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景区规划与管理》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景区服务与管理总学时数: 48 学时学分数: 3 学分合用专业:旅行管理一、概括(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行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旅行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定位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行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具备旅行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修养和操作技术。
能帮助学生建立景区管理意识与职业思想,成立景区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整体观点,具备从事与旅行景区有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从而培育学生的旅行服务技术以及在旅行景区经营管理工作中剖析与办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前导课程包含《旅行概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等课程;平行课程有《模拟导游》、《旅行产品设计》、《旅行策划实务》等;后续课程包含《旅行电子商务》、《跨文化社交》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职业剖析和职业标正确立课程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质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服务与管理实践联系亲密的项目(景区服务、景区管理)为载体,以此建立教课内容。
?本课程以实质工作岗位要求,实行项目导向的教课方法,在教课情境上以模拟为主,以学生饰演景区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角色,让学生模拟详细的操作技术;同时建立相对独立的事例教课系统,在事例教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足调换学生的主动性、创立性。
在事例演示时,注意情形模拟尽量传神,增添演示的真切性,让学生参加到教课活动中。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讲堂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①掌握旅行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业务一些基本观点。
?②认识旅行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活动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支持理论。
③掌握景区服务各环节的基本流程。
?④认识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⑤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职业技术目标:①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肩负旅行景区现场服务与管理。
?②能够从事大中型旅行景区的基层与中层服务和管理等实质工作。
课程标准《景区规划与管理》
景区规划建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景区规划建设适用专业:高职旅游管理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景区形象定位、设计以及景区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能力,并通过典型景观案例分析和项目驱动,让学生逐步具备景区营销和基础管理等能力。
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
(课程开设依据)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旅游景区销售、景区策划等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景区规划、营销、基础管理等能力,是为培养景区工作人员服务的,因此本课程在旅游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旅游景区所涵盖的专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资源评价及景区布局开发等基本业务为课程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景区规划与管理工作流程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六大流程:旅游资源评价、景区形象定位及形象设计、景区布局及功能分区、景区产品项目的创意设计、景区营销、景区基础管理,因此,本课程的主要围绕这六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 只有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
因此,本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教学项目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分析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景区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内容编排顺序)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资源评价及景区布局开发等基本业务为课程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景区规划与管理工作流程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
风景区规划 课程标准
《风景区规划》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风景区规划课程英文名称:Scenic area planning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通过风景区景观项目的操作流程的讲解,由浅入深的介绍在景观设计实际项目时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其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风景区景观项目设计练习,增强实践运用技能。
前导课程:素描、色彩、速写、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工程制图、建筑透视、建筑设计基础、景观植物与城市绿化技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后续课程:工程预决算、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区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突出创新精神,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施工图实践训练、外出实践性调研、课程设计八个环节,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城市化建设中有关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具体设计项目的市场实践,设计程序与方法,及设计表现等方面的技能问题。
1、能力目标(1)市场调研的技能;(2)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3)设计的创新能力和提炼设计主题的能力;(4)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5)方案汇报的综合能力。
2、知识目标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景观项目设计的基础知识,讲授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和现代休闲景观规划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课题。
分别对纪念性景区规划、历史人文古迹景观规划、现代休闲景观规划三个模块的设计训练,使同学具备景区规划设计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和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树立严格执行行业规范的观念,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1、依托设计理论,以实际项目驱动、项目贯穿课程设计,实施综合课程设计。
2、基于大量课堂实训施工图的绘制和外出实践学习,积累设计手段和方法。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与《导游业务》、《旅行社业务管理》共同构成旅游三大主体企业基本业务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教会学生在景区进行服务和管理的工作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等。
后续课程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
能帮助学生树立景区管理意识与职业思想,建立景区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概念,具备从事与旅游景区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技能以及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工作中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①掌握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业务一些基本概念。
②了解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活动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支持理论。
③掌握景区服务各环节的基本流程。
④了解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⑤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技能目标①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承担旅游景区现场服务与管理。
②能够从事大中型旅游景区的基层与中层服务和管理等实际工作。
③具备一定的景区讲解、策划规划能力。
④具备进行安全维护、环境布置等能力。
态度目标①在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
②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
③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三、教学组织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掌握景区服务与管理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本课程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8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学组织表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训练内容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导游工作密切配合,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将来工作任务的明确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景区的景观设计与规划管理直接关系着游客体验的质量与印象。
因此,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一、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旅游景区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指导性工作。
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围绕着景区的整体定位、旅游需求、环境生态、文化遗产等因素进行考虑,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围绕整体定位进行设计景区的整体定位是景区规划设计的基础,需要在文化传承、自然景观、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为景区的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等提供指导。
例如,在文化传承方面,景区可以依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将文化遗产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打造出充满文化气息的景观。
2. 以旅游需求为导向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要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要在提供旅游服务、表现独特景观、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考虑。
景区需要在服务质量、旅游产品、特色景观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3. 注重环境生态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环境生态,保护局部生态系统,预防自然灾害,提升景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景区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必须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 体现文化遗产价值景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突出景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征象,注重对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显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二、景观管理景观管理是旅游景区管理的关键之一,景区的景观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体验。
景观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景区安全管理景区是游客体验和安全的重要场所。
景区管理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预案、设置安全设施,合理制定游客行程线路,确保游客在景区游玩的安全性。
2. 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景区的环境卫生管理需要做好垃圾、污水的处理和垃圾分类,保证游客在景区游玩的环境整洁卫生,打造舒适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旅游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掌握景区规划与管理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旅游景区规划理论、景区规划的实践、景区管理的要点等内容,重点掌握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对景区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景区规划理论•景区规划的基本概念•景区规划的特点和原则•景区规划的手段和方法2.景区规划的实践•景区规划的编制流程•景区规划的实施和评估3.景区管理的要点•景区管理的基本要求•景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 - 理解景区规划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则。
- 掌握景区规划的编制流程、实施和评估方法。
- 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手段。
- 培养学生对景区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景区规划和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互动交流。
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和学习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实践。
•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景区规划和管理中,培养实践能力。
3.学术研究:•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景区规划和管理相关论文、书籍等,深化对景区规划和管理的理解。
五、课程评估1.课堂测试:•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程知识。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2.实践成果:•组织学生对景区规划和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和报告,并进行评估。
•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
3.学术研究成果:•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对景区规划和管理进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
六、总结本课程旨在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对景区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景区规划和管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
景区规划与管理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培训资料
旅游人才培训与管理
专业知识培训
提供员工必要的旅游专业知 识培训。
沟通与服务技能
培养员工良好的沟通技巧和 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能力。
职业发展机会
为员工提供晋升和职业发展 的机会。
景区业态创新与发展
1
特色文化活动
举办文化节庆和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和提升游客满意度。
2
多样化旅游产品
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如文化体 验和定制旅行。
3 合作伙伴关系
与本地旅行社、酒店和航 空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景区的运营管理与服务
游客接待中心
提供信息、导览服务和购票服务 的中心。
景区设施管理
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优质客户服务
培训员工提供友好和专业的服务。
景区的安全管理
景区安全是保证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可持续发展
制定长期规划,推动景区可 持续发展并满足未来需要。
景区规划流程
1
调研
了解目标市场和当地环境,评估潜在资源和挑战。
2
规划设计
制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配套设施的详细规划。
3
评估审批
进行环境评估和相关部门的审批。
4
实施落地
按照规划设计开始景区建设和设施安装。
旅游景区营销策略
1 品牌推广
通过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 建立强大的景区品牌。
景区规划与管理第一章旅 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培训资 料
本章介绍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包括观光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演变和不同种类 的旅游景区。还探讨了景区规划的原则与流程以及旅游客流量测算和管理。
景区规划与管理原则
环境保护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2016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景区服务与管理总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得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得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得基本规律与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得理论素养与操作技能。
能帮助学生树立景区管理意识与职业思想,建立景区管理工作得基本思路与总体概念,具备从事与旅游景区相关工作得基本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得旅游服务技能以及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工作中分析与处理问题得能力。
本课程前导课程包括《旅游概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等课程;平行课程有《模拟导游》、《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策划实务》等;后续课程包括《旅游电子商务》、《跨文化交际》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职业分析与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得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服务与管理实践联系密切得项目(景区服务、景区管理)为载体,以此构建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实施项目导向得教学方法,在教学情境上以模拟为主,以学生扮演景区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得角色,让学生模拟具体得操作技能;同时构建相对独立得案例教学体系,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得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得主动性、创造性。
在案例演示时,注意情景模拟尽量逼真,增加演示得真实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得人际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①掌握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业务一些基本概念。
②了解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活动得内容,掌握其基本支持理论。
③掌握景区服务各环节得基本流程。
④了解景区经营管理得现状及存在得问题。
⑤掌握景区管理得基本方法与内容。
(二)职业技能目标:①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承担旅游景区现场服务与管理。
②能够从事大中型旅游景区得基层与中层服务与管理等实际工作。
中国景区课程标准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理论实践相结合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授课单位:学时: 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赵宁 2010.9学分: 3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 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一门适应现实需要,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现代旅游景区发展的趋势,加深对旅游景区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益的市场化运作的认识,掌握现代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策略和运作技巧,培养参与现代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为学生架构现代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之后学生将在这门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旅游营销与策划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行社产品设计与运作等相关课程,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积累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经验。
1.2课程基本理念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开始应介绍旅游景区管理的基础理论,之后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比如采用主题式课堂讨论,在教学中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在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有了一定准备之后,组织有针对性的主题式课堂讨论。
为使学生对各类旅游景区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学生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景区现场实习。
通过景区现场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不断提炼和总结。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共分成了基础、服务和管理三大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中包括我国景区管理的理论基础、通用的三种管理模式,服务模块包括了服务意识的树立和监督,以及接待服务实务,管理模块包括了景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施管理和游客管理等几个部分。
在基础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资料和现场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管理模式的重点。
《旅游规划管理》课程标准
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旅游规划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旅游规划管理(Tourism Planning Management)●课程代码:0603077●课程学时:8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40,实践教学学时40●课程学分:6●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六学期●制订时间:2017年11月(V.20171101)●修订时间:2019年8月(V.20190801)●修订成员:陈友军、陈添明、于丹、吴侃侃●审核小组: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课程组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岗位选修课,是规划设计岗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要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旅游策划》、《旅游规划实务》、《旅游设施与工程设计》、《景观设计》、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为前导基础课程,平行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景区管理实务》及毕业设计等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岗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调研,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景区规划设计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规划管理日常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将课程按旅游规划项目过程划分为旅游招投标管理、规划项目管理、旅游规划评审、旅游建设工程管理、旅游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企业管理等学习任务,每一任务模块结合相应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按照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技术方游规划项目管理、旅游规划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熟悉项目管理流程,塑造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够达到并胜任规划设计单位中行政助理、助理规划师或初级规划师的岗位要求。
在教学方式上,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按照旅游规划管理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系统推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依托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职教云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开放式教学。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导语: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各个地区都建设了许多旅游景区。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一些景区存在着环境污染、游客安全等问题。
因此,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规范要求以及管理措施。
一、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性1.保护自然资源旅游景区规划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减少景区开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提高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升旅游体验景区规划能够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合理规划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使游客能够畅享旅游乐趣,减少旅游过程中的不便和风险。
3.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旅游景区规划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规划合理安排景区内各类商业设施的布局,能够促进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景区及周边地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旅游景区规范要求1.资源保护旅游景区规划要充分考虑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规划中应明确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开发方式,确保景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景观设计景区规划应注重景观设计,使景点、绿化、道路等各个元素相互协调。
景观设计要根据景区自身特点和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创造独特的旅游氛围,增强游客的美感体验。
3.交通规划景区规划应合理规划交通设施,确保游客的便利和安全。
包括道路、停车场、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规划,以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并确保交通运行的顺畅和安全。
4.设施配套景区规划应合理布局各类设施,包括游客中心、卫生设施、餐饮住宿设施等。
设施要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
三、旅游景区管理措施1.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厕所、休息区、紧急医疗设施等,以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
2.游客流量管控景区管理部门应制定游客流量管控方案,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景区过度拥挤。
通过预约制度、优惠政策等方式,合理分流游客流量。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引言现代社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其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景区的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游客服务等等。
本文将从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旅游景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旅游景区的意义旅游景区是一个地域或场地,以其独特的地理景观、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而吸引游客。
旅游景区的存在对社会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经济意义:旅游景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的消费促进了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行业的繁荣。
此外,旅游景区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
2.文化意义:旅游景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
景区中的历史建筑、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等都是珍贵的文化资源,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并了解这些文化。
3.促进社会交流:旅游景区作为交流的平台,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游客。
游客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基于以上意义,旅游景区的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景区规划的原则旅游景区规划是指对景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对于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景区需要在保护景区资源和环境的同时,满足游客需求,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考虑景区的社会经济影响,确保景区发展不会给当地居民造成负面影响。
2. 全面规划景区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交通设施等。
通过全面规划,可以保证景区的发展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以及各项设施的互相配合。
3. 市场导向景区规划需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动态和游客的需求,确定景区的发展方向和主题。
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景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景区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ppt
景区发展的历程简介
最初阶段: 古罗马的巴斯温泉疗养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世界
上那一个时期的其他某个景点, 在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有巴 斯那么大的访问量。 中世纪 :
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旅游兴起的时期。宗教旅游无疑可被视 为早期的大众化旅游。为满足宗教旅游者的需求,各种服务设 施应运而生,如旅店等。旅游者长途跋涉涌向当时的景区、朝 觐的目的地。
欧洲工业化进程和铁路系统的发展刺激了19世纪中产阶级对 景区(点)的访问。直到19世纪海水浴才被认为是一种娱乐活 动,因此,海滨度假地大幅度发展。 同时工业家们建立了一些 博物馆、美术馆和公园,同时工业城镇也成为了新的旅游目的 地。
景区发展的历程简介
进入20世纪
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各种活动为基础的景点开 始盛行。如各种各样的博览会、恢复举办奥林匹克运 动会等。
多媒体资源
主题公园研究网 /park/index.asp
中国华侨城 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锦绣中华 广州长隆欢乐世界 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 北京欢乐谷 北京世界公园 杭州宋城
第二节 景区的发展态势
一、世界景区发展历程 追溯景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远比想象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其一,一个地方必须有多少访问者,才能够被称为景区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2)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项目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景区游览。
然而,一些景区管理不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对景区的发展也有所限制。
因此,景区规划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课程设计,深入探讨旅游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和实践机会。
项目目的通过此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景区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2.掌握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知识;3.了解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实践经验;4.练习景区规划和管理的技能。
项目内容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本阶段包括以下内容:1.景区规划概述;2.景区规划原则;3.景区规划流程;4.景区规划的阶段性成果;5.景区管理概述;6.景区管理体系;7.景区服务管理;8.景区安全管理;9.景区环保管理。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本阶段学生将分组完成以下项目:1.景区规划设计;2.景区管理方案设计。
第三阶段:综合实践本阶段学生将综合应用在第一、第二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负责完成一家真实景区规划和管理的项目。
项目结果本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将能够:1.熟练掌握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知识;2.具备景区规划设计和管理方案设计的技能;3.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为真实景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建议。
4.涵盖相关的研究文献,做到全面深入透彻地阐述该课题。
参考文献1.吴岚丽. 国有景区规划与管理[D].南昌大学,2018.2.张志强,周晓星. 景区建设中的规划与设计浅析[J]. 时代建筑,2019(03):124-124+131.3.王昆辉. 景区管理体制与规范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4.张谣. 环保在景区建设中的作用与措施[J]. 现代环保,2019(03):21-24.。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导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的首选目的地。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统一的规划,许多旅游景区存在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游客安全等问题。
本文将从景区规划和管理两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景区规划1. 优选地点与区域规划合理选择旅游景区的地理位置和开发区域,需考虑景区自然条件、交通便利性、生态环境等因素。
通过科学评估与规划,确保景区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景区空间布局对于大型旅游景区,应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
例如,将游客服务中心与主要景点相连,设置交通枢纽,确保游客的便利性和流线性。
3. 优化设施建设在景区规划中,需兼顾环境保护和设施建设。
选择环保材料与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合理安排设施布局,保证游客流量均匀分布,避免拥挤现象。
二、景区管理1. 游客数量管理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是保障景区环境和游客体验的重要手段。
采取预约制度、实行限流措施,确保每位游客都能享受到良好的观光体验。
2.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对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加强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监测与治理。
同时,推动景区的绿色发展,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安全管理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游客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举措。
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巡逻和监控,提高安全警示和救援能力,确保游客能够安全愉快地游览。
4. 服务质量提升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是增强游客满意度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同时,建立健全的旅游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回应游客需求和意见。
5. 文化传承与创新景区管理者需要注重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充分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提供富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文化体验。
同时,亦应探索新的旅游模式和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结语: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旅游景区规范与管理工作得以实施,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提升景区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与管理
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与管理引言:旅游景区是当代社会中人们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和有效的管理对于提升游客体验、保护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关键要素和策略,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旅游景区规划设计1.1 规划目标与定位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规划目标与定位。
规划目标应该根据景区所在地的特点和资源优势来确定,例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或特色民俗等。
同时,景区的定位也应考虑到目标游客群体的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
1.2 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是吸引游客和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空间布局应该考虑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和游客流线,以便游客能够便捷地游览。
景观设计则需要充分利用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与主题相符的独特景观,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
1.3 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设施规划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规划是保障游客安全和提供便利服务的关键。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需要考虑到游客流量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服务设施规划则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要根据游客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第二部分:旅游景区管理2.1 游客管理游客管理是旅游景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有效的游客管理可以提升游客体验和保护景区环境。
景区管理者可以采取限流措施,控制游客流量,避免过度拥挤。
同时,游客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宣传解释景区的规则和文化背景,引导游客文明游览。
2.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是保障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景区管理者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景区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此外,景区管理者还可以推广可持续旅游理念,鼓励游客采取环保行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景区管理者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安全教育等。
第二章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u n
景区总体规划的一般要求: 规划期限:20年,对旅游景区的远景发 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规划任务:确定旅游景区的性质,划定 旅游景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提出开 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 的关系,指导旅游景区的合理发展。
u n
(二)、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一般要求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 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资源赋存状况(旅游类型及组成); 资源特色分析; 资源综合评价(适宜性评价;潜力评价)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 1999)典型度、自然度、吸引度、科学度
u n
四、客源市场现状与预测 市场现状; 市场结构体系; 客源市场发展与预测; 目标市场定位:距离因素、消费因素、专业旅游者定位
3.成果形式 1/1000-/2000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寺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效果图 江西省浮梁控制性详细规划效果图
u n
(三)、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般要求
当前要建设的旅游景区或旅游景区的一部 分,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
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 的设计和施工。
规划任务: 在总 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
u n
4、可行性分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不断变化,导致景点开放时,消费者的行为或 喜好可能已出现大的变化;也可能受到景点控制之外的 因素,如政策法规、自然灾害(流行病害)影响。 (2) 景点开发孕育时间较长,使基础数据在实际开始 时已经过时,如利率、建造成本、人力成本等。 (3) 许多国内景点,其经营目标不单纯是追求利润,有 些目标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u n
海峡导报 2006-8-17 10:52:19 为保护环境,优化投入产出,宜昌正在处理一些废弃或淘汰的景区,“假三峡” 景区将被拆除。据了解,三峡大坝位于宜昌夷陵区,鲜有旅游者光顾人造三峡, 导致投资四千万元的三峡集景度过6年艰难历程后,被迫拆除。 “三峡集锦”在设计之初就遭到了专家质疑。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三峡奇景,是“假 三峡”望尘莫及的,在真三峡“门口”建“假三峡”是画蛇添足。但遗憾的是,这些质 疑没有影响当地政府的决策。“假三峡”景区占用土地8万平方米,水域17万平方 米,人工缩建了从宜昌到重庆的沿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故事传说等,有近百 个观光景点。不幸的是,景点开门迎客热闹了一阵后,随即门可罗雀,没有几个 游人愿意舍弃不远处的真三峡而来欣赏这个“假三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区规划建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景区规划建设
适用专业:高职旅游管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景区形象定位、设计以及景区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能力,并通过典型景观案例分析和项目驱动,让学生逐步具备景区营销和基础管理等能力。
1.2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
(课程开设依据)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旅游景区销售、景区策划等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景区规划、营销、基础管理等能力,是为培养景区工作人员服务的,因此本课程在旅游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旅游景区所涵盖的专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资源评价及景区布局开发等基本业务为课程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景区规划与管理工作流程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六大流程:旅游资源评价、景区形象定位及形象设计、景区布局及功能分区、景区产品项目的创意设计、景区营销、景区基础管理,因此,本课程的主要围绕这六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 只有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
因此,本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教学项目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分析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景区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内容编排顺序)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资源评价及景区布局开发等基
本业务为课程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景区规划与管理工作流程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学分为3。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关键词:工作情景、主要工作内容、技术标准、设备工具和材料
(工作情景及设备工具和材料)本课程主要为景区规划、销售、管理工作服务,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场所不可能每每选在真是景区中,所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旅游商务综合实训室,必需配置以下硬件设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景区电子资料等。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承担景区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为: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景区形象定位及形象设计。
●景区空间及功能布局。
●景区产品、项目的创意设计。
●景区营销。
●景区的基础管理。
2.2 课程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态度
(综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景区资源评价、景区规划、景区定位、形象设计、功能布局、景区项目创意和营销、基础管理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具体如下:
2.1 能力目标(能、会 + 操作动词 +对象)
2.1.1能运用基本的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2.1.2 能运用景区形象定位原则对景区形象进行分析。
2.1.3能对景区受众和竞争者进行调查分析。
2.1.4会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设计础主题形象口号
2.1.5能初步运用景区空间布局原则进行景区空间规划。
2.1.5能较好的进行旅游项目主题策划
2.1.6 会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景区市场调查
2.1.7 能灵活地运用营销知识进行景区营销
2.2 知识目标(知识应用、行为中表现,能、会+程度 + 动词 + 知识点),通常的写法:程度(熟练等)+了解、熟悉、掌握 + 知识点
2.2.1能正确阐述景区资源的内涵及特征、分类。
2.2.2能理解景区资源评价方法。
2.2.3能说出景区形象体系的内容,及形象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2.2.4能基本掌握景区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原则。
2.2.5能熟悉旅游产品、项目的设计基本程序。
2.3 素质目标(跟本门课程比较密切的素质):
2.3.1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
2.3.2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2.3.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2.3.4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2.3.5培养独立思考,创意思维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课程实施
4.1 教材编写
4.1.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4.1.2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4.1.3 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实际操作。
4.1.4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
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的新知识及时纳入其中。
4.1.5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1.6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方法
4.2.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2.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2.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2.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教学评价
4.3.1、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4.3.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4.3.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真实产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
本课程是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因此加强过程性的考核非常重要,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比例为6:4。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4 教学建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4.4.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4.3、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5 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3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