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课中的三维目标定位

思想品德课中的三维目标定位

恰当定位思想品德课中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教学目标要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面而具体的确定每一课的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教学三维目标具有发展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点。

也就是它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更具发展的空间,更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维为目标的确定对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因此每节课我们都要恰当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那么,作为思品课教师,我们应怎样恰当定位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呢?下面我结合路人版教材初二上册第六课中的《与诚信结伴同行》谈谈其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

作为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课标的要求,吃透教材。

《与诚信结伴同行》这节课教材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做人、对事负责、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层次“诚信无价”,帮助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第二层次“诚信做人到永远”,阐明诚信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懂得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其次还要做到言而有信,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作为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生活、学习、性格、习惯等等情况,必须熟悉,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对每个学生而言,必有其个性,也会有其共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来选择教学目标,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关于《与诚信结伴同行》涉及的内容对初二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应该比较易学,诚信的实例和故事也应该能知道一些,但是,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仍有误区,生活中存在不诚信的现象。

基于以上对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在结合我校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把握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怎样做才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明确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023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

2023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

2023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2023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1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脉络20xx年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

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

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

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

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伴随着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一无所获。

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

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是很难产生持久效应的。

但“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

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并渗透于师生活动之中。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问题,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的、快乐的、热爱学习的时空。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不要把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去完成三大目标。

在教学的实践层面上,它面对的是完整的人,必须做到三位一体。

“三维目标”是横向的、立体的,不是纵向的、直线的。

“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所以不是线性的、纵向的。

譬如“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么一句话,是认知,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说是先认知,后情感。

对祖国的认识是不断加深、不断丰富、逐步提高的,这中间有认知因素,也有思想情感因素,很难分出孰先孰后,所以不是线性的,只能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立体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长期以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应该说,从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起到今天的21世纪,我们都注重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单单有知识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与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能力本身也要与知识的学习、训练联结在一起,并在学习训练中体现出来。

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三维目标不同在于强调学生的情态
度价值观目标,注重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因而,第一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即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就是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三贴近原则”,做到知行统一。

理论学习要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引用本地的事例或本地区重大时事政策来设计教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学生学习的提升,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贯彻课改精神的体现,值得提倡和借鉴。

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并非只是老师教的过程和教的方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与学的方法,关系到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情境要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第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内容,离
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

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

在基础教育这个打基础的时期课改并非只重活动轻知识,重形式轻内容,而是让二者更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分析去感悟和主动学习。

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新型的政治课堂教学。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原创版】目录1.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概述2.如何把握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3.如何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4.总结正文【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概述】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包括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证明等科学探究过程;科学精神则包括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和科学道德。

这三维目标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科学教育的完整体系。

【如何把握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1.确保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科知识体系,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正确的、系统的,同时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科学精神。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自身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如何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1.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设计。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3.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

4.加强教学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方法运用和精神风貌进行全面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三维目标的落实。

【总结】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是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改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关键。

那么我们在教学时该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呢?结合我校开展的数学三维目标的教研课题和自己对设定三维目标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设定三维目标,要先认识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数学数养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的归宿点。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通过这一环节来体现的。

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环节,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所倡导的是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延伸。

它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媒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是课堂教学的动力,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汇在一起,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所倡导的是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

二、设定三维目标,要先熟透教材,熟透学生一节成功的课靠一个优秀的执教者和其课堂高超的驾驭能力都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实施,去展开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时存在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时存在的问题
教 师 丰 富 多样 的 教 学 设 计 而 赞 叹— — 有 小 组 代 表 汇 报 自己 采 访 老 师 后 的 手 记 、有 小 品 表 演 老 师 和 学 生 中 的 交 往 、有 表 达 对 老 师 敬 爱 的 诗 歌 朗 诵 等 。但 遗 憾 的 是 这 位 教 师 脱 离 了 教 材 的 基 础 知 识 —— 没 能 让
上1 l 0 {E ’ I lI E lt 1 S { f
◇ 浙 江 玉 环 县 城 关 一 中
盛 正 富
◇ 浙 江 玉 环 县 教 育 局教 研 室 冯 根 水
新 课 程 以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建议 等 ,使学生在这 种 良好 的活动氛 围中得到 了情
得 含糊 。
体 ,才是有生命 力的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就
门 学 科 而 言 ,是 伴 随着 对 该 学 科 的 知 识 技 能 的 反

思 、批 判 与 运 用 ( 程 方 法 )所 实 现 的学 生 个 性 倾 过 向 性 的提 升 。 ”在 处 理 情 感 、态度 和 价 值 观 的培 养 和 落 实 “ 基 ” 目标 的 关 系 上 ,不 能 顾 此 失 彼 ,从 一 双
区。
( ) 注 重 情 感 、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的 目 标 实 现 , 但 一 轻 视 “ 基” 双
生关系 ,说 出和教 师交往 与沟通 的基 本准则等 。过 多的游戏 、小 品 、小组合作 ,让这节课 的教学 只是
留 于 表 面 ,但 对 于 教 材 中需 要 让 学 生 掌 握 的 一 些 知 识 点 则 是蜻 蜓 点 水 。 新课 程强调 “ 教材 ” 用 ,而 不 要 “ 教 材 ” 教 ,但 这 并 不 是 要 求 我 们 放 弃 教 材 ,忽 视 “ 基 ” 双 。新 课 程 强 调 三 维 目标 的 有 机 整 合 ,认 知 目标 也 是 三 维 目标 中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知 识 、技 能 目标 是 三 维 目标 中

思修讲课实施方案

思修讲课实施方案

思修讲课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的思修讲课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1. 确定教学内容。

思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事热点,贴近国家政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民生问题。

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形式。

1.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言,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实践教学。

思修课程应当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线上教学。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如网络直播、在线讨论、网络互动等,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教学评价。

1. 定期考核。

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写作、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保障。

1. 师资力量。

加强思修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理论水平。

2. 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等,为教学提供保障。

3. 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课堂氛围、教学设施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六、总结。

思修讲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制定了以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育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教育内容。

1. 课堂教育,通过德育课、班会等形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 活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榜样教育,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榜样,如身边的好老师、好同学等,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情感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和班主任工作,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教育方法。

1. 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思想品德教育。

2. 实施全员参与,学校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教育氛围,共同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3. 实施多元化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德育课、班会、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育评价。

1.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成果等。

2. 定期进行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3. 鼓励学生参加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通过表彰活动激励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教案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教案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教案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篇一:三维目标怎么写】三维目标到底怎么写?“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

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

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

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

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

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

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

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

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

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

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

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

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

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

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

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将传统教学的“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学使命注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人类情操的弘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智得以健全、情感得以升华,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一、三维目标落实存在的误区1.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太过肤浅。

有不少老师认为三维目标只是旧课程中备课目标的翻版、变式,这种想法使教师少了一份凝聚精神、重塑灵魂的热情,也使学生少了一份参与教学、探究知识的活力。

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强调某知识点是新课标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这些目标;有的把三维目标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整理。

这种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看似重视三维目标的背后,其实是完全无效劳动,因为他们又在重复死记硬背的模式,只不过原来背的是考试大纲,现在背的是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设计不能融为有机整体。

有人说,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但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有些教师并不关心如何优化课堂设计。

他们不懂得学习不仅是求知活动,也是学生生命存在的方式,它包含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则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3.三维目标的落实生硬僵化。

三维目标究竟联结在何处?有人说统一于知识,有人说统一于能力,有人说统一于过程,还有人说统一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把三维目标生硬地剥离,上课时背诵或默写知识点就是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讨论或者表演就是讲求过程与方法,而假大空地抒情一番就等于是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落实“三维目标”之我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落实“三维目标”之我见

料久病卧床的母亲的感 人故事 , 然后问 : “ 为什 么她竟 然能够做出 导学生在逐字逐句反 复阅读 的基础 上 , 找 出每段话 的知识 点和中
这样的举动?” 学 生 回答 : “ 因为 她 是 这 个 小 女 孩 的妈 妈 。 ” 再问: 心大意 , 以求进一步读懂课文 。再次 , 帮助学生联系全篇课文 , 整
只有更好” 的发展性课题 , 它需 要在学校教育实践 中不 断地进 效教学方法 。在初 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 , 作为组织者 、 施教者和 好 ,
改进和完善 。本文认为 , 在初 中思想 品德 教学过程 中, 教 主导者 , 我们应 当努 力冲破传统教学 观念 的束缚 , 摆脱 以教为 主 行创新 、 的“ 条款化” 教 学模式 , 而且要尽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 和生 活经 验 师应当本着 “ 精讲少讲 、 抓 大放小” 的原则 , 最大 限度 为学生创设 尤其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充 分的指 去合 理设 计 , 并积极有效地开展“ 以生 为本 ” 的三 维 教 学 活 动 。 这 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 间 ,
进学 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作 出的 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 为新 点 , 最终造 成失控现象。笔者从初 中思想 品德教学 中总结认为 : 一
我们可以把知识内容按 照“ 是什么” “ 为什么 ” “ 怎么办” 课程 教学 改革 活动指 明了根本性 的发展方 向。因此 , 在初 中思想 般情况下 , 品德 教学活动 中 , 我们要 坚持 以激发学 习情感为重要 抓手 , 以开 分 为三类进行教学 , 容易让学生梳理思维 , 在 听得 明白 、 学得顺 畅
树 立科 学合理 的价值观 、 人生观和世界观 , 并积极努力地做到在实践 中善于发现 , 在探 索中健康 成长 。那 么, 如何才能开展好初 中思想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一些看法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一些看法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一些看法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分类目标为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过程、方法目标,三是知识、技能目标,即三维目标。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本人教学过程中感悟到了以下一些看法:一、确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

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就要确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转变陈旧的观念,做到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尊严;注意倾听、注意鼓励、注意师生互动、注意引导、注意宽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课的教学前都要精心设计三维目标。

本人在每一课总目标的基础上,仔细钻研教材,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分别设计每一框的三维目标。

使三维目标建立在以学生乐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愿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父母》一课时,课前本人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闲谈,了解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等。

本人在制定这一课的三维目标时,知识能力的目标放在认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代沟”产生的原因、如何实现亲子关系的和谐等。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标

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密不可分的,或者 说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 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 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 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 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 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 标准.价值观是由人的态度即观念决定的,从人的 认知角度说,价值观是比态度更高层次的理性认 识,是一种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并
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 社会生活能力(含行为习惯) • 小学1—2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关 注小学生良好行为与习惯的养成 • 小学3—6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关 注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培养
• 如何实施生命教育?
1、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 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有机衔 接,秩序渐进,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
小学低年级:认识生命 初中:尊重生命 小学中高年级:珍惜生命 高中:热爱生命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实践活动 中、专题教育中 3、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
(一)情感与态度 •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 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 •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 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二)能力与方法
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 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 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 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 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把握三维目标及其关系 加强教学过程设计和过程教学

把握三维目标及其关系 加强教学过程设计和过程教学
课程 , 单凭一 门课 程 的实 践只能对 此有一些 认识 。 而达
在实验 课堂 上运用 问卷 调查 法 的制 作及 实用 , 在 很大 程度上 锻炼 了学 生们 的 实际 动 手操作 能 力 , 外 课 实践 能力 , 以及统计 分析 能力 。同时 , 限制学 生的思 不 维和想 法 , 创业 管理教育 融人其 中 , 把 让学生们 既从根 本 上 了解 了最 为广泛 应用 的问卷调查 法的实 际应 用过
自编 的问 卷 还 要 经过 可 靠 性 分 析后 再 次 实 验 才 能准 确 , 以一定 程度 上学 生设 计 出来 的问卷 只 能是做 到 所
了解 问卷法 的过程 , 无法 对设 计 出来 的问卷 真 正做 而 到实 际使用 ; 另外 , 创业 管 理是 一 个很 广 泛 、 深奥 的 很
4 数据 的分 析与结论 。 .
四 、 结 总
重 要 。情感 、 态度 、 值 观三 者 关 系 中 , 感决 定 并形 价 情 成 态度 , 而态 度体现情感 , 往往 积极 的情 感形 成正确 的
态度 , 消极 的情 感形成错 误的态 度。而情 感 、 态度是价
值观 形成 的基 础 , 价值观 是情感 态度 的升华 。 没有积极
[] 5 中村 雅 彦 . 组绒 , 一 、 l于 I 寸 为研 究 一夕 乡 /于 J :弱 叉 少一分 析 匕犟 3相 因 子 分析 I 基 <梭 封 ( ) 日本 社 会 心 : C. 理 学会 第 2 大会 凳表 揄 文 集 ( 6回 於柬 京 大 学 )9 5 (6 :8 18 . 2 ) 6 .
18 4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j X ioy a i i Hj uy nj a u 21 0 0年第 1 期 1

思想品德新型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

思想品德新型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

思想品德新型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假如没有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低下。

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

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当前的新课程提倡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总目标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我看了,我知道了。

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

体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习能力,更在于要培养会生活、会适应社会变化能力的人。

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追求的结果。

也是课堂焕发生命力、彰显生活气息的教学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构建学生感兴趣的人人参与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新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理清和整合三维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

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因此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

思想品德的核心是道德实践能力,假如把思想品德比作一座大厦,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把握三维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把握三维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把握三维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

笔者就《称赞》一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把握教材主旨,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整《称赞》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味的故事,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目标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能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

更不能孤立无关,而应当将其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不可偏废。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并且能认清字形。

2.会写8个字,书写要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

4.能够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口头组词造句,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表现自我,从文中去发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

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掌握和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2、能够通过读、仿或创编的方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上述目标设计,就是多个维度综合考虑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目标实施过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有效地实施三维目标。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摘要:1.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概述2.如何把握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3.如何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4.总结正文: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体系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科学教育作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也应运而生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转变。

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便是这一转变的重要体现。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例如概念、原理、定律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则是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其次,要把握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目标,即在教学设计阶段就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二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目标的落实,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成三维目标;三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教育中得到发展。

最后,要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知识传授,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二是过程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情感激发,通过科学实践、科学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四是价值观引导,通过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总之,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实现路径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实现路径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实现路径沈宽洲【期刊名称】《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年(卷),期】2012(000)031【摘要】2011年教育部修订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而课程的总目标是综合各个具体模块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教育教学目标,它对各个教学模块具有导向作用。

有效地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是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增强课程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需要,因此,认真探讨实现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有效路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1页(P82-82)【作者】沈宽洲【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相关文献】1.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课标为理念探索与实施语文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改之我见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讲授中如何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关于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学案教学的实践总结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J], 郭仁娟2.立足核心素养达成三维目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反思三维目标融生 [J], 唐萍;仲伟松3.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整合 [J], 邹艳4.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应用策略 [J], 卢红5.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反思三维目标融生 [J], 官新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表述上看,它与以往的知识、能力和思想觉悟的三维目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于它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同时,把“思想觉悟”改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有必要对三维目标做认真的剖析,从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总目标中感悟三维目标的变化
就课程目标而言,思想品德课与其学科一样,具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但从思想品德的总目标看,它却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课标中明显指出:本课程(思想品德)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在理解这个总目标时,我们发现总目标中没有有关“知识”的表述。

这实际上反映出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的定位。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知识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和工具。

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我们能否科学把握,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

从三维目标的排序、各自的条目数量、动词的使用来看,它给我们的信息是,与总目标一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是作为手段而存在的。

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孰重孰轻的问题。

二、明确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
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维目标的达成,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三者不是孤立无关,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

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教学的目标。

三、实施灵活多样的三维目标实现策略
1、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尊重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如在讲授六年级第三课《尊敬老师是人类美德》时,我讲述了自己在作学生时对老师某些教育行为的误解及以后来对老师的感恩。

教师言真意切的讲述,让学生深受感染,这样学生也能对自己平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有了深入的反思,对自己以后如何尊敬老师有了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学的有效落实。

教师要真心实意的身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言语要真切,且不可挖苦或讽刺学生。

其次,教师一定要注重言行一致,课堂上怎样说,生活中就怎样做。

再次,教师善于用鼓励的言语、眼神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情感目标。

第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一点对后进生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2、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

例如:我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先布置学生作业:1、课前准备好国歌歌词2、上网查找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及他们的爱国事例,准备在课上交流。

上课时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歌词一起齐唱国歌,把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接着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然后让学生交流有
关名人的爱国故事。

在交流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熏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

3、教师要积极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

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以活动促认知、思考,从而实现动智与动情的结合。

为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悟。

经历活动,学生会自然地达成共识。

如,在讲授《集体生活需要合作》一课时,通过一个“青蛙搬家的游戏”让学生懂得怎样与人合作。

学生的活动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较好。

4、采用评价激励机制,尊重学生过程体验,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如:评价表现突出、富有创意的学生时,突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并予以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评价需要改进的学生时,在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接受改进的建议;对于失败的学生,评价时则设法予以宽松的心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让他“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使他们乐于改进。

又如: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
的专注程度。

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能压制,而要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

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缺乏任一维度目标的教学都会使发展受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是等值的,教师要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基础背景的实际出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整合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优化发展。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应是学会、会学、乐学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