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位置随动控制系统校正算法设计
位置随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位置随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系统需求分析-实时追踪目标位置:系统需要能够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如GPS、惯性测量单元等进行实现。
-实时控制移动对象:系统需要能够根据目标位置进行实时控制移动对象,例如调整机器人的航向、调整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等。
-高精度定位:系统需要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目标定位,以保证位置随动控制的准确性。
-快速响应: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响应目标位置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移动对象的控制策略,以保持目标与移动对象之间的距离恒定。
-可靠性与鲁棒性: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鲁棒性,能够应对传感器误差、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系统设计-目标追踪模块:该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
可以采用多种传感器,如GPS、激光测距仪等。
目标追踪模块需要具备高精度定位和高响应速度的特点,以确保位置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控制算法模块:该模块根据目标位置信息计算出移动对象的控制策略。
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型,例如PID控制、模糊控制、最优控制等。
控制算法需要具备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以保证位置随动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控制器模块:该模块负责将控制策略转化为实际的控制指令,并对移动对象进行实时控制。
控制器可以采用硬件控制器或软件控制器的方式实现,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控制器模块或定制开发控制器模块。
-反馈系统:该系统用于实时获取移动对象的状态信息,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反馈系统可以采用传感器进行实现,例如编码器、惯性测量单元等。
反馈系统可以为控制算法提供实时的状态反馈信息,以便对控制指令进行调整和优化。
3.系统实现位置随动系统的实现需要进行系统建模、算法设计和软硬件集成等工作。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可以使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法,如UML建模、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等,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在算法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仿真验证和优化调整。
在软硬件集成过程中,可以使用现有的软硬件平台,如嵌入式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将设计好的算法和控制器模块集成到实际的系统中,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位置随动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位置随动系统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位置随动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使驱动装置根据指令精确地移动到指定位置,并保持稳定。
位置随动系统的核心是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反馈机制实时监测和调整驱动装置的位置。
在位置随动系统中,通常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作为驱动装置。
这些电机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精确地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位置的精确控制。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通常会采用闭环控制,即通过位置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机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实现方法。
学生需要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位置随动系统,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系统的硬件组成、控制算法的选择和实现、传感器选择和校准、系统调试和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设计。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个课程设计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动控制系统第6章位置随动系统
2)定位精度与速度控制范围 定位精度是评价位置随动系统控制准确度的性能指标。系统最终定 位点与指令目标值间的静止误差定义为系统的定位精度。 位置伺服系统,应当能对位置输入指令输入的最小设定单位(1脉 冲当量),作出相应的响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采用分辨 率足够高的位置检测器,二是要求系统的速度单元具有足够宽的调 速范围,也就是说速度单元要有较好的低速运行性能。 图6-3为速度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特性
2. 交流伺服电动机
在现代伺服系统中,更多的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可 以是异步电动机或者永磁同步电动机。
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有下述特点:
1)采用二相结构,电动机定子上布置有空间相差90º电角度的二相绕组, 一相称励磁绕组,一相称控制绕组,分别施加相位差90º的交流电压;
2)励磁绕组电压不变控制绕组电压为零时,旋转磁场变成了静止脉动磁 场,电动机立即停止转动,克服了普通异步电动机失电时的“自转”现象, 符合机床的要求;
6.2.4 数控机床的轨迹控制原理及其实现
1. 数控插补概述 以数控机床为例,其控制的目标是被加工的曲线或曲面,在加工过程
中要随时根据图纸参数求解刀具的运动轨迹,其计算的实时性有时难 以满足加工速度的需求。因此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方法是预先通过手工 或自动编程,将刀具的连续运动轨迹分成若干段,而在执行程序的过 程中实时地将这些轨迹段用指定的具有快速算法的直线、圆弧或其它 标准曲线予以逼近。 插补是一个实时进行的数据密化过程。轨迹插补与坐标轴位置伺服是 数控机床的二个主要环节。 插补必须实时完成,因此除了要保证插补运算的精度外,还要求算法简 单。一般采用迭代算法。 就目前普遍应用的算法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脉冲增量插补,数据 采样插补。
位置随动系统设计与仿真
中文摘要:随动系统,通常也被称为伺服系统,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
它是用来控制被控对象的某种状态,使被控对象的输出能自动、连续、精确地复现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的一种控制系统,随动系统的控制对象通常为角度或机械位置,该系统最初用于船舶的操舵系统、火炮控制以及指挥仪中,后来慢慢推广到众多领域,尤其多见于自动车床、天线位置的控制还有导弹和飞船的制导等。
如今随动系统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民用、工业、军事等各个领域,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和全自动化,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而位置随动系统的被控量是位置,一般用线位移或角位移表示。
当位置给定量作某种变化时,该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输出位移快速而准确地复现给定量位移。
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1.1.1随动系统现状及历史随动系统,通常也被称为伺服系统,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
它是用来控制被控对象的某种状态,使被控对象的输出能自动、连续、精确地复现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的一种控制系统,其衡量指标主要有超调量、稳态误差、峰值时间等时域指标以及相角域度、幅值域度、频带宽度等频域指标,其输入是一种变化规律未知的时间函数。
随动系统中的驱动电机应该具有响应速度快、定位准确、转动惯量大等特点,这类专用的电机称为伺服电机。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伺服机构这个词便进入人们的视线了。
到二十世纪中期,在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下随动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近几十年,伺服技术更是取得飞跃发展,其应用也迅速扩展到民用、工业和军事领域中。
在冶金行业,它用于多种冶金炉的电极位置控制,机器的运行控制等;在运输行业中,水路陆路空中三方的运输工作也都用到了伺服系统,比如,飞机的驾驶,电力机车的调速,船舶的操舵等,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如今,军事领域也充分运用到了伺服系统,比如雷达天线的自动瞄准的跟踪控制,导弹和鱼雷的自动控制等等。
另外,随着空调、洗衣机等各类家用电器在家庭中的普及,伺服系统的应用也走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高精度数字随动系统设计
求 较高 。将 交 流永磁 同步伺 服 电机应 用 于该 随动
系统 , 在控制 策 略上采 用滑 模一 变结构 控制 技术 、 预测 滤波技 术 以及 前 馈 控 制 技术 , 好 地 满 足 了 很
系统 指标 。
图 1 系统 组 成 框 图
2 系统 总 体构 成
系统 组 成 如 图 1所 示 , 服控 制 计 算 机 接 收 伺
维普资讯
第 2期 20 0 8年 6月
电
光
系
统
No. 2
E e t n c a d E e t — p c S s ms l cr i n lcr o f  ̄ y t o o i e
Jn 0 8 u .2 0
高精度数字随动 系统设 计
关键词 : 永磁同步伺 服电机 ; 随动 系统 ; 滑模变结构控制 ; 前馈控制 中图分类号 :N 5 T 93 文献标识码 : A
D s n0 gl r c inDii l ev ytm ei f g Hil—P eio gt r oS se s aS
L n —we I Ho g — i
Pr ve f e b c O to e Jw e d a k C nr l
1 概述
在某 随动 系统 的设计 过程 中 , 于在 转 动过 由 程 中不平衡 力 矩 和转 动 惯 量 变化 都 比较 大 , 且 并 要求有较 高 的 随动 精 度 , 对其 随动 系 统 设 计 要 故
srtg fs po a a l t cuec nrl n rve e d a k c nrlb sdo —B 一 ftri raie . t e yo fr v r bes u tr o t d pe iw fe b c o t ae n d a h m i r oa o ie s el d l z
数字随动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数字随动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1.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被控对象进行建模,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
可以通过物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形式进行建模。
2.离散化:由于数字随动系统是基于离散时间进行控制的,因此需要
将连续时间的系统模型转化为离散时间的系统模型。
可以使用采样和量化
技术将连续时间信号转化为离散时间信号。
3.控制算法选择:选择适当的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
常用的控制
算法包括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状
态反馈控制等。
根据系统的特点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4.控制器设计:根据选择的控制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
可以使用经验法则、频域方法、状态空间方法等进行控制器设计。
5.控制器实现:将设计好的数字控制器实现到嵌入式平台、数字信号
处理器(DSP)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上。
需要进行数字控制器的
编程、算法调试和实时性验证等工作。
6.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对设计好的数字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
通过仿真可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
7.实时控制:将数字控制系统应用到实际控制中。
可以根据系统需求
和实际情况确定控制周期、采样周期等参数,并进行实时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随动系统控制算法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动态特性、稳定性、抗干扰性、鲁棒性等方面,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施的环境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实现方式。
高精度GPS定位系统设计与研究
高精度GPS定位系统设计与研究摘要: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定位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在交通、军事、地质勘探以及民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GPS定位系统在精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广泛应用的高精度GPS定位系统技术,探讨了其原理、构架和关键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改进。
同时,本文还对未来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GPS定位系统、高精度、原理、构架、关键技术、性能评估、发展趋势1. 引言GPS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GPS定位系统的精度也不断提高。
然而,在某些领域,如精密农业、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传统的GPS定位系统精度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设计与研究高精度的GPS定位系统成为了现实需求。
2. 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原理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原理基本上与传统GPS定位系统相似,但在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和算法改进方面进行了优化。
高精度GPS定位系统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利用测量学方法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信息。
具体来说,高精度GPS定位系统通过解算卫星发射信号与接收器接收信号之间的距离差,利用多个卫星的信号进行三角定位,以提高定位的精度。
3. 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构架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构架包括接收机、卫星、用户终端和数据处理设备。
接收机负责接收卫星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解算。
卫星通过发送信号来提供定位信息。
用户终端接收接收机解算得到的定位信息,并将其用于实际应用。
数据处理设备负责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以提高GPS定位的精度。
4. 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关键技术4.1 多频率信号处理技术传统的GPS定位系统只使用单频GPS信号进行定位。
而高精度GPS定位系统则采用多频GPS信号,通过分析不同频率信号的差异来提高定位的精度。
毕业设计 位置随动系统的MATLAB计算及仿真
引言位置随动系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工程控制系统,它属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类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际中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位置随动系统已成为现代工业、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次设计研究的是经典的三环位置随动系统,即在转速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位置环的三环位置随动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需要实现位置反馈,所以系统结构上必定要有位置环,位置环是随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位置环上,根据给定信号与位置检测反馈信号综合比较的不同原理,位置随动系统分为模拟与数字式两类,本次设计的系统属于模拟式随动系统,本次设计选用的模型是大功率三环位置随动系统。
这种三环系统适用于大功率随动系统,特点是给定量是一个随机变化的量,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同传统的电力拖动中的调速系统一样,稳态精度和动态稳定也是系统必备的,在动态性能中,调速系统多强调抗扰性,而位置随动系统更强调快速跟随性能。
同其它的单环还是两环位置随动系统相比,这种系统优点突出,在跟随性能上,控制精度高,输出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都要好于其它的随动系统,仅有输出响应的快速性不如单环位置随动系统。
然后我们要按工程法设计电流环和转速环的调节器,首先要设计的是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可参考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调节器按工程设计方法,转速和电流环都采用典型I型系统,都采用PI调节器,位置环采用PID调节器同时选用典型II型系统,可以弥补系统快速性差的不足,这种最终校正成II型系统的好处是没有系统误差。
MATLAB软件在学术和许多实际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强大的数学计算和绘图功能,尤其在动态系统仿真方面更有独到的优势。
它提供的动态系统仿真工具是众多仿真软件中功能最强大、最优秀、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可以有效地解决仿真技术中的一些难题。
位置随动系统设计与仿真
位置随动系统设计与仿真位置随动系统,也称为位置伺服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给定的位置指令实现精确控制和定位的系统。
这种系统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医疗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仿真方法,并以一个机器人手臂控制系统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传感器通常使用编码器或者激光测距等方式来获取位置信息。
编码器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运动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通过记录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变化,可以计算出运动物体的位置。
激光测距传感器是一种通过激光束的反射时间来测量距离的设备,它可以实时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控制器是位置随动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位置信息和给定的位置指令,计算出控制信号来驱动执行器。
控制器通常采用PID控制算法,即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使得控制信号能够根据位置误差的大小和变化趋势进行调节,实现位置的精确控制。
执行器是位置随动系统的输出部分,它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位置调整。
执行器通常使用电机或者液压装置。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运动的设备,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可以实现位置的调整。
液压执行器则是一种利用压缩液体产生力和运动的装置,通过调整液压装置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位置的调整。
反馈机制是位置随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用来实时监测执行器的位置,并将实际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器进行误差修正。
传感器获取的位置信息和控制器计算的位置信令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反馈机制能够及时修正这些误差,从而保证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仿真是评估和优化位置随动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仿真可以模拟位置随动系统的运行,设置不同的参数和工况,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对控制算法和系统结构进行优化。
常用的位置随动系统仿真软件包括MATLAB/Simulink、SolidWorks、ADAMS等。
这些软件可以模拟多种控制算法和系统结构,并提供丰富的分析和评估工具,帮助工程师快速验证设计方案和优化系统性能。
位置随动系统设计
位置随动系统设计
1.传感器选择和安装:位置随动系统需要实时获取工作位置的信息,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安装。
常用的传感器有光电传感器、编码
器等,可以通过测量角度、距离、速度等参数来获取实时位置信息。
2.控制算法设计:位置随动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算法,通过运算和判断
实现对位置的准确控制。
常用的控制算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
控制等,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
3.电机选择和驱动:位置随动系统需要通过电机来实现位置的调整,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驱动方式。
常用的电机有步进电机、直流
电机等,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工作环境和速度要求选择适当的电机类型。
4.通信和数据处理:位置随动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并
处理大量的位置数据。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并设计相
应的数据处理算法。
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等,可以根
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5.安全和稳定性:位置随动系统通常应用于工业生产等关键环境,因
此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系统设计应考虑故障诊断和容错设计,确保系统能够在异常情况下安全停机或切换到备用模式。
总的来说,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选择、控制算法
设计、电机选择和驱动、通信和数据处理以及安全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位置随动系统的高精度、高效率和稳定性,为各个领域的自动化系统提供良好的控制和调整能力。
一种高精度位置随动控制系统校正算法设计
其 中 : 为轴 角位 置的数字 量 ;E 、E 分别 为定子输 出 电压平 均值 数字 量 的正 弦和余 弦分 量 。信 号 E 送
至相 敏检 波器 ,在参 考信 号 的作用 下检 出
计。
系 数K a / 。 一5rd s
3 等 减速算 法设 计下 的校 正
3 1 校 正 算 法 设 计 .
若 上述位 置 随动 系统 的单 位 反馈 开环 传递 函数 为 G() 一 ,要想使 随动 系统 满足 稳态 ,而 且能 够改 善
大速 度 调转 时的动 态特性 ,就 必须 做 出一个 合理 的校 正设 计算 法 。设计 一个 串联校 正 网络 ,使得 系统 在 阶
统 误 差 区域 的鉴 别 方 法 , 以此 作 为 选 择 控 制 策 略 的依 据 。 用 算 例 验证 了 等减 速 法 设 计 下 的校 正 算 法 , 用该 并 应
算 法 能 取 得 较 好 的 效果 ,提 高 系 统 的 稳 态特 性 , 即减 小 系统 的 稳 态误 差 。
关 键 词 :随 动 控 制 系统 ;误 差 区 间;校 正 算法
由以上分 析可 以得 出如下 结KE sn ti ( 一 ) 一0时 ,得 出 口 △ oiws n 口 一 。
( )输 入机械 角 a和数字 量 相 等时 , 差放大 1 误 器输 出为零 ,这样机 械角就 可 由数 字量 代替 , 完成
模 拟量 到数字量 的转换 。
在控 制系统 中 ,若 给定 的输 入信 号是预先 未知且 随时 间变化 的函数 ,而 系统 的输 出量跟 随输入 量 的变 化而变化 ,这种 系统称 为随动 系统_ 。 1 ]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第一章位置随动控制系统与系统校正简述1.1 位置(随动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简述位置随动系统又称伺服系统,主要用于解决位置跟随的控制问题,其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执行机构实现被控量(输出位置)对给定量(指令位置)的及时和准确跟踪,并要具有足够的控制精度位置伺服系统应用很广,例如数控机床中的饿两个进给轴(y轴和z轴)的驱动,机器人的关节驱动;x-y记录仪中笔的平面位置控制;摄、录像机的磁鼓驱动系统;至于低速控制或对瞬时转速有要求时,也必须采用位置伺服控制,显然,步进电动机跟适合应用于位置控制,但是在高频响。
高精度和低噪声三方面,直流电动机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且在位置伺服系统中,对驱动电动机最主要的要求,是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起、制动性能,直流电动机容易满足这一要求,能方便地、经济地在大范围内平滑地调速,所以在工业自动化装置中,直流位置伺服系统占相当的位置。
1.2线性系统的校正设计所谓控制系统的校正或综合是在已选定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装置(称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形成串联校正,也可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形成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
第二章位置随动系统2.1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 2-1 位置控制系统原理图2.2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 2-2 位置控制系统结构图2.3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4等效结构图与对应的传递函数图 2-3 系统等效结构图开环传递函数:第三章 校正装置设计由实际的测定 得:==200==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1s G )(2s G )(3S G =3.1静态误差系数的确定=s )(0S G =1K 200取 1K =200 )(0S G =未校正开环传递函数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3.2期望对数幅频特性将时域指标转换为频域指标: 其中 δ=0.16+0.4(-1)0.2取 δ=0.2 则 r M =1.1==arcsin = =2+1.5(r M -1)+2.5(r M -1)=2.175取 =2=5为了使校正装置简单化,故在'c =5点做-20dB/dec 直线,取。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动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外界变化自动调整其输出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系统。
它根据传感器获得的反馈信号来调整自身的操作,使其能够实时响应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是这种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调节的基础,它涉及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等多个方面。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收集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并运用控制算法实时地对系统进行调节,以使系统的输出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控制原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闭环,在实时监测和调整的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与传统的开环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传统的开环控制系统仅仅根据输入信号进行运算,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进行调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
而随动系统利用反馈信号实时调整操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医疗设备的工作调节等。
通过精确的控制原理,随动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自动追踪和自动调节等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包括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原理的关键要素和算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随动系统,为实际工程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随动系统控制原理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
正文部分包括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两个小节。
在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部分,将介绍随动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部分,将详细讲解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通过对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的系统分析和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随动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控制方法。
高精度位置伺服微机控制系统设计
高精度位置伺服微机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文针对高精度位置伺服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首先,介绍了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然后详细讨论了系统中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同时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PID控制器,微机控制一、引言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微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该系统主要用于控制运动设备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以实现高精度控制和稳定运转。
PID控制器是该系统中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调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本文针对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然后详细讨论了系统中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和稳定性。
二、系统原理和结构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通常由运动控制器、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等组成。
其中,运动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数据采集、控制命令执行和保护等功能。
驱动器则用于将控制命令转化为电信号,驱动伺服电机实现运动目标。
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测量伺服电机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将实际运动状态反馈给运动控制器。
控制器与运动目标的误差相比较,再调整控制命令,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运动目标的状态,最终实现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
三、PID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是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主要由P(比例)、I(积分)和D(微分)三部分组成。
其中,比例部分主要用于补偿偏差,积分部分用于积累偏差,微分部分用于抑制超调。
PID控制器的数学公式如下:u(t) = Kp*e(t) + Ki*∫e(t)dt + Kd*de(t)/dt其中,e(t)表示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u(t)则表示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Kp、Ki和Kd分别是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位置随动系统软件控制的研究
1 1 主 程 序 .
制系统都采用 的是单 片机为控制中心 , 但标准 8 5 单 片机 及其 01
兼容的单 片机 中没 有 P WM 功能 。这 给 85 单 片机应 用 系统 01 的设计带来 限制。解决 问题 的出路有 2条 : 一是选用具有 P WM 功能的单 片机 ; 二是采用 软件 模拟 的办法 实现 P WM 输 出。对 于前者 , 虽然 目前 有很 多新 型 的单 片机 出现 , 不少 的单 片机具 有 P WM功 能 , 但毕竟 不是所有 的单片机 都具有 P WM 功能 , 即
主程序 的主要任务是 : 初始化 管理 ; 实现对系统 的处理 ; 键
盘和显示管理 ; 中断 、 信 管理 。其控 制 流程 图如 图 1所 示 。 通 图中包括启动前检 测和运 行控 制 2部 分。启动前 检测 是对 主 电路电流 、 电压正常 与否 的检测 , 只有在无 电流冲击 、 无故 障时 的情况下 , 才给 出允许启动指示 , 并查 询外输入状态。
文 中以 8 5 单片机作为测控 中心 , 01 以软件控 制的方式 , 介 绍一种实现高性能软件 P WM 的方法 , 其死 区时 间达到 了 1个
指令周期 , 即达到了硬件 ( 指具 有 P WM功 能 的单 片机 ) 所能实 现 的最小死 区。而对 控制 算法 方面采 用双模 控制器 来替代 经 典 的 HD控制 , 以实现对 目标位置的快 速和准确 的定位 。
201 正 0
仪 表 技 术 与 传 感 器
I tume t Te h q a d S n o nsr n c niue n e sr
2Ol O
No 4 .
第 4期
位 置 随 动Biblioteka 系统 软件 控 制 的研 究 何 献 忠
一种用于高精度随动控制系统的轨迹预测方法
一种用于高精度随动控制系统的轨迹预测方法
巫佩军;杨文韬;余驰;杨耕
【期刊名称】《电机与控制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针对一类高精度随动控制系统中,跟踪目标轨迹短时不连续、跟踪指令的给定周期过大,导致随动系统跟踪响应变慢、特性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跟踪轨迹预测算法。
该方法首先对被跟踪轨迹进行简单判定与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轨迹,选择合适阶次的拟合多项式,采用改进最小二乘算法,对目标的未来轨迹进行预测。
针对不同类型的轨迹,通过仿真确定了其合适的拟合多项式阶次;针对复杂的轨迹,通过仿真验证了预测算法的可行性;采用混合式两相步进电机系统进行实机试验,分析比较了轨迹预测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轨迹预测方法,可以减小系统最大跟踪误差与跟踪延时。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巫佩军;杨文韬;余驰;杨耕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4;庆安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64
【相关文献】
1.一种高精度位置随动控制系统校正算法设计 [J], 杜宏亮;袁媛
2.一种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J], 刘煜;张科;李言俊
3.一种飞行模拟转合高精度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王从庆;李秀娟;韩朔眺
4.高精度三轴机械臂运动轨迹控制系统 [J], 董必文;李晓;石喜玲
5.一种雷达天线高精度随动控制系统的研制 [J], 石小萍;陈丁;高丰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步电机在位置随动系统中跟踪误差的分析与研究
同步电机在位置随动系统中跟踪误差的分析与研究王宏文;孟立新;吴红星;侯美杰【摘要】位置随动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量按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同步电机具有响应快、定位准确特点,将其作为执行机构,满足系统要求.在建立位置随动系统的等效数学模型基础上,考虑到跟踪最终位置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传统PID控制器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的缺点,设计了Fuzzy-LQR-PID控制算法来提高位置跟踪精度,通过Matlab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并由STEP7编程软件编写程序在自主研发的无头轧制多级传动系统的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系统控制精度明显提高,可实现同步电机快速精确地跟踪,位置跟踪误差小于PID控制算法的1/4,同时优化了控制输入信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电气传动》【年(卷),期】2016(046)004【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线性二次型调节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跟踪误差;Simulink仿真;STEP7【作者】王宏文;孟立新;吴红星;侯美杰【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5在随动控制系统中的驱动电机要求具有响应速度快、定位准确、转动惯量小等特点。
在本实验台的无头轧制工艺过程中,当后一根钢坯追赶上前一根钢坯的时候,由同步电机驱动的焊机在两个钢坯对接处进行焊接。
为了保证钢坯无头轧制的连续性,钢坯的焊接必须在移动中自动完成,整个过程是一个位置随动系统[1]。
焊机的移动速度与钢坯的轧制速度必须严格同步来减小焊接和轧制钢坯间的机械耦合,这就对系统的位置跟踪特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PID控制方法,结构简单,鲁棒性强,但闭环动态品质对PID增益的变化太敏感,难以协调快速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很难得到最优控制参数;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2]可得到状态线性反馈的最优控制规律,以跟踪误差为优化目标,易于构成闭环最优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24)
摘 要: 论述了高精度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两种控制策略。以位置随动系统姿态角测量为例 , 论证了随动控制系 统 误差区域的鉴别方法, 以此作为选择控制策略的依据。并用算例验证了等减速法设计下 的校正算法, 应用该 算 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提高系统的稳态特性, 即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关 键词: 随 动控制系统; 误差区间; 校正算法 中 图分类号: T P273 文献标识码: A
误差区域的鉴别进行了方案设计, 经过理论推导、图 形仿真、试例计算, 论证了一种随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方法。该方法对研究其他种类的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具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 2] 陈世年. 控制系统设计[ M ] . 北京: 宇航出版社, 1996. [ 3] 戴世宗. 数字随动系统[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6. [ 4] 王东升, 艾光彬, 吕善 良, 等. 舰载平台式惯导 系统的传递
90o - arctan( 0. 2XC′) - arctan( 0. 05XC′) = 31o< C* 。不
满足要求, 因而系统需要加入校正环节校正。
4. 3 加入校正环节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及相位裕度
·142·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2011 年第 1 期
闭环特征方程 f ( s) 为:
f ( s) = T 2 s3+ s2 + T 1K s+ K = 0 。 ………… ( 6)
主导极点方程 U( s) 为:
U( s) = s2+ ( s1+ s2 ) s+ s1s2 。 ……………… ( 7)
将主导极点 s1、s2 代入式( 7) 得:
U( s) = s2 + ( - 1+ j 2- 1- j 2) s + ( - 1+ j 2) · ( - 1- j 2) = s2+ 2s+ 5 。 ……………………… ( 8)
令 A= 4,
则 Um =
ar csin
AA+
1 1
=
36. 9o ,
XC″=
7. 07 Hz, 对 应 相 位 裕 度 C″= 52. 6o > C* , T = 1/
( XC ″ A)
=
0.
071,
所以超前校正网络GC =
AT s+ Ts+
11 =
0. 283s+ 0. 071s+
11。
5 结束语 以位置随动系统中姿态角测量系统为例, 对系统
对准[ J] .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09, 17( 1) : 24-27.
Design of Compensating Algorithm for High-accuracy
Position Follow-up Control System
DU Hong-liang, YUAN Yuan
( N ort hw est In st it ut e of N uclear Techn ology, Xi' an 710024, Ch ina) Abstract: T his paper discusses tw o contr ol str ateg ies of high -accur acy follo w -up contr ol systems. T aking a po siton serv osystem as ex ample, the paper intr odeces the met ho d of distinguishing t he err o r inter val w hich is the basis for the selectio n o f contr ol st rateg y , then a new compensat ing algo rithm based o n decelar atio n co nt ro l is demo nst rated and simulat ed. T he results show t he steady-st ate pro per ties o f the co ntro l sy stem is impr ov ed and the st eady -state er ro r decreases. Key words: fo llow -up contr ol system; er ro r int er v al; compensating alg or ithm
ts =
KP X*C
。……………………………………
( 13)
将 ts= 1, K = 2. 46, 代入式( 13) 求得稳态系统截止
频率 XC* = 7. 72。
稳态系统相位裕度计算公式为:
C*
=
ar
c
sin
(
1 M
r
)
。 …………………………
( 14)
将M r= 1. 22 代入式( 14) , 求得稳态系统相位裕度
V 1= K E0sinAsinXt 。 ……………………… ( 1) V 2= K E0cosAsinXt 。 ……………………… ( 2) 其中: V 1、V 2 为定子输出电压平均值的正弦和余弦分 量; E 0 为激磁信号电压最大值; K 为开环增益; X 为 输入信号频率。 将 V 1、V 2 送入高速sin、cos 乘法器, 与乘法器的 sin7 、co s7 相乘, 得信号 E$ 为: E$ = E1 - E 2= K E0 sinXtsin( A- 7 ) 。 …… ( 3) 其中: 7 为轴角位置的数字量; E1、E2 分别为定子输 出电压平均值数字量的正弦和余弦分量。信号E$ 送至 相敏检波器, 在参考信号的作用下检出 E$ 幅值信号。 当E $= K E0sinXtsin ( A- 7 ) = 0 时, 得出A= 7 。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1) 输入机械角 A和数字量 7 相等时, 误差放大 器输出为零, 这样机械角就可由数字量7 代替, 完成 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
C* = 51. 4o。
4. 2 校正前系统的截止频率及相位裕度
系统校正前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关系为:
K X×0.
2X=
1
。
…………………………… ( 15)
系统校正前K = 5, 代入式( 15) 求得系统校正前截
止 频率 XC ′= 5 H z。XC′对 应 的 相 位 裕 度 C′= 180o -
G( s) =
K s2
,
要想使随动系统满足稳态,
而且能够改善
大速度调转时的动态特性, 就必须做出一个合理的校
正设计算法。设计一个串联校正网络, 使得系统在阶
跃输入时超调量R< 50% , 调节时间ts< 4 s。
由于要求R< 50% , ts< 4 s, 可计算得到自然频率
下的阻尼比EXn> 0. 875。考虑到非主导零极点影响, 取 阻尼 比 E= 0. 447, 主 导极 点 位置 s1= - 1+ j 2, s2=
1 位置随动系统控制策略 在控制系统中, 若给定的输入信号是预先未知且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而系统的输出量跟随输入量的变 化而变化, 这种系统称为随动系统[ 1, 2] 。
位置随动系统一般可采用的控制策略有等减速控 制和分段变参数PID 控制。如图1 所示, 当系统误差位 于 II 区时, 采用等减速的控制策略, 因为在大误差角 调转时角速度很大, 必定造成大超调和振荡现象, 因 此动态响应指标不高, 通过等减速可使系统平滑地向 稳态进行过渡, 从而改善系统以大速度调转时的动态 特性, 减少系统的超调量, 缩短调节时间; 当系统误 差处于I 区时, 采用分段参数PID 的控制算法, 通过它 来提高系统在小误差范围内的稳态特性, 即减小系统 的稳态误差, 提高系统的伺服精度。
2011 年第 1 期 杜宏 亮, 等: 一种高精 度位置随动控制系统校正算法设计
·14 1·
7 < 0, sin( A- 7 ) < 0 时, 使可逆计数器进行减计数。 因而可确定误差范围, 作相应的控制系统校正算法设 计。
3 等减速算法设计下的校正 3. 1 校正法设计
若上述位置随动系统的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
足R< 50% , 调节时间t s< 4 s。
4 一种新的校正算法设计
这种求解校正网络的算法是通过验算系统的相位
裕量和幅值裕量实现的。
若 位置 随 动系 统 的单 位 反馈 开环 传 递函 数 为
G( s) =
s(
0.
05s+
K 1)
(
0.
2s+
1)
,
只
有超
调
量不
大
于
25% , 调节时间不大于1 s, 系统才是稳定的。可以设
计一个超前校正网络, 使校正前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
系数K v = 5 rad/ s。
图 2 减幅振荡
图 3 加入超前校正算法后 的图形
4. 1 稳态情况下系统的初始截止频率及相位裕度
系统稳态情况下, 由以下经验公式来确定超调量: R= 0. 16+ 0. 41( M r- 1) 。 ……………… ( 11) 其中: Mr 为闭环谐振峰值, 1≤Mr ≤1. 8。由性能指标 要求R≤0. 25, 求得Mr≤1. 22。 相应开环增益 K 的计算公式为: K = 2+ 1. 5( Mr - 1) + 2. 5( M r - 1) 2 。 … ( 12) 将 Mr= 1. 22 代入式( 12) , 求得K = 2. 46。系统调 节时间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