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化系统架构下的微波着陆功能实现
航空领域飞行管理系统简介
飞行管理系统飞行管理系统(FMS,Flight Management System)是现代客机航空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FMS是专业电脑系统,可以实现各种飞行任务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工作负载,现代民用飞机机组人员不再携带飞行工程师或导航器。
飞行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空中飞行计划的管理,经常使用各种传感器(如GPS和INS 支持无线电导航)来确定飞机的位置,FMS可以引导飞机的飞行计划。
驾驶舱内的FMS控制通常是小屏幕、键盘或触摸屏。
1.飞行管理系统的组成飞行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高级区域导航、制导系统和性能管理系统,由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惯性基准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油门系统等独立系统组成。
1.1.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Flight Management Computer System)是飞行管理系统的核心,包括飞行管理计算机(FMC,Flight Management Computer)和控制显示组件(CDU,Control Display Unit)1.2.惯性基准系统惯性基准系统(IRS,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是飞行管理系统的一个特殊的、连接机上其它系统的、输出多种飞行参数的传感器a)IRS的要求a.1.有导航的功能和精度;a.2.满足飞行控制需要;a.3.满足武器投放要求的速度精度(军机)。
b)IRS的组成b.1.两到三台惯性基准组件(IRU,Inertial Reference Unit);b.2.方式选择组件(MSU,Mode Select Unit);b.3.惯性系统显示组件(ISDU,Inertial System Display Unit)。
c)IRS的工作方式:导航、姿态、校准、关闭1.3.自动油门系统自动油门系统(A/T,Autothrottle)的工作方式为:自动油门计算机接受来自各传感器和方式控制板上的工作方式和性能选择数据,经运算处理输出指令,操纵油门机构。
微波遥感文献综述
微波遥感文献综述微波遥感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微波的特性来探测和感知地球表面及大气层中的物体和现象。
微波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穿透性强等独特优势,因此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监测与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雷达距离测量和无线电导航。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雷达回波来探测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的物体和现象。
20世纪60年代,微波辐射计的出现使得微波遥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后,微波遥感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微波遥感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微波遥感技术主要利用微波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物体的信息。
微波遥感系统通常由微波发射器、微波接收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微波发射器向目标物体发射微波信号,微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与目标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如反射、散射、透射等,然后被微波接收器接收。
通过对接收到的微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速度等信息。
微波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能力:微波遥感技术不受光照和时间限制,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进行探测和感知。
2.穿透性强:微波能够穿透云层和天气条件,不受光照和时间限制,因此可以获取更真实、更准确的地面信息。
3.安全性高:微波遥感技术采用非接触式探测方式,可以避免人员风险和安全问题。
4.分辨率高: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雷达距离像和微波辐射图像,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信息。
三、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1.军事侦察: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雷达距离像和微波辐射图像,用于军事情报收集、目标识别和场景感知等。
2.环境监测:微波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温度等参数,用于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监测等。
3.资源调查: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矿产资源等信息,用于资源调查和管理。
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在地球观测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在地球观测中的应用微波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进行地球观测的技术,可以获取地表和大气的信息,对于航空航天工程而言,微波遥感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在地球观测中的应用。
一、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分类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微波辐射进行地球观测的一种无人方式,利用微波辐射可以穿透云层、大气、厚云雾和植被,获取地表和大气的信息。
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大类。
主动微波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发射不同频率和极化的微波信号,然后接收和分析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球表面地物的信息。
主动微波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油田探测、冰雪监测等领域。
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则是通过接收和分析自然环境中发出的微波辐射信号,用以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的信息。
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常常用于天气预报、气候演变、海洋观测等领域。
二、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1. 气象预报和天气研究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测和天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接收自然发出的微波辐射,可以获取大气中水汽含量、降水形式和强度等信息,从而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演变的数据支持。
2. 地质勘探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主动微波雷达技术,可以探测地下油气田、矿产资源等地质结构。
微波雷达的高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地下物质,获取地质结构信息,为资源的开发和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3. 环境监测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海洋温度、海洋表面风速、海冰覆盖度等信息,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水体污染监测等环境保护领域,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4. 农业生产航空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利用微波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壤含水量、作物生长状况、农田温度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微波着陆系统激光模拟试验及光学系统关键技术
果 与机 场 实际飞行 检 验 结果 吻合较 好 , 明 了微 波 着陆 系统激 光模 拟试 验 的有效 性 。 证 关键 词 : 光光 学 ; 拟试 验 ; 波 着 陆 系统 ;x C 目标 激 模 微 P
中图 分 类 号 : TN2 9 4 ;TP3 1 9 9 . 文献 标 志 码 : A
e ui pe t ir wa e lnd ng s t m ( LS) wa e u t i u a e t o ga i n of q p d wih a m c o v a i ys e M s s t p o sm l t he pr pa to t v ga i n sg lt a m it d by t LS a c d ng t he pr pa a i f t a e n t e he na i to i na r ns te he M c or i o t o g ton o he l s r i h
第 3 2卷 第 4期 21 0 1年 7月
应
用 光
学
Vo1 2 .3 NO .4
Jun l f o r a p id Op is o Ap l tc e
J 12 1 u. 0 1
文 章 编 号 :0 2 2 8 ( 0 1 0 — 7 40 1 0—0 2 2 1) 408 —7
pr c s i . T h rtc lt c no og e he o ia u y t m ort s s m ulto ys e w e e o e sng e c iia e h l i soft ptc ls bs s e f hi i a i n s t m r rsac e e e r h d. T he a i ut r o u ve o he fi t t s n a r r n r m e n U .S. w a zm h e r r c r ft lgh e tofa ipo t e vion nt i s
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分析
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分析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电子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航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化的航空电子技术旨在提高飞行安全、航行精度和通信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航空器的自动化程度和飞行效率。
本文将对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是指将航空电子设备和系统进行综合,以提高飞行效率、飞行安全和飞行精度的技术。
这种技术结合了导航系统、通信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多种航空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共享和相互协调,实现飞行任务的全面、一体化管理。
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的核心是提高飞行器的自动化程度,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提高飞行安全和效率。
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着陆系统:采用自动着陆系统和精密下滑道系统,提高飞机着陆的精度和安全性。
2. 导航系统: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提高飞机的导航定位精度,增强抗干扰能力。
3. 通信系统:采用卫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提高机载通信设备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4. 自动驾驶系统:采用自动驾驶仪和飞行管理系统(FMS),实现飞行器的自动导航、自动控制和自动执行飞行任务。
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为航空业带来巨大的颠覆性变革,使飞机的飞行变得更加安全、舒适和高效。
二、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的应用1. 导航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应用上。
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全球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在飞行领域,GNSS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飞行轨迹控制,提高飞机的飞行精度和安全性。
GNSS还可以实现飞机的自动着陆和精密进近。
2. 通信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体现在卫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上。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飞机与地面的双向通信,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解决了传统雷达通信的盲区和信号不稳定的问题。
微波着陆系统信号的模拟与应用
维普资讯
电子科技 2 0 0 8年第 2 卷 第 6期 1
微 波 着 陆 系统 信 号 的模 拟 与 应 用
彭 雪梅 , 张 辉
707 ) 10 1
( 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 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
简单介绍 了微波 着陆系统 ( L ) 号的功能及应 用 ;根据 国际民航 组织 ( O) 波 着陆( S 附 M S信 mA 微 ML )
v t nO g i t n ,t Ss a f m t ds a t igaed s bd a dteaa sso a se i i r z i ) h ML i l o a a i l i n r ec e , l e f l a l ao n a ao e n g r n n g m i r n h n y l n
( col f e cm u i tnE g er g Xd nU i r t, in70 7 , h a Sho o Tl o m nc i ni e n , i a nv sy X’ 10 1 C i ) e ao n i i ei a n
运载火箭测量系统综合化设计与实现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Apr. 2024Vol. 47 No. 82024年4月15日第47卷第8期0 引 言随着现代电子系统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系统电子设备的数量、成本、体积、重量、功率急剧增加,通过增加电子设备的数量和改善单个设备的性能来提升系统平台的效用将带来一系列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系统综合化技术的应用。
运载火箭测量系统[1]指完成运载火箭的遥测参数测量、传输、处理以及运载火箭飞行外弹道的测量和安控任务的运载火箭分系统,包括遥测子系统和外测安全子系统,是运载火箭的必备电子系统之一。
目前,国内运载火箭测量系统普遍为传统的多功能“分立式”系统[2],采用大量的独立单机设备并分散布置在火箭仪器舱内,这种系统组成从早期运载火箭研制一直延续至今。
而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发射进入高密度任务时期,重型运载、载人登月、深空探测、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等全新的航天任务也出现大量的新需求[3⁃5],使得现有测量系统必然面临功能增加、性能提升、研制周期缩短以及由此带来的设备数量、成本、体积、重量、功耗急剧增大和可靠性下降的压力,现有的“分立式”系统已无法满足未来要求。
因此,亟需构建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平台的综合化架构以适应未来发展。
本文从测量系统的设计需求入手,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特征、技术迭代过程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测量系统实现综合化的技术途径和设计方案,完成了实物研制并进行了验证。
1 测量系统设计分析1.1 系统功能需求传统测量系统普遍采用独立射频单机和天线实现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4.08.028引用格式:刘来方.运载火箭测量系统综合化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24,47(8):171⁃174.运载火箭测量系统综合化设计与实现刘来方(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36)摘 要: 针对运载火箭传统测量系统设备功能单一、工作体制固化、体系架构封闭等问题,通过对系统技术特点、技术迭代过程和局限性的分析,基于运载火箭平台约束条件,提出一种适合当前应用的基于综合电子的开放式系统架构;其次,完成了基于该架构的综合射频终端研制,实现了小型化、轻质化、低功耗、可灵活扩展的综合化测量系统。
浅谈民航航行新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产能经济浅谈民航航行新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韩增香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分公司智慧机场部摘要:在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民航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为民航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对民航航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航行新技术主要包括:Head Up Display简称HUD、基于性能的导航(PBN)、GLS/GBAS地基增强系统、ADS—B—IN广播式自动监视接收。
本课题通过对比这四种个新技术的技术优势、发展前景及对民航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民航航行;新技术应用;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V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4-0339-02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因此必须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民航航行新技术作为一种新力量应当致力于提升发展品质并不断强化科技支撑。
当代社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能够有效保证飞行安全,保证人民安全。
创新作为推动新技术的关键,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作为发展理念创新过程,包括航行新技术及已有技术和手段。
目前,我国民航事业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的民航航新技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如今已经迈入了整体推进的崭新阶段,尤其是在组织架构方面,我国民航航行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应支撑,2014年我国成立了航行新技术应用与发展工作委员会,这对于我国民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和基本依据。
其中基于性能的导航,平视显示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卫星着陆系统等被认定为我国近年来民航航行方面重点推进的技术。
在新技术发展理念方面,我国从近年开始通过相关文件对民航航行新技术作了相关要求,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中国民航飞行运行方式转变”是当前发展的主要目标,相关人员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推广民航航行新技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力,实现创新推动发展的目标。
微波着陆系统概述
微波着陆系统概述微波着陆系统Microwave Landing system(MLS),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工作在C波段(最早由澳大利亚向国际民航组织(ICAO)建议,发展一种新的着陆系统代替已经使用多年的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Microwave Landing system(ILS)。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开始着力开发,它可以实行曲线进近。
然而,由于机载设备改装的费用问题,再加上GPS的发展和影响,1992年,FAA宣布不再发展MLS,而是将使用GPS(包括SBAS,LAAS等星基增强系统),发展星基着陆系统。
ICAO曾经在80年代制定的MLS的技术规范,并要求各成员国在1994年前完成ILS到MLS的过渡。
实际上,MLS并没有真正开始大规模在民航应用(可能是ILS还能应付当前状况,而逐渐发展的星基着陆系统更廉价,性能更优越),于是,ICAO在1994年宣布不再要求完成ILS到MLS的过渡,而是继续使用ILS,在最近20年,MLS几乎完全没有发展和应用。
80年代MLS系统的主要制造商是美国雷神公司和澳大利亚InterScan公司(现已被西班牙Indra收购),目前这两家公司均已没有民用的MLS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也民用MLS的货架产品似乎只有Thales一家(机载设备型号为MMR,是一种支持ILS,MLS,GBAS等多种模式的设备,很强大),Thales也生产MLS的地面设备,其型号为MLS480(如下图,伦敦希思罗机场的照片)。
MLS系统的尺寸要小于ILS,下图是早期澳大利亚InterScan的MLS产品,图片表示了MLS的天线。
看上去MLS系统的体积不小,车载可能有些麻烦,但大型车辆也许可以装载,Thales 声称其MLS480有一个可移动版本。
Thales宣称的MLS480技术指标如下•No interference from radio stations(无干扰)•Additional RF channels(附加的射频通道)•Data transmission capability(可传输数据)•Compact,electronically scanned antennas(小型的电扫描天线)•Collocation possible with existing ILS(可与ILS共存)•Easy interface with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DME)(与DME有方便的界面)•Sectorial Scan Power Reduction(SSPR)to overcome diffcult site conditions(分区扫描节省能耗,可用于复杂条件下)•Systems operational parameters are customer confgurable(系统参数用户可配置)•Adaptable to mobile version(可以是车载系统)•Back-Azimuth and Out-of-Coverage indicator available•Compliant with ICAO Annex10,including CAT III operations and EUROCAEED-53A specifcation目前国内几乎没有有关民用MLS的技术论文,但军方院校偶尔会有一两篇有关MLS仿真内容的论文(均没有实际实验支持),而在互联网的新闻报道中发现,中国空军在2008年为其作战飞机配备的MLS系统,但报道中没有说作战飞机配置MLS系统是国产还是进口,我个人认为配置国产MLS系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有资料说歼10的MLS系统产自天津一家军工企业,另外在其他资料上发现,航母上使用的应该是微波着陆系统,因此战斗机普遍配置机载微波着陆系统设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军用机场可能大规模安装MLS设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技术研究
• 93•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自主导航着陆的难度要求以及航空飞行器的发展,然后重点分析了精密进场雷达着陆引导技术、微波着陆引导技术、卫星导航着陆引导技术、计算机视觉着陆引导技术四种可用于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最后总结了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技术的趋势。
无人机相对于有人机具有人员伤亡率低、使用条件限制少、隐蔽性好等特点,在现代化战争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返航着陆是航空飞行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有人机主要依靠飞行员在飞行器驾驶舱内根据传感器辅助进行人工操控返航着陆,而无人机无机上飞行员,通常只能采用难度要求更高的自主着陆盲降技术,因此对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技术研究至关重要。
1 着陆技术进场着陆是航空飞行器执飞作战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阶段,因此优良的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技术能使无人机事故率大幅度降低。
航空飞行器诞生之初,飞机的进场着陆主要通过飞行员肉眼识别机场指示标志操控飞机完成,这种着陆方式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存在很大的风险。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飞机使用了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简称ILS)辅助飞行员进行着陆引导,但ILS系统不支持大批量的飞机引导着陆,研究人员针对ILS的缺点进行了改良,拓宽引导系统的波束扫描范围,采用新的引导无线电频段以及引进距离维度的引导技术等,诞生了微波着陆系统(Microwave Landing System,简称MLS)。
与此同时,雷达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精密进场雷达也被应用到航空飞行器的自主着陆引导中。
另一方面,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成熟,卫星导航着陆引导技术孕育而生。
近些年,计算机视觉技术成为各行业的研究热点,人们也开始研究通过该技术引导飞机自主着陆。
以上的这些技术均可为无人机的自主着陆引导提供支撑。
2 精密进场雷达着陆引导技术精密进场雷达可以说是引导飞行器进场着陆的三坐标雷达,用于能见度差、云底较低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引导飞机着陆。
微波着陆系统信号的产生与应用分析
微波着陆系统信号的产生与应用分析本文介绍了微波着陆系统的设备组成以及几种信号格式,简述了基本信号格式和序列信号格式两种信号格式的所产生过程,并提供了一种莫尔斯码信号应用的具体应用例。
标签:基本信号;序列信号;莫尔斯码功能;数据处理模块1 前言微波着陆系统(简称,MLS)是一种精密的引导飞机进场、着陆和滑行的系统,它使用的频率波段范围为5031MHz-5091MHz。
基于相共振天线实现20000度/秒的扫描速率,通过飞机接收到的往扫和反扫的时间间隔Δt来完成飞机方位角、仰角及距离的测量,为飞机进场着陆提供多种引导信息,如进场引导信息、拉平信息和复飞信息等。
确保安全进场着陆依赖于微波着陆系统信号的正确实现。
2 微波着陆系统组成及信号格式1、设备组成方位制导设备、仰角制导设备、拉平制导设备、反方位制导设备、精密测距仪以及基本数据传送系统是构成微波着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方位引导装置通常与精密测距仪一起使用,安装在跑道中心延伸部分外300米处。
定向引导装置的结构主要包括发射器,检测器,不间断电源,天线,本地控制器,便携式测试接收器和原位检测控制装置。
(2)仰角制导设备一般安装在距离数据点衡偏130-180米区域内,仰角制导器不仅可以为进场着陆的飞机提供对于下滑到的垂直引导信息,但是,与仪表着陆滑行相比,它可以将提供给飞行员的滑动角度范围扩展到15度。
驾驶员可以控制飞行器在由高度引导装置提供的滑移角覆盖范围内的任何滑行路径上被精确地引导。
(3)水准引导装置的主要功能是确保飞机成功完成从运行到水平到主轮接地的着陆过程。
拉平制导台的功能是提供进场飞机在拉平阶段时具体地面的高度数据。
拉平制导通常安装在接近进场飞机着陆点跑道的一侧。
(4)除了反向引导装置的安装位置在跑道入口处的中心延长线侧之外,反向引导装置和定向引导装置以相同的原理工作。
该功能是扭转飞机起飞,绕行或离开现场的指导。
(5)精确测距通常与定向引导装置一起使用,并且通常安装在跑道终端的中心延长线上它的作用是为每一架进场飞机提供相对于设备天线设备的距离数据,保障飞机在全自动进场和着陆过程中能够按照设计轨迹进场、着陆和滑跑。
mls微波着陆原理
mls微波着陆原理MLS微波着陆原理引言•介绍微波着陆系统(ML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简要说明本文将解释的内容和结构定义MLS微波着陆系统•解释MLS的全称和定义:Microwave Landing System•描述MLS在航空领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概述MLS微波着陆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MLS系统的组成部分:接收系统、传输系统和显示系统•概述MLS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息传递的流程解释MLS系统的接收系统•解释MLS系统接收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介绍MLS系统接收系统的两个主要组件:接收天线和接收机接收天线•解释接收天线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描述接收天线的类型和结构•提及接收天线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接收机•介绍接收机在MLS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解释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接收到的信号处理过程讲解MLS系统的传输系统•解释MLS系统传输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介绍传输系统的三个主要组件:信号发射机、波导和信号集线器信号发射机•说明信号发射机在MLS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解释信号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信号发射的过程波导•描述波导在MLS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解释波导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信号传输的过程信号集线器•介绍信号集线器在MLS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解释信号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和信号的分配过程分析MLS系统的显示系统•说明MLS系统显示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描述MLS系统显示系统的两个主要组件:显示设备和控制单元显示设备•解释显示设备在MLS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描述显示设备的类型和特点•提及显示设备需要满足的性能要求控制单元•介绍控制单元在MLS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解释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和对显示设备的控制过程结论•总结MLS微波着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分的功能•强调MLS系统在提高航空安全性和精确着陆方面的重要作用继续以下内容:优点和应用领域•介绍MLS微波着陆系统相对于传统着陆系统的优点和改进之处•提及MLS系统在民航和军航领域的应用情况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分析MLS微波着陆系统可能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难题•探讨MLS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总结•总结全文内容•强调MLS微波着陆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以上就是关于MLS微波着陆原理的相关文章,通过逐步深入的解释和标题副标题的形式,让读者初步了解MLS着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微波着陆系统地面检测技术研究[权威资料]
微波着陆系统地面检测技术研究摘要:微波着陆系统的地面检测是在设备工作现场进行的测试,主要任务是验证系统的工作情况,为定期测试建立基准数据,为飞行校验提供所需条件。
介绍微波着陆系统地面检测需要完成的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微波着陆系统方位仰角地面检测TH878 A 1007-3973(2013)012-163-021 引言2 设备参数的检测调整在地面检测前,需要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调整。
其中较为关键的项目有工作频率、发射功率以及监测控制功能检查。
2.1 工作频率检测MLS工作频率范围是5031.0~5090.7MHz,共分200个波道,波道号从500至699。
检测步骤:(1)在本控计算机上选择控制菜单1,并设置发射机为关;(2)在发射机前面板,用通道选择轮指派通道号;(3)从发射机扫描天线部件断开RF电缆,通过合适的衰减器连上微波频率计;(4)在发射机设置菜单中选择RF测试参数屏,设置待选天线类型为0,ACE触发为NO TRIGGER,最高40,最低40,选择F10,使发射机CW(连续波)输出;(5)调节微波频率计读出发射机输出频率;(7)在发射机设置菜单选择扫描参数屏,并以100 kHz增量输入发射机频率;(8)断开发射机,并重新连好扫描天线RF电缆。
2.2 射频功率的检测、调整2.3 监测和控制功能检查在系统的完整分析中,监测器的正常或异常运行是一关键项目。
监测测试检查应包括验证已知发射错误的试验。
可用人为设置参数超限或去掉某些信号的方式,来检查设备的执行监测功能。
例如辐射功率下降监测检查:用REU计算机或PMDT,在发射机扫描参数设置屏上,把发射机功率设置到低于原设定的执行告警门限上,来检查这一功能的执行情况。
控制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发射机控制和关机/转机的正确操作性。
可在RCSU或PMDT上试验关机、切换到备用设备、重启设备等功能的检查。
3 地面检测点的确定为了进行MLS系统的地面测试,必须在机场上设定几个位置作为MLS的测试点,这些测试点一旦被确认就应作出永久性标记,作为MLS地面试验周期性测试的基准点。
飞机微波信号在航姿系统上显示误差问题分析
飞机微波信号在航姿系统上显示误差问题分析[内容摘要]针对通电试验中出现的微波着陆系统输出偏差信号在航姿系统上存在显示误差的问题,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制订误差修正措施,设计微波偏差信号输出模拟系统,最终验证并实施排故方案解决该问题,消除了偏差信号显示误差引起的着陆过程安全隐患。
关键词微波信号;航姿;偏差电压;偏差杆1.引言微波着陆系统方位偏差和下滑偏差在航姿系统的航向位置指示器和姿态引导指示器上显示存在误差,会给飞机着陆带来风险,造成飞行安全隐患。
据统计,飞机的飞行事故大约有一半是发生在着陆阶段的。
因此应对飞机着陆系统给予极大的重视。
飞机的微波着陆系统与航姿系统交联,通过航姿系统的航向位置指示器和姿态引导指示器为飞行员提供方位偏差和下滑偏差指示。
在通电试验中出现微波着陆系统输出偏差信号在航姿系统上存在显示误差的问题,为保证飞行安全,对此问题必须予以彻底解决。
1.微波信号在航姿系统上存在显示误差问题的现象在飞机进行无线电微波着陆系统和航姿系统交联通电检查时,使微波着陆系统正常工作,用微波模拟器向微波着陆设备提供微波偏差信号,航姿系统的航向位置指示器和姿态引导指示器中显示的方位偏差杆和下滑偏差杆无法准确指向对应的偏差刻度点上。
1.1.显示误差问题复现操作操作微波着陆检查仪模拟微波地面台,给微波着陆设备提供相对于预定飞行航向姿态的微波偏差的数据:调整微波着陆检查仪的摆动速率和输出强度为最大值,初始方位设置为零度,方位显示设置为中心位置,将检查仪置于距微波着陆天线前方9米范围内,排除遮挡物,检查仪喇叭口正对微波着陆天线,防止信号干扰。
调整微波着陆设备参数,接收微波着陆检查仪输出的微波偏差数据:选择导航方式为进场方式,设置微波着陆为最终进场定位设备,设置微波着陆设备波道为500。
校准航姿系统、航向位置指示器及姿态引导指示器:操作航向位置指示器和姿态引导指示器进行航姿对准,使姿态引导指示器姿态锁定在0°,航向位置指示器航向锁定在90°,将捷联航姿组件进行从左至右转动,俯仰倾斜运动,检查指示器极性,保证指示器偏差杆左到右,下到上移动。
微波着陆系统(MLS)机场应用研究
微波着陆系统(MLS)机场应用研究李勇军;朱林寰;赵鹏飞【摘要】介绍微波着陆系统机载设备和地面台站配置组成,浅析机载微波着陆设备与机场台站设施的配合工作情况,简述微波着陆方位和仰角测量原理.【期刊名称】《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8)003【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微波着陆;制导;方位测量【作者】李勇军;朱林寰;赵鹏飞【作者单位】国营芜湖机械厂 , 安徽芜湖 241007;国营芜湖机械厂 , 安徽芜湖241007;国营芜湖机械厂 , 安徽芜湖 241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51微波着陆系统(MLS)是时基扫描波束微波着陆系统的简称,用于加强飞机的进场着陆引导功能,实现飞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安全着陆[1]。
本文根据机场微波着陆设施与机载设备的配合工作情况,研究微波着陆系统测量原理和应用情况。
1 系统组成微波着陆系统由机载设备和地面台站组成,具体由方位台、仰角台、精密测距器和机载设备组成,典型机场微波着陆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1.1 方位制导方位制导由方位电子柜和方位天线柜组成,方位天线一般安装在跑道终端跑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用于提供进近飞机在水平面的引导。
方位天线柜含多种不同发射天线,方位扫描天线用于发射方位扫描波束;OCI天线用于发射方位覆盖区外指示信号(OCI);左/右余隙天线用于发射余隙脉冲信号;单槽缝波导天线用于发射DPSK调制信号。
1.2 仰角制导图1 机场微波着陆系统组成示意图仰角制导由仰角电子柜和仰角天线柜组成,一般安装在跑道入口处的跑道一侧,用于提供进近飞机在水平面的引导。
仰角制导除了发射仰角扫描波束外,其前向天线只发射前导识别码。
1.3 反方位制导反方位制导由反方位电子柜和反方位天线柜组成,在跑道入口前端和方位制导对称安装,用于提供进近飞机未完成着陆的复飞引导。
1.4 拉平制导拉平制导由拉平电子柜和拉平天线柜组成,安装在跑道入口处的跑道一侧,用于提供进近飞机在拉平阶段离地面的高度信息。
微波导航的原理和应用
微波导航的原理和应用导航系统简介•导航系统是一种用于确定和跟踪位置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汽车等领域。
•微波导航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导航技术,利用微波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
微波导航的原理•微波导航是通过发送和接收微波信号来确定位置和方向的一种技术。
•微波信号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短的波长。
•微波导航系统通常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微波导航的工作原理1.发射器发射微波信号:发射器产生并发送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微波信号。
2.信号传播:微波信号通过空气传播,并在周围的物体上反射或散射。
3.接收器接收信号:接收器接收反射或散射的微波信号,测量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延迟。
4.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对测量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利用测量值计算出位置和方向信息。
5.位置和方向计算:利用接收器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和时间延迟,通过三角测量等方法计算出位置和方向。
微波导航的应用•微波导航被广泛用于航空和航海领域,如飞机、船舶等的导航。
•汽车导航系统中也使用了微波导航技术,可以在城市和高速公路等道路上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
•微波导航在军事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如导弹制导系统、潜艇导航等。
•微波导航还可以用于在野外环境中进行定位和导航,如探险、远足等活动。
微波导航的优势•微波导航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反应速度,适用于精确定位和快速导航的需求。
•微波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衰减较小,适用于远距离和复杂环境的导航应用。
•微波导航系统较为成熟和稳定,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导航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导航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反应速度。
•微波导航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
•微波导航系统将与其他导航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元导航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导航信息。
总结微波导航是一种利用微波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技术,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来确定位置和方向。
微波导航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汽车等领域,并具有定位精度高、衰减小等优势。
数字化精密测距技术的研究
数字化精密测距技术的研究刘江庭【摘要】Digital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precision (DME/P) radio navigation system with microwave landing system provides precisely landing guidance for the approaching plane. An implementation methodof DME/P processing for digital intermediate frequency on the basis of FPGA+DSP hardware platform is proposed. The technologies applied for digital DME/ P are analyzed including digital intermediate frequency demodulation. DAC technology, signal recognition and searching technology, as w ell as α-β filtering technology. The method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DME/P performance index by aircraft flight test and provide reliable scientific basis for miniatur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ofDME/P instrument.%精密测距(DME/P)无线电导航系统与微波着陆系统配合,为进场飞机提供精密进场着陆引导.基于FPGA+DSP硬件平台,提出了数字中频处理DME/P的一种实现方法,详细分析了数字化DME/P采用的技术:数字中频解调技术、DAC检测技术、信号识别和搜索技术以及α-β滤波技术.通过飞机实际飞行试验,该方法能够完全满足DME/P功能的性能指标,为DME/P设备的小型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2(035)007【总页数】3页(P161-163)【关键词】精密测距;数字中频;相关技术;α-β滤波;延迟衰减比较【作者】刘江庭【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0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20.5-30 引言精密测距(DME/P)装置是与微波着陆系统(MLS)配合使用的无线电着陆导航设备,为每架进场飞机提供相对于引导点的飞机三维位置信息,保障飞机按要求轨迹进场、着陆和滑跑,实现自动进场着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综合化系统架构下的微波着陆功能实现作者:赵亚军邰斌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32期
[摘要]介绍了综合化航电系统的发展与特点,基于综合化设计方法与软件无线电设计原理,提出了微波着陆功能实现方案,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综合化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微波着陆(MLS);软件无线电。
中图分类号:TH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1 引言
飞机上航电系统综合设计技术是实现将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综合,充分发挥各种机载电子设备效能,确保战斗机综合作战能力的根本保证,是目前航电系统的发展方向。
传统通信导航识别系统中的各个子功能以独立设备形式存在,各自完成特定功能,相互不能替代,造成设备过多,以及各个功能无扩展能力;而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将通信、导航、识别等功能进行了综合,由系统对软、硬件资源配置实现各项子功能的系统,与传统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相比,在体积、重量、功耗和成本费用方面大大降低,而且在可靠性、维护性以及扩展性方面的性能大大提高。
微波着陆功能是综合化通信导航识别系统中的重要功能,是基于综合化系统架构按照软件无线电的原理实现,是飞机进近着陆的重要功能。
2 综合化系统中微波着陆功能实现方案
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微波着陆功能存在于综合化系统的框架之下,其硬件及软件模块的功能划分满足系统的架构,根据系统架构,实现微波着陆功能需要的资源可分为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
2.1 硬件资源
实现微波着陆功能需要的硬件资源有微波着陆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微波着陆模块将实现微波着陆射频信号的变频、滤波等处理以及经ADC处理得到微波着陆数字化中频信号;信号处理模块为是综合化系统的核心,可用于功能的重构,也是软件的运行载体,将实现中频数字信号处理功能。
2.2 软件资源
实现微波着陆功能需要的软件资源有FPGA软件和DSP软件。
FPGA软件将实现微波着陆数字化中频信号的解调和扫描脉冲时差处理;DSP软件将实现FPGA解算数据的后处理以及对外接口的交互。
3 微波着陆功能设计
在综合化系统中,微波着陆功能应实现传统微波着陆设备的全部功能,其指标不低于传统微波着陆设备的相应指标要求,按照功能划分,微波着陆功能可分为接收通道、接口控制和信号处理三部分。
3.1 接收通道
接收通道主要实现信号的变频,具体设计如下:
射频信号由机上天线进入接收通道,信号经带通滤波后,与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产生第一中频信号。
第一中频信号经滤波、放大后,馈入第二混频器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滤波,输出第二中频信号,然后经AGC电路进行控制,由滤波器滤除模拟中频带外无用信号后输出至接口控制电路的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第二中频信号采样为数字中频信号,经接口并/串转换由串行LVDS数据总线输出。
基准时钟由系统统一提供的100MHz时钟,经放大、功分获得。
第一本振采用PLL技术,从外部总线获得微波着陆的工作波道,接口电路通过数据/时钟/使能三条内部离散线提供给PLL,获得对应工作波道的第一本振信号。
第二本振为点频源,产生固定频率的本振信号。
3.2 接口控制
接口控制部分实现接收通道电路工作状态的实时控制,并通过总线接收和发送信息等,具体设计如下:
1)通过总线接收系统下发指令并对接收数据具有校验能力;
2)通过总线回传模块状态信息;
3)根据接收指令产生模块自身的控制信号,实现对模块内部各单元的实时控制;
4)对接收通道提供的模拟中频信号的A/D采样;
5)将A/D采样数据通过并串转换芯片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
3.3 信号处理
根据微波着陆信号的特点,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实现信号的解调,具体设计如下:
将微波着陆接收通道产生的模拟中频信号数字化处理后由FPGA软件分2路进行处理,一路进行DPSK解调处理,解算出数据字信息;另一路进行视频信号的处理,解算出相应功能的扫描脉冲对之间的时间差;根据扫描脉冲建立AGC控制信号。
FPGA软件将解算数据送入DSP,DSP程序完成时差数据到角度数据的转换,以及通过总线输出角度偏差数据至综合化系统。
4 工作流程
与独立微波着陆机载设备的工作流程相比,综合化系统中微波着陆功能工作流程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自检与功能配置两方面。
自检是系统功能配置的基础,系统上电后,通过对模块自检,得到微波着陆模块的状态,如果微波着陆模块正常,则按默认配置方案进行微波着陆功能的配置,如果微波着陆模块故障,则通过模块上报信息判断故障原因;功能配置后进行微波着陆功能自检,如果功能自检成功,则转入微波着陆功能正常处理,如果不成功,对功能进行重构,即对资源重新分配。
5 验证
按照本设计方案完成了微波着陆功能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通过设置微波着陆模拟器模拟飞机着陆过程进行功能验证,方位、仰角数据如图1、图2所示。
从测试数据可得,该设计方案可以实现综合化系统的微波着陆功能,并能满足系统所有设计要求。
6 结束语
本文采取的微波着陆功能实现方法是按照综合化方法及软件无线电原理,对构成微波着陆功能的软硬件构成资源进行分析与设计,规划功能工作流程,提出并验证了微波着陆功能实现方案,实现了微波着陆功能设备复杂程度减化,尺寸及重量减小,达到了小型化、数字化、通用化、模块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其焕,魏雄志,崔红跃.微波着陆系统[M].现代飞行电子设备丛书,1990(5).
[2] GJB5586-2006微波着陆系统机载接收机地面测试设备通用规范[S].2006-05-17
[3] 吴敏,常坤,李裕.基于功能分区的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设计[J].航空电子技术,2013,4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