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范畴是指:A. 中医对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B. 中医在内科领域的临床实践经验C.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D.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学派流派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十二经络理论D. 经脉学说答案:D3. 以下哪种疾病属于中医内科学研究的范畴?A. 高血压B. 颈椎病C. 肝癌D. 肺结核答案:A二、多选题1.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诊断学B. 病因学C. 方剂学D. 临床病案研究答案:A、B、D2.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摸诊答案:B三、论述题1. 简述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中医内科学研究内容包括诊断学、病因学、治疗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可以探索出中医对于内科疾病的唯物辩证观察、辨识和治疗方法,为内科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2. 中医内科学的核心理论有哪些?中医内科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强调事物的相对性,认为万物都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五行学说强调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通过五行相克相生的规律解释疾病的发生和演变;经络学说强调经脉的作用,在中医内科学中对于病因病机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多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中医内科学通过辨证分型和选用草药、针灸等方法调节阴阳平衡,缓解血压的升高;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内科学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清热解毒等方法控制血糖水平。

这些案例的成功应用证明了中医内科学的独特价值和临床意义。

总结: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通过研究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基本理论,为中医在内科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内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A. 疾病的治疗方法B. 疾病的病因与病机C. 疾病的症状与表现D. 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答案:B2. 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思想是()。

A. 以药物治疗为主B. 以手法治疗为主C. 以病因病机为主D. 以病症为主答案:C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病机学说D. 经络学说答案:D4. 中医内科学注重的辨证施治方法是()。

A. 以药物为主的治疗B. 以针灸为主的治疗C. 以中药配伍为主的治疗D. 以辨证施治为主的治疗答案:D5. 中医内科学强调的养生方法包括()。

A. 合理饮食B. 锻炼身体C. 调节情绪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1.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传统的中医学科,与现代医学没有太大的联系。

()答案:错误2. 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典著作。

()答案:正确3.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

()答案:正确4. 中医内科学强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答案:错误5. 中医内科学的养生方法主要是通过草药进行保健。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内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中医内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病因病机、病症与症状的辨析,以及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药物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辨证分析,进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请解释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思想是以病因病机为主导,通过辨证施治方法来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通过分析疾病的深层原因和机制,寻找病因的根源,然后通过辨证施治方法调整病人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 请简述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例如,通过辨证施治方法,可以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进行治疗。

中医内科试题NO1

中医内科试题NO1

第一章导言习题一、A型选择题1.下列哪部著作是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C.《明医杂著》D.《内科摘要》E.《三因极病证方论》2.王肯堂编著的医书是()A.《诸病源侯论》B.《证治准绳》C.《明医杂著》D.《内科摘要》E.《症因脉治》3.首先提出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书是()A.《诸病源侯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4.首先提出用苦参治疗痢疾的医书是()A.《诸病源侯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5.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6.厥证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D.王孟英E.叶天士8.《内科摘要》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A.王肯堂B.秦景明C.吴鞠通D.陈无择E.薛己9.血府逐瘀汤是下列哪位医家所创()A.王肯堂B.秦景明C.王清任D.陈无择E.张景岳10.下列哪个医家不属于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A.刘完素B.张介宾C.李东垣D.朱丹溪E.张从正11.黄疸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体征12.《伤寒杂病论》是按下列哪项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A.病机病位B.病因病机C.症状病机D.体征病机E.病位症状二、B型选择题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丹溪E.吴鞠通1.首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医家是()2.善用汗、吐、下三法的医家是()3.倡火热而主寒凉的医家是()A.中风B.痹证C.痰饮D.咳嗽E.积聚4.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机命名的是()5.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主要体征命名的是()6.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因命名的是()三、X型选择题1.西周时期有哪几种分科()A.食医B.疾医C.幼医D.兽医E.疡医2.清代对丛书的编著琳琅满目,以内科为主体的书籍有()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外台秘要》C.《医宗金鉴》D.《沈氏尊生书》E.《张氏医通》3.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位命名的有()A.胸痹B.肝着C.肺痨D.肾着E.肺痿4.《诸病源候论》从下列哪些方面把各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四、词解题1.食医2.疾医五、是非题1.《圣济总录》是国家颁行的大型方书之一。

医家十二条内科理论名言

医家十二条内科理论名言

医家十二条内科理论名言内科(一)温病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理。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首·原病篇)治感证大法,总以始终照管胃中津液为第一奥旨。

(《医宗·己任编》董废翁《西塘感证·下》)温病调理,总以甘凉养胃,清撤余邪。

(清·王旭高《医学刍言·第六章》)肥人湿多,即病暑者多,痰人火多,即病热者多。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热湿暑三气门》)伤寒多急下存阴,温病多甘寒养液。

(现代·《岳美中论医集·辩证论治实质探讨(三)》)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二集第七册》)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清·薛生白《湿热病篇》)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清·程杏轩《医述》卷五引《会心录》)暑证不分表里,一味清内,得寒凉而解,苦酸而收,不必用下。

(清·张凤逵《伤暑全书·古今名医暑证汇论》)治伏温病,当步步顾其阴液。

(清·柳宝诒《温热逢源·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斑疹虽忌升提,亦畏内陷。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与热合,热处湿中,湿居热外,必饮热汤而湿乃开,胸中乃快,与阴寒假热不同。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温邪门胡案》)治疫之法,总以“毒”字为提纲。

(清·唐大烈《吴医汇讲》)白喉以治喉为主,丹痧以透痧为要。

(近代·夏应堂,见《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二)咳嗽咳而无痰者,以甘寒润其肺;痰多致嗽者,以辛平燥其脾。

(清·张石顽《张氏医通·咳嗽》)疗久咳必先顾其胃气,未有胃不顺而咳可愈者。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咳嗽》平案,方仁渊按语)久咳而滋补无功,必须培养脾元,补母以及其子。

中医内科学选择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选择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选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A. 五脏六腑学说B. 阴阳学说C. 经络学说D. 唐氏诊断学说答案:D2.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范畴,以下哪个描述最能准确地概括阴阳的含义?A. 阴阳是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物B. 阴阳是物质世界的两种不同能量形式C. 阴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依据D. 阴阳是中医基于经验总结的一种虚拟概念答案:B3. 经络学说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以下哪个描述最能准确地概括经络的特点?A. 经络是人体内任督二脉的分支B. 经络是藏于人体内的一种特殊物质C.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D. 经络是中医师用来诊断疾病的工具答案:C4. 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望诊B. 听诊C. 闻诊D. 触诊答案:C5. 中医内科学中,络络通为“病因病机”所必须维持的重要生命现象,以下不属于络络通的作用的是:A. 调节水盐代谢平衡B. 保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C.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D. 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答案:D二、答案分析1. A. 五脏六腑学说是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指的是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和相互关系。

B.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概括性。

C.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经络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D. 唐氏诊断学说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遗传学诊断方法,与中医内科学无直接关系。

2. A.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强调相对性和概括性,不存在截然不同的对立物。

B.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万物存在的两种不同能量形式。

C.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依据,但并非是其全部依据。

D.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虚拟概念,但并非基于经验总结。

3. A. 经络是人体内任督二脉的分支,而非藏于人体内的特殊物质。

B. 经络是特殊的通道结构,而非物质的存在。

C.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即人体内运行气血的路径。

成中医大各家学说重点整理

成中医大各家学说重点整理

成中医大各家学说重点整理中医学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积淀了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学说。

其中,成中医大为我国中医学研究机构之一,下面将对成中医大各家学说的重点进行整理。

1. 张仲景学派张仲景被誉为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必读的重要经典之一。

张仲景学派重点研究热病和传染病的诊治,强调用寒热、表里、阴阳来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

他提出的“表里分证”和“阴阳调理”理论,成为后世医家研究疾病的基础。

2. 孙思邈学派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深受医者的推崇。

他主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观察疾病:宏观上要关注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微观上要研究脏腑经络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他对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偏向于使用药物,重视药物之间的配伍和毒性的控制。

3. 千金方学派千金方是一部收集了各种名医良方的医学经典,成为了中医临床的宝库。

千金方学派的研究重点在于方剂的应用和调配,追求用少的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提出了“少即是多”的观点。

他们追求将各种药物进行巧妙地配伍,使它们之间的药性能够协同增效。

4. 五行学派五行学派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以五行(木、火、土、金、水)为基础理论,研究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克关系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这个学派强调疾病的防治要根据不同的五行属性进行调节,通过平衡五行,调理脏腑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中药学派中药学派注重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治法,探索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

他们将中药和中医结合起来,认为中药中的活性物质能够对疾病产生特定的治疗效果。

中药学派在中药炮制、药材质量鉴定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以上是成中医大各家学说的重点整理。

这些学派和学说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中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推动中医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内科选择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选择题及答案

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哪部著作是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 A )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C.《明医杂著》D.《内科摘要》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王肯堂编著的医书是( B )A.《诸病源候论》B.《证治准绳》C.《明医杂著》D.《内科摘要》E.《症因脉治》3.首先提出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书是( D )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4.首先提出用苦参治疗痢疾的医书是( B )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5.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C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6.厥证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B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 A )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D.王孟英E.叶天士8.《内科摘要》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 E )A.王肯堂B.秦景明C.吴鞠通D.陈无择E.薛己9.血府逐瘀汤是下列哪位医家所创( C )A.王肯堂B.秦景明C.王清任D.陈无择E.张景岳10.下列哪个医家不属於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 B )A.刘完素B.张介宾C.李东垣D.朱丹溪E.张从正11.黄疸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E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体征12.《伤寒杂病论》是按下列哪项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 B )A.病机,病位B.病因,病机C.症状,病机D.体征,病机E.病位,症状(二) B型题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丹溪E.吴鞠通1.首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医家是( C )2.善用汗,吐,下三法的医家是( B )3.倡火热而主寒凉的医家是( A )A.中风B.痹症C.痰饮D.咳嗽E.积聚4.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机命名的是( B )5.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体征命名的是( E )6.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因命名的是( A )(三) X型题1.西周时期有哪几种分科( A B D E )A.食医B.疾医C.幼医D.兽医E.疡医2.清代对对丛书的编著琳琅满目,以内科位主体的书籍有( A C D E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外台秘要》C.《医宗金鉴》D.《沈氏尊生书》E.《明医杂著》3.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位命名的有( A B C D E )A.胸痹B.肝著C.肺痨D.肾著E.肺痿4.《诸病源候论》是从下列那些方面把各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的( A D E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二,词解题1.食医2.疾医三,填空题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首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2.清代叶天士著《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___的辨证纲领.3.张仲景首创\"__________\"辨治外感疾病,\"__________\"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4.王纶著《明医杂著》,提出\"外感法__________,内伤法__________,热病用__________,杂病用__________.\"5.朱丹溪创\"__________,__________\"之说,而主养阴.6.始于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__________》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四,简答题1.简述《黄帝内经》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2.简述《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酌作用.3.简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4.简述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五,问答题1.试述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2.试述中医内科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发病的特点.答案二,词解题1.食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是为帝王管理饮食卫生的医生.2.疾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疾医大体相当於现在的内科医生.三. 填空题1.外因内因不内外因2.温热论温病卫气营血3.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4.仲景东垣元素丹溪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6.黄帝内经四.简答题1.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内科疾病分别从脏腑,<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打下了基础.2.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内经》辨证论治的思雄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伤寒杂病论》已经散失,曾经王叔和整理,到宋代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以六经辨证来概括,辨识外感时病对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作了精辟的论述;后者以脏腑病机来概括,辨识内伤杂病,对50多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作了论述.首创\"六经辨证\"·辨治外感疾病\"脏腑<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金元四大家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李东垣论内伤而重脾胃,首创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4.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巨大成就.继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之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薛雪的《湿热条辨》专论湿热之邪所致温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充实了内科热病体系;王孟英的《霍乱论》,对霍乱病的认识卓有新见.温病学家的理论和实践,标志著温病学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温病学在中医内科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与伤寒不同的又一个外感热病体系.六,问答题1.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体征为依据.如以病因命名的中风,中暑,虫证等;以病机命名的郁证,痹证,厥证等;以病理产物命名的如痰饮等;以病位命名的有胸痹,肝著,肾著,肺痿等;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等;以主要体征命名的黄疸,积聚,水肿,鼓胀等.2.中医内科外感疾病的病因为六淫,气等外邪,发病常与季节有关,起病较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由表传裏.外感疾病多具有季节性,传变性,若兼夹戾气,疫毒,则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如霍乱主要因外感时邪,多发于夏秋季节,易於传染,流行;急黄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发病急骤,初起虽有短暂表证经过,但邪毒迅即由表人裏,而现热毒炽盛,充斥三焦,甚则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其来势凶猛,传变迅速,可呈区域性流行,交相传染.内伤杂病的特点是多脏腑相关,多因素相加,多病性复合,多病证杂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皆可导致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往往脏病及脏,脏病及腑,因复感外邪,或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而出现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并可多病重叠.如肺痨初起病位在肺,久则肺脾同病,肺损及肾,终致肺,脾,肾三脏交亏,病情重笃.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中医内科学一,选择题(一)A型题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于下列何书( B )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C.《证治准绳》D.《儒门事亲》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内伤病证,初病之时,一般不宜用( A )A.峻猛药物B.轻补药C.攻补兼施D.补血药E.滋阴药3.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下列哪种治疗原则为宜( A )A.标本同治B.治其标C.治其本D.扶正E.攻邪4.四季的运气主令不同,影响每季发病( A )A.常见病不同B.寒热不同C.虚实不同D.病位不同E.缓急不同5.发热恶寒多见於何种病证的发热形式( A )A.表证发热B.少阳病发热C.阴虚发热D.阳虚发热E.阳明病发热6.病人人夏时常发热,肌肤灼热,汗少或午后热甚,口渴引饮,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其病属( B )A.中暑B.暑热C.暑湿D.阴暑E.阳暑7.病人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脉浮濡.其病属( A )A.湿困卫表B.湿滞经洛C.暑湿D.阴暑E.湿毒浸淫8.病人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乾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首选何方治疗( E )A.清燥救肺汤B.百合固金汤C.杏苏散D.凉膈散E.桑杏汤9.外感风邪而致的寒包热证治宜( E )A.疏风解表B.疏风散寒C.疏风清热D.祛风除湿E.清解裏热,散寒透表10.口渴不欲饮,不正确的说法是( E )A.阳不化津B.湿郁不化C.营阴被灼D.瘀血内阻E.阳明热炽11.胃火亢盛者可见下列哪种饮食异常( B )A.食少纳呆,腹胀便溏B.多食易饥,口渴心烦C.纳呆脘闷,头身重困D.饥不欲食,胃中嘈杂E.纳呆厌食,嗳气酸腐12.内科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B )A.外因和内因B.邪气和正气C.体质和情志D.饮食和气候E.时间和地域13.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发热的特徵( E )A.恶寒发热B.发热恶寒C.寒热往来D.潮热E.长期低热14.湿邪的致病特点是( A )A.湿性重著B.易化热伤阴C.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D.收引疼痛E.易侵袭人体上部15.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C )A.有较明显的季节性B.有阴阳不同的属性C.致病都是由表入裏D.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E.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16.寒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 B )A.二陈汤B.胃苓汤C.藿香正气散D.四君子汤E.三仁汤17.何法不属内风之法( E )A.清热熄风法B.镇肝熄风法C.养血熄风法D.活血熄风法E.祛风解痉法18.病人壮热如焚,头痛,两目上视,手足抽搐,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其证属( B )A.肝阳化风B.热极生风C.血虚生风D.阴虚风动E.外风引动内风19.病人形寒怕冷,四末不温,甚则四肢逆冷,呕吐清水,或腹中冷痛,下利清谷,或呼吸缓慢,口鼻气冷,或神志迟钝,面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其病属( C )A.湿困卫表B.湿滞经洛C.阴寒内盛D.阴暑E.脾肾阳虚20.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内燥的常见原因( D )A.热盛津伤B.汗,吐,下后,伤亡津液C.失血过多D.心火炽盛E.久病精血内夺21.病人时发低热,乾咳无痰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当用何方治疗( C )A.六味地黄汤B.桑杏汤C.沙参麦冬汤D.清骨散E.泻白散22.下列哪项不是内燥涉及的主要脏腑( D )A.肺B.胃C.肝D.心E.肾23.下列哪项有关内火的说法欠妥( E )A.内火有虚实之分B.又称\"五志之火\"C.多由情志抑郁,劳欲过度而引起D.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E.风火相煽24.清心泻火当选用( C )A.龙胆草B.黄芩C.黄连,栀子D.龙胆草,黄芩E.栀子,苦参25.下列哪项不是内风的主要表现( E )A.头晕目眩B.四肢抽搐C.震颤D.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E.风火牙痛26.治疗内风病证,也可配合使用治外风药,如治肝风人络,<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肢体麻木不遂,可用( C )A.防风,荆芥 B天麻,钩藤 C.全蝎,蜈蚣,僵蚕 D.柴胡,葛根E.鸡血藤,路路通27.\"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出自下列何书( C )A.《黄帝内经》B.《临证指南医案》C.《证治汇补》D.《温病条辨》E.《景岳全书》28.治疗肺气亏虚证常选用下列何方( B )A.沙参麦冬汤B.补肺汤C.生脉饮D.真人养脏汤E.百合固金汤29.患者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咳痰稀薄多沫,胸闷气短,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最佳治法为( E )A.疏风宣肺B.宣肺散寒C.化痰止咳D.疏风平喘E.温肺化饮30.百合固金汤的功效侧重於( B )A.润肺养胃生津B.养肺滋肾化痰C.润肺宁心化痰D.润肺清燥生津E.补肺健脾化痰31.咳嗽日久,气短,痰多稀白,面色晄白,倦怠无力,食少腹胀,大便溏,甚则面浮足肿,舌苔淡白,脉细软.辨证当属( D )A.肺气亏虚证B.肺阴亏耗证C.气阴两虚证D.肺脾气虚证E.肺肾阴虚证32.咳嗽反复发作,痰粘色白,稠厚量多,或胸闷气短,舌苔浊腻,脉濡缓或濡滑.其最佳选方为( A )A.二陈汤B.麻黄汤C.小青龙汤D.四君子汤E.理中汤3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特徵( E )A.咳嗽气粗B.痰黄质稠量多C.口干欲饮D.舌苔薄黄而腻E.脉细数34.下列哪一个是痰火引起的心悸的特点( B )A.心慌气短,动则为甚B.心悸阵发,惊则更甚C.悸而胸闷,呼吸不利D.悸而窒闷疼痛E.悸而空虚,甚则喘逆35.病人意识消失,神志不清,伴有高热,面赤,烦躁,谵语,其证属( A )A.热闭B.痰闭C.虚脱D.寒闭E.厥脱36.病人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其证属( B )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心血虚D.痰热上扰E.心气虚37.病人神志呆钝,表情淡漠,或神识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呈现一时性昏厥,甚或昏迷,舌苔腻或黄腻,脉弦滑.其病属( B )A.热陷心包B.痰迷心窍C.心血瘀阻D.心火炽盛E.心阳虚38.病人痰浊闭阻胸阳,心脉失畅之病证,当用何方治疗( A )A.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B.苓桂术甘汤加味C.温胆汤加减D.血府逐瘀汤加减E.参附汤,四逆汤加减39.下列哪一个不是心系病证的常用治法( E )A.化饮(利水)宁心B.清心泻火C.豁痰开窍D.通阳泄浊E.化痰熄风40.脾主升清中的\"清\"是指( A )A.水谷精微与营养物质B.肾中精气C.胸中之清气D.气血津液E.以上都不是41.某男,面色苍白,畏寒肢凉,胃纳不佳,泛吐清水,喜热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 B )A.脾气不足B.脾阳不足C.寒湿困脾D.脾肾阳虚E.脾胃不和42.脾胃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A )A.香砂六君子汤B.保和丸C.理中丸D.补中益气汤E.附子理中汤43.脾虚气陷,最常选用的药物是( E )A.党参,黄芪,葛根B.党参,葛根,柴胡C.葛根,荷叶,升麻D.黄芪,荷叶,葛根E.黄芪,升麻,柴胡44.肝脾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C )A.柴胡疏肝散B.四逆散C.逍遥散D.四君子汤E.越鞠丸45.\"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 A )A.脾病多虚,胃病多实B.脾主升,胃主降C.脾为湿土,胃为燥土D.脾主运化,胃主受纳E.以上都不是46.下列何项为五脏之贼( B )A.心B.肝C.脾D.肺E.肾47.肝火上炎的主方为( C )A.茵陈蒿汤B.丹栀逍遥散C.龙胆泻肝汤D.天麻钩藤饮E.半夏泻心汤48.某男,头痛眩晕,额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多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弦数,证属( A )A.肝火上炎B.肝气郁结C.肝阳上亢D.肝肾阴虚E.心肝火旺49.\"肝藏血,血舍魂\"出自( B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论》E.《丹溪心法》50.血燥生风的主方为( C )A.当归六黄汤B.当归补血汤C.当归饮子D.归芍地黄汤E.归芍六君汤51.肝为刚脏,性喜升发,临床以何项证多见( A )A.实证,热证B.虚证,寒证C.气郁证D.血瘀证E.以上都不是52.\"肺为气为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出自( A )A.《类证治裁》B.《素问》C.《灵枢》D.《金匮要略》E.《千金方》53.肾阴亏虚证的治法是( A )A.滋养肾阴B.补肾益气C.温补肾阳D.滋肾降火E.补肾纳气54.肾气虚弱证的主方是( A )A.大补元煎B.人参胡桃汤C.参蛤散D.六味地黄丸E.真武汤55.肾虚日久,治疗宜配用下列何法( D )A.温补法B.滋阴法C.升提法D.固摄法E.通利法56.某女,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小便短少,心悸,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滑.治疗方法是( E )A.温肾健脾B.健脾利湿C.清热利尿D.温补肾阳E.温肾利水57.肾阳虚者,宜用下列何药( C )A.凉润药B.辛散药C.甘温助阳药D.血肉有情之药E.以上都不是58.\"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出自( A )A.《素问》B.《灵枢》C.《金匮要略》D.《丹溪心法》E.《医学源流论》59.补中益气汤主要用於下列何证( B )A.气虚B.气陷C.气血亏虚D.气脱E.气逆60.肝气升发太过易引起肝气上逆,其治法是( B )A.疏肝理气B.镇逆平肝C.降逆和胃D.平肝潜阳E.降气化痰61.下列何项不是气陷常见症状( E )A.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B.久泻久利C.脱肛D.阴挺E.脘胁胀痛,攻窜不定62.气滞血瘀证的首选方是( A )A.血府逐瘀汤B.四物汤C.抵当汤D.逍遥散E.苏合香丸63.咽中似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见於下列何证( C )A.痰阻於肺B.痰蕴脾胃C.痰郁於肝D.痰动於肾E.痰留胸胁64.痰气互结导致的颈部肿块,按之坚硬的治法是( A )A.理气化痰,软坚散结B.解郁化痰C.健脾化痰D.开窍化痰E.通阳泄浊,豁痰降逆65.痰阻於骨节经络证的主方是( C )A.四七汤B.导痰汤C.指迷茯苓丸D.己椒苈黄丸E.苏合香丸66.痰的产生,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C )A.肺,脾,肝B.肺,脾,胃C.肺,脾,肾D.肝,脾,肾E.肺,胃,肾67.气血合病的辨证,当首辨( D )A.新病久病B.寒热C.表裏D.虚实E.以上都不是68.血热证的首选方是( E )A.茜根散B.小蓟饮子C.当归四逆汤D.三黄泻心汤E.犀角地黄汤69.痰动於肾证见形体畏寒,腰膝冷痛症状者首选方为( B )A.六味地黄丸B.济生肾气丸C.金水六君煎D.苓桂术甘汤E.八珍汤(二)B型题A.征B.证C.症D.病因E.病理因素1.哪一项是决定治法方药的最可靠依据( B )2.同病异治是审何项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 B )3.在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痰或瘀一般属於( E )A.恶寒发热B.身热夜甚C.寒热往来D.身热不扬E.长期低热4.外感表证的发热特徵为( A )5.邪热传营,劫灼营阴的发热特徵为( B )6.湿热遏表的发热特徵为( D )A.无汗B.自汗C.盗汗D.头汗E.半身汗出7.风寒束表常见的表现为( A )8.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汗出的特徵是( D )9.气虚,阳虚所致的汗出特徵是( B )A.清热化湿B.健脾化湿C.淡渗利湿D.燥湿健脾E.芳香化湿10.湿热中阻的治法是( A )11.脾虚湿困的治法是( B )12.湿困脾胃的治法是( D )A.清热熄风B.镇肝熄风C.养血熄风D.活血熄风E.祛风解痉13.风痰阻络,筋脉痉挛而见抽搐,口眼歪斜,当用何治法( E )14.热邪炽盛,症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当用何治法( A )15.邪热伤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而见面色不华,手指蠕动,筋脉拘急等症,当用何治法( C )A.桑白皮汤B.清金化痰汤C.三拗汤D.桑菊饮E.泻白散16.治疗风热袭肺证,的常用方为( D )17.治疗气火犯肺证的常用方为( E )18.治疗痰热郁肺证的常用方为( B )A.寐少不实,梦多易醒B.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C.心烦懊侬,难以人寐合目则恶梦纷纭D.头晕目眩,难以入睡E.心烦渴饮,稍动则醒19.心脾两虚者失眠的特点是( A )20.心肾不交者失眠的特点是( B )21.痰热上扰者失眠的特点是( C )A.温中健脾B.补中益气C.温补脾肾D.燥湿运脾E.清热利湿22.脾阳虚衰证的治法为( A )23.寒湿困脾证的治法为( D )24.脾气不足证的治法为( B )A.归芍地黄汤B.杞菊地黄丸C.龙胆泻肝汤D.柴胡疏肝饮E.天麻钩藤饮25.肝气郁结证的主方是( D )26.肝肾阴虚证的主方是( B )27.肝阴不足证的主方是( A )A.温补肾阳B.补肾纳气C.滋肾降火D.温肾利水E.补肾益气28.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烦少寐,头晕目眩,颧红唇赤,腰膝酸痛,口乾咽燥,舌红苔少,脉来细数.治法为( C )29.症见少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或喘而汗出,小便不禁,或胸闷心悸,舌苔淡白,脉虚弱.治法为( B )30.症见腰膝酸冷,尿少,夜尿频多色清,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头昏耳鸣,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治法为( A )A.半夏泻心汤B.旋覆代赭汤C.苏子降气汤D.五磨饮子E.丁香透膈散31.胃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B )32.肺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C )33.肝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D )A.痰涎B.痰核C.痰结D.痰证E.痰凝34.排出於体外的液体物质,如咳嗽咯痰称为( A )35.凝集於躯体局部,呈有形之块状物称为( B )36.流注於内脏或<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之间,主要症状上表现痰象的称为( D )(三)X型题1.忽视调摄护理,会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A B C D E )A.延误康复时间B.食复C.劳复D.病情反复E.不利於正气的恢复2.三因制宜包括( A D E )A.因地制宜B.因证制宜C.因病制宜D.因人制宜E.因时制宜3.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有( A B C D E )A.调节整体平衡B.审证求机论治C.明辨标本缓急D.把握动态变化E.顺应异法方宜4.据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若食尚在胃,又当选用下列哪些方法治疗( A E )A.探吐B.止吐C.拔火罐D.推拿E.消食药5.病邪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是( A B D )A.影响病证属性B.影响发病形式C.影响发病轻重D.影响发病部位E.影响发病性别6.内科疾病传变规律除伤寒按六经,温病按卫气营血或三焦,内伤杂病按脏腑病机规律传变外,还存在下列哪些传变规律( A B C )A.久病人络B.久病人血C.久病及肾D.久病入心E.久病入肺7.解表法又称汗法,适用范围有( A B E )A.解表B.透疹C.祛湿D.活血E.消肿8.清热法禁用於下列哪些证候( B C E )A.邪热人营B.真寒假热C.虚阳上越D.肝胆湿热E.气虚发热9.口渴不欲饮,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A B C E )A.阳虚气不化津B.湿郁内阻,津气不化C.邪热人营,营阴被灼D.胃热津泄E.瘀血内阻,津不化气10.食少纳呆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A B C D )A.脾胃气虚B.宿食停滞C.湿邪困脾D.肝胆湿热E.胃火亢盛11.无汗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B C )A.湿热内蕴,湿性留恋B.外感寒邪,玄府闭塞C.热伤营阴,化源不足D.气虚不能蒸化津液E.阳虚气不化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E )A.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B.痰黄而稠者属热C.痰白粘稠者属寒D.痰呈粉红泡沫样者属阴虚E.吐脓血腥臭痰为热壅血瘀13.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或黄,质稠,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心悸不宁,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其治法有( A B C E )A.涤痰B.泻肺C.祛瘀D.降火E.平喘14.下列哪些证型可见暴咳( A B E )A.风寒证B.风热证C.痰湿证D.阴虚证E.风燥证15.痰闭引起昏迷的临床表现有( A B C D )A.苔腻而滑B.面色垢滞C.昏沉不清D.喉中痰声漉漉E.肢节清冷16.心火炽盛,灼津成痰,上扰心神的病证当用哪些方剂来治疗( A B E )A.朱砂安神丸B.导赤散C.安宫牛黄丸D.清膈散E.温胆汤17.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 A B C D )A.转输功能B.消化吸收C.运化水谷D.运化水湿E.脾主四肢18.脾病辨证要点为( A B )A.虚实B.寒热C.阴阳D.表裏E.气血19.实证头痛症状多表现为( A B C )A.头部筋脉跳动B.抽掣胀痛C.面颧红赤D.头痛隐隐E.目涩畏光20.肝胃不和证的主方有( A B )A.四逆散B.左金丸C.泻心汤D.归芍六君汤E.天麻钩藤饮21.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是( B C )A.杞菊地黄丸B.知柏八味丸C.大补阴丸D.左归丸E.人参胡桃汤22.常用的平补肾元的药物有( A B C D E )A.女贞子B.墨旱莲C.杜仲D.川断E.茺蔚子23.痰饮的产生与下列何者有关( C D E )A.心B.肝C.脾D.肺E.肾24.饮病属脾肾阳虚者首选下列何方( A D )A.金匮肾气丸B.小陷胸汤C.己椒苈黄丸D.苓桂术甘汤E.栝蒌薤白半夏汤25.血寒证的治法是( B C )A.活血化瘀B.温经散寒C.养血通脉D.补血养血E.温补阳气26.痰饮之证属实者治疗当首先( A B C )A.祛湿B.化痰C.蠲饮D.健脾E.温肾二,词解题1.食复2.因人制宜3.凉燥4.中寒5.内生五气6.五志之火7.娇脏8.泄泻9.淋秘10.肌衄三,填空题1.外感时病主要应按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证候归类.2.《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________为期.\"3.张景岳说:\"标,__________;本,__________.\"4.先期治疗未病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5.一般外感为病,常以__________为先驱,其他邪气多依附於__________而侵犯人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6.风性轻扬,易於侵犯人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7.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__________.8.\"伤於__________者,上先受之;伤於__________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9.初秋有夏火之余气,燥与热合,出现类似__________的症状,则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合,出现类似__________的症状,则为凉燥.10.四时感邪之春伤__________,夏伤__________,长夏伤__________,秋伤__________,冬伤__________,蕴结不解,均可化__________.11.内湿系指内生之湿,与脾有密切关系,故有\"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说.12.内寒是机体__________,寒从内生的一种表现.13.内风有虚实之分,属虚者为__________, 属实者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14.内燥多由津液伤耗所致,主要证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15.内火,当区分虚实,__________之火多属实,__________之火多属虚.16.内风与__________关系密切,且多与__________,__________交相为患.17.脏腑辨证,必须以__________辨证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18.咳血的病机多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所致.19.肺实者治疗原则为__________.20.心病的实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病邪的阻滞,也可相兼为病.21.心虚证当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来进行治疗.22.化饮(利水)宁心法适用於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病证.23.湿热蕴脾证的主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4.脾阴不足,当予__________,但注意养阴不可过於__________.25.脾-系疾病分虚实,虚证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治疗;实证宜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治疗.26.肝系病证,在病机发展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27.土败木贼证的主方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28.胁痛分虚实,实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虚证则为__________.29.肾脏与其他脏关系密切.如肺肾虚弱的咳喘,治疗当__________与__________共进;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当__________与__________齐进.30.《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__________而藏之\".31.治疗肾精亏损者,常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属肾阴虚者,宜选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肾阳虚者,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2.内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邪是\"一源而三歧\",同属阴邪.33.同属血虚证,属於心脾血虚者,当用__________;属於肝血不足者,治当__________;属於精血亏虚者,当__________.34.血瘀者,以__________为治疗大法,但须配合__________,使\"气行则血行\".。

中医考研大纲中内

中医考研大纲中内

中医考研大纲中内中医内科学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和临证备要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关格、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自汗盗汗、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阳痿、肥胖、癌病。

3、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中比1(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 肺胀与心悸、水肿。

山(11)肺痨与虚劳。

(12) 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3)相同病机,导致不同血证。

(14) 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5)胸痹与真心痛。

(16) 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7)惊悸与怔忡。

于(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19)癫、狂、痫证。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22)刚痉与柔痉。

(23)暑厥、气厥、蛔厥。

(24)头痛与眩晕。

(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6)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7 )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和血府逐瘀汤。

(28)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29)呃逆与干呕、嗳气。

(30) 泄泻与痢疾。

(31)干霍乱与腹痛(32)腹痛与疝气、肠痈。

(33) 胃痛与真心痛。

(35) 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36)积证与聚证。

书书书书打(37) 鼓胀与水肿。

中医内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中医内科学是根据经络脉络理论研究内科疾病的学科。

B. 中医内科学是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研究内科疾病的学科。

C. 中医内科学是根据西医生理学与病理学的理论研究内科疾病的学科。

D. 中医内科学是根据中药药理学研究内科疾病的学科。

答案:B2. 中医内科学中,以病因为纲,辨证为目的,治疗为手段的基本观点是指:A. 辨证施治观点B. 营卫观点C. 气血观点D. 脏腑观点答案:A3. 下列哪种病证属于内科病证?A. 血病B. 失眠C. 高血压D. 颈椎病答案:C二、简答题1. 中医内科学中的辨证施治观点是什么?答:辨证施治是中医内科学的基本观点,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方法,辨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情,然后针对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体内环境的平衡,改变病变状态,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2. 中医内科学中的八纲辨证是什么?答:中医内科学中的八纲辨证是根据病证的表现特点,将疾病分为寒热、表里、虚实、阴阳四个方面进行辨证。

其中,寒热辨证根据人体体温的升降来判断,表里辨证根据疾病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或内部来判断,虚实辨证根据体质的虚实程度来判断,阴阳辨证根据阴阳失调的程度来判断。

三、论述题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它以人为本,注重辨证施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内科疾病,在研究过程中,以病因为纲,辨证施治为目的,治疗为手段。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脉络理论、四诊合参方法等。

经络脉络理论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运行规律,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四诊合参方法则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方法,通过望、闻、问、切的四个方面进行辨证,从而准确诊断疾病,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推拿等。

中医内科学复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复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复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药学的哲学基础是:A. 辩证论B. 经典著作C. 望闻问切D. 经验总结答案:A. 辩证论2. 下列哪个是中医内科的特点之一?A. 强调体质调理B. 以药物治疗为主C. 追求病因论治D. 仅依靠临床经验答案:C. 追求病因论治3. 中医内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方面的疾病?A. 外伤B. 心血管疾病C. 神经系统疾病D. 内脏器官疾病答案:D. 内脏器官疾病4. 中医内科治疗中通过观察舌苔来判断患者的:A. 心理状况B. 病情严重程度C. 脏腑功能状态D. 药物过敏情况答案:C. 脏腑功能状态5. 下列哪个病症可以用中医内科来治疗?A. 肺结核B. 高血压C. 骨折D. 糖尿病答案:B. 高血压二、简答题1.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答案: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2. 中医内科诊断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内科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

3. 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煎煮等。

4. 中医内科疾病的预防和调理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内科疾病的预防和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节、起居调摄、情志调理、适量运动等。

三、论述题请简要论述中医内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医内科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中医内科学注重病因论治,强调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治疗症状。

这与西医内科治疗疾病的方法有所不同,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其次,中医内科学强调整体调理,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津液的协调,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压力大、生活习惯不健康等因素导致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中医内科学的整体调理方法有助于改善人体健康水平。

此外,中医内科学在药物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百度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百度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百度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经典,以下哪部分是其组成部分?A. 《素问》、《奇恒命脉论》、《灵枢》B. 《外感论》、《伤寒论》、《温病条辨》C. 《针灸甲乙经》、《金匮真言论》、《脉经》D. 《医宗金鉴》、《伤寒分解论》、《千金翼方》2.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A. 病因病机B. 辩证施治C. 中药学D. 肿瘤学3. 在中医内科学中,下列哪项是临床辨证要点之一?A. 望B. 闻C. 问D. 切4. 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理论,下列哪项不是病机发生的原因?A. 外感邪气B. 饮食失调C. 心理压力D. 遗传因素5. 中医内科学中,以下哪项是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A. 强烈攻下B. 补而无降C. 调和阴阳D. 药到病除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望诊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种辨证方法。

√2. 饮食习惯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没有影响。

×3. 中医内科学只研究内脏疾病,不包括外科疾病。

×4.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主要依靠草药中的活性成分。

×5. 中医内科学注重防病于未然,强调平衡和谐。

√三、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目标。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神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指万物存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而五行学说则是阐述了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精、气、神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信息载体。

脏腑经络学说则是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调控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内科学的目标是通过辩证施治,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

2. 请列举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

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中医内科选择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选择题及答案

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哪部著作是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 A )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 C.《明医杂著》 D.《内科摘要》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王肯堂编著的医书是( B )A.《诸病源候论》B.《证治准绳》 C.《明医杂著》D.《内科摘要》 E.《症因脉治》3.首先提出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书是( D )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 E.《外台秘要》4.首先提出用苦参治疗痢疾的医书是( B)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 D.《肘后方》E.《外台秘要》5.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C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 D.病位E.症状6.厥证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B )A.病因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E.症状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 A )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 D.王孟英 E.叶天士8.《内科摘要》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 E )A.王肯堂B.秦景明C.吴鞠通D.陈无择E.薛己9.血府逐瘀汤是下列哪位医家所创(C)A.王肯堂B.秦景明 C.王清任D.陈无择 E.张景岳10.下列哪个医家不属於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 B )A.刘完素 B.张介宾 C.李东垣D.朱丹溪 E.张从正11.黄疸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E)A.病因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体征12.《伤寒杂病论》是按下列哪项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 B )A.病机,病位B.病因,病机C.症状,病机 D.体征,病机 E.病位,症状(二) B型题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丹溪E.吴鞠通1.首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医家是( C )2.善用汗,吐,下三法的医家是( B )3.倡火热而主寒凉的医家是( A )A.中风 B.痹症 C.痰饮 D.咳嗽 E.积聚4.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机命名的是( B )5.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体征命名的是( E )6.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因命名的是( A )(三)X型题1.西周时期有哪几种分科( A B D E )A.食医 B.疾医 C.幼医 D.兽医 E.疡医2.清代对对丛书的编著琳琅满目,以内科位主体的书籍有( A C D E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外台秘要》 C.《医宗金鉴》D.《沈氏尊生书》 E.《明医杂著》3.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位命名的有( A B C D E )A.胸痹B.肝著C.肺痨D.肾著E.肺痿4.《诸病源候论》是从下列那些方面把各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的( A D E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症状二,词解题1.食医2.疾医三,填空题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首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清代叶天士著《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___的辨证纲领.3.张仲景首创\"__________\"辨治外感疾病,\"__________\"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4.王纶著《明医杂著》,提出\"外感法__________,内伤法__________,热病用__________,杂病用__________.\"5.朱丹溪创\"__________,__________\"之说,而主养阴.6.始于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__________》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四,简答题1.简述《黄帝内经》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2.简述《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酌作用.3.简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4.简述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五,问答题1.试述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2.试述中医内科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发病的特点.答案二,词解题1.食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是为帝王管理饮食卫生的医生.2.疾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疾医大体相当於现在的内科医生.三. 填空题1.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2.温热论温病卫气营血 3.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4.仲景东垣元素丹溪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6.黄帝内经四.简答题1.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内科疾病分别从脏腑,<B style=\'color:b 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打下了基础.2.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内经》辨证论治的思雄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伤寒杂病论》已经散失,曾经王叔和整理,到宋代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以六经辨证来概括,辨识外感时病对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作了精辟的论述;后者以脏腑病机来概括,辨识内伤杂病,对50多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作了论述.首创\"六经辨证\"·辨治外感疾病\"脏腑<B style=\'c 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金元四大家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李东垣论内伤而重脾胃,首创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4.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巨大成就.继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之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薛雪的《湿热条辨》专论湿热之邪所致温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充实了内科热病体系;王孟英的《霍乱论》,对霍乱病的认识卓有新见.温病学家的理论和实践,标志著温病学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温病学在中医内科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与伤寒不同的又一个外感热病体系.六,问答题1.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体征为依据.如以病因命名的中风,中暑,虫证等;以病机命名的郁证,痹证,厥证等;以病理产物命名的如痰饮等;以病位命名的有胸痹,肝著,肾著,肺痿等;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等;以主要体征命名的黄疸,积聚,水肿,鼓胀等.2.中医内科外感疾病的病因为六淫,气等外邪,发病常与季节有关,起病较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由表传裏.外感疾病多具有季节性,传变性,若兼夹戾气,疫毒,则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如霍乱主要因外感时邪,多发于夏秋季节,易於传染,流行;急黄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发病急骤,初起虽有短暂表证经过,但邪毒迅即由表人裏,而现热毒炽盛,充斥三焦,甚则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其来势凶猛,传变迅速,可呈区域性流行,交相传染.内伤杂病的特点是多脏腑相关,多因素相加,多病性复合,多病证杂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皆可导致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往往脏病及脏,脏病及腑,因复感外邪,或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而出现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并可多病重叠.如肺痨初起病位在肺,久则肺脾同病,肺损及肾,终致肺,脾,肾三脏交亏,病情重笃.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中医内科学一,选择题(一)A型题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于下列何书( B )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C.《证治准绳》D.《儒门事亲》 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内伤病证,初病之时,一般不宜用( A )A.峻猛药物B.轻补药C.攻补兼施 D.补血药 E.滋阴药3.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下列哪种治疗原则为宜( A )A.标本同治B.治其标C.治其本D.扶正E.攻邪4.四季的运气主令不同,影响每季发病( A )A.常见病不同B.寒热不同 C.虚实不同 D.病位不同E.缓急不同5.发热恶寒多见於何种病证的发热形式( A )A.表证发热B.少阳病发热C.阴虚发热 D.阳虚发热E.阳明病发热6.病人人夏时常发热,肌肤灼热,汗少或午后热甚,口渴引饮,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其病属( B )A.中暑B.暑热C.暑湿D.阴暑E.阳暑7.病人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脉浮濡.其病属( A )A.湿困卫表B.湿滞经洛C.暑湿 D.阴暑E.湿毒浸淫8.病人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乾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首选何方治疗( E )A.清燥救肺汤B.百合固金汤C.杏苏散 D.凉膈散 E.桑杏汤9.外感风邪而致的寒包热证治宜( E )A.疏风解表B.疏风散寒 C.疏风清热 D.祛风除湿E.清解裏热,散寒透表10.口渴不欲饮,不正确的说法是( E )A.阳不化津B.湿郁不化 C.营阴被灼 D.瘀血内阻 E.阳明热炽11.胃火亢盛者可见下列哪种饮食异常( B )A.食少纳呆,腹胀便溏B.多食易饥,口渴心烦 C.纳呆脘闷,头身重困D.饥不欲食,胃中嘈杂 E.纳呆厌食,嗳气酸腐12.内科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B )A.外因和内因B.邪气和正气C.体质和情志D.饮食和气候 E.时间和地域13.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发热的特徵( E )A.恶寒发热 B.发热恶寒 C.寒热往来 D.潮热E.长期低热14.湿邪的致病特点是( A )A.湿性重著B.易化热伤阴C.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D.收引疼痛E.易侵袭人体上部15.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C )A.有较明显的季节性B.有阴阳不同的属性C.致病都是由表入裏D.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 E.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16.寒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 B )A.二陈汤B.胃苓汤 C.藿香正气散D.四君子汤 E.三仁汤17.何法不属内风之法( E )A.清热熄风法B.镇肝熄风法C.养血熄风法 D.活血熄风法 E.祛风解痉法18.病人壮热如焚,头痛,两目上视,手足抽搐,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其证属(B )A.肝阳化风 B.热极生风 C.血虚生风D.阴虚风动 E.外风引动内风19.病人形寒怕冷,四末不温,甚则四肢逆冷,呕吐清水,或腹中冷痛,下利清谷,或呼吸缓慢,口鼻气冷,或神志迟钝,面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其病属( C )A.湿困卫表B.湿滞经洛C.阴寒内盛 D.阴暑E.脾肾阳虚20.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内燥的常见原因( D )A.热盛津伤B.汗,吐,下后,伤亡津液 C.失血过多 D.心火炽盛 E.久病精血内夺21.病人时发低热,乾咳无痰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当用何方治疗( C )A.六味地黄汤 B.桑杏汤 C.沙参麦冬汤 D.清骨散 E.泻白散22.下列哪项不是内燥涉及的主要脏腑( D )A.肺B.胃C.肝D.心E.肾23.下列哪项有关内火的说法欠妥( E)A.内火有虚实之分B.又称\"五志之火\" C.多由情志抑郁,劳欲过度而引起D.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E.风火相煽24.清心泻火当选用( C )A.龙胆草B.黄芩 C.黄连,栀子D.龙胆草,黄芩 E.栀子,苦参25.下列哪项不是内风的主要表现( E )A.头晕目眩 B.四肢抽搐C.震颤 D.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E.风火牙痛26.治疗内风病证,也可配合使用治外风药,如治肝风人络,<B style=\'color:black;backgro und-color:#A0FFFF\'>肢体麻木不遂,可用( C )A.防风,荆芥 B天麻,钩藤 C.全蝎,蜈蚣,僵蚕 D.柴胡,葛根E.鸡血藤,路路通27.\"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出自下列何书( C )A.《黄帝内经》B.《临证指南医案》C.《证治汇补》D.《温病条辨》 E.《景岳全书》28.治疗肺气亏虚证常选用下列何方( B )A.沙参麦冬汤 B.补肺汤 C.生脉饮 D.真人养脏汤 E.百合固金汤29.患者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咳痰稀薄多沫,胸闷气短,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最佳治法为( E )A.疏风宣肺 B.宣肺散寒 C.化痰止咳 D.疏风平喘 E.温肺化饮30.百合固金汤的功效侧重於( B )A.润肺养胃生津B.养肺滋肾化痰C.润肺宁心化痰 D.润肺清燥生津E.补肺健脾化痰31.咳嗽日久,气短,痰多稀白,面色晄白,倦怠无力,食少腹胀,大便溏,甚则面浮足肿,舌苔淡白,脉细软.辨证当属( D )A.肺气亏虚证B.肺阴亏耗证 C.气阴两虚证D.肺脾气虚证 E.肺肾阴虚证32.咳嗽反复发作,痰粘色白,稠厚量多,或胸闷气短,舌苔浊腻,脉濡缓或濡滑.其最佳选方为( A)A.二陈汤B.麻黄汤C.小青龙汤 D.四君子汤 E.理中汤3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特徵( E )A.咳嗽气粗B.痰黄质稠量多 C.口干欲饮 D.舌苔薄黄而腻 E.脉细数34.下列哪一个是痰火引起的心悸的特点( B )A.心慌气短,动则为甚B.心悸阵发,惊则更甚C.悸而胸闷,呼吸不利D.悸而窒闷疼痛 E.悸而空虚,甚则喘逆35.病人意识消失,神志不清,伴有高热,面赤,烦躁,谵语,其证属( A )A.热闭B.痰闭 C.虚脱D.寒闭 E.厥脱36.病人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其证属( B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心血虚 D.痰热上扰 E.心气虚37.病人神志呆钝,表情淡漠,或神识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呈现一时性昏厥,甚或昏迷,舌苔腻或黄腻,脉弦滑.其病属( B )A.热陷心包B.痰迷心窍 C.心血瘀阻 D.心火炽盛 E.心阳虚38.病人痰浊闭阻胸阳,心脉失畅之病证,当用何方治疗( A )A.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B.苓桂术甘汤加味C.温胆汤加减D.血府逐瘀汤加减E.参附汤,四逆汤加减39.下列哪一个不是心系病证的常用治法( E )A.化饮(利水)宁心B.清心泻火C.豁痰开窍 D.通阳泄浊E.化痰熄风40.脾主升清中的\"清\"是指( A )A.水谷精微与营养物质B.肾中精气C.胸中之清气D.气血津液E.以上都不是41.某男,面色苍白,畏寒肢凉,胃纳不佳,泛吐清水,喜热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 B ) A.脾气不足 B.脾阳不足 C.寒湿困脾 D.脾肾阳虚 E.脾胃不和42.脾胃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A)A.香砂六君子汤 B.保和丸C.理中丸D.补中益气汤 E.附子理中汤43.脾虚气陷,最常选用的药物是(E)A.党参,黄芪,葛根 B.党参,葛根,柴胡 C.葛根,荷叶,升麻D.黄芪,荷叶,葛根E.黄芪,升麻,柴胡44.肝脾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C )A.柴胡疏肝散 B.四逆散 C.逍遥散 D.四君子汤 E.越鞠丸45.\"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 A )A.脾病多虚,胃病多实B.脾主升,胃主降 C.脾为湿土,胃为燥土D.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E.以上都不是46.下列何项为五脏之贼( B )A.心B.肝C.脾 D.肺E.肾47.肝火上炎的主方为( C )A.茵陈蒿汤B.丹栀逍遥散C.龙胆泻肝汤 D.天麻钩藤饮E.半夏泻心汤48.某男,头痛眩晕,额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多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弦数,证属( A )A.肝火上炎B.肝气郁结 C.肝阳上亢D.肝肾阴虚 E.心肝火旺49.\"肝藏血,血舍魂\"出自( B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论》E.《丹溪心法》50.血燥生风的主方为( C )A.当归六黄汤B.当归补血汤C.当归饮子D.归芍地黄汤E.归芍六君汤51.肝为刚脏,性喜升发,临床以何项证多见( A )A.实证,热证B.虚证,寒证C.气郁证 D.血瘀证 E.以上都不是52.\"肺为气为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出自( A )A.《类证治裁》B.《素问》C.《灵枢》D.《金匮要略》 E.《千金方》53.肾阴亏虚证的治法是( A )A.滋养肾阴B.补肾益气 C.温补肾阳 D.滋肾降火 E.补肾纳气54.肾气虚弱证的主方是( A )A.大补元煎 B.人参胡桃汤 C.参蛤散 D.六味地黄丸E.真武汤55.肾虚日久,治疗宜配用下列何法( D )A.温补法B.滋阴法 C.升提法 D.固摄法E.通利法56.某女,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小便短少,心悸,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滑.治疗方法是( E )A.温肾健脾 B.健脾利湿 C.清热利尿 D.温补肾阳 E.温肾利水57.肾阳虚者,宜用下列何药( C)A.凉润药 B.辛散药C.甘温助阳药 D.血肉有情之药E.以上都不是58.\"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出自( A )A.《素问》B.《灵枢》 C.《金匮要略》D.《丹溪心法》E.《医学源流论》59.补中益气汤主要用於下列何证( B )A.气虚 B.气陷 C.气血亏虚D.气脱 E.气逆60.肝气升发太过易引起肝气上逆,其治法是( B)A.疏肝理气 B.镇逆平肝 C.降逆和胃 D.平肝潜阳E.降气化痰61.下列何项不是气陷常见症状( E)A.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B.久泻久利C.脱肛 D.阴挺 E.脘胁胀痛,攻窜不定62.气滞血瘀证的首选方是( A )A.血府逐瘀汤 B.四物汤 C.抵当汤 D.逍遥散 E.苏合香丸63.咽中似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见於下列何证( C )A.痰阻於肺B.痰蕴脾胃 C.痰郁於肝D.痰动於肾 E.痰留胸胁64.痰气互结导致的颈部肿块,按之坚硬的治法是( A )A.理气化痰,软坚散结B.解郁化痰C.健脾化痰D.开窍化痰E.通阳泄浊,豁痰降逆65.痰阻於骨节经络证的主方是( C )A.四七汤 B.导痰汤 C.指迷茯苓丸 D.己椒苈黄丸E.苏合香丸66.痰的产生,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C)A.肺,脾,肝 B.肺,脾,胃 C.肺,脾,肾 D.肝,脾,肾E.肺,胃,肾67.气血合病的辨证,当首辨( D)A.新病久病B.寒热C.表裏D.虚实E.以上都不是68.血热证的首选方是( E )A.茜根散 B.小蓟饮子 C.当归四逆汤 D.三黄泻心汤 E.犀角地黄汤69.痰动於肾证见形体畏寒,腰膝冷痛症状者首选方为( B )A.六味地黄丸B.济生肾气丸 C.金水六君煎D.苓桂术甘汤 E.八珍汤(二)B型题A.征B.证 C.症 D.病因E.病理因素1.哪一项是决定治法方药的最可靠依据( B )2.同病异治是审何项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 B )3.在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痰或瘀一般属於( E )A.恶寒发热B.身热夜甚C.寒热往来 D.身热不扬 E.长期低热4.外感表证的发热特徵为( A )5.邪热传营,劫灼营阴的发热特徵为( B )6.湿热遏表的发热特徵为( D )A.无汗 B.自汗 C.盗汗D.头汗 E.半身汗出7.风寒束表常见的表现为( A )8.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汗出的特徵是( D )9.气虚,阳虚所致的汗出特徵是( B )A.清热化湿 B.健脾化湿 C.淡渗利湿 D.燥湿健脾 E.芳香化湿10.湿热中阻的治法是( A )11.脾虚湿困的治法是( B )12.湿困脾胃的治法是( D )A.清热熄风 B.镇肝熄风C.养血熄风 D.活血熄风 E.祛风解痉13.风痰阻络,筋脉痉挛而见抽搐,口眼歪斜,当用何治法( E )14.热邪炽盛,症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当用何治法( A )15.邪热伤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而见面色不华,手指蠕动,筋脉拘急等症,当用何治法( C)A.桑白皮汤 B.清金化痰汤 C.三拗汤D.桑菊饮 E.泻白散16.治疗风热袭肺证,的常用方为( D )17.治疗气火犯肺证的常用方为( E )18.治疗痰热郁肺证的常用方为( B )A.寐少不实,梦多易醒 B.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 C.心烦懊侬,难以人寐合目则恶梦纷纭D.头晕目眩,难以入睡E.心烦渴饮,稍动则醒19.心脾两虚者失眠的特点是( A )20.心肾不交者失眠的特点是( B )21.痰热上扰者失眠的特点是( C )A.温中健脾 B.补中益气 C.温补脾肾D.燥湿运脾 E.清热利湿22.脾阳虚衰证的治法为( A )23.寒湿困脾证的治法为( D )24.脾气不足证的治法为( B )A.归芍地黄汤B.杞菊地黄丸C.龙胆泻肝汤D.柴胡疏肝饮 E.天麻钩藤饮25.肝气郁结证的主方是( D )26.肝肾阴虚证的主方是( B )27.肝阴不足证的主方是( A)A.温补肾阳B.补肾纳气C.滋肾降火 D.温肾利水E.补肾益气28.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烦少寐,头晕目眩,颧红唇赤,腰膝酸痛,口乾咽燥,舌红苔少,脉来细数.治法为( C)29.症见少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或喘而汗出,小便不禁,或胸闷心悸,舌苔淡白,脉虚弱.治法为( B )30.症见腰膝酸冷,尿少,夜尿频多色清,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头昏耳鸣,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治法为( A )A.半夏泻心汤B.旋覆代赭汤 C.苏子降气汤 D.五磨饮子 E.丁香透膈散31.胃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B )32.肺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C )33.肝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D )A.痰涎B.痰核 C.痰结 D.痰证 E.痰凝34.排出於体外的液体物质,如咳嗽咯痰称为( A )35.凝集於躯体局部,呈有形之块状物称为( B )36.流注於内脏或<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之间,主要症状上表现痰象的称为( D )(三)X型题1.忽视调摄护理,会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A B C D E )A.延误康复时间B.食复C.劳复D.病情反复E.不利於正气的恢复2.三因制宜包括( A D E )A.因地制宜B.因证制宜 C.因病制宜 D.因人制宜 E.因时制宜3.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有( A B C D E )A.调节整体平衡B.审证求机论治C.明辨标本缓急 D.把握动态变化E.顺应异法方宜4.据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若食尚在胃,又当选用下列哪些方法治疗( A E )A.探吐B.止吐C.拔火罐 D.推拿E.消食药5.病邪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是( A B D )A.影响病证属性B.影响发病形式C.影响发病轻重D.影响发病部位E.影响发病性别6.内科疾病传变规律除伤寒按六经,温病按卫气营血或三焦,内伤杂病按脏腑病机规律传变外,还存在下列哪些传变规律( A B C )A.久病人络 B.久病人血C.久病及肾 D.久病入心 E.久病入肺7.解表法又称汗法,适用范围有( A B E )A.解表B.透疹C.祛湿D.活血 E.消肿8.清热法禁用於下列哪些证候( B CE )A.邪热人营B.真寒假热C.虚阳上越D.肝胆湿热 E.气虚发热9.口渴不欲饮,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A B C E)A.阳虚气不化津B.湿郁内阻,津气不化C.邪热人营,营阴被灼D.胃热津泄E.瘀血内阻,津不化气10.食少纳呆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A BC D )A.脾胃气虚B.宿食停滞 C.湿邪困脾 D.肝胆湿热 E.胃火亢盛11.无汗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B C )A.湿热内蕴,湿性留恋B.外感寒邪,玄府闭塞 C.热伤营阴,化源不足D.气虚不能蒸化津液 E.阳虚气不化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E )A.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B.痰黄而稠者属热C.痰白粘稠者属寒D.痰呈粉红泡沫样者属阴虚 E.吐脓血腥臭痰为热壅血瘀13.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或黄,质稠,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心悸不宁,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其治法有( A B C E )A.涤痰 B.泻肺 C.祛瘀D.降火E.平喘14.下列哪些证型可见暴咳( A B E )A.风寒证B.风热证C.痰湿证 D.阴虚证 E.风燥证15.痰闭引起昏迷的临床表现有(AB C D)A.苔腻而滑B.面色垢滞 C.昏沉不清 D.喉中痰声漉漉 E.肢节清冷16.心火炽盛,灼津成痰,上扰心神的病证当用哪些方剂来治疗( A B E )A.朱砂安神丸B.导赤散 C.安宫牛黄丸D.清膈散 E.温胆汤17.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 A B C D )A.转输功能 B.消化吸收 C.运化水谷 D.运化水湿 E.脾主四肢18.脾病辨证要点为( A B )A.虚实 B.寒热 C.阴阳D.表裏 E.气血19.实证头痛症状多表现为( A B C )A.头部筋脉跳动 B.抽掣胀痛 C.面颧红赤 D.头痛隐隐E.目涩畏光20.肝胃不和证的主方有( A B )A.四逆散 B.左金丸 C.泻心汤 D.归芍六君汤E.天麻钩藤饮21.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是( B C )A.杞菊地黄丸B.知柏八味丸 C.大补阴丸 D.左归丸 E.人参胡桃汤22.常用的平补肾元的药物有( A B C D E )A.女贞子B.墨旱莲 C.杜仲 D.川断 E.茺蔚子23.痰饮的产生与下列何者有关( C D E )A.心B.肝 C.脾 D.肺 E.肾24.饮病属脾肾阳虚者首选下列何方( A D )A.金匮肾气丸B.小陷胸汤 C.己椒苈黄丸 D.苓桂术甘汤E.栝蒌薤白半夏汤25.血寒证的治法是( B C)A.活血化瘀B.温经散寒 C.养血通脉 D.补血养血E.温补阳气26.痰饮之证属实者治疗当首先( A B C )A.祛湿B.化痰C.蠲饮 D.健脾 E.温肾二,词解题1.食复2.因人制宜3.凉燥4.中寒5.内生五气6.五志之火7.娇脏8.泄泻9.淋秘10.肌衄三,填空题1.外感时病主要应按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证候归类.2.《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________为期.\"3.张景岳说:\"标,__________;本,__________.\"4.先期治疗未病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5.一般外感为病,常以__________为先驱,其他邪气多依附於__________而侵犯人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6.风性轻扬,易於侵犯人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7.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__________.8.\"伤於__________者,上先受之;伤於__________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9.初秋有夏火之余气,燥与热合,出现类似__________的症状,则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合,出现类似__________的症状,则为凉燥.10.四时感邪之春伤__________,夏伤__________,长夏伤__________,秋伤__________,冬伤__________,蕴结不解,均可化__________.11.内湿系指内生之湿,与脾有密切关系,故有\"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说.12.内寒是机体__________,寒从内生的一种表现.13.内风有虚实之分,属虚者为__________, 属实者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14.内燥多由津液伤耗所致,主要证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15.内火,当区分虚实,__________之火多属实,__________之火多属虚.16.内风与__________关系密切,且多与__________,__________交相为患.17.脏腑辨证,必须以__________辨证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18.咳血的病机多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所致.19.肺实者治疗原则为__________.20.心病的实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病邪的阻滞,也可相兼为病.21.心虚证当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来进行治疗.22.化饮(利水)宁心法适用於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病证.23.湿热蕴脾证的主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4.脾阴不足,当予__________,但注意养阴不可过於__________.25.脾-系疾病分虚实,虚证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治疗;实证宜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治疗.26.肝系病证,在病机发展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27.土败木贼证的主方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28.胁痛分虚实,实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虚证则为__________.29.肾脏与其他脏关系密切.如肺肾虚弱的咳喘,治疗当__________与__________共进;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当__________与__________齐进.30.《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__________而藏之\".。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题库-20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题库-20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20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医内科学学首先使用“内科”命名的著作是:()A.《内科摘要》B.《证治准绳》 C。

《景岳全书》 D。

《医宗必读》2.根据不同季节的时令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属于:( )A.因时制宜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 D。

因病制宜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最佳选方是:( )A.荆防败毒散B.藿香正气散 C。

补中益气丸 D.新加香薷饮4.。

脏病治腑、腑病治脏是根据脏腑的何种关系确定的治疗原则()A。

阴阳 B。

表里 C.气血 D。

五行5.以下何证不宜用固涩法?()A.表虚自汗B.阴虚盗汗C.湿热下痢 D。

脾虚久泻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 )A.腹痛腹泻B.里急后重 C。

便下赤白脓血 D.泻下粪便如米泔水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 )A。

消化道途径 B。

臭虫叮咬 C。

蚊虫叮咬 D.人体接触8.外感咳嗽的治法是:( )A.祛邪止咳B.祛邪化痰 C。

解表止咳 D.祛邪利肺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A。

饮食不节 B.情志失调 C。

气候因素 D。

劳倦过度10.以下哪项不属实喘的症状?( )A.呼吸深长有力B.呼气延长C.呼吸短促难续,微弱无力 D。

气粗声高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肺痈那一期?()A.初期 B。

成痈期 C.溃脓期 D。

恢复期12.患者喘急息涌,胸部胀满,咳而痰多,粘稠色黄,身热,面红,有汗,胸中烦热,咽干,渴喜冷饮,尿赤,大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最佳选方为:()A。

桑白皮汤 B。

麻杏石甘汤 C.大承气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13.肺胀的病性多属:( )A.本虚标实证B.实证 C。

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重点分析

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重点分析

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一、总论1、战国时期还未涉及环境养生。

2、药物的气味用于治病的:“天人合一”3、经方:以《伤寒杂病论》所载方称之,经验方则是当时临床医家自制的新方。

4、“儒医”之称始于宋代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2、运动:养性之道,常欲小劳3、研究方法: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4、三则方: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5、学术思想为大医精诚论,认为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三、宋金元医学1、庞安常阐述寒毒伤阳和四时温证。

2、朱肱对《伤寒论》的阐发和补充,研究特点在于以经络论三阴三阳,举表里虚实为辩证大纲。

认为《伤寒论》里的三阴三阳病为足三阴、三阳经络为病。

3、成无己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

4、王好古倡论伤寒內感阴证。

5、《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舌象研究专著。

6、官方钦定方书:《太平圣惠方》《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

7、学术流派:河间学派——火热论——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正易水学派——脏腑论——张元素、李杲、薛己(寒凉派刘完素、补土派李杲、攻邪派张从正、滋阴派朱丹溪)8、我国的外伤科学从整体观念出发的治疗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钱乙1、《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

2、小儿生理特点:“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面上证”和“目内证”4、诊查小儿之疾,主张四诊合参,尤重望诊。

5、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小儿五脏辨证纲领,是以五脏为基础,以证候为依据,以虚实寒热为论治的准则。

6、肝实热,泻青丸主之,若肝肾俱虚则用地黄丸滋水涵木7、疮疹的病因“外感天行,内蕴热毒”,预后“疮疹属阳,出则为顺”。

治疗目的是使邪毒能从外疏散,从里清解,而不至于邪毒内陷,代表方,紫草散。

洪子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

洪子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

洪子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洪子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洪子云是我国现代医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中医内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洪子云的学术思想包含了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洪子云对中医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继承了传统中医经典的精华,并结合了自己临床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中医理论的观点和方法。

例如,洪子云强调了中医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如“阴阳”、“气血”等,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这些基本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撑,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才能正确把握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其次,洪子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

他强调了“辩证论治”的重要性,认为临床医生应从整体观察病人的症状,不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他强调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即要根据不同的辨证病证,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他还提出了一系列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如望、闻、问、切等,使辨证论治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洪子云的临床经验丰富而系统,他特别注重对病人个体化的治疗。

他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即要在病发之前进行疾病的预防和干预,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他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技巧,如调节饮食结构、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他还注重了病人的心理治疗,在医疗过程中积极引导病人树立健康的心态和态度。

此外,洪子云还在中医内科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他注重督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并亲自指导了众多优秀学生的研究课题。

他还积极参加中医学术交流会议和学术讲座活动,与国内外的医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广泛传播他的学术成果。

总之,洪子云是我国中医内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对于中医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研究工作不仅深入剖析了中医理论的内涵,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临床诊疗方法,他的临床经验丰富而系统,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20套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20套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六变”指。

大纲必考医家内科诊疗学术思想汇总整理(上)

大纲必考医家内科诊疗学术思想汇总整理(上)

大纲必考医家内科诊疗学术思想汇总整理(上)呼呼2022年世界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有没有正在备考的小竹子忍不住的偷偷关注呢听话考研冲刺阶段熬夜要留给学习哦今天小编带来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这些内容散落于教材各处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哦快收藏收藏《医学心悟》论咳嗽病机《医学心悟》:“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嘶而鸣之者如故也。

钟其能保乎?吾愿治咳者,作如是观。

”《医学正传》论哮与喘《医学正传·哮喘》:“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

”“喘促喉间如水鸡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正治汇补》论肺胀《证治汇补》:“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景岳全书》论血证病机《景岳全书·血证》:“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

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凡诸口鼻见血,多由阳盛阴虚,火逼血而妄行诸窍也,悉宜以一阴煎加清降等剂为主治。

盖血随气上则有升无降,故惟补阴抑阳,则火清气降而血自静矣。

此治阳盛动血之大法也。

”《血证论·吐血》论治血四法《血证论》:“仲景治血以治冲为要。

冲脉丽于阳明,治阳明即治冲也。

阳明之气,下行为顺。

今乃逆吐,失其下行之令,急调其胃,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矣,此时血之原委,不暇究治,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

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或壅而成热,或变为痨,或结瘕,或刺痛,日久变证,未可预料,必亟为消除,以免后来诸患,故以消瘀为第二法。

止吐消瘀后,又恐血再潮动,则须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

邪之所凑,其正必虚,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阴者阳之守,阴虚则阳无所附,久且阳随而亡,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

目录
下列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

(1)
《医学心悟》论咳嗽病机 (1)
《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1)
《证治汇补》论肺胀 (1)
《景岳全书》论血证病机 (1)
《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2)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2)
《金匮要略》论胸痹 (2)
《医学正传》论治九种心痛证治 (2)
《四明心法》论吐酸病机 (2)
《医宗必读》论治泄九法 (2)
《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2)
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3)
《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3)
《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3)
《内经》论痿证 (4)
《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机 (3)
《外科正宗》论瘿病 (3)
《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4)
《内经》论痹症 (4)
《医学心悟》论咳嗽病机
清代程国彭(钟龄),《医学心悟》所说:“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驱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肺金如钟,内伤叩则鸣。


《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明代虞抟《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指出“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证治汇补》论肺胀
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对肺胀的辨证施治当分虚实两端。

“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景岳全书》论血证病机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血证》云:“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

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


血证病机以气与火立论,提出“火盛”与“气伤”,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较大。

《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晚清唐宗海的《血证论》为血证的专著,对各种出血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治都有精辟论述,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金匮要略》论胸痹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

病因病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主要表现:心痛是胸痹的表现。

“胸痹缓急”。

主要治疗法则: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

主要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

“胸痹,心中痞气。

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人参汤亦主之。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医学正传》论治九种心痛证治
明代虞抟,《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四明心法》论吐酸病机
清代高斗魁,《四明心法》论吐酸原理:“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虽分寒热而端,总之治肝为根本。


《医宗必读》论治泄九法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

《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1)痰与饮:“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

盖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证,此皆水谷之余停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

若痰有不同于饮者,饮清澈而痰稠浊,饮惟停积胃肠而痰则无处不到。

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

故治此者,当知所辨,,而不可不察其本也。


强调脾肾在痰饮病因中的主导地位。

(2)泻与痢:“泻浅而痢深,泻轻而痢重,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伤败,病在下焦。

在中焦者,湿由脾胃而分于小肠,故可澄其源,所以治宜分利;在下焦者,病在肝肾大肠,分利已无所及,故宜调理真阴,并助小肠之主,以益气化之源。


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刘河间论痢疾治法-“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篇则提出了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
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
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

病名:称之为“眩冒”。

病因: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机:应从风火立论。

《丹溪心法•头眩》中则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

《景岳全书•眩运》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


《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机
中风:《内经》记载很多,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调经论篇》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曾明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并以邪中浅深,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

治疗上则多采用疏风祛邪,扶助正气的方药。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突出以内风立论。

①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

②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

③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

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

⑤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

”该书《厥逆》篇还引《内经》“大厥”之说,指出:“正时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

李中梓将中风分为闭证、脱证。

叶天士明确“中风”,提出滋阴息风、滋阴滋阳、开闭、固脱等。

王清任又专以气虚血瘀立说,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外科正宗》论瘿病
《外科正宗•瘿瘤论》认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指出瘿瘤主要由气、痰、瘀壅结而成,发展了本病的病机,采用的主要治法是“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血散坚”,该书所载的海藻玉壶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

《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丹溪心法》分为阳水,阴水两大类,
“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
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景岳全书》水气互化,水肿与气肿;
“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逐邪而暂愈者,愈出勉强。

此其一为真愈,一为假愈,亦岂有假愈而果愈者哉!”
《医宗必读》以虚实为纲。

“阳证必热,热者多实;阴证必寒,寒者多虚。


《内经》论痹症
《内经》列痹论专篇,对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作了较详细地介绍。

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分类: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五体痹: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
五脏痹:肾痹、肝痹、心痹、脾痹、肺痹
《内经》论痿证
《内经》载有专篇,奠定理论基础。

病机:肺热叶焦。

并认为湿热也是痿证的成因之一。

分类: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

治疗:治痿独取阳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