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著《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生卒年限考
定 喘 汤
功 用
宣降肺气 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
主 治
痰热内蕴证
喘 风寒外束 痰 热 内 蕴
咳喘 痰多气急
症 状
质稠色黄 或微恶风寒 舌苔黄腻 脉滑数
Hale Waihona Puke 方解麻黄 ――宣肺平喘 宣肺平喘 敛肺平喘 白果 ――敛肺平喘 苏子,杏仁 苏子, ――降气平喘,止咳祛痰 降气平喘, 降气平喘 半夏,款冬花 半夏, 清泄肺热, 清泄肺热 桑白皮, 桑白皮,黄芩 ――清泄肺热,止咳平喘 甘草 ――止咳化痰,调和诸药 止咳化痰, 止咳化痰
定 喘 汤
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张时彻
组成
二十一枚(9g) 白果二十一枚 二钱(6g) 苏子二钱 三钱(9g) 款冬花三钱 三钱(9g) 桑白皮三钱 三钱(9g) 制半夏三钱 三钱(9g) 麻黄三钱 一钱(3g) 甘草一钱 一钱五分(4.5g) 杏仁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6g)
运 用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慢 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壅肺者.
�
大-医-精-诚-中医流派传承
阳有 余
而阴 不足
代表著作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朱震亨
字彦修,元代医家, 金元四大家之一,学 者尊称之为丹溪翁
术学理论
阳有余而阴不
人之 生长 衰老, 阴精 难成 易亏
足
人之情 欲无涯, 人之阴 相火易 阳动静, 夺阴精 动多而
静少
相火之 常是论 述相火 为人体 正常的 生理之 火,寄
于肝肾
二部,
维持人 身的各
治疗经验
治热 病善 精于
重视
用寒 辨证, 降心
凉。 合理 火,
把解 用药 益肾
表法
水。
从辛
以养
温走
阴退
向寒
阳
凉,
是《
千金
方》
后热
病治
疗的
又一
发展,
对温
病做
出贡
献
主张 开发 郁结 宣通 气液
易水 学派 创始
人
著
作
《医学 启源》 《珍珠 囊》《 脏腑标 本寒热 虚实用 药式》 《洁古 家珍》
总结脏腑 辨证理论。 包括个脏 腑的生理、 虚实寒热 脉证,演 变和预后、
学术理 论
论病首重邪 气。论病观 点:因邪致 病,论病重 邪,祛邪安
正
论天地人 三邪发病: 天之六气, 风、寒、 暑、湿、 燥、火; 地之六气, 雾、露、 雨、雹、 冰、泥; 人之六味, 酸、苦、 甘、辛、 咸、淡。 天邪发病, 多在乎上, 地邪发病, 多在乎下, 人邪发病, 多在乎中
贵于血气 流通: “《内经 》一书, 惟以血气 流通为贵” 基础上, 树立血气 “贵流不 贵滞”的 观点。邪 气侵阻是 影响血气 流通的根 本原因。 治疗疾病 以祛邪为
长生不老秘方
长生不老秘方八仙丹方明方贤传。
一名“三仙丸”。
本方药为补益脾肾之剂,重在温肾壮阳。
适宜于中老年人脾肾阳虚,耳聋目昏,夜尿频多,阳事不兴,食少纳差者服用;阴虚者或阳盛者忌服。
《奇效良方》:“何首乌、小茴香,川椒(炒)、川楝子(取肉)、牡蛎(煨)、白姜(炮),各一两;苍术(泔浸一宿),香附各二两。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小肠气用霹雳酒送下。
歌曰:一乌二术三茴香,更加椒楝牡香姜,善治耳聋并目暗,能调荣卫壮元阳,元阳壮后精神爽,久服令人寿命长,又疗妇人脾血疾,空心日午用盐汤。
”八仙添寿丹方明张时彻传。
其功能滋肾填精,降火益智,适宜于中老年平素阴虚火旺,须发早白,健忘失眠,腰膝痠痛者服用。
《摄生众妙方》:“何首乌六两用竹刀切片,用瓦甑蒸,蒸时用黑豆五升,一层豆一层药,蒸一时取出晒干,如此九次,豆烂换好者曝干听用;川牛膝六两;山茱萸肉、柏子仁、知母、黄柏、当归各四两;败龟板四两,酥炙。
右同为极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酒送下三十丸,七日后添十丸,至七十丸止。
忌烧酒、萝卜辛辣之物。
此药能乌须发,壮筋骨,调荣卫,久服延年。
”九转黄精丹方清宫秘传治劳除伤、延年益寿良方。
《清宫秘方大全》:“治男妇一切不足之症,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能安五脏,固精壮神,开胃健脾,多进饮食,脾肾双补,大有水火既济之功。
如老年之人,常服此药,多进饮食,腰腿有力,种子身轻,益寿延年。
如幼年无病之人,常服此药,壮筋骨,去劳伤,发胖身体,到老健壮。
如妇人血衰,瘦弱无乳,但服此药,既养血生乳,能受孕安胎,及临产之时,子母健壮,常服此药,永不小产。
不论胎前产后,俱可常服,有益无损。
如小儿先天不足,短乳瘦弱,脾虚不思饮食,一岁吃三、四丸,服十数次。
体壮者不可服。
治酒色过度,或先天不足,阳衰下痿,下元虚冷,夜梦遗精,盗汗,阴虚动火。
男妇伤肾,腰腿疼痛,下淋流白,精滑无子。
男妇脾虚胃弱,血虚心跳。
男妇稀屎痨,或肚腹不调常泄,另有膏药贴脐,即愈。
明代医著《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生卒年限考
・ $&&・
【 医史新获】
明代医著《 摄生众妙方》 作者张时彻生卒年限考
张一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 黄浦区 "####$ 关键词! 张时彻! 生卒年限! 医史研究 ! ! 明人张时彻,字惟静,号东沙,浙江鄞县人。嘉 靖二年( %&"$ 年) 进士,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生 平著述《 芝园定集》 、 《 明文苑》 、 《 明文范》 、 《 善行 录》 等;兼 通 医 学,编 著《 摄 生 众 妙 方》 十 一 卷、 《 急救良方》 二卷行于世。 关于张时彻生卒年限,李经纬主编《 中医人物词 典》 记为“ 张时彻( %&#’ ( ? ) ” ;袁钟等主编《 中医 辞海》 亦记作“ 张时彻( %&#’ ( ? ) ” ;《 中国历史大 辞典》 所载生卒亦同。即:三部辞书均认定张时彻生 年为 %&#’ 年,其 卒 年 待 考。 按 张 时 彻 本 传, 附 见 《明史》 卷 "#% 《 张邦奇传》 ,其略曰:“ 张邦奇,字 常甫,鄞人。( 嘉靖) 二十三年卒( %&’’ ) ,年六十 一。族父时彻,少邦奇二十岁,受业于邦奇。仕至南 京兵部尚书。有文名。 ” 据此,以张邦奇卒年 %&’’ 年 逆推六 十 一 岁, 可 知 张 邦 奇 生 年 为 %’)’ 年, 并 以 “ 时彻,少邦奇二十岁” 句推算,似可推得张时彻生 于 %&#’ 年。此即张时彻“ %&#’ 生年说” 之由来。 笔者今据张时彻墓志铭等传记史料,考知其生年 实为 %&## 年,其卒年为 %&** 年。据此可证《 明史》 所载“ 时彻,少邦奇二十岁” 句失实,三部辞书以此 推得张时彻“ %&#’ 生年说” 有误。 特举证如下: 其一:明代王世贞撰《 资德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参 赞机务东沙张公墓志铭》 略云:“ 大司马公之卒也, 以 万 历 丁 丑 ( %&** ) 九 月, 而 其 生 以 弘 治 庚 申 ( %&## ) 。公 寿 七 十 有 八 年。公 张 姓,讳 时 彻,字 惟 静,别号东沙子。其先为宋魏国忠献公浚。徙于鄞。 公之先世世受农,至赠司马公绪,始受儒。当公生, 而族子文定公邦奇长于公十六岁,既蚤读中秘书,以 经术行谊称天下,而识公于逾髫时,曰:叔父而其代 兴哉。二十举于乡,明年绌礼部,游吴中,吴中弟子 益进,又三年登进士,授南京膳部主事。进武库员外 郎。转福建右参政。迁按察司又为云南。迁山东右布 政使。迁 河 南 为 左 布 政 使。迁 右 副 都 御 史、巡 抚 四 万方数据 川。进兵部右侍郎。文定之为南大司马也,公继之仅 一纪。公所撰《 芝园集》 、 《 外集》 、 《 别集》 若干卷, 《 宁波府志》 、《 定海县志》 若干卷,所辑《 皇明文 范》 若干卷, 《 文苑》 若干卷俱行世” 。由此获知, 张时彻生于“ 弘治庚申( %&## ) ” ,卒于“ 万历丁丑 ” ,享年七十八岁。墓志镌文,当为主证。 ( %&** ) 其二:明代 余 有 丁 撰《 张 司 马 先 生 时 彻 传》 略 云: “ 先生讳时彻,字惟静。系出冠族,族代有闻人, 至先生与文定公前后起家,大司马文定于先生子行, 而先生师事之。二十举于乡,二十四举进士” 。并按 《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获知张时彻为嘉靖二年 ( %&"$ ) 癸未科二甲六十三名进士。以“ 二十四举进 士” 句,即可推得张时彻生年为 %&## 年。此与墓志 所载生年说正相吻合。 其三:考明代屠隆撰《大司马张公诔并序》 略云: “万历五年( %&** 年) 丁丑,隆登进士第、授颖土令、 归则大司马东沙先生卒。 ”所载张时彻(别号东沙) 卒 ”亦与墓志所载卒年相一致。 于“万历五年(%&** 年) 其四:继考明代张时彻自撰文集《芝园定集》卷十 《五言律体(藩臬稿) 》 ,其载《己亥元日》诗曰: “髫年 知学道,四十尚无成。迹以支离病,名因傲世轻。青春 奄入望,白发已初生,倘共鹿门隐,荷锄还力耕。 ”按 “己亥”即嘉靖十八年(%&$+) ,张时彻于“己亥”年感 叹“四十尚无成” ,其生于 %&## 年则明矣。 其五:再考明代张时彻自撰文集《 芝园定集》 卷 十七《 七言律体( 归田稿) 》 ,其载《 己巳元旦( 时 年七十) 》 诗曰:“ 春光又到百花洲,年去年来总是 愁。岁月无端双短鬓,乾坤何意一虚舟。空怀阮籍舒 长啸,漫拟灵均赋远游。瑶草丹砂随处得,还从海上 狎轻鸥。 ” 按“ 己巳” 即隆庆三年( %&,+ ) ,以“ 己 巳” 年( %&,+ ) 逆推“ 时年七十” 自注句,亦可证 实张时彻生年确为 %&## 年。 综上所 述,张 时 彻 “ %&#’ 生 年 说” 当 予 推 翻, “ %&## 生年说” 当予成立,其“ 卒于 %&** 年” 实可 补缺。五证并举,当作定论。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就盘点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绩盘点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绩盘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绩盘点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公务员行测考试法律关系考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纷纭复杂,包罗万千。
有甜蜜的恋爱关系、纯真的朋友关系、诚实的买卖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等等,那么这么多社会关系中哪一类属于法律关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法律相干考点---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剂社会关系进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益与义务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特点第一: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条件的社会关系。
判定某一社会关系是否属于法律关系,条件是看有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例如恋爱关系就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规范,而夫妻关系就有相对应的婚姻法规范存在。
第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人们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恋爱关系下没有法律上的权益义务存在,而夫妻关系存在着法律上的权益义务,如夫妻双方的同居权益、虔诚义务等等第三:法律关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
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的存在为条件,而法律规范的保证手段最主要靠国家强制力,因此基于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必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即依法享有权益和承当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211085084_书屋絮语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妇人大全良方︾宋代的医学分科日益精细 国家医学教育也注重对医家的专业培养 专科医生及专科医学著作也随之大量出现 例如 妇产科著作有郭稽中︽妇人产育宝庆方︵集︶︾ 郑春敷︽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 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方︾ 齐仲甫︽女科百问︾等 陈自明所撰︽妇人大全良方︾︵又名︽妇人良方集要︾ ︽妇人良方︾︶ 为当时代表性的妇产科著作 陈自明为南宋医家 生卒年不详 字良甫︵父︶ 临川县人 出生于医学世家 ︽妇人大全良方︾撰写于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 陈氏时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明道书院医学教谕 他还撰有︽外科精要︾三卷与︽备急管见大全良方︾十卷 陈自明认为 ﹁世之医者于妇人一科 有︽专治妇人方︾ 有︽产宝︾方 治以专言 何专攻也 方以宝言 爱重之也 盖医之术难 医妇人尤难 医产中数体则又险而难 彼其所谓专治者 ︽产宝︾者 非不可用也 纲领散漫而无统 节目谆略而未备 医者尽于简易 不能深求遍览 有才进一方不效辄束手者 有无方可据揣摩臆度者 有富贵家鄙药贱而不服者 有贫乏人惮药贵而无可得服者有医之贪利以贱代贵失其正方者 ﹂有感于﹁世无难治之病 有不善治之医 药无难代之品 有不善代之人﹂ 故以其家三世业医所藏医书数千卷为基础 ﹁又遍行东南 所至必尽索方书以观 暇时闭关净室 翻阅涵泳 究极未合 采摭诸家之善 附以家传经验方 萃而成编﹂ 撰成︽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 ︽四库全书︾馆臣称 ﹁案妇人专科 始唐咎殷︽产宝︾ 其后有李师圣之︽产育宝庆集︾ 陆子正之︽胎产经验方︾ 大抵卷帙简略 流传亦鲜 自明采摭诸家 提纲挈领 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 ﹂该书按照妇产的生理发展顺序分为调经 众疾 求嗣 胎教 妊娠 坐月 产难 产后八个门类 每门下列数十证 总二百六十余论 论后各附方若干首 分别阐述妇科诸疾 胎儿发育状态 妊娠诊断 孕期卫生 孕妇用药禁忌 妊娠期特有疾病 各种难产 产褥期护理 产后病证及其治疗原则和方药 因而其理论阐述与治疗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是中国第一部完善的妇产科专著 该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曾对该书予以增删 分为十门 每论之下均加按语 并大多附以自己的经验和新方 为︽校注妇人良方︾二十四卷行世 明代著名官吏兼医家王肯堂撰︽证治准绳︾ 其女科部分则全部录用该书 ︵万 方文︶ 。
华佗-张仲景简介
华佗-张仲景简介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208),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
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
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
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曹操闻听华佗医术精湛,征召他到许昌作自已的侍医。
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而痊愈。
但华佗为人耿直,不愿侍奉在曹操身边,甚至认为作侍医是可耻的职业,于是就托词妻子有病,以及回家取方药为由,一去不再返回。
曹操多次写信催促华佗,又令当地郡县把华佗遣还,最后派人偷偷察看,才知华佗不愿为侍医,遂将华佗逮入狱中。
有人向曹操请求宽恕华佗,曹操不听劝说,竟残酷地杀害了华佗。
华佗生前著有医书,临死时拿出一卷交给狱吏,狱吏不敢接受,华佗将书焚毁。
此乃千古之憾事,历代托华佗之名而出的医书有数种,旧题华佗所著的《中藏经》中,相传记载有华佗的一些学术经验与方术及药剂。
曹操杀害了华佗后,常感到内疚后悔,特别是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病重时,更是非常后悔杀了华佗,令儿子的病得不到治疗。
早在三国时,华佗就被魏国列为著名医家,后世誉称他是“外科学鼻祖”。
华佗在医药学术上兼通各科,尤以外科为最负盛名。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灸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记载华佗的医案有数十则,皆具体地反映了华佗高明的诊疗医术,涉及到内、外、妇、产、儿、五官、针灸等科。
他因病制宜,采用各种不同的疗法。
他以手术治愈了肠痈、脾半腐的病,使病人转危为安。
当华佗成功地应用麻沸散麻醉病人而进行腹部手术时,世界其它国家的外科麻醉术尚处于摸索阶段。
摄生总要之摄生秘剖卷一
摄生总要之摄生秘剖卷一摄生总要[明]洪基著说明摄生秘剖卷一摄生秘剖卷二摄生秘剖卷三摄生秘剖卷四摄生种子秘剖卷上摄生种子秘剖卷下种子方剖房术奇书房中炼己捷要说明《摄生总要》,九卷。
明洪基撰辑于1638年(崇祯十一年)。
洪基,字九有,明未安徽新安县人。
生平不详。
《摄生总要》包括《摄生秘剖》四卷、《摄生种子秘剖》二卷、《种子方剖》一卷、《房术奇书》二卷。
《摄生秘剖》,亦称《胞与堂丸散谱》,系洪氏业儒之暇,旁搜医典,博览三世四家之书;榜门兑换奇方,折节辱教于高人异士,从20年所得上万种方剂中,筛选出切用有效的80种,取名为《丸散谱》。
剂型包括丸、散、膏、酒,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
《摄生种子秘剖》,上卷为养生、导引、种子、十月胎形,下卷为房中之法术、要旨,有使男欢女畅而不伤身,存、缩、抽、吸、闭、展六字延生诀及壮阳益女延寿的方药。
《种子方剖》,包括《继嗣珍宝》、《金精直指》。
《继嗣珍宝》内含种子、调经及选择生男、生女的方法。
《金精直指》以阴阳八卦阐述求嗣种子之理。
《房术奇书》,又称《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篡要》,传抄自任拱辰。
陈希夷,名抟,字图南,号希夷先生,为五代至宋初真源人。
内容包括筑基、铸剑、调神、聚财、结友、择地、择鼎等章节,主要论述以性养生而不伤身,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后附增进性欲,治疗阳痿、性欲低下的50余首方药,并有《房中炼己捷要》的五字妙诀:存缩抽吸闭。
书中称其为延生之密旨,归真之根,还原之本,可参天地阴阳之造化。
摄生秘剖卷一天王补心丹人参固本丸补天大造丸斑龙丸六味地黄丸七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滋阴大补丸虎潜丸鱼鳔丸扶桑至宝丹孔圣枕中丹耘苗丹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证。
人参去芦丹参微炒玄参微炒白茯苓去皮五味子洗远志去木炒桔梗各五钱当归身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炒酸枣仁炒,各二两生地黄酒洗,四两辰砂五钱为衣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白滚汤下三钱,或圆眼汤俱佳。
张石顽 宋兴
但当师古圣之意,取古方法,随机应变,不必拘 守成则也。” • 极力提倡师其意而不泥其方,灵活运用。
著作
《千金方衍义》评价
• 《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53万余字,是初唐孙 思邈的一部划时代医学巨著,此书不仅凝聚了孙 氏毕生学术心得,临床经验,还广征博引,保存 了大量唐以前珍贵医药文献和宝贵医方,如苇茎 汤,犀角地黄汤、温胆汤、大小续命汤等。
学术成就
《张氏医通》·伤寒研究要点: • 以“阴阳传中”为纲: • 阴阳与表里关系:三阳为表,三阴为里。 • 传中与证性关系:传经属热,直中属寒。 • 传中与六经关系:先辨传中,再别六经。 • 传中与辨证关系:分清传中,纲举目张。 • 传中与病机关系:邪热蒸腾-传经之理。
元气亏损-直中之理。
学术成就
• 张氏业医六十余年,临床经验极其丰富, 医名 盖世,堪称一代宗师。与喻昌、吴谦并称清初三 大家。
著作
代表医著: •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 《千金方衍义》 • 《本经逢原》 • 《诊宗三昧》 • 《医通》 • 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著作
代表医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各二卷 • 著书时间:刊于1667年。 • 著书动机:自序阐明作者有感于《伤寒论》诸家
《张氏医通》·伤寒六经病症诊治经验: • 三阳-太阳 • 太阳分证纲要:风伤卫-寒伤营-风寒兼伤营卫 • 太阳治疗纲要:风伤卫-桂枝汤
寒伤营-麻黄汤 风寒两伤营卫-大青龙汤
学术成就
《张氏医通》·伤寒六经病症诊治经验: • 三阳-阳明: • 阳明治要-倡攻下,重时机。 • 理由:邪热入胃,万物所归,最易结实,可攻下 • 要点:下不厌迟,汗不厌早
《摄养枕中方》原文-孙思邈
《摄养枕中方》原文-孙思邈原文太白山处士孙思邈撰夫养生缮性,其方存於卷者甚众。
其或幽微秘密,疑未悟之心。
至於澄神内观,游玄采真,故非小智所及。
常思所寻设能及之,而志不能守之,事不从心,术即不验。
诚由前之误交切而难遣,摄卫之道赊远而易违,是以混然同域,绝而不思者也。
稽叔夜悟之大得,论之未备,所以将来志士览而惧焉。
今所撰录,并在要典。
事虽隐秘,皆易知易为,以补斯阙。
其学者不违情欲之性,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玩,而顾纹可法。
旨约而用广,业少而功多。
余研核方书,盖亦久矣。
搜求秘道,略无遗馀。
自非至妙至神,不入兹录;诚信诚效,始冠於篇。
取其弘益,以贻後代。
苟非其道,慎勿虚传;传非其人,殃及三世。
凡著五章为一卷,与我同志者宝而行之云尔。
自慎夫天道盈缺,人事多屯。
居处屯危,不能自慎而能鮨济者,天下无之。
故养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与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
夫圣人安不忘危,恒以忧畏为本。
营无所畏忌,则庶事隳坏。
《经》曰: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故以治身者,不以忧畏,朋友远之;治家者,不以忧畏,奴仆侮之;治国者,不以忧畏,邻境侵之;治天下者,不以忧畏,道德去之。
故忧畏者,生死之门,礼教之主,存亡之由,祸福之本,吉凶之元也。
是故仕无忧畏,则身名不立;农无忧畏,则稼穑不滋;工无忧畏,则规矩不设;商无忧畏,则货殖不广;子无忧畏,则孝敬不笃;父无忧畏,则慈爱不著;臣无忧畏,则勋庸不建;君无忧畏,则社稷不安。
养性者,失其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躁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应生者死,应死者亡,应成者败,应吉者凶。
其忧畏者,其犹水火不可暂忘也。
人无忧畏,子弟为勍敌,妻妾为寇仇。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故忧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已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惧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远。
能知此者,水行蛟龙不得害,陆行虎兕不能伤,处世谤讟不能加。
善知此者,万事毕矣。
夫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
饮食之患,过於声色。
摄生众妙方原文朗读
摄生众妙方原文朗读
古代剂量
【处方】枸杞子菟丝子(酒蒸,捣饼)各8两北五味子(研碎)2两覆盆子(酒洗,去目)4两车前子(扬净)2两
现代常用剂量(仅供参考)
【处方】枸杞子菟丝子(酒蒸,捣饼)各240克北五味子(研碎)60克覆盆子(酒洗,去目)120克车前子(扬净)60克
用法:
以上5味,制成丸剂。
现市面上有多种成药剂型可供选择,如大蜜丸、小蜜丸、片剂、口服液等。
功能:补肾益精。
主治:肾虚精亏而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时同服。
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方论本方皆为植物种仁,味厚质润,既能滋补阴血,又蕴含生生之气,性平偏温,擅于益气温阳。
方中菟丝子温肾壮阳力强;枸杞填精补血见长;五味子五味皆备,而酸味最浓,补中寓涩,敛肺补肾;覆盆子甘酸微温,固精益肾;妙在车前一味,泻而通之,泻有形之邪浊,涩中兼通,补而不滞。
特点本方由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诸药组成。
用于肾虚遗精、阳痿早泄、小便后余沥不清、久不生育,及气血两虚、须发早白等症。
有补肾固精之效。
古谓本方有添精、补髓、益肾的作用,称之为种子方。
方中菟丝子、枸杞子补肾阳,益精血;五味子、覆盆子补肾固涩;车前子亦有补肝肾之功。
明代名医张景岳行医故事
明代名医张景岳行医故事张介宾(约1563——1640年)明代著名医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幼年随父亲到京城,十几岁时跟从名医金英学医,中年从军,曾到过河北、山东等地。
由于多年没有得到功名,于是回乡致力于医学,日久,医名大振。
他先后用了三十年工夫编成《类径》,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学习。
他还编有《类经图巽》、《类经附翼》、《质疑录》。
晚年结合过去临床经验,辑成《景岳全书》。
在医学理论方面,起初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相当信服。
中年以后,根据《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道理,对朱丹溪的上述理论又大加反对,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阳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症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派,其著述和学说对后世医学有较大影响。
张景岳医师治愈的病人不计数,下面讲的是他治愈一名消渴病人的故事。
消渴病,如今称之为糖尿病,这种令许多人伤脑筋的病,不是今天才有,而是在古代就有,张景岳医师就曾经收治过不少消渴病人。
他的著作中,也有关于消渴病的论述和医案,为周先生治愈消渴症便是医案之一。
当时,在某地担任公差、年仅40多岁的周先生,因长年处理公事文书,公务鳘忙,身体活动得少,径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即使这样,有时还要受上司的责怪。
为了保护饮碗,他往往处于恐惧和紧张之中,人也一天天地瘦下去了,一天,他终于病倒了,不得不去找张景岳医师治病。
张医师给他诊脉后,觉得他的病情有点严重,就问他爱喝水吗?他说不觉得口渴,所以不喜欢喝茶水,只是有时少量地喝一点,从未多喝过。
“那您晚上小便起床的次数多吗?“可多了,每晚排尿大概二、三升,我又没喝多少水,不知为什么有那么多排的,而且排出的尿很浓,有一半就像膏液一样混浊。
”听到这里,张医师再仔细瞧瞧周先生,已经瘦骨伶仃、弱不禁风的样子了,心想:“他为啥没喝多少水,夜间又要排那么多混浊尿液?这就是消渴病的一种啊!等到身上的水分全部排干,那不就完了?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才来瞧病,迟了啊!难治啊!可眼前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尽力救治,我还算一个医生吗?”这下使张医师非常为难,情不自禁地又要周先生伸出手来,再把一次脉,希望能从脉象中寻找一丝生机。
《摄生总论》与《摄生众妙方》关系考
《摄生总论》与《摄生众妙方》关系考
李玉清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年(卷),期】2012(030)005
【摘要】《摄生总论》、《摄生众妙方》均署名明代张时彻撰,经作者考察,《摄生总论》是在《摄生众妙方》的基础上增加一卷而成.《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及《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摄生总论》十二卷,作者为张时彻,这种写法欠全面,应当写“明张时彻撰,清王梅补刻”较为妥当.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李玉清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所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明代医著《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生卒年限考 [J], 张一群
2.浅论《内经》摄生的动静关系的辨证方法 [J], 林海
3.《摄生总论》补养门方剂组方特点探析 [J], 韩晗
4.中医因时摄生探析 [J], 鞠娜;张文风
5.道教摄生法门与易学关系考释 [J], 詹石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代名医(著)方张时彻方
明代名医(著)方张时彻方咳嗽、哮喘一、久嗽方[组成]好蜜600克、真麻油300克、姜120克(取汁)、井水360克。
[用法]各味调匀,用大砂锅文武火熬至水干,蜜如水裂带黄色,油黑色其如漆色,滴水成珠,是其候也。
收入磁器内埋土一宿取出。
服时先取沸水300毫升,候稍温,以茶匙取糖20毫升,安在碗水底,待油浮散水面,去水别用沸水送下,用乳和蜜水下更佳。
[主治]劳嗽,痰嗽,皆验。
[来源]《摄生众妙方》二、痰喘哮喘经验方[组成]孩儿茶30克、片黄芩18克、防风12克、栀子6克、麝香3克、片脑0.6克、朱砂6克。
[用法]上为细末,米饭捣和为丸,如黄豆大,朱砂以衣。
每夜噙1丸,舌下待其自化。
久嗽候药消尽,再用1丸极效。
[主治]痰喘哮喘。
[来源]《摄生众妙方》二、妙灵丹[组成]木香、大茴香、川乌、草乌、花椒、胡椒、肉桂、良姜、三棱、杏仁、干姜、陈皮、莪术、巴豆。
[用法]每味18克为末,面糊为丸,如蚕豆大。
每服1丸,核桃肉3个口中嚼烂,同药吞下。
[功效]行气活血消痞。
[主治]痞病。
[来源]《摄生众妙方》妇人恶阻一、集验青竹茹汤[组成]竹茹(弹子大)1枚、橘皮4.5克、生姜6克、白茯苓4.5克、半夏6克。
[用法]上锉,水1000毫升煎至700毫升,去滓。
温服。
忌羊肉汤、鱼等物。
[功效]清痰止呕。
[主治]妇人恶阻。
[来源]《摄生众妙方》二、保生汤[组成]人参2.5克、甘草1.5克、白术3克、橘红3.5克!乌药3克、香附3克。
[用法]上锉,水750毫升,生姜5片,煎至500毫升,去滓。
温服无时。
呕吐加丁香。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妇人恶阻。
[来源]《摄生众妙方》杨梅疮一、痛风杨梅疮方[组成]当归、防风、牛膝、羌活、甘草、木瓜、金银花、皂角子、熟地、川芎各3克、硬饭120克。
[用法]上用水2500毫升煎至1500毫升。
空心服500毫升,午服500毫升,将晚服500毫升,渣再水1500毫升煎至750毫升,作茶用。
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之“定喘汤”治哮喘有奇效
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之“定喘汤”治哮喘有奇效
图片系转载,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定喘汤一方出自由明人张时彻编写的《摄生众妙方》一书。
本方由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诸药组成。
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之哮喘,证见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见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
有宣降肺气、定喘化痰之功。
哮喘,是指呼吸急促,连续不得息,喉间有喘鸣的病症。
哮与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大凡哮必兼喘,而喘不必兼哮。
虞抟云:“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医学正传》)本方宣、清、降三法合用,既能散肺寒,又能敛肺气。
服之可使风寒外解,肺气宣畅,痰热得泄,于是哮喘得以平定,故名“定喘汤”。
编者按:本文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号联系,本号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如需试用,请遵医嘱。
张锡纯:人身神明诠
张锡纯:人身神明诠.读者须知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第。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于医学之外对道家修行亦颇有了解,其文中对修行下手初步的阐述,较之丹经更加浅显直白,尤其对心肾交的透露。
其说近于伍柳,《人身神明诠》《元气诠》《论人身君火、相火有先后天之分》《医学宜参看<丹经>论》《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敦复汤》《治梦遗运气法》等篇合参可知道张锡纯的道家学问。
另张锡纯为参贯中西,试图以当时的西学理论解释贯通中学,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虽未必合理,但不妨作为一家之说。
.人身神明诠张锡纯自神明在脑之说倡于西人,近今讲科学者鲜不谓其说至精至奥,为开天辟地之名论,而吾上古圣神犹未尝见及。
此诚所谓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者也。
讵知神明在脑之说,吾中华医学早先西人数千百年而发明之。
且其所发明者较西人尤为精奥,而于神明之体用,又能详细鉴别,各得其实际也。
医学之书以《内经》为最古。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
”夫精明即神明也。
头即脑之外廓,脑即头之中心点也。
国家之货财藏干府,兹则名之为府者,确定其为神明所藏也。
又《素问·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细绎经文,盖言神明虽藏于脑,而用时实发露于心,故不曰藏而曰出。
出者即由此发露之谓也。
于以知《脉要精微论》所言者,神明之体;《灵兰秘典》所言者,神明之用也。
历史上学习中医最迟而成名家的是谁
历史上学习中医最迟而成名家的是谁
中医历史上,不少自学成才的名家。
其中,还不乏大器晚成者。
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代表人朱丹溪,就是一个典型。
他在《格致余论》序言中说道:“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
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
”震亨是朱丹溪的名讳,他因为母亲患“脾疼”之病,医生束手无策,而自学中医,那是他已经三十岁了。
明朝名医张景岳,名介宾,青年时候参军入伍,随军出征,当过军中参谋,戎马一生,看透功利,老年退伍后,才专心医学,潜心钻研,著书立说,成为温补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从医年龄,四五十岁已经开外了。
清朝名医徐大椿,字灵胎,因为家人多病,兄弟因为患病不治身亡,而深受打击,痛恨庸医误病,而愤然学医,自学成才。
他的学医年龄,要早于前者,但也是成年之后了。
汉代张仲景,被人尊称为“医圣”,幼年曾拜师学医,举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类似湖南省省长),就这样一个非全职医生,在其不惑之年,身居太守之职时,因瘟疫流行,死伤众多,愤慨于当时医生问病开药,不务正业,而发奋遍读医书,撰写《伤寒杂病论》,挽救众生,成为中医之圭臬。
他在书中自序中说道“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简介和生平
张仲景简介和生平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正史无传,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经后人考证,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他写作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元明以后被奉为“医圣”。
生平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在此外,我们对他所知不多。
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
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
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
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
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虽然事近传奇,但也可以显示当时人对张仲景医术的敬服。
文献资料张仲景,《后汉书》无传,其事迹始见于《宋校伤寒论序》引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据此,他为南阳人,师事张伯祖,曾经出任过长沙太守,因此被后世称为张长沙。
但关于仲景任长沙太守之事是否属实,后世尚有争议。
中医黄慎之简介资料
中医黄慎之简介资料
黄慎之(1388年-1460年),字叔文,号仓木居士,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明代中医药学家。
他是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的弟子,继承并发扬了张介宾的医学思想。
黄慎之擅长治疗妇产科疾病、眼科病症和神经衰弱等慢性病,被誉为“神农黄氏”,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著有《霜黄甲乙科疏证》、《诸病源候论》、《黄氏外科谕要》等医学著作。
他对中医有着深刻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慎之的学术成就被后人广泛传承和借鉴,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医著《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生卒年限考
关键词张时彻生卒年限医史研究
明人张时彻,字惟静,号东沙,浙江鄞县人。
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生平著述《芝园定集》、《明文苑》、《明文范》、《善行录》等;兼通医学,编著《摄生众妙方》十一卷、《急救良方》二卷行于世。
关于张时彻生卒年限,李经纬主编《中医人物词典》记为“张时彻(1504-?)”;袁钟等主编《中医辞海》亦记作“张时彻(1504-?)”;《中国历史大辞典》所载生卒亦同。
即:三部辞书均认定张时彻生年为1504年,其卒年待考。
按张时彻本传,附见《明史》卷201《张邦奇传》,其略曰:“张邦奇,字常甫,鄞人。
(嘉靖)二十三年卒(1544),年六十一。
族父时彻,少邦奇二十岁,受业于邦奇。
仕至南京兵部尚书。
有文名。
”据此,以张邦奇卒年1544年逆推六十一岁,可知张邦奇生年为1484年,并以“时彻,少邦奇二十岁”句推算,似可推得张时彻生于1504年。
此即张时彻“1504生年说”之由来。
笔者今据张时彻墓志铭等传记史料,考知其生年实为1500年,其卒年为1577年。
据此可证《明史》所载“时彻,少邦奇二十岁”句失实,三部辞书以此推得张时彻“1504生年说”有误。
特举证如下:
其一:明代王世贞撰《资德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东沙张公墓志铭》略云:“大司马公之卒也,以万历丁丑(1577)九月,而其生以弘治庚申(1500)。
公寿七十有八年。
公张姓,讳时彻,字惟静,别号东沙
子。
其先为宋魏国忠献公浚。
徙于鄞。
公之先世世受农,至赠司马公绪,始受儒。
当公生,而族子文定公邦奇长于公十六岁,既蚤读中秘书,以经术行谊称天下,而识公于逾髫时,曰:叔父而其代兴哉。
二十举于乡,明年绌礼部,游吴中,吴中弟子益进,又三年登进士,授南京膳部主事。
进武库员外郎。
转福建右参政。
迁按察司又为云南。
迁山东右布政使。
迁河南为左布政使。
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进兵部右侍郎。
文定之为南大司马也,公继之仅一纪。
公所撰《芝园集》、《外集》、《别集》若干卷,《宁波府志》、《定海县志》若干卷,所辑《皇明文范》若干卷,《文苑》若干卷俱行世”。
由此获知,张时彻生于“弘治庚申(1500)”,卒于“万历丁丑(1577)”,享年七十八岁。
墓志镌文,当为主证。
其二:明代余有丁撰《张司马先生时彻传》略云:“先生讳时彻,字惟静。
系出冠族,族代有闻人,至先生与文定公前后起家,大司马文定于先生子行,而先生师事之。
二十举于乡,二十四举进士”。
并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获知张时彻为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二甲六十三名进士。
以“二十四举进士”句,即可推得张时彻生年为1500年。
此与墓志所载生年说正相吻合。
其三:考明代屠隆撰《大司马张公诔并序》略云:“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隆登进士第、授颖土令、归则大司马东沙先生卒。
”所载张时彻(别号东沙)卒于“万历五年(1577年)”亦与墓志所载卒年相一致。
其四:继考明代张时彻自撰文集《芝园定集》卷十《五言律体(藩臬稿)》,其载《己亥元日》诗曰:“髫年知学道,四十尚无成。
迹以支
离病,名因傲世轻。
青春奄入望,白发已初生,倘共鹿门隐,荷锄还力耕。
”按“己亥”即嘉靖十八年(1539),张时彻于“己亥”年感叹“四十尚无成”,其生于1500年则明矣。
其五:再考明代张时彻自撰文集《芝园定集》卷十七《七言律体(归田稿)》,其载《己巳元旦(时年七十)》诗曰:“春光又到百花洲,年去年来总是愁。
岁月无端双短鬓,乾坤何意一虚舟。
空怀阮籍舒长啸,漫拟灵均赋远游。
瑶草丹砂随处得,还从海上狎轻鸥。
”按“己巳”即隆庆三年(1569),以“己巳”年(1569)逆推“时年七十”自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