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知识与技能等。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们设计了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4. 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5. 活动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滴管、玻璃棒、试管夹、胶头滴管等。
(2)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等。
(3)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表、讨论提纲。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二:探究硫酸铜溶液与硫酸锌溶液的反应实验三:探究氯化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的反应(2)实验操作: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记录表。
3. 数据分析(1)各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教师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 讨论交流(1)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探究过程和结论。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实验现象,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5. 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实验探究活动,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三篇
高中化学》是中国高中现阶段化学课所使用的课本。
是在教育部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编写的。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一、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历,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手。
首先,我们认真参加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虽然在炎热的夏季,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我们都自始至终认真学习。
接下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分头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例第一章《化学的魅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一般方法。
这样,我们在实施第一章教学时,就把情感目标放到比较突出的地位。
第三步我们再集体讨论教案。
经分工,由一名教师主讲,再集体补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还是很陈旧的(难该习惯),但经过集体讨论后的教案一定有发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觉到集体智慧的能量是很大的。
二、“填补”新教材的“空白”,学生智能得以发展新教材的版面上有很多“空档”,有的空档是实验的现象、结论,还有一些是问题的解释,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开始觉得很不习惯。
我们反复讨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填补”这些“空档”,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么编写者的意图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我们认真学习二期课程标准,体会到这是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决不能简单地由老师包办代替。
于是教材上安排的问题讨论,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
即使是家庭小实验也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交流.但实验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致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毕竟考试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hps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hps教学模式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思想,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提出了HPS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学术素养。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HPS教学模式概述1. HPS教学模式定义:HPS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设计,旨在结合化学实验,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能力,其中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化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2.HPS教学特点:HPS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使学生以实验证据为依据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有深刻的体会。
二、为什么应该采用HPS教学模式1.经验的传承:HP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传递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科知识,获得正确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实用的视角:采用HPS教学模式更加侧重实践,依靠实验室实验等有形的实践来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
三、推行HPS教学模式的要求1.完善实验设备:合理安排实验设备及费用,有效的提高实验的完成度。
2.利用互动学习:通过课堂实施互动学习,以及利用多媒体软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强调实验方法:聚焦实验方法,强调实验使用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精神,加深理解程度。
四、怎样评价HPS教学模式1.实施前后调查评价:可以采取实施前和实施后将学生技能成果、学习态度等行为表进行对比,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2.综合考评:根据预定的标准,利用综合考评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作出有效的教学调整。
3.教师交流:开展教师专业交流,利用教师相互讨论,探究研究教学效果,挖掘教学中的问题,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探讨HPS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推行HPS教学模式的相关要求,以及实施落实过程中必要的评价方式。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认识化学动力学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数量。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1. 烧杯、试管、搅拌棒等实验器材;
2. 稀盐酸、锌粉等试剂。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并快速搅拌;
3.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放出的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4.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
五、实验问题:
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如何定义反应速率的大小?
六、思考与讨论:
1.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探讨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创新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化学教育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实践案例一:化学实验室的创新设计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探索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某高中化学教师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挑战性的实验。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酸碱性时,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和搭配食材来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测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还使他们对酸碱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案例二:探究式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面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探究式学习则是通过提出问题、研究现象、进行实验和总结归纳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在某中学化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教授氧化还原反应。
他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制品会生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最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原理。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案例三: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是化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某高中化学教师意识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常常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他们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比如在教授有机化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化工厂,让学生亲眼见到有机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实践案例四: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工具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某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展示化学实验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作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一种重要形式,探究课在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中探究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采引导式教学法和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是高中化学课堂必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将针对化学探究课给大家讲述一些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找化学现象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验课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3、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职业道路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安排1、教师应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制定好命令、计量、时间等操作步骤,保证探究课的顺利进行。
2、探究课要采用学生自主发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教师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必要的纠正。
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在实验的情况下发现化学反应的规律及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2、提倡讨论交流,推崇发散思维。
学生要主动参与讨论,多想多问,借此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是化学探究教学的核心,学生要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并有一定的操作余地。
2、目的要明确,限制要清晰。
指导学生理清实验目的和实验设备原理,让学生有清晰的工作思路。
3、实验过程享有灵活性。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究,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实验步骤1、实验前处于必要的操作指导和安全意识教育。
2、实验中强调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并给予学生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
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教材是化学知识的集合体,这些知识大多设计了实验证明,但并不是把知识的生成过程还原为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为我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如课本讲了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作用,但没讲干燥的氯气、氯化氢是否具有漂白作用,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由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推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①观察氯水的颜色,小心闻其气味。
推测1: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实验验证:将氯水滴入KI-淀粉溶液中,出现特殊的蓝色。
(教师提示:有I2析出)②用pH试纸或蓝色石蕊试纸测氯水的酸碱性。
推测2:氯水呈酸性可能有盐酸存在。
实验验证:在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再滴入数滴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
③发现蓝色石蕊试纸在氯水中先变红后变白。
推测3:氯水可能有漂白作用,氯水具有氧化性。
实验验证:a.将红色布条投入干燥的氯气中,无明显变化;氯水滴在红色布条上,布条褪色。
b.将氯水慢慢滴入少量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至pH≤7,溶液褪色;上述溶液中反滴NaOH 至过量,溶液不变红。
说明氯水的漂白是氧化作用。
按氯水的组成和已有HCl生成的事实推测,有可能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HClO。
④日光照射盛满氯水的倒置的圆底烧瓶,有气体生成。
推测4:HClO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放出难溶于水的O2。
实验验证:取漂白粉[Ca(ClO)2]或其它次氯酸盐适量,加稀盐酸,生成HClO溶液。
继而做光照实验,与氯水比较。
氯水加入NaOH溶液,做漂白性实验。
结论:氯水中含Cl2分子,具有刺激性气味;氯气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Cl和HClO,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反应方程式为Cl2+ H2O HCl+ HClO。
案例2:在探究氯水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原因时,分为五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褪色的兴趣。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5篇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5篇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
接下来是关于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以“Na_(2)CO_(3)和NaHCO_(3)性质”为例
m li r&'f教f参考2021年第2期:;\| E H C A X C E J I A O X I f(ANKAO J(总第536W>.趨二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以“N a2C〇3和N a H C〇3性质”为例田敏(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100)文章编号:1002-2201(202丨)02>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目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教 师为学生设计好实验探究过程,不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 的培养;缺乏创新方案设计,导致探究性实验教学不能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次研究以“N a2C0,和 〜31«:03性质”学习为例,从生活化情境引人、学生自主 设计、教师新课教授、实验创新改进几个方面,探索高中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概念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探究 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验方案设 计过程、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实验创新改进过程。
步掌握化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分类意识和比较意 识,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例如,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为例,教师遵循 教学目标,了解到本节课教学任务为“学习实验室氧气 的制备方法,感受氧气制取和实验装置的内在关系”等,并深人挖掘化学实验教育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 操作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展开高 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探究。
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可以根据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展开高 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探究吗?学生(异口同声):当然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课堂表现,展开科学 分组,让每个小组都进行髙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设计。
从而向学生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 内在本质的理解。
)教师: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利用哪些实验仪器呢?小组1:离不开铁架台、试管、酒精灯。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0.24.203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熊㊀琼(新钢中学㊀江西㊀新余㊀338000)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深化应用,化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㊂关键词: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0)24-0200-01㊀㊀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对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就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化学学科的教育理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㊂1㊀通过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情境指具有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身的知识探究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问题,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㊂例如,化学知识 价 ,部分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是客观存在于化合价知识内㊁课程标准中㊁教材内容中㊂但事实上这部分化学知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知识概念㊁知识理论㊁知识假设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元素的化合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㊂2㊀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在高中教学阶段,受到学生自身个性特点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在学习中长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㊂所以,在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新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知识学习思维模式㊂而且,化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设置各种教学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㊂例如,CO2和NaOH之间的反应是没有直观的实验现象,这时候,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设置教学问题 如何直观的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 这种利用教学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化学实验的探究学习中,如在实验中增加矿泉水瓶进行实验操作,会发现矿泉水瓶出现 变瘪现象 ㊂这种明显的实验反应现象,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实验反应过程和结果㊂这种具有猜想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㊂这时候,化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验证自身的想法,通过实践体验形式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㊂而教师也要不断的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㊂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还能够始终保持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㊂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始终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更好的满足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和学习需求,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思维模式㊂这整个过程都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最大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㊂3㊀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调动其探究学习积极性在高中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建立在学生个体探究学习之上,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或者班集体内部来充分展示自身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彼此讨论交流,来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㊂因此,为了提高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课堂中踊跃发言,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进行化学知识探究学习,并且在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中,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化学综合能力,还能够实现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㊂例如,学生在进行氧气制取的化学实验时,无论是利用KMnO4和KCl03,还是利用MnO2,在实验反应结束之后,会产生各种混合物质,并且针对这些残留的混合物质没有进行有效处理㊂这时候,化学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对不同制取氧气的方式进行探究,鼓励学生探索最佳的氧气制取方式㊂由此,教师可以导入本节教学内容 电解水制取氧气 ,并通过将各个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的优势,加深学生对这些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㊂4㊀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主要是强调化学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意义,通过利用客观真实的化学问题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是具有积极作用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有目的且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到贴近现实生活的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学生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㊂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㊂例如,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生活中大家都在讨论的养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如 人类长期饮用生水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㊁ 每天饮用煮沸的水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影响 ㊁ 每天饮用重新煮沸的水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影响 等等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每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化验分析,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实际结果,帮助学生了解 每天饮用煮沸的水会给身体带来诸多有利影响 ,促使学生逐渐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自身的探究学习兴趣㊂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要综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来开展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身的化学核心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㊂参考文献:[1]张凤宝.论ɛ探究性学习ɑ模式下如何创设高中化学教学情境[J].速读(下旬),2014(12):163-164. [2]张俊华.建立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几个策略[J].新课程㊃下旬,2014(01):095-095.[3]李永康.高中化学 自主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06):071 -071.㊃002㊃。
浅谈新课改之趣味高中化学课堂创设
浅谈新课改之趣味高中化学课堂创设一、引言为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新课改提出了创设趣味高中化学课堂的要求。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领域。
本文将从设计化学实验、开展科学探究、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科技活动和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阐述如何创设趣味高中化学课堂。
二、设计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优质的实验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体验式的学习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注重以下几点:1.选择有趣、生动的实验。
尽量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或者选择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实验,如制作彩色火焰、制作泡泡饮料等。
2.注重实验结果的解释。
实验过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解释实验结果,解释原理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科学背后的道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实验设计中可以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触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构建。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新课改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生常常对有趣的问题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
2.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企业或科研机构,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项目、科普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软件和设备,展示实验过程、动态效果、模拟实验场景等。
2.选用有趣的视频和图片。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如化学反应的视频、实验室装置的图片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案主题: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学生观看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视频,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入实验现象:有机物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探讨速率的概念。
二、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速率,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三、数据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图。
2. 比较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速率数据,分析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四、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就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探讨,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和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探究课优质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优质教案
一、课时安排:
本课程为化学探究课,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为实验探究,第二课时为数据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反应中的表现;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2. 化学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的行为;
3. 实验探究:金属和非金属在反应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课题,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第二课时:
1.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
3.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4. 师生共同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出结论。
五、教学评估:
1. 通过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评估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的理解;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行为的思考;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掌握程度,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通过多次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学科水平。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教案
主题: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探究问题: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及规律是什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差异,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常见特性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重点: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特点和规律。
难点: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产物及反应类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概念,并引入探究问题:“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有何不同?”
二、实验观察(15分钟)
1. 学生围绕实验台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不同酸中的反应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和产物。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和规律。
三、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一般规律,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类型。
四、实验验证(15分钟)
1.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金属和非金属在酸中的反应规律。
2.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特点。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六、课堂练习(5分钟)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推理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学习整合
象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 , 又会有什么现象 ? 问题 2 :离子反应与滴加顺序和反应物用 量有关 系, 那么往 F e E 1 3 中加 N a 2 s和往 N a 2 s中加 F e C 1 3 是否
生什么反应 呢? 设计 意图 : 通过复 习引入课 题 , 不感到 陌生。
年 中青年骨 干教 师 , 荣获首届 “ 上 海基 础教 育青 年教 师爱 岗敬 业教 学技 能竞 赛” 二 等 奖。他 的
教 学风格轻松 活泼 , 采用 “ 高立 意、 高思辨 、 高互 动”的教 学模式 , 注重学 生探 究能力的培养 。
( 二) 设计实验
引导 :当我 们 谁最高法庭 ” , 那么我们要 如何设计实验 说 明呢 ?请大家 思考 , 并预计可 能看到 的实验现象 。 问题 1 : 如果 发 生双 水解 反应 , 预期会 有什 么现
高 中新 课程标准倡导 教学方式 的变革 , 而探 究性 学 习是其 中一个 重要方 面 。然 而从 多年 的教学经 验 来看 , 我们 的学 生在探 究性方 面 , 特 别是主 动探 究方 面依 然存在 一定 的 问题 。他们 大多 习惯于 一个 问题 有一个确定 的答案 , 而不去探 究过 程 。然而很 多的 问 题是 没有确 定答 案的 , 过 程往往 比结 果更 重要 , 在 探 究的过程 中发现 问题 并解 决 问题 ( 有 时候还不一 定能 解决 问题) 才是我们探究性学 习的 目的所在 。 上海 中学的学生是一个优秀 的群体 , 特别是 我校 的创新素养 培育试点班学 生。在 校 内, 他们每人 都需 要选择 自己感 兴趣 的专业方 向开展课题研究 , 所 以如 何 在课 内提 高他们探 究 问题 的能力, 为他 们 的课题研 究打下坚实 的基础 , 我一直在进行 尝试 。化学课 堂是 化 学教学过程 的最 重要载体 , 如何在课 堂上进行高效 的探 究性学 习 ?如何 培养 学生 的探 究性 思维 ?如 何
论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
【 摘要】 本文就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原 因, 探 究性学习的深刻 内涵, 做 出了具体的阐述 , 并且用二个高中化 学教 学内容里面的案例加
以说 明 , 对探 究性 学 习案例 的一 些设 计特 点做 出 了归纳 并指 出了在这 一教 学 过程 中教 师应 该承 担什 么样 的 角 色。
【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探究性 课 堂 设计 I 中图分类号】 学方 案 的 才 能保 证探 究成 功 . 这 是 关键 !, 学生设 计
出的 方 案 。 通 过 同 学之 间, 师 生 之 间的 及 时 沟通 . 就 可 以把 一 些 献、 观 看 影视 录像 、 个 案 追 踪 分 析 和 上 网等 途 径 和 方 式 , 搜 集有 不 符合 科 学性 的探 究设 计 步骤 矫 正 过 来 。 价 值 的 证 据 。解 释 形成 : : 通 过 筛选 、 归类 、 统 计 和 列表 分析 等 方 ( 四) 过 程 互动 性
提 出 问 题 探 究性 学 习作 为 高 中化 学教 学 内容 的 一 个 重要 的 学 习方 式, 它把 认 知 性 学 习 目标 。 技 能 型 学 习 目标 , 体 验 性 学 习 目标 完 美 的 统 一起 来 , 特 别 是 现 阶段 我 国 的 教 学 实 际 , 如 果 能 够 对 这 内容 加 以 强调 , 必将 大 大促 进 学生 高层 次 思维 的发 展 。 二. 探 究 性 学 习 内 容
式, 对 所 收 集 的证 据 进 行 综合 处理 , 并 运 用 所 掌握 的 知 识推 断 出 探 究 学 习是 一 个 互动 的 过 程 , 学科 之 间要 加 强合 作 , 老师的 及 时调 整 信 息反 馈 后 的 方案 要 经 常讨 论 交流 等 。 符 合 证 据 的 结论 , 科 学 的 对 问题 进 行 解释 。 成果评估: 严 密 的对 指 导要 及 时 , 探 究 计 划进 行 检 查 和 思考 。 周 密地 分 析 收 集 的证 据。 以 及 能 否科 ( 五) 思 维 深 刻性 学地 解释 . 评 价 结 论 的 可 靠性 。表 达 与 交流 : 探 究 过程 和 结 果 要 探 究 学 习是 全 面 检 阅思 维 品 质 几 个 方 面 的 的 过 程 , 也 对 学 通 过 撰 写研 究报 告或 论 文 ,或 者 举 办研 讨 会 等 形 式 进 行 交 流 。 生 思 维品 质提 出 了更 高层 次 的要 求 。它把 做 、 学、 思 高度 统 一起 当然 , 程序也不是一成不 变的, 不 同的课 题 , 也 可 以有 不 同 的程 来 。 序。 ( 六) 结 论 多样 性 结 论 的 多样 性 是探 究 性 学 习 的一 个显 著 特 点 。 无 可 否认 . 三. 案 例 展 示 案例 1 、 等 浓度 的 酸是 哪 种 微 粒 影 响其 与 金 属反 应 速 度 不 同的 个体 、 不 同的 组 别 之 间 是 有 差 异 、 分歧, 但 是 经过 分析 讨
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
催化氧化原理! 并让学生总结出原理! 教师补充并总结# 这个时候学生的思 维一般比较活跃! 教师可提问并引导 学生进行思考, 使用以上三种实验装 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有什么优 缺点. 能否改进实验装置! 如何改进. 这些问题的突然提出! 学生可能会茫 然失措! 教师可以合理进行点拨! 引 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 最后教师可 以展示出自己的实验装置图 &如下 图'# 在展示出改进实验装置图后!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此装置图存在 哪些优缺点#
首先! 教师要认清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 对乙醇的 催化氧化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改 进! 掌握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应用! 并能够结合自身知识对其进 行解释- 其次! 要认识到乙醇催化 氧化实验的探究的重要性! 以及方 程式的书写- 最后! 对教材实验进 行反思和扩展!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 究能力# 这是教学的难点#
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 将学生引入 到教学的主题中#
%&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的桌 子 上 摆 上 白 酒! 介绍主要成分是乙醇! 并向他 们提问, $ 乙醇有没有颜色. 乙醇 属 于 液 体 吗. 打 开 瓶 塞 闻 闻 气 味#%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从而得 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然后! 教师对 其中的几组进行提问! 从他们的回 答中总结和补充乙醇对物理性质# 补充问题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 过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讨论, $家中 的客家酿酒保存不当! 酒会变酸! 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出可能 原因是 乙 醇 被 氧 化 变 为 乙 酸 的 时 候! 教师要给予鼓励! 并说明酿酒 变酸的原因就是乙醇被氧化# '&实验探究 在提出并解决完问题之后! 教师 要积极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桌上的实验 物品" 仪器! 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乙醇 的催化氧化# 在学生的实验桌上放有 铜丝" 乙醇" 铜制工艺品" 吸管" 试 管" 硬质玻璃管" 酒精灯" 铁架台等 材料和仪器#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 方案设计! 并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教 师要注意观察! 为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结束以 后展示实验成果! 开展小组之间相互 评价# 通过实验探究! 学生可能出现 的实验方案有, &#' 取一支试管加入 ' >)LU乙醇! 取一根铜丝! 把其中一 端绕成螺旋状!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后! 铜丝表面发黑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把它迅速插入乙醇中! 待黑色退去后! 取出铜丝再加热! 再插入酒精中! 反 复数次后嗅闻气味# &%' 取一支试管 加入 ' >)LU乙醇! 加入氧化铜粉末!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 注意观察现 象# &'' 取一个铜制工艺品! 在酒精 灯火焰上加热后! 铜制工艺品表面会 变黑! 随后迅速在其表面滴加乙醇! 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 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乙醇的
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高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素养,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高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的重要性,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等。
(2)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3)化学应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等。
(2)结果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践研究1. 教学实施(1)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策略。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效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
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案例
2012-07教学实践摘要:学校教学中主要以“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被忽视,进而形成封闭的思维状态。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下降,限制了青少年的发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生活现象为主线,以生活中的情境为支点。
以“乙酸的酸性”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学习;乙酸乙酸的酸性是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本节课主要把教学策略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进行乙酸酸性的实验方案设计;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结合已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实验设疑、探究、讨论、合作、评价。
三、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以及相关反应。
四、教学难点乙酸的酸性强弱比较。
五、教学过程首先,将全班35名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组准备好必需的实验仪器及药品。
教师首先拿出了一瓶未开封的食醋,向学生提问,知道食醋的主要成分吗?并跟学生讲明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普通食醋中含醋酸3%~5%,山西醋含的质量分数略高,一般为7%左右。
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然后,跟学生说明桌子上给你们提供了乙酸溶液、冰醋酸,并提出问题:乙酸有色吗?乙酸都是液体吗?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对其中的几名学生进行提问,从他们的回答中总结并补充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是16.6℃,低于16.6℃就会凝结成冰状晶体。
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这个时候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家庭生活中吃的醋很酸的生活经验,猜想乙酸的酸碱性,大家集体回答是“酸性”。
此时教师将乙醇和乙酸的分子式列出,并引导学生结合乙醇的知识探索形成乙酸酸性的原因,学生讨论乙酸酸性的可能原因是羧基上的氢电离所致。
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和发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学科中,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启发和提升作用尤为明显,但是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化学教育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规律,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三、研究内容
1.分析探究式教学对高中化学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2.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学习行为表现;
3.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如关注焦点、行为变化、动机因素等;
4.探究不同类型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表现差异。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通过统计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同时,还将参考先前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本地化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和规律,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此外,研究结果还可为学校和政府部门提供涉及课堂教学和教育政策的决策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
124
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研究
孝义市职业教育中心 闫月林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实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生不是一台机械地接受知识传授的机器,学习只是最为一种形式,其最终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而在高中化学教育中,要注重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学习;案例设计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导致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学习能力显著下降,长久下去对学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进行基本的研究,下面先简要介绍一下探究学习的内容。
1.探究学习的内容
探究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主要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研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以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获得知识,整个过程下来,不仅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掌握学习的程序、学习方法与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科学观点与科学精神。
探究学习是有其严谨的程序内容的,主要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资料、进行解释、成果评价以及表达交流六个步骤。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依据其具体要求和自身掌握的化学知识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之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归总与统计,作出合理的解释,最终要对探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学生间相互交流与讨论,对探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有利于发现新问题并为之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问题都适合探究学习的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性的探究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
2.高中化学探究学习中的课堂案例设计
在高中化学中,乙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化学物质,而乙酸的酸性则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因此通过课堂案例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对乙酸的酸性、酸性强弱的比较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有效的掌握,充分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实验现象的解释,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习印象。
2.1创设相关情境
问题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因此在课堂案例设计中首先要创设相关的情境。
首先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准备好每组实验所需的化学药品和仪器。
之后便可以引出话题,可以以学生熟悉的食醋为例,向学生提问“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进行解惑。
向同学讲解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在普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约为3%至5%,而山西陈醋中醋酸含量则高达7%。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很自然的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有利于主题的切入。
2.2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对乙酸溶液与冰醋酸进行详细的观察,观察之后要提出相应的问题:乙酸有颜色么?乙酸是否为液体?要鼓励学校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探讨,最后要得出问题的结论。
教师要挑选几名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在其答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了解乙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且易于与水和酒精
融合,一般低于16.6摄氏度时就会凝结成冰状晶体。
解答完问题之后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乙酸的酸碱性进行猜想,在学生回答之后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乙酸呈酸性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乙酸的分子式入手,当得出结论时要鼓励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2.3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探究过程,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酸性试剂性质的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石蕊试液、锌条、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pH 试纸以及氧化铜粉末,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并设计各自的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的方案有以下六中情况:一是向乙酸溶液中滴入少许石蕊试剂,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乙酸的酸碱性;二是将少许乙酸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红;三是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许乙酸,观察是否冒气泡;四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乙酸溶液低于pH 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五是将锌条加入乙酸中;六是向乙酸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粉末。
从这六种实验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以碳酸钠与乙酸的反应为例,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其反应实质,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可以发现反应所得乙酸钠溶液pH 值大于7,从而得出乙酸酸性强于碳酸的结论。
教师要对结论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联系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其反应结果是酸性较强的盐酸可以制酸性较弱的碳酸,这样再回到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中,结论显而易见,由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因此反应的生成物为碳酸。
这样一种探究方式不仅回顾了之前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引导学生探寻反应的实质与规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2.4课后练习
实验探究后,要对探究结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交流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缺陷与不足,进行积极的改进。
探究学习的最后要布置一定的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写一些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加强对实验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些小实验,如电水壶中水垢的清除,对反应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试着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既回顾了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又强化了理解与记忆,加强了学习效果。
3.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案例的设计讲求内容的主干性、方案的科学性、过程的互动性、思维的深刻性、结论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的多元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握这几个特点,注重对实验过程的组织与维持,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对探究性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进行很好的运用,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瑞洋.高中化学课堂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2-110.
[2]郁玲.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J].新课程,2012,(5):76-85.
[3]夏智华.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4,(5):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