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作用机制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膜脂分子之间存 在相互作用,也处于运动之中;部分 膜脂分子对于维持膜蛋白的构象和发 挥功能有直接的影响。
毒作用机制
10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学说”
3. 膜的脂质、膜蛋白和膜糖在脂双层两 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膜上的糖基总 是暴露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上。这种不 对称性表明了膜功能的复杂性。
毒作用机制
21
细胞骨架结构:
细胞骨架
细胞质骨架 细胞核骨架 细胞膜骨架 细胞外基质
毒作用机制
微丝、微管、中 间纤维
22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毒作用机制
引自:丁明孝,等《分子细胞生物学》
23
毒作用机制
引自:丁明孝,等《分子细胞生物学》
24
源自文库 毒作用机制
引自:丁明孝,等《分子细胞生物学》
毒作用机制
5
第二节 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一、生物膜概述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磷脂、少量的糖脂和胆固醇)
生物膜
蛋白质
糖、金属离子、水
脂质双层是所有生物膜的结构基础,而膜蛋白几乎
负责生物膜的所有功能毒。作用机制
6
(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 1 膜的运动性
旋转运动 侧向运动
翻
转 运
分子的摆动
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
毒作用机制
1
目的和要求
①掌握终毒物、氧化损伤的概念,毒物对生 物膜的损害作用,毒物对生物分子的氧化损 伤;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②熟悉化学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的共价结合; ③了解外源化学物产生损害的途径;生物膜 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自由基的概 念、性质、类型。
毒作用机制
2
• 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已发现不少化学毒物可以影 响膜的流动性。
• 例如,①重金属离子,如Pb2+可引起膜流动性下降;②SiO2可引 起巨噬细胞的膜脂流动性升高等。
毒作用机制
16
(二)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对膜电荷的影响
• 膜表面糖脂、糖蛋白形成膜表面极性基团,组成膜表面电荷(如 -OH、-COOH、 -SO3H,以及His、Arg、Lys、Asp、Glu中的带 电基团)。
动
旋转运动 侧向运动
毒作用机制
7
2 膜脂的相变与流动性
脂 质
相变温度
Tc
凝固态
液晶态
毒作用机制
8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学说”
1. 脂质双层是膜的基本结构,膜脂质分 子在不断运动中;生理条件下,呈流 动的液晶态;脂双层结构既是屏障, 也是膜蛋白表现功能的舞台。
毒作用机制
9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学说”
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从而造成细胞损伤。
毒作用机制
14
氧化磷酸化作用:
++++ + ---- -
当电子流过呼吸链时,质 子通过膜被泵出
Pi+ADP
高[ H+ ]
H+
e-
低[ H+ ]
线粒体
ATP
外膜
线粒体 内膜
ATP酶复合体
膜间腔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
毒作用机制
15
(二)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2. 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Ca 2+]=1000μM
离子通 道蛋白
Ca2+,Mg2+-ATP酶
蛋白激酶
CaM酶
Ca2+
肌肉收缩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
[Ca 2+]=0.1μM
磷酸酯酶
毒作用机制
细胞
19
“细胞钙稳态”的维持
[Ca 2+]=1000μM
钙泵
钙通道
线粒体
Ca2+
[Ca 2+]=0.1μM
Ca2+
蛋白质、核苷酸、酸性磷脂
• 化学毒物对膜电荷性质和密度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细胞的功能。
毒作用机制
17
第三节 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一、Ca2+的第二信使作用与细胞钙稳态
神经 → 神经递质 体液 → 激素
→ 质膜受体 → 胞内中间物质介导
→生理效应
第一信使
第二信使
毒作用机制
18
细胞钙稳态(calcium homeostasis)
毒作用机制
13
(二)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膜生物物理性质:通透性、流动性、膜电荷和膜 电位等。
1. 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 许多化学毒物可通过与膜蛋白或膜脂相互作用, 改变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毒作用。
• ①DDT可作用于神经轴索膜,改变Na+和K+的通透 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中毒症状。
• ②缬氨霉素可使线粒体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使
毒作用机制
11
(四)生物膜的三大基本功能
能量转换; 物质运送; 信号跨膜转导。
毒作用机制
12
二、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一)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 • 化学毒物可引起细胞膜成分含量、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 ①CCl4可引起大鼠肝细胞膜磷脂和胆固醇含量的下降; • ②SiO2可与人红细胞膜上的蛋白结合,使其结构中的α-螺旋减少; • ③有机磷农药可抑制突触小体及红细胞膜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第一节 概 述
• 毒作用机制的研究内容:
• ① 毒物如何进入机体? • ② 怎样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 ③ 怎样表现其有害作用? • ④ 机体对损害作用的反应等。 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评价化学毒物潜在危害的基础。
毒作用机制
3
终毒物:
• 终毒物:是可与内源性靶分子(如受体蛋白、酶、微纤维蛋白、 DNA及脂质等)相互作用,使机体整体性结构或功能改变,从而 导致毒性损害的物质。
25
钙稳态紊乱的危害—水解损伤:
➢许多膜蛋白是Ca 2+激活的中性蛋白酶或钙蛋白酶的 靶分子。
➢钙蛋白酶介导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水解可引起质 膜大疱形成; Ca 2+对磷脂酶的激活引起膜的破坏; Ca2+-Mg2+ 依赖的核酸内切酶的激活引起染色质的 断裂; Ca 2+浓度升高可封闭拓扑异构酶Ⅱ,使已断裂的 DNA无法重新连接。
毒作用机制
内质网
细胞
20
二、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及其危害
• 现已发现多种化学毒物可引起细胞内Ca 2+浓度不 可控制地升高,从而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
• 细胞钙稳态紊乱的主要危害:
可抑制线粒体内ATP的合成和使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 可引起微管的解聚,进而损伤细胞的正常形态。 可激活一系列水解酶,导致体内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 的水解。
• 终毒物形式:母体化合物、母体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或者是毒物生 物转化期间产生的活性氧,也可能是内源性分子。
毒作用机制
4
外源化学物产生损害的途径:
① 最直接途径:化学毒物在机体重要部位出现,而不与靶分子作用。 ② 较为复杂途径:毒物进入机体后,抵达靶部位,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引起损害。 ③ 最复杂途径: a 毒物先分布到靶部位; b 终毒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和域结构的紊乱; c 启动分子、细胞或组织水平的修复机制,当毒物所致紊乱超过修复能力, 修复功能失调,毒作用发生。
毒作用机制
10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学说”
3. 膜的脂质、膜蛋白和膜糖在脂双层两 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膜上的糖基总 是暴露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上。这种不 对称性表明了膜功能的复杂性。
毒作用机制
21
细胞骨架结构:
细胞骨架
细胞质骨架 细胞核骨架 细胞膜骨架 细胞外基质
毒作用机制
微丝、微管、中 间纤维
22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毒作用机制
引自:丁明孝,等《分子细胞生物学》
23
毒作用机制
引自:丁明孝,等《分子细胞生物学》
24
源自文库 毒作用机制
引自:丁明孝,等《分子细胞生物学》
毒作用机制
5
第二节 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一、生物膜概述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磷脂、少量的糖脂和胆固醇)
生物膜
蛋白质
糖、金属离子、水
脂质双层是所有生物膜的结构基础,而膜蛋白几乎
负责生物膜的所有功能毒。作用机制
6
(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 1 膜的运动性
旋转运动 侧向运动
翻
转 运
分子的摆动
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
毒作用机制
1
目的和要求
①掌握终毒物、氧化损伤的概念,毒物对生 物膜的损害作用,毒物对生物分子的氧化损 伤;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②熟悉化学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的共价结合; ③了解外源化学物产生损害的途径;生物膜 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自由基的概 念、性质、类型。
毒作用机制
2
• 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已发现不少化学毒物可以影 响膜的流动性。
• 例如,①重金属离子,如Pb2+可引起膜流动性下降;②SiO2可引 起巨噬细胞的膜脂流动性升高等。
毒作用机制
16
(二)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对膜电荷的影响
• 膜表面糖脂、糖蛋白形成膜表面极性基团,组成膜表面电荷(如 -OH、-COOH、 -SO3H,以及His、Arg、Lys、Asp、Glu中的带 电基团)。
动
旋转运动 侧向运动
毒作用机制
7
2 膜脂的相变与流动性
脂 质
相变温度
Tc
凝固态
液晶态
毒作用机制
8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学说”
1. 脂质双层是膜的基本结构,膜脂质分 子在不断运动中;生理条件下,呈流 动的液晶态;脂双层结构既是屏障, 也是膜蛋白表现功能的舞台。
毒作用机制
9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学说”
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从而造成细胞损伤。
毒作用机制
14
氧化磷酸化作用:
++++ + ---- -
当电子流过呼吸链时,质 子通过膜被泵出
Pi+ADP
高[ H+ ]
H+
e-
低[ H+ ]
线粒体
ATP
外膜
线粒体 内膜
ATP酶复合体
膜间腔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
毒作用机制
15
(二)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2. 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Ca 2+]=1000μM
离子通 道蛋白
Ca2+,Mg2+-ATP酶
蛋白激酶
CaM酶
Ca2+
肌肉收缩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
[Ca 2+]=0.1μM
磷酸酯酶
毒作用机制
细胞
19
“细胞钙稳态”的维持
[Ca 2+]=1000μM
钙泵
钙通道
线粒体
Ca2+
[Ca 2+]=0.1μM
Ca2+
蛋白质、核苷酸、酸性磷脂
• 化学毒物对膜电荷性质和密度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细胞的功能。
毒作用机制
17
第三节 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一、Ca2+的第二信使作用与细胞钙稳态
神经 → 神经递质 体液 → 激素
→ 质膜受体 → 胞内中间物质介导
→生理效应
第一信使
第二信使
毒作用机制
18
细胞钙稳态(calcium homeostasis)
毒作用机制
13
(二)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膜生物物理性质:通透性、流动性、膜电荷和膜 电位等。
1. 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 许多化学毒物可通过与膜蛋白或膜脂相互作用, 改变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毒作用。
• ①DDT可作用于神经轴索膜,改变Na+和K+的通透 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中毒症状。
• ②缬氨霉素可使线粒体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使
毒作用机制
11
(四)生物膜的三大基本功能
能量转换; 物质运送; 信号跨膜转导。
毒作用机制
12
二、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一)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 • 化学毒物可引起细胞膜成分含量、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 ①CCl4可引起大鼠肝细胞膜磷脂和胆固醇含量的下降; • ②SiO2可与人红细胞膜上的蛋白结合,使其结构中的α-螺旋减少; • ③有机磷农药可抑制突触小体及红细胞膜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第一节 概 述
• 毒作用机制的研究内容:
• ① 毒物如何进入机体? • ② 怎样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 ③ 怎样表现其有害作用? • ④ 机体对损害作用的反应等。 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评价化学毒物潜在危害的基础。
毒作用机制
3
终毒物:
• 终毒物:是可与内源性靶分子(如受体蛋白、酶、微纤维蛋白、 DNA及脂质等)相互作用,使机体整体性结构或功能改变,从而 导致毒性损害的物质。
25
钙稳态紊乱的危害—水解损伤:
➢许多膜蛋白是Ca 2+激活的中性蛋白酶或钙蛋白酶的 靶分子。
➢钙蛋白酶介导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水解可引起质 膜大疱形成; Ca 2+对磷脂酶的激活引起膜的破坏; Ca2+-Mg2+ 依赖的核酸内切酶的激活引起染色质的 断裂; Ca 2+浓度升高可封闭拓扑异构酶Ⅱ,使已断裂的 DNA无法重新连接。
毒作用机制
内质网
细胞
20
二、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及其危害
• 现已发现多种化学毒物可引起细胞内Ca 2+浓度不 可控制地升高,从而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
• 细胞钙稳态紊乱的主要危害:
可抑制线粒体内ATP的合成和使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 可引起微管的解聚,进而损伤细胞的正常形态。 可激活一系列水解酶,导致体内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 的水解。
• 终毒物形式:母体化合物、母体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或者是毒物生 物转化期间产生的活性氧,也可能是内源性分子。
毒作用机制
4
外源化学物产生损害的途径:
① 最直接途径:化学毒物在机体重要部位出现,而不与靶分子作用。 ② 较为复杂途径:毒物进入机体后,抵达靶部位,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引起损害。 ③ 最复杂途径: a 毒物先分布到靶部位; b 终毒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和域结构的紊乱; c 启动分子、细胞或组织水平的修复机制,当毒物所致紊乱超过修复能力, 修复功能失调,毒作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