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九篇综述[著]李学勤

合集下载

论清华简_说命_中的卜辞_李学勤

论清华简_说命_中的卜辞_李学勤

其整理报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的第三辑即将 出版 , 内容有竹简六种八篇 , 我已有 《新整
理清华简六种概述 》一文 , 作了简要的介绍 〔 '〕。 在这里我只想就六种里的 《说命 》 ,谈 一个大 家可 能有 兴趣 的 问题 。
《说命 》属于 《尚书 》 , 清华简的 《说命 》 , 和 《书序 》所描写 的一样 , 共有三篇 , 原简都题作 《傅说之命 》 , 我们整理时分别题之为 《说命上 》 、《说命 中 》 、《说命下 》 。篇文与传世的孔传本 《说命 》根本不同 ,乃 是古文 《尚书 》真本 。 这些我在那篇 《概述 》中已说明了 。 《说命上 》简文是纪事的 ,篇 内讲到商王武 丁命傅说领军征伐遴 失 仲的经过 。据载失
由以上论证可以看出 , 被列为 《商书 》的 《说命 》真正是包含着商代 以下很难拟作的 内 涵 。 它和传世的 《盘庚 》等篇的价值 , 应该可以相提并论 。
【 注释 】
〔 〕【」 李学勤 《 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 》 , 《 文物 》
改由《 祝辞 》代替 。
年 期 。 该文述及的 殷高宗问于三寿 》一种将
年 期 , 《河北邢台南小汪周代遗址发掘简报 》图二八有该骨更好幕本 , 可知
其 “ 日 已 ” 一辞是 与右方 一辞分开 的 , 我过去连读是 不对的 , 附志于此 。
杀之 ” , 即失仲将杀死儿子 反的命辞是 “我其 已 ,勿 杀 ” , 即失仲不去杀死儿子 。 这样正反相对 贞问的 卜 辞格式 , 是了解殷墟 甲骨的人都非常熟悉的 。 如东北师范大学的马如森先生说 在 殷墟 卜 辞 中 , 尤其 是 一期 卜辞 , 常 常 会看 到 , 在 一 块 骨 版 上 刻有 两 条 卜辞 , 以 正 反 贞 问 , 左右成 对 , 故又称 “左右对贞 ”的方式 , 来 卜 问一 件事情 。 〔 '〕 实在这组 卜 辞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 。 页 此处 所说 “一期 卜 辞 ” , 用现在更通行的说法 , 便是 “宾组 卜 辞 ” , 主要是武丁时期的 。 正反命辞对贞的规律 , 确

名山事业功在千秋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

名山事业功在千秋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

名山事业功在千秋——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黄德宽清华简自2008年7月入藏并于当年10月召开鉴定会以来,《保训》等篇的陆续发布,震惊了学术界。

学术界一直热切关注并期盼早日看到这批具有重大价值的新材料。

近期,第一批整理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已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正式出版,实在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首先,需要对李学勤先生领导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各位专家学者在短短一二年时间内即完成第一批整理研究成果,表示崇高敬意。

严谨而科学的整理保护是深入开展清华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难度非常大。

作为长期埋藏在地下的战国遗物,任何不当处置都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清华大学校领导颇具卓识,高度重视这批竹简的收藏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创造了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是清华大学对中国学术文化发展所做的又一重要贡献。

仅就首辑发表的这批竹简看,这批资料涉及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史的许多重大问题,其价值和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尹至》等八篇,与传世文献《尚书》、《逸周书》关系密切,大多是佚失已久的篇目,为研究商周历史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

其中,《保训》篇中文王训诰武王,说到舜“求中”、“得中”,上甲微“假中”、“归中”的故事,篇中蕴含的思想关涉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道”观念;提到舜“乃测阴阳之物,咸顺不扰”,则关系到阴阳谐和的思想。

“中”与“阴阳”这些观念是长期影响中国主流思想文化的核心元素。

尽管对简文中这些词的具体理解还有不同意见,对这批竹简的思想内容是否体现的就是西周早期的思想也会有不同看法,但是不管怎样,这篇文献的重见天日,对进一步探讨“中道”与“阴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价值却是无庸置疑的。

另《楚居》一篇,李学勤先生指出:“对于研究楚国历史地理,以及楚文化考古工作,无疑有重大价值。

”对古代文献学研究,清华简也是一批绝好的材料。

李学勤:简帛佚籍的发现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

李学勤:简帛佚籍的发现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

李学勤:简帛佚籍的发现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中国有着总结学术发展的悠久和优良传统,向上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业已经历了从原始时期到夏、商、西周三代之变。

对于错综复杂的远古文化,孔子从学术史的角度将其归结为“六经”。

《庄子·天运篇》云:“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

’”孔子对于“六经”虽然做的主要是学术综合的工作,即“述而不作”,但这一开创性的学术总结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中说:“中国学术具最大权威者凡二:一曰孔子;一曰'六经’。

孔子者,中国学术史上人格最高之标准,而'六经’则中国学术史上著述最高之标准也。

”[1](P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繁荣发展。

但由于后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经籍百家遭到严禁,致使学术为之一变。

汉惠帝时,下令废除《挟书律》,百家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学术为此又起一变。

在中国学术史研究方面,汉初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西汉末期有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别录》,东汉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学术史研究从此绵延不绝,各个朝代官修或私修史书,一般都有总结前代学术的专门章节,或曰《艺文志》,或曰《经籍志》,目的都是为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一但是,由于秦代毁灭性的焚书,致使中国大量的古代书籍严重失传,以至后代出现了一些所谓续作的“伪书”,而且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传世的书面文献在流传过程中,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和变化。

对此,历代学者不断对某些“伪书”进行甄别和审查,其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然而,从清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风靡一时的“疑古思潮”。

崔述运用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方法,以经书中的某些记载驳斥诸子百家中所载之古史,写作了《考信录》,认为后世所传的古史大半是战国诸子所假造的,主张中国的信史应始于唐、虞时代。

李学勤: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

李学勤: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

李学勤: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二〇〇八年七月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性质主要是经、史一类书籍。

其中有一种保存良好的史书,暂题为《系年》,一共有一百三十八支简,分成二十三章,记述了从周武王伐纣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史事,将作为竹简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第二辑发表。

作者在整理过程中发现,《系年》有许多可以补充或者修正传世史籍的地方,有时确应称为填补历史的空白,关于秦人始源的记载,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都知道,西周覆亡,周室东迁以后,秦人雄起西方,先是称霸西戎,随之逐步东进,终于兼并列国,建立秦朝,成就统一大业。

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短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

特别是秦人的文化,有其独具的特点,伴随着秦人的扩张发展,广被于全国各地。

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不能不追溯到秦人,而秦人是从哪里来的,其文化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历来有种种看法,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长期以来的主流意见,是秦人出自西方。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及《赵世家》中,曾经详述秦的先世,讲到商朝晚期有戎胥轩,娶郦山之女,生中谲,“在西戎,保西垂”,看来秦人当时已在西方,并且与戎人有密切关系。

蒙文通先生的《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便据此认为“秦为戎族”。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比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主张“秦之先世本在东方,为殷诸侯,及中谲始西迁”。

这是由于《秦本纪》提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黄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这些国族,凡可考定的都在东方。

近年这种东方说的代表作,是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一书。

出版于1981年的这本书,以为中谲只是“曾率一部分秦人替殷商奴隶主保卫西方的边垂”,不能说明秦人即是戎族。

中谲的儿子是飞(或作蜚)廉,飞廉的儿子是恶来,父子三代都是商朝末年的著名人物。

《秦本纪》说:“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清华简《系年》周年研究综述

清华简《系年》周年研究综述
要 时期— — 西周 、 春 秋和 战 国时期 。几 乎在 楚 国历史
李学勤先 生在《 由清华简 < 系年 > 论< 纪年 > 的体
例》 中认为 , 《 系年 》 的作 者是 楚 国人 , 就其 记述 覆 盖周 王朝 和主要 诸侯 国来看 , 它 不像《 系年》 那 样 以魏 国史 为 中心 , 因此它 不是 区域 史 , 而 是 一部 有 周 一 代 的通
到战国前期 的历史 , 其 中有许多史 事不见 于传 世文
献, 对《 左传》 《 国语 》 《 史记 》 等 典 籍 有 重 大 的 订 正 作
用 。特别是关于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历史 的各章 , 填 补 了古史的空 白, 十分珍贵 。
《 系年 》 是 我 国历 史 上 第 二 次发 现 秦 以前 的竹 简
1 05
安徽广 播 电视大 学学 报 2 0 1 3年 第 1期
为, 中国上古时期主要有两种纪年体史 书, 一种是单
国的编年 纪 , 一种是 诸 国或 数 国综 合性 的纪 年 , 他 根 据李 学勤 的介 绍 , 以为 清华简 《 系年》 似 乎也 属于 后一 种类 型[ 5 ] 。沈 建华也 在认 为 清 华 简《 系年 》 属 于 战 国 民间流传 纪 年类 系的本 子[ 6 ] 。 廖 名春 先生则 在 清华简( 系年> 管窥 》 中提 出 了 自己的不 同意见 。他认 为此 书并 非编 年体 史书 , 而是
安徽 广 播 电视 大 学学 报 2 0 1 3年第 1 期
清华简《 系年》 周年研究综述
刘建明
( 安徽大学 历史系, 合肥

2 3 0 0 3 9 )
要: 时至今 日, 由李学勤主编 的《 清华大学藏 战国竹简 ( 贰) 》 ( 即《 系年 》 ) 出版正好 一周年 , 学术 界对《 系年 》 的研究取得 了很 多成 果 , 也存在 一些 问题 。目前 学术界 对《 系 年》 研 究与 争议 , 主要集 中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 系年 》 的性质与篇题 ; 《 系年 》 的编联和 内容 的划分 ; 《 系年》 文字 的隶定 与释读 ; 对《 系年 》 文意的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成长及治学之路——童年、青少年读书经历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成长及治学之路——童年、青少年读书经历

李学勤 :我从 小就喜爱读 书 。因为没 什么可玩 的 , 我 没有 兄弟 姐妹 ,挺 孤单 的一 个小孩 。我家住 北 京靠 东 城墙 的一 个 四合 院,一 院一户 人家 ,也不像 大杂 院 会 有邻 居 的小孩 。家里 有我 的父 亲 、母亲 ,有 的 时候 加个 保姆 ,都 是大人 ,小孩就 是我 。我从 小 习惯独 处 , 作 为一 个孩 子 ,和别 人合 不来 。我 四、 五岁就 开始 看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生 ,当时协和有一个营养方面的
部 门,他 就是在 那 儿工 作 。他看 到很 多优 秀 的医 生 ,
包 括 中 国人 和外 国人 ,其 中有一 位著 名 的大夫 叫关颂
于玉蓉:这一点您子承父业 了,当年清华没毕业 就去中科院工作 了。
李 学 勤 :是 ,我 比他 念 书 的时间还 短 。他那 时候
当后来 的 5 0元 ) ,我 当时家境 不太好 ,5 0万元 是一笔 很 大 的数 目了,但是 我父 亲看 我喜 欢 ,还是坚 持 让我
去买 。我很 感谢我 的父亲 。
李 学勤 : 当时 国文 课本 已经 读到 初 中一年 级 ,初 二 、初 三 的课本 我也 买 了。我还 记得 我在 哪儿 买 的, 就在西 单 南头 ,东面 一条 胡 同,好像 是 叫堂子 胡 同。 那儿有个 书局 ,就是卖 课本 的,一直到 建国 以后还有 ,
韬 ,是世 界上第 7个 能做 开颅手 术 的医 生 ,那个 时候 没 有抗 菌素 ,也没 有核磁 共 振 ,做这 个手 术还 能令 病 人 存活 下来 很 了不起 ,给 国人增 光 。所 以我父 亲很 希 望我 像他 一样做 一名优秀 的外科 医生 。 但我 不喜 欢 , 因为我 从 小就觉 得 自己的手 不是 很

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

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

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历史论文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晁福林关于两周之际的史事,史载缺略,正如清儒崔述所言,“西周之亡,载籍缺略,其流传失实,以致沿讹踵谬者,盖亦有之”。

司马迁写《史记》时曾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惜哉!惜哉!”《史记》所涉两周之际史事仅限幽王嬖爱褒姒、烽火戏诸侯、立平王“以奉周祀”数者,缺略太多,语焉不详。

李学勤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出版后,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清华简此册集中记载从西周初年直到战国末年的纪年资料,李学勤等专家筚路蓝缕,对于这批资料进行释读和整理工作,大大便利了后来学者的研究。

根据简文内容,整理者将这批材料拟题为《系年》。

其第二章内容提供了与古本《竹书纪年》相类似的关于两周之际史事的珍贵资料。

今就相关材料依次探讨,冀求对于两周之际史事研究有所裨益。

一、“周二王并立”古本《竹书纪年》保存两周之际“二王并立”史事,内容如下: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

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

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周二王并立。

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侯)所杀。

以本非嫡,故称携王。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和《史记》所载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揭示了“周二王并立”的史事,而对于这一点,《史记》所载则付诸阙如。

司马迁有无可能见到“二王并立”的史载呢?分析相关情况可以断定,这种可能性不大。

在《史记·周本纪》中,司马迁有“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之语。

关于“太史伯阳”,当即《国语·周语》提到的“伯阳父”,韦昭注谓其为”周大夫”,盖以大夫之身份而为王朝史官者。

伯阳父所读的“史记”,张守节《史记正义》谓“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

关于这部“史记”,专家指出它就是“西周时代的史官们所记载下来的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司马迁是有可能见过的。

李克强:“清华简”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李克强:“清华简”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龙源期刊网
李克强:“清华简”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作者: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5期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就教育改革
发展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考察。

上午,李克强来到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简”是一批记录大量经、史类书籍的战国竹简。

李克强仔细察看竹简清理、保护情况,与专家深入交流,询问竹简的研究进展和与目前经典古籍的差别比较。

他说,你们的工作很了不起,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克强希望他们加大研究力量,开展多方合作,争取有更多重大发现,弥补史学研究上的一些空白缺憾。

李克强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亲切对话,纵论经史文字,相谈甚契。

李学勤向李克强赠送集简上文字的一幅卷轴,上书“民心惟本,厥作惟叶”八个字。

李克强欣然说:“谢谢,我会好好保存。

”。

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黄老之学

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黄老之学

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黄老之学作者:刘成群来源:《人文杂志》2016年第02期内容提要从“天→地→邦→人”的论述序列、“天道论”“因循论”及“利民”“尊君”理念等角度进行考察,可发现清华简《汤处于汤丘》与《汤在啻门》都包含有一定的黄老因素。

尤其是《汤在啻门》一篇已出现四时、五行、刑德、气等明显的黄老观念,此篇在对昼夜四时的强调中也透露出了一定的阴阳思想。

但《汤在啻门》中的“天道”与“五味之气”并没有贯通为道生气的模式,阴阳与德刑没有配位,阴阳与五行也并未合流。

因此可以判断,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两篇文献,大致处于早期黄老文献向后来较成熟的黄老文献过渡的节点上。

关键词天道因循利民尊君五味之气阴阳德刑五行〔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6)02-0011-082015年4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公布了新一批整理成果。

这批成果共收录《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等竹简六篇。

其中除《命训》见于今本《逸周本》以外,其他五篇均为传世文献和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之逸篇。

在上述六篇当中,《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三篇文辞较浅,属于战国时代流传的商代传说。

尤其是《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两篇与战国时代正在兴起的黄老之学有着紧密的关系。

现就《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两篇文献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来分析战国时代黄老之学的兴起与演变,并以此求教于治先秦思想的诸君子。

一、出土文献对黄老之学的激活黄老之学在汉初思想格局中一度处于主导地位乃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黄老之学起源以及具体的演变过程,各种典籍的记载都相对模糊。

对于战国时代兴盛一时的黄老之学,由于焚书坑儒后传统文献的缺失,我们对其所知更是有限。

《史记》一书中存有一些不成系统的记载,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曰:“慎到,赵人。

田骈、接子,齐人。

环渊,楚人。

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

论清华简_保训_的几个问题

论清华简_保训_的几个问题

76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1]。

当时发现竹简经过较长时间流散,有菌害霉变的危险,学校立即建立专门的工作室,进行必要的保护清理。

到10月初,初步的保护工作告一段落。

10月中旬,应清华大学邀请,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对这批竹简做了观察鉴定。

通过清理点数,清华这批简,包括整支与残片,共有2388枚,估计原有整简在1700支以上。

简的形制多种多样,长度最大的有46厘米,即战国时的两尺,最小的有不及10厘米的。

较长的简多为三道编,简上用以固定编绳的切口及一些编绳遗迹清楚可见。

绝大多数简都有墨书文字,一般都较精整,保存良好,模糊难辨的很少。

少数简上还绘有图形,有的更有朱丝栏,颜色相当鲜明。

清华简的文字属于战国时期的“古文”,富有楚文字的特征,与郭店简等相类,因而其年代可推断为战国中晚期之际,即公元前300年上下。

2008年12月,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接受委托,对清华简无字残片做了AM S 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结果是公元前305±30年,与上述古文字学的推定吻合。

简的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待详细审读,但可以确定的是其性质主要是书籍,没有发现遣策、历谱等,而且多数是经、史一类的书。

如笔者不久前曾介绍的[2],简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尚书》,有些篇见今传本而有异文,有些篇则是前所未见的佚书,还有些是见于《逸周书》的。

另一极重要的内容是一种类似《竹书纪年》的编年体史书,所载史事始于周初,下及战国前期。

这当然只是清华简内容的一部分。

清华简的整理考释工作刚刚开始,根据以往类似工作的经验,整个过程一定是相当漫长的。

我们希望在整理期间,尽可能向大家提供讯息,以回应给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

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

A General Survey of Six Newly Restored Qinghua
Bamboo Slips
作者: 李学勤[1]
作者机构: [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66-7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藏品;学术界
摘要:截至2011年为止,清华大学2008年入藏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已整理注释两批,分别于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二辑中发表,幸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正在进行整理的竹简第三批,共计有六种八篇。

六种竹简,有两种是西周时期的佚诗:作于周初的,是类似《周颂》的《周公之琴舞》;作于西周晚期的,是类似《大雅》的《芮良夫毖》(暂名)。

有一种是真正的古文《尚书》——《说命》三篇。

有一种记汤与伊尹之事的佚书《赤鹄之集汤之屋》,还有一种托名武丁与彭祖的佚书《殷高宗问于三寿》。

最后一种记载古代贤臣,拟题为《良臣》。

以下逐次作简要说明。

李学勤先生与清华简

李学勤先生与清华简

李学勤先生与清华简
刘国忠
【期刊名称】《邯郸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4)1
【摘要】李学勤先生是当代的学术大师,也是清华简整理、保护、研究工作的核心人物。

清华简的入藏,本身就是李先生慧眼识宝的结果;李先生还组建了一支高效的
团队,科学规划清华简的保护与整理事宜,并身先士卒,取得了大量前沿性研究成果。

在李学勤先生的带领下,出土文献中心的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土文献的学
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此,对于李学勤先生的相关贡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总页数】11页(P52-61)
【作者】刘国忠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1;K825.5
【相关文献】
1.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是儒家著作吗——兼与李均明等先生商榷
2.清华简《筮法》的高级性:元符卦和示数卦——与李学勤等先生商榷
3.清华简《筮法》诸
例卦皆数字卦么?发现反例--与李学勤、廖名春等先生商榷4.书山有路,为学贵勤——李学勤先生的读书之道5.清华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学勤先生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名人】李学勤简介

【中国名人】李学勤简介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中国名人李学勤简介李学勤(1933~ ) 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北京市人。

1933年3月28日生。

1952年肄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1952~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

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5~1988年任该所副所长。

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并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

1985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

李学勤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牍帛书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50年代,他缀合、整理殷墟发掘所获甲骨,用排谱法研究甲骨文反映的史事和历史地理,并首次鉴定出西周的甲骨文;他首创殷墟甲骨的非王卜辞说,继而又就历组卜辞等问题提出两系九组的新分期法。

在青铜器及其铭文的分期、分区、分国别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在系统研究甲骨、金文的基础上,他对商周时期的礼制、职官、家族、法律等方面作了探索。

50年代后期,他综合研究战国时期金文、陶文、古玺、货币文字及简帛,从而促使古文字学领域中新的分支——战国文字研究形成。

他从1975年起先后参加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竹简等出土文物的整理注释,并利用这些新材料,对战国以至汉初的学术史、文化史进行探索,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李学勤曾多次前往欧、美、澳、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研究当地公私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与外国学者合作进行搜集和研究,出版了《英国所藏甲骨集》,同时准备出版有关欧洲所藏青铜器的专著。

已出版的专著有《殷代地理简论》(1959)、《中国青铜器的奥秘》(1980)、《东周与秦代文明》(1984)、《古文字学初阶》(1985)、《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主编,1985~1986)等,论文迄今已发表近二百篇,主要有《论殷代亲族制度》(1957)、《战国题铭概述》(1959)、《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1977)、《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1981)、《重新估价中国的古代文明》(1982)、《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1983)、《对古书的反思》(1986)等。

泰山学术论坛:清华简与儒家经典

泰山学术论坛:清华简与儒家经典

泰山学术论坛:清华简与儒家经典
吕庙军
【期刊名称】《国际学术动态》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2014年12月4~7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协办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大学举行。

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总页数】4页(P6-9)
【作者】吕庙军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文史学院邯郸056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关于清华简《筮法》的五点认识和五个问题——在清华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J], 李学勤
2.《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召开 [J], 醉古
3.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揆中”与荀子“礼义之中”——对儒家“中道”传统的再省思 [J], 向净卿
4.从清华简《心是谓中》看战国儒家心性观的演变——兼论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交融 [J], 朱君杰
5.从清华简《邦家之政》看早期儒家思想的分化与流变——兼论思孟学派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力 [J], 朱君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尚书_金縢_新研

尚书_金縢_新研

尚书_⾦縢_新研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读史札记·《尚书·⾦縢》新研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彭裕商清华⼤学藏战国简书《⾦縢》篇见于传世本《尚书》,该篇原有篇题“周武王有疾周公所⾃以代王之志”,但内容与传世本《尚书·⾦縢》略同。

①为⾏⽂⽅便,本⽂从整理者所定,仍称该篇为《⾦縢》。

清华简本《⾦縢》在内容和⽂句上都与传世本《⾦縢》有些出⼊,其中最重要的是简本与传世本在纪年和⽂本性质⽅⾯的差异,涉及这两个⽅⾯的研究和讨论,学术界⽬前主要有以下⼀些成果。

李学勤认为简本《⾦縢》没有传世本中涉及占⼘的⽂句,⽽《史记·鲁世家》所引该篇则有这些内容。

由此看来,清华简与传世本《⾦縢》应分属于不同的流传系统。

李学勤还认为传世本《⾦縢》记周公居东⼆年与《诗·东⼭》所云周公东征三年不合,“现在清华简的这⼀句不是‘⼆年’⽽是‘三年’,就恰与东征⼀致了”。

②刘国忠《清华简〈⾦縢〉与周公居东的真相》⼀⽂,主要对清华简本《⾦縢》的纪年进⾏研究,⽂中回顾了⾃宋代以来学者对传世本《⾦縢》篇的疑问,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周公居东、周公东征等问题的讨论,最后认为清华简《⾦縢》所记周公居东的时间为三年,正好与周公东征三年相合,因⽽篇中的“周公居东”应理解为周公东征,⽽清华简《⾦縢》的记载优于传世本,“在很⼤程度上替我们揭开了周公居东的历史真相”。

③此外,刘国忠还另⾏撰⽂,对简本篇题中的“周武王”称谓进⾏了研究,认为出现这样的称谓应是其抄写者为楚⼈所致,其⽬的是为了与“楚武王”相区别。

④冯时《清华〈⾦縢〉书⽂本性质考述》⼀⽂,主要对清华简《⾦縢》的⽂本进⾏研究,⽂中将简本《⾦縢》与传世本相对照,举出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共五点:1.简本增写谥号;2.于祝⽂,简本直书武王名;3.简本缺少周公“乃⼘三龟,⼀习吉”的占⼘内容;4.简本有明显的说经内容;5.简本⾃有篇题,与今本有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清华简九篇综述
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是
在2008年7月由境外抢救入藏的。

从那时开始
进行的竹简保护整理工作,到现在已经经历了
四个阶段。

自竹简入藏到2008年10月举行/清华大
学所藏竹简鉴定会0,是第一阶段,中心工作是
简的清理保护和鉴定。

同年11月清华工作人员
赴各地有关单位学习保护经验,同时着手拍
照,到2009年1月拍照初告段落,是第二阶段,
中心工作是简的进一步保护和拍照。

2009年3
月到6月,我们利用简的数码照片,对全部有字
简作了试读,以更多了解这批简的性质和内
容,是第三阶段[1]。

在浏览了全部简的基础上,2009年暑期以
后,我们开展了简的缀合、编排和分篇工作。


上述三个阶段一样,这个新阶段的工作相当困
难繁重。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现在可以初步估
计清华简包含书籍63篇。

这个数目不是最后
的,今后通过深入释读研究,肯定会有调整。

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是对已缀合、编排
好的简,逐篇进行隶定和读释。

业已选出的第
一批,有书9篇,暂名为5尹至6、5尹诰6、5程寤6、5保训6、5耆夜6、5金6、5皇门6、5祭公6和5楚居6(表一;封二)。

以下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对这9篇简作一简要介绍。

一5尹至65尹至6共简4支,简长45厘米,原无篇题,简背有次序编号。

简文内容是伊尹见汤时的对话,体裁属于今传本5尚书6中的5商书6。

篇内伊尹称/尹0,也或称/0。

按清代梁玉绳5古今人表考6云,伊尹系/伊氏,尹字,名挚0[2],名/挚0见5孙子
#
522010年#第5

53
u 清华简九篇综述
542010年#第5

55
u 清华简九篇综述
562010年#第5

[29]参看李学勤5古文献论丛6,第75~79页,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又5中国古代文明
研究6,第51~5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0]贾连敏5新蔡竹简中的楚先祖名6,5华学6第7
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责任编辑:李缙云)
Summar y of Nine Text s on the Bamboo Sli p s Collected b y Q in g hua Universit y
Li Xueqin
In the year2008,Qinghua University obtained a collection of bam boo slips of the W arring States peri2 od,and set about preserving and classifying the slips.Since the end of summer2009,they have been sort2 in g out the sli p s,and tr y in g to distin g uish the diff erent texts the y belon g ed to.Now,p reliminar y statistics show there are at least63different texts on those slips.Textual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some of the restored sli p 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irst batch of results,f rom9diff erent texts.
#新书介绍#
带你走进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编著
本书介绍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精美藏品七十余件,包括青铜器、石刻、书画、陶瓷、刺绣、服饰、甲胄、唐卡、皮影等。

全书为彩色印刷,图文并茂。

语言生动
活泼,雅俗共赏。

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传达了准确的历史信息,又真
实地还原了文物的面貌,让读者对四川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巴蜀文化形成直观
的了解。

本书以普及文物历史知识为主,引导读者在欣赏文物的同时达到丰富修
养、陶冶情操的目的。

文物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24开平装定价25元
u清华简九篇综述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