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
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
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
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
关于中国历史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历史的论文六篇
论文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这篇论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我们将深入研究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以及它在历史中的角色和意义。
论文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贡献
这篇论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中国在古代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我们将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科技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论文三: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这篇论文将讲述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我们将探究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深入研究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政治互动的贡献。
论文四: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
这篇论文将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包括其规范、变迁和影响。
我们将探讨婚姻制度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个人及家族的影响。
论文五: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
这篇论文将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和发展。
我们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流派和风格,以及古代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论文六: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
这篇论文将探讨中国的革命历程和现代化进程。
我们将分析中国历史中的重大革命事件,以及这些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同时,我们将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以上是六篇关于中国历史的论文题目,每篇论文都将在800字以上详细讨论相应的主题。
希望这些论文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
关于历史的议论文
关于历史的议论文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岁月会沿着历史的车辙见证一个民族的崛起,这一切,历史会告诉未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历史的议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历史的议论文篇一什么是历史呢?或许你会说,历史是朝代的演变,是时间的推移,是一个又一个激烈的战事……然而,历史并非复杂。
在故宫里,我就看到了令人感慨唏嘘的历史。
望着那又宽又广的故宫广场,那精致华美的小石桥,那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我不仅感叹了:这就是美丽的皇宫么?真是大气!可为何那时的中国政府缺少了这几分豪迈与阔气?怎会如此腐败?我的脑海里掠过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鸦片战争……想到这里,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走进故宫深处,鳞次栉比的宫殿立刻呈现在眼前:木制的窗子,华丽的内设,那现代人看来已过高的门槛,一切都透出了清谧。
我的思绪又一下子被拉回了唐代。
唐代是粗犷的,却一点也不杂乱无章,洋洋洒洒、舒舒展展地纳入了细密,交织成一曲壮丽的乐章。
似乎总有千年不枯的吟笑,妩媚迷人的娇嗔,激情迸发出来,好象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此情此景,人间能得几回睹?唐代这分豪壮,就这样隐隐地显露出来。
再往里走,就到了皇帝上朝的大殿前了。
我不由得为之一震:难道,这就是皇帝的座椅?怎么和想象中的相差如此甚远?单单一张龙椅,孤伶伶地立在大殿中央,莫非太过于凄凉了。
这古色古香的龙椅,这痕迹斑斑的青铜鼎,就是组成中国的零件吗?我眼前似乎浮现出皇帝正襟危坐的样子,当宫中歌舞升平的时候,当朝中官员只顾饮酒作乐的时候,当厚厚的奏折堆了一叠又一叠的时候,有谁想过,百姓们受到了怎样的欺凌啊!当时宫中的人竟然这样愚昧!!时光仿佛穿梭着,“吾皇万岁”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像飘在浩淼深邃的天空,显得渐渐空虚了。
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似乎恍然大悟:历史不就在这里吗?没错,历史就隐藏在龙椅上,青铜鼎上,油漆已脱落的门柱上。
我看到了历史,我感觉到了历史!我明白了,仅仅一个朝代,一段时间,是不能代表什么的。
历史论文参考
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篇1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达到鼎盛,他们“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
人们惊叹于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阔的经营领域,并为他们创造的晋商文化所折服。
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进取敬业的精神是晋商之魂;为世人所赞叹的大院文化、会馆文化、票号文化等,如今已成为山西乃至中华民族丰富历史文化的瑰宝,倍受世人瞩目。
晋商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因晋商的推动而形成、发展、繁荣的山西地方戏曲至今仍在三晋大地上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明清时期,戏曲演出非常盛行,经久不衰,而且戏种丰富,有梆子腔、太谷秧歌、眉户戏、碗碗腔等多种地方戏曲,其中以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最为著名,流播广远,并且对华北地区的其他地方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促成了明清及近代戏曲艺术的繁荣。
追根溯源,山西地方戏曲的形成、繁荣与晋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戏剧研究者认为二者的发展是同步的:“山陕商贾发迹于明,兴盛于清,衰落于民国。
梆子戏亦形成于明,盛行于清,衰落于民国。
”山西晋中地区有句民谣也揭示了晋商与戏曲艺术的密切关系:“祁太溜子,蒲州戏子。
”“溜子”指钱铺、票号,代指晋商。
而晋南蒲州地区的戏曲演员众多,被称为“戏窝子”。
民间将这二者连在一起,可见其关系非同一般。
正是由于许多富有的晋商对戏曲情有独钟,积极出资请班唱戏、承办戏班,支持戏曲演出,才使得许多蒲州籍的戏曲演员红极一时。
晋商爱好戏曲,除个人兴趣外;与“演戏酬神”习俗密切相关。
“演戏酬神”是山西人纪念、供奉关羽的一种形式,是流行于晋商中的商业习俗。
关羽是山西解县人,从明崇祯年间开始,被尊为“关夫子”,成为武圣人,备受朝廷及民间的尊崇。
人们对其顶礼膜拜,为其广修庙宇,其中关羽家乡解州的关帝庙被奉为“天下第一武庙”,与曲阜的孔庙齐名。
由于是同乡,山西人对关羽自然更加崇拜,奉为保护神,县县建有关帝庙。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历史小论文——精选推荐
历史⼩论⽂历史⼩论⽂范⽂(精选22篇)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定都接触过论⽂吧,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怎么写论⽂才能避免踩雷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历史⼩论⽂范⽂(精选22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历史⼩论⽂篇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嬴姓,赵⽒,名政,秦庄王之⼦。
秦始皇是⼀个功⼤于过的皇帝。
秦始皇吞并六国,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设郡县制,奠定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修驰道,为庞⼤帝国的政令通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秦始皇修阿房宫,秦始皇陵等的规模极为庞⼤,滥⽤民⼒;焚书坑儒,抑制思想,摧残⽂化;法令严苛,赋税重,增⼤了⼈民的负担。
我们不能仅仅把秦始皇修长城想作是滥⽤民⼒,统治残暴的体现。
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侵,事实上也是如此。
⽂献斥责在⼯程进⾏时造成不少⼈命死伤,另⼀⽅⾯却使各地的交通进⼀步发展,有助⽇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秦始皇只是急功近利,不计较⼿段,不考虑⼈民的⽣活。
有⼈曾这样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只说空话。
⼏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秦始皇⽤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的学⽣。
”这种想法有道理,但并⾮说儒家不好。
后世⽤“外儒内法”,是⼀种“外柔⽽内刚”的政策。
以伦理道德束缚⼈们,更容易治理天下,也正是吸取了秦⼀味⽤法家最终被推翻的教训。
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秦始皇。
历史⼩论⽂篇2 ⾃从我看了外国侵略中的历史时,我感到⾮常的⽓愤,因为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实在是太残忍了,那昏庸⽆能的慈禧太后,只知道退让,和求和。
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吗?哪⾥有压迫,哪⾥就有反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唐太宗,武则天那时的朝代唐朝都⾮常的兴盛,唯独到了清朝,出现了民族的败类,“慈禧太后”那时的皇帝光绪帝⽀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意见来变法,可是光绪帝没有兵权,慈禧太后闻之,简直反对,这个昏庸⽆能的亡国之君⼜把戊戌变法破灭了,这个维持只有108天的变法,这表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的爱国之情。
历史作文(3篇)_高三议论文作文_
历史作文(3篇)历史(1)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
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
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
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
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
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
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
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
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
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
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
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
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我选择腐刑。
”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
历史三种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
历史三种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展开全文(一)年代尺小论文要求:观察下面年代尺,请选取年代尺所示事件2—3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范文如下:1、事件:文艺复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意大利兴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因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1688年进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事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8世纪,法国兴起启蒙运动,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
由于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
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3、事件:《共产党宣言》发表与巴黎公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们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在世界兴起。
4、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英国的崛起(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通过论文写作,引导学生深入研 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历史素
养。
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 阅读和资料收集,有助于拓展学生 的学术视野,了解历史研究的最新 成果和动态。
发展经济
他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减轻农民 负担、放宽商业限制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推动文化
他重视教育,推广儒家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 展。同时,他也提倡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自由,使得各 种文化在明朝时期得以共存和发展。
04
范文三:《初二历史文化 遗产探究——以某遗产为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论文写作强调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 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论文选取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选取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 研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始皇统 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等。
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进 行探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等。
事件经过
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件原因分析
01
02
03
政治原因
分析当时的政治背景及政 治力量对比。
经济原因
探讨事件背后的经济因素 ,如资源争夺、贸易冲突 等。
文化原因
分析当时的文化背景及文 化冲突对事件的影响。
事件影响及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分析事件对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影响。
例》
遗产背景及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了解历史上的伟大发明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三个重要的历史发明,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容易和廉价,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火药:火药的发明对战争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中,火药被广泛使用,改变了战斗的方式和战略。
火药的发明也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3.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印刷术的出现也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篇:《古代中国的长城》古代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防御工事之一。
本文将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古代中国的重要作用。
1. 历史背景:长城的建造始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北方免受外族侵略。
历经数个朝代,长城逐渐扩大和加强,成为中国古代防线的象征之一。
2. 重要作用:长城不仅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还承载了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功能。
它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 文化遗产: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风格,还让人们能够领略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篇:《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城市化和阶级结构的影响。
1. 社会经济: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制造和大规模生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的扩大,推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和商业化。
2. 城市化:工业革命使得工厂和矿山的需求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民来到城市工作。
这导致了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集中,形成了现代城市的雏形。
3. 阶级结构: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初中历史的小论文怎么写篇一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
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
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
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
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
”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
中国古代历史相关论文
中国古代历史相关论文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它的传承、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古代知识阶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相关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古代历史相关论文篇一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它的传承、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古代知识阶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古代知识阶层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这个课题涉及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许多领域,有些问题见仁见智,还有大片空间留待我们深入探讨。
“知识阶层”一词来源于西方近代学界,它本指对社会现实持一种批判态度和人文关怀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
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认为,知识阶层并不是近代独有的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知识阶层,因而也各有其特殊的知识分子的问题”。
他指出“知识阶层在中国古代的名称是‘士’,但‘士’却不是一开始就可以被称作知识阶层。
‘士’之变为知识阶层,其间有一个重要的过程”。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阶级的流动,“导使士阶层在社会性格上发生了基本的改变”。
①这些意见都是很正确的。
《士与中国文化》还有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它堪称是研究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一部力作,因而在海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
但我们拜读全书之后也发现,由于作者对儒家的道统情有独钟,使得他对若干重要问题的论述有失偏颇,甚至远离了历史实际。
本文拟就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崛起及其早期行程作一些考察,并对余英时先生的有关论点提出商榷意见,以求正于余先生和各位方家。
一、春秋战国时代新兴知识阶层的形成及其性格特征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士”。
“士”的称呼由来已久,论者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对“士”的原始含义和指称作过种种解释。
不管“士”的原意究竟何所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在西周和春秋前期,文献中的“士”主要是指下级贵族。
《左传》桓公二年:“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
”《国语·晋语》:“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
历史本科毕业论⽂范⽂3篇历史系本科毕业论⽂⼯作规定历史系本科毕业论⽂的撰写是实现本科⽣培养⽬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是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历史专业领域的选题,综合运⽤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学术探讨和研究的实践过程。
毕业论⽂⼯作具有思想性、创造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各教研室教师务必充分重视,精⼼指导,真正实现创新性⼈才的培养。
⼀、毕业论⽂的组织与安排毕业论⽂⼯作是历史系⼈才培养体系的中⼼⼯作,通过学校总体监控和系全程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并在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协助与配合下,共同完成这⼀培养创新性⼈才的⼯作。
(⼀)历史系本科⽣毕业论⽂⼯作由系教学委员会和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主要侧重于宏观指导,⼯作包括:制定毕业论⽂⼯作计划;规范论⽂格式,统⼀质量标准;检查评估各教研室毕业论⽂⼯作,考察进度,抽查质量;组织全系的毕业论⽂⼯作经验交流;负责本科优秀毕业论⽂的汇编⼯作;主持学⽣选题及成绩表的存档⼯作等。
(⼆)在每年的9⽉份,设⽴历史系毕业论⽂⼯作领导⼩组、论⽂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
教学系主任负责本系本科⽣毕业论⽂⼯作计划的审定、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的配备、开题指导、中期检查、成绩考核和答辩等⼯作;论⽂⼯作结束后,对毕业论⽂的各项⼯作进⾏总结,写出书⾯总结报告并提交⾄教务处。
在论⽂答辩⼯作结束后,系还应向教务处推荐优秀论⽂以汇编成多媒体光盘,推荐的篇数为1-2篇,基地班1-2篇。
(三)系办公室教务员负责毕业论⽂⼯作的后勤保障,做好成绩登记及存档⼯作,组织学⽣登陆公共数据库系统提交开题报告和论⽂及认定与记录论⽂成绩。
(四)毕业论⽂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作计划及⽇程安排等⼯作必须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
毕业论⽂⼯作必须保证有⼋周的撰写时间,学分为6分。
毕业论⽂⼯作必须在每年毕业⽣离校前⼀个星期全部结束。
⼆、毕业论⽂的选题选题是撰写论⽂的第⼀个重要环节,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能够⽤⼼地投⼊论⽂写作。
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小论文历史范文3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小论文历史范文3篇万里长城上一声咆哮,九曲黄河上一烛灯光。
我如同站在历史的天空中,看那六朝五代,纷纷扰扰,风云变幻,几经沧桑,我揉取历史的精华,飘动历史的玉带,大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我很爱历史。
虽然我已是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现在是以学习语数为重,但我,依旧是那样喜欢历史。
每天,我都带上一本历史书到学校去,就如海绵一样,时间,是总能挤出的。
下课时,就是我看书的时间,我沉浸在历史中,翩翩起舞。
在家里,虽然看书的时间很少很少,但是我依然会挤,上卫生间时,我则拿着一本历史书躲进卫生间,你也许会觉得恶心,在散发臭气的卫生间里,至少要待上半个小时,我妈想把我喊出来,比登天还难。
现在啊,妈妈坚决制止我看历史书,一天到晚就在我耳边唠叨,真烦,历史书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品,为什么要加以制止呢?今天是星期六,唉,终于可以看看电视了!我搜索到播放《大汉天子》的,妈妈和爸爸也坐过来看这部电视连续剧。
只见剧中秋婵对女儿说;女儿啊,你应该像你爸爸那样,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话音刚落,我就大叫起来:这肯定错了!爸爸妈妈都诧异地望着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龟虽寿》,而《大汉天子》讲的是西汉中期刘彻的事,这不是把历史颠倒了吗?呵,看不出你还懂点历史呢!爸爸由衷称赞道。
妈妈也赞许地向我微笑。
窗前,射进一缕阳光,我依旧捧者我心爱的历史书,让我挥动历史的舞鞭,在历史的天空起舞吧!初中的时候,我不喜欢学历史,就像听天书一样,每节课都昏昏欲睡。
我一直不明我们学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那些我们还没出生就发生的事情呢?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
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
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
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相关推荐情的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应用引言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其并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
为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授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受到一定限制,降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为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就得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该种教学方法可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设计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语言设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促使学生体验到人物与事件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度。
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历史事件的记忆。
在情境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其对历史研究的感悟,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以人的活动和环境作为基础,以此才可创设出符合历史情境的教学要求。
可见,情境教学就应达到情感丰富与主题明确的要求。
唯有满足这两项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情境在发现问题。
当然,情境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此才能升华其历史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在此期间,情境创设需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实用性。
遵循实用性是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关键。
唯有在此基础上,才符合情境教学模式的要求。
历史小论文五篇
历史小论文五篇关于《历史小论文五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历史小论文】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
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
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
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
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
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
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
唐玄宗也无例外。
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
当然他选择了“小说”。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篇二:高一历史小论文】浅析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秀历史小论文
优秀历史小论文优秀历史小论文与历史有关的小论文应该进行撰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历史小论文,欢迎参考阅读!优秀历史小论文1摘要:“史论结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选择多彩的史实,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避免史论的唯一性,加强对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近年来,各地历史中考对“史论结合”的考查比重不断加大。
“史”指“史实”或“史料”,“论”指“结论”或“理论”。
史实是史论产生的基础,史论则是后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发表的看法。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史实和史论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还历史教学以本色。
一、选择多彩的史实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是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理解的基础上的。
因此,教师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的史实越丰富、越全面,学生掌握起来就越容易。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图画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等方式,为学生展现多彩的史实。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也能对此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一切知识的学习均开始于对概念的理解,历史学科也是如此。
不全面准确地对历史概念进行解读,会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浅表层面,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无法找到准确的落脚点,无法在不同的知识概念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更谈不上对历史学科体系的构建。
因此,我们应当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
例如,讲到中国近代史时,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厘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其中,“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则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是指形式上虽然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已经在不断发展壮大。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
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
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历史小论文六
历史小论文六历史小论文6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在魏征死去后,十分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这是唐太宗对魏征人格的评价,以“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镜子可以梳妆打扮。
我们每天都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寻找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改。
男的装饰帅气,女的打扮漂亮。
让自己充满自信,迎接新一天的开始。
镜子对未来充满希望。
若是一面古“镜”,让我们时刻牢记过去的经验与教训。
古代的帝王都知道一句话——“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难道我们现代人还不能理解吗?清朝末年,由于我国的农业、工业、军事等方面的落后,****才会肆无忌惮地一直打到当时清朝的首都。
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到了今天,我们不得不大力发展科技,加快前进的脚步,否则历史的悲剧将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同样的道理,“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学海之中,认真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经常以考试为标准进行知识掌握的检验。
通过考试,也可以知道各人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因而,我们的家长往往是以分数、以名次来衡量自己的孩子的。
每次都以最优秀的成绩来看孩子们。
但到最后还是少不了家长的棍棒教育。
这也是人的一面镜子及这面镜子对人的作用。
镜子让人更美,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历史小论文7秦始皇,*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秦**的开国**,杰出的***。
嬴姓,赵氏,名政,秦庄王之子。
秦始皇是一个功大于过的**。
秦始皇吞并六国,开创了君主********。
秦始皇设郡县制,奠定了封建**的基础;修驰道,为庞大帝国的**通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秦始皇修阿房宫,秦始皇陵等的规模极为庞大,滥用民力;****,抑制思想,摧残文化;法令严苛,赋税重,增大了人民的负担。
我们不能仅仅把秦始皇修长城想作是滥用民力,**残暴的体现。
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事实上也是如此。
文献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侵华原因的探究学号:111006050318班级:BW1103姓名:唐郑倚云【摘要】在日本侵华过程中,日本的力量逐渐由强变弱,军事上也逐渐由起初的军事胜利到最后的彻底失败,相反,中国方面则由起初的不全面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军事上则由起初的相对失败变成最终取胜。
那么,是何种原因推动日中双方向相反方向演变的呢?中日战争已经结束60多年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日本人对侵华战争的历史回避抵赖,死不认账,甚至颠倒黑白,美化战争。
纵观日本侵华的全过程,日本侵华可谓蓄谋已久。
早在明治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大陆政策。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取胜,同时也使得日本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成为西方列强在东方的侵略伙伴,并积极参加瓜分中国的罪恶活动。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成为军事帝国主义封建国家,接着又继承军国主义的传统,变本加厉的推行侵华政策。
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步入了全面侵华阶段,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火。
针对日本侵华的原因,本文着重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特点、民族特性等三个方面来探究日本长期侵华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民族特性原因。
一、日本侵华的政治原因日本法西斯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1929至1933年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提供了良机。
吉田松阴曾在1855年这样说:“俄美肯定讲和,我等决不能违次而失信于戎狄(欧美各国)。
唯应严章程,笃信义,乘其间培养国力,换取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使失之于俄国之土地,偿之于鲜、满”,“失之欧洲,取之亚洲”。
从这两段史料不难看出日本近代初期就已经存在的两种倾向:一是对欧美强国卑躬屈膝,唯唯诺诺,二是对中国、朝鲜这样的弱国处处掠夺,企图在牺牲中国和朝鲜的条件下弥补自己的损失,扩充自己的国力。
由此可见,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重大的侵华事件,如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侵占华北等和全面侵华前日本政府的决策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日本侵华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背景。
1876年,日本海陆军开赴朝鲜,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从而获得了在朝鲜的诸多特权和利益。
“随着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不断膨胀,企图侵略中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日本统治集团很快开始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但基于当时中国国内形势,日本军部才没有迅速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885年6月,日本政府采纳了伊藤博文等人的主张,继续向朝鲜渗透势力,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以十年为期的扩军计划,作为发动对华战争的准备。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征讨清国策”,准备以主力进攻北京,并分并占领长江流域各战略要地,阻止江南清军北上;如果日本战胜,则将中国的辽东半岛、舟山群岛和台湾、澎湖列岛和长江两岸之地,都划归日本版图,同将中国其余地方则分割成若干小国,分别受日本监护。
这份狂妄的计划还提出:“以五年为期作为准备,抓住时机准备进攻",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此时,日本侵略野心已经跃然纸上,而且已经制成具体的行动计划,一场中日战争不可避免。
为独霸中国,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世凯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
从“二十一条”第㈤项内容上看,二十一条一旦实现,中国就要整个沦亡了!它遭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欧美列强的不满也就不难理解了。
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占领华北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日本关东军驻华北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司令部的秘密情报中也说:“现在满洲市场已臻饱和,短时期内亦难再行扩大,帝国原料与市场的解决,实不能不注意于进攻中国东北。
故华北诚帝国之最好殖民地。
”这些充分表明日本蓄意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然后以华北为基地,向华东和华南扩张。
1937年为全面侵华日本统治集团制定了所谓的“国策基准”:“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当前应该确定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 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综合其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以全面进攻中国为突破,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的侵略扩张总纲领。
这些事实充分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将随时掀起吞并中国并向亚洲其他国家扩张的侵略战争。
二、日本侵华的经济原因(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
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其次,日本经济的后进性,也决定了它对外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象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种长期、稳定的工业技术发展过程,因而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很落后。
这决定它只有避开自由竞争,依靠军事上、政治上的独占来强烈地寻求足以弥补这种缺陷的市场,即殖民地。
第三,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突出的军事性,这是导致它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又一重要因素。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封建国家,长期的“武家政治”造成了日本传统社会的两大基本特点:一是崇尚武力,相信武力为立国之基础;二是信奉“日本乃万邦之本”。
明治维新以后,这种社会政治传统在沿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着它的经济。
(二)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在近代以来走向了全面的腐朽和衰败:政治上长期不统一、经济文化落后,军事上完全失去了抵御外侮的能力。
然而,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最广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市场。
因此,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地遭受侵略,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的特点与日本的侵略扩张要求相适应,中国自然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侵略和掠夺的主要对象。
日本军国主义在确立和形成其大陆政策的同时,便开始发动了对华的侵略战争,从近代的1874年侵略台湾起,此后长期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对中国进行侵略,这与其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对中国的侵略加快了日本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日本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最后确立。
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对外战争进行掠夺。
其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掠夺的巨大财富则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其次,对华的侵略和掠夺使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日本虽然也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在这一时期,日本趁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了对华的侵略步伐,在华获得了大量的特殊权益,直接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极大地扩充和霸占了中国这一广大的商品市场,从而使这个资源贫乏的后起的资本主义小国不断地得到“大输血”,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对华发动侵略战争是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最终途径。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决定日本无法逃脱经济危机的袭击。
当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时,当时的法西斯势力都认为,只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方能摆脱经济危机,认为日本占有“满蒙”既可以消除国内的不安,又能及时扑灭中国本部的排日。
于是,军政各界的扩张主义分子极力煽动侵华战争,并抛出了大量的侵华方案。
(三)日本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所以,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原料等方面对外都有极大依赖性。
例如:它的对外贸易结构就明显地表现了其经济后进性的特点。
它除了向美国输出本国的生丝和向东南亚地区输出加工的棉纺制品外,就是以政治军事为后盾,把大量的棉制品和重工业品输出到中国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并从那里输入国内所缺乏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
显然,日本要赶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仅靠本国的实力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借助世界经济的力量,而这种借助,对于日本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军事力量进行经济扩张。
三、日本侵华思想方面的原因在推动和有利于日本侵华的种种因素当中,除了武士道、天皇制、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经济发展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体现日本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特性的东西,如团结、认真敬业、善于创造性摹仿和有危机意识等。
日本因为强大起来才可能发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而日本的强大是与这些民族特性分不开的。
1.不搞内哄日本人并非没有内部矛盾,但他们不大搞内哄,他们对自己的同胞很爱惜。
日本军队从未发生过内战,而中国军队内部磨擦不断。
抗战时,我们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但是,正义一方的中国人没有完全做到,非正义一方的日本人反而基本做到了。
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很小,资源贫乏,很多需求从日本国内无法解决,而必须通过贸易或战争的手段从国外解决,所以它的矛头是对外的,贸易是对外贸易,战争是侵略战争。
无论是解决资源、市场问题,还是扩张领土,日本都是把矛头指向他国,尤其是中国。
矛头对外,可以缓和内部矛盾,所以日本人从整体上比较团结。
2.认真敬业日本人的认真和较真,在世界上只有德国人可与之媲美。
日本学者研究郑和下西洋那条大船上究竟用了多少铆钉;一位专门研究李大钊的日本女学者能把李大钊在日本时住在什么地方,在那个饭馆吃饭,到哪里散步等等说得一清二楚。
日本学者的论文与中国学者的论文反差很大,我们讲究篇章布局,讲究观点的提炼和总的结论性评价;而日本人重视细节,重视资料,写得极为细致。
中国人读了日本人的论文感觉过于繁琐,日本人看了中国人的论文则感觉大而空,不扎实。
日本人之所以认真,恐怕与它小有关,家小业小,土地少资源少,事事必须精打细算。
认真作风与生活的所有内容都有关系。
认真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敬业的民族,认真的好处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办事的准确无误,更有助于在国民中树立科学精神,日本人能把西洋的科技学到手,进而后来居上,肯定与认真有关。
3.创造性摹仿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要进步就不可能不摹仿,但摹仿的水平和结果却大不相同。
清廷的有识之士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下发起了洋务运动,企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禁锢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加上体制方面的大锅饭等原因养成的惰性,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往往只摹仿不创新,落后了再引进。
日本人的摹仿,与中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们跟着英国人学习造船的技术,最终达到甚至超过了老师,建起世界一流的“联合舰队”;他们向德国人学习照相机的制造技术,最终成为世界第一照相机强国;他们跟着西方学习汽车的制造技术,最终使日本汽车大举占领西方市场;他们向中国人学习陶瓷、造纸、染料、豆腐和景泰蓝等传统产品的制作技术,最终把我们甩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