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文风的多样01

合集下载

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分析

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分析

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分析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人之一。

他的词作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苏轼的词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创作风格。

一、艺术追求与独特风格表现苏轼的词作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禅宗影响,并融合了自身独特的观察力与情感表达能力。

他追求真实、自然和直接表达内心情感,通常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以及个人情感体验。

二、开放式情感表达和多元题材选择苏轼的词作涵盖广泛且多样化的题材,既有爱情抒发,也有倾诉社会时事,甚至还有揭示个人命运等。

他以开放式情感表达为特点,通过多元题材选择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与认识。

三、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批判相结合苏轼的词作既包含了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自我剖析和深刻的洞察力,将个人情感与当时社会环境相结合,深入探讨人性、道德以及权力与矛盾等问题。

四、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苏轼摒弃了传统词牌格律束缚,更注重对字句把握的灵活运用。

他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押韵方式和音律,打破了传统限制,并加入北方民间曲调元素,使其词作更具鲜明特色。

同时,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和借景抒发情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动感和艺术张力。

结论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其创作风格被广泛认可,并对后世不乏影响。

他以追求真实、开放式情感表达、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等特点,从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角度出发,创作了众多经典名篇。

其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深情之作,也有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评。

这种风格使得苏轼的词作别具一格,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注:以上所述仅代表笔者观点和简单分析,对于苏轼及其词作全貌来说可能仍存在不足之处,详细了解请参考相关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

浅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

浅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

浅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郭瑞娜内容摘要:本文对苏轼的词风作了粗浅的探讨。

从苏词的豪放词、婉约词、农村词、戏谑词等几种类型对其特点作了分析,明确了苏词豪放与婉约并举,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

|第一部份说了苏轼的青年与晚年两时期,青年时风格能够说是“少小时气象峥嵘”,晚年诗的平淡美更为典型,平淡却不平庸。

第二部份是主体,具体谈论苏轼词的几种风格类型。

主要讨论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农村词和写景词,还有戏谑词。

苏轼的豪放词气势雄浑、风格超拔,旷达潇洒,豪迈不羁,蕴涵着人生深深的无奈与孤寂,垫定了他在词上的高尚地位苏轼以抒情和咏物为主的婉约词冲破了传统的“婉约词”的香艳侬软的词风,表现出刚柔相济、刚健婀娜、高远典雅、婉约蕴藉等特点,所抒之情远远超出了男女之情的范围。

苏轼的农村词质朴自然,描画了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基层百姓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酷爱之情。

其戏谑词多为嬉笑怒骂、风趣讥讽之语,或是作者玩笑娱乐之词。

在这些词的背后是他特殊心态的外在反映。

关键词:苏轼;词风;前期;后期;多样性苏轼词从来颇受尊崇。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①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被骗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人们对苏词的推崇,又以其豪放词为盛。

在豪放词的进展史上,苏轼确有创制之功,也铸就了他“豪放词人”这一佳誉,公亦以此为豪。

事实上,综观苏词,豪放词所占比例并非大。

相反,作为词的固有风格,他的婉约词却占到了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婉约也是其词不可轻忽的另一重要风格。

豪放与婉约作为苏词最为鲜明的两个风格特征,双峰对峙。

除此之外,苏轼词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表现农村生活的农村词,和少量的戏谑词、回文词和集句词,形成了多样性的风格特点,极大地开拓了词心词境,苏轼也成为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苏轼仕宦数十载,是在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

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

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

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摘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放派诗句,读来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旷达与婉约风格的作词,相对鲜为人知。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地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昨雨疏风骤,浓睡不消酒”(《如梦令》)尽是借用外物含蓄表达自己的细腻的感情,这样的为数较多的带有旷达、超然风格的词作,却被读者所忽略;苏轼的词又是婉约的。

苏轼为人,情至深,义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的感动。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上柳绵”二句是佳句,传说苏轼的妾朝云唱到这里泪满衣襟。

本文从苏轼词风的豪放说起,进而论述了苏轼词风的多样性,旷达与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词风豪放旷达婉约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接触的成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豪放派的境界,然而从整体上讲,苏词风格的多样性是不容忽视的,纵观苏词,旷达风格和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苏轼词风以豪放为主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时《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把酒问青天”,到“欲乘风归去”,再到“起舞弄清影”,真是空灵蕴藉,不知身在人间。

进而写月照无眠之人,抒发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怀念和人世的感慨。

天上人间、虚实并写,飘逸空灵,疏宕洒脱,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示了开阔的胸怀和坚定的生活信念。

他豪放词的最突出的代表是题为“赤壁怀古”的《念奴桥》(大江东去)。

这首词以夸张的手法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视野高远,其实恢宏。

既正面描摩赤壁的江景,又具体刻画了周瑜的雄姿。

这两方面的文字都颇为夸张,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 , 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 , 是公认的豪 放派 的代表 。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 豪放词作的数量。 从而展现出苏轼 词风的婉约凄美 的一面 , , 从而使人们 可以 更 清楚 的认 识 苏轼 词 风 格 的 多样 化 。 婉 约一 词 , 委婉 含 蓄 之 意 。婉 约 词 不仅 是 一 种文 学 题 材 , 是 一 种 即 也 创 作 手 法 。闺 怨 、 相思 、 情 别 绪 、 花 秋 月 是 婉 约 词 的 主 要 题 材 。婉 约 离 春 词上承花问词 , 与花间词一脉相承 , 但是与在 花间词相比, 约词内容上 婉 去其浮艳 , 形式上 以蕴藉 雅正见 长, 言秀丽而清新 , 思衄折而 真切。 语 情 在苏 轼 以前 的北 宋 词 坛 仍是 以婉 约 词 为主 流 , 主要 是 一些 男 女 相 思 、 阁 闺 幽怨的艳情之作 , 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的题材范围 , 使婉约词从 世俗 生活 进 入 到 正宗 高 雅 的 文学 殿 堂 。 在言情方面 , 苏轼描写的至情 至性的爱情词 , 给人以凄美 、 委婉的高 雅享受和清新纯正的思想趣味。比如《 蝶恋花》 记得花屏初会遇 ) 记得 ( : 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 回 , 望断高唐 路, 燕子双飞来 又去。纱窗几 度春光 暮。那 E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 行, l 笑整香云缕。敛尽春 山羞不语。人前 深 意难 轻 诉 。 [5 ] 词 以高 雅 的 笔触 勾 勒 了 一个 男 子 对 心 上 人 无 尽 的 44 全 缠绵 相 思 和甜 美 的回 忆 , 感 真 实 而 又充 满 张 力 , 现 出 了男 子 内 心 的 深 情 表 刻 的矛 盾 冲 突 。这 是一 首 柔 情 似 水 的 纯 爱 情 词 , 用 工 笔 刻 画 了一 个 男 它 子的痛苦而又充满期 待的单相思 。作 者这 里描写 的单相 思之情是健康 的 , 朴 素 的 , 有 一点 前 人 词 作 的艳 情 粗 俗成 份 , 人凄 婉 , 绵 的无 奈 是 没 给 缠 之 感 。这 首 词 显示 出 了苏 轼 对 以 言情 题 材 为主 的 婉约 词 的 内容 思 想 的革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诗词风格有豪放词、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等。

下面是为你搜集苏轼词风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词风格的介绍第一部分谈苏轼的豪放词界定豪放的含义为词内容的旷达超脱和词形式的气象恢弘。

分析了苏轼豪放词的特点:首先是气象恢弘。

豪放词风入境的意象给人一种“大”的感觉,空间上可视接万里,时间上可思游千载;其次是旷达超脱。

苏轼词中数量较多、最能代表作者思想个性,且能渗透到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是旷达超脱词;三是豪放中隐现怨愤。

即前人所说,词至东坡“寄慨无端,别有天地”,“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第二部分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主要分析了苏轼的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

对“婉约”进行了界定,将形式上阴柔优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内容上言情和咏物等,归为婉约词。

分析了苏轼婉约词的特征:一是言情高远典雅。

苏轼扩大了言情词的内容,包括夫妻情、兄弟情、友人情、山水情等。

二是咏物自然明快。

苏轼的咏物词重在物态的刻画描摹,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情致,而且运用咏物的“离合”之法,在咏物中多有寄托。

三是婉约中蕴涵旷达。

正如宋胡寅在《酒边词序》中称道苏轼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分析了苏轼回文词、集句词和自题注明戏作的一些谑浪词,指出了苏轼谑浪词的弊端。

另外,又从对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图画的深情描写,对农民形象的亲切塑造和运用白描手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苏轼农事词的特点。

第三部分谈苏轼词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苏轼豪放词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欧阳修和柳永等人的影响;其次是苏轼“自是一家”的有意创造;三是人生苦痛与释道思想的影响。

旷达超脱是面对人生苦痛的一种心灵解脱和博大襟怀。

苏轼人生的苦痛非常人能比拟;其解脱之境界,襟怀之博大,更是常人不能比拟。

这是苏轼豪放词旷达超脱的一种重要原因。

浅谈苏轼

浅谈苏轼

浅谈苏轼文风的多样性1,苏轼文风多样性的表现:题材的广泛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行文风格的鲜明个性。

2,苏轼文风多样性的原因:人生经历的坎坷;多才多艺的传承;孜孜不倦的博学精神。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嘉字子瞻,。

苏洵子佑进士。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苏轼散文的特点

苏轼散文的特点

苏轼散文的特点
1.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苏轼的散文作品涵盖了人生、自然、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使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

2. 立意高远,格调高雅:苏轼的散文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见解,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意义。

3. 风格多变,不拘一格:苏轼的散文作品风格多样,有的雄奇奔放,有的清新自然,有的婉转含蓄,有的诙谐幽默。

4. 语言优美,表现力强:苏轼的散文作品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5. 感情真挚,动人心弦:苏轼的散文作品往往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等的深刻感悟和真挚情感,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6. 行文自然,结构严谨:苏轼的散文作品行文自然流畅,不雕琢做作,同时又注意结构的严谨和层次的分明。

总之,苏轼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作品风格

苏轼作品风格

苏轼作品风格苏轼,北宋文坛的巨擘,他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学、诗歌还是散文方面都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其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那么,苏轼的作品风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豪放不羁的情感表达。

苏轼的作品中表露出来的情感总是直接而豪放,充满了才子的激情和豪气。

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散文,都在情感的线索中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独特视角。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浓厚的人情味,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例如,他的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并松叶如初翠,才人倚阑嗟。

”诗中以松叶的变色表达了个人内心的悲伤与不安,以及对景色的凄美描写,更凸显了他的情感表达的独到之处。

二、情意交织的意境描写。

苏轼的作品往往以别样的情感和意境为读者独特的感官体验。

他的作品在情感的表达中融入了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深沉体验,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进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意境描写。

例如,他的诗《临江仙·满地都是牡丹花》中将牡丹花与女子的美貌进行了奇妙的结合,以独特的联想与比喻,给人以震撼和感动之感。

这种情意交织的意境描写让苏轼的作品显得更加卓越和独特。

三、洒脱纵游的艺术追求。

苏轼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他倡导“庐山谣罢月初弹,院中琴瑟琵琶弦”。

他以洒脱纵游的艺术追求,塑造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思考和咀嚼,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例如,他的散文《幼学箴言》中谈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表达了他对知识和学习的追求与推崇,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洒脱与纵游。

苏轼的洒脱纵游的艺术追求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力量。

四、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与思考。

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和知识分子,始终关注社会和民生问题。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篇章表达了对世事的关怀和思考,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

他的散文《致酬乐天先生书》中,他对迁徙流离的百姓表示了抱歉和同情,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这种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与思考使苏轼的作品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二、苏词内容的复杂性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

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他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

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的他,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

同时,他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有意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写实文风。

苏词的内容把他的政治生涯,人生遭遇揉合在一起,含有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的知识,因此形象、鲜明、生动。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悼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出对亡妻的哀思,并揉入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感,感情极为深挚。

词人在悼念亡妻的时候,触发起自己对十年中艰难的人生经历,宦海风波的一番回顾。

同时,苏词的部分作品还深入探索了人生哲理。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咏月而兼怀人,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执著态度和豁达胸怀。

上阙写对月饮酒,以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幻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与人生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过程。

它主要抒发了作者“身在江海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的政治感慨,“天上宫阙”象征朝廷,作者关心朝中的情况,想要回到朝中做官,但又深感党争倾轧激烈而难以容身,觉得还是地方官好,给人一种进退两难的悲伤之感。

下阙写对月怀人,作者与苏辙手足之情甚好,由圆月联想到亲人不能团圆,抒发了对兄弟的深切怀念。

作者由月到人,由古到今,将物理变化与人事的迁移联系起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解释。

在为月解脱的同时以理遣情,得到自我慰解,进而发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界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全词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描写中,有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有对人生的执着,有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有对弟弟的深切怀念。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词的历史可谓久远,但直到宋代,才可称“得其时也”。

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词坛一时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而因词风迥异造成的流派之争也便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作为一代文坛名匠,苏东坡的词风,更是被后世的文论家们屡加评论。

纵观古今对苏轼词风的评论,大体有“豪放”,“旷达”,“婉约”等几种说法。

其实,对像苏轼这样才华横溢,气质浪漫,个性自由,风格多变的一代文豪,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词风,那肯定是徒劳的,也是片面的。

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苏轼的全部词作,使可见苏词风格的多样,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豪放,亦有《蝶恋花》的缠绵悱恻,更有《水调歌头》的超脱旷达等等,不一而足。

再基于苏轼执着而不乘张,既能拼搏进取,亦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挥洒自如的写作态度和变化莫测的诗文技巧。

我认为,对苏轼风格应分而论之。

一、苏轼词作风格中的“豪放”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祖,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

如他创作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其词在脉脉柔情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昂,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回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冲动感觉。

另外,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田》回忆自己与苏辙少入仕之初,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湖》中季风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高昂豪放的精神,这在唐诗佳处,也不过如此。

因而王灼说他:“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詩,溢而作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便是此意。

二、苏轼词作风格中的“旷达”苏轼词作中那些描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的词作也比比皆是,这类作品,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有个共同点,都是作于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甚至经历了生命危险、遭受极大不幸的时期。

苏东坡的多样词风

苏东坡的多样词风

苏东坡的多样词风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1)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内容充实,风格多样,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北宋之后,苏词对南北两方均有浣影响:在北方,《东坡乐府》盛行于中州,著名词人蔡松年、吴激、元好问《中州集》所搜集的词作,几乎都以苏词为依归;在南宋,叶梦得、陈与义、张孝祥、辛弃疾等,他们的爱国词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直至元与南宋灭亡,苏词一直滋养和影响着后世的词人。

(1)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变歌者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这是对词的一大解放。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豪放”一词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词是又能豪放,又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刚健含婀娜”。

(注4)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为豪放之宗,主要是指的是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的“法度”常规,并非专指气势豪迈、气象恢弘、笔力刚建。

毫无疑问,这也确实是他的一种风格,《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的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言情咏物之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喋恋花·春景》是其代表。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老人,号老湖州,周礼诗人,北宋末期前政治家,乃一代文学家。

他创作的词,以其特有的文学精神和多样化的风格闻名于世。

其词生动,妙趣横生。

苏东坡词以简易为操,不论是从韵律上或语言上都表现有一定的法度,而且他善用状物文在他的词里所处理为文字形式,便表现出来,苏老对工夫有其追求。

以这种技巧萃取作品难能可贵自有,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长久的被人欣赏,也是凭其独特的文字表达而驰名于世。

苏东坡词有许多不同的风格,既有浅显的诗词,又有深沉的长诗,其中还有婉约的抒情词、飘灵的赋类等。

苏东坡在多样化的风格上做出了独特的表现。

例如,他把古典流派的音节特色加以巧妙萃取,以重韵或双韵,把简练而有节奏的韵脚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畅快格调更加明快灵活。

另外,他还使用了许多想象性的图画性等手法来描绘意境,将诗的意境抒发得淋漓尽致,使文字映射出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波。

此外,他抒情之作满怀情愫,将心思抒发得恣意流淌,融合了现代词汇及文学造诣,配以烘托装饰,当之无愧。

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使他的作品有着丰富多彩的味道,其词语及情调清新脱俗,朴实却不失意蕴,有力地传达出自身的思想感情。

苏老的野叟风格,将有岁月沉着的淡淡的文字塑造出深刻内涵的意境,不仅丰富了宋词的内涵,也彰显了苏东坡的才华和执著,深受人们喜爱。

苏东坡词的多样化也证明了苏老不断积累历史文化的笃定的精神,也鼓舞着后世的文学学者在创作上充分而有深度地思考,努力创新,从而使汉语文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掀起一场美好的文学革命。

浅谈苏轼词的多样化创作特征

浅谈苏轼词的多样化创作特征

浅谈苏轼词的多样化创作特征其实,不仅仅在北宋词坛上,在现代化的今天,苏轼超人的气魄和才华都得到人们的认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苏轼词打破了一层不变的创作风格,并且巧妙的用词,让其诗词有清新之气,深刻影响了北宋词坛,更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拓宽了道路。

豪放的创作特征在古代,“豪放”一词被解释为傲然无所顾忌,不受拘束之意。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有云:“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以得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淋漓尽致的解释了“豪放”的诗品。

其实,我们所理解的“豪放”是超尘脱俗,拥有超出常规的气魄和精神。

尽管古今对“豪放”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能够淋漓尽致运用豪放的创作风格的诗人,大概寥寥无几,而苏轼应当选作为典型代表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宋朝时期的评论家在评论苏轼词的时也做出了相近意思的评语,比如宋人胡寅认为苏轼词有摆脱了婉转含蓄抒情的创作风格,直接描绘出景物的浩然正气,让人有登高望远、逸怀浩气,超尘脱俗的感受;而王灼认为东坡词更像是为人指明了一条向上之路,展望天下,拓宽视野。

其实,主要是说明了苏轼词的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拘泥于男女情爱,更看淡离愁别绪,这种豪放的气节是很多人所没有的,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所以读苏轼词能够让人有新的认知和感受,走出视野上的限制,真正解放自我,创造更为广阔的生活。

相比较而言,宋代词坛比较盛行的柔婉之风,很多诗人都执着于柔婉的诗词的创作,通过寄情于山水、景物等方式来婉转的抒发乡愁、离别、情爱等。

其实,也并不是要说柔婉的创作风格如何如何,只不过苏轼能够打破局限,进行风格创新,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风格的诗词,实属别开一面,细细品读能产生浩然之气凛然于心的感受是如此的记怀于心。

旷达的创作风格其实,苏轼词的创作特征之所以多样化,与其所经历的一切息息相关。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之路曲折、坎坷,让他本人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看破了人和事,形成独到的见解,相应的无论是在新派或旧派当权,他都勇敢做自己,即便是有丢掉性命之忧。

苏轼 创作风格

苏轼 创作风格

苏轼创作风格
苏轼的创作风格主要有豪放风格、旷达风格和婉约风格三种。

豪放风格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与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这种风格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旷达风格是苏轼最能代表其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词风。

这种风格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在苏轼的作品中,旷达风格常常与豪放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婉约风格也是苏轼创作的重要风格之一。

他的婉约词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此外,苏轼的创作风格还体现在其作品内涵丰富、细节饱满、情感真挚的特点上。

他的作品以自然、真挚、优美为特征,注重细节刻画和情感表达,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同时,苏轼还善于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达思想,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苏轼的创作风格多样,特点鲜明,既有豪放、旷达的一面,也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这些风格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思想性格、审美追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也是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浅论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浅论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目录摘要I Abstrac II 前言III 一、从晚唐至北宋词风窥究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1 (一)婉约与豪放的争论 1 (二)婉约与豪放的对立与统一 1 (三)苏词一豪放为主,婉约为次,又兼具其它词风 11、豪爽旷放的豪放词风 22、婉藉的婉约词风约蕴 23、凄清感伤的感伤词风 34、清丽古雅的清雅词风 4二、苏词风格多样的原因 4 (一)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 4 (二)苏轼个性和心理具有多面性 5 (三)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综论 5 三、苏词风格多样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6(一)意义和贡献 6 (二)对后世词风的影响 6 四、结语8 参考文献9摘要苏轼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艺术风格又历来倍受人们关注,对于他的词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论豪放者有之,论婉约者有之,论典雅者有之,论韶秀者有之,苏轼的词风是多样性。

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介绍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再从历史、社会、个人等方面窥探苏轼词风多样性的原因,最后总结苏轼词风多样性的文学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风;多样性;原因;意义。

AbstractSu Shi word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his artistic style has alway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his words, the wind has always been contentious,the bold person have, the graceful person have, the elegantperson have, on Shaoxiu person have, Su Shi's Ci is diversity.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Su Shi Ci, then from thehistorical, social, personal, and Su Shi's Cidiversity, finally summarizes Su Shi'sCi diversity of literary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Keywords: Su Shi words cause wind diverse meanings前言词自晚唐柳永的萎靡词风到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对文风的改革,乃至于南宋基本上确立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归根结底无不受晚唐及北宋词风的影响,当中影响、贡献最大的当推苏轼,苏轼可谓之过渡人物。

苏轼的文风

苏轼的文风

苏轼的文风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文风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而著称。

苏轼的文风独树一帜,有着浓厚的个人特色。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苏轼的文笔流畅自然,既能写山水田园之景,又能描绘人物情感。

他的文章常常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为主题,以自我反省和思考为导向,展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他的文字通俗易懂,亲近读者,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苏轼的文风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百姓的关怀和为政的志向。

他关注社会问题,批评时弊,呼吁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主张。

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勇于直言的性格,成为了当时社会上一个备受尊重和关注的人物。

总体而言,苏轼的文风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为特点,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思考,文字流畅自然,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关注社会问题,展示了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他的文风独具一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试论东坡词的多元风格

试论东坡词的多元风格

试论东坡词的多元风格汉语言文学04本邳州班王波0408061022 摘要:敦煌曲子词,长抒情,风格多变,展示了词最初源于民间的燕鸿初起之势。

但发展中,其民间本色日衰。

五代末,形成了以软媚香艳为主的风貌。

至宋,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突破音律对词的束缚,提高词的地位,以诗风改变词风,形成了豪放雄浑,清丽闲淡,委婉蕴藉……等多元词风。

本文探讨东坡词所体现的几中典型风格,进而体味东坡词多样的美学特征,感悟词中蕴涵伟大人格的恒久魅力!关键词;曲子词,苏轼,革新,多元风格。

词,初称曲子词。

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客曲子词说。

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残卷为代表;后者以《花间集》为代表。

民间词抒情方式是多方面的,但那些寄情声色的诗客,供奉内廷的词臣为了自己或统治者之需,写了大量艳词,使词逐渐失去民间本色,形成“诗庄词媚“的格局。

“诗言志而词言情”的文体特征也逐渐深入人心,词于是在很长时间内被视为“小道”、“艳科”。

从而也形成单调的委婉隐约,缠绵悱恻之词风。

至宋,苏轼在词的变革之中占重要地位,突破传统词的题材,改变音律对词的束缚,破除艳科的成见,提高词的地位。

他将词当作一种句读不葺的新诗体来写。

他的词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生友谊,写田园风光,记遨游情态。

清刘熙载“艺概”中称东坡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苏轼将词与诗都看作等同的文学样式,诗风多样化,词风也必如此,东坡词的革新思想为其多元风格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流行的说法认为苏词风格是豪放的。

提到苏轼词,绝大多数人都会用豪放,大气,宽阔等形容词来概括其词风。

读苏轼的词也会被那样一种豁达气魄所感染。

如《江城子》里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又如苏轼词典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更是淋漓尽致地写出大气之意。

读苏轼的词,感受是一种笑对人生苦难的胸襟,体会一种不屈不挠、自勉自强的坚韧,更佩服他那份逆流中前进的从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轼文风的多样性内容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以丰富的文学实践,独具一格的文风,汪洋洒脱的才气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和当代。

他棋、琴、书、画,样样精通;诗、词、赋、文,皆成范本。

在中国历史上有文坛“多面手”的美誉。

本文从苏轼文风多样性的表现谈起,分析和探讨其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多样性,风格,苏词,〈一〉苏轼文风多样性的表现1.题材的广泛性苏轼的作品大多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既有对人生理想和好生活的浪漫主义渴望,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的现实主义的诉求。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从主题来看,苏轼既秉承了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的婉约题材,同时又前无古人的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

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

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注1“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

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

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

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

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

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

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

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

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

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

苏轼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宋杨湜《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

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写的《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

稍后在密州写的《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现实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壮士形象,继范仲淹《渔家傲》词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从内容来看,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

如《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农村的风土人情,宛若五幅农村风俗画,生动自然,浅近贴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文仅八十馀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苦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

这对苏词的现实反映是一个很好的评价。

苏拭一方面关心着国计民生,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另一方面,又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

他以诗人的敏感和热情去诗人接物,使人感到他的词作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更深更广地领略生活的意味。

如他在《阮郎归初夏》中写道:“绿槐高柳烟新蝉,董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人圆。

”作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初夏家庭生活图景:院子里绿槐高柳上小蝉不唱了,有人奏起了歌咏承平的南风曲子。

碧纱窗下沉香烟袅条飘散。

净净棋声把人从午睡中惊醒。

一陈小雨过后,轻风翻转着新出的碧荷,榴花开得红艳艳。

娇妻在瓷盆里洗着菱藕之类的消暑生食,激起白玉般的水珠子,一会儿碎了,一会儿又聚拢。

’又如《瑞鹧鸪·观潮》描写了中秋节水乡弄潮的欢腾场面:“碧山影里小红旗,依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2 表现手法的多样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是苏轼诗词赋文中共有的风景。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自评文》)他的自我评价与读者的感受是相吻合的,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

《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根据实地考察的见闻,纠正了前人的说法,并引伸出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的哲理,思路清晰,论证透辟。

尤其可贵的是此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的,例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仞,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寥寥几笔即画出一个幽美而又阴森的境界,读之恍如身临其境,作者赏幽探险、务实求真的情怀也随之展现无遗。

而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是直接配合议论的,堪称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

《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

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如写景的一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的艺术境界,而那种渺茫茫、若有若无的虚幻感觉,又直接为后文写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作了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3思想内涵的丰富性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

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璧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

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

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

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

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如在黄州作的《寒食雨二首》,写“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生活困境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心态,语极沉痛。

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黄州这座山环水绕的荒城在他笔下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多石崎岖的坡路则被写成“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

岭南荒远,古人莫不视为畏途。

韩愈贬潮州,柳宗元贬柳州,作诗多为凄苦之音。

然而当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却作诗说:“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支二首》之二)及贬儋州,又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

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

作此诗示之》)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馀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怀,气势雄放。

宋杨湜《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