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旱灾分布及原因
旱灾和水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 意识
02 水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暴雨:短时间内大量降雨,排 水系统无法及时排出
融雪:春季融雪导致河水泛滥
地震:地震引起山体滑坡、水 库溃坝等导致水灾
台风:台风带来大量降雨,引 发洪水灾害
人为原因
水利设施不足:防 洪抗涝能力差,易 引发水灾
过度开发:破坏自 然环境,导致水土 流失,河床淤塞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 善:雨季排水不畅 ,易形成内涝
缺乏有效的预警机 制:无法及时预测 和应对水灾
防治措施
建立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
建设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分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河道管理,保持河流畅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
农业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 致土壤盐碱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 水资源管理
防治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 理调整农业结构
防治措施
兴修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节水农业
改进耕作制度,合理用水
旱灾和水灾的原因和 防治措施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旱灾的原因和 防治措施
02
水灾的原因和 防治措施
01 旱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降水不足:长期少雨或无雨导致水源枯竭 蒸发量大:高温干旱,水分蒸发快 地下水位低: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地表水难以为继 土壤保水能力差:沙质土壤或贫瘠土壤容易失去水分
我国的干旱灾害
【应用案例1】
[2007年山东文综]
高考真题演练
图中反映了我国 1951—1991年间 不同区域干旱季 节分布及其对农 业的影响。
⑴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分)
②地区。依据:B和C两项指标均是全国最高
⑵分析②③ 两区旱 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②区:春季雨带未到,降水少; 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副高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⑶说明①区春旱引 发的最主要的次生 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
2.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①降水方面:季风气候不稳定,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②水资源方面:分布不均,不同地区水土资源的匹配不平衡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③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人类活动的浪费与破坏
间接原因
另外:干旱的严重程度也与地形有关 南方而干旱威胁也比较严重。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分区 旱灾 类型 东北 春旱 华北 为主 长江 伏旱为 主 以南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 春季是本区农作物 加强,但雨季未到 生长关键期,需水 量大 7、8月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电、 本区受副高控制,高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温晴朗
南方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注意观察
我国de 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五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六月 注意观察
简述中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旱灾和水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了解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旱灾和水灾进行简要阐述。
一、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时空分布规律:1. 地域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受水灾影响较大,而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则更容易发生旱灾。
2. 季节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一般来说,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旱灾则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
3. 时间分布旱灾和水灾的时间分布规律与气候和降水情况密切相关,通常是在气候异常或特殊降水事件发生时出现。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和水灾的发生时段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发生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影响旱灾和水灾发生的主要因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气候异常事件频发,特殊天气现象增多,如暴雨、干旱等,从而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 河流湖泊的改变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河流湖泊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河流漫滩、河道淤积以及洪涝灾害和旱灾等问题。
3. 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风险。
4. 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平衡,导致水灾和旱灾的发生。
三、应对措施针对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 建立完善的旱灾和水灾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提前发现水灾和旱灾的迹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小灾害损失。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易旱地区)⎩⎪⎨⎪⎧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北平原。
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旱灾类型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东北、华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南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为旱季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人均径流量小; 植被:农作物需水量大; 土壤:冬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墒情:我国北 方旱作农业区通常把土壤含水状况 )。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夏季风到达东北较晚,盛夏时节,日照时间 长,蒸发量大。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考纲要求
1.旱灾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 因)、危害、应对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旱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一、旱灾
1.旱灾的概念
干旱: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 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旱灾: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 形成的气象灾害。
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阅读下列2则资料,理解旱灾的概念,总结我国旱灾的主要特征。
资料1: 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 国共发生旱灾300次。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 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 生的。1939-1945年干旱竟持续7年之久。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1966-1968连续3年干旱; 1951-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 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 资料2:1928-1929年陕西大旱,2010年云 南发生百年一遇旱灾。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 1532.1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随堂巩固]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 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 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 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9分)
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
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3分)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2分);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共14张PPT)
西北地区一年四季降
江淮地区,地表水丰
水稀少,降水变率小。 富,农业灌溉便利。
请思考:江淮地区为何伏旱危害严重? ① 锋面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
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 处于夏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 ③ 农作物生长快,农田需水量很大。
干旱造成的主要危害?
2.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C )
A. 滑坡
B. 沙尘暴
C. 森林火险
D. 土壤盐碱化
我国旱灾的形成机制与分布
春季气温回 升快,蒸发 量大,雨季 还未到达, 形成春旱。
梅雨过后,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
华北 地区
江淮地区 旱灾多发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 地区
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 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
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
长期无降水 或降水稀少
干旱
不能满足人们 生产、生活以 及动植物生长 需要,阻碍经
济发展
旱灾
自然变异
灾害形成
干旱的成因、危害
长时间无降 水或降水异
常偏少
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
粮食减少, 饮水困难
影响经济、 社会安定
我国的旱灾分布地区差异 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流域:伏旱 西南地区:冬春连旱
2)分析②、③两区 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四川高考)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
1~2题。
1.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
简称是(B )
A. 陕、桂、湘 B. 滇、黔、蜀 C. 滇、黔、湘 D. 陕、蜀、桂
中国旱灾史.doc
中国自古经常饱受天灾、旱灾、水灾、瘟疫袭扰。
邓拓编著的《中国救荒史》中介绍:“中国历史上水、旱、蝗、雹、风、疫、地震、霜、雪等灾害,自商汤十八年(前1766年)至纪元后1937年止,计3703年间,共达5258次,平均约每6个月强便有灾荒一次。
”李约瑟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600多次大水灾和1300多次大旱灾。
陈达在《人口问题》中统计,自汉初到1936年的2142年间,水灾年份达1031年,旱灾年份达1060年[1]。
旱灾(drought)其实即是缺乏水,农产品因此而枯萎,导致饥荒。
干旱大部分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
水灾则多在江南地区。
商朝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前1766-1760年间),曾有连续七年的大旱,《管子·轻重篇》曰:“汤七年旱,民有无子者。
”管仲还认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
”[2]周朝厉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853年),连续六年大旱[3]。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史载“三川竭,岐山崩”。
伯阳父认为“山崩川竭,亡之征也”[4]。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汉朝《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
”《史记·孝景本纪》载后元二年“大旱。
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前汉书·武帝本纪》载,(前114年),“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5]王莽建平四年(前3年)发生大旱灾。
东汉安帝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尽”[6]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7]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一年(488年),“大旱,京都民饥,加以牛疫,公私阙乏,时有以马驴及橐驼供驾挽耕载。
诏听民就丰。
行者十五六,道路给粮禀,至所在,三长赡养之。
遣使者时省察焉。
”[8]隋朝大业八年(612年)大旱,“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
我国的干旱灾害
【读图分析】 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严 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 点。
暴雨形成的条件 1.源源不断的水汽提供; 2.强烈的上升运动; 3.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探究活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 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水,长江干流先后 出现8次洪峰,中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历 史最高水位。在19条主要支流中,有一些水文站最大流 量和最高水位均超过实测历史记录。长江中下游超警戒 水位时间大多在57~96天之间。
• 我国干旱灾害的基本特征 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 的发生,但干旱的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洪涝的受 灾面积。 在l991年发生了严重水灾的情况之 下,但这一年全国旱灾面积仍高于水灾面积。 干旱的发生次数总是多于洪涝,并且干旱的连 续性往往使旱情加剧,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 的根本原因 地区分布 我国的干旱灾害在时空分布上是不均衡的。
【实践活动】
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 讨论以下问题。 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 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 有哪些?
出现频次高、 影响范围广。
2、读出我国干旱 灾害的严重区。 华北、华南和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旱灾区。 l951一l988年间出现旱灾频次都在20次以上。
3、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 • 气候意义上的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 大得多的一种气候现象,但它不一定会造 成灾害,主要用于大范围的气候区划。 • 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 比常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 产生了灾害的干旱。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降雨等级与降雨量
24h <0.1 0.1~ 10~ 25~ 50~ 100~ >250 雨量 9.9 24.9 49.9 99.9 249.9 等级 微量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 特大 雨 暴雨
旱灾的发生有哪些自然因素
旱灾的发生有哪些自然因素
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那么旱灾的发生有哪些自然因素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旱灾的发生有哪些自然因素
1、水资源不平衡。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形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2、降水少。
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
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
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
土壤干旱和气候干旱的主要表现都是降水不足。
因此,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
降水量是直接影响土地是否干旱的关键因素,发生干旱的几率和降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沙尘暴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种类。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干旱
灾害特点:大气中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旱、严重缺水;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华北平原易发生旱灾.此种灾害导致粮食不易生长。
2.暴雨洪涝
灾害特点: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的大暴雨,来势迅猛,雨量集中,水位急涨,大面积大量积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时空分布:夏季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雨,南方和东部地区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3.寒潮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除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外。
寒潮的发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受寒潮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
区,其简称是内蒙古。
4.台风
灾害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登陆海南,除带来强风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春季,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降水少。
(完整版)干旱的原因
干旱的原因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长江区多为伏旱,华北区旱灾频率最大以春旱最为严重,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地区多夏旱。
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另外,东北地区到底是以春旱为主还是以夏旱为主?教材上是说盛夏季节常引起旱灾,可人教社星图社地理室合编的星图社出版的地图册上p19“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一图却又用春旱表示东北区。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危机的气象灾害。
干旱的概念: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涸,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的类型:1、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1)土壤干旱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至发生旱害。
(2)大气干旱虽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用水分,但由于空气极度干燥、光照强、气温高,植株蒸腾加剧,终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遭致旱害。
2、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1)春旱春旱主要发生在3-5月份,这时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春季温度回升很快,空气干涸,太阳辐射较强,风力大,蒸发力强,在这些地区冬季降水珍稀,一量春季长时间无雨或雨量明明偏少,就易发生春旱。
(2)夏旱日射剧烈,气温很高,空气温度低,因而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如长期少雨或无雨极易造成干旱。
(3)秋旱秋旱的特点与夏旱相类似,但强度稍弱。
秋夏主要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4)冬旱由于冬季,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我国广漠地区,降水珍稀,且多西北大1风,气温低,湿度小,就易发生冬旱。
干旱的成因:干旱主要是在高气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高气压常占据很大的空间,故干旱往往波及广漠地区,即所谓“干旱一大片”。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国
的
洪
涝
灾
害
的
空
间
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 布区。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 海地区是我国的多洪涝区。
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严重的原
因
锋面雨带停留时间较长
气候
降水量大且集中 完成P39—40活动
自
降水范围广、面积大
然
原 因
水系 支流众多且呈南北对称,干支流同时来水, 加快了干流的汇水速度,中下游河道弯曲
青藏高原、云贵高 原除外,我国大部 分地区都受影响 进一步分析地形对 寒潮活动的影响?
☆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不易受影响
东弱南河西。北流向向域山、山脉长脉—江———流阴形域山成甚、冷至秦空两岭气广和的地南通区岭道。等,完阻分成挡流,P南4势下5力活影不动响断到减黄
湖北
连续十几日大雪, 湖北丹江库区、富水 库区、三峡库区等退 耕还林区,75%以上 的柑橘均受到不同程 度的冻害。
(2)水土资源的匹配:
北方地区:
耕地面积广,以旱作农业为主,随冬小麦播种 面积增加,灌溉面积扩大,春季作物生长关键 期,需大量灌溉水源--春旱严重
南方地区:
耕地不如北方多,但以水田为主,农业发展需水 量大--伏旱严重
(3)社会经济:
①农业活动
②工业活动 ③人口增加
生产、生活用 水量大,且用 水量不断提高
地形 中下游以平原为主,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人
使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下降
为 原
洪涝寒潮与台风我国的干旱灾害我国旱灾具有哪些特征
夏旱和秋旱次之。
通过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
②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 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思考:
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分析:西南五省旱灾的原因?
西南五省旱灾的原因:
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地向南扩 散,并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偏东大部 份地区上空,导致来自印度洋的暖 湿气流不能正常循环进入中国西南 ,因此,云贵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 严重干旱。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什么?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小
5处
1320
十分 严重
人1为95原4年因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
①人类不降 合理流的活洪动导淹致没 地表溃状况发死亡生改变经,济 加年份剧了洪雨量 水灾量害的水位发生范,围 表现堤数:植被(人人数覆) 盖度损降失
低 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 下游泥
沙沉积;围湖造田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
域195面4 积偏缩小 大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我国旱灾具有哪些特征?我国旱灾严重 的地区在哪里?
我国旱灾的特征
• 出现次数多 • 持续时间长 • 影响范围广 • 华北地区的旱灾最严重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华北东部和西部地区旱灾最严重的原因:
• 降水因素 • 水资源因素 • 社会经济因素
1954年5-7月长江流域降水量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
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考查寒潮危害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防御寒潮的主要措施, 侧重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第(1)题,可从 等值线数值的总体变化趋势和三大地形区之间的差异两个方 面描述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其形成与距
寒潮源地远近(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关。第(2)题,水与土壤相
比,其热容量大,降温慢,变化幅度小,可减轻冻害危害。
因 素
原 因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 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上 游 ―→ 滥 流失加剧,既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伐森林
人
为 中 游 ―→ 围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 峰能力减弱 因 湖造田 素 下 游 ―→ 建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占据河道的 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 用不仅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还无形中使 洪水成灾的可能性及灾害损失增大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及强弱变化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降水的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为 A.人口稀少地区
(
)
( B.经济落后地区
)
C.平原地区
D.高原和盆地地区
解析:第(1)题,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 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 涝的现象。第(2)题,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三、热点探究 今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杜苏芮”的中心已于2012年6月30
日02时30分前后在广东省珠海市南水镇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
减弱为热带风暴,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但受“杜苏芮” 残余云系的影响,6月30日08时至7月1日08时,南海西北部、 北部湾仍将有5~6级大风,部分海域阵风可达7~8级;广东中 西部沿海、广西中南部、海南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
旱情统计情况汇报材料
旱情统计情况汇报材料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给农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旱情的统计情况,我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旱情地区分布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旱情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其中包括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旱情形势较为严峻。
二、农作物受灾情况。
受旱情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受灾严重。
据统计,受灾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水果等经济作物。
受灾面积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预计将对粮食和农产品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三、生活用水紧张情况。
旱情还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生活用水紧张。
由于降水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不足,导致部分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受到一定影响,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四、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面对严重的旱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包括加强干旱监测预警,组织抗旱抢险,调度水资源,保障农作物灌溉等工作。
同时,还加强了对受灾农民和群众的帮扶和救助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未来工作展望。
面对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我们将继续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农民科学抗旱。
同时,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确保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同时,还将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帮扶和救助工作,做好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对农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我们将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共同关注旱情,共同应对旱情,共度难关。
北方地区旱涝的原因
北方地区旱涝的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理位置、降水量等。
北方地区一般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而且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旱灾。
同时,北方地区也容易遭受突发性的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
人为活动也是造成北方地区旱涝灾害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水资源被占用和污染,导致河流干涸、湖泊枯竭等现象。
另外,过度开垦土地、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也会加剧旱涝灾害的发生。
为了避免北方地区的旱涝灾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例如,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发展节水型社会、推广生态农业等,都可以减少旱灾的发生。
同时,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制定防洪预案、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等,也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 1 -。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一)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不同区域灾害特点不同(3)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空间上交错出现。
(4)旱灾导致农牧业灾情严重我国的旱灾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旱灾类型和灾情特点。
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我国的旱灾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二)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⑴ 人均土地占有量小;⑵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⑶ 分布不均匀;⑷ 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 .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6.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021旱情情况汇报
2021旱情情况汇报202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受旱面积达到了历史同期的较高水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缺水的情况。
以下是对2021年旱情情况的汇报:一、受旱地区范围。
截至目前,受旱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
其中,陕西、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受旱面积较大,旱情比较严重。
此外,华东地区的部分地方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旱情。
二、旱情影响。
旱情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由于缺水,部分地区的农田灌溉受到了限制,农作物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些地方的农作物出现了干旱死苗、减产等情况,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同时,旱情也对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居民用水受到了限制,甚至出现了供水紧张的情况。
三、应对措施。
针对2021年的严重旱情,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包括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旱情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
同时,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救灾工作力度,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还加强了水资源的调度和调配,保障城乡居民的正常用水。
四、展望未来。
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旱情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旱情信息,引导农民科学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
同时,要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救灾工作力度,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还要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调配,保障城乡居民的正常用水。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尽快度过这场旱情,减少损失,恢复生产,保障人民的生活。
以上就是对2021年旱情情况的汇报,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抗击旱情,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淮地区伏旱
1 长江中下游流域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
2 每年的3,4月份,在南方洋面上的暖湿气流(即雨带)开始北移,我国由南向北依次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当雨带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时,一般在5,6月份,此时是梅雨时节,俗称"黄霉"天,之后雨带继续北移,当到达淮河以北地区时,一般在7,8月分,由于雨带的北移,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方成了雨区的"真空地带",同时又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会持续近2个月的高温晴好天气,这就是你想知道的"伏旱"成因.由于地球公转的周期性,每年的7,8月都会出现伏旱天,到了8月以后,由于雨带的南下回归,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也就宣告结束
3 在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副热带高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在南北纬30度附近,但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副高也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在副高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炎热干燥。
由于地表不是均一的,尤其是北半球,大陆多,海洋少,带状的副高被破坏,只保留在海洋上。
当夏季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增强并北移时,它的西端正好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炎热干燥,不能形成降水,因为这种现象出现在伏天,所以人们称之为伏旱。
长江中下游流域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
简单说,伏旱就是三伏天干旱.它是副热带高压北移西进,控制淮地区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来讲,它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需要通过灌溉工程来缓解旱情,有时台风上岸也能缓和一下.
这一题你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需要更好的理解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如副高强,北涝南旱,副高弱,北旱南涝等知识.
春旱:由于春季来自大陆的干空气依旧控制北方地区,因此春旱一般发生在北方,发生时间在3-5月,此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使得地表升温迅速,但地表空气只能得到地表的热量却得不到地表释放的水汽,因此使得空气干燥,不易成云致雨,且此时虽然暖空气开始活跃但一般活动在南方地区,到不了北方,也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出现旱情。
春旱是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灾害,时间长时,地表水干涸,地表龟裂,人畜饮水困难,因此做好预报工作,实时检测天气变化,节约用水,实行人工降雨,以及南水北调均可以缓解春旱。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地表水损失少。
2、春季有积雪融水补充。
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积水多沼泽。
4、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5、
东北地区河流相对较多
华北地区的春旱:形成春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少雨;二是我国春季升温快,蒸发大;三是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用水量较大。
一般来讲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春旱有缓解作用,但在东北比较明显,华北地区作用不大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节流: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防治水污染
云贵高原春旱原因
首先说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处于冬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
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春旱呢?我是这么分析的。
首先,应该和降水量有关。
具体资料如下: (利用1951~2004年54年88个站3~5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对该区春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
结果表明:全区范围内春旱强度指数序列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和突变点,春旱强度指数存在22年左右的周期特征。
特重区、严重区13~15年的周期也很显著,并存在2~3年的主周期;中旱区和轻旱区还具有9~11年的周期,存在3~4年的主周期。
根据主周期进行预测,特重区、严重区干旱程度将加重;轻旱区、中旱区干旱程度将减轻。
同时还分析了春旱的分布特征、形成的环流场和物理因子。
) 其次,由于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 自然: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2.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 3.主要仍受西北风影响,东南风带来得水汽少,降水少, 4.河流刚结束枯水期,径流量小, 社会:1.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 2.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
最后,也是它与华北春旱成因最不相同的一点,那就是,它处在卡斯特地貌区,卡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好,溶蚀作用强。
导致地表水流下渗过快,引起地表水量减少,导致地表干旱,也是引起春旱的重要原因
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1、太平洋海区发生厄尔尼诺,太平洋东部水温持续较高,加剧厄尔尼诺现象。
2、全球气候变暖;
3、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4是属于干季,降水少;
4、西南地区北部高原和西部横断山区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降水减少;
5、西南地区多以石灰岩形成地质地貌,地表水易下渗;
6、人口剧增,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工农业发展,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表植物减少,涵养水的能力下降。
7、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及水体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2、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
西南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我省及西南地区出现干旱。
二
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
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