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沙洲的形成1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4单元 14《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1 翼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4单元 14《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1 翼教版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沙洲是指在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流水和风对石头的冲刷、搬运作用。

以及了解沙洲、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体验大自然的壮美,探究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了解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1)

光滑的鹅卵石教学目标:1.能收集一条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鹅卵石的资料。

2.能根据资料和实物提供的信息对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鹅卵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4.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5.能有针对性地提出3种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鹅卵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同学们,大自然可以告诉我们无穷的奥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种形态奇特的岩石。

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愿意)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台上有没有岩石?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的名字吗?(鹅卵石)你都想知道关于鹅卵石的哪些问题呢?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二、猜想验证1、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鹅卵石,你能猜想一下它们原来的形状吗?2、老师给大家搜集了一些不同河段的岩石,同学们请认真观察,看看这些岩石的形状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出示上游、中游、下游鹅卵石)(不一样,上游:石块较大、棱角分明、表面粗糙;中游:石块变小、棱角磨平;下游:石块更小更光滑)3、请大家猜想一下,这条河流里有什么?是什么的作用导致了一块大的、棱角分明的石头最终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呢?4、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做什么呢?现在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5、请大家看一下你桌面上的实验材料,看看都有什么?它们都是用来模拟什么的?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6、根据这些实验材料,你们组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把你们的方案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7、找同学说实验方案。

8、那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先找学生说,在课件出示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摇的时候一定要快速用力,每人摇动1分钟;2.要按照顺序摇;3.每次摇完后要注意观察小砖块形状的变化,并做好实验记录)9、动手实验10、找小组说一说本组的实验现象。

11、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鹅卵石的形成都是什么作用的结果呢?(鹅卵石是由于河水的冲刷搬运作用,使河里的沙子、石头它们互相摩擦、挤压形成的。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沙洲是怎么形成的;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3.了解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

教学准备1.课件和课本;2.沙盘和模型;3.砂子和其他实物;4.学生讨论和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者制定一个小小的问题来导入,例如:什么是沙洲?沙洲有什么用处?主体沙洲的定义•沙洲是指海洋或河流中由泥沙逐渐堆积形成的陆地。

•沙洲分为三种类型:河口沙洲、海岸沙洲和海岛沙洲。

沙洲的形成过程1.波动作用当海水或河水带着泥沙冲到岸边的时候,波浪因惯性作用而向上运动而冲击海岸或河岸,波浪的冲击会将部分泥沙带到海岸或河岸上面,这时波浪滞留时间增加并且波高也增加,波浪就会继续冲击,最终导致沙洲的形成。

2.水流作用当水流顺着海岸或河岸而流的时候,水流会因为渐缓的速度而将泥沙勾起并且带到水面上形成此处的沙洲。

3.海浪影响海浪以其舞蹈的方式影响了海洋。

海浪形成在进入浅水区域时,波峰趋向向上而波节向下。

当海浪越过沙洲时,由于水深减小,波峰变向向后。

沙洲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波浪和水流作用。

在温带和热带岸线,受到引力的影响,风向经常改变,使沙洲的形成有更好空间。

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河口沙洲:河口沙洲通常位于河口下游的区域,河口沙洲的主体部分是泥沙构成的,因此在下游地区河床较浅,洲滩较宽;•海岸沙洲:海岸沙洲主要形成在海岸线平缓处,其中以钝角海岸最多见。

海岸沙洲的特征是沙质粗糙,由大块的石头、卵石和沉积物构成,而且呈弧形;•海岛沙洲:海岛沙洲是由海岛周围的泥沙积累而成的。

海岛沙洲主要出现在岛屿较小的区域,形状是一种类似圆形或半圆形的弯曲形状。

沙洲对自然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减少海浪的冲击力,防止沿海地区因为海浪和海潮的冲击而退化。

同时,沙洲也是一个种植海洋生物的理想之地,还有为旅游景点、天然港口和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结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继续思考和讨论。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14课《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 冀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14课《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 冀教版

14、沙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学习过程:
教学后记:
沙洲是指在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流水和风对石头的冲刷、搬运作用。

以及了解沙洲、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2013年5月2日星期四总学时: 22节
14、沙洲的形成
共二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主编:彭英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体验大自然的壮美,探究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了解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教案: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引言:《沙洲的形成》是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9课,本课主要介绍了沙洲的形成原理、特征和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自然界中的河流在携带沙粒并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沙洲的过程,并且能够感受到沙洲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沙洲,了解沙洲的形成原理。

2. 理解沙洲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沙洲的形成原理、特征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沙洲所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图片资料、实物样本、沙盘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复习铺垫,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或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沙洲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沙洲的特征并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给出沙洲的定义,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Step 3:探究(20分钟)1. 分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块沙盘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床和沙洲的区别,并从中发现规律,了解河水对沙粒的承载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a) 沙洲是怎样形成的?b) 沙洲有哪些特征?c) 沙洲对人类有什么作用?d) 你们能想到沙洲的一些具体案例吗?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出自己的观点、答案和案例,并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Step 4: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确保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并提醒学生沙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河流和沙洲。

Step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沙洲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以及河床的演变过程。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掌握沙洲形成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沙洲的定义:沙洲是河流、湖泊等水域中由泥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2. 沙洲形成的原因:洪水、泥沙来源、水流速度、地形等。

3. 沙洲形成的过程:泥沙积累、堆积、固结、植被生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沙洲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2. 难点:沙洲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沙洲形成的过程。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洲这一特殊地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沙洲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讲解沙洲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沙洲形成的影响。

4. 讲解沙洲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沙洲形成的基本步骤。

5.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沙洲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沙洲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7.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洲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8.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察沙洲地貌,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9.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10.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11.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清晰的沙洲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14《沙洲的形成》教案1翼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14《沙洲的形成》教案1翼教版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沙洲是指在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流水和风对石头的冲刷、搬运作用。

以及了解沙洲、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体验大自然的壮美,探究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了解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水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光滑的鹅卵石是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的第二课时,由于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对科学两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自然界变化的壮观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4课《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
教学实验准备
带盖的玻璃杯、碎砖头、沙子、水、镊子
教师准备:
课件,视频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两块岩石,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1(引导学生把图片中1和2比较,找出岩石和卵石的特征;发现卵石光滑圆溜,岩石棱角分明)
2.生描述后师讲述:。

沙洲的形成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对河流上有河下游实景图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市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到下游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证明谁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

3、渗透环保教学,让学生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和了解一些防措施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化的壮观过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能解释沙尘暴的成因。

四、科学、技术、环境目标
能针对性地提出三条以上预防和智力沙尘暴的措施。

2018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教案分析冀教版

2018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教案分析冀教版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2018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教案分析(冀教版)2018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教案分析(冀教版)13、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沙洲图片二、探究沙洲的形成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7、小结沙洲的形成。

8、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

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三、探究鹅卵石的形成1、欣赏鹅卵石2、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3、汇报自己的猜想结果。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5、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6、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8、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10、拓展:(1)风的搬运作用;(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课后小结:。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沙洲的形成实验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沙洲的形成实验

沙洲的形成实验
实验名称:沙洲的形成
实验目的:
探究沙洲形成的原因,尝试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冲刷和搬运现象。

实验器材:
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托盘2个、报纸
实验步骤:
1、在实验桌上铺上2张报纸,在报纸上放上两个托盘。

2、在被垫起一定角度的托盘中用沙土和小石子的混合物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画出喷水前的图画(注意石子的位置和地貌的样子)
3、将托盘倾斜,用喷壶模拟下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注意沙土和石子的变化)
4、改变“降雨量”的大小,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5、改变托盘的倾斜角度再次进行试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画出喷水后的图画
6、整理实验台。

实验现象:
实验中,使用喷壶模拟降雨,喷水后发现沙子顺着水流移动。

当注入更多的水时,小石子和沙子会被水流冲走,在托盘的低洼地带形成淤积。

随着更多水的喷洒,土壤从丘陵上被冲刷下来,在托盘中随水流
流动。

在托盘的开阔地带,流速逐渐变慢,泥沙沉积下来。

实验结论:
沙洲是由于流水的冲刷和搬运作用携带了大量泥沙,当流到河流开阔处时,流速变化泥沙沉积渐渐形成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霸州市康仙庄乡第三小学于天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位置。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的形成。

5、能说出洪水具有搬运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能通过观察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过程进行探究。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各种大小石子、沙土、河道模拟器、一个水槽、报纸、水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有位同学在外出旅游时发现了几处奇特的景观,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几处奇特的景观是什么?(板书沙洲)像这种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成的像“小岛”一样的自然景观,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出示图片)谁能指出沙洲在哪里?介绍崇明岛的地理位置。

我们认识了沙洲,并且了解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洲---崇明岛,那么沙洲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课题)二、猜测沙洲的形成原因。

1、同学们观看视频,体会水的冲刷和搬运的力量。

2、接着观看沙洲的图片,回答问题:(1)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沙洲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4、学生交流小结: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在河道由窄变宽处,河道拐弯处,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容易形成沙洲。

(边和学生交流边板书)(板书:河流入海口处水冲刷搬运泥沙河道由窄变宽处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河道拐弯处三、设计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1、师:同学们预测到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老师觉得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你觉得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来完成沙洲的形成模拟实验呢?2、学生说需要的实验的材料3、出示实验材料:烧杯、各种大小石子、沙土、河道模拟器、一个水槽、报纸、水等。

4、小组设计实验5、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四、进行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师: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实验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的实验要求。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9沙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9沙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9沙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标题:探索沙洲的形成导言: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9课,将会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沙洲的形成过程。

沙洲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现象,了解它的形成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介绍沙洲形成的过程。

一、沙洲的定义及特征沙洲是形成于水中的一种地貌,通常由河流或海浪、海潮的作用而形成。

它由沙粒积聚而成,呈现出相对平坦的面貌。

沙洲通常靠近河口或海岸线,因为水流在这些地方的流速较慢。

二、沙洲的形成过程1.水流的冲刷作用河流或海浪、海潮的水流会将沙粒从较高处冲刷到较低处。

这个过程中,水流的速度越大,冲刷力就越强,引发的沙粒运动也越频繁。

2.水流速度的变化在河流或海潮的过程中,水流速度会发生变化。

当水流速度减慢时,沙粒会由于自身的重量而沉积在水底,积聚形成沙洲。

3.沉积物的堆积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在水底的沙粒会逐渐堆积起来。

当这些沙粒堆积到水面以下时,便开始形成沙洲。

沙洲的高度和面积随着沉积物的堆积而逐渐增加。

4.植物的作用沙洲上的植物也对沙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根系可以稳固沙洲的结构,防止沙粒被水流冲刷走。

植物的死亡和腐烂也会产生有机物,使沙洲变得肥沃,更容易让植物生长。

三、探索沙洲的实验活动为了进一步理解沙洲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活动来模拟类似的情况。

1.模拟水流在一个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放入沙粒。

可以利用水龙头调节水流的速度,观察水流对沙粒的冲刷作用。

2.观察沉积物堆积在一个宽而浅的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放入沙粒。

观察两种情况下沙粒的沉积情况:一种是水流速度较大,一种是水流速度较小。

比较两者之间沙粒的沉积现象。

3.了解植物的作用在一个容器中种植一些植物,并填入适量的沙子。

观察植物的根系在沙子中的生长情况,以及植物对于沙粒的固定作用。

四、沙洲的应用与意义沙洲不仅是一个自然地貌现象,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沙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难点:理解沙洲形成过程中的水流、泥沙运动等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展示沙洲形成的过程。

2.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沙洲。

3. 地图或沙洲分布图,展示沙洲在河流中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沙洲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沙洲是如何形成的呢?”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沙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沙洲与河流、泥沙运动的关系。

3. 课堂探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沙洲是如何形成的?请你们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沙洲形成的过程。

4. 知识拓展:教师展示沙洲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沙洲在河流中的位置,以及沙洲对河流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问:“你们认为沙洲的形成对河流有什么意义?”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河流,了解沙洲的形成与河流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否准确、流畅,了解学生对沙洲形成原因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流中的沙洲,加深学生对沙洲形成过程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沙洲形成过程中的水流、泥沙运动等现象。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形成过程,知道河流、泥沙和沙洲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沙洲的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河流、泥沙和沙洲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沙洲形成过程的图片、泥沙样本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沙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形成的?”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沙洲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河流、泥沙和沙洲之间的关系。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沙洲的形成过程,包括河流携带泥沙、泥沙沉积、沙洲逐渐形成等。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泥沙样本,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泥沙的来源和特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河流、泥沙和沙洲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6. 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沙洲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8.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沙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沙洲形成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沙洲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交流观点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流和沙洲的真实情况,加深对沙洲形成过程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环保工作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沙洲的保护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沙洲形成过程时,要注重科学性的准确性,避免误导学生。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沙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难点:理解沙洲形成过程中的水流、泥沙运动等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沙洲形成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沙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沙洲是怎么形成的吗?”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沙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流、泥沙运动等自然现象。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沙洲形成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沙洲形成的过程。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沙洲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沙洲形成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5. 小组汇报: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沙洲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环保意识。

7. 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或沙滩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沙洲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沙洲形成原因的理解。

2. 科学实验:安排一次关于泥沙运动的水流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泥沙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运动情况,进一步理解沙洲形成的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观察日记的内容充实程度、科学性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沙洲形成原因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雨水对地表的侵蚀之后,进一步认识流水的冲刷、搬运对地表的影响。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探究沙洲的形成过程”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推想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2“光滑的鹅卵石”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鹅卵石的成因。

应用与拓展“认识流水地貌”意在通过阅读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冲积扇等更多的流水地貌。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沙洲和鹅卵石的成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认识沙洲和鹅卵石的成因。

【学情分析】沙洲指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以及湖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流水和波浪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

沙洲多见于宽阔的平原河流或束窄河道上下方的开阔地段。

心滩指位于河床中间的沙质浅滩。

在河道中出现对应的两个横向环流,而且底流都指向河床中间时,心滩会不断增长,增高了的心难在枯水期可能露出水面。

在心滩上部覆盖了河漫滩堆积物后,便成为江心洲。

同河漫滩一样,江心洲可被洪水淹没。

河道中有了江心洲,河道便出现分汊现象。

由于河流的冲刷和堆积,江心洲会不断向下游移动,有时还会向左或向右移动。

我国长江口的崇明岛和湘江中的橘子洲等都是规模较大的江心洲。

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

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

自然界中的岩石,经常受到冷热的影响。

白天,阳光把岩石晒得很热,夜里,没有阳光照射的岩石变得很凉,时间久了,岩石的内外冷热程度就不一样各部分的热胀冷缩也不一样,内部结构的变化会使岩石产生裂缝。

在冬季,存3岩缝中的水会结冰,结冰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膨胀现象,膨胀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岩石的裂缝增大,甚至完全裂开。

五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二、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三、教学准备沙石、塑料瓶、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学生表现都特别积极,特别棒!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大家有没有信心?出示长江游览视频,展示各种沙洲的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大家看一看,这又是自然中的什么现象。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河中还有像小岛似的沙石堆。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而成的像小岛屿一样的自然景观就是沙洲。

师:说的太棒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沙洲的形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赞美鼓励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激情,出示视频图片使学生对沙洲有了初步认识后,引出本课的课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指认沙洲的图片,使学生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总结沙洲的基本形态特征,并为后面“沙洲最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的讨论奠定基础。

】(二)、疑难质疑、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沙洲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提示思考。

猜想沙洲的形成原因。

师:同学们的好奇心可真强,说了这么多和沙洲有关的问题。

沙洲是如何形成的?师:老师很想听听大家的奇思妙想,谁来说说沙洲是怎么形成的?生:我认为可能是由于河水的冲刷形成的。

生:我们组觉得也许是暴雨或洪水到地面后,形成很大的水流,冲击成的。

生:老师我不赞成他们组的观点,暴雨水流比较大,沙石、泥土来不及沉积就被冲走了,形不成沙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1教案冀教版
14、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沙洲图片
二、探究沙洲的形成
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3、汇报
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7、小结沙洲的形成。

8、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

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三、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1、欣赏鹅卵石
2、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
3、汇报
自己的猜想结果。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5、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6、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8、汇报
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10、拓展:(1)风的搬运作用;(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