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合集下载

神经科面试题

神经科面试题
2,Gower征
3,Honer综合征 :概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 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 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 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
4,延髓麻痹 :球麻痹,又称延髓麻痹,是指由延脑或大脑等病变引起的吞咽困 难,饮水反呛,发音障碍为主症的一组病症。通常把延髓病变所致 者称真性球麻痹,大脑等病变所致者称为假性球麻痹。
二,简答题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颅内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外伤等多种原因病变累及面神经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前者不同,不是本节讨论的对象。面神经麻痹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
1,Broca's失语 :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 区)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 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只能讲出一两个简 单的词,且用词不当,或仅能发出个别的语音。口语理解相对 保留,对单词和简单陈述句的理解正常,句式结构复杂时则 出现困难。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引起Broca区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
2,TIA的临床特点
3,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4,重症肌无力Osserman分型
临床表现
1.瞳孔缩小。 ;2.眼睑下垂及眼裂狭小。 ;3.眼球内陷 。 ;4.患侧额部无汗。 诊断依据 1.瞳孔缩小、眼睑 下垂、眼球内陷、患侧额部无汗,结合神经系统其他症状。 ; 2.头部、颈部、鼻咽部、胸部X线检查或CT扫描检查。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面神经麻痹是指面部肌肉因面神经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肌肉无力或瘫痪。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原因不明,常见于中年人。

以下是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

一、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面部运动功能减退或消失、眼干涩、眼泪增多、耳痛、口干、喝水呛咳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包括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检查,如闭眼抵抗试验、皱眉、鼓腮帮等。

3.辅助检查:可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二、治疗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显著缩短恢复时间,但需注意剂量控制。

(2)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治疗手段。

(1)自我训练:包括眼球运动、面部肌肉按摩和自我锻炼等。

(2)物理疗法:包括超声、电疗、针灸、康复训练等。

3.病因治疗:对于较为明确的病因,如中耳炎、肿瘤压迫等,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心理支持:面神经麻痹病人常伴有面容畸形及功能受损,需提供心理支持,并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治疗。

三、后期管理1.定期随访: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按摩、面部运动锻炼、神经电刺激等,帮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3.面部保护:避免面部受寒、受损,注意保护面部皮肤和黏膜,防止感染。

4.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等,有助于促进神经恢复。

总结: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病因治疗、心理支持、后期管理等方面。

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诊断和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诊断和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诊断和治疗背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种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神经病,是下运动神经元性面肌麻痹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单侧下运动神经元型面肌无力,伴耳后疼痛、味觉异常、主观性面部感觉改变和听觉过敏。

这些临床表现可用人面神经的解剖结构解释,特别是由于面神经是包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混合性神经。

面神经容易与邻近颅神经形成多种连接的特性也可解释偶尔出现的面部感觉改变(第V颅神经)、前庭功能障碍(第VIII颅神经)或咽部症状(第IX和X颅神经),也可能出现继发于副交感纤维损伤的流泪和流涎减少。

患者在发病48至72小时内症状最严重,麻痹严重程度与面部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恢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关。

尽管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确切的病理机制仍存在争议。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1型)、神经压迫和自身免疫都可能起到作用,但确切的顺序及这些影响的大小尚不清楚。

面神经解剖人类面神经是第7对颅神经(CN VII),包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成分。

其功能与自主和模仿性面部运动、舌前2/3味觉和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控制有关。

面神经接受来自孤束核上部和上泌涎核的轴索,形成中间神经成分(感觉和副交感轴索);面神经核接受对侧运动皮质的突触传入,发出运动传出纤维,支配所有的面部运动,只有额部受双侧皮质支配。

面神经全程分颅内段、颞骨段、和颞骨外段。

其颅内段起自桥脑延髓脚,至内听道与前庭蜗神经(CN VIII)伴行。

面神经颞骨内段长而曲折。

在颞骨内段,面神经在膝状神经节发出岩上神经,沿途发出镫骨神经和鼓索神经,之后经茎乳孔出颅。

面神经颞骨外段穿过腮腺深部,将其分为深叶和浅叶。

它发出耳后神经和支配二腹肌后腹的神经,最后发出终末面神经分支。

面神经终末支有多种不同的分支模式,传统概念上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和颈支。

这些终末运动支负责所有面部表情和功能,如闭眼、闭嘴、吸气时的鼻腔通畅。

面神经炎分期治疗

面神经炎分期治疗

面神经炎的分期治疗孙远征教授定义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Bell麻痹,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祖国医学称面瘫,属中风中经络,又称“口眼喎斜”、“口僻”。

右周围性面瘫(图)中枢性面瘫(伴中枢性舌瘫)(图)病因及病理⏹尚未完全阐明⏹面神经管骨性狭窄⏹一些激发因素如:受冷、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神经营养血管收缩而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有轴突变性.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急性起病,数小时或3-5天内达高峰。

⏹病初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多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

⏹可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疼痛、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偶见双侧。

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蹩眉⏹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颊肌瘫痪使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顿之间 各病变节段受损症状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耳部感觉减退、外耳道疱疹-Hunt 综合征分期⏹急性期 发病1-7天(一周以内)⏹静止期 发病8-15天(症状达到高峰但还没有向好的方向恢复)⏹恢复期 发病15天以上⏹恢复后期 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治疗⏹目前认为面神经炎的患者病因不是很确切,因此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

⏹常规的抗病毒,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神经营养代谢药物,主张用类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配合针灸、按摩,效果显著。

急性期治疗⏹西医治疗:⑴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β-七叶皂苷钠20mg+液体250ml,静点1/d,连续7~10天。

⑵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0.5+Nacl250ml,静点1/d,连续5~7天。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V-b1100mg V-b6100mg 弥可保500ug,肌注1/d。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引言: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麻痹。

虽然该病多数状况下为自限性,但对患者而言,麻痹面部的外貌改变、功能障碍和社交困难依旧带来一定的生活肩负。

为了探讨并总结当前临床上对麻痹面神经修复治疗的最佳实践,编写本文章,旨在提供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的2022版临床指南。

诊断标准:1. 病史:突发面部麻痹,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一侧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唇咬功能障碍、眼裂不闭等)。

3. 电生理检查:欠存的肌肉动作电位,以及肌张力电位降低。

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等。

2. 个体化治疗:依据患者的详尽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在开始用药的72小时内起效,可缩短神经恢复时间。

2. 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3. 维生素B12:有助于神经修复和再生。

物理治疗:1. 肌肉运动练习: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增进面肌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 电刺激:接受电生理治疗仪器刺激面部肌肉,增进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恢复。

3. 热敷:使用温热湿敷布进行热敷,有助于血液循环和面部肌肉松弛。

中医帮助治疗:1.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面部的熏洗,增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2. 针灸治疗: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刺激,调和阴阳,平衡气血,增进病腑的调整和面神经的恢复。

预后评估:1. 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 依据不同的预后指标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如唇峰比例、眼裂闭合等。

结语: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面部外貌和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指南总结了2022年的最佳实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

为了规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特制定本临床路径。

一、诊断依据患者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症状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包括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漏气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耳后疼痛、听觉过敏、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等。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如吉兰巴雷综合征、中耳乳突炎、腮腺炎、肿瘤等。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如面神经电图、肌电图)、头颅 CT 或 MRI 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1、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首选药物,可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

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一般使用 1 2 周逐渐减量停药。

(2)抗病毒药物:对于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3)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

2、物理治疗(1)超短波透热疗法:通过高频电磁波的作用,改善面神经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水肿。

(2)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3、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但针灸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一般在发病 1 周后开始。

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表情肌的功能训练,如抬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每天多次练习,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三、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面神经电图、肌电图。

2、选查项目(1)头颅 CT 或 MRI(排除颅内病变)。

探索治疗面神经炎的最佳方法

探索治疗面神经炎的最佳方法

探索治疗面神经炎的最佳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吕翠岩、刘智贤邮编100700 面神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opathic facial palsy),是指茎乳孔内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面神经损伤而出现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亦称倍耳(Bell)氏麻痹;属中医的“中风”范畴,多因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使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致。

以往的西医、中药及针灸疗法疗效均不甚理想,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晚期形成更为难治的痉挛性面瘫。

本文将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传统的西医、中药、针灸、理疗等治疗方法;观察组用针对面神经炎的发病机理施以西药治疗,配合改进后的针灸、按摩治疗,其疗效较为理想。

是目前治疗面神经炎的最佳方法。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入选病例均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的门、急诊病人12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13岁,左侧发病68例,右侧发病52例,发病3天以内87例,3-7天12例,7-14天11例。

1.2.诊断标准1.2.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1.2.2.急性起病,数小时内达高峰,多为单侧发病,部分病人有受风寒史。

1.2.3.患侧表情肌瘫痪,额纹及鼻唇沟消失或变浅,眼见不能闭合,眼裂扩大,巩膜外露,示齿鼓腮时,口角偏向健侧。

病初多有乳突部或下颌角的压痛,耳廓或外耳道有带状疱疹。

1.2.4.排除其它病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桥小脑脚肿瘤、脑干肿瘤及炎症、手术损伤等)。

1.3.治疗方法1.3.1.观察组:①药物疗法: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肌注,每日一次,10天一个疗程;发病7天以内者服强的松10mg,每日三次,连服3天;地巴唑20mg,每日三次,连服10天;氯霉素眼药水,每日滴眼数次,以保护角膜。

②针灸治疗:取穴。

面瘫奇穴:位于健侧锁骨上缘,相当于斜方肌前缘与颈下横纹交点处;眼针疗法的上焦穴、下焦穴;地仓穴,颊车穴。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2) 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 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 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 或肢 体感觉减退;
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 腮腺、头面部、 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
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
(4) 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 面部或 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四、鉴别诊断
所有面神经麻痹患者中,70%左 右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 右为其他病因所致,如: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多发性硬化 • 结节病 •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 颅后窝肿瘤或脑膜炎 • 神经莱姆病
Hale Waihona Puke 五、治疗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 16 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
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 mg/d,连用 5 d,之后于 5 d 内逐 步减量至停用。 发病 3 d 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五、治疗
二)、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 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 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 术减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 确。 四)、神经康复治疗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常结合中医康复采用针灸和理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石门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田周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周围性面瘫,常由于面神经发炎或损伤引起。

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国内的治疗现状,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新兴的治疗手段。

一、传统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和维生素B。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维生素B可以改善神经功能。

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神经恢复,缩短病程。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包括面部按摩、电刺激和热敷等。

面部按摩可以增强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组织修复;电刺激可以刺激面神经,促进神经传导;热敷可以舒缓面部肌肉的紧张,减轻面痛症状。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恢复,增强面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一般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指导,患者需要坚持进行长期的训练。

二、新兴的治疗手段1. 微创手术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选择之一。

微创手术包括面神经肌薄板移植和面神经束再吻合术。

面神经肌薄板移植是将健侧面神经肌薄板植入到患侧面神经肌薄板,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恢复;面神经束再吻合术是将受损的面神经束再连接,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2. 中医治疗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中医推拿等。

针灸疗法能够调整面部肌肉的张力,促进面神经传导;中药疗法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痛症状;中医推拿可以舒缓面部肌肉的紧张,促进康复。

三、治疗效果和展望无论是传统治疗方法还是新兴的治疗手段,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

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减轻面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
临床表现
1.表情肌瘫痪 ➢ 多见于单侧。 ➢ 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 患侧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Bell sign)。 ➢ 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露齿时更明显)。 ➢ 口轮匝肌瘫痪,会出现吹口哨、鼓腮漏气。 ➢ 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龈,口水或汤水可从患侧口角漏出。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常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发病机制
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会导致神经 受压。
病理表现
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 部分尤为显著。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面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是否受损。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诊断要点
•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周围性面瘫。 • 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即可确诊。 • 注意与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肿瘤、脑膜炎等继发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相鉴别。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使功能恢复。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应尽早使用,常选用 泼尼松30~60mg/d,每天1 次顿服,连续服用5d,之后 7d内逐渐停用。
抗病毒治疗 急性期的患者,根据情况尽 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 皮质激素,特别是对于面肌 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PPT【10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PPT【10页】
5、针刺疗法
6、局部按摩、面肌功能训练
7、注意保护角膜,戴眼罩,预防性滴氯霉素 眼药水或睡前涂红霉素眼药膏。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 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 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 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
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3、周围性面瘫: 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
腮等动作。 A、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B、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
时显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阳性; C、患侧鼻唇沟变浅 D、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E、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吹口哨时漏气。 4、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受损影响到鼓索支时尚有舌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
一.概念
又称特发性面神麻痹或Bell麻痹(Bell’s palsy),指面神经管内段(茎挛、肿胀受压造成面神经缺血引起周围性 面瘫。
耳颞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N节
膝膝NN节节

本 观
面 神
五.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烟酸、复方丹 参片。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1、B12,胞二磷胆碱 ,辅酶Q10等。
4、理疗:1~2周后行物理疗法,在茎乳孔附近可行 热敷、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离子导入及超短波等 。
前2/3味觉障碍。
面瘫的鉴别
四.鉴别诊断
1、复发性面瘫-口唇水肿综合征:又称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主 要表现周围性面瘫、口唇周围为主的面部 水肿和舌表面皱褶三方面。儿童和青年期 发病,预后良好,病因不明,无特效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ppt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ppt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 的急性横贯性损害。其特点为受损 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 和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植物 神经功能损害。
按不同的病因可分为感染后脊 髓炎,疫苗接种后脊髓炎,脱髓鞘 性脊髓炎,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 脊髓炎。
病因不清
病理改变:以胸3~5最为多见,其次为颈段、腰段。 肉眼:受损节段脊髓肿胀、质软,软脊膜充血, 切面见灰、白质界限不清。 镜下:软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 炎细胞浸润;灰质内神经细胞肿胀、碎裂、消失, 尼氏小体溶解,白质中髓鞘脱失,轴突变性,胶 质细胞增生。
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 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 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 疫病。
流行病学:年发病率:0.6~1.9/10万人 男>女,
见于任何年龄
欧美国家:16~25岁,45~60岁;我国以儿童、青
壮年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病毒介导的免疫有关
临床表现
1、病前1~4周感染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2W达高峰 3、运动障碍:对称性四肢驰缓性瘫 4、感觉障碍:主观
辅助检查
1、CSF:WBC正常或轻度增高,pro正常或轻 度增高。 2、电生理检查:VEP:正常
SEP: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 MEP:异常 EMG:失神经改变 3、影像:MRI髓内点片状长T1长T2
诊断与鉴别
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鉴别: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脊柱结核及转移性肿瘤 脊髓出血


1、药物:①激素②免疫球蛋白③抗生素 ④维生素⑤α-甲基酪氨酸 2、护理 3、康复
解剖
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四种纤维
特殊内脏运动-----面肌的运动 一般内脏运动-----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鼻

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胡文寿【摘要】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经临床确诊的IFP病人以House 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H-B 评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B族维生素、抗病毒及针灸等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输注,共7d;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d~20 mg/d静脉输注,共7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H-B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观察组,主要为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及反酸.结论七叶皂苷钠对IF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其疗效不劣于地塞米松,副作用少.【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21【总页数】2页(P3235-3236)【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七叶皂苷钠;地塞米松;面神经功能;不良反应【作者】胡文寿【作者单位】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原平03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R255.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亦称之为Bell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为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面瘫。

IFP发病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文献报道[1-5]IF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氧化应激及缺血等因素有关。

目前有关IFP的治疗方法较多,皮质类固醇仍是公认的最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1-4],但部分病人因为高龄或伴有糖尿病、胃溃疡、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选择类固醇皮质激素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我科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IFP,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7年我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IFP病人82例,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5-6]评分(H-B评分)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糖皮质激素用法、泼尼松效果最好时机、停药剂量递减及抗病毒药物联用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糖皮质激素用法、泼尼松效果最好时机、停药剂量递减及抗病毒药物联用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糖皮质激素用法、泼尼松效果最好时机、停药剂量递减及抗病毒药物联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用法糖皮质激素对Bell 麻痹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目前国际指南共识均推荐急性期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

虽然Bell 麻痹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应用激素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 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 mg/d,连用 5 d,之后于5 d 内逐步减量至停用。

发病3 d 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教材:可用地塞米松5~10 mg/d 静脉注射;或泼尼松20~30 mg/d,晨一次顿服,1 周后渐停用。

实用神经病学:口服泼尼松,每日总量30 mg,于起病早期短期应用 1~2 周。

也可以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 mg/d,连用7 d,后继以口服泼尼松。

泼尼松效果最好时机Bell 麻痹病程转归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发病1~7 d)、持续期(发病8~20 d)和恢复期(发病21~90 d)。

因发病7 d 内,免疫系统介导的面神经炎症反应处于进行性加重阶段,7 d 后炎症不再加重,但是由于面神经处于狭窄的骨性通道内,周围的水肿虽不再加重,但仍旧对面神经存在持续性压迫;约20 d 后炎症才逐渐缓解。

急性期给药效果应优于持续期给药,持续期给药也有助于疾病恢复,恢复期给药意义不大。

急性期应用效果最好,持续期应用仍然有效,所以目前国际上推荐发病72 小时内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半衰期只有 1 小时左右,所以每日两次服用是合理的。

每日一次清晨顿服是因为人的生理性糖皮质激素每日清晨分泌多,此时服用可以减少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人体垂体-肾上腺-轴的反馈抑制,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时推荐的用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163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 太原 030001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麻醉科 山西 太原 030001通信作者:进高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武卫周① 薛庆峰② 杨海霞① 进高梅① 【摘要】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仍以抗病毒、激素及营养神经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针灸、物理疗法及手术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成为IFP 患者的重要选择,它可以有效补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将IFP 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灸 物理疗法 手术治疗 Research Progress on Non-drug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Facial Palsy/WU Weizhou, XUE Qingfeng, YANG Haixia, JIN Gaome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1): 163-166 [Abstract]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IFP) is a clinically common disease. At present, drug therapy still focuses on antiviral, hormonal, and neurotrophic effects, but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ideal. Therefore, non-drug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acupuncture, physical therapy and surgery have also become important choices for IFP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supplement the shortcomings of drug therapy. In this paper, the non-drug treatment methods of IFP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be helpful to the clinic. [Key words]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Acupuncture Physical therapy Surgical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985th Hospital of PLA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1.03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通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肉麻痹或无力,出现额纹消失、闭目不能、口角歪斜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称Bell麻痹(Bell palsy)是指病因不明的、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瘫。

病因和发病机制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其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

有人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

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

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

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临床表现一、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

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

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进内达到高峰。

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

二、体征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

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

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

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进病侧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

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

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Hunt综合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

发病后14-21天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性功能测定,可协助判断疗程及预后。

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一、Guillain-Barre综合征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为双侧性,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特征性表现。

二、各种中耳炎、迷路炎和乳突炎可并发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肿瘤和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所致者有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

颅后窝肿瘤或脑膜炎引起周围性面瘫起病缓慢,有原发病表现和其他脑神经受损。

治疗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4、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 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5、恢复期除上述治疗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兰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二、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

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三、针刺治疗急性期过后为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和加强肌肉的收缩,此时可给与瘫痪面肌针刺或电针治疗。

常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四、手术治疗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膈神经移植治疗。

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计有效率约60%左右。

五、预防眼部合并症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

预后一、不完全性面瘫起病后1-3周开始恢复,1-2个月内可望明显恢复或痊愈,年轻患者预后好。

轻度面瘫无论治疗与否,痊愈率可达92%以上。

受凉起病、面瘫4天后蹬骨肌反射仍然存在者预后较好。

老年患者发病时伴乳突疼痛,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预后较差。

二、病后10天面神经出现失神经电位通常需要3个月恢
复。

完全性面瘫病后1周内检查面神经传导速度可判定预后,如患侧诱发动作电位M波的波幅为健侧的30%或以上,可有希望2个月内恢复;如10%-30需2-8个月恢复,可能出现合并症;如仅10%以下需6-12个月恢复,可伴有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等合并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