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1
2、及时、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真实
(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发电到发 表,“冲破” “突破”的区别,“冲破”受限制,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标题中“百万” 一词准确、真实,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和东路军各35 万人。)
.
.
.
.
.
.
.
.
.
.
;面具源码 面具源码
新闻的简介:
新闻是一种体载。
新闻的特色
及时 准确 新鲜
文章中心:
第一则:通过写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 经过,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 不可当的气势,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二则:通过写解放南阳的过程,表现了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进军,表达了作者的喜 悦之情。
写作特色:
1、用词准确
(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多次运用“弃城”、 “逃窜”、“被迫”等词,突出我军所向无敌,也揭 露敌人虚弱的本色。)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
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为大家整理了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学习目标】
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基础知识精讲】
课文全解
一、背景材料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学《新闻两则》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习一些关于新闻的知识点,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4)新闻的三个特点:A 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 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5)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
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单行标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 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 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F 电头,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
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6)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新闻两则》语句讲解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新闻两则》语句讲解新闻类的文章在初中教材是经常会出现的,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新闻两则》语句讲解,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这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衔接一、二层;“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衔接二、三层,第二层的“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与第三层的“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衔接,这些语句使全文连接成一个整体,被统领于导语之下,结构的确十分严密。
2.导语部分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请稍作分析。
① 标题简洁概括,提示了报道的要点。
“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② 电头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③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④“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⑤“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⑥“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
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3、全文解析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1重点精讲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③地点?安庆、芜湖线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写法精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1.重点精讲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③地点?安庆、芜湖线.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写法精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初二语文人教版经典《新闻两则》知识讲解
《新闻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合计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知识积累1.锐不可当.(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2.歼.(jiān)灭:消灭。
3.溃.(kuì)退:败逃,散乱。
4.绥.(suí)靖.(jìng)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绥靖,安抚,平定。
靖,使秩序安定;平定叛乱。
5.阻遏.(è):阻止,压制。
6.业已:已经。
7.签.(qiān):亲自写上名字或画上记号,以示负责。
8.督.(dū):监督、监管、指挥。
9.荒芜.(wú):野草丛生或野草丛生的地方。
10.不含:不包括。
11.阌.(wén)乡:河南省旧县名,1954年并入灵宝县。
12.鄂.(è):湖北简称。
预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重点知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绥靖[ suí jìng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
也作「绥静」。
词性:动词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
靖,安定之意。
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
“慰抚”之意。
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
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
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
一般用于贬义。
近音词:绥静[ suí jìng ]燧镜[ suì jìng ]岁竟[ suì jìng ]【造句】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绥靖社稷的大功。
阻遏[ zǔ è ]:阻止;阻拦、遏止。
词性:动词反义词:通达同音词:阻扼[ zǔè] 阻阨[ zǔè] 阻阸[ zǔè]锐不可当[ ruì bù kě dāng ]:形容气势威猛,所向无敌,不可抵挡。
也作「锐未可当」。
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词性:成语;形容词业已[ yè yǐ ]:业经;已经。
词性:副词同音词:业以[ yè yǐ ]泄气[ xiè qì ] :泄劲。
灰心丧志。
讥笑人劣弱无能。
词性:动词;形容词反义词:助威[ zhù wēi ]起劲[ qǐ jìn ]奋发[ fèn fā ]近义词:灰心[ huī xīn ]气馁[ qì něi ]败兴[ bài xìng ]泄劲[ xiè jìn ]同音词:屑泣[ xiè qì ]懈气[ xiè qì ]亵器[ xiè qì ]瀣气[ xiè qì ]溃退[ kuìtuì]: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积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新闻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新闻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学习本课先要了解的就是欣慰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新闻两则新闻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学习本文,预祝大家可以在新学期有更大的进步。
(1)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4)新闻的三个特点:A 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 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5)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
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单行标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 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 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F 电头,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
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6)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新闻两则新闻知识的内容就是这些,新闻两则作者简介已经出炉,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本文,预祝大家新学期学习顺利!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作者简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孩子应该在鼓励中成长,家长要毫不吝啬地夸奖你的孩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è:湖北省的简称。
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芜湖荻港溃退要塞阌乡逃窜聿2《芦花荡》尖利jiānlì: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倾斜。
央告yānggào: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堤防竹篙编算疟子吆喝蹿飒飒泅水莲蓬3《蜡烛》拂晓fúxiǎo∶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瓦砾wǎlì:破碎的砖瓦.地窖dìjiào: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ūgō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ànwēiwēi: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迫击炮匍匐交叉腋窝名副其实=名符其实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zāngwù: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xiāngqiè:装各种东西用的方形容器,可用木头、塑料、皮革等制成。
制裁zhìcá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àngrán-wúcún: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赞誉珐琅惊骇瞥见劫掠笑嘻嘻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
初二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
此外,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2.作品背景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介绍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蒋介石政府一面玩弄和平阴谋,一面加强长江防线,企图负隅顽抗。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是于4月22日夜撰写的。
“真实性”是新闻的特别之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中“百万”一词的使用既概括了准确性,又体现了真实性:中路军渡江30万人,西路军35万大军,东路35万大军,因此文中称“百万大军”与事实完全相符合。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在主体部分对我军情况的分析,如恢复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一一列举。一方面是真实情况的叙述,另一方面也是反映我军的大好形势,说明我军已完全掌握主动权。
4.主体
第8句到文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8-12句),恢复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一、粗读(圈点勾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电头表明电讯稿的来源和发电时间,体现新闻“及时”的特点。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
]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攻势之迅猛。
]横渡长江[交代了战役发生的地点和结果。
] 。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具体交代渡江区域,是对导语中“一千余华里”的具体说明。
] ||20日夜起,[“20日夜起”点明渡江开始的时间。
先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交代到达地点,也反映了战绩。
] ||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点明西路军继中路军“突破”之后开始渡江的时间、地段和地点。
]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
[“至发电时止”时间交代非常准确。
“该路”指西路军。
“35万”为西路军人数,已渡江数字,余部何时渡完,数字十分明确。
]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已占领”,说明这是已取得的战果,“正向南扩展中”说明战果正在继续扩大,形势正在继续发展。
]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照应一笔中路军,也省去了关于西路军所遇敌情的报道。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写出了正面的敌人四散逃窜的败状,敌军士气的低落,敌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这段议论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八年级消息两则知识点
八年级消息两则知识点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简洁明了、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为主要特点。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八年级消息两则的重要知识点。
一、消息的定义与特点消息是一种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消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任何虚假成分。
这是消息的生命所在,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2、及时性消息要迅速及时地反映最新发生的事件,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
3、简洁性消息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清楚主要内容。
4、准确性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都要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
二、消息的结构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它要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可以分为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多行标题。
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通常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
导语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详细介绍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情况和相关细节。
主体部分要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叙述。
4、背景背景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等相关情况,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
5、结语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部分,通常对新闻事件进行总结或展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结语。
三、消息的语言1、准确客观消息的语言要准确无误地反映事实,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词汇。
同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掺杂个人情感和观点。
2、简洁明快消息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段落。
多使用短句和短段落,让读者能够快速获取信息。
3、生动形象在不影响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消息的可读性。
四、消息的写作技巧1、精心拟题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新闻两则
【—之新闻两则】,电头就分别告诉了读者消息的发布者<发布地点<发布的时间。
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概述全文的要旨,醒目有力。
《百万人民解放军渡江大军》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
渡河战役是我军继三大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役。
这一胜利加速了整个国家的解放。
“我军解放中原南阳”指的是过去一年中原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它反映了江军输我军赢的大好形势,鼓励解放区军民以赢促进。
作为全军的司令员,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两条新闻,反映了整个战役的壮丽气势,展示了他的气势。
全文语言准确、简洁、铿锵有力。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狄刚()战败()歼灭()无敌()
绥靖()阌乡()要塞()杜聿明()
实质性的威慑逃逸管辖权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固执地拒绝
锐不可当业已
3.造句。
高屋建瓴──
势不可挡-
总结:两则消息的语言极富特色:凝练、简明、概括性强;具体、详实、确凿无误;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读课文既要体味揣摩消息的文体特点,又要注意领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激情。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
4. 内容真实。5. 语言简洁准确。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 引标题 主标题 副标题
电头:稿子来源,发稿时间地点、发稿记者。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 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 民解放军的战绩?
•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 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 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 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 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布置作业 :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广州市区、自己班上的某人、 某事或某项活动。(内容可以广泛一些,班级新闻、年级新闻、校内新闻、社会新闻都可以。) 要求: ⑴.拟出恰当的标题。(10分) ⑵.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20分) ⑶.主体部分要清楚报道事实,注意运用记叙的六要素。( 40分) ⑷.结构完整,过渡自然,语句通顺。(10分) ⑸.语言要简明,字数300――500左右。(10分) ⑹.能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10分) 3.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评奖。
注意:
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 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 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消息的结构:
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 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 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 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 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 内容。
•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 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 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 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 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 成绩主要有三项。 1.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 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2.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3.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 人,巩固了根据地。 •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笔记
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笔记(实用版)目录1.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笔记概述2.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的主要内容3.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正文一、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笔记概述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是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消息二则,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
二、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的主要内容1.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其中,标题要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要简要介绍新闻的核心信息,吸引读者的兴趣;主体要详细叙述新闻事件,内容要充实且有条理;背景要介绍新闻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结语要对新闻进行总结,让读者对新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包括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新闻角度,使新闻更具吸引力;(2)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让新闻更具现场感;(3)注意新闻的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4)合理安排新闻结构,使新闻内容更有条理。
三、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的学习方法与技巧1.多读新闻报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新闻报道,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意义。
2.模仿写作,培养新闻写作能力学生可以借鉴优秀的新闻报道,模仿写作,从而培养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
3.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撰写新闻报道,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总之,八年级语文消息二则笔记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讲解
导读:语文知识点是同学们学习语文的重要方面,只有牢固掌握语文知识点,才能学好这门课,鉴于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讲解,欢迎阅读!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溃ku退泄xi气阻遏
绥su聿y
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以上就是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讲解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