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初步训练,能够从事机械及相关领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质;2、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7、具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精度与检测、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课内总学时数为2498学时,总学分数为153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2106学时、131学分;选修课程392学时、22学分。
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分为36学分。
本专业各类实践环节安排情况详见表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安排一览表》。
六、综合素质培养由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必修的教育环节,以及学科竞赛等专业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拓展性校外活动选修环节组成,设定为10学分。
详见表二:《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环节》。
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表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学分统计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
**部专业代码: 080202 校内专业代码: 0171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掌握机械设计、智能创造、工业信息化等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材。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相关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现代设计工具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的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3.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正确评价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 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设计、智能创造技术、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了解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结论。
3. 设计/开辟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创造系统及工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分析机械创造中时常浮现的问题,制定智能创造系统 完整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并了解其局限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面向智能制造第一线,开展机械系统运行与维护、集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事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1、以中国制造2025为人才导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以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特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和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思路。
2、引进实力企业,加强合作,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学以够用为主,用以工程实际为度。
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两个特色培养方向,进行项目化、案例式课程体系教学,辅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机械基础、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2点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工艺与编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与维护、智能制造设备编程与调试工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应用系统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控制等一般问题的推演、分析、计算和设计;(4)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机电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般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基础。
学
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
程则包括设计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实践环节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例如,可以设置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自操作
和设计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如
机械制造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习实训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实习实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生产实习、工艺实习、设备维修实习等,学生可
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
设置、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等因素。
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
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可以全面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需求。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一种,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理论水平: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知识,深入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
2.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CAD/CAM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
3.创新能力: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中提出并解决问题。
4.工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科目,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
2.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前,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实验室建设学校将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配备,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硬件工具,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专业发展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重量级的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一名有着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将用意识流的方式,给大家呈现这份方案。
咱们来说说这个专业的背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听着就挺高大上的吧?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那怎么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咱们这就开始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2.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4.培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储备;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现代制造技术、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前沿技术;4.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验、实习、创新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人文、艺术、科技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实践教学体系1.实验教学:设置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实习教学:安排企业实习、校内实习等,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提高职业素养;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企业导师制: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四、人才培养模式1.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习;2.实施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发挥个人特长;3.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强化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五、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4.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第二专业简介一、专业基本情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同时具备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教师们大多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学历普遍较高,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获得多项市级及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多人次获得校教学观摩比赛奖励。
本专业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效的厂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了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运行管理机制。
每年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近五年,本专业教师共主持/主研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上百项,科研经费共计1200余万元。
本专业积极推动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近年来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四十余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余项。
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国内知名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多年积极探索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二、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现代化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机电一体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主要开设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等。
咨询地点:重庆汽车学院办公室花溪校区第三实验大楼A50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办公室第三实验大楼A408联系方式:重庆汽车学院TEL:(023)62563088 汪老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冯老师(fengwenjie@)、杜老师(lqdu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电一体化、现代化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湘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3
国交院 成型过程中的弹塑性力学* 48 3 48
3
国交院 项目管理*
24 1.5 24
1.5
国交院 西语国家科技概论* 24 1.5 24
1.5
机械学院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4 1.5 20
4
1.5
机械学院 机械学院
现可理代及编制应程造用逻装备辑及控其制自动器化原
24 24
1.5 1.5
20 20
课程名称
国交院 机械设计*
学时分配
各学期学分分配
学时
学分
理 论
调 查答疑
实验
上机听力
1
2
3
4
5
6
7
8
备注
56 3.5 48
8
3.5
机械学院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32 2 2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分析与解决机械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能达到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如下:目标1:(职业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或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标2:(社会素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实践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目标3:(竞争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
目标4:(团队协作)在工作中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学习,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形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对应通用标准1)1-1 能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够理解其如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求解;1-2 能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知识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与研究;1-3 能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是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和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识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内一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
五、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学(电工技术)、电工学(电子技术)、机电传动控制、自动控制原理(含积分变换)、微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先进制造技术、CAD/CAM技术、塑料模具设计、冷冲模具设计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一)2、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二)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三)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问与应用力量:,熟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基本学问和技能,能从事机械装备应用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育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重点把握包括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学问。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创新意识和动手力量的培育。
注意加强采用计算机帮助手段进行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的力量培育。
培育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力量,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问方面具有良好素养和社会适应力量;
2.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讨论与开发所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学问,了解其科学前沿及进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力量;
4.具有较强的自学力量、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具有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流体传动与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方案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支配,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48. 5,其中必修43. 5学分,选修5学分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加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能够在研发、制造、管理等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数学、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等基础知识,熟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知识。
2.技能要求:学生应具备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能力,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操作技能,具备现代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
3.素质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及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基础、CAD/CAM基础、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机械振动、精密机械设计、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等。
3.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传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设置机械制造与加工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流程管理。
2.课程设计:安排机械设计和自动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2.具备机械制造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加工任务。
3.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适应跨学科合作的工作环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机器人产业等领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二、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理论学习在学生入学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测试,确保其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方面的基础。
在第一学期,学生将学习基础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将学习专业方面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制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此外,还将学习自动化控制、传感技术、机器人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基础。
3.实践技能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的能力,专业课程中将设置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
学生将参与实验室的实验室实践,学习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参与一定的实际项目,进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实践工作。
4.创新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定的创新训练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5.实习与就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并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支持。
6.工程实践项目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将开展一些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实践工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4.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2.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3.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CAD/CAM/CAE 技术等;4. 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2.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了解生产现场和技术应用;3. 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3.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2.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3. 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机械3+4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2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与名称专业代码:080202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备中级数控操作工、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员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通过三年中职学习,学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能够在设备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能够在程序编制中严格遵守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规范;3.具备控制加工成本的良好意识;4.具备对周边可能出现的伤害、损失进行判断思维的能力;5.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6.能够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反应并准确排除危险;7. 能够控制数控加工质量;8. 能够安全用电,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掌握机械制图与识图、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相关知识,能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会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2.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传动、机械零件相关知识,会选用金属材料和选择热处理方法,能分析、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加工设备;3.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会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能识读和分析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电路方框图、处理电气设备简单故障;4.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绘制;5.掌握自动编程软件的相关知识,会根据不同的加工情况合理调整加工参数,自动生成加工程序,能进行二维及三维图形绘制、曲面造型、实体造型;6.掌握数控机床结构及工作原理,会进行数控机床维护、保养,能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专业(技能)方向1:数控车削加工1.掌握车床基本结构、车削加工工艺制订、典型零件的车削加工的相关知识,会对常用夹具、刀辅具、量检具进行正确使用和保养,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零件的车削加工、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2.掌握数控车床基本结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制订、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编制相关知识,能进行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制订、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编制,会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3.掌握数控车床操作、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的相关知识,能对常用夹具、刀辅具、量检具进行正确的使用、调整、保养和维护,能在模拟软件上采用SIMENS或FANUC数控系统编制工件加工程序,能进行中等难度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会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较快适应生产岗位需要。
2024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培养具有工科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实践中开展机械制造、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和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掌握数学、力学、材料学、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基本理论,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2.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3.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在工程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4.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5.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和自我更新能力,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电控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数字控制技术、机械与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3.选修课程:自动化仪表、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经济学等。
四、实践环节安排1.实习实训:在校期间,安排学生进行工程实习,亲身参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工作,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2.毕业设计:选题范围涵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学生需完成独立的设计项目,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例的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专业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实验室应配备先进的工程制造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PLC控制系统等,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和实践需求。
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和实习实训的场所,与企业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电子产品数字控制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工作,能在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分析、设计、运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具备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网络控制、电机拖动和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业控制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熟练运用工业自动化电子产品数字控制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
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工业过程控制及信息处理,PLC控制及传感器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
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通过对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网络控制、电机拖动和可编程
控制器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对上述系统的分析、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
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控制技术、电机拖动、工业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工业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