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沙县虬江第二中心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估算认识的深刻,估算也正以其独具魅力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展现在人们面前。

可以说,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训练思维和发展智力的需要。

在教学中如何呈现估算过程。

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蕴藏其中的思想方法,适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教师在
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估算,感受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意识。

例如第二册“认识生活中的数”单元中学生理解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后,我就创设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知道自己比爸爸妈妈矮得多;知道10比11少一些,比8大一些;知道27在20与30之间,但更接近30;知道100页的书大约有多厚;1
分钟大约有多久;1米大约有多长,等等。

这样通过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形成数感的同时,认识数的相对大小。

为以后的估
算学习打好基础。

要从低年级开始,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做估算的有心人。

生活中关于估算的案例随处可见,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双数学的眼睛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教师可利用逛超市、看电影、买菜等具体活动情境,让学生估人数、估大米的重量及钱数等,在生活化的估算中,使学生直观感知数量,有机地训练学生的估算技能,为估算打好基础。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

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各种有利的时机,创设生活化情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经常化地进行估算训练,就一定可以有效地培养和不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结合具体问题,学会估算方法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方法,往往带有不定性。

《新课程标准》对估算提出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进行估计。

”如何根据条件来估算,如何提取主要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技能的形成贯穿学习全过程。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

1.取近似数估算法。

即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四舍五入保留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计算出大概的数。

如估算56340除以723,被除数、除数近似于560个百和7个百,560百除以7 百=80,所以计算
结果大约是80.
2.根据生活常识或经验估算法。

即根据题意估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如人数、租车数、树的棵数、动物的只数等一定是整数,合格率、出勤率、发芽率都不可能比1大,等等。

3.以小估大法。

如算一千克黄豆的颗数可先算1克黄豆的颗数,估算一叠纸张的张数,可先量出100张纸张的厚度,再量出一叠纸张的厚度来估计纸张的张数。

4.最大最小法。

如在笔算576+284后也可以这样验算:因为576>500,284>200,500+200=700。

所以它们的和肯定比700大;又因为576<600,284<300,600+300=9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比900小,最后计算结果一定在700至900之间。

三、强化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我国现阶段教学教材,只是在多位数四则运算中增加了简单的估算及运用的内容,仅仅依靠这些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不够的。

因此,为促进学生熟练掌握估算的技能技巧,养成估算习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估算练习机会。

1、在计算教学中,把估算当作必须的解题步骤,养成先估后算的习惯。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计算教学中,把估算当作解题的必要环节。

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
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的解题中的偏差,预防和减少错误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计算200÷8×5=5时,先引导学生估算,得出结果大于5而小于200,然后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当有学生出现200÷(8×5)=5结果时,就可知结果肯定是错的。

再分析错误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先估后算避免了错误的产生。

2、在测量教学中,建立种类计量单位的概念,形成估算的参照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物体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的正确估算,有赖于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相对固定、成竹在胸的长短、大小、轻重的标准,估算时就是拿被估计的物体与参照标准进行比较。

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各类计量单位概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各种实用的估算参照标准。

如在教学质量单位“千克”时,是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感知1千克的苹果、黄瓜。

如在教测量教室的长度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平常步子的长度,再用这个长度乘走完教室的步数。

总之,估算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到整个教学内容中。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促进估算的情境,以估算教学为载体,加强学生的估算训练。

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估算的价值、增强估算意识:在交流中探索估算方法、掌握估算策略:在经常化的训练中提高估算技能、增强估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