫩绿、翠绿、草绿、湖绿、山绿、林绿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大自然之美的文字。

答案:略2. 课后拓展: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诗句或文章,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美景,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绿》,主要章节为《绿色的世界》和《绿色的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描绘绿色的世界,了解绿色的作用;学习生字词,体会词语的含义;朗读课文,感受绿色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绿色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绿色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绿色的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绿色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画面的内容,引出课题《绿》。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词语的含义。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绿色的作用。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绿色的美好。

4. 实践活动(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绿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绿色的世界”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绿化、环保、清新、氧气等。

3. 课文主要内容:绿色的世界、绿色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简答题:请你说说绿色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作文:以“绿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略。

(2)绿色可以美化环境,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

〖2021年整理〗《绿》学案

〖2021年整理〗《绿》学案

《绿》学案学习目标: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

2、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3、情感教育:感受绿色之美。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朱自清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成长于江苏扬州,自称是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梅雨潭梅雨潭是óu)善(ài)二选择恰当的答案:⑴使用“√”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短语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阴沉。

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A冷若冰霜,艳如桃李;B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⑵下面这段话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腿。

②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③我呵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④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

⑤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⑥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A ①③⑤④②⑥B ⑥⑤①②④③C ③⑤④①②⑥D ③①②⑥⑤④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作品优美形象语言的品味,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2、学习融情于景,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知识储备:
1、梅雨潭风景区简介。

风光旖旎的仙岩,是浙江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仙岩方圆数十里,青山绵绵,冈峦起伏,其状既如绿海,又若万马奔腾。

梅雨潭是仙岩的一颗明珠。

潭周为悬崖峭壁,飞瀑从30米高处喷泻潭中,如同珍珠撒入玉盘,晶莹剔透,粒粒有声。

潭水清澈碧绿,令人陶醉。

潭前有喷玉玑,可坐而观瀑。

西侧还有梅雨亭。

亭联云:“飞瀑半空晴亦雨,梅潭终古夏如秋”。

仙岩拔地而起,奇崛神秀,岩旁梅雨瀑水光摇曳,阵阵凉风送来了飞花溅玉般的“梅雨”;瀑布下是一泓碧波荡漾、神光离合的梅雨潭。

仙岩景区以瀑潭景观享誉神州,梅雨潭几乎植根于所有游人心中。

2、作者、时代背景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

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

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

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绿》,写于1924年。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一、速读课文,感知文意。

1.把握下列词语,准备默写。

惊诧(chà) 呈现盘踞(jù) 翼翅天宇绺(liǔ) 倏(shū) 鞠躬
皱缬(xié) 处(chǔ)女蕴yùn蓄鲜润轻盈临风飘举挹yì
明眸(móu)善眯(lài) 掬(jǖ) 尘滓zǐ薄(bó)阴棱(léng)角
什刹(shíchà)
2.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踞:倏:离合的神光:
皱缬:
挹:明眸善眯:
掬:惊诧:惊讶,诧异。

蕴蓄:积累或包含在里面未表露出来。

尘滓:杂质。

2、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观察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
第一个:()写
第二个:()写
第三个:()写
(2)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作为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有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你觉得是哪一句?)
(3)作者是怎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4)作者是怎样描写梅雨潭的绿的?
①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总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连用哪些比喻?都在比喻什么?是从什么角度去描绘绿的?写出了梅雨潭的绿什么特点?(按要求,仿例句,试分析)
要求:比喻句
描写对象
描写角度
突出特点
例析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厚积”
潭面
形状、深度
大而浓绿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中为何没有了梅雨瀑?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你认为“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美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地方的绿?
3、作者将“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涂了‘明油’”,“鸡蛋清”,“温润的碧玉”,为什么要连用几个比喻,用一个不够吗?
4、这么美妙的“绿”,作者想赠于“舞女”和“盲妹”,如果你会赠给谁呢?你能展开一下联想吗?
A填空: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B.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

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

5、“女儿绿”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把梅雨潭的绿叫“女儿绿”?
6、“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这里,把原来的第三人称“她”改为第二人称“你”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三、附语言特点赏析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饱含感情的特点。

1.准确、精练。

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

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

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

"吸引"则显得一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

"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明确:准确、精练。

2.形象、生动。

①比喻
梅雨亭-- 展翅的苍鹰
梅雨瀑-- 被扯散的布
水花- - 白梅、杨花
碧绿的潭水-- 极大极大的荷叶(形色)
少妇的裙(涟漪)
初恋少女的心(荡漾)
涂了"明油" (波光)
软嫩的鸡蛋清(软嫩)
温润的碧玉(清澈)
蔚蓝的天空(鲜润)
小姑娘(可爱)
②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③比较映衬
梅雨潭的绿--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波(太暗)
④联想
裁带赠给舞女、挹眼赠给盲妹
3.饱含惊喜之情(逐渐转浓,情不能已)。

提问1:请问你从文中读出了朱自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呢?
明确:文中充溢的是朱自清看到梅雨潭的绿后的惊喜之情。

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提问2: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

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四、小结:
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绿"的由衷喜爱,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热情的讴歌绿色呢?
明确: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

本文作于北伐战争的酝酿时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明确:
(1)作者写景有三个立足点。

第一个立足点是山边,写梅雨潭的远景。

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写梅雨潭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

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作者是这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便按游踪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实际上仍抓住"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充满生机之绿,这也是梅雨潭可爱之由。

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更可"惊诧"。

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绿"的强烈印象。

文章充分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