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智力及其培养_张振新
张齐华社会化学习体验感想
张齐华社会化学习体验感想
社会化研究是一种以社交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
与他人分享和协作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积极参
与了张齐华老师组织的社会化研究项目,并在此分享我的感想和体验。
首先,社会化研究为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平台。
通过与其
他研究者互动和交流,我能够从他们的经验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
观点。
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
解决方法。
这种互动和共享让我感觉到研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集体共同进步的过程。
其次,社会化研究强调研究者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在社交媒体
和网络平台上,我能够与其他研究者建立联系,并共同解决问题和
完成任务。
大家可以互相提供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
这种合作精
神不仅让研究更加有趣和高效,还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
队合作意识。
此外,社会化研究还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源和研究机会。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我能够获得丰富多样的研究材料和教学资源。
不止是课本和讲义,还包括研究资料、视频教程、学术论文等。
这些资源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研究和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张齐华老师组织的社会化学习项目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合作,我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我相信社会化学习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级开始执行
心理学一级学科(04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心理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科学的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奠定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在某一分支领域掌握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专业实务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基础心理学专业(1)脑与认知方向脑与认知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围绕知觉与注意、语言与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工作。
另外,与其他方向老师合作,开展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方向要求系统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心理学实验编程与技术、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眼动技术、ERP技术与fMRI技术等。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向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的认知、动机、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系统探讨人性的学科。
它要运用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去研究个体及其差异,也要用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去探讨具体的人格变量。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对社会与文化背景中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认识、理解和积极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向是在掌握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历史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社会认知、社会化、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人际关系、社会信仰和价值观、集群行为、社会病理心理与行为、人格与文化、社会发展、应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课题。
2. 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1)社会性与人格发展方向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及其在个人和组织发展中的应用。
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化、同伴关系、创造力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与人格培养、儿童发展指导、大学生成长与指导、成功老年化等领域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心理学考研方向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报考方向和导师
心理学考研方向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报考方向和导师心理学考研方向对于我们每一个想要报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都是极其重要二关键的,这决定了一个人以后在心理学领域之内的专业发展方向,与每一位考生的未来生活以及择业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勤思教育为大家找出了心理学考研方向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报考方向和导师,并做了精致的划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学校学院研究方向指导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发展与智力资源开发陈英和彭聃龄舒华陈会昌刘儒德石林张西超辛涛刘力车宏生侯志瑾李庆安王大华周仁来心理学院脑功能与认知发展心理学院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心理学院信息技术与教学心理学心理学院社会性发展与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学院咨询心理学心理学院学校心理咨询与评价心理学院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认知发展与语言学习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儿童青少年认知与学习评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发展心理学孟祥芝(副教授)陈萍(讲师)包燕(副教授)苏彦捷王莉耿海燕(副教授)毛利华(副教授)侯玉波(副教授)周晓林心理学系认知发展与教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人类情绪过程教育科学学院动机研究郭德俊(教授)汪玲(副教授)田宝(副教授)廖凤林(副教授)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教育科学学院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王争艳教育科学学院心理测评与诊断教育科学学院宗教心理学孙延军(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施建农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王文忠心理研究所汉字认知与阅读发展毕鸿燕心理研究所认知评估与认知老化陈天勇心理研究所健康发展心理学韩布新心理研究所成人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李娟心理研究所发展心理学葛小佳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咨询与评价杨东平人文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学院家庭治疗与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陈国鹏朱建军訾非雷秀雅环境与生态心理吴建平朱建军文化心理朱建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认知与社会性发展邓赐平(副教授)桑标(教授)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人格发展与促进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一生发展陈国鹏(教授)张卫东(教授)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认知与语言发展邵志芳(副教授)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能力发展与评估胡谊(副教授)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郝宁(讲师)胡谊(副教授)庞维国(副教授)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学习与培训庞维国(副教授)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学校心理学辅导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领导心理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与智力开发研究莫雷(教授)郑雪(教授)张卫(教授)王穗平(教授)何先友(教授)金花(教授)教育科学学院人格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学院认知发展研究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发展与青少年研究教育科学学院动作学习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学院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周宗奎(教授)郭文安(教授)汪海燕(教授)心理学院认知发展心理学院 毕生发展谢员汪海燕(副教授) 江光荣(教授) 刘华山(教授) 佐斌(教授) 马红宇(教授)心理学院 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 心理学院 学校心理学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教学心理学 樊琪(教授) 卢家楣(教授)卢盛华(副教授) 教育学院品德心理与社会化 岑国桢(教授) 教育学院认知发展 周家骥(教授) 教育学院 儿童社会性发展李丹(教授)吴念阳(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心理学 李伟健 傅根跃 秦金亮 刘万伦 任俊 张振新 隋光远 陈永胜 刘宣文 朱永祥教师教育学院教学心理学 教师教育学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文化研究院 儿童传媒 儿童文化研究院 儿童玩具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习心理学 郗浩丽 刘国雄 邱莉 方圆 赵敏 葛莹莹 左霞李一徐侯春在(教授)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心理学 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实验儿童心理学 白学军 沈德立教育学院 认知发展与教育 教育学院 个性社会性发展 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心理发展与咨询 王雷张淑华(教授)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儿童社会性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教学与学习心理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张文新(教授)纪林芹 张承芬 王美芳 高峰强 张景焕、李寿欣心理学院认知发展 心理学院青少年发展 心理学院教育心理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 张奇 刘文 张丽华 胡金生 魏华忠 张宁生教育学院学习与认知心理教育学院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早期干预常若松姜潮教育学院个性发展与社会认知教育学院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社会性发展心理冯维(教授)教育学院教学心理胥兴春(副教授)教育学院认知发展阳泽(副教授)心理学院认知发展李红(教授)冯廷勇(副教授)陈安涛心理学院学习与思维张庆林(教授)徐展(副教授)曹贵康(副教授)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张仲明(副教授)心理学院社会性发展高雪梅(副教授)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张庆林(教授)张进辅(教授)郑涌(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张大均(教授)刘衍玲(副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社会性发展陈旭(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心理学郭成(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学习与思维余林(副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学习与评价江琦(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王云强张怀春井维华韩仁生宋广文教育科学学院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研究教育科学学院教学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学心理学杨心德(教授)陈传锋(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学习心理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桂守才(教授)赵必华(教授)葛明贵(教授)崔立中(教授)桑青松(教授)龙文祥(副教授)宣宾(副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学院创新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校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考试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心理学陕西师教育科学学院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王振宏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障碍心理与教育赵薇教育科学学院青少年人格与心理健康李彩娜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心理王振宏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许洁英姜峰王嘉毅王冬兰毛乃佳焦瑶光金东海傅敏(教授)周爱宝万明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认知发展与学习的跨文化研究陶云(教授)、傅金芝(教授)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人格心理研究周宁(教授)、朱海燕(副教授)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社会性发展与辅导李辉(教授)、张智(教授)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心理学符明弘(教授)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青少年心理发展咨询叶存春(副教授)、陶云(教授)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学习与创造心理周泓副(教授)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刘惠军(教授)齐冰田宝军(副教授)朱艳新李宏利教育学院个性社会性发展教育学院学校心理咨询与评价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教育学研究陈中永教育科学学院跨文化心理研究白乙拉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牡丹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研究郑莉君、朱晓斌、唐世明、石向实、丁峻、程素萍、马伟娜、任顺元、张敏、黄丽教育科学学院学与教的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发展研究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刘茗刘毅玮(教授)赵笑梅白晋荣教育科学学院品德心理与教育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与智力开发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心理邢少颍梁晓燕刘丽教育科学学院学校心理学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能力发展与培养程素萍(教授)李海鸥(副教授)张琴秀(副教授)张迎春(副教授)李忠康教师教育学院认知发展心理学教师教育学院学与教的心理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发展与社会性认知张向葵刘晓明路海东祁立刚盖笑松刘秀丽周国韬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青年心理学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心理学刘国权(教授)刘春蕾(教授)刘树仁(教授)张作岭(教授)纪国和(教授)杨玉宝(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咨询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张守臣、陆桂芝、郝兴昌教育科学学院发展心理学陈健芷、刘爱书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与教师心理连榕(教授)叶一舵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校心理咨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校管理心理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认知与学习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心理研究王本法(教授)张承芳(教授)宋桂尚(教授)佟月华(教授)林丰勋(教授)张素玲(副教授)于丽琴(副教授)陈功香(副教授)郭慧(副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校心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与评价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赵富才(教授)王学臣(教授)宋东清(讲师)姚志强(副教授)李义安(副教授)李先锋(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与教学心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少年发展与教育佘双好(教授)王新山(教授)金筱萍(副教授)陈琳瑛胡滨马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政治与公共管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院汤致琴周敦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个案社会工作与辅导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杨一平(副教授)于海琴(副教授)潘甦燕(副教授)周治金(教授)张晓明(教授)陈建文(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格发展与生涯规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教育科学研究院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院人事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认知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事务管理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心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法律心理学陈亮辉章辉美周世杰、姚树桥、蔡太生吴大兴湘雅二医院社会化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与认知李晓东(教授)戴晓阳(教授)王晓钧(教授)赵群曹亦薇(教授)师范学院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与教学心理研究徐行效(教授)刘永康(教授)顾美玲(教授)游永恒(教授)刘世民(教授)戴艳(教授)郭英(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学校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咨询与测评教育科学学院社会性发展与促进教育科学学院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师教育学院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师教育学院学校心理教育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咨询与测评教师教育学院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心理研究教师教育学院民族文化心理研究教师教育学院青少年性心理与性教育研究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认知发展与智力蔡笑岳(教授)刘毅(副教授)邢强(副教授)陈少华(副教授)聂衍刚(教授)教育学院人格发展与教育教育学院社会性发展与心理辅导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理论武毅英李泽彧林金辉王洪才史秋衡谢作栩教育研究院高等学校创造教育与创业教育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管理心理教育研究院教育与心理测量郑若玲张亚群翁旭初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李东斌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心理与教学设计研究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情绪智力开发与培养许远理,李亦菲,徐大真教育科学学院情绪与认知发展徐大真,陈录生教育科学学院品德心理与教育李亦菲,徐大真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许远理,李亦菲,陈录生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辅导与咨询徐学俊、刘启珍、张立春教育学院发展心理学徐学俊、刘启珍、张立春教育学院认知神经心理学邓晓红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心理学/forum-216-1.html李美华(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赵慧莉(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个性及社会性发展的跨文化研究闻素霞(副教授)李维青(教授)贾德梅(副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与教学研究刘革(副教授)买合甫来提(副教授)。
学前教育史第2阶段测试题
学前教育史第2阶段测试题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张雪门在宁波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鼓楼幼稚园B、燕子矶幼稚园C、星荫幼稚园D、集美幼稚园2、西方双轨制教育模式始于()。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中世纪D、近代3、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陈鹤琴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叫()。
A、“教学做合一”B、“从做中学”C、“行动教学法”D、“整个教学法”4、1994年,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的博士生培养点。
A、教育哲学B、学前教育C、比较教育D、教育史5、中国教育学幼儿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时间是()。
2A、1979年B、1996年C、1983年D、2001年6、在()时期,儿童在幼儿期的教育的承担者主要是大家庭中的成年妇女。
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前氏族D、军事民主制时期7、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军事教育的国家是()。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8、共和时期,古罗马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A、家庭B、专门的学校C、劳动场所D、畜牧地9、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第一个提出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A、柏拉图B、卢梭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0、中世纪欧洲学者认为,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上,人性是()。
A、空白的B、恶的C、善的D、不善不恶,有培养价值的11. 下列哪位教育家在我国高校首开儿童心理学课程()。
A、陈鹤琴B、陶行知C、张宗麟D、张雪门12.下列哪位教育家是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中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
A、陈鹤琴B、陶行知C、张宗麟D、张雪门13.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的主张()。
A、陈鹤琴B、陶行知C、张宗麟D、张雪门314.1950年9月,苏联学前教育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是来中国最早的苏联学前教育专家。
现代心理学-张春兴版笔记
lsqt6854026Ft冯特德国心理学家1987年莱比锡大学建立心里实验室,现代科学心理学开始。
Hs华生美国心理学家1913年行为革命刺激-反应心理学(S-R心理学)Hemhc赫尔姆霍兹德国生理学家1850年电流传导原理测出神经传导原理。
Jms詹姆斯美国心理学家1890年《心理学原理》功能主义代表人物。
Sl心理学三大势力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心理学Tqn铁钦纳英国心理学家1898年《结构心理学的主张》标志结构(构造)主义宣布成立。
Wdhm韦德海默美国心理学家1912年完形心理学。
Msl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将心理学领域扩大到人类生活全部的人Kxx科学性心理学的“科学性”,不是指研究的主题,是指所采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否合适。
Ly莱茵美国杜克大学教授1934年《超感知觉》Msm麦斯默奥地利精神医师1779年《动物磁力之发现》提出催眠术。
Bld布莱德英国医师1842年成功催眠以希腊睡神的名字为催眠术命名。
Bflf巴甫洛夫前苏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构建者。
Sdk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Sjn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构建者极端行为主义代表。
Kl科勒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完形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认知学习论的先驱完形心理学理论系统化的功臣大猩猩的顿悟学习实验。
Tem托尔曼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认知学习论的先驱潜在学习理论的构建者白鼠在迷津中的方位实验代替性尝试错误。
Bdl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观察学习论(社会学习论)的创始人是综合联想学习与认知学习构建了更适合解释人类复杂行为的心理学家。
Alks埃里克森美国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代表人物心理社会期发展论的创始人。
Pyj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构建者。
Kebg科尔伯格美国心理学家道德发展心理学系统理论的构建者。
Sye塞耶尔美国心理学家1976年提出一般适应症候群的理论。
Adl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Rg荣格瑞士精神病学家苏黎世学派建立者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Hn霍妮美国心理学家基本焦虑症的创始人近代女性心理学家的先驱男女性别心理研究的启蒙者。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PASS模型中第二个系统是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在 这个机能单元中,个体接受、加工以及维持来自外部世界 的信息。这个系统存在两种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和继时 性加工。同时性加工是指将信息合成集合,或者对有共同 特征的许多信息进行再认。继时性加工是指按照输入的系 列进行加工,它最重要的一点是输入的系列,使各个成分 形成一种链状结构。这一系统是智力活动中主要的信息操 作系统。
▪ 2.PASS模型向我们提供了对IQ测验进行分析的新视角。戴斯认为, IQ测验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智力观,因为在我们认为对人类机能来说很重 要的四个认知过程中,只有两个(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在IQ测验 中被测量到。
▪ 3.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在智力观中起到重要作用。鲁利亚关于大脑机能联合 区的思想直接体现在PASS模型的三级过程当中。
▪ PASS模型的第三个系统是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这个 系统处于认知功能系统的核心,负责认知过程的计划性 工作。例如,在智力活动中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策略, 以及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 (2)对PASS模型的思考
▪ 1.PASS的提出对智力研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PASS模型揭示了智 能活动的心理机制,对智能活动的过程分析比静态的元素分析更接近心理 机制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从元素到过程,这标志着智力研究基本范 型的转变。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为这种 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
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 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政治家的 人际智力很高。
社会心理学4章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化
(二)教师威信和教师期望
1、教师是学生教育过程中最大影响因素
2、皮格马利翁效应 年级越低,“皮格马 利翁效应”越明显 恶 性 循 环
良 性 循 环 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
皮格马利翁,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不爱凡间女子,于是雕一少女像并将其 全部热情、爱恋都赋予了她。如妻子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妻子。爱 神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 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 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的 做人——《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第四章 社会化
三、同辈群体
1、内部有认同感、较少强制性、有良好的参照对象 2、反感被当做“孩子”看待,不喜欢被命令、告诫、劝说 3、对社会化有较大影响 4、价值观与父母不一致会: (1)不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
社会心理学
影视与艺术设计学院
袁博成
第二部分 社会心理发展
1
第四章 社会化
2
3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四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
一、社会化的概念 二、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 三、社会化与个性化
第四节 社会化的结果
一、语言与认知能力 二、道德观念与行为制约机制 三、性别角色的获得
2、社会比较:将自身状态与他人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
评价的过程 3、选择社会特征相同的人比较 4、即使有客观标准也会有社会比较 5、自我价值感强的人会向上比较
第四章 社会化
观 抑 扬 褒 贬 座 中 常 有 剧 中 人
谈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化
人 的 社会 化 的 内容 是 相 当广 泛 的 ,一 个 人 能
否 掌握 社 会 所要 求 的 知识 技 能对 其 生存 现状 至关 的社 会化 。家庭 是初 中学 生基 本生 活 常识 和技 能社 重要 。初 中学 生知识 和技 能 的社 会 化 ,是 指初 中生 会 化 的主 阵地之 一 ,通过 父母 等家 庭成 员在 家庭 当
(六 )通 过 网络 实现 一 定程 度 知 识 和技 能 的社 会
初 中学生 知识 技能 社会化 的 内容还 是相 当广 泛 会化 的步伐 。
生 活常识 和技 能社 会化 、从 事一 定工作 岗位 必备 专 化 。在 网络异常发达 的今天 ,初 中学生可 以利用 网络
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学 习。这种途径是课堂教学 的
(四 )通 过 活 动 、 活 动 课 的 形 式 可 以 深 化 知 识
学 好各 科文 化知 识为 核心 ,通过 活 动 、活 动课 、网 和技 能 的社 会化 。通 过一 定形 式 的活动 ,学 生可 以 络 学 习 、参 观 、社会 实践 等形式 深 化 、扩 展 知识技 将 所学 知识 和技 能通 过活 动 的形式 得 以体验 ,提 升
顺利实现初步的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 。
识 学 习时 ,可 以组 织 学 生 到 基 层 法 院进 行 参 观学
人 作 为社 会 中 的人 ,不 可 能 脱 离 社 会 单 独 存 习 ,让 学 生 通 过 参 观 ,亲 身体 验 我 们 生 活 中 的法
在 。作 为独立 意识 逐渐 增强 的初 中生来 说 ,对 自己 律 ,让 法律 意识 成为学 生 的 自觉 。在学 习物理 、化 的未 来有 一定 的规 划是 一件好 事 ,但 自己的规划 不 学 时可 以组织 学 生到工 厂进 行参 观 ,在参 观 中加深
大学生社会化的探索
大学生社会化的探索张泽星(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摘 要:目前,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存在诸多障碍,本文对存在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社会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4)04-0052-03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教育,参与社会实践,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
1636年哈佛大学的创立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开始,在此后300多年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充分证明了高等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从大学生向社会工作人员转变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加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正确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努力使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缩短人才的社会适应期,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化障碍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一)大学生社会化障碍的表现1.政治取向功利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务实积极,但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大学生主要是以自我发展的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不少学生把评先、入党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来实现个人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价值观念多元化,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
从价值主体上看,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在价值取向上,大学生将理想与现实功利结合起来,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合理利己主义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在价值评价标准上,具有双重性,理论知识上的标准与实际践行的标准不一致。
张齐华社会化学习心得体会
张齐华社会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次公益培训活动过程中张齐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社会化学习,张老师深入浅出从一次别样的深度课堂观察出发,了解到当今教学活动严重制约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现状,提出社会化活动学习。
社会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守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以社会文化情境塑造自然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质疑解决问题。
张老师送去当代课堂的变革和领会“双减”的感召,认为社会化学习是学科育人的内在诉求,是课堂改革的现实选择。
张老师提出的四个社会学习框架从预备学习到团队学习再由质疑深化到评价反思与徐州提出的“学讲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堂中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学习单独立自学方便学生掌握多元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主张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四人一小组,其中组长作为核心领导小组质疑探索,形成具有小组特色的合作团队,教师通过当堂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在设计社会化学习单中,张老师提出了学习单的“四大板块”分别为我的目标,我的研究,组内过关,当堂检测。
在此设计中感觉和“学历案”教学设计很相似,学历案依据课程与教学理论,从“学什么”到“如何学”再到“学得如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晰的认知地图,引导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它可以作为学习档案加以保存,方便学生复习和反思,即给学生“指路子”。
对我以后教学的启示:课堂中四人一小组,锻炼十二位小组长,通过小组长带动小组合作学习,质疑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
实践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实践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谢宝珍;金盛华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01(021)002
【摘要】传统智力测验的单一性和其预测的有限性为其它类型智力概念的提出留下了空间。
实践智力、社会智力和情绪智力分别从实际解决问题,与人相处及情绪知觉、调节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等不同角度对智力概念进行了强调和扩展。
它们与传统的智力理论并不矛盾,只是各有侧重。
此外,不同智力概念的提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亦会有所启发。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谢宝珍;金盛华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1
【相关文献】
1.试论情绪智力的教育价值 [J], 王莉萍
2.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关系的探讨 [J], 许远理
3.略论情绪智力及情绪智力教育的操作构想 [J], 陈君;;
4.能力情绪智力与特质情绪智力的研究 [J], 吕秋霞;翟卫彦;杨喜秋
5.传统智力概念的缺陷及情绪智力对智力概念的贡献 [J], 刘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智力的结构及培养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26作者简介:陈玉焕(1962)),女,河南省郑州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研究。
社会智力的结构及培养研究陈玉焕(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5)摘要:社会智力是个体经学习而获得的、良好地适应他人与社会、客观选择自身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社会智力因其自身的特点而超越智力的传统观念,其结构包括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目标实现能力等十个方面。
社会智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包括针对社会行为技能方面缺陷的干预、针对社会认知方面缺陷的干预和针对社会情感方面缺陷的干预等。
关键词:社会智力;内涵;结构;培养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7)06-0123-02 一、社会智力的内涵社会智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的核心能力。
但对社会智力的定义如同对智力的定义一样,虽广泛使用,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达十几种,但较难形成统一的界定。
有强调社会功能的,有强调文化规范的,有强调行为能力的,还有强调综合策略的;也有把社会智力称为社会智能、人际智能。
通过有关社会智力研究的进一步综合,我们可以把对这一概念有关的研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际管理的能力:把社会智力看做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如E 1L 桑代克经典论述是做:/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wisely i n hu man relations 0,即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能力;张春兴在5张氏心理学词典6中提出社会智力是指个体与人相处或在团体中领导别人的能力;温斯泰恩(Wein -stein)认为社会智力是/完成人际任务的能力,操纵他人反应的能力0。
(2)实现目标的能力:社会智力是个体在社会中选择目标,并根据情境要求,实现目标的能力。
如N 1坎特(N 1Cantor)认为,社会智力是指人们在完成不同的人生任务时所需要的专门技能。
他定义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差异,即人生目标的选择、社会互助的知识、完成目标的策略。
社会化智力及其培养
社会化智力及其培养摘要:瑞斯尼克通过对智力研究的各种成果与美国社会背景的分析,以两个研究团队的工作为基础,提出了社会化智力观。
社会化智力观由信念、技能与倾向性三种成分构成。
培养社会化智力的措施主要包括:设置高标准的课程;负责任的课堂讨论;清晰的期望;学习的自我管理;通过认知学徒制形式进行学习。
关键词:社会化智力;信念;技能;倾向性一、社会化智力观提出的背景(一)智力研究的历史背景瑞斯尼克(Resnick,L.B.)是一位主要研究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家,在她看来,智力研究可分为强调个体的心理能力、强调人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三种类型。
1.智力是个体的心理能力个体差异心理学家分为两大阵营。
其中一个阵营由比奈本人发起,他把智力定义得非常宽松并极具实用色彩:一些人似乎比另一些人学得更快,行为更具适应性。
他收集了大量的问题,编成一个量表,用来比较儿童之间相对的智力,这就是广为人知的IQ。
[1]另一个阵营的个体差异心理学家包括桑代克、瑟斯顿、卡罗尔、吉尔福特及斯腾伯格等人,他们使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技术来寻找智力的各种因素。
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纯粹的认知能力,但也有人试图拓展智力的概念,如加德纳(1993)的“多元智力”[2]概念,它包括了诸如音乐智力与交往智力等。
此外,一些理论家也试图使智力这个术语包含更多的社会能力,例如,斯腾伯格努力定义、测量甚至教授“实践性智力”[3]。
但是,这些理论家也还是把智力看成个体的属性,而不把它看成是个体适应与调节他们行为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2.智力是推理的结构与心理测量学家不同,皮亚杰对个体差异不感兴趣,他试图探索的是人类适应性的心理能力的基础问题,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图式。
皮亚杰认为,通过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个体的图式得以发展。
此外,一些“日内瓦学派”的学者认为,社会相互作用,尤其是同伴之间的争论引起的认知冲突,是智力发展的基本动力。
[4]然而,对大多数理论家而言,智力本身仍然是个体的、生物学上的建构物。
第五讲 人的社会化
第五讲人的社会化张振亭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一、什么是社会化?●¡°×ס±化:渐次接近¡°×ס±的过程及呈现出的状态¡ª¡ª¡°××性¡±。
●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及现代性。
●社会化: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及社会性状态。
回忆一下●截止到目前,谁对你的影响最大?●哪件事对你影响最大?●那本书对你影响最大?●你现在的价值观、人生观主要受什么影响?●你的偶像是谁?●小时候,你记忆最清晰的一个人、一件事是●你和父母之间曾经(现在)有代沟吗?●你曾经最好的朋友都是谁?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一) 文化: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二) 人格发展: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三)社会结构: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不同层次的社会化:个人、群体、一代人、社会或文化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个人生物基础条件(遗传素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社会环境条件: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与人的社会化引起关注●麻醉或休眠效应●削弱人际交往●制造文盲:●散布平庸情趣:●造成被动接收意识●广告的危害●文化侵略●是暴力行为的学校。
●盲目效应●造就电视病:如癫痫式的综合症、孤独症、兴奋症、呆痴症。
讨论:电视与儿童的社会化●你在假期每天有多少时间在看电视?●弱智化?●成人化?●凶杀?●色情?●暴力?三、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R.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划分方法:幼儿(1~3岁)、儿童(4-12)、青年(13-28)、壮年(29-40)、中年(50-60)、老年(60-)。
试谈成人高校学生社会化能力培养问题
试谈成人高校学生社会化能力培养问题
辛英
【期刊名称】《成人高等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成人高校就读学员的日益准“成人”化和“普教”化,成人高校要尤其重视把“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准“成人”成教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辛英
【作者单位】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4
【相关文献】
1.浅谈成人高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J], 高玉红
2.浅谈成人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J], 朴香春
3.谈素质教育中的成教学生社会化能力培养问题 [J], 曹晓丽;康晓君
4.试谈成人高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J], 白建超;何勇
5.浅谈成人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J], 董天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校合作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表时间:2015-06-17T15:29:21.72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6期供稿作者:丛正玲[导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招远市张星镇宋家学校丛正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
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
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也需与学校教育有效合作,互动共赢。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比学校更为深远,毕竟孩子跟家长生活的时间还是最多的。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事实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和科学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孤军奋战,而是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进程中,都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首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巩固、强化孩子在学校中所接受的心理健康的观念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